CN214308276U - 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8276U
CN214308276U CN202023118203.0U CN202023118203U CN214308276U CN 214308276 U CN214308276 U CN 214308276U CN 202023118203 U CN202023118203 U CN 202023118203U CN 214308276 U CN214308276 U CN 214308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 exchange
framework
fixing structur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182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力波
姜宝石
陈松
周佳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182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8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8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8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一种绕管固定结构,应用于绕管式换热器中,用于固定所述绕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所述绕管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骨架及多个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与多个所述第二骨架连接以形成一体式,所述第一骨架与多个所述第二骨架层叠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骨架及所述第二骨架用于所述换热管的绕制,所述第一骨架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多个所述第二骨架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对于所述换热管进行限位。本是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产生效率。

Description

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绕管式换热器安装于制冷系统中,用于进行热交换,多根换热管螺旋式地缠绕于中心筒外,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果好的特点。绕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分层且螺旋式地环绕于中心筒外,相邻层的换热管之间设有隔条以使相邻层的换热管之间保持间隔。
现有的绕管式换热器,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异形条固定于中心筒,先将第一层换热管绕制于异形条上,再将换热管利用管箍固定,在第一层换热管上设置隔条,绕制第二层换热管,再将第二层换热管通过管箍固定在隔条上,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管式换热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绕管固定结构,应用于绕管式换热器中,用于固定所述绕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所述绕管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骨架及多个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与多个所述第二骨架连接以形成一体式,所述第一骨架与多个所述第二骨架层叠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骨架及所述第二骨架用于所述换热管的绕制,所述第一骨架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多个所述第二骨架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对于所述换热管进行限位。
如此设置,将铜管穿入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之间,以及穿入多个第二骨架之间,旋转绕管固定结构就能够对于换热管进行绕制,再利用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对于各层换热管进行限位固定,以防止换热管回弹,通过绕管固定结构绕制换热管,能够避免采用一层绕制、固定,再一层绕制、固定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绕管固定结构能够预制,能够调整多个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距离,以及多个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且能够调整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之间,以及多个骨架之间的距离,从而制作出不同的换热管间距的绕管式换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骨架包括芯体,所述芯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以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骨架包括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以形成第二限位部,多根所述换热管分别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内。
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不占据每根换热管之间间隙,增加壳程介质的流动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骨架分别设于所述芯体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芯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本体远离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设有多个限位块,多个所述限位块分别相互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能够保持同层的所述换热管之间一定的间隔,以供壳程介质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骨架呈筒状,且所述第二骨架呈条状。
如此设置,筒状的第一骨架供靠近第一骨架的第一层换热管缠绕,对于第一层的换热管起到支撑作用,条状的第二骨架既能够对于其他层的换热管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够增加壳程介质的流通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骨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多个所述第二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绕管式换热器,包括筒体组件、多根换热管及上述的绕管固定结构,所述筒体组件内具有筒腔,所述绕管固定结构及所述换热管设于所述筒腔内,多根所述换热管分层且螺旋地环绕于所述第一骨架及所述第二骨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层的所述换热管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组件上开设有管程进口,每根所述换热管均包括相互连通的进管及出管,所述进管的进口与所述管程进口连通,所述出管的出口与所述管程出口连通,所述出管远离所述进管的出口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组件外,所述进管的进口与所述出管的出口分别靠近所述筒体组件的同一端设置。
如此设置,实现管程介质同端进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绕管式换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管固定结构,通过设置一体式的第一骨架及多个第二骨架,用于换热管的绕制,在绕制换热管时,直接旋转绕管固定结构,形成多层的螺旋状换热管,同时,第一骨架及第二骨架上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能够对于换热管进行限位固定,以防止换热管回弹,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绕管式换热器;10、筒体组件;11、筒腔;12、壳体;13、第一封盖;14、第二封盖;15、第一壳程接管;16、第二壳程接管;17、管程进口;171、分液组件;20、换热管;21、进管;22、出管;30、绕管固定结构;31、第一骨架;311、芯体;3111、连接杆;3112、支撑杆;312、第一限位部;3121、第一凹槽;32、第二骨架;321、第二限位部;3211、第二凹槽;322、限位块;323、骨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加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绕管式换热器100,该绕管式换热器100安装于制冷系统中,用于进行换热。
具体地,绕管式换热器100包括筒体组件10、多根换热管20及绕管固定结构30,筒体组件10内具有筒腔11,多根换热管20设于筒腔11内,多根换热管20呈螺旋式且分层地环绕设置,螺旋状能够加强换热管20的抗震性,绕管固定结构30用于换热管20的固定。
筒体组件10包括壳体12、第一封盖13及第二封盖14,第一封盖13及第二封盖14分别盖设于壳体12的两端,以密封壳体12并形成筒腔11。
筒体组件10设有第一壳程接管15第二壳程接管16,第一壳程接管15及第二壳程接管16分别与筒腔11连通,第一壳程接管15设于第一封盖13上,第二壳程接管16设于第二封盖14上,第一壳程接管15可为壳程介质进口,第二壳程接管16为壳程介质出口,第一壳程接管15也可为壳程介质出口,第二壳程接管16为壳程介质进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管程介质可为制冷剂,壳程介质可为水,根据介质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介质走管程,另一种介质走壳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程接管15及第二壳程接管16还可设于壳体12上,本实用并不对此加以限定。
优选地,第一壳程接管15及第二壳程接管16分别位于壳体12的中轴线的两侧,使得壳程介质与管程介质接触更加充分,能够减少壳程介质的流动死区。
第二封盖14上开设有管程进口17,管程进口17与换热管20的进口连通,管程介质从管程内进入换热管20的进口,跟壳程介质进行换热。
多根换热管20分层设置,即,多根换热管20为多层,靠近壳体12中轴线为第一层,每层换热管20环绕于另一层换热管20外。
每根换热管20包括相互连接的进管21及出管22,进管21的进口靠近第二封盖14设置,进管21的出口延伸至第一封盖13内,与出管22的进口连通,出管22远离进管21进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封盖14内并伸出筒体组件10外,以实现管程介质进出同端设置。
管程进口17内设有分液组件171,分液组件171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分别一一对应地与进管21的进口连通,分液组件171能够将管程介质均匀地分配给每根换热管20。分液组件171可为分配器、管板等能够进行分液的分液组件171。
最外层的换热管20与壳体12的内壁之间设有包扎筒(图未示),包扎筒缠绕最外层的换热管20外,包扎筒固定于筒体的内壁上,包扎筒起到导流作用,防止壳程介质从最外层的换热管20与筒体的内壁之间旁通,从而影响换热效果。
换热管20内壁及/或外壁上设有螺纹(图未示),增加换热管20的换热面积。
优选地,相邻两层的换热管20的螺旋方向相反,即,第一层的换热管20的螺旋方向与第二层的换热管20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三层的换热管20的螺旋方向与第二层的螺旋方向相反,以增加管程介质与壳程介质的扰动,提高换热效率。
请参见图1,绕管固定结构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骨架31及多个第二骨架32,第一骨架31及多个第二骨架32层叠且间隔设置,即,第一骨架31与第二骨架32之间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骨架32之间间隔设置,第一骨架31用于靠近第一骨架31的那层换热管20的绕制,即,第一骨架31用于绕制并固定第一层的换热管20,多个第二骨架32分别设于相邻层的换热管20之间,用于绕制并固定其他层的换热管20。
请参见图2及图3,第一骨架31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312,第二骨架32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部321,靠近第一骨架31的那层换热管20绕制于第一骨架31上,多个第一限位部312分别对于靠近第一骨架31的那层换热管20的多根换热管20进行固定限位,多个第二限位部321能够对于相邻的且远离第一骨架31的那层换热管20的多根换热管20进行固定限位。也就是说,第一骨架31上的多个第一限位部312分别对于第一层的多根换热管20进行限位,位于第二层的第二骨架32的第二限位部321分别对于第二层的多根换热管20进行限位,位于第三层的第二骨架32的第二限位部321分别对于第三层的多根换热管20进行限位,以此类推,在此不赘述。
可以理解,能够利用第一限位部312及第二限位部321对于换热管20进行固定限位,防止螺旋状的换热管20回弹,第一骨架31与第二骨架32形成整体,通过旋转一体式的绕管固定结构30同时绕制多层换热管20,并通过第一限位部312及第二限位部321对于对应层的换热管20进行限位,无需一层一层地绕制换热管20并将每根换热管20用卡箍进行一一地固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绕管固定结构30能够预制,第一骨架31与第二骨架32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且多个第二骨架32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多个第一限位部312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多个第二限位部321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以绕制出不同间隔距离的换热管20,设计灵活。
请参见图3,第一骨架31包括芯体311,芯体311上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3121以形成第一限位部312,靠近第一骨架31的那层换热管20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第一凹槽3121内,即,第一层的多根换热管20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第一凹槽3121内,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不占据相邻的换热管20之间的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芯体311上设置多个挡板作为限位部,多个挡板分别插入同层的相邻的换热管20之间的间隙中。
请参见图2,第二骨架32包括骨架本体323,骨架本体32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3211以形成第二限位部321,与第二骨架32相邻且远离第一骨架31的那层换热管20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第二凹槽3211内,即,若第二骨架32位于第二层,则第二层的换热管20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第二凹槽3211内。
第二骨架32远离第二凹槽3211的一侧设有多个限位块322,多个限位块322相互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相邻的且靠近第一骨架31的那层换热管20的多根换热管20之间,以使同层的相邻的换热管20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供壳程介质流动。即,第二层的多根换热管20分别设于第二层的第二骨架32的第二凹槽3211内,第二层的第二骨架32的多个限位块322分别设于第一层的相邻的换热管20之间;第三层的多根换热管20分别设于第三层的第二骨架32的第二凹槽3211内,第三层的多个限位块322分别设于第二层的相邻的换热管20之间。
优选地,第一骨架31呈筒状,且第二骨架32呈条状。如此设置,筒状的第一骨架31供靠近第一骨架31的第一层换热管20缠绕,对于第一层的换热管20起到支撑作用,条状的第二骨架32不仅能够对于其他层的换热管20起到支撑作用,而且能够增加壳程介质的流通面积,若第二骨架32呈环形,则会占据相邻层的换热管20之间的间隙,影响壳程介质的流动空间。
多个第二骨架32分别相对于芯体3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层设有两个第二骨架32,每一层的两个第二骨架32分别相对于芯体3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层还可设置四个第二骨架32或其他个数的第二骨架32,每两个第二骨架32之间相对于芯体3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芯体311上的两端设有连接杆3111,第二骨架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杆3111以形成整体。
芯体311上还设有支撑杆3112,支撑杆3112相对于连接杆3111倾斜设置,一端连接于芯体311,另一端连接于最外层的第二骨架32,以加强绕管固定结构30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绕管式换热器100。
在安装过程中,旋转绕管固定结构30对于各层换热管20进行绕制,第一层的换热管20绕制于第一凹槽3121内,对于第一层的换热管20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防止第一层的换热管20回弹,第二层的换热管20绕制于位于第二层的第二骨架32的第二凹槽3211内,同时,位于第二层的第二骨架32的多个限位块322分别插入第一层的相邻的换热管20之间,对于第一层的换热管20进行进一步固定;第三层的换热管20绕制于位于第三层的第二骨架32的第二凹槽3211内,同时,位于第三层的第二骨架32的多个限位块322分别插入第二层的相邻的换热管20之间,对于第二层的换热管20进行进一步固定,以此类推。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一体式的绕管固定结构30进行换热管20的绕制,能够同时绕制多层换热管20,第一限位部312及第二限位部321能够对于换热管20进行限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绕管固定结构,应用于绕管式换热器中,用于固定所述绕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20);
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管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骨架(31)及多个第二骨架(32),所述第一骨架(31)与多个所述第二骨架(32)连接以形成一体式,所述第一骨架(31)与多个所述第二骨架(32)层叠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骨架(31)及所述第二骨架(32)用于所述换热管(20)的绕制,所述第一骨架(31)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部(312),多个所述第二骨架(32)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限位部(321),所述第一限位部(312)及所述第二限位部(321)能够对于所述换热管(20)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31)包括芯体(311),所述芯体(3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121)以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312),所述第二骨架(32)包括骨架本体(323),所述骨架本体(32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3211)以形成第二限位部(321),多根所述换热管(20)分别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凹槽(3121)及所述第二凹槽(32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骨架(32)分别设于所述芯体(311)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芯体(3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本体(323)远离所述第二凹槽(3211)的一侧设有多个限位块(322),多个所述限位块(322)分别相互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31)呈筒状,且所述第二骨架(32)呈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31)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3111),多个所述第二骨架(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3111)连接。
7.一种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10)、多根换热管(20)及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管固定结构,所述筒体组件(10)内具有筒腔(11),所述绕管固定结构及所述换热管(20)设于所述筒腔(11)内,多根所述换热管(20)分层且螺旋地环绕于所述第一骨架(31)及所述第二骨架(3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层的所述换热管(20)的螺旋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10)上开设有管程进口(17),每根所述换热管(20)均包括相互连通的进管(21)及出管(22),所述进管(21)的进口与所述管程进口(17)连通,所述出管(22)远离所述进管(21)的出口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组件(10)外,所述进管(21)的进口与所述出管(22)的出口分别靠近所述筒体组件(10)的同一端设置。
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管式换热器。
CN202023118203.0U 2020-12-21 2020-12-21 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Active CN214308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8203.0U CN214308276U (zh) 2020-12-21 2020-12-21 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8203.0U CN214308276U (zh) 2020-12-21 2020-12-21 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8276U true CN214308276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6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18203.0U Active CN214308276U (zh) 2020-12-21 2020-12-21 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8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8581B (zh) 单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
CN105823348A (zh) 双股流混合管束管壳式换热器
CN110793356A (zh) 紧凑式多分区换热器
CN108465454A (zh) 一种管式反应器
US20030178187A1 (en) Heat exchanger flow-through tube supports
CN214308276U (zh) 绕管固定结构、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02599204U (zh) 壳管式换热器
CN110207507B (zh) 一种适用于水下装备的舷间换热器
CN113237359A (zh) 一种螺旋折流缠绕式铜管换热装置
CN214308274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11261880U (zh) 紧凑式多分区换热器
CN207147275U (zh) 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
CN207147276U (zh) 单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
CN211717214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209416109U (zh) 多管程绕管式换热器
CN207976014U (zh) 一种管束缠绕式换热器
CN215261306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105823349B (zh) 双管程混合管束换热器
CN205679092U (zh) 双管程混合管束换热器
CN211926599U (zh) 分流式螺旋折流杆换热器
CN214308273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109029052B (zh) 立式绕管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
JP6409147B1 (ja) 多重コイル型熱交換器
CN205664699U (zh) 双股流混合管束管壳式换热器
CN114646227B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