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4548U -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4548U
CN214304548U CN202120101528.3U CN202120101528U CN214304548U CN 214304548 U CN214304548 U CN 214304548U CN 202120101528 U CN202120101528 U CN 202120101528U CN 214304548 U CN214304548 U CN 214304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wire
fitting
wire pressing
pres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015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泳雁
王勇
黄少杰
刘建优
胡健兴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01015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4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4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4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件及第二装配件,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对接,第一装配件上设有用于与元件的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部,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用于与元件的另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上述装配结构,由于第一装配件或第二装配件可与元件的两端分别插接,因此可先将元件与第一插接部插接配合或将元件与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再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对接,元件与另一个插接部插接配合,实现元件的固定安装,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元件通过与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无需利用螺钉等辅助固定安装,可减少需要安装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安装,插接的装配方式简单有效,安装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作为增加空气流动、降低环境温度的设备,在家用电器中具有重要地位,传统的风扇中,存在控制板放置于机头或支架情况下,需分出一块主板放置于机身用于遥控接收,以便实现远程红外控制,现有结构中相关主板的固定方式为挡筋定位、螺钉固定,且需要预先将主板安装至支架上,再将主板与支架组成整体安装至机身中,并进行固定,此种固定结构需额外增加元件用于固定定位,零件数较多,需要对多个零件进行安装定位,安装复杂,安装效率低,不利于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风扇中安装复杂且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安装效率高的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件及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对接,所述第一装配件上设有用于与元件的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元件的另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
上述装配结构,由于第一装配件或第二装配件可与元件的两端分别插接,因此在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装配时,可先将元件与第一插接部插接配合或将元件与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再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对接,元件与另一个插接部插接配合,实现元件的固定安装,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元件通过与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无需利用螺钉等辅助固定安装,可减少需要安装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安装,同时插接的装配方式简单有效,安装效率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元件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与所述元件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插槽靠近所述第二装配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所述导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元件插接配合的插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件和/或所述第二装配件内设有走线通道,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对接处设有出线孔,当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对接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之间设有第一过线间隙,所述走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间隙及所述出线孔依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件上设有第一压线件,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第二压线件,所述第一压线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压线件与所述第一装配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压线件的一侧面为第一绕线面,所述第二压线件的一侧面为第二绕线面,所述第一绕线面与所述第二绕线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线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第三压线件,所述第三压线件与所述第一装配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压线件与所述第一压线件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对接时,所述第一压线件设于所述第二压线件与所述第三压线件之间,所述第三压线件与所述第一压线件之间形成第二过线间隙,所述走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间隙、所述第二过线间隙及所述出线孔依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线件和/或所述第二压线件的端面上设有线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装配件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对接后,所述第一压线件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凹口,另一个上设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部分伸入所述凹口内并与所述凹口围成所述出线孔。
一种支架,包括元件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元件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元件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上述支架,由于第一装配件或第二装配件可与元件的两端分别插接,因此在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装配时,可先将元件与第一插接部插接配合或将元件与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再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对接,元件与另一个插接部插接配合,实现元件的固定安装,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元件通过与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无需利用螺钉等辅助固定安装,可减少需要安装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安装,同时插接的装配方式简单有效,安装效率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件为主板,所述元件上设有遥控接收头,所述第一装配件或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与所述遥控接收头对应设置的信号接收孔。
一种风扇,包括机头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支架,所述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机头连接。
上述风扇,支架用于对机头进行支撑,由于第一装配件或第二装配件可与元件的两端分别插接,因此在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装配时,可先将元件与第一插接部插接配合或将元件与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再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对接,元件与另一个插接部插接配合,实现元件的固定安装,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元件通过与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无需利用螺钉等辅助固定安装,可减少需要安装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安装,同时插接的装配方式简单有效,安装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装配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架装配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架装配完成后的剖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装配件的斜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架装配完成后的剖视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装配件的斜视图;
图8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装配件,101、第一过线间隙,102、出线孔,103、第二过线间隙,104、凹口,105、装配槽,106、信号接收孔,110、第一插接部,111、插槽,112、导向槽,120、第一连接部,130、第二连接部,141、第一导向件,142、第二导向件,150、第一压线件,151、第一绕线面,160、第一定位部,161、限位槽,200、第二装配件,201、走线通道,210、第二插接部,211、插口,220、第二压线件,221、第二绕线面,222、线槽,230、第三压线件,240、配合件,251、第三连接部,252、第四连接部,260、伸入部,270、第二定位部,271、第一挡位部,272、第二挡位部,300、元件,301、第一端部,302、第二端部,310、遥控接收头,40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对接,第一装配件100上设有用于与元件300的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部110,第二装配件200上设有用于与元件300的另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210。
上述装配结构,由于第一装配件100或第二装配件200可与元件300的两端分别插接,因此在将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装配时,可先将元件300与第一插接部110插接配合或将元件300与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再将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对接,元件300与另一个插接部插接配合,实现元件300的固定安装,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元件300通过与第一插接部110及第二插接部210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无需利用螺钉等辅助固定安装,可减少需要安装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安装,同时插接的装配方式简单有效,安装效率更高。
本具体实施中,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装配后作为风扇的支架,第一装配件100或第二装配件200用于与风扇的机头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也可用于作为其他设备的部分结构,例如电视支架、取暖器支架等。
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元件300的两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301及第二端部302,第一端部301与第一插接部110插接配合,第二端部302与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插接部110上设有用于与元件300插接配合的插槽111,第一插接部110上设有导向槽112,导向槽112用于与元件300滑动配合,导向槽112设于插槽111靠近第二装配件200的一侧。通过将元件300的一端插入插槽111内,能够使元件300被限位在第一装配件100上,元件300不会轻易相对第一装配件100发生位移,此时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对接时,元件300更容易与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使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的装配更方便,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对元件300的固定效果更好,导向槽112可引导元件300与插槽111的插接配合,同时元件300与导向槽112的配合也可对元件300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使元件300与插槽111插接配合后,能够更稳定的安装在第一装配件100上,使元件300的固定效果更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元件300上设有设置开口用于与第一插接部110插接,同样也能够实现对元件300的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插接部1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20及第二连接部130,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30分别与第二装配件200可拆卸连接,插槽111设于第一连接部120及第二连接部130之间,第一连接部120和/或第二连接部130上设有导向槽112。此时第一连接部120及第二连接部130除了用于与第二装配件200可拆卸连接外,还可通过导向槽112与元件300的滑动配合对元件300进行导线400及限位,同时元件300与插槽111插接配合后,元件300位于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二连接部130之间,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30能够对元件300进行限位及保护。此外,此时第一装配件100上用于与元件300及第二装配件200配合的结构高度集成,布局更合理,结构更精简,方便了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的对接及元件300的安装。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30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上述导向槽112,此时元件300的两侧分别与导向槽112滑动配合,对元件300的固定效果更好。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30上均设间隔设置有第一导向件141、第二导向件142,第一导向件141、第二导向件142均与第一插接部110连接,第一导向件141与第二导向件142配合形成上述导向槽112。此时导向槽112可对元件300与插槽111的插接进行导向,并提高对元件300的固定效果。同时第一导向件141、第二导向件142可作为第一连接部120及第二连接部130的加强筋,使第一连接部120及第二连接部130与第一插接部110的连接更牢固,不易出现破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7所示,第二插接部210上设有用于与元件300插接配合的插口211。此时通过插口211与元件300的插接配合,能够对元件300进行固定,安装方便。
可选地,插槽111及插口211的内壁上均设有缓冲垫,用于抵消与元件300之间的配合间隙,并减少与元件300的挤压。
可选地,插槽111及插口211的结构不同,插槽111能够使元件300的一端部整体插入插槽111内,而第二插接部210为板件,第二插接部210与元件300的另一端部实际为交叉设置,元件300插入插口211的部分即为元件300与第二插接部210的交叉处,此时可将元件300与第一插接部110可预装,插槽111对元件300的限位效果更好,而第二插接部210与元件300的对位要求较为宽松,插接更简单、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元件300上设置插口211用于与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8所示,第一装配件100和/或第二装配件200内设有走线通道201,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的对接处设有出线孔102,当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对接时,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之间设有第一过线间隙101,走线通道201、第一过线间隙101及出线孔102依次连通。此时导线400可通过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之间伸出,方便了导线400的安装及引出,提高了装配效率,且通过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的对接实现对导线400的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装配件100上设有第一压线件150,第二装配件200上设有第二压线件220,第一压线件150与第二装配件200间隔设置,第二压线件220与第一装配件100间隔设置,第一压线件150的一侧面为第一绕线面151,第二压线件220的一侧面为第二绕线面221,第一绕线面151与第二绕线面221之间形成第一过线间隙101。导线400由走线通道201引出,可将导线400置于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之间并通过出线孔102伸出,此时导线400会被第一压线件150压向第二装配件200的方向,同样也会被第二压线件220压向第一装配件100的方向,部分导线400会通过第一过线间隙101,位于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之间的导线400会呈现出S形,此时导线400不易移动,且无法在第一装配件100或第二装配件200内伸长或弯曲,对导线400的限位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第二装配件200上设有第三压线件230,第三压线件230与第一装配件100间隔设置,第三压线件230与第一压线件150间隔设置,当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对接时,第一压线件150设于第二压线件220与第三压线件230之间,第三压线件230与第一压线件150之间形成第二过线间隙103,走线通道201、第一过线间隙101、第二过线间隙103及出线孔102依次连通。通过第三压线件230,可在导线400伸出出线孔102之前对导线400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可更好的防止导线400出现移动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压线件150和/或第二压线件220的端面上设有线槽222。此时导线400可经过线槽222并弯曲,线槽222可对导线400进行限位,并保护导线400,防止导线400受到损伤。
可选地,第二压线件220及第三压线件230的端面均设有线槽222。
具体地,第一压线件150及第二压线件220的端面均设有线槽222,线槽222为弧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装配件200上设有第三连接部251及第四连接部252,第三连接部251及第四连接部252与第一装配件100可拆卸连接,当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对接后,第一压线件150设于第三连接部251与第四连接部252之间。导线400可落入第三连接部251与第四连接部252之间,被第三连接部251及第四连接部252限位,可方便导线400的安装及固定,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一个螺钉穿设第三连接部251并与第一连接部120螺纹配合,另一个螺钉穿设第四连接部252并与第二连接部130螺纹配合,能够实现对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的固定及连接。
具体地,第三连接部251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20插接配合的第一对接槽,第四连接部252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二连接部130插接配合的第二对接槽,可实现预对位,方便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三连接部251、第二连接部130与第四连接部252的对准,方便装配。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插接部210设于第三连接部251及第四连接部252之间并靠设第三连接部251或第四连接部252,此时第二插接部210的设置不影响导线400绕过第二压线件220,各个结构布局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7及图8所示,第一装配件100、第二装配件200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凹口104,另一个上设有配合件240,配合件240部分伸入凹口104内并与凹口104围成出线孔102。在装配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时,凹口104可对导线400进行预定位,随着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的对接,配合件240可伸入凹口104,并与凹口104配合围成出线孔102,将导线400的可移动区域进一步缩小,此时可方便导线400的安装及限位,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第一装配件100上设有凹口104,第二装配件200上设有配合件240。
可选地,配合件240上设有弧形槽,凹口104包括沿远离第二装配件20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伸入段及围设段,配合件240能够插入伸入段,围设段的内壁为与弧形槽匹配的弧形面,围设段与弧形槽可围成圆形的出线孔102,与导线400形状匹配,不会对导线400造成损伤。
可选地,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插接配合。此时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的对接配合更容易,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装配件100上设有装配槽105,第一插接部110设于装配槽105内,第二装配件200的一端与装配槽105插接配合,第二插接部210用于伸入装配槽105内。可将元件300预装在装配槽105内,随后将第二装配件200插入第一装配件100的装配槽105内,通过第二插接部210伸入装配槽105内与元件300插接配合,实现对元件300的固定。
可选地,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装配件200靠近第一装配件100的端面上设有伸入部260,伸入部260的外径小于第一装配件100的外径,伸入部260用于伸入装配槽105内,第二装配件200的端面与第一装配件100的端面抵接。实现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的插接,伸入部260与第二装配件200连接处的台阶结构可对第二装配件200伸入装配槽105的距离进行限制,保证装配的精确。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二装配件200上设置装配槽105,通过第一装配件100插入装配槽105的方式实现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的对接。
可选地,如图5及图7所示,第一装配件100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60,第二装配件200上设有第二定位部270,第一定位部160与第二定位部270插接配合。通过第一定位部160及第二定位部270的插接配合,能够使第一装配件100及第二装配件200对准,不存在安装位置上的偏移,方便了后续元件300与第二插接部210的插接。
可选地,如图5、图7及图8所示,第一定位部160设于装配槽105内,第一定位部160上设有限位槽161,第二定位部270与限位槽161插接配合,第二定位部270上设有第一挡位部271及第二挡位部272,当第二定位部270与限位槽161插接时,第一挡位部271及第二挡位部272设于第一定位部160的两侧。当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具有相对转动的趋势时,第一定位部160会被第一挡位部271及第二挡位部272限位,能够防止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出现相对转动的情况,导线400不会受到第一装配件100或第二装配件200由于转动导致的挤压,保护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的连接处,也可防止元件300被扭转出现破损,对装配结构的内部保护更好。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定位部1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部160位于凹口104的两侧,第二定位部270与第一定位部160对应设置。预定位及防止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出现相对转动的效果更好。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架,包括元件300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第一插接部110与元件300的一端插接配合,第二插接部210与元件300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上述支架,由于第一装配件100或第二装配件200可与元件300的两端分别插接,因此在将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装配时,可先将元件300与第一插接部110插接配合或将元件300与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再将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对接,元件300与另一个插接部插接配合,实现元件300的固定安装,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元件300通过与第一插接部110及第二插接部210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无需利用螺钉等辅助固定安装,可减少需要安装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安装,同时插接的装配方式简单有效,安装效率更高。
可选地,可利用元件300本身分别与第一插接部110、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或在元件300的两端分别设置外接件,利用外接件与第一插接部110、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元件300为主板,元件300上设有遥控接收头310,第一装配件100或第二装配件200上设有与遥控接收头310对应设置的信号接收孔106。信号接收孔106可方便遥控接收头310接收遥控信号,方便遥控。
此外,主板本身即为板状结构,具有外边缘用于与第一插接部110、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
可选地,元件300设于第一装配件100内时,信号接收孔106也设于第一装配件100上;或元件300设于第二装配件200内时,信号接收孔106也设于第二装配件20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元件300也可为其他需要固定在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之间的零件,例如指示灯、控制面板等。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机头及如上述任一项的支架,第一装配件100、第二装配件200的其中一个与机头连接。
上述风扇,支架用于对机头进行支撑,由于第一装配件100或第二装配件200可与元件300的两端分别插接,因此在将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装配时,可先将元件300与第一插接部110插接配合或将元件300与第二插接部210插接配合,再将第一装配件100与第二装配件200对接,元件300与另一个插接部插接配合,实现元件300的固定安装,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元件300通过与第一插接部110及第二插接部210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无需利用螺钉等辅助固定安装,可减少需要安装的零件数量,并简化安装,同时插接的装配方式简单有效,安装效率更高。
本具体实施例中,风扇还包括导线400,第二装配件200与机头连接,导线400穿设第二装配件200与机头电性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机头也可与第一装配件100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3)

1.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配件及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对接,所述第一装配件上设有用于与元件的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元件的另一端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元件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与所述元件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插槽靠近所述第二装配件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所述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元件插接配合的插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和/或所述第二装配件内设有走线通道,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对接处设有出线孔,当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对接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之间设有第一过线间隙,所述走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间隙及所述出线孔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上设有第一压线件,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第二压线件,所述第一压线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压线件与所述第一装配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压线件的一侧面为第一绕线面,所述第二压线件的一侧面为第二绕线面,所述第一绕线面与所述第二绕线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线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第三压线件,所述第三压线件与所述第一装配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压线件与所述第一压线件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对接时,所述第一压线件设于所述第二压线件与所述第三压线件之间,所述第三压线件与所述第一压线件之间形成第二过线间隙,所述走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间隙、所述第二过线间隙及所述出线孔依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件和/或所述第二压线件的端面上设有线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装配件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对接后,所述第一压线件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凹口,另一个上设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部分伸入所述凹口内并与所述凹口围成所述出线孔。
1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元件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元件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元件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为主板,所述元件上设有遥控接收头,所述第一装配件或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与所述遥控接收头对应设置的信号接收孔。
13.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及如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支架,所述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机头连接。
CN202120101528.3U 2021-01-14 2021-01-14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Active CN214304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1528.3U CN214304548U (zh) 2021-01-14 2021-01-14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1528.3U CN214304548U (zh) 2021-01-14 2021-01-14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4548U true CN214304548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4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01528.3U Active CN214304548U (zh) 2021-01-14 2021-01-14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4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35987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7677919B1 (en) Battery connector
CN202308484U (zh) 一种led用的接线端子
US11784447B2 (en) Embedded shelf power taking system
CN101546881B (zh) 连接器
WO2008092187A1 (en) A connector socket, a connector plug, and an appliance fitted with a connector
CN214304548U (zh)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CN107431285A (zh) 带有外部的电气构件的接线盒
CN112682363A (zh)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CN219018019U (zh) 螺纹端头插座连接器
JP2009283423A (ja) 配線ダクト接続装置
CN106712363B (zh) 压缩机
KR100823344B1 (ko) 커넥터 장착구조
CN108075307B (zh) 一种接线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设备
JP3119199U (ja) 同軸コネクター
EP2015397A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cable and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217507669U (zh)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CN217584878U (zh) 燃气热水器
JP3961720B2 (ja) 多段端子台
CN219696847U (zh) 公端连接器及包含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16436327U (zh) 一种隐藏式插座的走线结构及隐藏式插座
CN207353554U (zh) 一种拼接式连接器
CN221203068U (zh) 电控盒和空调室内机
CN212114027U (zh) 接线端子
CN219203584U (zh) 一种电源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