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2778U -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2778U
CN214302778U CN202022684583.8U CN202022684583U CN214302778U CN 214302778 U CN214302778 U CN 214302778U CN 202022684583 U CN202022684583 U CN 202022684583U CN 214302778 U CN214302778 U CN 214302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lifting
base
lifting rod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845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普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Ku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6845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2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2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2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底座、支板、一号升降结构、二号升降结构,所述一号升降结构包括一号升降杆、二号升降杆、液压缸,所述一号升降杆底端铰接一号铰接块,所述二号升降杆铰接二号铰接块,所述一号铰接块和二号铰接块设置在底座的顶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杆的顶端铰接三号铰接块,所述二号升降杆的底端铰接四号铰接块,所述三号铰接块和四号铰接块设置在支板底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杆和二号升降杆之间设置有两根连接柱,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柱铰接,所述二号升降结构与一号升降结构相同且对称。本实用新型具有水平升降和斜面支撑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建筑施工时通常需要的工具是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用于房顶建造、设备安装、管道安装等。现有技术的支撑装置通常只具备水平升降的功能,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
底座,底座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的左右部顶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号升降结构和二号升降结构,所述底座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支板,支板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板设置在底座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升降结构和二号升降结构的顶端连接在支板的底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结构和二号升降结构推动支板上下移动,所述支板起到支撑物体的作用;一号升降结构,一号升降结构包括一号升降杆、二号升降杆、液压缸,所述一号升降杆和二号升降杆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前后部,所述一号升降杆的两个底端各铰接一个一号铰接块,所述二号升降杆的两个底端各铰接一个二号铰接块,所述一号铰接块和二号铰接块分别设置在底座的顶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杆的顶端铰接一个三号铰接块,所述二号升降杆的底端铰接一个四号铰接块,所述三号铰接块和四号铰接块设置在支板的底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杆和二号升降杆之间设置有两根连接柱,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柱铰接,所述液压缸伸长时推动上侧连接柱向上移动,使得一号升降杆和二号升降杆同时向上伸展;二号升降结构,二号升降结构与一号升降结构相同且对称,所述一号升降结构不移动,二号升降结构上升时,使得支板的左端向下倾斜,所述二号升降结构不移动,一号升降结构上升时,使得支板的右端向下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升降杆的外侧一号铰接块固定在底座上、内侧一号铰接块底端与底座顶侧壁上滑轨中滑块连接,所述二号升降杆的外侧二号铰接块固定在底座上、内侧二号铰接块底端与底座顶侧壁上滑轨中滑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板的底侧壁上设置有一号移动结构和二号移动结构,所述一号移动结构可控制一号升降结构的三号铰接块、四号铰接块左右滑动,所述二号移动结构可控制二号升降结构的三号铰接块、四号铰接块左右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移动结构包括,一号电机,一号电机固定在支板底侧壁的左前角部位,所述一号电机的转子右端固定有一根一号丝杆,所述一号丝杆上螺接有一号移动块,所述一号电机驱动一号丝杆转动,使得一号移动块左右滑动;一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固定在一号移动块上,所述一号连接杆的前后端分别与一号升降结构的三号铰接块、四号铰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杆随着一号移动块左右移动,带动三号铰接块和四号铰接块左右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移动结构包括,二号电机,二号电机固定在支板底侧壁的右后角,所述二号电机的转子左端贵的那个有一根二号丝杆,所述二号丝杆上螺接有二号移动块,所述二号电机驱动二号丝杆转动,使得二号移动块左右滑动;二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固定在二号移动块上,所述二号连接杆的前后端分别与二号升降结构的三号铰接块、四号铰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杆随着二号移动块左右移动,带动三号铰接块和四号铰接块左右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板底侧壁的前侧设置有一号滑轨、后侧设置有二号滑轨,所述三号铰接块的顶端与一号滑轨中的滑块固定,所述四号铰接块的顶端与二号滑轨中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轨起到导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板前后半部顶侧壁上各覆盖一个长方形副板,前侧副板的前侧边与支板前边铰接,后侧副板的后侧边与支板的后边铰接,所述副板向外展开时,起到增大支撑面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升降结构,使用时,液压缸伸长时推动上侧连接柱向上移动,使得一号升降杆和二号升降杆同时向上伸展,一号升降结构和二号升降结构推动支板向上移动,使得支板支撑物体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具有水平升降功能。
(2)本实用新型设置一号升降结构和二号升降结构,一号升降结构不移动,二号升降结构上升时,使得支板的左端向下倾斜,所述二号升降结构不移动,一号升降结构上升时,使得支板的右端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具有斜面支撑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支板的仰视图。
其中:底座10、一号升降结构11、一号升降杆12、二号升降杆13、一号铰接块14、二号铰接块15、连接柱16、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液压缸20、二号升降结构 21、支板22、一号滑轨23、二号滑轨24、一号电机25、一号丝杆26、一号移动块27、一号连接杆28、二号电机29、二号丝杆30、二号移动块31、二号连接杆32、副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
底座10,底座10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10的左右部顶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号升降结构11和二号升降结构21,所述底座10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支板22,支板22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板22设置在底座10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升降结构11和二号升降结构21的顶端连接在支板22的底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结构11和二号升降结构21推动支板22上下移动,所述支板22起到支撑物体的作用;一号升降结构11,一号升降结构 11包括一号升降杆12、二号升降杆13、液压缸20,所述一号升降杆12和二号升降杆13 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前后部,所述一号升降杆12的两个底端各铰接一个一号铰接块14,所述二号升降杆13的两个底端各铰接一个二号铰接块15,所述一号铰接块14和二号铰接块15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顶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杆12的顶端铰接一个三号铰接块18,所述二号升降杆13的底端铰接一个四号铰接块19,所述三号铰接块18和四号铰接块19 设置在支板22的底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杆12和二号升降杆13之间设置有两根连接柱 16,所述液压缸2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柱16铰接,所述液压缸20伸长时推动上侧连接柱16向上移动,使得一号升降杆12和二号升降杆13同时向上伸展;二号升降结构21,二号升降结构21与一号升降结构11相同且对称,所述一号升降结构11不移动,二号升降结构21上升时,使得支板22的左端向下倾斜,所述二号升降结构21不移动,一号升降结构11上升时,使得支板22的右端向下倾斜。
所述一号升降杆12的外侧一号铰接块14固定在底座10上、内侧一号铰接块14底端与底座10顶侧壁上滑轨中滑块连接,所述二号升降杆13的外侧二号铰接块15固定在底座10上、内侧二号铰接块15底端与底座10顶侧壁上滑轨中滑块连接。
所述支板22的底侧壁上设置有一号移动结构和二号移动结构,所述一号移动结构可控制一号升降结构11的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左右滑动,所述二号移动结构可控制二号升降结构21的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左右滑动。
所述一号移动结构包括,一号电机25,一号电机25固定在支板22底侧壁的左前角部位,所述一号电机25的转子右端固定有一根一号丝杆26,所述一号丝杆26上螺接有一号移动块27,所述一号电机25驱动一号丝杆26转动,使得一号移动块27左右滑动;一号连接杆28,一号连接杆28固定在一号移动块27上,所述一号连接杆28的前后端分别与一号升降结构11的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杆28随着一号移动块27左右移动,带动三号铰接块18和四号铰接块19左右移动。
所述二号移动结构包括,二号电机29,二号电机29固定在支板22底侧壁的右后角,所述二号电机29的转子左端贵的那个有一根二号丝杆30,所述二号丝杆30上螺接有二号移动块31,所述二号电机29驱动二号丝杆30转动,使得二号移动块31左右滑动;二号连接杆32,二号连接杆32固定在二号移动块31上,所述二号连接杆32的前后端分别与二号升降结构21的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杆32随着二号移动块31左右移动,带动三号铰接块18和四号铰接块19左右移动。
所述支板22底侧壁的前侧设置有一号滑轨23、后侧设置有二号滑轨24,所述三号铰接块18的顶端与一号滑轨23中的滑块固定,所述四号铰接块19的顶端与二号滑轨24中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轨起到导向作用。
所述支板22前后半部顶侧壁上各覆盖一个长方形副板33,前侧副板33的前侧边与支板22前边铰接,后侧副板33的后侧边与支板22的后边铰接,所述副板33向外展开时,起到增大支撑面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液压缸20伸长时推动上侧连接柱16向上移动,使得一号升降杆12和二号升降杆13同时向上伸展,一号升降结构11和二号升降结构21推动支板22向上移动,使得支板22支撑物体向上移动;一号升降结构11不移动,二号升降结构21上升时,使得支板22的左端向下倾斜,所述二号升降结构21不移动,一号升降结构11上升时,使得支板22的右端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具有水平升降和斜面支撑的功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底座(10)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10)的左右部顶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号升降结构(11)和二号升降结构(21),所述底座(10)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支板(22),支板(22)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板(22)设置在底座(10)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升降结构(11)和二号升降结构(21)的顶端连接在支板(22)的底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结构(11)和二号升降结构(21)推动支板(22)上下移动,所述支板(22)起到支撑物体的作用;一号升降结构(11),一号升降结构(11)包括一号升降杆(12)、二号升降杆(13)、液压缸(20),所述一号升降杆(12)和二号升降杆(13)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前后部,所述一号升降杆(12)的两个底端各铰接一个一号铰接块(14),所述二号升降杆(13)的两个底端各铰接一个二号铰接块(15),所述一号铰接块(14)和二号铰接块(15)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顶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杆(12)的顶端铰接一个三号铰接块(18),所述二号升降杆(13)的底端铰接一个四号铰接块(19),所述三号铰接块(18)和四号铰接块(19)设置在支板(22)的底侧壁上,所述一号升降杆(12)和二号升降杆(13)之间设置有两根连接柱(16),所述液压缸(2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柱(16)铰接,所述液压缸(20)伸长时推动上侧连接柱(16)向上移动,使得一号升降杆(12)和二号升降杆(13)同时向上伸展;二号升降结构(21),二号升降结构(21)与一号升降结构(11)相同且对称,所述一号升降结构(11)不移动,二号升降结构(21)上升时,使得支板(22)的左端向下倾斜,所述二号升降结构(21)不移动,一号升降结构(11)上升时,使得支板(22)的右端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升降杆(12)的外侧一号铰接块(14)固定在底座(10)上、内侧一号铰接块(14)底端与底座(10)顶侧壁上滑轨中滑块连接,所述二号升降杆(13)的外侧二号铰接块(15)固定在底座(10)上、内侧二号铰接块(15)底端与底座(10)顶侧壁上滑轨中滑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22)的底侧壁上设置有一号移动结构和二号移动结构,所述一号移动结构可控制一号升降结构(11)的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左右滑动,所述二号移动结构可控制二号升降结构(21)的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左右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移动结构包括,一号电机(25),一号电机(25)固定在支板(22)底侧壁的左前角部位,所述一号电机(25)的转子右端固定有一根一号丝杆(26),所述一号丝杆(26)上螺接有一号移动块(27),所述一号电机(25)驱动一号丝杆(26)转动,使得一号移动块(27)左右滑动;一号连接杆(28),一号连接杆(28)固定在一号移动块(27)上,所述一号连接杆(28)的前后端分别与一号升降结构(11)的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杆(28)随着一号移动块(27)左右移动,带动三号铰接块(18)和四号铰接块(19)左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移动结构包括,二号电机(29),二号电机(29)固定在支板(22)底侧壁的右后角,所述二号电机(29)的转子左端贵的那个有一根二号丝杆(30),所述二号丝杆(30)上螺接有二号移动块(31),所述二号电机(29)驱动二号丝杆(30)转动,使得二号移动块(31)左右滑动;二号连接杆(32),二号连接杆(32)固定在二号移动块(31)上,所述二号连接杆(32)的前后端分别与二号升降结构(21)的三号铰接块(18)、四号铰接块(19)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杆(32)随着二号移动块(31)左右移动,带动三号铰接块(18)和四号铰接块(19)左右移动。
CN202022684583.8U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Active CN214302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4583.8U CN214302778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4583.8U CN214302778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2778U true CN214302778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84583.8U Active CN214302778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2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0277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JPH0821113A (ja) 舞台用可搬式リフト
CN216476204U (zh) 一种幕墙施工用支撑装置
CN217232603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平台
CN211555327U (zh) 一种用于路桥设计用拼接模型
CN211228895U (zh) 一种可折叠活动式细胞培养房
CN215685612U (zh) 建筑工程用便携式绘图桌
CN212104718U (zh) 一种幕墙用倒置式立柱挂接支撑设备
CN213975305U (zh) 板材放置架
CN20942949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工作台
CN217897392U (zh) 一种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便于移动的支撑装置
CN211446579U (zh) 一种多向活动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CN21344940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土木工程建筑用支架
CN219003139U (zh) 一种柜体悬吊可移动式实验台
CN216802133U (zh) 一种用于三角板的切割固定装置
CN218124087U (zh) 一种电气柜加固接地装置
CN219952602U (zh) 一种移动式建筑施工架
CN213806464U (zh)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施工脚手架
CN218320633U (zh) 用于工程建设的升降平台
CN211447641U (zh) 被动式外窗嵌设于窗副框用的就位装置
CN218758563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抹平装置
CN214329907U (zh) 新型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
CN215711198U (zh) 一种钢梁箱用翻转装置
CN219587331U (zh) 稳定强的拼接固定预制构件
CN216014607U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建筑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Kun

Inventor after: Shi Jingwei

Inventor after: Li Junjian

Inventor after: Wu Pumin

Inventor before: Wu Pum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5

Address after: No. 442, Zone 3, Donglaotai Village, Torch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4200

Patentee after: Liu Kun

Address before: 451100 No. 84, Jiefang Middle Road, Xinyan office, Xinzheng City,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 P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