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02551U -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02551U
CN214302551U CN202022933246.8U CN202022933246U CN214302551U CN 214302551 U CN214302551 U CN 214302551U CN 202022933246 U CN202022933246 U CN 202022933246U CN 214302551 U CN214302551 U CN 214302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keel
building
type kee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332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占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332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02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02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02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安装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且更加稳定可靠,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包括第一建筑顶板、H型钢、卡扣件、梁卡式龙骨、第一覆面龙骨和第一装饰板,H型钢的两端用于连接墙体骨架,上翼板与建筑顶板贴合;两个卡扣件在腹板的两侧与下翼板卡接;梁卡式龙骨环绕H型钢的周向通过螺杆及其螺母与卡扣件固定连接,且与第一建筑顶板固定连接;第一覆面龙骨设置于梁卡式龙骨远离H型钢的一侧,并与梁卡式龙骨配合卡接;第一装饰板设置于第一覆面龙骨远离H型钢的一侧,且与第一覆面龙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物的梁结构围护。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宅和办公用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过程较为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拆除时,需要进行破坏性拆除,拆卸后的建筑材料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国家大力倡导工厂化、快速化、可拆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即采用钢结构全装配方式。其中,在钢结构全装配的建筑中,钢框架结构中的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目前,如图1所示,传统的H型钢梁围护结构包括H型钢01、装饰板材02、C型龙骨03以及用于支撑装饰板材02的U型龙骨04,U型龙骨04与装饰板材02连接,U型龙骨04之间通过C型龙骨03连接,U型龙骨04与建筑顶板05之间通过C型龙骨03连接。然而,H型钢01与装饰板材02、C型龙骨03以及U型龙骨04构成的维护组件之间未形成连接,结构稳定性及可靠性较低,抗震效果差;同时,龙骨用量较大,施工复杂,占用空间大,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安装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且更加稳定可靠,安全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包括:第一建筑顶板;H型钢,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以及连接上翼板和下翼板的腹板;H型钢的两端用于连接墙体骨架,且上翼板与第一建筑顶板贴合;卡扣件,卡扣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卡扣件在腹板的两侧与下翼板卡接;梁卡式龙骨,梁卡式龙骨环绕H型钢的周向设置,梁卡式龙骨通过螺杆及其螺母与卡扣件固定连接,梁卡式龙骨与第一建筑顶板固定连接;第一覆面龙骨,设置于梁卡式龙骨远离H型钢的一侧,并与梁卡式龙骨配合卡接;第一装饰板,设置于第一覆面龙骨远离H型钢的一侧,且与第一覆面龙骨固定连接,以使梁卡式龙骨被第一装饰板包裹。
可选的,卡扣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形成卡槽,卡槽与下翼板配合卡接;第四连接板设置于第三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第一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通过螺杆及其螺母与梁卡式龙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梁卡式龙骨包括第一子梁卡式龙骨、第二子梁卡式龙骨和第三子梁卡式龙骨,第一子梁卡式龙骨和第二子梁卡式龙骨设于H型钢相对的两侧,并通过螺杆及其螺母与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三子梁卡式龙骨设于H型钢的下侧,并通过螺杆及其螺母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支撑龙骨,第一支撑龙骨设置于第一子梁卡式龙骨、第二子梁卡式龙骨以及第三子梁卡式龙骨之间的拐角处;第一支撑龙骨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卡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卡板,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分别与第一装饰板的不同侧的内壁贴合固定;第一卡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以及第二卡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向中间形成有卡勾,两个卡勾分别在梁卡式龙骨的不同侧与梁卡式龙骨配合卡接。
可选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L型龙骨,L型龙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L型龙骨分别设置于上翼板的两侧;其中,L型龙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建筑顶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及其螺母与梁卡式龙骨固定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防火涂层,防火涂层设置在H型钢的外表面。
可选的,还包括金属支撑架,金属支撑架贴合固定在第一装饰板的外表面的拐角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卡扣件与H型钢的下翼板卡接,梁卡式龙骨通过螺杆及其螺母与卡扣件固定连接,且梁卡式龙骨与第一建筑顶板固定连接,第一覆面龙骨的一侧与梁卡式龙骨卡接,另一侧与第一装饰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装饰板与第一覆面龙骨的固定方式并不唯一,可采用螺钉固定,也可以采用粘接固定。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采用H型钢作为中心支柱,H型钢与其周向的维护组件以及墙体骨架均形成连接,H型钢、围护组件以及建筑结构(包括墙体骨架及建筑顶板)一体化,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性更高,具有防开裂优势及良好的抗震性能,避免地震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同时,各个部件之间安装方便,易于拆卸,能够体现出快速装配的优点;尤其是当第一装饰板与第一覆面龙骨的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螺钉等干法作业的固定方式连接时,安装过程全干法作业,操作步骤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且所用的材料可以综合回收再利用,推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另外,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无需焊接,便于H型钢选材,且避免了焊接可能会对H型钢产生不利的影响,安全性较高。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顶系统,包括吊顶结构和上述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吊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二建筑顶板、吊顶卡式龙骨、第二覆面龙骨以及第二装饰板,吊顶卡式龙骨与第二建筑顶板固定连接,第二覆面龙骨的一侧与吊顶卡式龙骨卡接,另一侧与第二装饰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建筑顶板与第一建筑顶板一体成型,吊顶卡式龙骨与梁卡式龙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装饰板与第一装饰板拼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L型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L型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梁卡式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覆面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顶系统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建造过程的步骤流程图之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建造过程的步骤流程图之二。
附图标记:
01-H型钢;02-装饰板材;03-C型龙骨;04-U型龙骨;05-建筑顶板;100-第一建筑顶板;120-H型钢;121-上翼板;122-下翼板;123-腹板;130-L型龙骨;131-第一固定板;132-第二固定板;133-螺栓;140-卡扣件;141-第一连接板;142-第二连接板;143-第三连接板;144-第四连接板;145-螺杆;150-梁卡式龙骨;151-第一底板;152-第一边板;153-第二边板;154-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5-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6-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7-卡槽;160-第一覆面龙骨;161-第二底板;162-第一侧板;163-第二侧板;170-第一装饰板;180-第一支撑龙骨;181-第一卡板;182-第一支撑板;183-第二支撑板;184-第二卡板;185-卡勾;190-防火涂层;110-密封条;111-金属支撑架;112-连接片;200-第二建筑顶板;210-吊顶卡式龙骨;220-第二覆面龙骨;230-第二装饰板;240-吊杆;250-第二支撑龙骨;251-第三卡板;252-第三支撑板;253-第四支撑板;254-第四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参照图2,包括:第一建筑顶板100;H型钢1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翼板121和下翼板122以及连接上翼板121和下翼板122的腹板123;H型钢120的两端用于连接墙体骨架,且上翼板121与第一建筑顶板100贴合;卡扣件140,卡扣件14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卡扣件140在腹板123的两侧与下翼板122卡接;梁卡式龙骨150,梁卡式龙骨150环绕H型钢120的周向设置,梁卡式龙骨150通过螺杆145及其螺母与卡扣件140固定连接,梁卡式龙骨150与第一建筑顶板100固定连接;第一覆面龙骨160,设置于梁卡式龙骨150远离H型钢120的一侧,并与梁卡式龙骨150配合卡接;第一装饰板170,设置于第一覆面龙骨160远离H型钢120的一侧,且与第一覆面龙骨160固定连接,以使梁卡式龙骨150被第一装饰板包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参照图2,卡扣件140与H型钢120的下翼板122卡接,梁卡式龙骨150通过螺杆145及其螺母与卡扣件140固定连接,且梁卡式龙骨150与第一建筑顶板100固定连接,第一覆面龙骨160的一侧与梁卡式龙骨150卡接,另一侧与第一装饰板17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装饰板170与第一覆面龙骨160的固定方式并不唯一,可采用螺钉固定,也可以采用粘接固定。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采用H型钢120作为中心支柱,H型钢120与其周向的维护组件以及墙体骨架均形成连接,H型钢120、围护组件以及建筑结构(包括墙体骨架及建筑顶板)一体化,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性更高,具有防开裂优势及良好的抗震性能,避免地震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同时,各个部件之间安装方便,易于拆卸,能够体现出快速装配的优点;尤其是当第一装饰板170与第一覆面龙骨160的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螺钉等干法作业的固定方式连接时,安装过程全干法作业,操作步骤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且所用的材料可以综合回收再利用,推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另外,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无需焊接,便于H型钢120选材,且避免了焊接可能会对H型钢120产生不利的影响,安全性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上述腹板12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翼板121与下翼板122中心处。上述第一装饰板170为至少单侧的表面具有装饰层的第一装饰板材,且第一装饰板170固定在第一覆面龙骨160远离梁卡式龙骨150的一侧,并使得装饰层位于外侧,以形成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外表面。另外,上述螺杆145仅为带有螺纹的杆,当然,上述螺杆145也可以选用端部具有螺头的螺栓133替代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卡扣件140的结构并不唯一。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5所示,卡扣件1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41、第二连接板142、第三连接板143以及第四连接板144,第一连接板141、第二连接板142以及第三连接板143形成卡槽,卡槽与下翼板122配合卡接,即卡槽与下翼板之间为过盈配合。此处,第一连接板141与第三连接板143可采用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的板材,利用弹力进一步的保证卡槽与下翼板122的卡接效果。以这种方式设置,下翼板122无需单独设计与卡扣件140相配合卡接结构,下翼板122插入卡扣件140的卡槽内即可实现卡接,操作步骤简单,安装方便快捷。另外,上述第四连接板144设置于第三连接板143远离第一连接板141的一侧,第一连接板141以及第四连接板144通过螺杆145及其螺母与梁卡式龙骨150连接。此处,第一连接板141可以与螺杆145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与螺杆41连接固定在一起;同样的,第四连接板144可以与螺杆145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接的方式与螺杆145连接固定在一起。图2和图5中均以第一连接板141与螺杆145一体成型以及第四连接板144与螺杆145一体成型为例做出示意。此时,上述梁卡式龙骨150在H型钢120的下侧及左右两侧均与H型钢120形成连接,结构稳定,可靠性高。
类似的,上述梁卡式龙骨150的结构并不唯一。示例性的,如图2、图6和图7所示,上述梁卡式龙骨150包括第一底板151、第一边板152和第二边板153,第一边板152与第二边板153对称设置在第一底板151的两侧,且第一边板152和第二边板153上设有多个卡槽157。与之相匹配的,第一覆面龙骨160包括第二底板161、第一侧板162和第二侧板163,第一侧板162与第二侧板163对称设置在第二底板161的两侧,第一侧板162与第二侧板163远离第二底板161的一端向中间形成有卡勾,卡勾与卡槽157配合卡接,第二底板161与第一装饰板170贴合固定。此处,上述第一边板152和第二边板153通常与第一底板151垂直;同样的,上述第一侧板162与第二侧板163通常与第二底板161垂直。如此设置,梁卡式龙骨150以及第一覆面龙骨160的整体结构简单,近似C型龙骨,可以利用现有的C型龙骨生产线进行生产,也可以直接采购所需规格的C型龙骨作为第一覆面龙骨160或在所需规格的C型龙骨的基础上进行稍微调整获得第一覆面龙骨160,成本较低;同时,梁卡式龙骨150的第一边板152和第二边板153上设有多个卡槽157,有利于梁卡式龙骨150的第一底板151朝背离第一边板152和第二边板153的一侧弯曲,便于梁卡式龙骨150的造型设计,有利于规模化的流水线快速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和图6,梁卡式龙骨150包括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和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和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设于H型钢120相对的两侧,并通过螺杆145及其螺母与第四连接板144固定连接;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设于H型钢120的下侧,并通过螺杆145及其螺母与第一连接板141固定连接。这样的话,梁卡式龙骨150包括三个分体的子梁卡式龙骨,每个子梁卡式龙骨均对应安装在H型钢120的一侧,以将整个H型钢120环绕。此时,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和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与H型钢120连接固定的过程相互独立,便于安装固定;相较于采用一体的方形的梁卡式龙骨150,梁卡式龙骨150包括三个分体的子梁卡式龙骨可以降低制造难度,且简便安装,省时省工。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参照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支柱还包括连接片112,连接片112用于将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与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连接,以及用于将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和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连接。具体的,每个子梁卡式龙骨的第一边板152和第二边板153上均设有多个增强孔,连接片112上设有四个连接过孔,每两个连接过孔对应一个子梁卡式龙骨,即上述四个连接过孔中每两个连接过孔分别与不同侧的两个子梁卡式龙骨上的增强孔配合铆接或销钉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以及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可以通过连接片11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
应理解,第一装饰板170的轮廓与梁卡式龙骨150的轮廓近似相同,也就是说,第一装饰板170也由三块板材拼接构成单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此时,为了对第一装饰板170的夹角处形成支撑,参照图2、图6和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龙骨180,第一支撑龙骨180设置于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以及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之间的拐角处;第一支撑龙骨180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卡板181、第一支撑板182、第二支撑板183和第二卡板184,第一支撑板182以及第二支撑板183分别与第一装饰板170的不同侧的内壁贴合固定;这样的话,第一装饰板170可以在夹角处通过螺接或粘接等方式与第一支撑龙骨180固定,且第一装饰板170的拐角处的面板可以得到第一支撑龙骨180的支撑,不易被碰撞变形,整体可靠性高。另外,第一卡板181远离第一支撑板182的一端以及第二卡板184远离第二支撑板183的一端向中间形成有卡勾185,两个卡勾185分别在梁卡式龙骨150的不同侧与梁卡式龙骨150配合卡接。此处,第一卡板181和第二卡板184的中间即第一支撑板182与第二支撑板183的交汇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以及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可以通过第一支撑龙骨180连接再次的连接加固,进一步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第一支撑龙骨180与梁卡式龙骨150的卡接便于第一支撑龙骨180与第一装饰板170连接固定,降低安装难度。
具体的,该第一支撑龙骨18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龙骨180分别对应设置在建筑梁横断面下侧的两个拐角处,也就是说,第一支撑龙骨180位于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与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以及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与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对应的第一装饰板170的拐角处的内侧面。这样的话,上述第三子梁卡式龙骨156与H型钢120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子梁卡式龙骨154和第二子梁卡式龙骨155通过第一支撑龙骨180再次的连接加固,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同时,第一装饰板170的拐角处的面板可以得到第一支撑龙骨180的支撑,不易被碰撞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L型龙骨130,L型龙骨1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L型龙骨130分别设置于上翼板121的两侧,即两个L型龙骨130分别设置于腹板123的两侧。具体的,上述L型龙骨1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131和第二固定板132,第一固定板131与所述第一建筑顶板10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32通过螺栓133及其螺母与梁卡式龙骨150固定连接。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板132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31的一端,第一固定板131与第二固定板132垂直,其结构整体呈“L”字型,结构简单,材料较少,带来的结构负荷较低,且制造成本较低。其中,第一固定板131构成“L”字型的横向边,第二固定板132构成“L”字型的竖向边。此处,第一固定板131与建筑顶板1通常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32通常通过螺栓133及其螺母与梁卡式龙骨150固定连接。当然,用于将梁卡式龙骨150与建筑顶板1连接的固定件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固定件,例如U型龙骨,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L型龙骨130的第二固定板132通常与梁卡式龙骨150贴合固定,即第二固定板132可以不与第一固定板131垂直设置,第二固定板132与第一固定板131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固定板132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梁卡式龙骨150的造型设计进行设置,以能够将梁卡式龙骨150与L型龙骨130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为准。另外,上述L型龙骨130与建筑顶板1的连接可以直接通过螺钉螺接,也可以是通过膨胀螺栓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建筑顶板的板材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此处,为了进一步加强L型龙骨130的第一固定板131与建筑顶板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第一固定板131与建筑顶板1之间还可以设置弹性垫,弹性垫具有减震吸压的功效,可以使的第一固定板131与建筑顶板1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其中,弹性垫的材料可选自橡胶、泡沫塑料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参照图2和图6,上述梁卡式龙骨1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梁卡式龙骨150沿H型钢120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其中,多个梁卡式龙骨15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负荷以及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尺寸进行设定,以能够满足工程质量指标为准。一般来说,每相邻的两个梁卡式龙骨150之间的距离为600mm~1200mm。示例性的,两个梁卡式龙骨15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600mm、800mm、1200mm等。当然,多个梁卡式龙骨150在H型钢120的长度方向的分布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受力情况进行调整,并不仅限于均匀分布,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此时,参照图2、图3和图4,上述L型龙骨130的第一固定板131未与建筑顶板1连接的区域也可以通过切割去掉,第二固定板132未连接梁卡式龙骨150的区域可以通过切割去掉,以减小整体结构负荷。
类似的,为了提高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稳定性,参照图2和图7,上述第一覆面龙骨16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覆面龙骨160沿H型钢120的周向均匀分布。其中,沿H型钢120的周向,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覆面龙骨16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负荷以及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尺寸进行设定,以能够满足工程质量指标为准。一般来说,沿H型钢120的周向,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覆面龙骨160之间的距离为300mm~600mm。示例性的,两个第一覆面龙骨16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00mm、400mm、600mm等。当然,多个第一覆面龙骨160在H型钢120的周向分布情况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受力及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具体形状尺寸进行调整,并不仅限于均匀分布,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覆面龙骨160之间的距离指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一覆面龙骨160的两个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建筑的防火等级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防火涂层190,防火涂层190设置在H型钢120的外表面。以这种方式设置,可以满足建筑的防火等级要求,减少安全隐患,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中,上述防火涂层190的材料包括A级不燃材料。A级不燃材料可选自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石膏板、石灰制品、粘土制品、玻璃、瓷砖、马赛克、钢铁、铝、铜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也就是说,防火涂层190可以是单一的材料层,也可以是多层材料层的组合。此处,防火涂层190的厚度可以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例如,查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根据上述耐火等级确定防火涂层的耐火时限,根据上述耐火时限来确定防火涂层190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密封条110,第一装饰板170的端部与建筑顶板1之间存在缝隙,密封条110用于密封第一装饰板170与建筑顶板1之间的缝隙。这样的话,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近乎完全隔离,密封性好,内部结构件不易被污染腐蚀,可靠性高。该密封条110可采用密封胶。
进一步的,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金属支撑架111,金属支撑架111贴合固定在第一装饰板170的外表面的拐角处。这样的话,第一装饰板170的外表面的拐角不易变形,更加安全可靠。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上述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内还可填充隔音材料,即隔音材料填充于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内部的空间内。隔声层可以有效减弱声音传播,有助于用户休息。
此处,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上述隔音材料可以为岩棉、粒状棉、玻璃棉、酚醛发泡板、聚苯乙烯板、酚醛发泡板、聚氨酯板、发泡陶瓷板、发泡玻璃板、珍珠岩板、硅酸铝纤维棉或陶瓷纤维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除了上述的材料之外,隔音材料还可以选择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上述L型龙骨130、卡扣件140、梁卡式龙骨150、第一覆面龙骨160、第一支撑龙骨180和金属支撑架111可以为金属材料。除了上述的材料之外,L型龙骨130、卡扣件140、梁卡式龙骨150、第一覆面龙骨160、第一支撑龙骨180和金属支撑架111还可以选择其他材料制成,具体根据所使用的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同样的,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第一装饰板170为石膏板、硅酸钙板、玻镁板、玻璃棉板、陶板、防火板、吸音板、炭毡板、水泥板、中密度板、欧松板、金属板、无机纤维板、木塑板或木工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每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具体根据所使用的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除了上述的材料之外,第一装饰板170还可以选择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顶系统,如图9和图10所示,包括吊顶结构和上述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吊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二建筑顶板200、吊顶卡式龙骨210、第二覆面龙骨220以及第二装饰板230,吊顶卡式龙骨210与第二建筑顶板200固定连接,第二覆面龙骨220的一侧与吊顶卡式龙骨210卡接,另一侧与第二装饰板230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建筑顶板200与第一建筑顶板100一体成型,吊顶卡式龙骨210与梁卡式龙骨150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装饰板230与第一装饰板170拼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此处,参照图6和图9,吊顶卡式龙骨210的结构与梁卡式龙骨150的结构相同,仅在造型设计上具有区别;参照图7和图9,第二覆面龙骨220与第一覆面龙骨160的结构相同;另外,第二装饰板230与第一装饰板170可以采用同样的板材,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板材,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吊顶卡式龙骨210与梁卡式龙骨150的设置方向及对应关系并不唯一,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9和图10,吊顶卡式龙骨210以及梁卡式龙骨150均与H型钢120垂直,且吊顶卡式龙骨210设置在梁卡式龙骨150的两侧,即一个梁卡式龙骨150对应两个吊顶卡式龙骨210,位于梁卡式龙骨150两侧的两个吊顶卡式龙骨210均与该梁卡式龙骨150固定连接,例如,位于梁卡式龙骨150两侧的两个吊顶卡式龙骨210均与该梁卡式龙骨150通过上述增强孔铆接固定或螺接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顶卡式龙骨210与第二建筑顶板200之间留有间隙,吊顶卡式龙骨210采用吊杆240与第二建筑顶板200固定连接,吊杆240可采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的螺杆部分与吊顶卡式龙骨210螺接固定。
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第一装饰板170与第二装饰板230拼接处形成支撑,参照图9、图10和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撑龙骨250,第二支撑龙骨250设置于梁卡式龙骨150与吊顶卡式龙骨210之间。其中,第二支撑龙骨250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三卡板251、第三支撑板252、第四支撑板253和第四卡板254,第三支撑板252以及第四支撑板253分别与第一装饰板170和第二装饰板230的内壁贴合固定;这样的话,第一装饰板170与第二装饰板230的拼接处可以通过螺接或粘接等方式与第二支撑龙骨250固定,且第一装饰板170与第二装饰板230的拼接处的面板可以得到第二支撑龙骨250的支撑,不易被碰撞变形,整体可靠性高。另外,第三卡板251远离第三支撑板252的一端以及第四卡板254远离第四支撑板253的一端向中间形成有卡勾,两个卡勾分别与梁卡式龙骨150和吊顶卡式龙骨210卡接。此处,第三卡板251和第四卡板254的中间即第三支撑板252与第四支撑板253的交汇处。在这种情况下,梁卡式龙骨150与吊顶卡式龙骨210可以通过第二支撑龙骨250连接再次的连接加固,进一步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第二支撑龙骨250与梁卡式龙骨150和吊顶卡式龙骨210的卡接便于第一装饰板170以及第二装饰板230的连接固定,降低安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上述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建造过程,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L型龙骨,建造过程包括:固定H型钢;将卡扣件卡接在H型钢的下翼板上;将两个L型龙骨与建筑顶板固定连接,且使得两个L型龙骨分别位于上翼板的两侧;利用螺栓及其螺母将梁卡式龙骨与L型龙骨固定连接,并利用螺杆及其螺母将梁卡式龙骨与卡扣件固定连接,使得梁卡式龙骨环绕H型钢的周向设置;将第一覆面龙骨与梁卡式龙骨卡接;利用螺钉将第一装饰板固定在第一覆面龙骨远离梁卡式龙骨的一侧,使得梁卡式龙骨被第一装饰板包裹。
具体的,如图12所示,上述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建筑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固定H型钢。具体的,将H型钢的两端与墙体骨架固定连接。其中,此处H型钢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即与墙体骨架一起预先构建固定。
步骤S200,将卡扣件卡接在H型钢的下翼板上。当需要的卡扣件为多个时,一个一个的重复上述步骤200将每个卡扣件固定。
步骤S400,将两个L型龙骨与建筑顶板固定连接,且使得两个L型龙骨分别位于上翼板的两侧。此处,L型龙骨通常采用膨胀螺栓及其螺母与建筑顶板固定连接。
步骤S500,利用螺栓及其螺母将梁卡式龙骨与L型龙骨固定连接,并利用螺杆及其螺母将梁卡式龙骨与卡扣件固定连接,使得梁卡式龙骨环绕H型钢的周向设置。当梁卡式龙骨的数量为多个时,一个一个的重复上述步骤500将每个梁卡式龙骨固定。
步骤S600,将第一覆面龙骨与梁卡式龙骨卡接。
步骤S700,利用螺钉将第一装饰板固定在第一覆面龙骨远离梁卡式龙骨的一侧,使得梁卡式龙骨被第一装饰板包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建造过程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上述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防火涂层,此时,如图13所示,在步骤S200之后,上述建造过程还包括:
步骤S300,在H型钢的外表面喷涂防火涂层。
此处,防火涂层喷涂时,卡扣件已经安装在H型钢的下翼板上了,相较于先喷防火涂层后安装卡扣件,可避免后安装卡扣件的过程可能导致防火涂层局部蹭掉并进行恢复的工序,进而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建筑顶板;
H型钢,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以及连接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腹板;所述H型钢的两端用于连接墙体骨架,且所述上翼板与所述第一建筑顶板贴合;
卡扣件,所述卡扣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扣件在所述腹板的两侧与所述下翼板卡接;
梁卡式龙骨,所述梁卡式龙骨环绕所述H型钢的周向设置,所述梁卡式龙骨通过螺杆及其螺母与所述卡扣件固定连接,所述梁卡式龙骨与所述第一建筑顶板固定连接;
第一覆面龙骨,设置于所述梁卡式龙骨远离所述H型钢的一侧,并与所述梁卡式龙骨配合卡接;
第一装饰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覆面龙骨远离所述H型钢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覆面龙骨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梁卡式龙骨被所述第一装饰板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形成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下翼板配合卡接;
所述第四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所述螺杆及其螺母与所述梁卡式龙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卡式龙骨包括第一子梁卡式龙骨、第二子梁卡式龙骨和第三子梁卡式龙骨,所述第一子梁卡式龙骨和所述第二子梁卡式龙骨设于所述H型钢相对的两侧,并通过所述螺杆及其螺母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子梁卡式龙骨设于所述H型钢的下侧,并通过所述螺杆及其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龙骨,所述第一支撑龙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梁卡式龙骨、所述第二子梁卡式龙骨以及所述第三子梁卡式龙骨之间的拐角处;
所述第一支撑龙骨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卡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装饰板的不同侧的内壁贴合固定;所述第一卡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卡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向中间形成有卡勾,两个所述卡勾分别在所述梁卡式龙骨的不同侧与所述梁卡式龙骨配合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还包括L型龙骨,所述L型龙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L型龙骨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翼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L型龙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建筑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及其螺母与所述梁卡式龙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火涂层,所述防火涂层设置在所述H型钢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支撑架,所述金属支撑架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一装饰板的外表面的拐角处。
8.一种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顶结构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所述吊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二建筑顶板、吊顶卡式龙骨、第二覆面龙骨以及第二装饰板,所述吊顶卡式龙骨与所述第二建筑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覆面龙骨的一侧与所述吊顶卡式龙骨卡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装饰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建筑顶板与第一建筑顶板一体成型,所述吊顶卡式龙骨与梁卡式龙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装饰板与第一装饰板拼接。
CN202022933246.8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Active CN214302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3246.8U CN214302551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3246.8U CN214302551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02551U true CN21430255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5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33246.8U Active CN214302551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02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5969A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顶部封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4302551U (zh)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吊顶系统
CN112411874A (zh) 一种吊顶系统、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16623855A (zh) 一种超高大跨度抗震双曲面grg吊顶系统
CN214302552U (zh)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
CN214785317U (zh)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
CN214272647U (zh) 一种建筑支柱围护系统
CN112411875A (zh)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14351865A (zh) 梁柱连接件、房屋框架和集成房屋
CN112411880A (zh) 一种建筑支柱围护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12411876A (zh) 一种建筑梁结构围护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217811623U (zh) 一种钢构件与板构件的连接结构
CN216195734U (zh) 一种龙骨框架、悬吊墙及悬吊墙组件
CN220620485U (zh) 一种防火墙与金属屋面板交界处连接结构
JP2020076216A (ja) 間仕切壁構造、及びこの間仕切壁構造の施工方法
CN217896724U (zh) 一种低层建筑用轻钢建筑构件
CN219451231U (zh) 装配式转换层天花吊顶结构
CN219710740U (zh) 建筑墙体和装配式建筑
CN216380122U (zh) 一种可拆卸安装的隔墙板
CN220908782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外墙挂板安装支架
CN215166821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墙体柔性连接结构
CN214195073U (zh) 一种带有阻火功能的泄爆墙以及分隔排板装置
CN214302561U (zh) 一种建筑支柱围护系统
CN217439276U (zh) 防火幕墙阳角结构
CN220486760U (zh) 一种用于复合外墙板的连接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