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7271U -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7271U
CN214297271U CN202023131538.6U CN202023131538U CN214297271U CN 214297271 U CN214297271 U CN 214297271U CN 202023131538 U CN202023131538 U CN 202023131538U CN 214297271 U CN214297271 U CN 214297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cover body
puncture
membrane
bar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315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瑞贤
严新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ngmed Medical De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ngmed Medical De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ngmed Medical De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ngmed Medical De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315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7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7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7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为了解决底盖膜片被刺破的同时还留存在底盖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盖体上设有第二刺破结构,在下盖体内侧的连接环的连接层处设有定位凹槽,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定位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一定角度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的深度,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的过程中,上盖体上的第二刺破结构通过上盖体与下盖体的旋转向下连接到达连接层,对连接层进行刺破,当到达定位凹槽后停止对定位凹槽处的连接层进行刺破,从而使得底盖膜片与下盖体不分离,操作方便,制造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型饮料、食物、医药、化妆品、奶粉配方、营养品、补充物、混合型使用的胶、化学等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很多产品都是以溶剂的形式出现,在使用之前需要与某种液体混合。这些产品涉及:混合型饮料、食物、医药、化妆品、奶粉配方、营养品、补充物、混合型使用的胶等等混合后使用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有溶剂和溶液混合后使用,但是混合后又不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活性、稳定性、有效时间、强度,如果单独隔离侧可以长时间的储存。这就需要一种即可以实现分离包装又可以让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携带方便、使用简单人性化。
现有的储库型瓶盖在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储藏腔为密封全圆型,密封片被完全刺破或者刺破后固定不稳定,用力摇晃易掉入瓶体中,并与第二刺破结构分离,同时现有的产品机构复杂,造成成本浪费,不利于模具成型,底盖膜片被上部的刺破机构刺破的时候容易掉落至下部连接的瓶中,造成瓶内物质的污染,故如何使得底盖膜片被刺破的同时还留存在底盖处就成了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储库型瓶盖在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储藏腔为密封全圆型,密封片被完全刺破或者刺破后固定不稳定,用力摇晃易掉入瓶体中,并与第二刺破结构分离,同时现有的产品机构复杂,造成成本浪费,不利于模具成型,底盖膜片被上部的刺破机构刺破的时候容易掉落至下部连接的瓶中,造成瓶内物质的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200,在下盖体200的连接环201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 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 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过渡摇晃也不落入瓶体中,同时为了使储藏腔上的密封片105 不易脱落,将密封片105设计成大半圆形,且与第二刺破结构108在同一圆周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上盖体100 上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在下盖体200内侧的连接环201的连接层210处设有一体成型的定位凹槽209,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一定角度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故第二刺破结构108经过旋转后仍不足以接触到定位凹槽209的底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 105,连续旋转上盖体100的过程中,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上的连接层210,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旋转到定位凹槽209处时,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进行刺破,瓶盖旋转停止,定位凹槽209未被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确保了连接层210不完全刺破分离,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不分离,同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的凸筋的第一端面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的凸筋的其中一个端面接触卡合连接,防止逆转,操作方便,制造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 200,上盖体100包括通过平面连接桥连接的上盖外罩101和上盖中空结构 104,上盖中空结构104的延伸处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上盖中空结构104 的内壁处还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端109,下盖体200包括内侧的连接环201 和外侧的下盖外罩203,连接环201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上盖外罩101内壁设有上盖内螺纹103,连接环201外壁设有下盖外螺纹202,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通过上盖内螺纹103与下盖外螺纹202连接,其特征在于:底盖膜片206与连接环201的内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层210,连接层210上设有定位凹槽209,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上盖体 100上的第二刺破结构108通过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的旋转向下连接到达连接层210,对连接层210进行刺破,当到达定位凹槽209后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进行刺破,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不分离。
进一步的,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连续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一刺破结构 207刺破密封片105,旋转一定角度的范围介于120°-900°,优选的可以是 180°-720°,进一步的可以为270°-540°,优选的为360°。
进一步的,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在定位凹槽209处的旋转角度范围为180°-1440°,较为优选的为270°-1080°,更为优选的为 360°-1080°,最为优选的为720°。
进一步的,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大于1/2的圆周的时候第二刺破结构108开始刺破隔离层206,最终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 大于1/2的圆周落入定位凹槽209中,确保密封片105和破隔离层206都不完全脱离盖体。
进一步的,定位凹槽209与连接层210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连接层210的厚度小于底盖膜片206的厚度,底盖膜片206 的厚度范围为0.2-2.5mm,较为优选的为0.5-1.5mm,进一步的可以为 0.8-1.2mm,最为优选的为1mm,连接层210的厚度范围为0.03-0.8mm,优选的可以是0.05-0.5mm,进一步的可以为0.1-0.3mm,优选的为0.15mm。
进一步的,连接层210和底盖膜片206的材质相同,该材质为具有一定韧性且容易被刺破的结构,较为优选的是塑料材质,例如PP、PE等,一般优选强度高,密封性好,不容易泄漏物质,比较脆的阻隔性比较好的材料。
进一步的,第二刺破结构108为与上盖中空结构104一体成型的刀齿状结构或尖状结构,刀齿角度A范围为5°-85°之间,较为优选的为15°-75°之间,进一步的为35°-60°之间,最为优选的为45°。
进一步的,上盖中空结构104的直径大于底盖膜片206的直径且小于连接层210的外径,使得第二刺破结构108正好位于连接层210的上方。
进一步的,上盖中空结构104的下端末连接有密封片105,密封片105 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形成密闭的储存腔,密封片105为阻隔性比较好且容易被刺破的材料,较为优选的为铝箔材质,且密封片105的厚度范围介于 0.01mm-0.5mm,较为优选的为0.02-1.5mm,进一步优选的为0.03-1.0mm,最为优选的为0.05mm。
进一步的,底盖膜片206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 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刺破大半圆形的密封片105,第一次刺破结构207为刀齿状结构或尖状结构,刀齿角度B范围介于5°-85°之间,较为优选的为15°-75°之间,进一步的为35°-60°之间,最为优选的为45°。
进一步的,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落入定位凹槽209中时,定位凹槽209的靠近底盖膜片206的内壁设有阻力块110,阻力块110支撑起隔离层206,使其增大开口距离,便于上盖中空结构104中的物质更容易落入瓶体中。
进一步的,上盖外罩101的下端面通过细小连接柱连接有撕拉环208。
进一步的,上盖外罩101的下端内壁设有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撕拉环208的内壁设有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连接环201与下盖外罩203 的外壁连接处设有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连接环201处还设有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且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位于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的所在的圆周正上方,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初始状态连接时,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匹配连接;当上盖体的撕拉环208被撕拉掉以后,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分离,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仍然匹配连接,然仍具有防倒拧功能,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使用状态连接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200,在下盖体200的连接环201 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过渡摇晃也不落入瓶体中,同时为了使储藏腔上的密封片105不易脱落,将密封片105设计成大半圆形,且与第二刺破结构108在同一圆周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上盖体100上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在下盖体200内侧的连接环201的连接层210处设有一体成型的定位凹槽 209,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一定角度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故第二刺破结构108 经过旋转后仍不足以接触到定位凹槽209的底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 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连续旋转上盖体100 的过程中,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上的连接层210,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旋转到定位凹槽209处时,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 进行刺破,瓶盖旋转停止,定位凹槽209未被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确保了连接层210不完全刺破分离,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不分离,同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的凸筋的第一端面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 的凸筋的其中一个端面接触卡合连接,防止逆转,操作方便,制造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的初始状态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正面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反面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到达定位凹槽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后底盖膜片最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A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B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20256979000006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20256979000007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的初始状态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位置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正面立体结构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反面立体结构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到达定位凹槽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后底盖膜片最后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A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B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 200,上盖体100包括通过平面连接桥连接的上盖外罩101和上盖中空结构 104,上盖中空结构104的延伸处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上盖中空结构104 的内壁处还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端109,下盖体200包括内侧的连接环201 和外侧的下盖外罩203,连接环201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上盖外罩101内壁设有上盖内螺纹103,连接环201外壁设有下盖外螺纹202,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通过上盖内螺纹103与下盖外螺纹202连接,其特征在于:底盖膜片206与连接环201的内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层210,定位凹槽209与连接层210一体成型,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 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上盖体100上的第二刺破结构108通过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的旋转向下连接到达连接层210,对连接层210进行刺破,当到达定位凹槽209后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进行刺破,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 不分离。
所述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连续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旋转一定角度的范围介于120°-900°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在定位凹槽209处的旋转角度范围为为270°-1080°。
所述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大于1/2的圆周的时候第二刺破结构108开始刺破隔离层206,最终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大于 1/2的圆周落入定位凹槽209中,确保密封片105和破隔离层206都不完全脱离盖体。
所述连接层210的厚度小于底盖膜片206的厚度,底盖膜片206的厚度范围为为0.5-1.5mm,连接层210的厚度范围为0.03-0.8mm,连接层210和底盖膜片206的材质为PP材质,第二刺破结构108为与上盖中空结构104一体成型的刀齿状结构,刀齿角度A范围为15°-75°之间。
所述上盖中空结构104的直径大于底盖膜片206的直径且小于连接层210 的外径,使得第二刺破结构108正好位于连接层210的上方,上盖中空结构 104的下端末连接有密封片105,密封片105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形成密闭的储存腔,封片105为阻隔性比较好且容易被刺破的材料为铝箔材质,且密封片105的厚度范围介于0.02-1.5mm,底盖膜片206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 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刺破大半圆形的密封片105,第一次刺破结构207为刀齿状结构,刀齿角度B范围介于15°-75°之间。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落入定位凹槽209中时,定位凹槽209的靠近底盖膜片206的内壁设有阻力块110,阻力块110支撑起隔离层206,使其增大开口距离,便于上盖中空结构104中的物质更容易落入瓶体中。
所述上盖外罩101的下端面通过细小连接柱连接有撕拉环208,上盖外罩101的下端内壁设有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撕拉环208的内壁设有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连接环201与下盖外罩203的外壁连接处设有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连接环201处还设有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且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位于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的所在的圆周正上方,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初始状态连接时,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匹配连接;当上盖体的撕拉环208被撕拉掉以后,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分离,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仍然匹配连接,然仍具有防倒拧功能,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使用状态连接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2: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的初始状态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位置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正面立体结构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反面立体结构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到达定位凹槽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后底盖膜片最后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A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B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 200,上盖体100包括通过平面连接桥连接的上盖外罩101和上盖中空结构 104,上盖中空结构104的延伸处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上盖中空结构104 的内壁处还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端109,下盖体200包括内侧的连接环201 和外侧的下盖外罩203,连接环201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上盖外罩101内壁设有上盖内螺纹103,连接环201外壁设有下盖外螺纹202,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通过上盖内螺纹103与下盖外螺纹202连接,其特征在于:底盖膜片206与连接环201的内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层210,定位凹槽209与连接层210一体成型,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 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上盖体100上的第二刺破结构108通过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的旋转向下连接到达连接层210,对连接层210进行刺破,当到达定位凹槽209后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进行刺破,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 不分离。
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连续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旋转一定角度的范围介于180°-720°。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在定位凹槽209处的旋转角度范围为180°-1440°。
所述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大于1/2的圆周的时候第二刺破结构108开始刺破隔离层206,最终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大于 1/2的圆周落入定位凹槽209中,确保密封片105和破隔离层206都不完全脱离盖体。
所述连接层210的厚度小于底盖膜片206的厚度,底盖膜片206的厚度范围为0.2-2.5mm,连接层210的厚度范围为0.03-0.8mm,连接层210和底盖膜片206的材质为具有一定韧性且容易被刺破的结构的塑料材质。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为与上盖中空结构104一体成型的刀齿状结构或尖状结构,刀齿角度A范围为5°-85°之间。
所述上盖中空结构104的直径大于底盖膜片206的直径且小于连接层210 的外径,使得第二刺破结构108正好位于连接层210的上方,上盖中空结构 104的下端末连接有密封片105,密封片105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形成密闭的储存腔,封片105为阻隔性比较好且容易被刺破的材料为铝箔材质,且密封片105的厚度范围介于0.01mm-0.5mm,底盖膜片206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 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大半圆形刺破密封片105,第一次刺破结构207为尖状结构,尖状角度B范围介于5° -85°之间。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落入定位凹槽209中时,定位凹槽209的靠近底盖膜片206的内壁设有阻力块110,阻力块110支撑起隔离层206,使其增大开口距离,便于上盖中空结构104中的物质更容易落入瓶体中。
所述上盖外罩101的下端面通过细小连接柱连接有撕拉环208,上盖外罩101的下端内壁设有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撕拉环208的内壁设有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连接环201与下盖外罩203的外壁连接处设有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连接环201处还设有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且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位于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的所在的圆周正上方,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初始状态连接时,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匹配连接;当上盖体的撕拉环208被撕拉掉以后,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分离,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仍然匹配连接,然仍具有防倒拧功能,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使用状态连接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3: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的初始状态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位置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正面立体结构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反面立体结构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到达定位凹槽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后底盖膜片最后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A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B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 200,上盖体100包括通过平面连接桥连接的上盖外罩101和上盖中空结构 104,上盖中空结构104的延伸处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上盖中空结构104 的内壁处还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端109,下盖体200包括内侧的连接环201 和外侧的下盖外罩203,连接环201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上盖外罩101内壁设有上盖内螺纹103,连接环201外壁设有下盖外螺纹202,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通过上盖内螺纹103与下盖外螺纹202连接,其特征在于:底盖膜片206与连接环201的内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层210,定位凹槽209与连接层210一体成型,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 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上盖体100上的第二刺破结构108通过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的旋转向下连接到达连接层210,对连接层210进行刺破,当到达定位凹槽209后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进行刺破,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 不分离。
所述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连续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旋转一定角度的范围介于270°-540°。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在定位凹槽209处的旋转角度范围为优选的为360°-1080°。
所述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大于1/2的圆周的时候第二刺破结构108开始刺破隔离层206,最终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大于 1/2的圆周落入定位凹槽209中,确保密封片105和破隔离层206都不完全脱离盖体。
所述连接层210的厚度小于底盖膜片206的厚度,底盖膜片206的厚度范围为0.8-1.2mm,连接层210的厚度范围为0.05-0.5mm,连接层210和底盖膜片206的材质为PE,一般优选强度高,密封性好,不容易泄漏物质,比较脆的阻隔性比较好的材料,第二刺破结构108为与上盖中空结构104一体成型的刀齿状结构或尖状结构,刀齿角度A范围为35°-60°之间。
所述上盖中空结构104的直径大于底盖膜片206的直径且小于连接层210 的外径,使得第二刺破结构108正好位于连接层210的上方,上盖中空结构 104的下端末连接有密封片105,密封片105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形成密闭的储存腔,封片105为阻隔性比较好且容易被刺破的材料,较为优选的为铝箔材质,且密封片105的厚度范围介于0.03-1.0mm,底盖膜片206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刺破大半圆形密封片105,第一次刺破结构207为刀齿状结构,刀齿角度B范围介于35°-60°之间。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落入定位凹槽209中时,定位凹槽209的靠近底盖膜片206的内壁设有阻力块110,阻力块110支撑起隔离层206,使其增大开口距离,便于上盖中空结构104中的物质更容易落入瓶体中。
所述上盖外罩101的下端面通过细小连接柱连接有撕拉环208,上盖外罩101的下端内壁设有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撕拉环208的内壁设有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连接环201与下盖外罩203的外壁连接处设有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连接环201处还设有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且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位于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的所在的圆周正上方,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初始状态连接时,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匹配连接;当上盖体的撕拉环208被撕拉掉以后,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分离,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仍然匹配连接,然仍具有防倒拧功能,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使用状态连接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
具体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的初始状态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位置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正面立体结构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凹槽反面立体结构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到达定位凹槽剖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体与下盖体旋转连接刺破连接层后底盖膜片最后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A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刺破结构的刀齿角度B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 200,上盖体100包括通过平面连接桥连接的上盖外罩101和上盖中空结构 104,上盖中空结构104的延伸处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上盖中空结构104 的内壁处还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端109,下盖体200包括内侧的连接环201 和外侧的下盖外罩203,连接环201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上盖外罩101内壁设有上盖内螺纹103,连接环201外壁设有下盖外螺纹202,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通过上盖内螺纹103与下盖外螺纹202连接,其特征在于:底盖膜片206与连接环201的内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层210,定位凹槽209与连接层210一体成型,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 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上盖体100上的第二刺破结构108通过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的旋转向下连接到达连接层210,对连接层210进行刺破,当到达定位凹槽209后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进行刺破,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 不分离。
所述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连续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旋转360°。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在定位凹槽209处的旋转角度为720°。
所述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大于1/2的圆周的时候第二刺破结构108开始刺破隔离层206,最终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大于 1/2的圆周落入定位凹槽209中,确保密封片105和破隔离层206都不完全脱离盖体。
所述连接层210的厚度小于底盖膜片206的厚度,底盖膜片206的厚度范围为1mm,连接层210的厚度范围为0.1-0.3mm,连接层210和底盖膜片206 的材质相同,该材质为PE材料。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为与上盖中空结构104一体成型的尖状结构,尖状角度为45°。
所述上盖中空结构104的直径大于底盖膜片206的直径且小于连接层210 的外径,使得第二刺破结构108正好位于连接层210的上方,上盖中空结构 104的下端末连接有密封片105,密封片105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形成密闭的储存腔,封片105为铝箔材质,且密封片105的厚度为0.05mm,底盖膜片206 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 旋转连接的过程中刺破大半圆形密封片105,第一次刺破结构207为刀齿状结构或尖状结构,刀齿角度B为45°。
所述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落入定位凹槽209中时,定位凹槽209的靠近底盖膜片206的内壁设有阻力块110,阻力块110支撑起隔离层206,使其增大开口距离,便于上盖中空结构104中的物质更容易落入瓶体中。
所述上盖外罩101的下端面通过细小连接柱连接有撕拉环208,上盖外罩101的下端内壁设有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撕拉环208的内壁设有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连接环201与下盖外罩203的外壁连接处设有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连接环201处还设有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且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位于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的所在的圆周正上方,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初始状态连接时,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匹配连接;当上盖体的撕拉环208被撕拉掉以后,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分离,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仍然匹配连接,然仍具有防倒拧功能,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使用状态连接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200,在下盖体200的连接环201 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过渡摇晃也不落入瓶体中,同时为了使储藏腔上的密封片105不易脱落,将密封片105设计成大半圆形,且与第二刺破结构108在同一圆周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上盖体100上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在下盖体200内侧的连接环201的连接层210处设有一体成型的定位凹槽 209,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一定角度的轴向位移距离,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的长度小于定位凹槽209的深度,故第二刺破结构108 经过旋转后仍不足以接触到定位凹槽209的底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 旋转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刺破结构207刺破密封片105,连续旋转上盖体100 的过程中,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隔离层206上的连接层210,第二刺破结构108的刀齿旋转到定位凹槽209处时,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 进行刺破,瓶盖旋转停止,定位凹槽209未被第二刺破结构108刺破,确保了连接层210不完全刺破分离,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不分离,同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的凸筋的第一端面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 的凸筋的其中一个端面接触卡合连接,防止逆转,操作方便,制造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包括:上盖体(100)和下盖体(200),上盖体(100)包括通过平面连接桥连接的上盖外罩(101)和上盖中空结构(104),上盖中空结构(104)的延伸处设有第二刺破结构(108),上盖中空结构(104)的内壁处还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端(109),下盖体(200)包括内侧的连接环(201)和外侧的下盖外罩(203),连接环(201)下端设有底盖膜片(206),底盖膜片(206)的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和底盖膜片(206)为一体成型的,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尖状物或者刀齿状物,第一刺破结构(207)的位置与上盖中空结构(104)相对应,即第一刺破结构(207)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在同一圆周内,且第一刺破结构(207)运动圆周轨迹至少需经过大半圆形腔体的固定端(109),确保铝箔不被完全刺破且固定在固定端(109)上,上盖外罩(101)内壁设有上盖内螺纹(103),连接环(201)外壁设有下盖外螺纹(202),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通过上盖内螺纹(103)与下盖外螺纹(202)连接,其特征在于:底盖膜片(206)与连接环(201)的内壁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层(210),连接层(210)上设有定位凹槽(209),定位凹槽(209)的深度大于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旋转的轴向位移距离,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上盖体(100)上的第二刺破结构(108)通过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的旋转向下连接到达连接层(210),对连接层(210)进行刺破,当到达定位凹槽(209)后停止对定位凹槽(209)处的连接层(210)进行刺破,从而使得底盖膜片(206)与下盖体(200)不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刺破结构(108)旋转刺破隔离层后在定位凹槽(209)处的旋转角度范围为180°-14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凹槽(209)与连接层(210)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层(210)的厚度小于底盖膜片(206)的厚度,底盖膜片(206)的厚度范围为0.2-2.5mm,连接层(210)的厚度范围为0.03-0.8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层(210)和底盖膜片(206)的材质相同,该材质为具有韧性且容易被刺破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刺破结构(108)为与上盖中空结构(104)一体成型的刀齿状结构或尖状结构,刀齿角度A范围为5°-85°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盖中空结构(104)的直径大于底盖膜片(206)的直径且小于连接层(210)的外径,使得第二刺破结构(108)正好位于连接层(210)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盖中空结构(104)的下端末连接有密封片(105),密封片(105)与上盖中空结构(104)形成密闭的储存腔,且密封片(105)的厚度范围介于0.01mm-0.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膜片(206)上端设有第一刺破结构(207),第一刺破结构(207)在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连接的过程中刺破密封片(105),第一刺破结构(207)为刀齿状结构或尖状结构,刀齿角度B范围介于5°-85°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盖外罩(101)的下端面通过细小连接柱连接有撕拉环(208),上盖外罩(101)的下端内壁设有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撕拉环(208)的内壁设有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连接环(201)与下盖外罩(203)的外壁连接处设有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连接环(201)处还设有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且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位于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的所在的圆周正上方,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初始状态连接时,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 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匹配连接;当上盖体的撕拉环(208)被撕拉掉以后,第二防逆转倒刺结构(107)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分离,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四防逆转倒刺结构(205)仍然匹配连接,上盖体(100)与下盖体(200)旋转使用状态连接时,第一防逆转倒刺结构(106)和第三防逆转倒刺结构(204)匹配连接。
CN202023131538.6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Active CN214297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1538.6U CN214297271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1538.6U CN214297271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7271U true CN214297271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60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31538.6U Active CN214297271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7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97271U (zh) 一种防止储库型瓶盖底盖膜片掉落的结构
CN210734961U (zh) 拆卸式瓶盖及饮料容器
CN212314383U (zh) 穿刺瓶盖及瓶
CN107140310B (zh) 一种即配式饮料瓶及其刺穿即配式分配瓶盖
CN210883403U (zh) 一种旋转注入式瓶盖
CN214085721U (zh) 一种内置容腔的瓶盖
CN207482531U (zh) 旋转注入式功能饮料瓶盖
CN214139707U (zh) 一种粉末储库型瓶盖的双层保护膜结构
CN215045256U (zh) 储物瓶盖及瓶
CN214139666U (zh)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粉末储库型瓶盖
CN202389740U (zh) 内具冲泡物的瓶盖
CN114056753A (zh) 一种带有独立料仓的新型瓶盖
CN212314409U (zh) 便携式蜂蜜勺
CN2702935Y (zh) 可装小容量物品的防伪防漏瓶盖
CN215514927U (zh) 旋转式储物瓶盖及瓶
CN208070421U (zh) 一种瓶盖及瓶子
CN217075462U (zh) 一种即配式瓶盖
CN207860922U (zh) 一种旋钮式即配饮料瓶盖
CN216835140U (zh) 锁鲜储物盖及包装容器
CN214357735U (zh) 一种易于操作、带储藏功能的组合瓶盖
CN207374905U (zh) 一种容器及饮料瓶
CN112498963A (zh)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粉末储库型瓶盖
CN214494058U (zh) 穿刺瓶盖及瓶
CN220518991U (zh) 组合式瓶盖
CN212580546U (zh) 一种旋转打开固液分离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