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5673U - 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5673U
CN214295673U CN202022891930.4U CN202022891930U CN214295673U CN 214295673 U CN214295673 U CN 214295673U CN 202022891930 U CN202022891930 U CN 202022891930U CN 214295673 U CN214295673 U CN 214295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pring
sliding plate
plat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19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娟
欧阳洵
俞伟
岳绰
毕鲁平
黄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19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5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5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5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包括:滑动板、固定板、锁止块、操纵杆和手把,手把的一端与滑动板的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操纵杆的一端部连接,操纵杆安装在滑动板的安装面上,沿滑动板的安装面前后滑动;锁止块的上端面与操纵杆的另一端部连接,锁止块的下端面与滑动板的安装面滑动连接,且沿滑动板的安装面左右滑动;固定板与滑动板滑动连接,位于操纵杆的上方,固定板上设置有定位部,锁止块的侧部设置有锁止部,通过锁止部与定位部卡接或分离,使得锁止块锁紧或解锁固定板。本实用新型在改善其他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的同时,减少手/电动切换使用过程管控,实现与电动的相互切换。

Description

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市场保有量逐年提升,为了适应不同身高体重的驾驶者和乘坐者,市面上的汽车座椅均为可调节座深结构,其通过调节装置来调节座椅在滑动机构上的位置。
然而,传统的座深调节机构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一、汽车座椅设计是采用特定的人体进行舒适性,会出现其他尺寸的驾乘人员乘坐时出现大腿处于悬空状态,无支撑感的不良的舒适性体验。
二、同类产品中,大部分为手动和电动机构采用不同的零件,从而增加在手/电动切换使用时的过程管控。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了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适用于特定的人体,舒适性体验不通用,且过程管控复杂等缺陷,提供一种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包括:滑动板、固定板、锁止块、操纵杆和手把,所述手把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手把的另一端与所述操纵杆的一端部连接,所述操纵杆安装在所述滑动板的安装面上,沿所述滑动板的安装面前后滑动;
所述锁止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锁止块的上端面同时与所述滑动板的安装面滑动连接,且沿所述滑动板的安装面左右滑动;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位于所述操纵杆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锁止块的侧部设置有锁止部,通过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定位部卡接或分离,使得所述锁止块锁紧或解锁所述固定板;
当所述手把向上旋转时,带动所述操纵杆相对所述滑动板向前运动,所述操纵杆带动所述锁止块向右运动,实现所述锁止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解锁,使得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回位压紧弹簧,所述回位压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锁止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块上设置有弹簧固定悬挂柱,所述回位压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悬挂柱连接;
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弹簧固定件,所述回位压紧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助力弹簧,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弹簧限位槽,所述助力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限位槽内,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限位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弹簧定位座,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定位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簧限位槽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悬挂件,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悬挂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块的上端面设置有锁止滑块,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锁止滑块安装在所述滑动孔内;
当所述操纵杆在所述的滑动板孔中前后运动时,带动所述锁止滑块在所述滑动孔内左右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孔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锁止滑块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的高度和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块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动轨,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滑动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操纵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实现所述操纵杆相对所述滑动板的前后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动块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槽内,实现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的前后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板的定位部为齿条,所述锁止块的锁止部为齿部,所述齿部与所述齿条相互匹配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板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排竖向排列的多个限位孔,所述滑动板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卡钩移动至所述限位孔处时,两者相互扣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操纵杆的底部设置一行程限位块,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行程限位块相互匹配,用于限制所述操纵杆的行程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在改善其他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的同时,减少手/电动切换使用过程管控,另外可以实现与电动的相互切换。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二。
图4为图3中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位于最前位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位于最前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位于最前位置的横向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移除固定板后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移除固定板后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移除固定板后的仰视图。
图11为图10中沿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与座盆的装配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与座盆安装后的立体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与座盆安装后的立体图二。
【附图标记】
滑动板 10
固定板 20
锁止块 30
操纵杆 40
手把 50
定位部 21
锁止部 31
回位压紧弹簧 60
弹簧固定悬挂柱 32
弹簧固定件 11
助力弹簧 70
弹簧限位槽 22
弹簧定位座 12
弹簧悬挂件 221
锁止滑块 33
滑动孔 41
滑动轨 34
第一滑槽 13
第二滑槽 14
第一滑动块 42
装配槽 15
第二滑动块 16
第三滑槽 23
限位孔 24
弹性卡钩 17
行程限位块 43
锁舌 18
手把的一端 51
固定部 19
手把的另一端 52
旋转轴 44
固定扣 25
坐盆 80
前端孔 81
螺纹孔 82
螺钉 90
固定孔 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
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二。图4为图3中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位于最前位置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位于最前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位于最前位置的横向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移除固定板后的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移除固定板后的俯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移除固定板后的仰视图。图11为图10中沿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包括:滑动板10、固定板20、锁止块30、操纵杆40和手把50,将手把50的一端与滑动板10的端部转动连接,手把50的另一端与操纵杆40的一端部连接,操纵杆40安装在滑动板10的安装面上,沿滑动板10的安装面前后滑动。锁止块30的上端面与操纵杆40的另一端部连接,锁止块30的上端面同时与滑动板10的安装面滑动连接,且沿滑动板10的安装面左右滑动。
固定板20与滑动板10滑动连接,位于操纵杆40的上方,固定板20上设置有定位部21,锁止块30的侧部设置有锁止部31,通过锁止部31与定位部21卡接或分离,使得锁止块30锁紧或解锁固定板20。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0的定位部21可以优选为齿条,锁止块30的锁止部31可以优选为齿部,所述齿部与所述齿条相互匹配啮合。
当手把50向上旋转时,带动操纵杆40相对滑动板10向前运动,操纵杆40带动锁止块30向右运动,实现锁止块30与固定板20之间的解锁,使得滑动板10相对固定板20滑动。
优选地,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回位压紧弹簧60,将回位压紧弹簧60的一端与锁止块30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板10连接。例如,可以在锁止块30上设置有弹簧固定悬挂柱32,将回位压紧弹簧60的一端与弹簧固定悬挂柱32连接。滑动板10上设置有弹簧固定件11,回位压紧弹簧60的另一端与弹簧固定件11连接。回位压紧弹簧60的设置可以一方面增加锁止块30的锁止部31与固定板20的定位部21的锁紧力,另一方面提供了手把50的回复力。
优选地,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助力弹簧70,将助力弹簧70的一端与固定板20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板10连接。例如,可以在固定板20上设置有弹簧限位槽22,将助力弹簧70设置在弹簧限位槽22内,助力弹簧70的一端与弹簧限位槽22的底部连接。滑动板10上设置有弹簧定位座12,助力弹簧70的另一端与弹簧定位座12连接。助力弹簧70的设置可以在解锁状态下给滑动板10提供向前的推力。
进一步地,弹簧限位槽22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悬挂件221,将助力弹簧70的一端与弹簧悬挂件221连接。
在滑动板10的最后位置,助力弹簧70压缩蓄力,当解锁后助力弹簧70克服压缩,释放力量起到对滑动板10向前方向的助力。反之在滑动板10向后运动时,需要克服助力弹簧70的弹簧力才能使固定板50向后运动。
优选地,在锁止块30的上端面设置有锁止滑块33,在操纵杆40的另一端部开设有滑动孔41,将锁止滑块33安装在滑动孔41内。当操纵杆40前后运动时,带动锁止滑块33在滑动孔41内左右移动。此处滑动孔41优选为直角三角形,锁止滑块33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的高度和宽度。
锁止块30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动轨34,滑动板1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3,滑动轨34安装在第一滑槽13内。
进一步地,在滑动板10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4,操纵杆4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42,将第一滑动块42安装在第二滑槽14内,实现操纵杆40相对第一滑动块42的前后移动。
如图11所示,在第二滑槽14的端部设置有装配槽15,装配槽15的宽度大于第二滑槽14的宽度,与锁止滑块33的形状匹配。
此外,优选地,滑动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滑动块16,第二滑动块16位于第二滑槽14的两侧,固定板2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三滑槽23,第二滑动块16安装在第三滑槽23内,实现滑动板10相对固定板20的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在固定板20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排竖向排列的多个限位孔24,滑动板10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弹性卡钩17,当弹性卡钩17移动至限位孔24处时,两者相互扣合。
在操纵杆40的底部还设置有一行程限位块43,滑动板10上设置有锁舌18,锁舌18与行程限位块43相互匹配,用于限制操纵杆40的行程范围。
根据上述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装配过程为:将操纵杆40的第一滑动块42安装至滑动板10的第二滑槽14中,使操纵杆40可以在第二滑槽14中滑动,将锁止块30通过锁止滑块33与操纵杆40上滑动孔41连接。先将回位压紧弹簧60的一端悬挂在弹簧固定悬挂柱32上。回位压紧弹簧60的另一端悬挂在滑动板10的弹簧固定件11上,将锁止块30中滑动轨34插入第一滑槽13中。
然后,将手把50的一端51旋转固定在滑动板10上的固定部19上,手把50的另一端52与操纵杆40上的旋转轴44卡接,组成如图8-10所示的上盖小总成。此处固定部19可以为沿滑动板10的一端向外向上凸出的一部件。
接着,将助力弹簧70的一端卡入滑动板10的弹簧定位座12中,同时将固定板20上第三滑槽23插入滑动板10相应的第二滑动块16中,如图5和图6,所示位置一直向前推动,直至停止。助力弹簧70的另一端会固定在固定板20的弹簧悬挂件221上。最后组成如图1所示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为:
实现滑动板向前运动过程中:通过手把50经由操纵杆40的第一滑动块42向前运动从而带动锁止块30上的锁止滑块33,进而使滑动轨34沿第一滑槽13实现左右运动,使锁止块30能够从固定板20的齿条(即定位部21)中拉出,以实现解锁。在助力弹簧70作用下,推动滑动板10向前滑动。当松开手把50时,在回位压紧弹簧60的作用下实现手把50的回位,同时锁止块30回位与固定板20的齿条(即定位部21)啮合实现锁止。如图5和图6所示达到最前位置,同时具有弹性的弹性卡钩17在最前位置进入限位孔24中,从而避免滑动板10到达最前位置后从固定板20中脱出。
实现滑动板向后运动过程中:通过与向前运动相同的操作使锁止块30从固定板20的齿条(即定位部21)中拉出,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助力弹簧70力向后运动,中间位置可以停。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从初始状态调整至最前位置的状态的过程为:手把50的一端51旋转固定在滑动板10上的固定部19上,手把50的另一端52与操纵杆40上的旋转轴44卡接,两端均可旋转。操纵杆40上的第一滑动块42可在滑动板10的第二滑槽14上进行前后滑动。操纵杆40上滑动孔41与锁止块30的锁止滑块33相互接触。当旋转手把50向上旋转时,手把50会带动操纵杆40上向前运动,滑动孔41会带动与之接触的锁止块滑块33沿滑动轨34沿第一滑槽13的方向运动,使锁止块30能够从固定板20的齿条(即定位部21)中拉出,以实现解锁。在助力弹簧70的作用下,推动滑动板10向前滑动。松开手把,在回位压紧弹簧60的作用下实现手把50回位,同时锁止块30回位与固定板20的齿条啮合实现锁止。
如图6所示,当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中滑动板10达到最前位置时,同时具有弹性的弹性卡钩17在最前位置进入限位孔24中,从而避免最前位置后滑动板10从固定板20中脱出。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与座盆的装配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与座盆安装后的立体图一。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与座盆安装后的立体图二。
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与座椅安装时,在滑动板10处于最前位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将固定板20的固定扣25先挂在坐盆80的前端孔81中,通过多个螺钉90锁在坐盆80后端的多个螺纹孔82中。另一种方式为采用四个螺钉90在机构处于最前位置锁在坐盆80后端的多个螺纹孔82中,使得整个座椅伸长调节器固定在座盆80固定在骨架上。固定板20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26,固定孔26与座盆80搭配固定。
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采用共用滑动板及固定板的结构,可实现同一盆面的手/电动的切换,从而实现模组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在改善其他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的同时,减少手/电动切换使用过程管控,另外可以实现与电动的相互切换。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包括:滑动板、固定板、锁止块、操纵杆和手把,所述手把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手把的另一端与所述操纵杆的一端部连接,所述操纵杆安装在所述滑动板的安装面上,沿所述滑动板的安装面前后滑动;
所述锁止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锁止块的上端面同时与所述滑动板的安装面滑动连接,且沿所述滑动板的安装面左右滑动;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位于所述操纵杆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锁止块的侧部设置有锁止部,通过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定位部卡接或分离,使得所述锁止块锁紧或解锁所述固定板;
当所述手把相对所述滑动板向上旋转时,带动所述操纵杆相对所述滑动板向前运动,所述操纵杆带动所述锁止块向右运动,实现所述锁止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解锁,使得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回位压紧弹簧,所述回位压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锁止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块上设置有弹簧固定悬挂柱,所述回位压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悬挂柱连接;
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弹簧固定件,所述回位压紧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助力弹簧,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弹簧限位槽,所述助力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限位槽内,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限位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弹簧定位座,所述助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定位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限位槽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悬挂件,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悬挂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块的上端面设置有锁止滑块,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锁止滑块安装在所述滑动孔内;
当所述操纵杆在所述滑动板孔中前后运动时,带动所述锁止滑块在所述滑动孔内左右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孔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锁止滑块的高度和宽度均小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的高度和宽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块的下端面设置有滑动轨,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滑动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操纵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实现所述操纵杆相对所述滑动板的前后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动块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槽内,实现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的前后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定位部为齿条,所述锁止块的锁止部为齿部,所述齿部与所述齿条相互匹配啮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排竖向排列的多个限位孔,所述滑动板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卡钩移动至所述限位孔处时,两者相互扣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的底部设置一行程限位块,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行程限位块相互匹配,用于限制所述操纵杆的行程范围。
15.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
CN202022891930.4U 2020-12-04 2020-12-04 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Active CN214295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930.4U CN214295673U (zh) 2020-12-04 2020-12-04 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930.4U CN214295673U (zh) 2020-12-04 2020-12-04 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5673U true CN214295673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46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1930.4U Active CN214295673U (zh) 2020-12-04 2020-12-04 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5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7905B2 (en) Blocking and contact system for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an on-board power supply of a motor vehicle to a removable vehicle seat or a seat system
CN103153692B (zh) 纵向可调节的车辆座椅
JPH09123810A (ja) ロングスライドレール
JPH0736784B2 (ja) 高さ調整可能なバックレストクッションを有する椅子
DE102006000522A1 (de) Fahrzeugsitz
CN214295673U (zh) 手动座椅深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CN111231780B (zh) 一种可调节汽车座椅及汽车
CN101992706B (zh) 车辆座椅
CN111016747B (zh) 一种无级调节的电动长滑轨
CN212685326U (zh) 一种汽车座椅和独立式座椅坐垫延伸装置
CN208264031U (zh) 一种新型座垫长度调节结构
CN104507743B (zh) 盖装置以及设置有该盖装置的座椅装置
CN211918437U (zh) 安装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
CN111591179B (zh) 一种汽车座椅和独立式座椅坐垫延伸装置
DE102005050128B4 (de) Kraftfahrzeug
CN213308519U (zh) 一种办公椅的坐垫伸长结构
CN219257283U (zh) 一种可横向调节的安全带锁扣装置
CN220403540U (zh) 一种用于座椅背靠的支撑机构
CN214355654U (zh) 紧固装置、椅背及儿童安全座椅
CN111204262A (zh) 配置有易进入系统的汽车座椅
KR20050023095A (ko) 차량용 시트 슬라이딩 장치
CN214112362U (zh) 一种手动腿托调节机构
CN115257489B (zh) 一种中央通道内饰总成
CN220662346U (zh) 一种座椅桌板按钮解锁结构及座椅
CN220518082U (zh) 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