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7618U -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7618U
CN214287618U CN202021883591.9U CN202021883591U CN214287618U CN 214287618 U CN214287618 U CN 214287618U CN 202021883591 U CN202021883591 U CN 202021883591U CN 214287618 U CN214287618 U CN 214287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air
dissolve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835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琼富
梁国荣
巴喜亮
朱季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835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7618U/zh
Priority to CN202122194520.9U priority patent/CN216726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7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7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所述溶气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混合腔和溶解水腔,其中,所述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混合腔和所述溶解水腔内注入高压空气,所述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混合腔内注入高压水,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溶解水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溶气罐,通过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混合腔和溶解水腔,混合腔与溶解水腔连通,由此,溶气罐的结构简单,溶气效率高,溶气罐整体模块化,体积小,重量轻,解决了现有溶气罐结构复杂,成本高,溶气效率低,体积较庞大等问题。

Description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纳米气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水是指在水中溶解有大量的气泡直径在0.1~50μm的微小气泡。微纳米气泡水现在较为广泛用于工业水处理及水污染处理上,现在也逐步应用在日常生活及美容产品上。
微纳米气泡由于尺寸较小,能表现出有别于普通气泡的特性,如存在时间长、较高的界面ζ电位和传质效率高等特性。利用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可以制作微纳米气泡水用于蔬菜水果的农残留降解,且能灭杀细菌及部分病毒,对一些肉类的抗生素及激素也有部分作用。
目前根据气泡发生机制可将微纳米气泡水发生技术分为:加压溶气法、引气诱导法以及电解析出法等方式。传统加压溶气形成的气泡细小,但需要配增压泵进行增压,致使系统运行较大,运行噪音及震动较大,不利于应用在小型设备上,且成本高,性价比低,运行及控制较复杂,体验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溶气罐,所述溶气罐结构简单,溶气效率高,体积较小,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溶气罐的溶气组件,所述溶气组件模块化程度高,安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溶气组件的热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溶气罐,所述溶气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混合腔和溶解水腔,其中,所述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混合腔和所述溶解水腔内注入高压空气,所述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混合腔内注入高压水,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溶解水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溶气罐,通过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混合腔和溶解水腔,混合腔与溶解水腔连通,由此,溶气罐的结构简单,溶气效率高,可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体积,满足了不同的使用场景,溶气罐整体模块化,体积小,重量轻,模块装配在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中可以产生微纳米气泡水,可用于厨房用水进行洗菜等,解决了现有溶气罐结构复杂,成本高,溶气效率低,体积较庞大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和所述溶解水腔左右间隔设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气口均形成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混合腔的正上方,水流从所述进水口进入后水流的方向与所述隔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所述溶解水腔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1/5到1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的容积与所述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在1/4到1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隔板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圆筒状。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隔板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在2mm-8mm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轴线水平延伸,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设置,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相连,且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下边沿形成有向上凹陷的过水槽,所述过水槽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隔板,多个所述通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隔板上,且多个所述通孔与所述过水槽在上下方向上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周沿形成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延伸的连接翻边,所述隔板通过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焊接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翻边包括多个在所述隔板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翻边部,在从所述连接翻边的固定端朝向自由端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翻边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呈两端均敞开的筒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封盖在所述主腔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端盖封盖在所述主腔体的另一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腔体形成为圆形筒状,所述第一端盖呈板体形状,所述第一端盖从沿厚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凹陷以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环绕所述第一端盖的中心轴线延伸的环形;所述第二端盖呈板体形状,所述第二端盖从沿厚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凹陷以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呈环绕所述第二端盖的中心轴线延伸的环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沿所述主腔体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主腔体的内侧凹陷。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的周沿形成有沿所述第一端盖的周沿延伸呈环形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主腔体的轴线背离所述主腔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二端盖的周沿形成有沿所述第二端盖的周沿延伸呈环形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主腔体的轴线背离所述主腔体向外延伸,所述主腔体的轴向一端形成有第三翻边且另一端形成有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均沿所述主腔体的轴线向外延伸,所述第三翻边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径向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翻边密封连接,所述第四翻边位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径向外侧并与所述第二翻边密封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腔体为钢管,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主腔体焊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溶气组件,所述溶气组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所述的溶气罐;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的周沿密封连接;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的周沿密封连接;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连接在所述出水口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溶气组件,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所述溶气罐应用到溶气组件,提高了溶气组件的溶气效率高,满足了不同的使用场景,且体积小,重量轻,安全系数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气组件还包括:进水阀,所述进水阀密封连接在所述进水接头的另一端;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密封连接在所述进气接头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接头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环绕轴线延伸的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在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进水阀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接头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竖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相连;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上端相连且另一端沿背离所述第一管段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二管段的所述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气口均形成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混合腔的正上方,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接头呈沿竖向向上延伸的管状,所述进水阀连接在所述进水接头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阀的出口位置设有用于增大水流流速的增流孔,所述增流孔的中心轴线沿竖向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接头的出口端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溶气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热水器,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溶气组件应用到热水器上,增加了热水器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提高了热水器的整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溶气罐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溶气组件的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溶气组件的示意图;
图4图2中所示的第一端盖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第二端盖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进水阀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进气接头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所示的隔板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所示的隔板的示意图;
图10是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溶气罐100,
壳体1,第一端盖11,第一翻边111,第一凹槽112,
第二端盖12,第二翻边121,第二凹槽122,
主腔体13,第三翻边131,第四翻边132,第一安装部133,第二安装部134,
进气口14,进水口15,出水口16,
隔板2,通孔21,连接翻边22,过水槽23,
溶气组件1000,
进水接头3,环形密封槽31,密封圈32,
进水阀4,增流孔41,
进气接头5,第一管段51,第二管段52,
单向阀6,出水接头7,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间隙过水流道81,内芯82,筒体83,
混合腔9,溶解水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溶气罐100,包括:壳体1和隔板2。
具体地,壳体1上形成有进气口14、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隔板2设在壳体1内,并且隔板2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混合腔9和溶解水腔10,混合腔9与溶解水腔10连通,便于混合腔9内的空气泡混流与溶解水腔10内的水混合。
其中,进气口14与混合腔9以及溶解水腔10均连通,用于向混合腔9和溶解水腔10内注入高压空气。也就是说,进气口14与混合腔9连通,混合腔9与溶解水腔10连通,进气口14与溶解水腔10连通,因此,进气口14与混合腔9以及溶解水腔10均连通。进一步地,进水口15与混合腔9相连通,用于向混合腔9内注入高压水,出水口16与溶解水腔10连通。
当使用溶气罐100时,首先关闭进水口15,高压空气经过进气口14进入溶气罐100的壳体1内,将溶气罐100内的水从出水口16排出,空气进入溶气罐100中,接着待溶气罐100内充满部分或全部空气后,停供压缩空气。然后,打开进水口15,高压水经过进水口15进入溶气罐100的混合腔9内,此时混合腔9内压力与进水压力一致,在高压的混合腔9中,水流冲击形成空气泡混流,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溶于水中的含量,最终形成溶解水,溶解水通过隔板2流进溶解水腔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溶气罐100,通过隔板2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混合腔9和溶解水腔10,混合腔9与溶解水腔10连通,在溶气的过程中,先向壳体1内注入高压空气,然后向混合腔9中注入高压水,这样,水流冲击形成空气泡混流,最终形成溶解水,由此,结构简单,溶气效率高。
此外,还可根据用户需要设计不同体积的溶气罐100,满足了不同的使用场景。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溶气罐100可以整体模块化,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整体装配在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中,以产生微纳米气泡水,可用于厨房用水进行洗菜等,解决了现有溶气罐100结构复杂,成本高,溶气效率低,体积较庞大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腔9和溶解水腔10左右间隔设置,进水口15和进气口14均形成于壳体1的顶部,且进水口15形成于混合腔9的正上方,有利于提高了空气泡混流的质量,水流从进水口15进入后水流的方向与隔板2平行,与隔板2平行的水流增加了水流的压力。
也就是说,溶解水腔10和混合腔9左右间隔设置,壳体1的顶部形成有进水口15和进气口14,进气口14形成于壳体1的顶部,进水口15也形成于壳体1的顶部,且进水口15形成于混合腔9的正上方,经过进水口15的进入混合腔9的水流与隔板2平行,进一步提高了空气泡混流的质量,增加了空气泡的含量,出水口16形成于壳体1的底部,进水口15、进气口14和出水口16的设置位置巧妙,结构合理。
参照图1所示,混合腔9位于隔板2的左侧,溶解水腔10位于隔板2的右侧,进水口15形成于混合腔9的正上方,从进水口15进入混合腔9的高压水流与隔板2平行,出水口16形成于壳体1的底部,且出水口16形成于溶解水腔10下方,进气口14形成于壳体的顶部,主腔体13在出水口16、进气口14和进水口15处,都形成有朝向主腔体13内部的避让凹陷,避让凹陷提高了壳体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壳体1的安全性,且节省了组装空间,缩小了溶气罐10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腔9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溶解水腔10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1/5到1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9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10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五分之一到一的范围内,当混合腔9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10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五分之一时,混合腔9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小,混合腔9内无法产生足够的空气泡混流,从而影响了溶解水的气泡含量和溶解水的质量;当混合腔9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10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1时,混合腔9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大,溶解水腔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小,混合腔9内的空气泡混流较多,溶解水腔10内的待溶解的水较少,空气泡混流无法全部溶解进水里,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用户使用溶解水的需要。
如图1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9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10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五分之一到一的范围内,避免与隔板2平行的水流冲击到隔板2上,影响空气泡混流的产生,当水流冲击形成空气泡混流,在空间相对较小的混合腔9内,能够使空气泡混流内的空气泡更密集,微纳米气泡含量更多,从而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这样,产生的空气泡混流足够溶入溶解水,也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保证了溶解水的质量。
例如,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9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10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可以为:1/5、1/4、1/3、1/2、1等等。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9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10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为1/2。这样,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中的微纳米气泡含量充足,提高了溶气罐100的经济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腔9的容积与溶解水腔10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在1/4到1的范围内。当混合腔9的容积与溶解水腔10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小于四分之一时,混合腔9的容积较小,混合腔9内产生的空气泡混流不足,无法保证溶解水中气泡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溶解水的质量,影响用户的体验;当混合腔9的容积与溶解水腔10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大于一时,混合腔9的容积较大,混合腔9内的空气泡混流较多,溶解水腔10内的待溶解水无法满足溶入尽可能多的空气泡混流,空气泡混流剩余较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例如,混合腔9的容积与溶解水腔10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可以为:1/4、1/3、1/2、1等等。
优选地,如图1所示,混合腔9的容积与溶解水腔10的容积之间的比值为1/2。这样,既保证了溶解水腔10的体积容量足够用户使用,又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中的微纳米气泡含量充足,由此,提高了溶气罐100的经济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的与隔板2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也就是说,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的与隔板2相对位置的内径的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至0.9的范围内,当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的与隔板2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0.4的时候,空气泡混流只能通过隔板2的通孔21进入溶解水腔10,空气泡混流较少,且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不完全、不均匀,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中微纳米气泡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
当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的与隔板2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0.9的时候,隔板2上方与壳体1上端的距离较大,大量空气泡混流直接从隔板2的上端由混合腔9进入溶解水腔10内,导致主腔体13内的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不完全、不均匀,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中微纳米气泡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
因此,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的与隔板2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在加快了空气泡混流与水在主腔体13的混合速度的同时,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与水的充分混合。
例如,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的与隔板2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可以为:0.4、0.45、0.5、0.55、0.6、0.65、0.7、0.75、0.8、0.85、0.9等等。
优选地,如图1所示,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的与隔板2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4,这样,既保证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又加快了空气泡混流与水在主腔体13的混合速度,且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充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为圆筒状。也就是说,在左右方向上,壳体1形成为环绕水平轴线的圆筒形状。由此,圆筒形状有利于空气泡混的产生,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微纳米气泡的含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隔板2上形成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通隔板2的通孔21,多个通孔21有利于空气泡混流与水的充分混合。
进一步地,通孔21的直径在2mm-8mm范围内,这样,既不影响空气泡混流与水的充分接触,又不阻碍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
例如,通孔21的直径可以为:2mm、2.5mm、3mm、3.5mm、4mm、4.5mm、5mm、5.5mm、6mm、6.5mm、7mm、7.5mm、8mm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的轴线水平延伸(例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隔板2垂直于壳体1的轴线设置,如图1所示,壳体1的轴线左右方向延伸,隔板2沿竖向方向垂直于壳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结构设置简单,便于制造,由此,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安装的工作时间。
进一步地,隔板2的下端(例如图1所示隔板2的下端)与壳体1的内周壁相连,且隔板2的上端(例如图1所示隔板2的上端)与壳体1的内周壁间隔开。也就是说,隔板2的高度小于壳体1的内径,这样,部分空气泡混流可以从隔板2的上端由混合腔9进入溶解水腔10内,从而加快了空气泡混流与水在主腔体13的混合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隔板2的下边沿形成有向上凹陷的过水槽23,过水槽23用于空气泡混流与水的通过,过水槽23沿隔板2的厚度方向贯通隔板2,多个通孔21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在隔板2上,且多个通孔21与过水槽23在上下方向上对齐,这样,混合腔9中的空气泡混流不仅可以通过多个通孔进入溶解水腔10内,还可以通过过水槽进入溶解水腔10,由此,可以增快了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速度。进一步地,隔板2的周沿形成有沿壳体1的轴线延伸的连接翻边22,隔板2通过连接翻边22与壳体1的内周壁焊接连接,连接翻边22增大了隔板2与壳体1的内周壁的焊接面积,从而增强了隔板2与壳体1的焊接连接的强度。
更进一步地,连接翻边22包括多个在隔板2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翻边部,在从连接翻边22的固定端朝向自由端的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的从右往左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翻边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翻边部之间在固定端的位置的间距较小,相邻的两个翻边部之间在自由端的位置的间距较大,相邻的两个翻边部之间在固定端位置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翻边部之间在固定端的位置的间距。如此,在焊接隔板2时便于操作,由于在使用时溶气罐100内的液体和气体的压力较大,多个翻边部增大了隔板2与壳体1的焊接连接的面积,从而使得隔板2与壳体1的连接更稳固,提高了溶气罐100在使用时的安全性,保证了溶气罐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可以包括:主腔体13、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主腔体13呈两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主腔体的左右两端)均敞开的筒状,第一端盖11封盖在主腔体13的一端(例如图2所示主腔体13的左端),且第二端盖12封盖在主腔体13的另一端(例如图2所示主腔体13的右端),这样,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分别封盖在主腔体13的两端,由此,壳体1的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壳体的各部分分体成型,便于制造。
参照图2所示,主腔体13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且主腔体3的左右两端均敞开,第一端盖11封盖在主腔体13的左端,第二端盖12封盖在主腔体13的右端,主腔体13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安装部133,第一安装部133的上表面形成为平面,进气口14和进水口15均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一安装部133。
进一步地,主腔体13的底部的外侧表面形成有向上凹陷的第二安装部134,第二安装部134的下侧表面形成为平面,出水口形成于第二安装部134上。
这样,第一安装部133和第二安装部134都形成有朝向主腔体13内部的避让凹陷,由此可以方便安装如下文中所述的进水阀4、进水接头3、进气接头5、单向阀6和出水接头7等等部件,节省了组装空间,缩小了溶气罐10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腔体13形成为圆形筒状,如图4所示,第一端盖11呈板体形状,第一端盖11从沿厚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凹陷以形成第一凹槽112,第一凹槽112呈环绕第一端盖11的中心轴线延伸的环形。也就是说,第一端盖11从沿厚度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12,第一凹槽112呈环形,且第一凹槽112环绕第一端盖11的中心轴线延伸,第一端盖11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第一凹槽112的凹陷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第一端盖11的结构强度,提高壳体1的稳定性,还可以方便第一端盖11与主腔体13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端盖12呈板体形状,第二端盖12从沿厚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凹陷以形成第二凹槽122,第二凹槽122呈环绕第二端盖12的中心轴线延伸的环形。也就是说,第二端盖12从沿厚度方向的右侧朝向左侧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22,第二凹槽122呈环形,且第二凹槽122环绕第二端盖12的中心轴线延伸,第二端盖12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且第二凹槽122的凹陷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第二端盖12的结构强度,提高壳体1的稳定性,还可以方便第二端盖12与主腔体13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均沿主腔体13的轴线方向朝向主腔体13的内侧凹陷。如图2所示,第一凹槽112沿主腔体13的轴线方向向左朝向主腔体13的内侧凹陷,第二凹槽122沿主腔体13的轴线方向向右朝向主腔体13的内侧凹陷。这样,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均朝向主腔体13的内侧凹陷,由此,提高了壳体1的结构安装稳定性,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加强了溶气罐100的使用安全系数,且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的结构简洁,便于装配。此外,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22,还可以节省占用空间,缩小了溶气罐10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1的周沿形成有沿第一端盖11的周沿延伸呈环形的第一翻边111,第一翻边111沿主腔体13的轴线背离主腔体13向外延伸。如图2所示,第一翻边111呈环形,且第一翻边111沿第一端盖11的周沿延伸,第一端盖11的第一翻边111朝向背离主腔体13的方向向左延伸,第一端盖11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方便利用第一翻边111实现与主腔体13的搭接连接,进而提高第一端盖11与主腔体1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能。
第二端盖12的周沿形成有沿第二端盖12的周沿延伸呈环形的第二翻边121,第二翻边121沿主腔体13的轴线背离主腔体13向外延伸。如图4所示,第二翻边121呈环形,且第二翻边121沿第二端盖12的周沿延伸,第二端盖12的第二翻边121朝向背离主腔体13的方向向右延伸,第二端盖12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与主腔体13安装,方便利用第二翻边121实现与主腔体13的搭接连接,进而提高第二端盖11与主腔体1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主腔体13的轴向一端形成有第三翻边131,且主腔体13的轴向另一端形成有第四翻边132,第三翻边131和第四翻边132均沿主腔体13的轴线向外延伸,第三翻边131位于第一翻边111的径向外侧,并且第三翻边131与第一翻边111密封连接,第四翻边132位于第二翻边121的径向外侧,并且第四翻边132与第二翻边121密封连接。由此,主腔体13可以利用第三翻边131和第四翻边132实现与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的搭接连接,保证壳体1的密封性能。
参照图2所示,主腔体13的左端形成有第三翻边131,主腔体13的右端形成有第四翻边132,这样,第三翻边131与第一端盖11的第一翻边111密封连接,第四翻边132与第二端盖12的第二翻边121密封连接,增强了壳体1的密封效果,避免了壳体1内的气体、液体的渗漏,从而保证了溶气罐100的密封性。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一端盖11中部在朝向背离主腔体13的方向上凸起,且第一端盖11的周沿在朝向背离主腔体13的方向上形成第一翻边111,主腔体13的左端形成为与第一端盖11的第一翻边111适配的第三翻边131,这样,提升了第一端盖11与主腔体13的密封效果;第二端盖12中部在朝向背离主腔体13的方向上凸起,且第二端盖12的周沿在朝向背离主腔体13的方向上形成第二翻边121,主腔体13的右端形成为与第二端盖12的第二翻边121适配的第四翻边132,这样,提升了第二端盖12与主腔体13的密封效果,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壳体1密封效果好。
其中,优选地,第一端盖11的第一翻边111与主腔体13的第三翻边131采用焊接连接,第二端盖12的第二翻边121与主腔体13的第四翻边132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的连接强度大,这样增强了壳体1的密封性,且延长了壳体1的使用寿命。
例如,第一端盖11与主腔体13之间以及第二端盖12与主腔体13之间均可采用氩弧焊或者整体钎焊工艺焊接。
可选地,主腔体13为钢管,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与主腔体13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稳定性好,从而保证了壳体1的装配稳定,增强了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与主腔体13的密封性能。此外,通过采用标准钢管切割所需的规格及尺寸的主腔体13,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腔9中可以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可以用于实时检测壳体1内的水位。进一步地,液位传感器可以与下文中所述的进水阀4、单向阀6通讯连接。例如,溶气罐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液位传感器、进水阀4、单向阀6等通讯连接,这样,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充满主腔体13后,液位传感器向控制器反馈信号,控制器控制进水口15、进气口14和出水口16的开闭,从而控制溶气罐100进行排水及进气的工作。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溶气组件1000,所述溶气组件1000包括:进水接头3、进气接头、出水接头。
如图1所示,出水接头7连接在出水口16的位置,进水接头3呈沿竖向方向(例如图3所示上下方向)延伸的管状,进水接头3的下端(例如图3所示进水接头3的下端)与进水口15的周沿密封连接,高压水流在进气接头5中流动时,高压水流不会溢出进水接头3,进气接头5的一端(例如图3所示进气接头5的下端)与进气口14的周沿密封连接,高压空气在进气接头5中流动时,高压空气不会溢出进气接头5,由此,避免了高压水流在进水接头4中流动时外溢,也避免了高压空气在进气接头5中流动时外溢,保证了溶气组件1000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溶气组件1000,通过隔板2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混合腔9和溶解水腔10,混合腔9与溶解水腔10连通,有利于水流冲击形成空气泡混流,最终形成溶解水,结构简单,溶气效率高。可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体积,满足了不同的使用场景,溶气罐100整体模块化,体积小,重量轻,模块装配在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中可以产生微纳米气泡水,可用于厨房用水进行洗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溶气组件1000还包括:进水阀4和单向阀6。进水阀4密封连接在进水接头3的另一端,单向阀6密封连接在进气接头5的另一端。如图3所示,进水阀4密封连接在进水接头3的下端,单向阀6密封连接在进气接头5的上端,进水阀4与进水接头3密封连接,进水接头3与进水口15密封连接,保证高压水流在进水阀3和进水接头4中不会外溢,进气接头5与单向阀6密封连接,进气接头5与进气口14密封连接,高压空气在进气接头5和单向阀6中流动时,高压空气不会溢出进气接头5和单向阀6,保证了溶气组件1000的整体密闭性,从而保证了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
参照图2所示,进水接头3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环绕轴线延伸的环形密封槽31,环形密封槽31内设有密封圈32,密封圈32密封在进水接头3和进水阀4之间,环形密封槽31可以起到密封主腔体13的作用,避免高压水流溢出水压溶气装置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接头5包括:第一管段51和第二管段52,第一管段51沿竖向向上(例如图1所示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管段51的下端(例如图1所示第一管段51的下端)与壳体1相连,第二管段52的一端(例如图1所示第二管段52的左端)与第一管段51的上端(例如图1所示第一管段51的上端)相连,且第二管段52的另一端(例如图1所示第二管段52的右端)沿背离第一管段51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单向阀6与第二管段52的另一端(例如图1所示第二管段52的右端)相连。
例如图6所示,第一管段51沿竖向向上延伸,第一管段51的下端与壳体1相连,第二管段52的左端与第一管段51的上端相连,第二管段52的右端沿背离第一管段51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单向阀6与第二管段52的右端相连,本实施例的弯曲设置的进气接头5,节省了溶气罐100的安装空间,此外,由于进气接头5存在折弯段,减慢了高压气体进入壳体1内的速度,保证了溶气罐100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15和进气口14均形成于壳体1的顶部,且进水口15形成于混合腔9的正上方,有利于提高了空气泡混流的质量,出水口16形成于壳体1的底部,进水接头3呈沿竖向向上延伸的管状,进水阀4连接在进水接头3的上端,进水口15、进气口14和出水口16的设置位置巧妙,结构合理。
进一步地,进水阀4的出口位置设有用于增大水流流速的增流孔41,增流孔41的中心轴线竖向(例如图1所示上下方向)设置,增流孔41增大水流流速,增流孔41的中心轴线竖向设置,在水流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水流流出时的速度更快,由此,进一步增大了水流的流速。
参照图6所示,进水阀4的出口位置设有增流孔41,增流孔41用于增大水流流速,增流孔41的中心轴线沿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设置,中心轴线沿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设置的增流孔41,当水流由进水阀4流出前,途径增流孔41,水流流速增加,增加了流速的水流通过进水接头3进入混合腔9内,混合腔9内的空气泡混流内的空气泡更密集,微纳米气泡含量更多,从而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
可选地,进水阀4可以采用常开阀或者常闭阀。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需要继续增大水流流速,可在进水阀4处设置水泵对水流进行加压,流出的水流在水泵的施压下,加上水流自身重力的左右下,进一步增大了水流的流速,微纳米气泡水中的微纳米气泡的含量更多,从而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得以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水接头7的出口端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相连,用于将壳体1内的溶解水向溶气组件1000外输出。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与出水接头7的下端相连,在使用时,溶解水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壳体1内的压力向溶气组件1000外部输出,经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的作用下,形成气泡水供用户使用,且出水接头7的下端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用于螺纹连接的连接端,方便与出水接头7下端的零部件的安装使用,且螺纹连接的适用范围广,便于使用。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包括筒83和内芯82,筒体83设在气泡水出口内,筒体83的内壁面形成过水腔。内芯82设在过水腔内,筒体83的内壁面与内芯8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间隙过水流道81,间隙过水流道81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样溶解有气体的水在流经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时,在不同位置的压力不同,溶解水经压力释放后,便于使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形成微小的气泡,提高气泡的制备效果,进一步便于气泡水的生产制备。
下面将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溶气组件1000。
参照图3所示,溶气组件1000包括:溶气罐100、进水接头3、进水阀4、进气接头5、单向阀6、出水接头7、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溶气罐100包括:壳体1和隔板2,其中,壳体1包括:第一端盖11、第二端盖12和主腔体13,隔板2位于主腔体13的内部,隔板2上形成有通孔21、连接翻边22和过水槽23,连接翻边22与主腔体13的内周壁焊接连接,隔板2将主腔体13间隔出混合腔9和溶解水腔10,混合腔9位于隔板2的左侧,溶解水腔10位于隔板2的右侧,进水口15形成于混合腔9的正上方,出水口16形成于壳体1的底部,且出水口16形成于溶解水腔10下方,进气口14形成于壳体的顶部,主腔体13在出水口16、进气口14和进水口15处,都形成有朝向主腔体13内部的避让凹陷,进水接头3的下端与进水口15的周沿密封连接,进水阀4与进水接头3的上端密封连接,进气接头5的下端与进气口14的周沿密封连接,单向阀6连接在进气接头5的上端,出水接头7连接在出水口16的位置,且出水接头7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相连,出水接头7的下端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用于螺纹连接的连接端,溶气组件1000整体结构设计巧妙,且便于安装和维护。
当使用溶气组件1000溶气时,关闭进水阀4,打开单向阀6,高压空气经过进气口14进入溶气罐100的壳体1内,将溶气罐100内的水从出水口16排出,空气进入主腔体13,接着待主腔体13内充部分或全部空气后,停供高压空气,并打开进水口15,高压水经过进水口15进入溶气罐100的混合腔9内,此时混合腔9内压力与进水压力一致,在高压的混合腔9中,水流通过增流孔41增加了流速,向混合腔9内冲击形成空气泡混流,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溶于水中的含量,空气泡混流通过隔板2上的过水槽和通孔流进溶解水腔10,空气泡混流与壳体内的水充分混合,最终形成溶解水,出水接头7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相连,溶解水由出水接头7流出,流经与出水接头7相连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从而产生微纳米气泡水。
当用户将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装配在厨房的水龙头中,可以用于厨房清洗蔬菜水果和碗筷等。
当用户将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装配在浴室的水龙头中,可以用于浴室水龙头洗脸刷牙护肤等。
当用户将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装配在浴室的花洒中,可以用于洗浴和清洁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溶气组件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溶气组件1000应用到热水器上,便于增加热水器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提高了热水器的整机性能。
可选地,热水器可以为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5)

1.一种溶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
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混合腔和溶解水腔,
其中,所述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混合腔和所述溶解水腔内注入高压空气,所述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混合腔内注入高压水,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溶解水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和所述溶解水腔左右间隔设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气口均形成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混合腔的正上方,水流从所述进水口进入后水流的方向与所述隔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所述溶解水腔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1/5到1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的容积与所述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在1/4到1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隔板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筒状。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隔板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在2mm-8mm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轴线水平延伸,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设置,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相连,且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下边沿形成有向上凹陷的过水槽,所述过水槽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隔板,多个所述通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隔板上,且多个所述通孔与所述过水槽在上下方向上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周沿形成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延伸的连接翻边,所述隔板通过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焊接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包括多个在所述隔板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翻边部,在从所述连接翻边的固定端朝向自由端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翻边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主腔体,所述主腔体呈两端均敞开的筒状;
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封盖在所述主腔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端盖封盖在所述主腔体的另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形成为圆形筒状,所述第一端盖呈板体形状,所述第一端盖从沿厚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凹陷以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环绕所述第一端盖的中心轴线延伸的环形;
所述第二端盖呈板体形状,所述第二端盖从沿厚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凹陷以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呈环绕所述第二端盖的中心轴线延伸的环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沿所述主腔体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主腔体的内侧凹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的周沿形成有沿所述第一端盖的周沿延伸呈环形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主腔体的轴线背离所述主腔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二端盖的周沿形成有沿所述第二端盖的周沿延伸呈环形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主腔体的轴线背离所述主腔体向外延伸,
所述主腔体的轴向一端形成有第三翻边且另一端形成有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均沿所述主腔体的轴线向外延伸,所述第三翻边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径向外侧并与所述第一翻边密封连接,所述第四翻边位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径向外侧并与所述第二翻边密封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为钢管,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主腔体焊接连接。
18.一种溶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气罐;
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的周沿密封连接;
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的周沿密封连接;
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连接在所述出水口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溶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组件还包括:
进水阀,所述进水阀密封连接在所述进水接头的另一端;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密封连接在所述进气接头的另一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溶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环绕轴线延伸的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在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进水阀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溶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头包括:
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竖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相连;
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上端相连且另一端沿背离所述第一管段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二管段的所述另一端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气口均形成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混合腔的正上方,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接头呈沿竖向向上延伸的管状,所述进水阀连接在所述进水接头的上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溶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的出口位置设有用于增大水流流速的增流孔,所述增流孔的中心轴线沿竖向向下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溶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接头的出口端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相连。
25.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24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气组件。
CN202021883591.9U 2020-08-31 2020-08-31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Active CN214287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3591.9U CN214287618U (zh) 2020-08-31 2020-08-31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CN202122194520.9U CN216726703U (zh) 2020-08-31 2020-08-31 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3591.9U CN214287618U (zh) 2020-08-31 2020-08-31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4520.9U Division CN216726703U (zh) 2020-08-31 2020-08-31 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7618U true CN214287618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4520.9U Active CN216726703U (zh) 2020-08-31 2020-08-31 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CN202021883591.9U Active CN214287618U (zh) 2020-08-31 2020-08-31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4520.9U Active CN216726703U (zh) 2020-08-31 2020-08-31 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726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851A (zh) * 2021-12-20 2022-03-29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微纳米气泡水功能的热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851A (zh) * 2021-12-20 2022-03-29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微纳米气泡水功能的热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6703U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87618U (zh)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CN114100401A (zh)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CN209952608U (zh) 微气泡发生器及洗涤装置
CN209952609U (zh) 微气泡发生器及洗涤装置
CN217646209U (zh)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CN213097520U (zh) 一种便携式饮水机
CN110670680A (zh) 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及能产生泡沫的电子坐便器
CN211621841U (zh) 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及能产生泡沫的电子坐便器
CN111088667A (zh) 洗衣机用花洒装置
CN217614055U (zh) 一种混气罐及热水器
CN210152918U (zh) 一种立式自吸泵防虹吸装置
CN214905951U (zh) 密封更好的便携式饮水机
CN216722998U (zh) 一种净食机
CN214660906U (zh) 一种一体式槽内立式泵
CN212640194U (zh) 一种净热纯水机系统
CN216007166U (zh) 一种坐便器
CN216712493U (zh) 清洗装置
CN210289979U (zh) 一种车载燃油发电机组进回油口防漏油装置
CN209212516U (zh) 一种隔膜自吸泵
CN209925298U (zh) 一种改变潜水泵吸水方式的装置
CN218188979U (zh) 微气泡发生容器及出水装置
CN220015582U (zh) 泵体流道结构及水泵
CN220937697U (zh) 一种气泡水机
CN217365397U (zh) 一种泄压可靠的食品加工机
CN215888482U (zh) 一种改进进水结构的水箱及应用该水箱的电坐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