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2914U - 灭蚊器 - Google Patents

灭蚊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2914U
CN214282914U CN202022215459.7U CN202022215459U CN214282914U CN 214282914 U CN214282914 U CN 214282914U CN 202022215459 U CN202022215459 U CN 202022215459U CN 214282914 U CN214282914 U CN 214282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squito
fan
assembly
light sour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54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eato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eato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eato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eato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54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2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2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2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灭蚊器,包括外壳、风扇组件、光源组件、捕蚊装置及风罩,其中,外壳具有容置腔,风扇组件设置在外壳的上端,风扇组件的进风口朝上,风扇组件的出风口朝下;光源组件形成为环形,光源组件设置在外壳的上端且环绕风扇组件的进风口;捕蚊装置设在容置腔内且位于风扇组件的出风口下方,以通过风扇组件将蚊虫吸入至捕蚊装置内;风罩设在外壳的上端且罩在光源组件和风扇组件外,风罩与外壳之间限定出进风通道,进风通道连接外部大气和风扇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蚊器,可以实现360°诱蚊,灭蚊效果好。此外,风罩罩设在光源组件和风扇组件外,对人眼、皮肤及周围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视觉体验更好,实现健康高效灭蚊。

Description

灭蚊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灭蚊器。
背景技术
灭蚊器是一种用于诱捕蚊虫的器具,相关技术中的灭蚊器由诱蚊光源、风扇和高压电网等部件组成,而诱蚊光源通常采用点光源且布置在壳体内,且位于风扇的顶部或下部,这种灭蚊器诱蚊和捕蚊效果较差。此外,诱蚊光源处于人眼可观察到的范围,对人眼和皮肤或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灭蚊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蚊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口朝上,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朝下;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形成为环形,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端且环绕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口;
捕蚊装置,所述捕蚊装置设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下方,以通过所述风扇组件将蚊虫吸入至所述捕蚊装置内;
风罩,所述风罩设在所述外壳的上端且罩在所述光源组件和风扇组件外,所述风罩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接外部大气和风扇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蚊器,光源组件形成环形且环绕风扇组件的进风口,如此,可以实现360°诱蚊,并利用风扇组件可以将蚊虫快速吸入至捕蚊装置中,提高了灭蚊效果。此外,风罩罩设在光源组件和风扇组件外,从外部可以看到光,但是看不见光源组件,对人眼、皮肤及周围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视觉体验更好,实现健康高效灭蚊。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灭蚊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源组件环设在所述外壳的外周面外侧且出光方向朝下;
所述风罩具有顶壁及环绕所述顶壁的周壁,所述顶壁与所述风扇组件之间限定出第一间隙,所述周壁与所述光源组件之间限定出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形成所述进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用于照明的照明光源及用于诱导蚊虫的诱蚊光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模组,每个所述光源模组的端部设有拼接结构,多个所述光源模组依次首尾拼接以形成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基座、灯板及透光盖板,所述散热基座与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周面外侧,所述灯板设在所述散热基座上,且所述灯板上周向间隔设置有所述诱蚊光源和/或照明光源,所述透光盖板设在所述散热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光方向与所述风扇组件的轴线呈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在0至9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捕蚊装置具有困蚊容器及排蚊门组件,所述困蚊容器的上端敞开形成第一敞口,所述困蚊容器的下端敞开形成第二敞口,所述排蚊门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敞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敞口,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捕蚊装置的第一敞口,以将所述蚊虫吸入至所述捕蚊装置中的困蚊容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捕蚊装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捕蚊装置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层布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捕蚊装置中,上层捕蚊装置的困蚊容器的第二敞口位于下层捕蚊装置的困蚊容器的第一敞口上方且相连通,以使上层捕蚊装置的排蚊门组件打开所述第二敞口时,上层捕蚊装置的困蚊容器排出中蚊虫进入至下层捕蚊装置的困蚊容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蚊门组件包括翻转板及驱动组件,所述翻转板枢接在所述第二敞口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翻转板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板绕一水平轴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当所述翻转板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翻转板关闭所述第二敞口,当所述翻转板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翻转板打开所述第二敞口,以使所述困蚊容器内的蚊虫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困蚊容器包括:
漏斗支架,所述漏斗支架形成为漏斗状,且所述漏斗支架的上端具有所述第一敞口,所述漏斗支架的下端具有第二敞口;
漏斗网,所述漏斗网环绕设置在所述漏斗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翻转板形成为网孔板,所述网孔板上具有枢接轴,所述枢接轴绕所述水平轴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困蚊容器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困蚊容器相对固定;
传动连杆组件,所述传动连杆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传动连杆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枢接轴连接,以通过所述传动连杆组件带动所述枢接轴转动,使得所述翻转板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外壳内,至少两个捕蚊装置沿上下方向层叠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每个所述捕蚊装置上的第一敞口的边沿与所述套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适于收集排出的蚊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的一个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的另一个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中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中光源模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中捕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中捕蚊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中捕蚊装置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灭蚊器中捕蚊装置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
20、风扇组件;
201、风扇支架;
202、风扇;
30、光源组件;
301、光源模组;
3011、散热基座;
3012、灯板;
3013、透光盖板;
3014、诱蚊光源;
40、捕蚊装置;
401、困蚊容器;
H40、第一敞口;
H41、第二敞口;
4011、漏斗支架;
4012、漏斗网;
4013、安装部;
402、排蚊门组件;
4021、翻转板;
4022、驱动电机;
4023、转接座;
4024、推杆;
4025、连杆;
4026、枢接轴;
4027、摇柄;
4028、连接部;
403、固定支架;
41、套筒;
50、风罩;
501、顶壁;
502、周壁;
X50、第一间隙;
X51、第二间隙;
60、底座。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蚊器。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蚊器,包括外壳 10、风扇202组件20、光源组件30、捕蚊装置40及风罩50。
具体地,外壳10具有容置腔,示例性的,该外壳10为筒状件,筒状件的上端及下端均敞开。
风扇202组件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上端,所述风扇202组件20的进风口朝上,所述风扇202组件20的出风口朝下。光源组件30形成为环形,所述光源组件30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上端且环绕所述风扇202组件20的进风口,如此,光源组件30可以360°周向发光,可以诱导各个方向的蚊虫,诱蚊效果更好,并且,由于光源组件30环绕在风扇202组件20的进风口,光源组件30与进风口之间距离近,所以,风扇202组件20工作时,可以在光源组件30附件产生较大的吸力,进而能够将光源组件30附近的蚊虫快速吸入。
捕蚊装置40设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风扇202组件20的出风口下方,以通过所述风扇202组件20将蚊虫吸入至所述捕蚊装置40内。也即是,捕蚊装置40设在容置腔内并与风扇202组件20的出风口相通,当风扇202 组件20工作时,风扇202组件20可以将光源组件30的蚊虫吸入,然后吹向捕蚊装置40,利用捕蚊装置40对蚊虫进行封闭。
风罩50设在所述外壳10的上端且罩在所述光源组件30和风扇202组件 20外,所述风罩50与所述外壳10之间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接外部大气和风扇202组件20。也就是说,利用风罩50将外壳10上端的光源组件30及风扇202组件20罩住,使得光源组件30及风扇202组件20被隐藏在风罩50内部,如此,从外部看,只能看到射出的光线,但看不见光源组件30及风扇202组件20。此外,风罩50与外壳10之间限定出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可以将外部大气和风扇202组件20连通,如此,当风扇202组件20 工作时,外部空气从该进风通道吸入至风扇202组件20,蚊虫即可外部空气吸入至捕蚊装置40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蚊器,光源组件30形成环形且环绕风扇 202组件20的进风口,如此,可以实现360°诱蚊,并利用风扇202组件20 可以将蚊虫快速吸入至捕蚊装置40中,提高了灭蚊效果。此外,风罩50罩设在光源组件30和风扇202组件20外,从外部可以看到光,但是看不见光源组件30,对人眼、皮肤及周围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视觉体验更好,实现健康高效灭蚊。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光源组件30环设在所述外壳10的外周面外侧且出光方向朝下;风罩50具有顶壁501及环绕所述顶壁501的周壁502,所述顶壁501与所述风扇202组件20之间限定出第一间隙X50,所述周壁502与所述光源组件30之间限定出第二间隙X51,所述第一间隙X50与所述第二间隙X51连通形成所述进风通道。
如此,在灭蚊器工作时,光源组件30发出的光线向下投射到桌面或地面等平面上,而不会向上或其他方向投射,因此,光线不会直射到人眼或皮肤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物件,进而可以起到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此外,风罩50的周壁502与光源组件30之间的第二间隙X51环绕在光源组件30周围,所以,风扇202组件20工作时,外部空气和蚊虫可以从该第二间隙X51吸入,再进入至第一间隙X50,最后通过风扇202组件20吸入至捕蚊装置40中,这种环形的第二间隙X51绕环光源组件30设置的方式,可以提高对蚊虫的吸入效果,灭蚊效果更好。
有利地,出光方向与所述风扇202组件20的轴线呈预定夹角,预定夹角在0至90°之间,例如45°、60°等,如此,可以使得光源组件30射出的光线向外侧扩散,进而增大了光线的覆盖范围,大幅提高了诱蚊效果。
参照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30包括用于照明的照明光源及用于诱导蚊虫的诱蚊光源3014,如此,一方面,利用照明光源可以起到普通照明作用或景观灯作用,另一方面,诱蚊光源3014可以起到诱蚊作用,进而使得该灭蚊灯具有更丰富的功能。
示例性地,光源组件30包括多个光源模组301,每个所述光源模组301 的端部设有拼接结构,多个所述光源模组依次首尾拼接以形成环形结构,如此,利用多个光源模组301依次拼接形成环形的光源组件30,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且,方便于生产加工。
参照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光源模组301包括散热基座3011、灯板3012及透光盖板3013,所述散热基座3011 与所述外壳10的上端固定且位于所述外壳10的外周面外侧,所述灯板3012 设在所述散热基座3011上,且所述灯板3012上周向间隔设置有所述诱蚊光源3014和/或照明光源,所述透光盖板3013设在所述散热基座3011上且位于所述出光方向上。
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301主要由散热基座3011、灯板3012及透光盖板 3013组成,散热基座3011形成为弧形,透光盖板3013将灯板3012密封在散热基座3011内,灯板3012上可以间隔布置照明光源和/或诱蚊光源3014,如此,可以形成光源模组301,其结构简单,方便组装。
参照图7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捕蚊装置40具有困蚊容器401及排蚊门组件402,所述困蚊容器401的上端敞开形成第一敞口H40,所述困蚊容器401的下端敞开形成第二敞口H41,所述排蚊门组件 402设在所述第二敞口H41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敞口H41,所述风扇 202组件20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捕蚊装置40的第一敞口H40,以将所述蚊虫吸入至所述捕蚊装置40中的困蚊容器401内。
也就是说,风扇202组件20的出风口与困蚊容器401的第一敞口H40是相对的,困蚊容器401的下端设有排蚊门组件402,当排蚊门组件402关闭时,困蚊容器401下端的第二敞口H41处于关闭状态,风扇202组件20工作,可以将蚊虫从第一敞口H40吹入至困蚊容器401内,且在吹风的作用,蚊虫无法逆向飞出,当该排蚊门组件402打开时,困蚊容器401下端的第二敞口H41 即可被打开,如此,困蚊容器401中的蚊虫可以随风扇202组件20的吹风被排出。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捕蚊装置40,利用排蚊门组件402的打开或关闭,可以实现自动排出蚊虫。
参照图8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捕蚊装置4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捕蚊装置40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层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捕蚊装置40中,上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的第二敞口H41位于下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的第一敞口H40上方且相连通,以使上层捕蚊装置40的排蚊门组件402打开所述第二敞口H41时,上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排出中蚊虫进入至下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内。
也就是说,捕蚊装置40为多个,多个捕蚊装置40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风扇202组件20设在最上层的捕蚊装置40上方,在图1至4示例中,捕蚊装置40为两个,两个捕蚊装置40上下布置且相连通,当风扇202组件20工作时,风扇202组件20可以将附近的蚊虫吸入至最上层的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中。此外,相邻的上下两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相互连通,当上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上的排蚊门组件402打开时,困蚊容器401 下端的第二敞口H41即可被打开,如此,上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中的蚊虫可以随风扇202组件20的吹风进入至下层捕蚊装置40中。
下面简单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捕蚊清理装置的工作过程:
蚊虫在趋光性作用下飞向光源组件30附近,此时,风扇202组件20的工作,即可产生吸附作用,由于风扇202组件20的出风方向朝向上层捕蚊装置40中困蚊容器401的第一敞口H40,所以,风扇202组件20可以将其附近的蚊虫吸入至上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中。
上层捕蚊装置40中的排蚊门组件402可以打开,使得在风扇202组件20 的吹风作用下,将上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中的蚊虫吹入至下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中。再关闭上层捕蚊装置40的排蚊门组件402,如此,蚊虫即可被封闭在下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中,等待几天后,蚊虫饿死之后,再打开下层捕蚊装置40的排蚊门组件402,如此,下层捕蚊装置40 中的蚊虫即可自动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灭蚊器还可以配置控制器,控制器可以设定上层捕蚊装置40的排蚊门组件402每天打开和关闭一次,使得上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中的蚊虫进入下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而下层捕蚊装置40的排蚊门组件402每隔几天(例如两天)打开和关闭一次,使得下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中蚊虫饿死后,再排出清理。
相关技术中,在物理捕蚊方式中,一般风扇202和困蚊腔体组成一个困蚊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成功将蚊子吸入腔体内,临时停电或者在不同的时候关电,腔体内的蚊子就会从风扇202口飞出,起不到抓蚊子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采用多层捕蚊装置40,可以使得蚊虫被困在下层捕蚊装置 40中,即便停电也无法逃脱,灭蚊效果更好。此外,捕抓到的蚊子不需要人工清理,打开下层捕蚊装置40的排蚊门组件402,可以自动排出,实现自动清洁。
参照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排蚊门组件402 包括翻转板4021及驱动组件,所述翻转板4021枢接在所述第二敞口H41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翻转板4021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板4021绕一水平轴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当所述翻转板4021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翻转板4021关闭所述第二敞口H41,当所述翻转板4021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翻转板4021打开所述第二敞口H41,以使所述困蚊容器401内的蚊虫排出。
也就是说,翻转板4021在第二敞口H41内可以相对于困蚊容器401转动,驱动组件与该翻转板4021连接,驱动翻转板402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当翻转板4021在打开位置时,第二敞口H41即可被打开,困蚊容器 401内蚊虫即可通过该第二敞口H41进入至下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 中。当翻转板4021转动至关闭位置时,该翻转板4021即可关闭困蚊容器401 下端的第二敞口H41。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排蚊门组件402,利用驱动组件驱动翻转板4021 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可以实现困蚊容器401的第二敞口H41的关闭和打开控制,其结构简单,关闭和打开控制可靠。
较佳地,当翻转板4021位于关闭位置时,该翻转板4021保持水平状态,进而封闭第二敞口H41,当翻转板4021转动至打开位置时,该翻转板4021 保持竖直状态,进而打开第二敞口H41,也即是,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翻转板 4021在0至90°范围内转动,利用翻转板4021的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可以确保第二敞口H41关闭和打开更加充分。
参照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翻转板4021形成为网孔板,所述网孔板上具有枢接轴4026,所述枢接轴4026绕所述水平轴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困蚊容器401的下端。
本实施例中,翻转板4021采用网孔板的结构,当风扇202组件20工作时,风扇202组件20向下吹风,风可以从上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 穿过网孔板后流入至下层捕蚊装置40的困蚊容器401,再从下层捕蚊装置40 的网孔板流出,如此,风扇202组件20、上层捕蚊装置40、下层捕蚊装置40 之间形成风道,确保风流动通畅,进而使得蚊虫随风的流动方向由上层捕蚊装置40向下层捕蚊装置40流动,并且,当排蚊门组件402关闭时,风向困蚊容器401吹时,可以使得蚊虫尽可能聚集并被困于困蚊容器401的底部,提高蚊虫的捕获效果。
参照图9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困蚊容器401包括漏斗支架4011及漏斗网4012,其中,漏斗支架4011形成为漏斗状,且所述漏斗支架4011的上端具有所述第一敞口H40,所述漏斗支架4011的下端具有第二敞口H41;漏斗网4012环绕设置在所述漏斗支架4011上。
也就是说,困蚊容器401主要由漏斗支架4011和漏斗网4012组成,漏斗网4012构成了困蚊容器401的周壁502,且形成漏斗状的困蚊容器401,一方面,漏斗状的困蚊容器401,可以使得蚊虫能够在风扇202组件20吹风的作用下,更好地聚集在困蚊容器401的底部,另一方面,漏斗网4012能够让风扇202组件20吹出的风通过,进而保持风道通畅,蚊虫能够在风的作用下尽可能聚集并被困于困蚊容器401的底部,进一步提高蚊虫的捕获效果。
参照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 4022及传动连杆4025组件,其中,驱动电机4022与所述困蚊容器401相对固定;传动连杆4025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4022连接,所述传动连杆4025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枢接轴4026连接,以通过所述传动连杆4025组件带动所述枢接轴4026转动,使得所述翻转板4021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当驱动电机4022工作时,驱动电机4022驱动传动连杆4025组件运动,传动连杆4025组件再进一步带动枢接轴4026转动,例如转动90°,实现翻转板402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自动切换,此外,驱动电机4022便于控制,可以通过控制器根据设定时间控制驱动电机4022工作,进而使得上层捕蚊装置40的排蚊门组件402每天打开和关闭一次,下层捕蚊装置40的排蚊门组件402每隔几天(例如两天)打开和关闭一次,如此,达到自动捕捉及清理蚊虫的目的。
参照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枢接轴4026的一端具有摇柄4027,所述摇柄4027具有与所述枢接轴4026平行的连接部4028。传动连杆4025组件包括转接座4023、推杆4024及连杆4025,所述转接座4023 固定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4022的输出轴,所述推杆4024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转接座4023上,所述连杆4025的下端与所述推杆4024的上端枢接,所述连杆4025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4028枢接。
当驱动电机4022工作时,驱动电机4022的输出轴沿上下方向伸缩,进而驱动转接座4023及推杆4024上下运动,推杆4024再进一步连杆4025运动,连杆4025再驱动摇柄4027转动,如此,即可驱动枢接轴4026转动所需角度,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传动连杆4025组件与摇柄4027连接,可以实现枢接轴4026的驱动,并且,结构简单,驱动可靠,可以确保翻转板4021 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可靠。
参照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套筒41,所述套筒41固定在所述外壳10内,至少两个捕蚊装置40沿上下方向层叠安装在所述套筒41上,每个所述捕蚊装置40上的第一敞口H40的边沿与所述套筒41连接。在图2至图4示例中,捕蚊装置40为两个,上层捕蚊装置40 的第一敞口H40的边沿固定在套筒41的上端的边沿,而下层捕蚊装置40的第一敞口H40边沿固定在套筒41的下端的边沿,如此,通过套筒41可以实现至少两个捕蚊装置40的层叠布置,并且,套筒41还可以将上层捕蚊装置 40中的困蚊容器401与下层捕蚊装置40中的困蚊容器401连通,形成封闭空间,可以防止蚊虫逃出。
参照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风扇202组件20 包括风扇202支架201及风扇202,所述风扇202支架201固定在所述套筒 41的上端,所述风扇202固定在所述风扇202支架201上,如此,可以确保风扇202的中心轴与套筒41及困蚊容器401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风扇202 吹出的风能够顺利进入至困蚊容器401,减少风的损失。
有利地,漏斗支架4011的下端设有沿径向外侧凸出安装部4013,所述捕蚊装置40还包括固定支架403,所述固定支架403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部4013 上,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403上,如此,可以使得捕蚊装置40 形成一个整体,方便于安装。
参照图1及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60,底座60与所述外壳10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适于收集排出的蚊虫,例如,外壳10的下端套接在底座60上,如此,在需要清理时,可以将底座60拔下,然后倒掉蚊虫即可,方便清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灭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置腔;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口朝上,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朝下;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形成为环形,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端且环绕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口;
捕蚊装置,所述捕蚊装置设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下方,以通过所述风扇组件将蚊虫吸入至所述捕蚊装置内;
风罩,所述风罩设在所述外壳的上端且罩在所述光源组件和风扇组件外,所述风罩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接外部大气和风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环设在所述外壳的外周面外侧且出光方向朝下;
所述风罩具有顶壁及环绕所述顶壁的周壁,所述顶壁与所述风扇组件之间限定出第一间隙,所述周壁与所述光源组件之间限定出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形成所述进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用于照明的照明光源及用于诱导蚊虫的诱蚊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模组,每个所述光源模组的端部设有拼接结构,多个所述光源模组依次首尾拼接以形成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基座、灯板及透光盖板,所述散热基座与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周面外侧,所述灯板设在所述散热基座上,且所述灯板上周向间隔设置有所述诱蚊光源和/或照明光源,所述透光盖板设在所述散热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方向与所述风扇组件的轴线呈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在0至9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蚊装置具有困蚊容器及排蚊门组件,所述困蚊容器的上端敞开形成第一敞口,所述困蚊容器的下端敞开形成第二敞口,所述排蚊门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敞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敞口,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捕蚊装置的第一敞口,以将所述蚊虫吸入至所述捕蚊装置中的困蚊容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蚊装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捕蚊装置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层布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捕蚊装置中,上层捕蚊装置的困蚊容器的第二敞口位于下层捕蚊装置的困蚊容器的第一敞口上方且相连通,以使上层捕蚊装置的排蚊门组件打开所述第二敞口时,上层捕蚊装置的困蚊容器排出中蚊虫进入至下层捕蚊装置的困蚊容器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蚊门组件包括翻转板及驱动组件,所述翻转板枢接在所述第二敞口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翻转板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板绕一水平轴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当所述翻转板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翻转板关闭所述第二敞口,当所述翻转板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翻转板打开所述第二敞口,以使所述困蚊容器内的蚊虫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困蚊容器包括:
漏斗支架,所述漏斗支架形成为漏斗状,且所述漏斗支架的上端具有所述第一敞口,所述漏斗支架的下端具有第二敞口;
漏斗网,所述漏斗网环绕设置在所述漏斗支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形成为网孔板,所述网孔板上具有枢接轴,所述枢接轴绕所述水平轴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困蚊容器的下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困蚊容器相对固定;
传动连杆组件,所述传动连杆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传动连杆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枢接轴连接,以通过所述传动连杆组件带动所述枢接轴转动,使得所述翻转板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外壳内,至少两个捕蚊装置沿上下方向层叠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每个所述捕蚊装置上的第一敞口的边沿与所述套筒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蚊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适于收集排出的蚊虫。
CN202022215459.7U 2020-09-30 2020-09-30 灭蚊器 Active CN214282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5459.7U CN214282914U (zh) 2020-09-30 2020-09-30 灭蚊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5459.7U CN214282914U (zh) 2020-09-30 2020-09-30 灭蚊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2914U true CN214282914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2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5459.7U Active CN214282914U (zh) 2020-09-30 2020-09-30 灭蚊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29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6755A (zh) * 2021-12-20 2022-06-07 杭州泓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强光限制的灭虫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6755A (zh) * 2021-12-20 2022-06-07 杭州泓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强光限制的灭虫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3178B1 (ko) 흡입식 포충기
KR200425859Y1 (ko) 해충포획장치
US10368536B2 (en) Insect trap
JP3136423U (ja) 害虫捕獲器
KR101960250B1 (ko) 동양하루살이를 포함한 해충 퇴치를 위한 포집장치
JP3141997U (ja) 害虫捕獲器
CN214282914U (zh) 灭蚊器
KR20130115963A (ko) 날벌레 차단 포획구
JP2009022236A (ja) 害虫捕獲器
CN113100200B (zh)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及使用方法
KR100871777B1 (ko) 해충 포획장치
KR20090001406A (ko) 해충 포획장치
JP2008118865A (ja) 虫類捕獲装置
KR101884528B1 (ko) 모기 포획 장치
KR101393105B1 (ko) 에어 드랍 방식의 포충 장치
KR100753758B1 (ko) 해충 퇴치기
KR101248095B1 (ko) 자동 배출 해충 포집 장치
KR102052147B1 (ko) 공기 청정 기능이 구비된 포충기
KR100632278B1 (ko) 포충기
KR101253467B1 (ko) 벽면 설치형 포충기
KR20100007493A (ko) 해충 포획장치
CN213603950U (zh) 捕蚊清理装置及具有它的灭蚊器
TWI556735B (zh) Phys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the insecticide device
KR20210007230A (ko) It기능이 구비된 포충장치
CN201312523Y (zh) 害虫捕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