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0171U -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0171U
CN214280171U CN202022839265.4U CN202022839265U CN214280171U CN 214280171 U CN214280171 U CN 214280171U CN 202022839265 U CN202022839265 U CN 202022839265U CN 214280171 U CN214280171 U CN 214280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irectional coupler
inner conductor
myriawat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92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超
杜碧华
彭静
郭玲宏
李秀兰
薛发秋
石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lu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lu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lu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lu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92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0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0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0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耦合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包括壳体、主轴内导体、调节板以及作为耦合内导体的电路板,壳体内部设有方腔,方腔与主轴内导体同轴设置且方腔至少占壳体内部空间的二分之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使其具有更大耐受功率,适合高功率的情况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耦合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920161715.3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定向耦合器,通过在电路板上安装调节板可改善输入驻波比和方向性,通过调整调节板与主轴内导体的相对距离,可弥补生产过程中零件加工的误差,增加产品的合格率,但是由于其结构限制,不适用于高功率发射机、测试系统、通信基站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通过结构设计,使其具有更大耐受功率,适合高功率的情况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包括壳体、主轴内导体、调节板以及作为耦合内导体的电路板,壳体内部设有方腔,方腔与主轴内导体同轴设置且方腔至少占壳体内部空间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设有第一矩形腔,第一矩形腔用以放置电路板,上壳体设有第二矩形腔,调节板设置于电路板的上方且将第一矩形腔分割为主线腔和副线腔,主线腔、调节板和第二矩形腔组成方腔。
进一步的,副线腔内设有若干固定件用以固定调节板。
进一步的,电路板上安装有通过印制线相互连接的电感、电容和电阻,调节板的两端设有凹槽,印制线与调节板重叠的部分嵌于凹槽中。
进一步的,主轴内导体两侧上的两个接口分别都设有连接法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连接法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表面还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以分别定位两个接口。
进一步的,定位孔连通方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通过在小体积内设置较大的方腔来增加较大的耐受功率,同时较大的方腔能有效的保证正确的阻抗和屏蔽;由于主线传输和方腔采用空气同轴结构,没有介质损耗减少辐射损耗;另外的方腔也便于放置内部零件;2,采用上下壳体的方式来组合方腔,整体来采用局部对称设计,进一步的减小了体积。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同时实现了通过调试快来改善主线端口的驻波比和方向性,通过调整调节板与主轴内导体的相对距离,可弥补生产过程中零件加工的误差,增加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信号输入端,2-直通输出端,3-法兰,4-电路板,5-调节板,21-主线腔,22-副线腔,10-上壳体,20-下壳体,11-第二矩形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包括壳体、主轴内导体(图中未示出)、调节板5以及作为耦合内导体的电路板4,其中调节板5可调节,通过调节调节板5相对于主轴内导体的相对距离来实现对改善耦合器中的驻波比和方向性,弥补生产过程中零件加工的误差,增加产品的合格率。
进一步的,为了适用于高功率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内部设有方腔,方腔与主轴内导体同轴设置,即,主线传输采用空气同轴结构,没有介质损耗,因此具有极低的插入损耗。
进一步的,空腔至少占壳体内部空间的二分之一,由此可以采用较大横街面积的主导体来实现高功率的功能,相适配的其他的零部件也应采用耐功率较大的产品。
为了保证内部设置了较大的空腔,还能保证较小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下壳体20设有第一矩形腔,第一矩形腔用以放置电路板4,上壳体10设有第二矩形腔11,调节板5设置于电路板4的上方且将第一矩形腔分割为主线腔21和副线腔22,主线腔21、调节板5和第二矩形腔11组成方腔,同时副线腔22内设有若干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调节板5,这个固定件的种类不做限制,可以是螺母螺钉,可以是滑槽,可以是盘头弹垫组合件等等,主要使调节块和主轴导体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从而改善主线端口的驻波比和方向性。当调节板5向靠近主轴内导体的方向移动时,主轴内导体的阻抗变小,隔离度变大,方向性变好。以上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的,例如,假设主轴内导体的自身阻抗在50欧姆左右时的输入驻波比和方向性是最佳的,如果实际生产的主轴内导体的阻抗大于50欧姆,那么可以将调节板5向靠近主轴内导体的方向移动,使其耦合阻抗变小,以接近50欧姆的最佳值;如果实际生产的主轴内导体的阻抗小于50欧姆,那么可以将调节板5向远离主轴内导体的方向移动,使其耦合阻抗变大,以接近50欧姆的最佳值。上述调节过程是在耦合器的各器件生产完成后的调试阶段进行,当整个耦合器的性能达到最佳值时,调试完毕,再进行组装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这样可弥补生产过程中零件加工的误差,提高耦合器的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组装,主轴内导体两侧上的两个接口分别都设有连接法兰3,具体的,两个接口指的是信号输入端1和直通输出端2的连接端;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通过连接法兰3可拆卸连接,这是只要将内部调节板5的距离设定好,再将上盖板和下盖板合拢,然后放上信号输入端1和直通输出端2的连接端,将法兰3盘和壳体锁死固定整个设备即可。
进一步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外表面还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以分别定位两个所述接口,这里定位孔的尺寸大小不做限制,如定位孔为凹槽,配合的两个所述接口上,设有凸出块来辅助定位,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连通方腔,且定位孔为圆形用以限制接口的4个自由度,再配合法兰3的设计完全固定。电路板4上安装有通过印制线相互连接的电感、电容和电阻,调节板5的两端设有凹槽,印制线与调节板5重叠的部分嵌于凹槽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包括壳体、主轴内导体、调节板以及作为耦合内导体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方腔,所述方腔与所述主轴内导体同轴设置且所述方腔至少占所述壳体内部空间的二分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一矩形腔,所述第一矩形腔用以放置电路板,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二矩形腔,所述调节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上方且将所述第一矩形腔分割为主线腔和副线腔,所述主线腔、调节板和第二矩形腔组成所述方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线腔内设有若干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调节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通过印制线相互连接的电感、电容和电阻,所述调节板的两端设有凹槽,所述印制线与所述调节板重叠的部分嵌于所述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内导体两侧上的两个接口分别都设有连接法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连接法兰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表面还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以分别定位两个所述接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连通所述方腔。
CN202022839265.4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Active CN214280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9265.4U CN214280171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9265.4U CN214280171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0171U true CN214280171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8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9265.4U Active CN214280171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0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24878B1 (ko) 쿼드­대역 연결 요소 안테나 구조
JP5162012B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とこの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6894647B2 (en) Inverted-F antenna
CN204596947U (zh) 移动终端天线和移动终端
US20040246181A1 (en) Antenna device
EP1032958B1 (en) Compact antenna feed circuits
CN106450752B (zh) 一种用于智能手机实现高隔离度的mimo天线
US9287629B2 (en) Impedance conversion device,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N115663460A (zh) 共口径辐射单元及天线
CN214280171U (zh) 一种万瓦级超宽带紧凑型双定向耦合器
CN206432522U (zh) 一种无外壳式射频连接器及滤波器
CN102157794B (zh) 谐振产生的三频段天线
WO2021081769A1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及电磁波设备
WO2020024673A1 (zh) 移动终端的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16056992U (zh) 微带耦合器、pcb板、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3131194B (zh) 一种阵列天线及通信设备
US11489254B2 (en) Feed network and antenna
CN113113763A (zh) 一种鲨鱼鳍智能天线
EP2761696A1 (en) Microstrip to airstrip transition with low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CN107994329B (zh) 一种紧凑型4g lte mimo与gps三合一天线
CN201490989U (zh) 225MHz-512MHz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
CN106876904B (zh) 一种多功能天线
US202304027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120075A1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CN220873846U (zh) 应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天线系统及其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