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6325U -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6325U
CN214276325U CN202022219677.8U CN202022219677U CN214276325U CN 214276325 U CN214276325 U CN 214276325U CN 202022219677 U CN202022219677 U CN 202022219677U CN 214276325 U CN214276325 U CN 214276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olar
plate
distribution plate
heat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96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大治
阎路
张晓阳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96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6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6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6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两组绝热板材、墙体和底部布风板,太阳能集热器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上方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相邻连接钢板之间设置有进风口,两组绝热板材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绝热板材一端面与墙体连接,绝热板材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侧壁连接,顶部布风板下表面连接有引风装置,墙体上部设置有排风口,墙体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底部布风板一端与引风装置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底部布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属于太阳能干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开发生物质可再生新能源已成各界关注的热点,每年我国产生大量的生物质废料,各种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等生物质燃料长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近几年来,由于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生物质燃料的制作过程中,生物质燃料的烘干是极为重要的,目前的干燥装置大多都是利用常规能源来加热介质进行升温处理,造成传统能源正在慢慢枯竭殆尽,因此必须寻求新的能源来取代这些传统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两组绝热板材、墙体和底部布风板,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和绝热板材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太阳能集热器和绝热板材通过连接钢板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之间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两组绝热板材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绝热板材的一端面与墙体连接,绝热板材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所述墙体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墙体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所述底部布风板远离墙体的一端与引风装置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底部布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口;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
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的照射面积。
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所述底部布风板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多块连接隔板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的高度为5-7cm。
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所述连接钢板与太阳能集热器垂直连接,连接钢板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
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所述引风装置包括引风管道和引流风机,所述引流风机设置在引风管道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引导至出风区。
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所述顶部布风板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和远离引风装置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多个近端风孔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分散气流压力,使空气容易进入引风装置和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中。
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所述排风口的上方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一端与墙体连接,引流板与墙体之间的角度呈45°-55°;引流板引导从排风口排出的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内的气流。
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所述出风口包括靠近引风装置一侧的多个近端出风口和远离引风装置一侧的多个远端出风口,所述多个近端出风口之间的间距为c,所述多个远端出风口之间的间距为d,且c=2d,近端出风口和远端出风口的直径为3cm;分散气流压力,使近端出风口和远端出风口更加容易出风。
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和连接钢板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太阳能集热器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所述绝热板材采用多孔泡沫材料,所述顶部布风板与底部布风板均采用硬质塑料材料;普通碳素结构钢焊接性能、塑性和韧性俱佳,能满足使用需求;太阳能集热器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能防止太阳能集热器腐蚀;多孔泡沫材料具有相对密度低、重量轻、隔热、渗透性好等优点,能满足绝热的需求;硬质塑料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药品性、难燃等优点,能满足堆放生物质燃料的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集热器、两组绝热板材、墙体和底部布风板,太阳能集热器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和绝热板材通过连接钢板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之间设置有进风口,两组绝热板材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绝热板材的一端面与墙体连接,绝热板材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的侧壁连接,顶部布风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墙体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墙体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底部布风板远离墙体的一端与引风装置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底部布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和绝热板材与连接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与连接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连接隔板、近端出风口和远端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布风板和顶部布风板与引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近端风孔和远端风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太阳能集热器,2-绝热板材,3-墙体,4-底部布风板,5-连接钢板,6-进风口,7-顶部布风板,8-引风装置,9-排风口,10-输送装置,11-出风区,12-出风口,13-连接隔板,14-引风管道,15-引流风机,16-近端风孔,17-远端风孔,18-引流板,19-近端出风口,20-远端出风口。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7c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7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7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15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7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15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所述顶部布风板7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16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17,多个近端风孔16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17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分散气流压力,使空气容易进入引风装置8和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7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15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所述顶部布风板7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16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17,多个近端风孔16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17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分散气流压力,使空气容易进入引风装置8和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中;所述排风口9的上方设置有引流板18的一端,所述引流板18的一端与墙体3连接,引流板18与墙体3之间的角度呈45°-55°;引流板18引导从排风口9排出的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内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7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15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所述顶部布风板7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16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17,多个近端风孔16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17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分散气流压力,使空气容易进入引风装置8和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中;所述排风口9的上方设置有引流板18的一端,所述引流板18的一端与墙体3连接,引流板18与墙体3之间的角度呈45°-55°;引流板18引导从排风口9排出的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内的气流;所述出风口12包括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出风口19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出风口20,所述多个近端出风口19之间的间距为c,所述多个远端出风口20之间的间距为d,且c=2d,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的直径为3cm;分散气流压力,使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更加容易出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7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15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所述顶部布风板7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16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17,多个近端风孔16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17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分散气流压力,使空气容易进入引风装置8和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中;所述排风口9的上方设置有引流板18的一端,所述引流板18的一端与墙体3连接,引流板18与墙体3之间的角度呈45°-55°;引流板18引导从排风口9排出的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内的气流;所述出风口12包括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出风口19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出风口20,所述多个近端出风口19之间的间距为c,所述多个远端出风口20之间的间距为d,且c=2d,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的直径为3cm;分散气流压力,使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更加容易出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和连接钢板5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所述绝热板材2采用多孔泡沫材料,所述顶部布风板7与底部布风板4均采用硬质塑料材料;普通碳素结构钢焊接性能、塑性和韧性俱佳,能满足使用需求;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能防止太阳能集热器1腐蚀;多孔泡沫材料具有相对密度低、重量轻、隔热、渗透性好等优点,能满足绝热的需求;硬质塑料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药品性、难燃等优点,能满足堆放生物质燃料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15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所述顶部布风板7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16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17,多个近端风孔16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17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分散气流压力,使空气容易进入引风装置8和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中;所述排风口9的上方设置有引流板18的一端,所述引流板18的一端与墙体3连接,引流板18与墙体3之间的角度呈45°;引流板18引导从排风口9排出的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内的气流;所述出风口12包括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出风口19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出风口20,所述多个近端出风口19之间的间距为c,所述多个远端出风口20之间的间距为d,且c=2d,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的直径为3cm;分散气流压力,使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更加容易出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和连接钢板5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所述绝热板材2采用多孔泡沫材料,所述顶部布风板7与底部布风板4均采用硬质塑料材料;普通碳素结构钢焊接性能、塑性和韧性俱佳,能满足使用需求;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能防止太阳能集热器1腐蚀;多孔泡沫材料具有相对密度低、重量轻、隔热、渗透性好等优点,能满足绝热的需求;硬质塑料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药品性、难燃等优点,能满足堆放生物质燃料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6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15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所述顶部布风板7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16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17,多个近端风孔16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17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分散气流压力,使空气容易进入引风装置8和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中;所述排风口9的上方设置有引流板18的一端,所述引流板18的一端与墙体3连接,引流板18与墙体3之间的角度呈50°;引流板18引导从排风口9排出的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内的气流;所述出风口12包括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出风口19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出风口20,所述多个近端出风口19之间的间距为c,所述多个远端出风口20之间的间距为d,且c=2d,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的直径为3cm;分散气流压力,使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更加容易出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和连接钢板5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所述绝热板材2采用多孔泡沫材料,所述顶部布风板7与底部布风板4均采用硬质塑料材料;普通碳素结构钢焊接性能、塑性和韧性俱佳,能满足使用需求;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能防止太阳能集热器1腐蚀;多孔泡沫材料具有相对密度低、重量轻、隔热、渗透性好等优点,能满足绝热的需求;硬质塑料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药品性、难燃等优点,能满足堆放生物质燃料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2: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结构设计合理,以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既节能环保且干燥效率高,还对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人字形结构且弯曲角度为150°,增加了太阳对太阳能集热器1的照射面积;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7cm;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为空气进入提供进气回路;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引流风机15将上部的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所述顶部布风板7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16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17,多个近端风孔16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17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分散气流压力,使空气容易进入引风装置8和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中;所述排风口9的上方设置有引流板18的一端,所述引流板18的一端与墙体3连接,引流板18与墙体3之间的角度呈55°;引流板18引导从排风口9排出的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内的气流;所述出风口12包括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出风口19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出风口20,所述多个近端出风口19之间的间距为c,所述多个远端出风口20之间的间距为d,且c=2d,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的直径为3cm;分散气流压力,使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更加容易出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和连接钢板5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所述绝热板材2采用多孔泡沫材料,所述顶部布风板7与底部布风板4均采用硬质塑料材料;普通碳素结构钢焊接性能、塑性和韧性俱佳,能满足使用需求;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能防止太阳能集热器1腐蚀;多孔泡沫材料具有相对密度低、重量轻、隔热、渗透性好等优点,能满足绝热的需求;硬质塑料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药品性、难燃等优点,能满足堆放生物质燃料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空气从进风口6经过太阳能集热器1,太阳照射在太阳能集热器1上,对经过太阳能集热器1的空气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过顶部布风板7,在引流风机15的作用下,经过引风管道14引导至出风区11,通过出风口12吹入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对内部堆放的未做粉碎处理的生物质燃料进行干燥处理,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的气流从排风口9排出,干燥处理后的未做粉碎处理的生物质燃料含水率从50%降至30%后,向两边推送至输送装置10中,进而输送至炉膛进行燃烧。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两组绝热板材(2)、墙体(3)和底部布风板(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平行设置在绝热板材(2)的上方,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多块连接钢板(5),太阳能集热器(1)和绝热板材(2)通过连接钢板(5)连接,相邻两块连接钢板(5)之间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两组绝热板材(2)之间设置有顶部布风板(7),绝热板材(2)的一端面与墙体(3)连接,绝热板材(2)的另一端面与顶部布风板(7)的侧壁连接,所述顶部布风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引风装置(8),所述墙体(3)的上部设置有排风口(9),墙体(3)的下部内壁与底部布风板(4)左右两端面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10),所述底部布风板(4)远离墙体(3)的一端与引风装置(8)的下端口外边缘连接,底部布风板(4)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出风区(11),底部布风板(4)上设置有出风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为人字形结构,太阳能集热器(1)的弯曲角度为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布风板(4)上表面设置有多块连接隔板(13),多块连接隔板(13)间隔等距平行布置,连接隔板(13)的高度为5-7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板(5)与太阳能集热器(1)垂直连接,连接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连接钢板(5)间隔等距平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管道(14)和引流风机(15),所述引流风机(15)设置在引风管道(14)的内壁中部,引流风机(15)为轴流风机,引风装置(8)至少设置有两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布风板(7)上设置有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风孔(16)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风孔(17),多个近端风孔(16)之间的间距为a,多个远端风孔(17)之间的间距为b,且a=2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9)的上方设置有引流板(18),所述引流板(18)的一端与墙体(3)连接,引流板(18)与墙体(3)之间的角度呈45°-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包括靠近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近端出风口(19)和远离引风装置(8)一侧的多个远端出风口(20),所述多个近端出风口(19)之间的间距为c,所述多个远端出风口(20)之间的间距为d,且c=2d,近端出风口(19)和远端出风口(20)的直径为3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和连接钢板(5)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太阳能集热器(1)的外表面设置有黑色油漆,所述绝热板材(2)采用多孔泡沫材料,所述顶部布风板(7)与底部布风板(4)均采用硬质塑料材料。
CN202022219677.8U 2020-10-01 2020-10-01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 Active CN214276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9677.8U CN214276325U (zh) 2020-10-01 2020-10-01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9677.8U CN214276325U (zh) 2020-10-01 2020-10-01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6325U true CN214276325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805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9677.8U Active CN214276325U (zh) 2020-10-01 2020-10-01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63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7327A (zh) 一种基于甲醇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供系统
CN214276325U (zh) 一种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干燥系统
CN203053041U (zh) 一种新型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5156661U (zh) 一种空冷风机横向风导流装置
CN207515391U (zh) 物料干燥装置
CN110579127A (zh) 一种固体蓄热系统
CN103499141A (zh) 顶置吸气式换热器结构
CN105509418A (zh) 一种移动式粮食烘干机
CN205352014U (zh) 一种立式生物质燃料干燥设备
CN210220601U (zh) 一种干燥装置的布风板结构
CN210741201U (zh)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CN102889770A (zh) 空气能回收设备
CN104006528A (zh) 顶置吸气式换热器结构
CN207083765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养殖场
CN207515483U (zh) 布风管道和物料干燥系统
CN214199454U (zh) 生物质物料干燥装置
CN207299563U (zh) 一种金属波纹丝网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7180419U (zh) 用于气流干燥热量回收的换热器
CN206332628U (zh) 一种柴火节能灶的温差发电系统
CN206697238U (zh) 一种适用于原位增殖燃烧堆的新型燃料组件
CN205897548U (zh) 一种可进行电加热的导热油锅炉
CN214620309U (zh) 一种负压烘干房
CN215864054U (zh) 一种空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15675267U (zh) 一种锅炉废气回收利用系统
CN214914664U (zh) 一种新型旋风混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