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5379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5379U
CN214275379U CN202120240042.8U CN202120240042U CN214275379U CN 214275379 U CN214275379 U CN 214275379U CN 202120240042 U CN202120240042 U CN 202120240042U CN 214275379 U CN214275379 U CN 214275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led
post
shell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00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琳
高桥晓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00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5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5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5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具体包括:灯头,灯头内部设置有LED驱动电路;灯壳,灯壳具有缩口段的一端与灯头固定;灯柱,与灯壳固定连接,沿灯具的轴向方向,经由缩口段伸入灯壳内部;LED发光单元,由LED驱动电路驱动发光,LED发光单元设置于灯柱外周,灯具还包括与灯柱固定连接的第一阻挡件。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阻挡件能够在灯壳从灯头脱落时在承接脱落中的灯壳,避免灯壳直接摔落。而且,第一阻挡件的结构简单,装配时安装较为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能够在不影响LED灯具光照效果的同时,有效地防止LED灯具使用过程中灯壳掉落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灯壳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照明灯具市场上,LED灯具以其亮度高、功耗低、无频闪、使用寿命长和环保无污染等诸多优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钨丝灯。而美中不足的是,一般的LED灯具采用LED灯珠作为光源,这种光源的发光角度通常只有120°,部分技术优化的LED灯珠也只能做到180°发光。若要达到传统钨丝灯360°发光,则需加装透镜等光学元件以扩大光照范围,但透镜会影响光照效果并降低LED应有的节能功效。
2008年,日本牛尾光源参照传统白炽灯推出了由LED灯珠构成灯丝的LED灯丝灯。LED灯丝就是通过把芯片封装在长条形基板上,再用金线连接各芯片实现导电,实现了高集成高亮度的360°发光。
因为采用了LED灯丝,灯具的寿命大幅延长,所以一般而言不会因为LED灯丝出现问题而更换灯具。但是,因为LED驱动电路会产生大量热量,灯壳缩口段的部分容易受热脆裂,使得灯壳在使用时间过长之后可能产生掉落隐患,构成较大的安全问题。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不影响LED灯具光照效果的同时,防止LED灯具使用过程中灯壳掉落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能够在不影响LED灯具光照效果的同时,有效地防止LED灯具使用过程中灯壳掉落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具体包括
灯头,灯头内部设置有LED驱动电路;
灯壳,灯壳具有缩口段的一端与灯头固定;
灯柱,与灯壳固定连接,沿灯具的轴向方向,经由缩口段伸入灯壳内部;
LED发光单元,由LED驱动电路驱动发光,LED发光单元设置于灯柱外周,
灯具还包括与灯柱固定连接的第一阻挡件。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阻挡件能够在灯壳从灯头脱落时在承接脱落中的灯壳,避免灯壳直接摔落。而且,第一阻挡件的结构简单,装配时安装较为方便。以上结构不会对灯具本身的照明功能产生影响,而且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功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优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挡件是从灯柱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阻挡件。弹性的第一阻挡件能够在装配时沿径向向内回缩,方便将LED发光单元、以及第一阻挡件装入灯壳中;进入灯壳后,弹性的第一阻挡件再自然地沿径向向外延伸,从灯柱延伸出的第一阻挡件结构紧凑,占用内部空间较少。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优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挡件包括:从灯柱沿径向朝外、沿轴向朝远离灯头的方向延伸的钩背,从钩背沿轴向朝靠近灯头的方向弯折的钩底,以及与钩底连接且与灯壳内壁形状匹配的钩尖。因为第一阻挡件具有弹性,具有上述结构的钩背能够在装配时被按压,以与灯柱保持接触,从而缩短第一阻挡件的径向长度,使其不会受到缩口段的阻碍无法装入;其钩底能够在装配时抵住灯壳内壁滑入,提高装配的便捷程度;其钩尖能够缩短与灯壳内壁之间的距离,在灯壳下落较短距离时即将其接住,避免灯壳侧倾后脱出,提高承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灯具还包括与灯柱固定连接的第二阻挡件,第二阻挡件与第一阻挡件沿径向方向错开的距离大于缩口段的直径。第二阻挡件与第一阻挡件共同形成承接结构,防止灯壳向一侧倾斜,提高对于灯壳承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阻挡件能够作为一种第二阻挡件,即灯具的第一阻挡件具有多个,并且多个第一阻挡件沿灯具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多个第一阻挡件能够分摊受力,防止灯壳向一侧倾斜,提高对于灯壳承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其LED发光单元为LED灯丝,LED灯丝盘绕于灯柱外周,LED发光单元还包括与LED灯丝连接的热变形机构,热变形机构配置为:从室温状态到灯具的点亮状态,能够将LED灯丝沿径向方向的最大距离,从小于缩口段口径张开至大于缩口段口径。热变形机构能够扩张LED灯丝的尺寸,在灯具点亮时或者点亮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在LED灯丝靠近缩口段的一端形成比缩口段口径更大的承接面,从而在灯壳从灯头脱落时承接脱落中的灯壳,避免灯壳直接摔落。第一阻挡件、热变形机构能够形成防止灯壳脱落的多道防护措施,确保灯具的安全性满足要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缩口段为灯壳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部分。筒状结构的缩口段,在口径不增大的同时,向LED发光单元的方向延伸,缩短最小口径处与第一阻挡件之间的上下距离,从而使得,灯壳从灯头下落较小的距离,当其下落速度尚未显著提升时,缩口段即可与第一阻挡件接触,而被第一阻挡件稳定承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挡件外缘与灯壳内壁之间沿轴向方向错开的距离,小于缩口段与灯头重合部分的宽度。上述结构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关系,避免灯壳因为侧倾而引发进一步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中热变形机构受热形变后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灯具,2-灯头,3-LED驱动电路,4-灯壳,41-缩口段,5-灯柱,6-LED发光单元,601-LED灯丝,7-第一阻挡件,701-钩背,702-钩底,703-钩尖,8-连接部,9-热变形机构,10-第二阻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在本申请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灯具1的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灯头2,用于连接灯具1与外部电源;LED驱动电路3设置于灯头2内部,连接外部电源,用于驱动LED发光单元6发光;灯壳4在靠近灯头2的一端具有缩口段41,并且灯壳4具有缩口段41的一端与灯头2粘接固定;缩口段41为灯壳4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部分,缩口段41的口径为L1;灯头2和灯壳4的连接部8,其中灯壳4连接部分的外径与灯头2连接部分的内径相匹配;灯柱5,与灯壳4固定连接,沿灯具1的轴向方向,经由灯壳4的缩口段41伸入灯壳4内部,并与灯壳4烧结为一体;LED发光单元6,由LED驱动电路3驱动发光,LED发光单元6设置于灯柱5外周;灯具1还包括与灯柱5固定连接的第一阻挡件7。
本实施例中的灯具1采用了LED发光单元6作为照明元件,使得灯具1的使用寿命远远大于传统的钨丝灯。但是LED发光单元6在发光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并且LED驱动电路3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灯头2和灯壳4的连接部8与LED驱动电路3间的距离较近,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连接部8的粘接剂可能长时间受热而老化。更为严重的是,灯头2和灯壳4的连接部8同样为灯壳4与灯柱5的烧结部的一部分,由于制造工序中的烧结工序,导致连接部8有应力存在,在受到温度冷热变化时更容易发生脆裂,从而产生灯壳4脆裂脱落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的灯具1配置了第一阻挡件7,第一阻挡件7的固定端与灯柱5固定连接,第一阻挡件7的自由端向灯具1的轴向远离灯头2的方向,以及径向向外延伸。以上结构的第一阻挡件7能够在灯壳4从灯头2脱落时承接脱落中的灯壳4,避免灯壳4直接摔落。具体地,第一阻挡件7外缘沿径向方向远离灯柱5,从而保证灯壳4不会从第一阻挡件7外侧边缘滑落。上述第一阻挡件7装配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地承接住从灯头2脱落的灯壳4,并且第一阻挡件7不会对灯具1本身的照明功能产生影响,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功耗。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灯具1的第一阻挡件7为灯柱5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阻挡件7。具有弹性的第一阻挡件7能够在装配时沿径向向内回缩,方便将LED发光单元6以及第一阻挡件7装入灯壳4中;而且具有弹性的第一阻挡件7能够在装配方便的前提下,使具有弹性的第一阻挡件7在径向方向上尽可能多地向外延伸。第一阻挡件7径向向外延伸距离越长,第一阻挡件7外缘与灯壳4内壁之间沿轴向方向错开的距离H1就越短,相应的灯壳4的下落距离就越短,灯壳4就更容易被第一阻挡件7承接。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一阻挡件7结构紧凑,占用内部空间较少。
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7具体包括:
从灯柱5沿径向朝外、沿轴向朝远离灯头2的方向延伸的钩背701,从钩背701沿轴向朝靠近灯头2的方向弯折的钩底702,以及与钩底702连接且与灯壳4内壁形状匹配的钩尖703。因为第一阻挡件7具有弹性,具有上述结构的钩背701能够在装配时被按压,以与灯柱5保持接触,从而缩短第一阻挡件7的径向长度,使其不会受到缩口段41的阻碍无法装入;其钩底702能够在装配时抵住灯壳4内壁滑入,提高装配的便捷程度;其钩尖703能够缩短与灯壳4内壁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短第一阻挡件7外缘与灯壳4内壁之间沿轴向方向错开的距离H1,在灯壳4下落较短距离时即将其接住,避免灯壳4侧倾后脱出,提高承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筒状结构的缩口段41在口径不增大的同时,向LED发光单元6的方向延伸,缩短最小口径处与LED发光单元6之间的上下距离,进而缩短第一阻挡件7外缘与灯壳4内壁之间沿轴向方向错开的距离H1。由加速度原理可知,H1越小,掉落的灯壳4与第一阻挡件7外缘接触时的速度越小,第一阻挡件7所需的承接力也就越小。因此,当灯壳4下落速度尚未显著提升时,缩口段41即可与第一阻挡件7接触,继而被第一阻挡件7能够以较小的承接力稳定地承接住掉落的灯壳4。
优选地,第一阻挡件7为透明材质或者表面为光反射材质,不会形成阴影,影响灯具1照明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灯具1的LED驱动电路3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发热元件。发热元件,例如三极管,功率管,MOSET、分压功率电阻等元件在长时间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因为LED驱动电路3距离缩口段41较近更容易使缩口段41受热脆裂。
实施例二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灯具1还包括与灯柱5固定连接的第二阻挡件10,第二阻挡件10与第一阻挡件7沿径向方向错开的距离L2大于缩口段直径L1。第二阻挡件10与第一阻挡件7共同形成承接结构,防止灯壳4向一侧倾斜,提高对于灯壳4承接的稳定性。第二阻挡件10径向离灯柱远端部分轴向与灯头的距离H2大于第一阻挡件7外缘与灯壳4内壁之间沿轴向方向错开的距离H1,以保证在第一阻挡件7外缘与灯壳4内壁接触前,第二阻挡件10未从灯壳4内部脱出,从而使第二阻挡件10与第一阻挡件7能够共同形成承接结构。
优选地,第二阻挡件10与第一阻挡件7径向最大距离部分在同一水平平面上,即灯壳4掉落时能够近乎同时与第二阻挡件10和第一阻挡件7接触,最大限度地避免灯壳4侧倾滑落。
优选地,第二阻挡件10为透明材质或者表面为光反射材质,不会形成阴影,影响灯具1照明效果。并且在不影响灯具1装配的前提下,第二阻挡件10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是柱状、三角状、钩状等任意形状,也可以由LED发光单元6自身向外延伸形成。本实施例中,其他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三
参考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灯具1配置有多个第一阻挡件7,并且多个第一阻挡件7沿灯具5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多个第一阻挡件7能够分摊受力,防止灯壳4向一侧倾斜,提高对于灯壳4承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其他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四
参考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灯具1的LED发光单元6为LED灯丝601,由LED驱动电路3驱动发光,LED灯丝601盘绕于灯柱5外周;灯具1还包括与LED灯丝601连接的热变形机构9,热变形机构9在室温状态时,LED灯丝601沿径向方向的最大距离L3小于缩口段直径L1。在灯具1装配时,便于LED灯丝601置入灯壳4的内部。
参考图6,本实施方式中,在灯具1点亮时或者点亮维持一段时间之后,热变形机构9可以通过热响应性的自身结构的形变而使LED灯丝601沿径向方向的最大距离L3扩大至大于缩口段直径L1在LED灯丝601靠近缩口段41的一端形成比缩口段41口径更大的承接面,从而在灯壳4从灯头2脱落时承接脱落中的灯壳4,避免灯壳4直接摔落。以上热变形机构9不会对灯具1本身的照明功能产生影响,而且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功耗。
热变形机构9能够配合第一阻挡件7形成承接灯壳4的双重保护,进一步提高灯具1的安全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灯具,包括
灯头,所述灯头内部设置有LED驱动电路;
灯壳,所述灯壳具有缩口段的一端与所述灯头固定;
灯柱,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沿所述灯具的轴向方向,经由所述缩口段伸入所述灯壳内部;
LED发光单元,由所述LED驱动电路驱动发光,所述LED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灯柱外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具还包括与所述灯柱固定连接的第一阻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是从所述灯柱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阻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包括:
从所述灯柱沿径向朝外、沿轴向朝远离所述灯头的方向延伸的钩背,从所述钩背沿轴向朝靠近所述灯头的方向弯折的钩底,以及与所述钩底连接且与所述灯壳内壁形状匹配的钩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与所述灯柱固定连接的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的外缘与所述第一阻挡件的外缘错开的距离大于所述缩口段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具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一阻挡件沿所述灯具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单元为LED灯丝,所述LED灯丝盘绕于所述灯柱外周,
所述LED发光单元还包括与所述LED灯丝连接的热变形机构,所述热变形机构配置为:从室温状态到所述灯具的点亮状态,能够将所述LED灯丝沿径向方向的最大距离,从小于缩口段口径张开至大于所述缩口段口径。
7.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段为所述灯壳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部分。
CN202120240042.8U 2021-01-28 2021-01-28 灯具 Active CN214275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0042.8U CN214275379U (zh) 2021-01-28 2021-01-28 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0042.8U CN214275379U (zh) 2021-01-28 2021-01-28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5379U true CN214275379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69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0042.8U Active CN214275379U (zh) 2021-01-28 2021-01-28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5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58439B2 (en) High power led lamp
US11396982B2 (en) Light bulb apparatus
CN101598272B (zh) Led灯泡
EP1788851A2 (en) Lamp with two light sources
US20120014116A1 (en) Light-Transmissive Shell Capable Of Intensifying Illuminant And Wide-Angle Light Transmission
EP0276780A2 (en) Reflector lamp having a multifunctional supporting member
US20070236121A1 (en)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 for spot lighting
CN214275379U (zh) 灯具
CN201439878U (zh) 一种led日光灯管
US20210262620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210179386U (zh) 多面发光照明组件
CN214147470U (zh) 灯具
CN102767711A (zh) 一种led灯管和led灯泡
CN110242867A (zh) 一种模组式led光源
CN210035116U (zh) 一种可展开式led灯泡发光结构
CN204042563U (zh) 可伸缩式大角度led球泡灯
CN106382515B (zh) 一种具有优良透气散热功能的led灯泡
CN217843540U (zh) Led灯丝条及其构成的led灯泡
CN212481173U (zh) 一种用于灯具的一体式旋压散热结构
CN217423041U (zh) 一种led隐藏式射灯
CN220453465U (zh) 稳定型led灯泡
CN220817477U (zh) 一种带透镜的led灯泡
CN106382606B (zh) 替换式led灯头、led灯泡组件和大功率白炽灯的替换方法
US20090323350A1 (en)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 for spot lighting
CN204806319U (zh) 一种铝材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