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66855U - 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 Google Patents

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66855U
CN214266855U CN202023181215.8U CN202023181215U CN214266855U CN 214266855 U CN214266855 U CN 214266855U CN 202023181215 U CN202023181215 U CN 202023181215U CN 214266855 U CN214266855 U CN 214266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ymer film
polyethylene polymer
composite board
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812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过雨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ai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Changtai Automotive Trim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Changtai Automotive Trim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Changtai Automotive Trim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812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66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66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66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氨酯复合板材气味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无纺布层1、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2、第一玻璃纤维层3、多孔活性碳层4、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5、聚氨酯泡沫层6、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7、第二玻璃纤维层8和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9;其中,多孔活性碳层4中多孔活性碳的四氯化碳吸附率≥80%,碘吸附值≥1400mg/g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聚氨酯复合板材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聚氨酯泡沫已经在汽车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由聚氨酯泡沫带来的汽车内的气味问题逐渐引起了世界汽车制造业的高度关注。在中国,2011年10月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于2012年3月开始正式实施,并于2018年开始被正式列入国家强制标准。对于汽车内部环境,大多数汽车内饰部件都会散发一些气味,给人的气味感觉较为直观,直接影响人的感受;所以,如何改造汽车内部环境?如何从气味来源上防治污染?如何从技术上进行革新?如何有效的降低气味?成为很多主机厂和上游厂家进行积极研究开发的方向。
中国专利CN211222315U提供了一种低气味低克重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层无纺布、第一层聚乙烯高分子膜、第一层玻璃纤维、第二层聚乙烯高分子膜、聚氨酯泡沫、第三层聚乙烯高分子膜、第二层玻璃纤维、第一层多孔活性炭和第四层聚乙烯高分子膜;其中,多孔活性炭的碘值≥500mg/g;聚乙烯高分子膜厚度为20~80μm,克重为30~60g/m2的技术方案,得到的聚氨酯复合板材的克重低、气味低(气味等级≥6.0),但将其用于客户现场时,聚氨酯复合板材的气味等级趋于客户要求下限(客户要求气味等级≥6.0),容易出现气味稍微波动后就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活性炭是主要由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其微观结构通常用比表面积和孔径表征,吸附性能通常用碘吸附值和四氯化碳吸附率进行表征;碘吸附值是指在浓度为0.1mmol/L的50mL碘溶液中,加入活性炭,测定剩余碘的含量,然后计算每克活性炭吸附碘的毫克数,单位为mg/g,碘值越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越强;而四氯化碳吸附率是指将含有一定四氯化碳蒸汽浓度的混合空气不断地通过活性炭,当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时,吸附的四氯化碳与活性炭质量的百分比,四氯化碳吸附率越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越好。
吉利标准Q/JLY J110538D-2018是用于评价气味等级的常见测试标准,将气味等级分为1、2、3、4、5、6、7、8、9、10共10个等级,等级越高,气味越小;其中5级为“可明显感知到气味,存在中等刺激(有点不能忍受)”、6级为“可明显感知气味,轻微刺激(可以忍受)”、7级为“可明显感知到气味,不刺激(不反感)”、8级为“能感觉到气味,但不明显”;进行气味评价的人员为7人,依据气味等级进行打分,4~7级之间允许作出半级评价,最后将7位气味评价员的评价结果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算术平均值,并修约至最近半级,得到最终的气味等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氨酯复合板材气味大的问题,提供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该聚氨酯复合板材具有气味小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无纺布层1、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2、第一玻璃纤维层3、多孔活性碳层4、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5、聚氨酯泡沫层6、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7、第二玻璃纤维层8和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9;其中,多孔活性碳层4中多孔活性碳的四氯化碳吸附率≥80%,碘吸附值≥1400mg/g。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无纺布层1中的无纺布选自水刺无纺布、热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或熔喷无纺布中的一种,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1~0.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2、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5、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7和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9中聚乙烯高分子膜层的厚度为30~60μm,克重为35~45g/m2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玻璃纤维层3和第二玻璃纤维层8中玻璃纤维的单丝直径为5~15μm,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250~280μ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多孔活性碳层4的厚度为0.01~1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聚氨酯泡沫层6的厚度为5~1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无纺布层1中的无纺布选自水刺无纺布或热扎无纺布中的一种,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3~0.4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玻璃纤维层3和第二玻璃纤维层8中玻璃纤维的单丝直径为8~12μ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聚氨酯泡沫层6的厚度为6~8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通过聚氨酯复合板材层级结构的调整和优选出更合适的多孔活性炭(多孔活性碳的四氯化碳吸附率≥80%,碘吸附值≥1400mg/g),来达到降低气味的效果。在表征多孔活性碳吸附能力时,四氯化碳吸附率为气相吸附能力的主要指标,碘吸附值为液相吸附能力的主要指标,现有技术中筛选活性炭时通常只关注碘吸附值,而忽略四氯化碳吸附率,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四氯化碳吸附率和碘吸附值的综合考虑优选出吸附能力更佳的多孔活性炭,并将其与玻璃纤维混合,更大幅度地吸附聚氨酯复合板材中的气味,使得到的复合板材气味等级从6.0(比较例1)增加到8.0(实施例1),且弯曲强度也得到了提升,从比较例1的2.3N/mm2提高到实施例3的3.9N/mm2,具有弯曲强度大、气味小的优点,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中,1为无纺布层,2为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3为第一玻璃纤维层,4为多孔活性碳层,5为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6为聚氨酯泡沫层,7为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8为第二玻璃纤维层,9为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水刺无纺布(厚度为0.3mm)、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第一玻璃纤维层(单丝直径为7μm,厚度为250μm)、多孔活性碳层(厚度为300μm,四氯化碳吸附率90%,碘吸附值1600mg/g)、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聚氨酯泡沫层(厚度7.5mm)、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第二玻璃纤维层(单丝直径为7μm,厚度为250μm)、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上述9层材料采用烘箱加热压制,其制备温度为190℃;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板材的性能数据见表1所示。
【实施例2】
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热轧无纺布(厚度为0.4mm)、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第一玻璃纤维层(单丝直径为9μm,厚度为260μm)、多孔活性碳层(厚度为550μm,四氯化碳吸附率85%,碘吸附值1500mg/g)、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聚氨酯泡沫层(厚度7.0mm)、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第二玻璃纤维层(单丝直径为9μm,厚度为260μm)、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上述9层材料采用烘箱加热压制,其制备温度为200℃;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板材的性能数据见表1所示。
【实施例3】
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热轧无纺布(厚度为0.5mm)、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第一玻璃纤维层(单丝直径为10μm,厚度为250μm)、多孔活性碳层(厚度为600μm,四氯化碳吸附率80%,碘吸附值1400mg/g)、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聚氨酯泡沫层(厚度6.5mm)、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第二玻璃纤维层(单丝直径为10μm,厚度为250μm)、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厚度为55μm,克重45g/m2),上述9层材料采用烘箱加热压制,其制备温度为210℃;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板材的性能数据见表1所示。
【比较例1】
一种低气味低克重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层热轧无纺布(厚度为0.5mm)、第一层聚乙烯高分子膜(厚度为60μm,克重55g/m2)、第一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9μm,厚度为260μm)、第二层聚乙烯高分子膜(厚度为60μm,克重55g/m2)、聚氨酯泡沫(厚度6.5mm)、第三层聚乙烯高分子膜(厚度为60μm,克重55g/m2)、第二层玻璃纤维(丝直径为9μm,厚度为260μm)、第一层多孔活性炭(厚度为600μm,碘吸附值800mg/g)、第四层聚乙烯高分子膜(厚度为60μm,克重55g/m2),上述9层材料采用烘箱加热压制,其制备温度为200℃;制得的聚氨酯复合板材的性能数据见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3及比较例1聚氨酯复合板材的性能数据
Figure BDA0002860123630000041
由表1中数据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实施例1~3中聚氨酯复合板材的弯曲强度均≥2.5N/mm2,高于比较例1,且气味等级为≥6.5,可高达8.0,与比较例1相比,气味更小,具有弯曲强度大、气味小的优点,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可用于聚氨酯复合板材的工业生产中。

Claims (9)

1.一种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无纺布层(1)、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2)、第一玻璃纤维层(3)、多孔活性碳层(4)、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5)、聚氨酯泡沫层(6)、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7)、第二玻璃纤维层(8)和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9);其中,多孔活性碳层(4)中多孔活性碳的四氯化碳吸附率≥80%,碘吸附值≥1400mg/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层(1)中的无纺布选自水刺无纺布、热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或熔喷无纺布中的一种,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1~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聚乙烯高分子膜层(2)、第二聚乙烯高分子膜层(5)、第三聚乙烯高分子膜层(7)和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层(9)中聚乙烯高分子膜层的厚度为30~60μm,克重为35~45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玻璃纤维层(3)和第二玻璃纤维层(8)中玻璃纤维的单丝直径为5~15μm,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250~28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活性碳层(4)的厚度为0.01~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泡沫层(6)的厚度为5~1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层(1)中的无纺布选自水刺无纺布或热扎无纺布中的一种,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3~0.4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玻璃纤维层(3)和第二玻璃纤维层(8)中玻璃纤维的单丝直径为8~12μ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泡沫层(6)的厚度为6~8mm。
CN202023181215.8U 2020-12-25 2020-12-25 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Active CN214266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1215.8U CN21426685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1215.8U CN21426685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66855U true CN214266855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8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81215.8U Active CN21426685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668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8081A (zh) * 2021-11-08 2022-01-28 广东富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8081A (zh) * 2021-11-08 2022-01-28 广东富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66855U (zh) 低气味聚氨酯复合板材
Hu et al. Zeolitic-imidazolate-framework filled hierarchical porous nanofiber membrane for air cleaning
US20030019193A1 (en) Combined vapour and particulate filter
CN106621568B (zh) 抗菌型pm2.5复合过滤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Hu et al. Manganese dioxide-filled hierarchical porous nanofiber membrane for indoor air cleaning at room temperature
CN201279419Y (zh) 汽车空调活性炭过滤器
CN108237737A (zh) 一种汽车顶棚用健康舒适型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5597424A (zh) 一种带有吸附分解功能的纳米高精度耐高温耐腐蚀滤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7177A (zh) 能吸附并分解甲醛的活性炭及其应用
EP3749435A1 (en) A multi purpose composite gas filter
CN112127049B (zh) 一种口罩用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材料制备方法
Tang et al. Electrospinning fabrication of polystyrene-silica hybrid fibrous membrane for high-efficiency air filtration
Zhang et al. Mitigating the relative humidity effects on th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VOCs and PM2. 5 of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oated electret filter
CN201325302Y (zh) 轿车内室空气净化器
CN1038392C (zh) 一种杀菌型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
CN2530802Y (zh) 用于净化空气中甲醛等有机污染物的夹芯毡及其制品
CN104416965A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
CN1319626C (zh) 一种可显色的空气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CN202823033U (zh) 汽车空调过滤器
CN201692730U (zh) 纳米光触媒-活性炭纤维复合过滤介质
CN104174224B (zh) 多功能空气净化复合材料组件
CN101215758A (zh) 汽车内饰用竹炭经编面料
CN211222315U (zh) 低气味低克重聚氨酯复合板材
CN205890644U (zh) 碳纤维汽车地毯
CN201009708Y (zh) 健康新型汽车内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 1, No. 8, Changyang Road, Jingang street,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ai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8, Qinghai Road, Yangzijiang International Chemical Industry Park, Suzhou, Jiangsu 215000

Patentee before: ZHANGJIAGANG CHANGTAI AUTOMOTIVE TRIMS MATERIAL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