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0063U -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50063U CN214250063U CN202023138245.0U CN202023138245U CN214250063U CN 214250063 U CN214250063 U CN 214250063U CN 202023138245 U CN202023138245 U CN 202023138245U CN 214250063 U CN214250063 U CN 2142500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temperature
- mixed
- fan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397 one-hybrid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空调混风装置包括:回风腔体,用于引入回风;至少一个混合风腔体,与回风腔体相邻设置且与回风腔体可连通;每个混合风腔体内均设置有混合风机,用于提供动力,使得回风腔体内的部分回风进入混合风腔体中与换热器出风进行混合;混合风腔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回风腔体和混合风腔体,能够将回风和换热器出风进行混合,并且利用混合风机控制参与混合的回风量,以调节混合风的实际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为用户提供适宜的自然风,能够直接向用户所在区域提供自然风,直吹用户也不会导致用户体感差,无需过多的向用户无需使用的空间输送冷量或热量,从而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机组在制冷/制热运行时,室内回风经过室内换热器后,通过风机将经换热器热量交换后的空气输送至室内,当前输送空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换热直吹式,即不考虑室内人员位置,将经过换热后的冷空气或热空气直接输送至室内;另一种为避人送风式,即在出风时考虑室内人员的分布调整出风角度,然后再将经过换热后的冷空气或热空气输送至室内。第一种方式,由于直接输送了换热后的冷或热的空气,该空气吹向人体,存在用户体感差的问题;第二种方式通过避人送风,虽然解决了用户体感差,但是由于将换热后的冷或热的空气更多的输送到用户无需使用的空间,造成了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空调出风导致用户体感差及能耗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空调出风导致用户体感差及能耗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包括:回风腔体,用于引入回风;至少一个混合风腔体,与所述回风腔体相邻设置且与所述回风腔体可连通;每个混合风腔体内均设置有混合风机,用于提供动力,使得所述回风腔体内的部分回风进入所述混合风腔体中与换热器出风进行混合;所述混合风腔体上设置有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混合风机设置在所述混合风腔体内靠近所述回风腔体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混合风腔体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用于从所述回风腔体引入回风。
可选的,所述混合风腔体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用于引入换热器出风。
可选的,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用于检测实际出风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控制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混风装置,所述控制器与至少一个混合风机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混合风机的转速。
可选的,还包括: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人体位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回风腔体和混合风腔体,能够将回风和换热器出风进行混合,并且利用混合风机控制参与混合的回风量,以调节混合风的实际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为用户提供适宜的自然风,能够直接向用户所在区域提供自然风,直吹用户也不会导致用户体感差,无需过多的向用户无需使用的空间输送冷量或热量,从而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混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出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空调出风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空调出风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回风腔体1、混合风腔体2、混合风机3、第一风口4、温度检测模块5、位置检测模块6、室内换热风机7、室内换热器8、面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混风装置,该空调混风装置可以与空调室内机一体化设计,也可以作为独立部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空调室内机中。通过该空调混风装置能够实现自然风感,为用户提供适宜的自然风。自然风感指的是空气流动,且流动的空气温度与人能接受的温度接近,一般控制在27℃左右,类似既开空调又开风扇的效果,例如,室内风速为0.5m/s,室内空气温度为30~34℃时,空气吹到人体皮肤表面,由于存在体表蒸发,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大概是27℃,体感温度适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混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混风装置包括:回风腔体1、至少一个混合风腔体2和至少一个混合风机3。
回风腔体1用于引入回风,回风腔体1可以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回风风道内,回风腔体1与面板9上的回风口连通,以使室内回风能够进入回风腔体1。
至少一个混合风腔体2,与回风腔体1相邻设置且与回风腔体1可连通。混合风腔体2用于对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出风(即换热器出风)和回风进行混合处理。
每个混合风腔体2内均设置有混合风机3,用于提供动力,使得回风腔体1内的部分回风进入混合风腔体2中与换热器出风进行混合。也就是说,混合风机3能够控制参与混合的回风量。
混合风腔体2上设置有出风口,具体的,混合风腔体2上的出风口与空调室内机面板上的出风口连通。在自然风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出风口输出自然风感的混合风。若自然风功能未开启,则混合风机不工作,出风口直接输出换热器出风。
回风腔体1与室内换热器的进风通道连通,使得经由回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回风,一部分进入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一部分可在混合风机的驱动下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
本实施例中,混合出风包括:回风和换热器出风,换热器出风温度和混合的回风量共同决定了混合风的实际出风温度。通过控制换热器出风温度和/或混合的回风量,能够调节实际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回风腔体和混合风腔体,能够将回风和换热器出风进行混合,并且利用混合风机控制参与混合的回风量,以调节混合风的实际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为用户提供适宜的自然风,能够直接向用户所在区域提供自然风,直吹用户也不会导致用户体感差,无需过多的向用户无需使用的空间输送冷量或热量,从而降低了能耗。
混合风机3设置在混合风腔体2内靠近回风腔体1的位置,从而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将回风腔体内的回风引入到混合风腔体中。
混合风腔体2上设置有第一风口4,用于从回风腔体1引入回风。
具体的,回风腔体与混合风腔体之间可以设置支撑部件,作为两个腔体的分隔,支撑部件上设置有开口(作为第一风口4),以保证回风的顺利输送。混合风机可以安装在支撑部件上。
混合风腔体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用于引入换热器出风。第二风口与出风口正对设置,便于出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混合风腔体直接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通道连通。
经过面板9回风口的室内回风,在经过回风腔体1时,在混合风机3的带动下,部分回风通过第一风口4进入到混合风腔体2中,与经过室内换热器8的出风进行混合,然后再由面板9出风口排入到室内。
上述空调混风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检测模块5,设置于出风口处,用于检测混合风的实际出风温度。通过对实际出风温度的监测可以及时对出风温度进行调整,以达到目标出风温度,满足用户需求。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控制器与上述空调混风装置。控制器与至少一个混合风机通信连接,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混合风机的转速。控制器还与冷媒系统连接,用于控制冷媒系统的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
换热器出风温度和参与混合的回风量共同决定了混合风的实际出风温度。混合的回风量由混合风机转速控制,换热器出风温度由压缩机做功控制,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决定压缩机做功大小,因此,通过控制器对混合风机转速、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的控制,能够实现对混合风出风温度的有效控制,实现自然风感且较为节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空调还可以包括:位置检测模块6,用于检测室内人体位置。根据室内人体位置,可以设置出风角度和出风速度,根据室内人体情况有效进行热量或冷量的输送,例如,将出风角度对准人体位置,对用户输送自然风。位置检测模块可以设置在空调内机上,优选的,可以设置于出风口处,例如,每个出风口处设置一个位置检测模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出风控制方法,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出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周期性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
S202,确定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
S203,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以及指定温度,其中,指定温度为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
其中,可以设置预设时间,按照预设时间周期性地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从而基于温差对混合风机转速以及指定温度进行周期性的及时调整,实现对出风温度的循环控制。实际出风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都是针对空调输出的自然风而言。实际出风温度可以通过出风口处的温度检测模块进行检测,也可以由可移动的室内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的方式反馈给控制器。目标出风温度可以是用户设置的,也可以是默认值。
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的大小,直接体现了压缩机的做功输出。制冷模式运行时,目标蒸发温度越低,意味着压缩机的输出做功越大;制热模式运行时,目标冷凝温度越高,同样意味着压缩机的输出做功越大。混合出风包括:回风和换热器出风,换热器出风温度和混合的回风量共同决定了实际出风温度。混合的回风量由混合风机转速控制,换热器出风温度由压缩机做功控制。因此,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综合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以及指定温度,能够有效控制实际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并且,制冷时提高目标蒸发温度,制热时降低目标冷凝温度,这样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空调出风控制方法,基于空调混风装置,周期性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确定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以及指定温度,其中,指定温度为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通过空调混风装置能够将回风和换热器出风进行混合,通过混合风机转速控制参与混合的回风量,通过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控制换热器出风温度,从而实现混合风出风温度的调节,实现自然风感,为用户提供适宜的自然风,能够直接向用户所在区域提供自然风,直吹用户也不会导致用户体感差,无需过多的向用户无需使用的空间输送冷量或热量,从而降低了能耗。此外通过控制目标蒸发温度和目标冷凝温度,能够降低系统的能力输出,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周期性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之前,还包括:接收自然风功能开启指令;确定目标出风温度,获取当前的实际出风温度,并计算当前的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根据目标出风温度和计算得到的温差,确定混合风机的初始转速,或者,根据当前的实际出风温度和计算得到的温差,确定混合风机的初始转速。
其中,用户开启自然风功能后,混合风机开始工作,需要确定混合风机的初始转速,并且,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可使用对应的默认初始值,空调运行预设时间后,即可开始获取温差以进行循环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划分多个温差范围、多个目标出风温度范围(或多个实际出风温度范围),并设置不同的温差范围和目标出风温度范围对应的混合风机初始转速,或者,设置不同的温差范围和实际出风温度范围对应的混合风机初始转速,存储上述对应关系。在开启自然风功能后,可以根据当前的温差所处的温差范围以及当前的目标出风温度所处的温度范围(或者根据当前的温差所处的温差范围以及当前的实际出风温度所处的温度范围)来确定对应的混合风机初始转速。
本实施方式根据温差和出风温度能够有效快速地确定混合风机的初始转速,使得混合风机启动运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周期性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之前,还包括:获取室内人体位置信息;根据室内人体位置信息确定出风角度;根据出风口的安装高度和出风角度,计算出风口到人体的距离;根据计算的距离确定换热风机的转速。
其中,换热风机是指室内换热器对应的换热风机,即图1所示的室内换热风机7。室内人体位置可以通过位置检测模块检测得到。本实施方式中自然风是对着人体直吹的,即,风随人。可以预先设置不同的距离所对应的换热风机转速值,当计算得到出风口与室内人体的距离之后,就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信息确定对应的换热风机转速。此外,换热风机的转速也可由用户自行设定。
本实施方式基于室内人体位置信息能够有效快速地确定出风角度和出风速度(对应于换热风机的转速),从而以确定的出风角度和出风速度向用户所在区域提供自然风,不会导致用户体感差,也减少了向用户无需使用的空间提供的冷量或热量,降低了能耗。
在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以及指定温度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先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再调整指定温度。
具体的,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以及指定温度,包括: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根据混合风机的转速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指定温度。混合风机转速和指定温度都调整完之后,运行预设时间后,继续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以进行循环控制。
进一步的,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包括:
判断温差(ΔT)所处的区间;
在温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T0)的情况下,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混合风机在当前转速的基础上增加第一预设转速(ΔVb),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混合风机在当前转速的基础上降低第一预设转速;
在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T1)的情况下,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则控制混合风机在当前转速的基础上降低第二预设转速(ΔVa),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则控制混合风机在当前转速的基础上增加第二预设转速;
在温差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混合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其中,温差的稳定范围为(T0,T1),若ΔT≤T0,说明当前实际出风温度偏低。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的,为了提高当前出风温度,需要引入更多的室内回风进入混合风腔体,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进行混合升温,因此需要增加混合风机的转速。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的,为了提高当前出风温度,需要减少引入到混合风腔体的室内回风,因此需要降低混合风机的转速。
若ΔT≥T1,说明当前实际出风温度偏高。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的,为了降低当前出风温度,需要减少引入到混合风腔体的室内回风,因此需要降低混合风机的转速。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的,为了降低当前出风温度,需要增加引入到混合风腔体的室内回风,因此需要增加混合风机的转速。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有效调整混合风机转速,控制参与混合的回风量,从而控制混合风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
进一步的,根据混合风机的转速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指定温度,包括:
判断混合风机的当前转速(V)所处的区间;
在混合风机的当前转速小于第一转速限值(Vm)的情况下,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则控制目标蒸发温度降低第三预设温度(Δt),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则控制目标冷凝温度增加第三预设温度;
在混合风机的当前转速大于第二转速限值(Vn)的情况下,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目标蒸发温度增加第四预设温度(Δt’);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控制目标冷凝温度降低第四预设温度;
在混合风机的当前转速大于或等于第一转速限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转速限值的情况下,则控制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维持当前值。
其中,混合风机转速V的稳定范围为Vm≤V≤Vn,Vm和Vn是预先设置的合适的转速范围,可以是经验值或测试值,例如,是经过测试使得混合风机效率最高的转速范围。
当V<Vm时,说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低,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较少。
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出风温度的,由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低,此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较少,说明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高,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因此,需要降低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以让更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使得混合风机的转速提升到稳定范围内。因此可通过降低目标蒸发温度,让压缩机加大做功输出,达到降低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的目的。
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的,由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低,此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较少,说明室内机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偏低,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因此,需要提高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以让更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使得混合风机的转速提升到稳定范围内。因此可通过增加目标冷凝温度,让压缩机加大做功输出,达到提升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的目的。
当V>Vn时,说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高,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过大。
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的,由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高,此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过大,说明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低,所以需要过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因此,需要提高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以减少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使得混合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稳定范围内。因此可通过提高目标蒸发温度,减少压缩机的做功输出,达到提高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的目的。
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的,由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高,此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过大,说明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高,所以需要过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因此,需要降低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以减少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使得混合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稳定范围内。因此可通过降低目标冷凝温度,减少压缩机的做功输出,达到降低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的目的。
上述步骤基于混合风机转速调整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能够有效调整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从而控制混合风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
进一步的,在根据混合风机的转速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指定温度之前,还包括:如果调整后的混合风机的转速达到了混合风机的最大转速或最小转速,或者,混合风机维持当前转速,则根据混合风机的转速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指定温度;如果调整后的混合风机的转速未达到混合风机的最大转速或最小转速,则运行预设时间后继续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以进行循环控制。在ΔT≤T0或ΔT≥T1的情况下,如果调整后的混合风机的转速未达到混合风机的最大转速或最小转速,则继续周期性的调整混合风机转速;如果调整后混合风机的转速达到混合风机的最大转速或最小转速,或者,在T0<ΔT<T1的情况下混合风机维持当前转速,表示混合风机转速稳定,则开始调整指定温度。
本方式先调整混合风机转速,再调整指定温度,能够实现自然风感,且较为节能。
(2)先调整指定温度,再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
具体的,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以及指定温度,包括: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指定温度;根据指定温度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指定温度和混合风机转速都调整完之后,运行预设时间后,继续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以进行循环控制。
进一步的,根据温差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指定温度,包括:
判断温差(ΔT)所处的区间;
在温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T0)的情况下,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则控制目标蒸发温度增加第三预设温度(Δt),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则控制目标冷凝温度增加第三预设温度;
在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T1)的情况下,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则控制目标蒸发温度降低第四预设温度(Δt’),若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则控制目标冷凝温度降低第四预设温度;
在温差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维持当前值。
其中,温差的稳定范围为(T0,T1),当ΔT≤T0,说明当前实际出风温度偏低。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的,在回风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提高实际出风温度,需要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因此,需要增加目标蒸发温度,降低压缩机的做功输出。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出风温度的,在回风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提高实际出风温度,需要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因此,需要增加目标冷凝温度,加大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当ΔT≥T1时,说明当前实际出风温度偏高。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出风温度的,在回风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降低实际出风温度,需要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因此,需要降低目标蒸发温度,加大压缩机的做功输出。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出风温度的,在回风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降低实际出风温度,需要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因此,需要降低目标冷凝温度,减少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有效调整指定温度,控制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从而控制混合风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
进一步的,根据指定温度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包括:
在制冷模式下,判断目标蒸发温度(Tv)所处的区间;
若目标蒸发温度大于蒸发温度的上限值(Tv2),则控制混合风机在当前转速的基础上增加第二预设转速(ΔVa);
若目标蒸发温度小于蒸发温度的下限值(Tv1),则控制将混合风机在当前转速的基础上降低第一预设转速(ΔVb);
若目标蒸发温度大于或等于蒸发温度的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蒸发温度的上限值,则控制混合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其中,制冷模式下,室内环境温度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目标蒸发温度Tv的稳定范围为Tv1≤Tv≤Tv2。Tv1和Tv2是预先设置的合适的蒸发温度范围,可以是经验值或测试值,例如,是经过测试使得压缩机能效最高的蒸发温度范围。
当Tv>Tv2时,说明目标蒸发温度控制的过高,压缩机做功输出过小,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高,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偏少,对应的混合风机转速偏小,因此,需要提高混合风机转速,加大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迫使系统降低目标蒸发温度,加大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当Tv<Tv1时,说明目标蒸发温度控制的过低,压缩机做功输出过大,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低,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偏多,对应的混合风机转速偏大,因此,需要降低混合风机转速,减少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迫使系统升高目标蒸发温度,降低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上述步骤在制冷模式下基于目标蒸发温度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能够有效调整参与混合的回风量,从而控制混合风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
进一步的,根据指定温度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包括:
在制热模式下,判断目标冷凝温度所处的区间;
若目标冷凝温度大于冷凝温度的上限值(Tc2),则控制混合风机在当前转速的基础上降低第二预设转速(ΔVa);
若目标冷凝温度小于冷凝温度的下限值(Tc1),则控制将混合风机在当前转速的基础上增加第一预设转速(ΔVb);
若目标冷凝温度大于等于冷凝温度的下限值且小于等于冷凝温度的上限值,则控制混合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其中,制热模式下,室内环境温度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目标冷凝温度Tc的稳定范围为Tc1≤Tc≤Tc2。Tc1和Tc2是预先设置的合适的冷凝温度范围,可以是经验值或测试值,例如,是经过测试使得压缩机能效最高的冷凝温度范围。
当Tc>Tc2时,说明目标冷凝温度控制的过高,压缩机做功输出过大,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高,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偏高,对应的混合风机转速偏大,因此,需要降低混合风机转速,减少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迫使系统降低目标冷凝温度,减小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当Tc<Tc1时,说明目标冷凝温度控制的过低,压缩机做功输出偏小,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低,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偏少,对应的混合风机转速偏小,因此,需要提高混合风机转速,增大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迫使系统升高目标冷凝温度,加大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上述步骤在制热模式下基于目标冷凝温度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能够有效调整参与混合的回风量,从而控制混合风出风温度,实现自然风感。
进一步的,在根据指定温度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之前,还包括:如果调整后的目标蒸发温度达到了蒸发温度的最大温度或最小温度,或者,调整后的目标冷凝温度达到了冷凝温度的最大温度或最小温度,或者,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维持当前值,则根据指定温度和当前运行模式,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如果调整后的目标蒸发温度未达到蒸发温度的最大温度或最小温度,或者,调整后的目标冷凝温度未达到冷凝温度的最大温度或最小温度,则运行预设时间后继续获取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以进行循环控制。在ΔT≤T0或ΔT≥T1的情况下,如果调整后的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未达到各自对应的最大温度或最小温度,则继续周期性的调整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如果调整后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达到各自对应的最大温度或最小温度,或者,在T0<ΔT<T1的情况下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维持当前值,表示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稳定,则开始调整混合风机的转速。
本方式先调整指定温度,再调整混合风机转速,能够实现自然风感,且较为节能。
实施例三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空调出风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解释,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考图3,先调节混合风机转速,再调节系统控制的目标温度(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用户设置“自然风”功能后,可手动设置“自然风”的目标出风温度Tm,若用户未设置目标出风温度,可使用默认值。室内换热风机风档(即风机转速,决定实际出风的速度),可由用户通过控制器进行设定,也可自动控制,具体可根据室内人员位置自动确定。
具体的,自动确定室内换热风机风档的方法为:将室内换热风机的风档与空间位置的范围关联起来,例如,风档A对应距离L≤L0,风档B对应距离L0<L≤L1,风档C对应距离L1<L≤L2,其中,风档对应的风机转速关系为风档A<风档B<风档C。当位置检测模块检测出人员所在位置时,能够根据人员所在位置确定导风板的出风角度δ,系统根据记忆的出风口安装高度以及确定的出风角度δ,自动计算出风口至人员所在位置的距离L,然后判断距离L对应的区间确定与之相匹配的风档。
S302,检测当前实际出风温度Tr,计算当前温差ΔT=Tr-Tm。具体的,可以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当前实际出风温度Tr,也可由可移动的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实际出风温度Tr并通过无线的方式反馈给控制器。
S303,通过ΔT和Tm(或通过ΔT和Tr)确定混合风机初始转速V0,系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Tv(制冷模式)或目标冷凝温度Tc(制热模式)为初始值Tv0或Tc0。
示例性的,混合风机初始转速V0可以根据下表1确定,即机组检测到ΔT、Tm的值,根据ΔT、Tm各自所在的范围确定对应的初始转速。
表1 初始转速V0
S304,连续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
S305,判断ΔT是否处于稳定范围T0<ΔT<T1,判断结果为ΔT≤T0。
S306,当ΔT≤T0时,若系统为制冷模式运行,混合风机转速在当前转速基础上增加ΔVb;若系统为制热模式运行,混合风机转速在当前转速基础上降低ΔVb;ΔVb>0。然后进入S311。
ΔT的稳定范围为T0<ΔT<T1,若ΔT≤T0,说明当前实际出风温度偏低。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的,为了提高当前出风温度,需要引入更多的室内回风进入混合风腔体,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进行混合升温,因此需要增加混合风机的转速。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的,为了提高当前出风温度,需要减少引入到混合风腔体的室内回风,因此需要降低混合风机的转速。
S307,判断ΔT是否处于稳定范围T0<ΔT<T1,判断结果为ΔT≥T1。
S308,当ΔT≥T1时,若系统为制冷模式运行,混合风机转速在当前转速基础上降低ΔVa;若系统为制热模式运行,混合风机转速在当前转速基础上增加ΔVa,ΔVa>0。然后进入S311。
ΔT的稳定范围为T0<ΔT<T1,若ΔT≥T1,说明当前实际出风温度偏高。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的,为了降低当前出风温度,需要减少引入到混合风腔体的室内回风,因此需要降低混合风机的转速。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的,为了降低当前出风温度,需要增加引入到混合风腔体的室内回风,因此需要增加混合风机的转速。
S309,判断ΔT是否处于稳定范围T0<ΔT<T1,判断结果为T0<ΔT<T1。
S310,当T0<ΔT<T1时,混合风机转速维持当前转速,然后进入S312。
S311,判断调节后的混合风机转速是否达到混合风机的最大转速或最小转速?若是,进入S312,若否,返回S304继续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以进行混合风机转速的循环调整。
S312,一旦调节后的混合风机转速达到了混合风机的最大转速或最小转速,或者,维持当前转速不变,也就是说,混合风机的转速调节稳定后,判断混合风机转速是否在给定范围Vm≤V≤Vn内。
S313,判断混合风机转速是否满足Vm≤V≤Vn,若是,进入S318,若否,存在两种情况:V<Vm或V>Vn。
S314,判断混合风机转速是否满足Vm≤V≤Vn,判断结果为V<Vm。
S315,当混合风机当前转速V<Vm时,若系统为制冷模式运行,系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在当前基础上降低Δt;若系统为制热模式运行,系统控制的目标冷凝温度在当前基础上增加Δt;Δt>0。然后返回S304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以进行循环控制。
混合风机转速V的稳定范围为Vm≤V≤Vn,当V<Vm时,说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低,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较少。
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出风温度的,由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低,此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较少,说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偏高,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因此,需要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以让更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使得混合风机的转速提升到稳定范围内。因此可通过降低目标蒸发温度,让压缩机加大做功输出,达到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的目的。
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的,由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低,此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较少,说明室内机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偏低,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因此,需要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以让更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使得混合风机的转速提升到稳定范围内。因此可通过增加目标冷凝温度,让压缩机加大做功输出,达到提升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的目的。
S316,判断混合风机转速是否满足Vm≤V≤Vn,判断结果为V>Vn。
S317,当混合风机当前转速V>Vn时,若系统为制冷模式运行,系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在当前基础上增加Δt’;若系统为制热模式运行,系统控制的目标冷凝温度在当前基础上降低Δt’;Δt’>0。然后返回S304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以进行循环控制。
混合风机转速V的稳定范围为Vm≤V≤Vn,当V>Vn时,说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高,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过大。
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的,由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高,此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过大,说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偏低,所以需要过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因此,需要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以减少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使得混合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稳定范围内。因此可通过提高目标蒸发温度,减少压缩机的做功输出,达到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的目的。
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的,由于混合风机当前转速过高,此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过大,说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偏高,所以需要过多的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进行混合,因此,需要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以减少室内空气进入混合风腔体,使得混合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稳定范围内。因此可通过降低目标冷凝温度,减少压缩机的做功输出,达到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的目的。
S318,当混合风机当前转速V满足Vm≤V≤Vn时,系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维持当前值。然后返回S304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以进行循环控制。
参考图4,先调节系统控制的目标温度(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再调节混合风机的转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用户设置“自然风”功能后,可手动设置“自然风”的目标出风温度Tm,若用户未设置目标出风温度,可使用默认值。室内换热风机风档(决定实际出风的速度),可由用户通过控制器进行设定,也可自动控制,具体可根据室内人员位置自动确定。
具体的,自动确定室内换热风机风档的方法为:将室内换热风机的风档与空间位置的范围关联起来,例如,风档A对应距离L≤L0,风档B对应距离L0<L≤L1,风档C对应距离L1<L≤L2,其中,风档对应的风机转速关系为风档A<风档B<风档C。当位置检测模块检测出人员所在位置时,能够根据人员所在位置确定导风板的出风角度δ,系统根据记忆的出风口安装高度以及确定的出风角度δ,自动计算出风口至人员所在位置的距离L,然后判断距离L对应的区间确定与之相匹配的风档。
S402,检测当前实际出风温度Tr,计算当前温差ΔT=Tr-Tm。具体的,可以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当前实际出风温度Tr,也可由可移动的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实际出风温度Tr并通过无线的方式反馈给控制器。
S403,通过ΔT和Tm(或通过ΔT和Tr)确定混合风机初始转速V0,系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Tv(制冷模式)或目标冷凝温度Tc(制热模式)为初始值Tv0或Tc0。具体可参考表1根据ΔT、Tm各自所在的范围确定对应的混合风机初始转速,此处不再赘述。
S404,连续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
S405,判断ΔT是否处于稳定范围T0<ΔT<T1,判断结果为ΔT≤T0。
S406,当ΔT≤T0时,系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Tv或目标冷凝温度Tc在当前基础上增加Δt,Δt>0。然后进入S411。
ΔT的稳定范围为T0<ΔT<T1,当ΔT≤T0,说明当前实际出风温度偏低。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的,在回风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提高实际出风温度,需要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因此,需要增加目标蒸发温度,降低压缩机的做功输出。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出风温度的,在回风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提高实际出风温度,需要提高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因此,需要增加目标冷凝温度,加大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S407,判断ΔT是否处于稳定范围T0<ΔT<T1,判断结果为ΔT≥T1。
S408,当ΔT≥T1时,系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Tv或目标冷凝温度Tc在当前基础上降低Δt’,Δt’>0。然后进入S411。
ΔT的稳定范围为T0<ΔT<T1,当ΔT≥T1时,说明当前实际出风温度偏高。若为制冷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高于出风温度的,在回风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降低实际出风温度,需要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因此,需要降低目标蒸发温度,加大压缩机的做功输出。若为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环境温度是低于出风温度的,在回风量不变的条件下,为了降低实际出风温度,需要降低室内换热器的出风温度,因此,需要降低目标冷凝温度,减少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S409,判断ΔT是否处于稳定范围T0<ΔT<T1,判断结果为T0<ΔT<T1。
S410,当T0<ΔT<T1时,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维持当前值,然后进入S412。
S411,判断调节后的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是否达到各自对应的最大温度或最小温度?若是,进入S412,若否,返回S404继续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以进行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的循环调整。
S412,一旦调节后的目标蒸发温度或目标冷凝温度达到各自对应的最大温度或最小温度,或者,维持在当前值,则判断此时的目标蒸发温度Tv是否在其给定范围Tv1≤Tv≤Tv2内,或者,判断此时的目标冷凝温度Tc是否在其给定范围Tc1≤Tc≤Tc2内。
S413,判断目标蒸发温度Tv是否满足Tv1≤Tv≤Tv2,或者,判断目标冷凝温度Tc是否满足Tc1≤Tc≤Tc2,若是,进入S418,若否,对于目标蒸发温度,存在两种情况:Tv>Tv2或Tv<Tv1,对于目标冷凝温度,存在两种情况:Tc>Tc2或Tc<Tc1。
S414,判断目标蒸发温度Tv是否满足Tv1≤Tv≤Tv2,判断结果为Tv>Tv2;或者,判断目标冷凝温度Tc是否满足Tc1≤Tc≤Tc2,判断结果为Tc>Tc2。
S415,在制冷模式下,当Tv>Tv2时,混合风机转速在当前转速基础上增加ΔVa;在制热模式下,当Tc>Tc2时,混合风机转速在当前转速基础上降低ΔVa;ΔVa>0。然后返回S404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以进行循环控制。
S416,判断目标蒸发温度Tv是否满足Tv1≤Tv≤Tv2,判断结果为Tv<Tv1;或者,判断目标冷凝温度Tc是否满足Tc1≤Tc≤Tc2,判断结果为Tc<Tc1。
S417,在制冷模式下,当Tv<Tv1时,混合风机转速在当前转速基础上降低ΔVb;在制热模式下,当Tc<Tc1时,混合风机转速在当前转速基础上增加ΔVb;ΔVb>0。然后返回S404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以进行循环控制。
制冷模式下,室内环境温度高于实际出风温度,目标蒸发温度Tv的稳定范围为Tv1≤Tv≤Tv2。
当Tv>Tv2时,说明目标蒸发温度控制的过高,压缩机做功输出过小,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高,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偏少,对应的混合风机转速偏小,因此,需要提高混合风机转速,加大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迫使系统降低目标蒸发温度,加大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当Tv<Tv1时,说明目标蒸发温度控制的过低,压缩机做功输出过大,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低,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偏多,对应的混合风机转速偏大,因此,需要降低混合风机转速,减少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迫使系统升高目标蒸发温度,降低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制热模式下,室内环境温度低于实际出风温度,目标冷凝温度Tc的稳定范围为Tc1≤Tc≤Tc2。
当Tc>Tc2时,说明目标冷凝温度控制的过高,压缩机做功输出过大,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高,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偏高,对应的混合风机转速偏大,因此,需要降低混合风机转速,减少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迫使系统降低目标冷凝温度,减小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当Tc<Tc1时,说明目标冷凝温度控制的过低,压缩机做功输出偏小,室内换热器出风温度偏低,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偏少,对应的混合风机转速偏小,因此,需要提高混合风机转速,增大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迫使系统升高目标冷凝温度,加大压缩机的做功输出。
S418,当Tv或Tc在对应的给定范围内时,混合风机转速维持当前值。然后返回S404运行t时间后检测ΔT,以进行循环控制。
混合风机通过调整转速,控制进入混合风腔体的回风量,参与调整混合风的出风温度和空调系统控制的目标蒸发温度(制冷模式)或目标冷凝温度(制热模式)。混合风机转速、室内换热风机风档、系统目标蒸发温度(制冷模式)或系统目标冷凝温度(制热模式)根据实际出风温度与目标出风温度的温差进行联控,达到既可实现自然风感,又节能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风腔体,用于引入回风;
至少一个混合风腔体,与所述回风腔体相邻设置且与所述回风腔体可连通;
每个混合风腔体内均设置有混合风机,用于提供动力,使得所述回风腔体内的部分回风进入所述混合风腔体中与换热器出风进行混合;
所述混合风腔体上设置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风机设置在所述混合风腔体内靠近所述回风腔体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风腔体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用于从所述回风腔体引入回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风腔体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用于引入换热器出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用于检测实际出风温度。
6.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混风装置,所述控制器与至少一个混合风机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混合风机的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内人体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38245.0U CN214250063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38245.0U CN214250063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50063U true CN214250063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41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38245.0U Active CN214250063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50063U (zh) |
-
2020
- 2020-12-22 CN CN202023138245.0U patent/CN2142500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55307B (zh) | 空调 | |
WO2021088470A1 (zh)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07255337B (zh) | 空调的送风方法 | |
CN105241035B (zh) | 基于动态热舒适的空调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596039B (zh) | 空调器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3912957B (zh) |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机组 | |
CN106369766A (zh) | 空调运行参数的调节方法、调节装置和终端 | |
CN106765890B (zh) |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及空调 | |
CN106679079A (zh)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
KR20090106565A (ko) | 공조 취출 패널, 동 공조 취출 패널을 구비한 공조 제어 시스템 및 공조 제어 방법 | |
CN112539538A (zh) |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空调出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783119A (zh) |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5605726B (zh) | 一种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7328029A (zh) |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7525223A (zh) |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9556249A (zh) |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室内末端装置出风温度调节方法 | |
CN113007881A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7013982A (zh) | 空调室内壁挂机和其控制方法 | |
CN215412169U (zh) |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08980987A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108302706A (zh) |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214250063U (zh) |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 |
CN113669871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940037A (zh) | 中央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214536501U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