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9552U -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9552U
CN214249552U CN202023171361.2U CN202023171361U CN214249552U CN 214249552 U CN214249552 U CN 214249552U CN 202023171361 U CN202023171361 U CN 202023171361U CN 214249552 U CN214249552 U CN 214249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siphon
lift pump
pip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13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勋
李佳明
胡杰
谢冰心
刘毅
李晓昌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xiang Bio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xiang Bio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xiang Bio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xiang Bio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713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9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9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9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包括:定排扩容器,所述定排扩容器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污冷却井连通,所述排污冷却井外壁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排污冷却井顶部通过虹吸进水管与虹吸罐外壁上部连通,所述虹吸罐外壁下部通过虹吸出水管与提升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与冷却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原理简单、运行稳定性高、能够避免提升泵汽蚀且提升泵的输送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垃圾焚烧电厂排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中,锅炉厂房低压疏水、高压疏水、水冷壁集箱疏水、省煤器集箱疏水、过热器与减温器疏水和给水疏水母管疏水等均通过定排母管进入定排扩容器。进入定排扩容器的疏水经过定排扩容器顶部的工业喷水降温,闪蒸后的蒸汽排入大气,饱和污水则排入排污冷却井,通过提升泵将排污冷却水打入冷却塔。当排污冷却井内的液位过高时,则会溢流进入备用水池。垃圾焚烧电厂排污冷却井的水温通常都比较高,甚至可达到100℃以上。排污冷却井内的污水打到提升泵时,经常出现提升泵汽蚀,从而导致提升泵出力不够,对电厂机组的稳定运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此外,若排污冷却井内的水位太低,也容易造成提升泵打空,导致提升泵出力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原理简单、运行稳定性高、能够避免提升泵汽蚀且提升泵的输送效率高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包括:定排扩容器,所述定排扩容器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污冷却井连通,所述排污冷却井外壁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排污冷却井顶部通过虹吸进水管与虹吸罐外壁上部连通,所述虹吸罐外壁下部通过虹吸出水管与提升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与冷却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泵包括结构相同且并联设置的一号提升泵和二号提升泵,所述虹吸出水管分别与一号提升泵和二号提升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一号提升泵与二号提升泵的出水端合并后连通至冷却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提升泵和二号提升泵的进水端均与进口隔绝门连接,所述一号提升泵和二号提升泵的出水端均与出口隔绝门连接;自虹吸罐排出的污水,依次经过虹吸出水管、进口隔绝门、提升泵和出口隔绝门之后排入冷却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提升泵和二号提升泵的进水端与进口隔绝门之间均设有工业水管,所述工业水管上设有一号安全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排扩容器外壁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定排母管连接;所述定排扩容器外壁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工业水管连通,所述工业水管与进水口之间设有一号安全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管道包括并联设置的一号排污管道和二号排污管道,所述一号排污管道上设有截止阀,所述二号排污管道上设有二号安全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虹吸罐顶部设有一号安全阀,所述虹吸进水管上设有球阀和逆止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通过在排污冷却井与提升泵之间设置虹吸罐,利用虹吸罐的虹吸作用将排污冷却井的污水输送至提升泵,确保提升泵的入口始终处于吸水正常的状态,避免了提升泵的汽蚀,提高了提升泵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与此同时,通过在定排扩容器的排污口并联设置了两条排污管道,一条正常运行,另一条备用;同时还并联设置了两台结构相同的提升泵,一台正常运行,另一台备用,确保了整个排污冷却系统的稳定持续运行。此外,还在提升泵的进水端与进口隔绝门之间设置了工业水管,并且在工业水管上设置了安全阀,通过工业水管输入工业冷却水,进一步降低进入提升泵的污水温度,并且还可以通过安全阀将管道内的高压气体排出,大大降低了提升泵被汽蚀的可能性,确保了整个排污冷却系统的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定排扩容器;11、定排母管;12、工业水管;13、一号排污管道;14、二号排污管道;2、排污冷却井;21、溢流口;3、虹吸罐;31、虹吸进水管;32、虹吸出水管;4、冷却塔;51、一号安全阀;52、二号安全阀;53、截止阀;54、逆止阀;55、球阀;56、进口隔绝门;57、出口隔绝门;6、一号提升泵;7、二号提升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包括:定排扩容器1,定排扩容器1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污冷却井2连通,排污冷却井2外壁上部设有溢流口21,排污冷却井2顶部通过虹吸进水管31与虹吸罐3外壁上部连通,虹吸罐3外壁下部通过虹吸出水管32与提升泵的进水端连通,提升泵的出水端与冷却塔4连通。可以理解,冷却塔4为垃圾焚烧电厂的循环排污冷却水系统中的收集装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排污冷却井2与提升泵之间设置虹吸罐3,利用虹吸罐3的虹吸作用将排污冷却井2的污水输送至提升泵,确保提升泵的入口始终处于吸水正常的状态,避免了提升泵的汽蚀,提高了提升泵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到高处后再流到低处。由于两边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相等、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同的高度,水才会停止流动。通过虹吸罐3有效确保了提升泵入口吸水正常,但为了提高虹吸效果,须确保虹吸罐3内的水位必须高于提升泵进口管道的水位,且虹吸罐3的注水门与空气门不漏气。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升泵包括结构相同且并联设置的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虹吸出水管32分别与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的进水端连通,一号提升泵6与二号提升泵7的出水端合并后连通至冷却塔4。通过并联设置了两台结构相同的提升泵,一台正常运行,另一台备用。若一台提升泵出现故障,还可以启用备用提升泵继续输送排污冷却水,确保了整个排污冷却系统的稳定持续运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的进水端均与进口隔绝门56连接,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的出水端均与出口隔绝门57连接。自虹吸罐3排出的污水,依次经过虹吸出水管32、进口隔绝门56、提升泵和出口隔绝门57之后排入冷却塔4。通过在提升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了相应的进口隔绝门和出口隔绝门,当提升泵需要进行检修维护时,通过关闭进口隔绝门56和出口隔绝门57,即可将提升泵与虹吸罐3和冷却塔4隔离开,便于进行提升泵检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的进水端与进口隔绝门56之间均设有工业水管12,工业水管12上设有一号安全阀5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提升泵的进水端与进口隔绝门56之间设置了工业水管,并且在工业水管上设置了一号安全阀51,通过工业水管输入工业冷却水,进一步降低进入提升泵的污水温度,并且还可以通过一号安全阀51将管道内的高压气体排出,大大降低了提升泵被汽蚀的可能性,确保了整个排污冷却系统的高效运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定排扩容器1外壁上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定排母管11连接;定排扩容器1外壁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工业水管12连通,工业水管12与进水口之间设有一号安全阀51。通过工业水管12从定排扩容器1顶部输入工业冷却水,对定排母管11输送至定排扩容器1内部的疏水进行喷淋降温,闪蒸后的蒸汽通过一号安全阀51排入大气,防止定排扩容器1内压力过大而导致罐体膨胀,饱和污水则排入排污冷却井2进行冷却降温储存,多出的污水经溢流口21流到溢流罐(图中未示出)。在对定排扩容器1内部的疏水进行喷淋降温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大工业水管12内的工业水流量,以降低饱和污水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垃圾焚烧电厂系统中落渣斗内的冷却水也会输送至排污冷却井2中。将落渣斗内的冷却水输送至排污冷却井2中时,需要调整冷却水的排入量,防止排污冷却井2中的污水过多而溢流到地沟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排污管道包括并联设置的一号排污管道13和二号排污管道14,一号排污管道13上设有截止阀53,二号排污管道14上设有二号安全阀5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定排扩容器1的排污口并联设置了两条排污管道,一条正常运行,另一条备用。正常运行时,截止阀53处于常开的状态,二号安全阀52处于常闭的状态,定排扩容器1内的饱和污水主要通过一号排污管道13排入排污冷却井2中,二号排污管道14则作为备用管道。通过二号排污管道14上设置的二号安全阀52可以防止定排扩容器1排出的饱和污水超温超压,以提高整个排污冷却系统的运行安全性,降低提升泵出现汽蚀的概率。可以理解,二号安全阀52主要用于排出排污管道中的高温气体,避免排污管道中出现高压,提高定排扩容器1的运行安全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虹吸罐3顶部设有一号安全阀51,虹吸进水管31上依次设有球阀55和逆止阀54。通过一号安全阀51将虹吸罐3内部的高温高压蒸汽排出,防止虹吸罐3压力过大而导致罐体膨胀,提高虹吸罐3的使用安全性。通过逆止阀54防止虹吸罐3中的污水倒流至排污冷却井2中。球阀55设置在靠近虹吸罐3的进水口附近,通过调节球阀55的开度,以控制虹吸罐3的进水量,实现排污冷却系统的稳定运行。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和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排扩容器(1),所述定排扩容器(1)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污冷却井(2)连通,所述排污冷却井(2)外壁上部设有溢流口(21),所述排污冷却井(2)顶部通过虹吸进水管(31)与虹吸罐(3)外壁上部连通,所述虹吸罐(3)外壁下部通过虹吸出水管(32)与提升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与冷却塔(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包括结构相同且并联设置的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所述虹吸出水管(32)分别与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一号提升泵(6)与二号提升泵(7)的出水端合并后连通至冷却塔(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的进水端均与进口隔绝门(56)连接,所述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的出水端均与出口隔绝门(57)连接;自虹吸罐(3)排出的污水,依次经过虹吸出水管(32)、进口隔绝门(56)、提升泵和出口隔绝门(57)之后排入冷却塔(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提升泵(6)和二号提升泵(7)的进水端与进口隔绝门(56)之间均设有工业水管(12),所述工业水管(12)上设有一号安全阀(5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排扩容器(1)外壁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定排母管(11)连接;所述定排扩容器(1)外壁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工业水管(12)连通,所述工业水管(12)与进水口之间设有一号安全阀(5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包括并联设置的一号排污管道(13)和二号排污管道(14),所述一号排污管道(13)上设有截止阀(53),所述二号排污管道(14)上设有二号安全阀(5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罐(3)顶部设有一号安全阀(51),所述虹吸进水管(31)上设有球阀(55)和逆止阀(54)。
CN202023171361.2U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Active CN214249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1361.2U CN214249552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1361.2U CN214249552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9552U true CN214249552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4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1361.2U Active CN214249552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9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4440B (zh)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及方法
CN214249552U (zh)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的排污冷却系统
CN103007758A (zh) 一种自流出水在线恢复型浸没式超滤膜池
EP3004770B1 (en) Condensate and flash steam recovery system
CN201507916U (zh) 一种锅炉烟气热能回收装置
CN211694842U (zh) 一种除氧水箱
CN216384142U (zh) 热力除氧装置
CN207350311U (zh) 一种连排扩容装置
CN214862421U (zh) 一种低浓度废气脱气转换高浓度废气焚烧回收系统
CN112211101B (zh) 一种用于桥墩桥台的供水联调系统
CN212102077U (zh) 水封稳压器
CN212482160U (zh) 一种发电厂汽轮机冷端直流供水冷却系统
CN201473408U (zh) 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设备
CN114541527B (zh) 一种消能供水塔及其控制方法
CN217381046U (zh) 适用于煤矿井下水泵免灌水无底阀汽蚀消除装置及系统
CN215213463U (zh) 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
CN205227283U (zh) 水喷射真空除氧器
CN219141548U (zh) 蒸汽凝液回收利用系统
CN218820320U (zh) 一种疏水循环回收利用装置
CN109654474A (zh) 用于垃圾发电厂疏水扩容器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15294879U (zh) 一种含二次闪蒸气冷凝水输送装置
CN221821907U (zh) 一种基于自动调压阀的气水压力式高效反应装置
CN218466629U (zh) 一种能自动启停上水的节能蓄水罐输送系统
CN219974574U (zh) 一种多级u型水封系统
CN217503337U (zh) 一种氨分解液氨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