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1187U -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1187U
CN214241187U CN202120127950.6U CN202120127950U CN214241187U CN 214241187 U CN214241187 U CN 214241187U CN 202120127950 U CN202120127950 U CN 202120127950U CN 214241187 U CN214241187 U CN 214241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haped
spring
air bag
buoya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279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睿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01279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1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1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1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主要涉及水上救生器领域;包括充气部、浮力部,所述浮力部远离充气部的一端设有与人体颈部相适应的弧形凹槽,所述浮力部的内部设有两个弧形滑轨,且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滑轨的出口位于弧形凹槽的左端,另外一个弧形滑轨的出口位于弧形凹槽的右端,两个所述弧形滑轨内均设有弧形气囊载体,所述弧形气囊载体与弧形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浮力部内设有用于将弧形气囊载体推出浮力部的弹射装置,所述弧形气囊载体内设有气囊;所述充气部上设有第一气瓶、启动开关;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体积小,能够有效减少在船难事故中因船员无法及时领到救生设备以及无法及时穿戴救生设备而造成溺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器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水上的航运网络愈加密集,造船技术的进步,使邮轮的承载量相比以前大幅提高。但是这一进步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现代舰载救生设备多为泡沫救生衣,体积较大,几千名船员都得到救生衣需要很长时间,而大多数船难发生时的环境(如船舶进水倾斜、船身摇晃等)往往不利于救生衣的分发,这就导致船难事故发生时,救生设备往往无法及时的发放给每一位乘客。
目前,全球范围内较为先进的水上救生产品有:小型充气救生圈、自动充气救生衣,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于小型充气救生圈而言,此产品确实做到了便携性,可是并不适合作为舰载救生设备,这种救生圈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且在水中需要不断地调控以应对海浪或暴风;而一艘邮轮可承载几千名乘客,其中包含各种人群,有些人群并不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盲人以及在逃生过程中受伤或受到惊吓的人,这些人很难顺利使用这种小型充气救生圈。此外,在船难中,由于船体的倾斜,很多人迫不得已要从很高的位置跳入水中,已经充气的救生圈高速撞击水面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力,而这些冲击力将会转移到人体,会对乘客造成严重伤害。所以充气救生圈并不适合作为舰船紧急救生设备;
2)对于自动充气救生衣而言,其本质仍然是救生衣,体积大,无法安放在距离乘客很近的位置,在紧急时刻无法快速分发,仍具有传统泡沫救生衣的缺点,也不适合作为舰船紧急救生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操作简单,体积小,能够有效减少在船难事故中因船员无法及时领到救生设备以及无法及时穿戴救生设备而造成溺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包括充气部、浮力部,
所述充气部固定在浮力部的一端;
所述浮力部远离充气部的一端设有与人体颈部相适应的弧形凹槽,所述浮力部的内部设有两个弧形滑轨,且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滑轨的出口位于弧形凹槽的左端,另外一个弧形滑轨的出口位于弧形凹槽的右端,两个所述弧形滑轨内均设有弧形气囊载体,所述弧形气囊载体与弧形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浮力部内设有用于将弧形气囊载体推出浮力部的弹射装置,所述弧形气囊载体内设有气囊;
所述充气部上设有第一气瓶、启动开关,所述启动开关上连接有用于刺破第一气瓶的第一撞针,所述第一气瓶的一端设有储气腔,所述第一撞针位于储气腔内,所述储气腔通过第一管路与气囊连通。
优选的,所述弹射装置包括设置于弧形气囊载体上侧的第一弹簧、设置于弧形气囊载体尾端的第二弹簧、气囊载体轨道,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设有推块,所述弧形气囊载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推块相适应的推板,所述浮力部的内部设有用于保持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浮力部转动连接,所述滑轮连接有传动绳,所述传动绳远离滑轮的一端设有球头,所述球头位于启动开关的一侧,且在启动开关上设有与球头相适应的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浮力部内设有与第一弹簧相适应的终止板,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气囊载体轨道的一端设有弹簧伸缩杆,所述气囊载体轨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弹簧伸缩杆的一端设有弹性挡片。
优选的,所述充气部/浮力部上设有北斗定位装置、信号灯。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瓶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瓶,所述充气部上设有与第二气瓶相适应的触发开关,所述第二气瓶为二级气囊供气,所述二级气囊固定在弧形气囊载体上。
优选的,所述气囊包括一级气囊、内气囊。
优选的,所述一级气囊呈流线型。
优选的,所述充气部/浮力部内设有纽扣电池组,所述纽扣电池组中的一个纽扣电池的一侧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绝缘片的一端与弧形气囊载体的尾端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安装部位设定在颈部,这种设计仅需要救生器提供将头部浮出水面的力,所以气囊以及气瓶的体积都非常小,从而使得救生器整体的体积很小,可以直接安放在舰船甲板或舱室内,乘客可以很快拿到救生器;
2、本实用新型内部设有弹射装置及自动充气装置,只需按下启动开关,气囊便会自动弹出并充气,不需要繁琐的佩戴步骤以及其他操作,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各种类型的乘客获得生命保障。
3、考虑到在船难发生时很多乘客迫不得已要从很高的位置跳入水中,所以对气囊的位置以及外形做了特殊设计,配合相应的落水保护姿势,有效减小乘客在高处落水受到的冲击伤害。
4、本实用新型上安装有北斗定位装置及指示灯,即使船难发生在夜间,也能及时搜救落水乘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弹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弹性挡片滑入凹槽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弹性挡片滑入凹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弧形气囊载体的剖视图;
附图6是弧形气囊载体弹出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1、充气部;2、浮力部;3、弧形凹槽;4、弧形气囊载体;5、气囊;6、第一气瓶;7、启动开关;8、第一撞针;9、储气腔;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气囊载体轨道;13、推块;14、推板;15、挡板;16、滑轮;17、传动绳;18、球头;19、连接部;20、终止板;21、弹簧伸缩杆;22、凹槽;23、弹性挡片;24、第二气瓶;25、触发开关;26、二级气囊;27、一级气囊;28、内气囊;29、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如附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包括充气部1、浮力部2,所述充气部1固定在浮力部2的一端,充气部1、浮力部2之间可采用一体式结构;所述浮力部2远离充气部1的一端设有与人体颈部29相适应的弧形凹槽3,所述浮力部2的内部设有两个弧形滑轨,且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滑轨的出口位于弧形凹槽3的左端,另外一个弧形滑轨的出口位于弧形凹槽3的右端,两个所述弧形滑轨内均设有弧形气囊载体4,所述弧形气囊载体4与弧形滑轨滑动连接,弧形气囊载体4能够在弧形滑轨内滑动。所述浮力部2内设有用于将弧形气囊载体4推出浮力部2的弹射装置,所述弧形气囊载体4内设有气囊5;
所述充气部1上设有第一气瓶6、启动开关7,所述启动开关7上连接有用于刺破第一气瓶6的第一撞针8,所述第一气瓶6的一端设有储气腔9,所述第一撞针8位于储气腔9内,所述储气腔9通过第一管路与气囊5连通,按下启动开关7,能够带动第一撞针8刺破第一气瓶6,第一气瓶6中的高压气体进入储气腔9中后,经第一管路进入气囊5中,对气囊5进行充气。
优选的,为了便于弧形气囊载体的快速弹出,所述弹射装置包括设置于弧形气囊载体4上侧的第一弹簧10、设置于弧形气囊载体4尾端的第二弹簧11、气囊载体轨道12,所述第一弹簧10的端部设有推块13,所述弧形气囊载体4的外壁上设有与推块13相适应的推板14,所述浮力部2的内部设有用于保持第一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的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一端设有滑轮16,所述滑轮16与浮力部2转动连接,所述滑轮16连接有传动绳17,所述传动绳17远离滑轮16的一端设有球头18,所述球头18位于启动开关7的一侧,且在启动开关7上设有与球头18相适应的连接部19,按下启动开关7,启动开关7带动球头18向右滑动,传动绳17由张紧状态变为松弛状态,滑轮16转动,挡板15解除对第一弹簧10的限位,第一弹簧10将弧形气囊载体4向外推出一段距离,然后由第二弹簧11将弧形气囊载体4继续向外推出,利用第一弹簧10与第二弹簧11的配合,能够将弧形气囊载体4推出。
进一步的,所述浮力部2内设有与第一弹簧10相适应的终止板20,终止板20用于阻挡第一弹簧10继续伸长,当第一弹簧10伸长到终止板20时,第二弹簧11已经启动,但是第一弹簧10还会继续伸长,所以加终止板20阻挡,所述第二弹簧11远离气囊载体轨道12的一端设有弹簧伸缩杆21,所述气囊载体轨道12的内壁上设有凹槽22,所述第二弹簧11远离弹簧伸缩杆21的一端设有弹性挡片23,第二弹簧11的作用是将气囊载体向外推出,因此要保证第二弹簧11只向一个方向伸展,以向左弹出的弧形气囊载体4为例,弹簧伸缩杆21通过弹入凹槽22内,使得第二弹簧11无法向右伸长,只能向左伸长,从而推动弧形气囊载体4滑出。
优选的,为解决落水乘客被海浪冲走失踪以及夜晚营救难度大的问题,所述充气部1/浮力部2上设有北斗定位装置、信号灯,定位精度可达5米,可以精确定位每一个救生器的位置,即使船难发生在夜间,也能及时搜救落水乘客。
优选的,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在紧急状况下共用时的安全性能,所述第一气瓶6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瓶24,所述充气部1上设有与第二气瓶24相适应的触发开关25,所述第二气瓶24为二级气囊26供气,所述二级气囊26固定在弧形气囊载体4上,所述气囊5包括一级气囊27、内气囊28,设计两级气囊的意义在于,若两个人没有足够的时间都拿到救生器,那么两个人可以共用一个,当救生器的第二气瓶24开关打开后,第二气瓶24向二级气囊26充气,使本实用新型增加一倍的浮力,从而可以支撑两个人的头部浮出水面,但是两级气囊全部充气后的体积非常大,在高处落水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所以在一个人使用时,只启动第一气瓶6,为一级气囊27、内气囊28充气,以减小入水的冲击力。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减小一级气囊入水时受到的冲击力,所述一级气囊27呈流线型。
优选的,为便于本实用新型的保养,所述充气部1/浮力部2内设有纽扣电池组,所述纽扣电池组中的一个纽扣电池的一侧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绝缘片的一端与弧形气囊载体4的尾端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存放的时候,北斗定位装置、信号灯不通电,当本实用新型打开时,弧形气囊载体4伸出后,绝缘片随之拔出,使北斗定位装置、信号灯通电,开始向外发出位置信息。
由于救生器的意义在于维持落水人员的正常呼吸,所以只要保证人体的头部位于水面之上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固定在人体的颈部而非胸部,能够保证落水人员在水中正常呼吸的同时,这种设计所需要救生器提供的浮力很小(仅需保证头部浮出水面),所需气瓶及气囊的体积也很小,使得此救生器具备便携性。使用时,只需按下启动开关,气囊就会自动弹出并充气,具备了快速启动能力。由于夜晚的营救受到光线不佳的影响,使得搜救难度较大,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上安装了北斗定位装置、信号灯,具备了定位能力,即使在夜间也能够被及时搜救。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包括充气部(1)、浮力部(2),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部(1)固定在浮力部(2)的一端;
所述浮力部(2)远离充气部(1)的一端设有与人体颈部相适应的弧形凹槽(3),所述浮力部(2)的内部设有两个弧形滑轨,且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滑轨的出口位于弧形凹槽(3)的左端,另外一个弧形滑轨的出口位于弧形凹槽(3)的右端,两个所述弧形滑轨内均设有弧形气囊载体(4),所述弧形气囊载体(4)与弧形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浮力部(2)内设有用于将弧形气囊载体(4)推出浮力部(2)的弹射装置,所述弧形气囊载体(4)内设有气囊(5);
所述充气部(1)上设有第一气瓶(6)、启动开关(7),所述启动开关(7)上连接有用于刺破第一气瓶(6)的第一撞针(8),所述第一气瓶(6)的一端设有储气腔(9),所述第一撞针(8)位于储气腔(9)内,所述储气腔(9)通过第一管路与气囊(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装置包括设置于弧形气囊载体(4)上侧的第一弹簧(10)、设置于弧形气囊载体(4)尾端的第二弹簧(11)、气囊载体轨道(12),所述第一弹簧(10)的端部设有推块(13),所述弧形气囊载体(4)的外壁上设有与推块(13)相适应的推板(14),所述浮力部(2)的内部设有用于保持第一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的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一端设有滑轮(16),所述滑轮(16)与浮力部(2)转动连接,所述滑轮(16)连接有传动绳(17),所述传动绳(17)远离滑轮(16)的一端设有球头(18),所述球头(18)位于启动开关(7)的一侧,且在启动开关(7)上设有与球头(18)相适应的连接部(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部(2)内设有与第一弹簧(10)相适应的终止板(20),所述第二弹簧(11)远离气囊载体轨道(12)的一端设有弹簧伸缩杆(21),所述气囊载体轨道(12)的内壁上设有凹槽(22),所述第二弹簧(11)远离弹簧伸缩杆(21)的一端设有弹性挡片(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部(1)/浮力部(2)上设有北斗定位装置、信号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瓶(6)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瓶(24),所述充气部(1)上设有与第二气瓶(24)相适应的触发开关(25),所述第二气瓶(24)为二级气囊(26)供气,所述二级气囊(26)固定在弧形气囊载体(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包括一级气囊(27)、内气囊(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囊(27)呈流线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部(1)/浮力部(2)内设有纽扣电池组,所述纽扣电池组中的一个纽扣电池的一侧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绝缘片的一端与弧形气囊载体(4)的尾端连接。
CN202120127950.6U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Active CN214241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7950.6U CN214241187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7950.6U CN214241187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1187U true CN214241187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5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27950.6U Active CN214241187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1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551536B2 (en) Emergency rescue device
CN101817397B (zh) 多功能全天候全地域充气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921171U (zh) 救捞装置
CN203854542U (zh) 内置于车辆头枕的落水救生装置及相应的车辆头枕
CN203921170U (zh) 一种救捞装置
CN214241187U (zh)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器
CN105292401B (zh) 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
CN212290254U (zh)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生单警装备
CN216611536U (zh) 一种用于海上救生的可充气救生包
CN214524340U (zh) 船用快速释放单人救生舱及其逃生系统
CN113460238B (zh) 一种模块化的自动分离式逃生装置
CN211543836U (zh)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充气漂浮平台
CN210634731U (zh) 一种便携式气胀救生装置
CN207809728U (zh) 遥控救生圈
CN210212718U (zh) 一种快速定位精准救援的动力救生衣
CN111017157A (zh)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充气漂浮平台
CN216374938U (zh) 一种水下救援航行器
CN2628416Y (zh) 自动充气式便携救生圈
RU62889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надувания десантируемого спасательного плота
CN2335886Y (zh) 快速应变救生衣
CN216185888U (zh) 一种具有救援消防功能的快艇
CN108263577A (zh) 遥控救生圈
CN216332658U (zh) 一种多用途的救生圈
CN2327609Y (zh) 自动膨胀式作业用救生衣
CN218907574U (zh) 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