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5370U -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25370U
CN214225370U CN202022736964.6U CN202022736964U CN214225370U CN 214225370 U CN214225370 U CN 214225370U CN 202022736964 U CN202022736964 U CN 202022736964U CN 214225370 U CN214225370 U CN 214225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leakage
mounting seat
test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69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育新
杨万新
彭露
成岳锋
魏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igh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igh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igh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igh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69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25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25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25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耳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动作机构、安装组件和测试组件;所述动作机构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测试组件包括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测试信号模块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达到方便检查电芯上的极耳是否漏电和是否漏贴胶布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包括电芯和极耳,极耳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固定在电芯上,正极极耳用于将电芯的正极引出,负极极耳用于将电芯的负极引出。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焊接在电芯后,还会焊接在电芯上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进行贴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检查电芯上的极耳是否漏焊和是否漏贴胶布,检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检查电池上的极耳是否漏焊和是否漏贴胶布的问题,提供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耳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动作机构、安装组件和测试组件;
所述动作机构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测试组件包括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测试信号模块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
所述第一线路公共件电连接于所述测试信号模块、固定在所述一安装座上且用于与电池的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所述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所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且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所述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与所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相对设置、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且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所述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或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二治具还包括第二线路公共件,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电连接于所述测试信号模块,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与所述第一线路公共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可选地,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第二线路公共件,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电连接于所述测试信号模块,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与所述第一线路公共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可选地,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所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可选地,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所述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与所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时,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与所述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相对设置,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用于所述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可选地,所述测试信号模块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线路公共件,所述测试信号模块的正极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为PLC或MCU。
可选地,所述动作机构为声光报警装置、取出装置或推出装置。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与门、非门、第一三极管和电阻;
所述与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和所述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
所述非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与门的输入端,所述非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发射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动作机构的控制端;
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输入控制电压。
可选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机构,所述第一活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安装座在竖向上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装置,将电池放置在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之间,控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相互靠近,使第一线路公共件与电池的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使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与电池的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以及使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与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同时夹紧第一极耳的。若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焊接在电池的电芯上,则第一线路公共件与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之间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导通,测试信号模块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若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中任一漏焊接在电芯上,则第一线路公共件与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部之间不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导通,测试信号模块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若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粘贴有胶布时,由于胶布的绝缘作用,第一线路公共件不与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导通,测试信号模块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极耳和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以及测试信号模块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极耳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若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没有胶布时,第一线路公共件通过第一极耳与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导通,测试信号模块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极耳和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以及测试信号模块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极耳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时,控制动作机构进行工作。当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时,第一安装座起到同时带动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第一线路公共件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共同活动的作用;当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时,第二安装座起到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活动的作用。当放置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电池检测完毕后,控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相互远离,取出电池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安装组件;11、第一安装座;12、第二安装座;13、第一活动机构;2、测试组件;21、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2、第一线路公共件;23、测试信号模块;24、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5、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6、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7、第二线路公共件;28、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9、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3、控制单元;4、动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3、动作机构4、安装组件1和测试组件2;
动作机构4电连接于控制单元3;
安装组件1包括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第二安装座12与第一安装座11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
测试组件2包括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测试信号模块23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
第一线路公共件22电连接于测试信号模块23、固定在一安装座上且用于与电池的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用于与电池的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固定在第一安装座11上、电连接于控制单元3且用于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固定在第二安装座12上、与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 21相对设置、电连接于控制单元3且用于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固定在第一安装座11或第二安装座12上且用于与电池的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电池放置在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之间,控制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相互靠近,使第一线路公共件22与电池的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使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 24与电池的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以及使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与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同时夹紧第一极耳的。若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焊接在电池的电芯上,则第一线路公共件22与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之间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若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中任一漏焊接在电芯上,则第一线路公共件22与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部之间不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 24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若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粘贴有胶布时,由于胶布的绝缘作用,第一线路公共件22不与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和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3,以及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3。若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没有胶布时,第一线路公共件22通过第一极耳与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和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3,以及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接收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时,控制动作机构4进行工作。当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1上时,第一安装座11起到同时带动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第一线路公共件22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共同活动的作用;当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安装在第二安装座12上时,第二安装座12起到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 25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活动的作用。当放置在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之间的电池检测完毕后,控制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相互远离,取出电池即可。
具体地,当电池的正极极耳与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和第一线路公共件 22接触时,正极极耳为第一极耳,此时负极极耳为第二极耳;当电池的负极极耳与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和第一线路公共件22接触时,负极极耳为第一极耳,此时正极极耳为第二极耳。
优选地,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测试信号模块23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均为导电柱或导电针。
优选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在竖向上正对于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
优选地,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更优地,锂离子电池为软包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为软包镍氢电池。
在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测试组件2还包括第二线路公共件27,第二线路公共件27固定在第二安装座12上,第二线路公共件27电连接于测试信号模块23,第二线路公共件27与第一线路公共件22相对设置,第二线路公共件27用于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第一线路公共件22和第二线路公共件27同时与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夹紧接触。若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焊接在电芯上,则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测试信号模块23还通过第二线路公共件27、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若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中任一漏焊接在电芯上,则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二线路公共件27与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部之间不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导通,测试信号模块 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二线路公共件27、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与第二线路公共件27配合提高该极耳检测装置与第一电芯的导电部分接触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二线路公共件27为导电柱或导电针。
在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测试组件2还包括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 26,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设置在第一安装座11上,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 电连接于控制单元3,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用于与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若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粘贴有胶布时,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3。若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没有胶布时,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还用于接收到根据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二信号时,控制动作机构4进行工作。
在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测试组件2还包括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 28,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设置在第二安装座12上且与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 26相对设置,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电连接于控制单元3,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用于与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和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配合与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夹紧接触。若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粘贴有胶布时,第一线路公共件22不与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 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3,以及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 3。若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没有胶布时,第一线路公共件22与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之间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3,第一线路公共件22与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之间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发送第二信号给控制单元 3。控制单元3还用于接收到根据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二信号时,控制动作机构4进行工作。通过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和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配合保证该极耳检测装置与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的接触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在竖向上正对于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
优选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测试信号模块23和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均为导电柱或导电针。
在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固定在第一安装座11时,测试组件2还包括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 29固定在第二安装座12上且与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相对设置,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电连接于控制单元3,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用于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配合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与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夹紧连接。若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焊接在电池的电芯上,则第一线路公共件22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之间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与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测试信号模块23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若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中任一漏焊接在电芯上,则第一线路公共件22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之间不能通过第一极耳、电芯和第二极耳与导通,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 24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3,测试信号模块23不会通过第一线路公共件22、第一极耳、电芯、第二极耳和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输送第一信号给控制单元 3。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和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配合保证该极耳检测装置与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为导电柱或导电针。
在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测试信号模块23的负极电连接于第一线路公共件22,测试信号模块23的正极电连接于控制单元3的电源端。
测试信号模块23为控制单元3进行供电,同时保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3。
在一实施例,控制单元3为PLC或MCU,PLC和MCU的体积小,有利于减少该极耳检测装置的体积。
优选地,PLC的型号为:FX3U-128MT,测试信号模块23的正极电连接于 FX3U-128MT的S/S端,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26和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28电连接于FX3U-128MT的X0 端,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和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29电连接于FX3U-128MT 的X1端。
在一实施例,动作机构4为声光报警装置、取出装置或推出装置,声光报警装置起到报警的作用,便于提醒用户当前检测的电池不合格;取出装置便于将当前不合格的电池从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之间中取出;推出装置便于将当前不合格的电池从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之间推出。
优选地,取出装置包括直线驱动装置、双向驱动装置和两个夹持板,双向驱动装置固定在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两个夹持板分别固定在双向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具体地,直线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或气缸;双向驱动装置为手指气缸。
优选地,推出装置为直线电机或气缸。
在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控制单元3包括与门AND、非门G、第一三极管Q和电阻R;
与门AND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与门AND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21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25,与门AND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24;
非门G的输入端电连接于与门AND的输入端,非门G的输出端电连接于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的发射端电连接于电阻R 的一端和动作机构4的控制端;
电阻R的另一端输入控制电压VCC。
控制单元3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当与门AND的第一输入端不输入第一信号,与门AND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信号或不输入第二信号时,则非门G 输入高电平,三极管Q导通,动作机构4的控制端接收到控制信号工作;当与门AND的第一输入端部输入第一信号,与门AND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信号,则非门G输入高电平,三极管Q导通,动作机构4的控制端接收到控制信号工作;当与门AND的第一输入端部输入第一信号,与门AND的第二输入端不输入第二信号时,则非门G输入低电平,三极管Q导通,动作机构4的控制端没有接收到控制信号,动作机构4不工作。
在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组件1还包括第一活动机构13,第一安装座11设置在第一活动机构13,第一活动机构13用于控制第一安装座11 在竖向上远离或靠近第二安装座12。
通过第一活动机构13控制第一安装座11活动,提高使用该极耳检测装置的便利性。
优选地,当第一活动机构13包括直线驱动机构和支撑架时,支撑架固定在安装组件1的一侧,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支撑架上,第一安装座11固定在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安装组件1还包括安装平台,第二安装座12通过安装平台固定在第一安装座11的下方。更优地,直线驱动机构为气缸或直线电机。
优选地,当第一活动机构13为手指气缸时,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 12分别固定在手指气缸的两输出轴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动作机构、安装组件和测试组件;
所述动作机构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测试组件包括第一线路公共件、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测试信号模块和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
所述第一线路公共件电连接于所述测试信号模块、固定在所述一安装座上且用于与电池的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所述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所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且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所述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与所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相对设置、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且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所述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或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第二线路公共件,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电连接于所述测试信号模块,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与所述第一线路公共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线路公共件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所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所述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与所述第三漏贴胶布测试件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四漏贴胶布测试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极耳的胶布部分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时,所述测试组件还包括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与所述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相对设置,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第二漏接极耳测试件用于所述第二极耳的导电部分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模块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线路公共件,所述测试信号模块的正极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PLC或MCU。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机构为声光报警装置、取出装置或推出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与门、非门、第一三极管和电阻;
所述与门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漏贴胶布测试件和所述第二漏贴胶布测试件,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漏接极耳测试件;
所述非门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与门的输入端,所述非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发射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动作机构的控制端;
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输入控制电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机构,所述第一活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安装座在竖向上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座。
CN202022736964.6U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Active CN214225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6964.6U CN214225370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6964.6U CN214225370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25370U true CN214225370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8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6964.6U Active CN214225370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25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1006B (zh) 充电接头接触电阻检测装置和充电控制方法
CN105388387B (zh)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负极与壳体短路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330710A (zh) 一种快速判定软包锂离子电池铝塑膜绝缘不良的方法
CN210427706U (zh) 用于检测隔膜击穿电压的测试装置
CN214225370U (zh)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
CN204631176U (zh) 一种电池短路测试机
CN103207348A (zh) 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离子电芯高压测短路自动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203385792U (zh) 一种锂电池测试机构
CN201038234Y (zh) 双电极模拟电池
CN204347160U (zh) 一种电子产品电性能测试装置
CN207248935U (zh) 软包锂电池边电压测试装置
CN202309825U (zh) 一种用于手机主板的通用型测试夹具
CN214585891U (zh) 电芯测试机
CN210775771U (zh)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耳防接反检测装置
CN210098935U (zh) 一种蓄电池铸焊夹具的检测工装
CN209342852U (zh) 一种曲面光伏组件的绝缘测试平台及测试系统
CN206270507U (zh) 一种防电池漏注液的检测装置
CN203455453U (zh) 一种油压继电器检测试验装置
CN202305781U (zh)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芯短路有效性检验辅助装置
CN205720505U (zh) 一种均衡电路板漏电检测装置
CN103499734A (zh) 铅酸电池充电器快速便携式测试仪
CN21989061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过流温升测试装置
CN202424255U (zh) 新型万能充
CN216285560U (zh) 一种极耳胶检测单面机构
CN203350371U (zh) 基站13MHz晶振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