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9673U - 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 Google Patents

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19673U
CN214219673U CN202022253638.XU CN202022253638U CN214219673U CN 214219673 U CN214219673 U CN 214219673U CN 202022253638 U CN202022253638 U CN 202022253638U CN 214219673 U CN214219673 U CN 214219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cable
new
section
soil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36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536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19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19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19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包括新土钉、新锚索、遗留锚索、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新土钉位于基坑放坡开挖段的土体内;新锚索位于新土钉的下方;遗留锚索位于新锚索的下方;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由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层组成,钢筋网在喷射混凝土层内,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沿基坑侧壁施作;新锚索分为锚固段及自由段,遗留锚索分为原自由段、原锚固段及自由段,遗留锚索的自由段由原锚固段改造形成;锚固段内注入水泥浆,自由段内注入水泥土浆。新锚索和遗留锚索自由段的端部设有锚具及H型钢梁,锚具通过T型套筒支座及楔形支座支撑在H型钢梁上。

Description

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建筑红线外遗留锚索的处理,尤其设计一种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背景技术
锚索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基坑及边坡工程的支护中。但在施工完成后,锚索将遗留在地层中,从而影响地下空间的后续开发利用。现有的可回收锚索虽然能较好的解决锚索遗留在地层中的问题,但相对于传统的不可回收锚索,存在结构复杂、施工步骤繁琐、造价高的缺点。对于已经遗留在地层中的锚索,现有的施工技术通常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采用暴力拆除的方法进行拆除,再重新施作支护结构,拆除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较大,容易引起基坑的坍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红线外遗留锚索影响现有建筑地下结构施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包括新土钉、新锚索、遗留锚索、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所述新土钉位于基坑放坡开挖段的土体内;所述新锚索位于新土钉的下方;所述遗留锚索位于新锚索的下方;所述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由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层组成,所述钢筋网在喷射混凝土层内,所述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沿基坑侧壁施作。
优选地,所述新锚索分为锚固段及自由段,所述锚固段内注入水泥浆,所述自由段内注入水泥土浆,水泥土浆在锚索张拉就位后再注入,提高对土体的锚固效果。
优选地,所述遗留锚索分为原自由段、原锚固段及自由段,所述遗留锚索的自由段由原锚固段改造形成,所述遗留锚索自由段内注入水泥土浆;所述遗留锚索自由段的改造方法为:基坑开挖过程中,按照所需的工作长度将遗留锚索截断,并将遗留锚索一部分原锚固段上的水泥体破除,形成自由段,锚索张拉就位后,再向自由段内注入水泥土浆。
优选地,所述新锚索和遗留锚索自由段设置有PVC管,所述PVC管穿过喷射混凝土层插入自由段的孔口内,PVC管能够避免喷射混凝土层施作时自由段的孔口被堵塞,影响后续的张拉及注浆作业。
优选地,所述新锚索和遗留锚索自由段的端部设有锚具及H型钢梁,所述H型钢梁与锚具之间设置有楔形支座及T型套筒支座;所述H型钢梁支撑在喷射混凝土层上,所述楔形支座支撑在H型钢梁上,所述T型套筒支座一端穿过楔形支座插入PVC管内,另一端支撑在楔形支座上,所述锚具支撑在T型套筒支座上。
优选地,所述H型钢梁成对设置,每对H型钢梁上间隔焊接有联结钢筋;联结钢筋将两根H型钢梁联结形成一个整体,提升围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锚具上设置有注浆孔及排气孔,所述水泥土浆经注浆管及注浆孔注入自由段内;所述遗留锚索锚具的排气孔上,设置有排气管;由于遗留锚索锚具上的注浆孔及排气孔位于遗留锚索自由段的下方,注浆过程中,水泥土浆会从排气孔中流出,因此从排气孔中插入一根排气管,排气管伸入自由段的最顶端,保证遗留锚索自由段内注满后,水泥土浆方从排气管内溢出。
优选地,所述新锚索或遗留锚索采用对中支架进行固定,所述对中支架为多孔圆板结构,侧边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新锚索或遗留锚索固定在凹槽内;所述对中支架间隔1~1.5m设置一个,能够有效地避免多束锚索互相缠绕的问题,同时多孔结构不影响后续的注浆作业。
优选地,基坑顶部的地面上设置有截水沟,所述截水沟沿基坑边缘周向设置,截水沟在基坑开挖前施工完毕,能够有效地拦截地表水进入基坑内,提升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利用遗留锚索对基坑围护结构进行锚固,无需在土体内反复施作锚索,降低了基坑施工时支护结构的施工成本。
2、遗留锚索原自由段的端部通过锚具锚固,相比新施作的锚索仅靠锚固段提供锚固力,相同长度的遗留锚索较新施作的锚杆能提供更高的锚固力,从而提升围护结构的安全性。
3、复合土钉墙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施作的方法进行施工,为遗留锚索的处理提供了工作面,降低了遗留锚索的处理难度,遗留锚索处理时对基坑侧壁的土体扰动较小,降低了坑壁坍塌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遗留锚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新锚索锚固及自由段二次注浆示意图(图2中A节点);
图4是遗留锚索锚固及自由段二次注浆示意图(图2中B节点);
图5是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竖直平面示意图;
图6是对中支架固定锚索示意图。
图中标注:11-遗留土钉,12-遗留锚索,13-水泥体,14-原锚固段,15-原自由段,21-地面,22-截水沟,23-土体,31-新锚孔,32-新锚索,33-新土钉,34-锚固段,35-自由段,36-水泥浆,37-水泥土浆,38-对中支架,39-凹槽,41-喷射混凝土层,42-钢筋网,43-PVC管,44-H型钢梁,45-联结钢筋,51-楔形支座,52-T型套筒支座,53-锚具,54-注浆孔,55-排气孔,56-注浆管,57-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参考附图1至附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为土体23内的遗留锚索12及遗留土钉11结构示意图,邻近建筑结构的基坑工程施工时,借助附图1所示的遗留锚索12,施作现有基坑的维护结构;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包括新土钉33、新锚索32、遗留锚索12、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所述新土钉33位于基坑放坡开挖段的土体23内;所述新锚索32位于新土钉33的下方;所述遗留锚索12位于新锚索32的下方;所述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由钢筋网42及喷射混凝土层41组成,所述钢筋网42在喷射混凝土层41内,所述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沿基坑侧壁施作。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的原则进行施作,首先将基坑开挖至3~5m的深度后,进行首层围护结构的施工作业,在土体23内植入新土钉33,并在坑壁钻出新锚孔31,在新锚孔31内安放新锚索32并注入水泥浆36,然后施作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待喷射混凝土层41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新锚索32的张拉作业,并对新锚索32的自由段35进行二次注浆。首层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向下开挖基坑土体23,对遗留锚索12进行处理,并施作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并利用遗留锚索12进行张拉锚固,最后进行遗留锚索12的二次注浆;重复上述步骤,逐步开挖基坑土体23,并分段施作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同时利用遗留锚索23进行锚固。基坑顶部的地面21上设置有截水沟22,所述截水沟22沿基坑边缘周向设置,截水沟22在基坑开挖前施工完毕,能够有效地拦截地表水进入基坑内,提升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如附图2所示,所述新锚索32分为锚固段34及自由段35,所述锚固段34内注入水泥浆36,所述自由段35内注入水泥土浆37,水泥土浆37在锚索张拉就位后再注入,提高对土体23的锚固效果。所述遗留锚索12分为原自由段15、原锚固段14及自由段35,所述遗留锚索12的自由段35由原锚固段14改造形成,所述遗留锚索12自由段35内注入水泥土浆37;所述遗留锚索12自由段35的改造方法为:基坑开挖过程中,按照所需的工作长度将遗留锚索12截断,并将遗留锚索12一部分原锚固段14上的水泥体13破除,形成自由段35,锚索张拉就位后,再向自由段35内注入水泥土37浆。
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新锚索32和遗留锚索12自由段35设置有PVC管43,所述PVC管43穿过喷射混凝土层41插入自由段35的孔口内,PVC管43能够避免喷射混凝土层41施作时自由段35的孔口被堵塞,影响后续的张拉及注浆作业。所述新锚索32和遗留锚索12自由段35的端部设有锚具53及H型钢梁44,所述H型钢梁44与锚具53之间设置有楔形支座51及T型套筒支座52;所述H型钢梁44支撑在喷射混凝土层41上,所述楔形支座51支撑在H型钢梁44上,所述T型套筒支座52一端穿过楔形支座51插入PVC管43内,另一端支撑在楔形支座51上,所述锚具53支撑在T型套筒支座52上。
如附图4所示,所述锚具53上设置有注浆孔54及排气孔55,所述水泥土浆37经注浆管56及注浆孔54注入自由段35内;所述遗留锚索12锚具53的排气孔55上,设置有排气管57;由于遗留锚索12锚具53上的注浆孔54及排气孔55位于遗留锚索12自由段35的下方,注浆过程中,水泥土浆37会从排气孔55中流出,因此从排气孔55中插入一根排气管57,排气管57伸入自由段35的最顶端,保证遗留锚索12自由段35内注满后,水泥土浆37方从排气管57内溢出。
如附图5所示,所述H型钢梁44成对设置,每对H型钢梁44上间隔焊接有联结钢筋45;联结钢筋45将两根H型钢梁44联结形成一个整体,提升围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如附图6所示,所述新锚索32或遗留锚索12采用对中支架38进行固定,所述对中支架38为多孔圆板结构,侧边周向设置有凹槽39,所述新锚索32或遗留锚索12固定在凹槽39内;所述对中支架38间隔1~1.5m设置一个,同时多孔结构不影响后续的注浆作业。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土钉(33)、新锚索(32)、遗留锚索(12)、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所述新土钉(33)位于基坑放坡开挖段的土体(23)内;所述新锚索(32)位于新土钉(33)的下方;所述遗留锚索(12)位于新锚索(32)的下方;所述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由钢筋网(42)及喷射混凝土层(41)组成,所述钢筋网(42)在喷射混凝土层(41)内,所述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沿基坑侧壁施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锚索(32)分为锚固段(34)及自由段(35),锚固段(34)内注入水泥浆(36),自由段(35)内注入水泥土浆(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遗留锚索(12)分为原自由段(15)、原锚固段(14)及自由段(35),自由段(35)由原锚固段(14)改造形成,自由段(35)内注入水泥土浆(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锚索(32)和遗留锚索(12)的自由段(35)设置有PVC管(43),PVC管(43)穿过喷射混凝土层(41)插入自由段(35)的孔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锚索(32)和遗留锚索(12)自由段(35)的端部设有锚具(53)及H型钢梁(44),H型钢梁(44)与锚具(53)之间设置有楔形支座(51)及T型套筒支座(52);H型钢梁(44)支撑在喷射混凝土层(41)上,楔形支座(51)支撑在H型钢梁(44)上,T型套筒支座(52)一端穿过楔形支座(51)插入PVC管(43)内,另一端支撑在楔形支座(51)上,锚具(53)支撑在T型套筒支座(5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梁(44)成对设置,每对H型钢梁(44)上间隔焊接有联结钢筋(4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53)上设置有注浆孔(54)及排气孔(55),水泥土浆(37)经注浆管(56)及注浆孔(54)注入自由段(35)内;遗留锚索(12)的锚具(53)的排气孔(55)上设置有排气管(5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锚索(32)或遗留锚索(12)采用对中支架(38)进行固定,对中支架(38)为多孔圆板结构,侧边周向设置有凹槽(39),新锚索(32)或遗留锚索(12)固定在凹槽(39)内。
CN202022253638.XU 2020-10-12 2020-10-12 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Active CN214219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3638.XU CN214219673U (zh) 2020-10-12 2020-10-12 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3638.XU CN214219673U (zh) 2020-10-12 2020-10-12 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19673U true CN214219673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3638.XU Active CN214219673U (zh) 2020-10-12 2020-10-12 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19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4125B (zh) V级围岩隧道施工方法
CN110821503B (zh) 一种超深盾构区间风井先隧后主体施工方法
CN105155550B (zh) 联合支护开挖大厚度强风化砂岩层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CN109026026B (zh) 下穿既有管廊的大断面多线多连拱暗挖隧道群的施工方法
CN105804089B (zh) 一种原深基坑施工后局部增深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09389B (zh) 半明半暗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CN102031784A (zh) 深基坑灌注护坡桩加锚索支护施工方法
CN110541721A (zh) 一种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1801872U (zh) 联合支护开挖溶蚀地质深基坑
CN106498950A (zh)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实施方法
CN111560962A (zh) 一种回填区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05530A (zh) 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富水软岩隧道稳定性控制施工方法
CN110777802A (zh) 深基坑高低跨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114595A (zh) 支护桩预留核心土双支墩斜内撑基坑支护方法及装置
CN106522236A (zh) 基坑支护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119198A (zh) 一种用于smw工法桩支护体系的加固结构
CN210766754U (zh) 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索锚杆支护结构
CN206408630U (zh)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
CN108118689B (zh) 一种可部分循环使用预制地下连续墙、吊具以及施工方法
CN108951647A (zh) 明挖隧道的坑中坑挖掘支护施工方法
CN212452655U (zh) 一种用于smw工法桩支护体系的加固结构
CN214219673U (zh) 红线外遗留锚索再利用复合土钉墙
CN110344394A (zh) 一种深基坑周边浅埋构筑物基础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755701A (zh) 深基坑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2642730U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隧道穿越人防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