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3220U - 一种外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3220U
CN214203220U CN202023257566.2U CN202023257566U CN214203220U CN 214203220 U CN214203220 U CN 214203220U CN 202023257566 U CN202023257566 U CN 202023257566U CN 214203220 U CN214203220 U CN 214203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sliding block
cas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75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封荣贵
乔佳
吴曼曼
陈家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xi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exi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exi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exi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75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3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3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3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结构,涉及壳体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滑块以及锁紧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扣合,从而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形成容纳腔。滑块与固定块滑动配合,且滑块用于在相对固定块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带动固定块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壳体运动的趋势。由于该外壳结构设置有滑块,通过滑块在沿第二方向的运动时对第一壳体施加指向第二壳体的力,以使第一壳体具有向第二壳体运动的趋势,因此锁紧件无需设置在第一方向上,也就无需在第一方向上打孔,极大地提高了外壳结构的美观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外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外壳是用于容纳、支承内部设备的外层结构件,其一般通过两个壳体拼接以形成完整的外壳结构,例如,其可以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相互扣合在内部围成容纳其他设备的容纳腔。
现有的上下分体的外壳在安装时,为了保证上下两个壳体扣合紧密,减小壳体间的间隙,特别是一些在两个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的外壳,往往通过在壳体的上下方向上开设螺丝孔,以在壳体锁紧时对壳体施加上下方向上的力,或者在上下壳体的结合处设置向外伸出的边沿或凸台,在该边沿或凸台处设置有螺丝孔,以在锁紧壳体时对壳体施加上下方向上的力。然而该上述两种方式均需在外壳的上下方向上开孔,影响到整个外壳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外壳结构,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结构,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固定块;
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扣合,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容纳腔;且所述固定块伸入所述第二壳体内;
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滑动配合,且所述滑块用于在相对所述固定块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带动所述固定块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壳体运动的趋势;以及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滑块锁紧于所述第二壳体,并通过所述滑块阻挡所述第一壳体脱离所述第二壳体;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成夹角。
可选的,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锁紧件设置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接,以将所述滑块锁紧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锁紧件用于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可选的,所述锁紧件为锁紧螺丝;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锁紧螺丝穿设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所述锁紧螺丝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第二壳体内,以与所述滑块螺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滑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具有与所述滑块滑动接触的第一抵触部,所述滑块具有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二抵触部接触,以在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壳体运动的趋势。
可选的,所述第一抵触部为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壳体指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二抵触部为斜面,所述斜面相对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壳体指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的距离减小。
可选的,所述滑槽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以遮挡所述第一开口,避免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一开口脱离。
可选的,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制成。
可选的,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壳体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结构,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滑块以及锁紧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扣合,从而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形成容纳腔,且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固定块,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时,固定块伸入第二壳体内。滑块与固定块滑动配合,且滑块用于在相对固定块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带动固定块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壳体运动的趋势。锁紧件用于将滑块锁紧于第二壳体,由于滑块能够对固定块施加沿第一方向指向第二壳体的力,因此当滑块锁紧于第二壳体后,滑块对固定块施加的指向第二壳体的力能够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脱离。同时由于该外壳结构设置有滑块,通过滑块在沿第二方向的运动时对第一壳体施加指向第二壳体的力,以使第一壳体具有向第二壳体运动的趋势,因此锁紧件无需设置在第一方向上,也就无需在第一方向上打孔,极大地提高了外壳结构的美观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外壳结构;110-第一壳体;111-固定块;112-固定螺丝;113-滑槽;114-第一抵触部;115-阻挡件;116-第一敞口;117-密封槽;120-第二壳体;121-通孔;122-第二敞口;123-内壁;131-滑块;132-第二抵触部;133-锁紧件;135-密封圈;140-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结构100,该外壳结构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滑块131以及锁紧件133。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沿第一方向扣合,从而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内形成容纳腔140,且第一壳体110上设置有固定块111,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扣合时,固定块111伸入第二壳体120内。滑块131与固定块111滑动配合,且滑块131用于在相对固定块11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带动固定块111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壳体110具有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壳体120运动的趋势。锁紧件133用于将滑块131锁紧于第二壳体120,由于滑块131能够对固定块111施加沿第一方向指向第二壳体120的力,因此当滑块131锁紧于第二壳体120后,滑块131对固定块111施加指向第二壳体120的力,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脱离。同时由于该外壳结构100设置有滑块131,通过滑块131在沿第二方向的运动时对第一壳体110施加指向第二壳体120的力,以使第一壳体110具有向第二壳体120运动的趋势,因此锁紧件133无需设置在第一方向上,也就无需在第一方向上打孔,极大地提高了外壳结构100的美观程度。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100中第一壳体11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100中第二壳体12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上下设置,即第一方向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第一壳体110为壳体类结构,其内具有内腔,且该内腔在第一壳体110的下端具有第一敞口116。第二壳体120为壳体类结构,其内具有内腔,且该内腔在第二壳体120的上端具有第二敞口122。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上下扣合时,第一敞口116和第二敞口122对接,以使第一壳体110的内腔和第二壳体120的内腔连通,形成外壳结构100的容纳腔140,使用时,可将需装载的结构设置在该容纳腔140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壳结构100上下分体设置,第一方向即为上下方向,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将外壳结构100设置为左右分体的结构,相应地,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
固定块111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且固定块111的上端与第一壳体110连接,固定块111的下端凸出第一壳体110的下端面设置,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扣合时,固定块111的下端通过第二敞口122伸入第二壳体120内。
可选的,固定块111与第一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外壳结构100还包括固定螺丝112,第一壳体110的下端内侧开设有第一螺栓孔,固定螺丝112穿设于固定块111并与第一螺栓孔螺接,以将固定块111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固定块111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例如卡扣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111与第一壳体110分体设置,并通过固定螺丝112将固定块111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0,如此便于第一壳体110的制造,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将固定块111与第一壳体110一体制成。
请结合参照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111上开设有供滑块131滑动的滑槽113。滑槽113具有与滑块131滑动接触的第一抵触部114,滑块131具有第二抵触部132,第一抵触部114与第二抵触部132接触,以在滑块13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情况下,使第一壳体110具有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壳体120运动的趋势,换言之,第一壳体110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垂直第二壳体120的中线方向且从第二壳体120内指向第二壳体120外的方向,即图2所示的指向右侧的方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二方向的具体方向。
具体的,第一抵触部114为滑槽113的下表面,该下表面为相对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的斜面,且沿第二壳体120指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该斜面与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之间的距离减小,即沿第二方向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的方向,第一抵触部114的高度增加。因此当滑块131沿第二方向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运动时,能够迫使固定块111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壳体110向下运动以压紧第二壳体120。
进一步的,第二抵触部132为滑块131的下端面,该下端面为相对第一方向呈夹角的斜面,且沿第二壳体120指向第一壳体110的方向,该斜面与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之间的距离减小,即沿第二方向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的方向,第二抵触部132的高度增加。因此当滑块131沿第二方向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运动时,能够迫使固定块111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壳体110向下运动以压紧第二壳体120。
进一步的,第一抵触部114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等于第二抵触部132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因此当滑块131相对固定块111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抵触部114与第二抵触部132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触部114和第二抵触部132均为斜面,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一抵触部114和第二抵触部132的结构,例如将第一抵触部114设置为弧面等。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13为沿第二方向贯通固定块111的通槽,其在远离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相应地,其在靠近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由于滑槽113的下表面为沿第二方向高度增加的斜面,因此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同时滑块131的下端面也为斜面,其截面呈梯形(如图2所示)。安装时,滑块131可从第一开口进入滑槽113,且滑块131大端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因此能够避免滑块131从第二开口脱离固定块111。
外壳结构100还包括阻挡件115,阻挡件115连接于固定块111,以遮挡第一开口,避免滑块131从第一开口脱离。具体的,阻挡件115为板状件,其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11上,且阻挡件115的下端遮挡第一开口,以避免滑块131从第一开口脱离。可选的,固定螺丝112依次穿过阻挡件115和固定块111与第一壳体110螺接,从而通过固定螺丝112将阻挡件115和固定块111均固定于第一壳体110。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31设置有第一螺纹部,锁紧件133设置有第二螺纹部,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螺接,已将滑块131锁紧于第二壳体120,且锁紧件133用于带动滑块131沿第二方向运动,因此锁紧件133设置在滑块131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具体的,锁紧件133为锁紧螺丝,第二螺纹部即为锁紧螺丝的螺杆,相应地,第一螺纹部为沿第二方向开设于滑块131的第二螺纹孔。第二壳体120上开设有供锁紧螺丝穿设的通孔121,该通孔121贯穿第二壳体120的侧壁设置。安装时,锁紧螺丝的一端通过通孔121伸入第二壳体120内,以与滑块131螺接,当转动锁紧螺丝时,滑块131相对固定块111沿第二方向滑动,带动固定块111沿向下运动,进而使第一壳体110向下运动,且将锁紧螺丝将滑块131锁紧于第二壳体120时,通过滑块131的第二抵触部132与滑槽113的第一抵触部114的相互作用,阻挡固定块111向上运动,进而避免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脱离。
进一步的,外壳结构100还包括密封圈135,密封圈135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且在第一壳体110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壳体120运动的情况下,密封圈135压紧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具体的,第一壳体110具有朝向第二壳体120的第一配合面,该第一配合面极为第一壳体110的下端面,第二壳体120具有朝向第一壳体110的第二配合面,该第二配合面即为第二壳体120的上端面。密封圈135设置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以在第一壳体110向下运动时将密封件压紧,进而保证外壳结构100的密封性。
可选的,密封圈135为O型密封圈135。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置密封圈135的类型,例如设置为片状密封圈135。进一步的,第一配合面上还开设有密封槽117,密封圈135设置在密封槽117内,以通过密封槽117对密封圈135限位。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将密封槽117开设于第二配合面,或者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共同形成密封槽117。
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100的安装过程为:
首先将滑块131放入滑槽113内,且使第一抵触部114与第二抵触部132贴合,然后将固定螺丝112依次穿过阻挡件115和固定块111,并通过固定螺丝112将阻挡件115与固定块111同步固定于第一壳体110。之后将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扣合,锁紧件133穿设第二壳体120上的通孔121,并通过第二开口伸入滑槽113内与滑块131螺接,旋转锁紧件133,滑块131沿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块111向下运动,第一壳体110同步向下运动,从而将密封件压紧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直至锁紧件133锁紧,外壳结构100装配完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结构100,其通过设置滑块131,进而通过带动滑块13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同时实现带动第一壳体110向第二壳体120运动,从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密封圈135压紧,保证外壳结构100的密封性。而且由于锁紧件133在锁紧时对滑块131施加的力沿第二方向,亦即第二壳体120上开设的供锁紧件133伸入容纳腔140内与滑块131连接的通孔121可沿第二方向开设,如此该通孔121可开设于第二壳体120的侧面,保证外壳结构100的外观更加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10),所述第一壳体(110)上设置有固定块(111);
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沿第一方向扣合,以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内形成容纳腔(140);且所述固定块(111)伸入所述第二壳体(120)内;
滑块(131),所述滑块(131)与所述固定块(111)滑动配合,且所述滑块(131)用于在相对所述固定块(11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带动所述固定块(111)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20)运动的趋势;以及
锁紧件(133),所述锁紧件(133)用于将所述滑块(131)锁紧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并通过所述滑块(131)阻挡所述第一壳体(110)脱离所述第二壳体(120);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成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31)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锁紧件(133)设置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接,以将所述滑块(131)锁紧于所述第二壳体(120),且所述锁紧件(133)用于带动所述滑块(131)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133)为锁紧螺丝;所述第二壳体(120)上开设有供所述锁紧螺丝穿设的通孔(121),所述通孔(121)贯穿所述第二壳体(120)的侧壁;所述锁紧螺丝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121)伸入所述第二壳体(120)内,以与所述滑块(131)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11)上开设有供所述滑块(131)滑动的滑槽(113),所述滑槽(113)具有与所述滑块(131)滑动接触的第一抵触部(114),所述滑块(131)具有第二抵触部(132),所述第一抵触部(114)与所述第二抵触部(132)接触,以在所述滑块(131)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20)运动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触部(114)为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壳体(120)指向所述第一壳体(110)的方向,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之间的距离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触部(132)为斜面,所述斜面相对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壳体(120)指向所述第一壳体(110)的方向,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的距离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3)远离所述第二壳体(120)的内壁(123)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外壳结构(100)还包括阻挡件(115),所述阻挡件(115)连接于所述固定块(111),以遮挡所述第一开口,避免所述滑块(131)从所述第一开口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11)与所述第一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固定块(111)与所述第一壳体(110)一体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100)还包括密封圈(135),所述密封圈(135)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壳体(110)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20)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密封圈(135)压紧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120)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壳体(120)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开设有密封槽(117),所述密封圈(135)设置于所述密封槽(117)内。
CN202023257566.2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外壳结构 Active CN214203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7566.2U CN214203220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外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7566.2U CN214203220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外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3220U true CN214203220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3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7566.2U Active CN214203220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外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3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9679B2 (en) Cover latching structur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2343426B1 (en) Latch device
KR200494031Y1 (ko) 커넥터
CN109588973B (zh) 外锅以及压力锅
US20140073168A1 (en) Connector
US11949803B2 (en) Locking mechanism of a mobile terminal battery cover
CN214203220U (zh) 一种外壳结构
US9351612B2 (en) Shower door assembly for fast assembly and adjustment
US20120000907A1 (en) Attach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2712849A (zh) 一种外壳结构
US9344536B2 (en) Accessory attachment mechanism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81724A (ja) コネクタ
CN103299489A (zh) 防水连接器组件
CN113260203B (zh) 防水结构及其相关的电子装置
JPH0728371Y2 (ja) 用心錠
US9443679B2 (en) Two-piece rocker assembly
JP2009181719A (ja) コネクタ
CN215717831U (zh) 一种按钮组件及智能门锁
CN220534790U (zh) 一种引擎传感器成型模具
CN101892777B (zh) 横向式两段推抵扣具
EP3240060B1 (en) Battery lid lock structure
US7384284B2 (en) Electrical strip connector with lever assist
CN112056706A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和移动体
EP1087470A3 (en) A connector
CN214206106U (zh) 按压式锁扣模块及锁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700 No. 16, Xinrui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EXIN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3rd floor, building A3, No. 11, Kaiyuan Avenue,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EXIN INSTRUMENT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