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1199U -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 Google Patents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1199U
CN214201199U CN202120164087.1U CN202120164087U CN214201199U CN 214201199 U CN214201199 U CN 214201199U CN 202120164087 U CN202120164087 U CN 202120164087U CN 214201199 U CN214201199 U CN 214201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ube
connecting piece
reagent strip
ligh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640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鹏
刘聪
王超
尚晓京
李东
张合书
马瑞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bio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Zhengzhou Co Ltd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640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1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1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1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包括试剂条本体,试剂条本体包括呈条状结构的连接件和固连在连接件上的第一试管组件;还包括将第一试管组件与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加固组件,和封装在连接件一端部的第二试管组件,第二试管组件具有一反应管。本实用新型利用加固组件顶部固连在连接件上,第一试管组件的每个孔口均与连接件固连在一起,且第一试管组件的每个孔的孔壁固连在加固组件上,不仅提高了试剂条本体的结构稳定性,而且使得试剂条的外形美观大方。

Description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化学发光免疫仪器大多是高通量、高灵敏度、高检测成本的大型化学发光仪器,该类型的检测仪器一般设置于大型医院或大型检测机构,因而无法实现现场采样、及时检测并快速得到结果。同时,从市场发展和国家推进分级诊疗的趋势来看,大型化学发光仪器无法满足一级医院、社区医院和小型检测机构的需求。因而,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即时检测(即POCT)仪器。
现有市场上的POCT仪器大多是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仪器,与该化学发光检测仪器配套的试剂条为单人份试剂条(即每个样本对应一个试剂条),试剂条的孔内封装有反应试剂、磁珠和洗液等,以满足样本的检测需求。
现有单人份试剂条的多个孔集成在连接板上,并在连接板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口,在检测时手动将黑色遮光的反应杯卡装在安装口内。该类型的试剂条在检测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试剂条缺少定位结构,无法实现试剂条与检测仪器的快速定位卡装;且由于试剂上集成的孔位较多、长度往往较长,在检测时容易出现变形而影响后续检测;其次,手动放置反应杯不仅增加检测工序,降低检测效率,而且反应杯还容易倾斜,影响读数,且黑色的反应杯对对测光结果影响较大,进一步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利用加固组件增加了试剂条本体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因长度过长而引起的变形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包括呈条状结构的连接件和固连在所述连接件上的第一试管组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试管组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加固组件,和活动卡装在连接件一端部的第二试管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连在所述连接件下表面的、呈环状结构的加强板,所述第一试管组件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内侧,且第一试管组件的管壁分别通过加强筋与加强板固连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试管组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的样本试管、试剂试管和洗液试管,所述样本试管、试剂试管和所述洗液试管的管口处均具有固连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外翻边,且试剂试管和洗液试管顶部封装有第一封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延伸设置有具有防滑纹的手柄。更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底表面具有多个防滑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向右延伸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一具有安装凹面的安装口;所述第二试管组件通过第二封膜在所述安装口上,包括
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贴设在所述安装凹面上,所述第二封膜将安装板封装在安装部上;
至少一个底物试管,竖直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且至少一个所述底物试管向下延伸出安装口;以及
一所述反应管,竖直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反应管向下延伸出安装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管为双层结构,其包括上管口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的避光外壳和卡装在所述避光外壳内的内反应杯;所述底物试管为由避光材质制成的避光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反应杯的上口沿向上延伸出所述避光外壳形成第一限位台,避光外壳上口沿的外周上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和第一限位台间隙设置围成与检测仪器的测光头相配合的定位插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避光外壳的右侧壁倾斜设置并自上而下逐渐向左内收,所述内反应杯的右侧壁贴附在避光外壳右侧壁的内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利用加固组件顶部固连在连接件上,第一试管组件的每个孔口均与连接件固连在一起,且第一试管组件的每个孔的孔壁固连在加固组件上,不仅提高了试剂条本体的结构稳定性,而且使得试剂条的外形美观大方。
本实用新型将底物试管和反应管集成在一起,并将底物试管和反应管封装在连接件上,实现了反应管和连接件的固定连接,在使用时无需手动放置反应管,简化了检测工序,提高了检测效率,还能够避免反应管倾斜,为测光打下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样本试管、试剂试管和洗液试管的底部均为锥形结构,能够将试剂条本体定位卡装在POCT检测仪器的安装座内,不仅提高了试剂条本体的快速定位安装,还提高了试剂条本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第二试管组件处于爆炸状态)。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试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包括呈条状结构的连接件(即连接板1),固连在连接板1上的第一试管组件,将第一试管组件与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加固组件,和活动卡装在连接件一端部的第二试管组件,加固组件的顶部固连在连接板1上,增加了连接板1的结构强度,第一试管组件不仅与连接板1相固连,还与加固组件相固连,提高了试剂条的整体强度,克服了现有试剂条因长度太长而引起的变形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加固组件包括固连在连接板1下表面的加强板2,加强板2为由一对长加强筋和一对短加强筋围成的矩形结构,第一试管组件位于加强板2的内侧,且第一试管组件的每个管壁均与加强板2的内侧面固定在一起,加强板2和连接板1的共同作用提供了试剂条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结构稳定性,避免因长度太长而引起的变形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试管组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在连接板1上的样本试管3、试剂试管4和洗液试管5;其中:
样本试管3、试剂试管4和洗液试管5的管口处均具有固连在连接板1上的外翻边,外翻边的高度高于连接板1的上表面,便于封膜;
样本试管3、试剂试管4和洗液试管5的下部均为圆锥曲面,不仅增大了受热面积,确保均匀受热,提高温育效果,还能够将试剂条本体快速定位卡装在POCT检测仪器的安装座内,实现了试剂条本体的快速定位安装,还提高了试剂条本体的稳定性;
样本试管3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全血孔3.1和样本孔3.2,全血孔3.1内封装有分离试剂,用于实现全血样本的分离;样本孔3.2用来盛装样本;
试剂试管4包括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的磁珠孔4.1(封装有磁珠)、酶孔4.2(封装有酶)、样本稀释液孔4.3(封装有样本稀释液)、样本稀释孔4.4和底物增强剂孔4.5(封装有底物增强剂),试剂试管4封装有多种试剂,能够满足不同检测项目的检测需求;
洗液试管5包括间隔设置的洗液孔(洗液孔内封装有用于清洗移液针和磁珠的清洗液),洗液孔的数量可根据反应需求灵活选择;
连接板1的上表面封装有第一封膜,实现试剂试管、洗液试管和样本试管的封装;且与样本孔3.2对应的第一封膜上开设有开口,便于将样本(包括血清和全血)放入样本孔3.2内。
如图2所示,连接板1的左端相左延伸设置有上表面具有防滑纹的手柄6.1,手柄6.1的底表面具有多个防滑槽6.2(即防滑凹槽),增加摩擦力,便于手持。
如图4所示,连接板1的右端部为安装部,安装部开设有一具有安装凹面1.2的安装口1.1;第二试管组件卡装在安装口1.1内,第二试管组件包括卡装在安装凹面1.2上的安装板7,安装板7上自左向右间隔设置有底物试管8(为两个,封装有发光底物)和反应管,安装板7上表面封装有第二封膜,第二封膜延伸至连接板1的安装部上,不仅实现了底物试管8的封装,还实现了安装板7和连接板1的固定连接,提高了第二试管组件的稳定性。
实际加工时,底物试管8为由避光材质(如黑色材料)加工而成的遮光管;反应管为双层结构,包括上管口固连在安装板7上的避光外壳9.1和卡装在避光外壳9.1内的内反应杯9.2(由白色低透光材质加工而成)。
实际加工时,避光外壳9.1的内侧面上部开设有环形结构的定位槽,内反应杯9.2外侧面上部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四个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凸条9.5,凸条9.5卡装在定位槽内,实现了内反应杯9.2和避光外壳9.1的定位卡装,具体如图5所示。当然在实际加工时,还可以采用双模具一体成型加工工艺,将成型后的避光外壳9.1和内反应杯9.2固连在一起,还可以采用其他定位结构实现内反应杯9.2和避光外壳9.1的快速定位安装。
如图2和图4所示,避光外壳9.1的右侧壁倾斜设置并自上而下逐渐向左内收,内反应杯9.2的右侧壁贴附在避光外壳9.1右侧壁的内侧面上(即内反应杯9.2的右侧壁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均与避光外壳9.1的右侧壁倾斜度和倾斜方向一致),内反应杯9.2的右侧壁和内反应杯9.2的右侧壁倾斜设置,磁珠吸附在内反应杯9.2的右侧壁上(即斜壁),确保磁珠的冲洗效果;
如图4所示,内反应杯9.2的上口沿向上延伸出避光外壳9.1形成第一限位台9.3,避光外壳9.1上口沿向外水平翻折,且避光外壳9.1上口沿的外周上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第二限位台9.4,第二限位台9.4和第一限位台9.3间隙设置,围成与测仪器的测光头配套的定位插槽9.6,检测时测光头可卡装在第二限位台9.4和第一限位台9.3之间的定位插槽9.6内,形成避光测光环境,提高了测光准确度。
在热封时,第二限位台9.4和避光外壳9.1均通过第二封膜封装在连接板1上,实现了避光外壳9.1与连接板1的固定连接,提高了避光外壳9.1的稳定性,有效避免避光外壳9.1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偏斜现象;与内反应杯9.2对应的第二封膜具有一开口,便于添加试剂和样本。在实际热封时,第一封膜和第二封膜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在封装时采用一体封装;第一封膜和第二封膜还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在封装时分别单独封装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试剂条的使用过程如下:一手握着手柄6.1将试剂条插装在检测仪器的试剂架内,在样本孔3.2内加入血清样本(当样本为全血样本时,将全血加入样本孔3.2内,然后移取全血样本于全血孔3.1内,利用封装在全血孔内的试剂实现全血的分离,以满足检测需求),检测仪器的移液针抽取定量的样本于样本稀释孔4.4内,然后再抽取样本稀释液孔4.3内的稀释液于样本稀释孔4.4内,将稀释液和样本充分混匀;用洗液清洗移液针,清洗完成后用移液针移取稀释后的样本于内反应杯9.2内,然后依次抽取磁珠和酶于内反应杯9.2内,将内反应杯9.2内的试剂和样本混合均匀,然后利用检测仪器进行温育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检测仪器的磁铁靠近避光外壳9.1的右侧壁上,磁珠在磁铁的作用下吸附在内反应杯9.2的右侧壁上,用移液针将废液抽走,然后再用移液针抽取洗液,移液针正对内反应杯9.2的右侧壁注液,即顺着内反应杯9.2的斜坡对冲洗磁珠;重复清洗多次(清洗次数可根据检测项目进行灵活选择),确保磁珠的清洗效果;
磁珠清洗完成后,抽取底物于内反应杯9.2内,将底物与磁珠混合均匀,底物与磁珠上的反应物进行发光反应,然后移取底物增强剂于内反应杯9.2内,增强发光;将检测仪器的测光头移动至反应管处,且测光头密封卡装在第二限位台9.4和第一限位台9.3之间的间隙内,测光头覆盖在内反应杯9.2上以形成封闭的避光环境,然后测光,完成样本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遍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包括试剂条本体,所述试剂条本体包括呈条状结构的连接件和固连在所述连接件上的第一试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试管组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加固组件,和封装在连接件一端部的第二试管组件,所述第二试管组件具有一反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连在所述连接件下表面的、呈环状结构的加强板,所述第一试管组件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内侧,且第一试管组件的管壁均与加强板固连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试管组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的样本试管、试剂试管和洗液试管,所述样本试管、试剂试管和所述洗液试管的管口处均具有固连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外翻边,且试剂试管和洗液试管顶部封装有第一封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延伸设置有具有防滑纹的手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底表面具有多个防护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向右延伸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一具有安装凹面的安装口;所述第二试管组件通过第二封膜在所述安装口上,包括
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贴设在所述安装凹面上,所述第二封膜将安装板封装在安装部上;
至少一个底物试管,竖直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且至少一个所述底物试管向下延伸出安装口;以及
一所述反应管,竖直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反应管向下延伸出安装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为双层结构,其包括上管口固连在所述安装板上的避光外壳和卡装在所述避光外壳内的内反应杯;所述底物试管为由避光材质制成的避光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反应杯的上口沿向上延伸出所述避光外壳形成第一限位台,避光外壳上口沿的外周上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和第一限位台间隙设置,围成与检测仪器的测光头相配合的定位插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外壳的右侧壁倾斜设置并自上而下逐渐向左内收,所述内反应杯的右侧壁贴附在避光外壳右侧壁的内侧面上。
CN202120164087.1U 2021-01-21 2021-01-21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Active CN214201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64087.1U CN214201199U (zh) 2021-01-21 2021-01-21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64087.1U CN214201199U (zh) 2021-01-21 2021-01-21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1199U true CN214201199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3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64087.1U Active CN214201199U (zh) 2021-01-21 2021-01-21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1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99271B2 (ja) 毛細管血液抗原試験装置
EP1775574B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sample
US5501949A (en) Particle bound binding component immunoassay
CN105259163B (zh) 用于全血样品检测的磁微粒直接化学发光微流控芯片
CN109212201A (zh) 一种用于血清中乙肝病毒五项检测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CN1161611C (zh) 生物传感器
US4994240A (en) Suction head and carrying reaction cups used in biochemical reaction analyzing apparatus
CN1894584A (zh) 同时进行血型测定、血清交叉核对和抗体检测试验的装置和方法
JP4699840B2 (ja) バイオチップ及び免疫分析方法
CN111443211B (zh) 一种多血型系统自动检测卡及检测方法
CN205038217U (zh) 一种快速检测试剂卡
CN214201199U (zh)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CN110646604A (zh) 一种磁微粒发光双层微流控芯片以及检测系统
CN112666153A (zh)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条
CN1138981C (zh) 一种高信息量免疫检测方法及其专用检测板
CN211179850U (zh) 一种磁微粒发光双层微流控芯片以及检测系统
CN110404594A (zh) 样本分析试剂盒
CN210332715U (zh) 样本分析试剂盒
CN203745473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105223350A (zh) 一种快速检测试剂卡及其制备和实施方法
CN209791574U (zh) 一种elisa芯片
CN216747415U (zh) 一种单人份检测试剂条
CN218157928U (zh) 单人份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条
CN207798846U (zh) 一种全血免疫检测装置
CN209356512U (zh) 一种维生素a检测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