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8914U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98914U CN214198914U CN202023247369.2U CN202023247369U CN214198914U CN 214198914 U CN214198914 U CN 214198914U CN 202023247369 U CN202023247369 U CN 202023247369U CN 214198914 U CN214198914 U CN 2141989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exhaust
- indoor unit
- duct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第一壳体、热交换系统和新风系统,第一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多个风口;热交换系统设置在容纳腔内,热交换系统具有热交换风道,各风口均与热交换风道连通,热交换系统通过多个风口可实现至少一种出风模式;新风系统设置在容纳腔内,新风系统包括排风风道结构;其中,当室内机处于其中一种出风模式时,室内空气均可通过排风风道结构排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的结构复杂,不利于室内机的经济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室内机通常设置有新风装置,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但是,大部分室内机只能够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无法及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由于空调器作业时室内处于封闭状,如果室内污浊空气没有及时排出室外容易导致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现有的室内机通过增设双离心风机,确保室内机具备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和引入室外新风的功能,但是,上述的室内机需要增设额外的风机,导致室内机的结构复杂化,提升了室内机的制造成本,不利于室内机的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的结构复杂,不利于室内机的经济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第一壳体、热交换系统和新风系统,第一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多个风口;热交换系统设置在容纳腔内,热交换系统具有热交换风道,各风口均与热交换风道连通,热交换系统通过多个风口可实现至少一种出风模式;新风系统设置在容纳腔内,新风系统包括排风风道结构;其中,当室内机处于其中一种出风模式时,室内空气均可通过排风风道结构排出。
进一步地,多个风口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一排风口,排风风道结构通过第一排风口与室外连通,出风模式包括上出风模式和下出风模式,当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第一风口出风,第二风口进风;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口进风,第二风口出风。
进一步地,当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排风风道结构与第一风口、第一排风口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排风风道结构排出;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排风风道结构与第二风口、第一排风口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排风风道结构排出。
进一步地,排风风道结构包括第二壳体和旋转挡板,第二壳体具有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口,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口相连通,第二排风口与第一排风口相对设置;旋转挡板设置在容纳腔内,旋转挡板与第二壳体连接,旋转挡板相对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设置,第一排风风道和热交换风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旋转挡板具有关闭第一连通口的第一关闭位置,以及旋转挡板具有打开第一连通口的第一避让位置;其中,当第一风口进风,第二风口出风时,旋转挡板位于第一避让位置,流经热交换风道的部分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连通口进入第一排风风道内,并由第二排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还具有第二排风风道、第二排风口和第三进风口,第二排风口和第三进风口均与第二排风风道相连通,当第一风口出风,第二风口进风时,第二排风风道与第一风口连通,流经热交换风道的部分室内空气通过第三进风口进入第二排风风道,并由第二排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第一排风风道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排风风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风口位置处。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风道结构,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新风风道结构与第一风口连通以引入室外新风;当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新风风道结构与第二风口连通以引入室外新风。
进一步地,新风风道结构包括第三壳体和挡板组件,其中,第三壳体具有第一新风风道和第一进风口,第一新风风道和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挡板组件与第三壳体连接,挡板组件相对第三壳体可移动地设置,热交换风道与第一新风风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挡板组件具有关闭第二连通口的第二关闭位置,以及挡板组件具有打开第二连通口的第二避让位置。
进一步地,当第一风口出风,第二风口进风时,挡板组件位于第一避让位置,室外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新风风道,并通过第二连通口进入热交换风道内进行热交换后由第一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挡板组件包括升降挡板、齿条结构和驱动部,其中,升降挡板与第三壳体可活动地连接;齿条结构与升降挡板连接,并沿升降挡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驱动部与第一壳体连接,驱动部具有用于与齿条结构啮合的齿轮结构。
进一步地,第三壳体还具有第二新风风道、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第二新风风道连通,当第一风口进风,第二风口出风时,第二新风风道与第一风口连通,室外新风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新风风道,并通过出风口进入热交换风道内进行热交换后由第二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第一新风风道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新风风道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风口位置处。
进一步地,新风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其中,第一过滤网设置在第一新风风道内,并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连通口之间;和/或,第二过滤网设置在第二新风风道内,并位于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新风风道结构的高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排风风道结构的高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新风风道结构的高度方向的第二端与排风风道结构的高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分开设置。
进一步地,热交换系统包括蒸发器组件和风机组件,其中,蒸发器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位于热交换风道的上方;风机组件设置在热交换风道内,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多个风机沿竖直方向相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其中,第一风机靠近蒸发器组件设置;第二风机位于第一风机的下方,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轴线均与竖直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且第一风口位于第二风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排风口,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四进风口和第五进风口,第四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并连通,第五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并连通。
进一步地,第四进风口和第五进风口均位于第一排风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四进风口和第五进风口相邻地设置,第四进风口和第五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为半圆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新风系统的室内机,确保室内机能够具备排出室内空气的功能,还有利于室内机的经济性。
具体而言,通过将新风系统设置成包括排风风道结构的结构形式,这样,当室内机处于其中一种出风模式时,室内空气均可通过排风风道结构排出,确保室内机无论处于何种出风模式,均能够确保室内空气及时排出,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由于新风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室内机的加工制造难度,从而有利于室内机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室内机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图中,气流下进上出;
图4示出了图2中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图中,气流上进下出;
图5示出了图3中的排风风道结构的第二排风风道排出室内空气的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排风风道结构的第一排风风道排出室内空气的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中的新风风道结构的第二新风风道引入室外新风的状态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中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A-A视角的室内机在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新风系统的新风风道结构和排风风道结构处于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挡板组件的升降挡板处于第一关闭位置;
图11示出了图9中的室内机的第一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0中的挡板组件的升降挡板处于第一避让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的室内机的升降挡板处于第一避让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2中的部分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2中的挡板组件的齿条结构和齿轮结构处于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壳体;11、容纳腔;12、第一风口;13、第二风口;14、第一排风口;15、第四进风口;16、第五进风口;
20、热交换系统;21、热交换风道;22、蒸发器组件;23、风机组件;231、第一风机;232、第二风机;
30、新风系统;31、新风风道结构;311、第三壳体;3111、第一新风风道;3112、第一进风口;3113、第二新风风道;3114、第二进风口;3115、出风口;312、挡板组件;3121、升降挡板;3122、齿条结构;3123、驱动部;3124、齿轮结构;313、第一过滤网;314、第二过滤网;32、排风风道结构;321、第二壳体;3211、第一排风风道;3212、第二排风口;3213、第二排风风道;3214、第三进风口;322、旋转挡板;
100、第一连通口;200、第二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的结构复杂,不利于室内机的经济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为上述和下述的室内机。
如图1至图15所示,室内机包括第一壳体10、热交换系统20和新风系统30,第一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第一壳体10上开设有多个风口;热交换系统20设置在容纳腔11内,热交换系统20具有热交换风道21,各风口均与热交换风道21连通,热交换系统20通过多个风口可实现至少一种出风模式;新风系统30设置在容纳腔11内,新风系统30包括排风风道结构32;其中,当室内机处于其中一种出风模式时,室内空气均可通过排风风道结构32排出。
提供了一种具有新风系统30的室内机,确保室内机能够具备排出室内空气的功能,还有利于室内机的经济性。
具体而言,通过将新风系统30设置成包括排风风道结构32的结构形式,这样,当室内机处于其中一种出风模式时,室内空气均可通过排风风道结构32排出,确保室内机无论处于何种出风模式,均能够确保室内空气及时排出,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由于新风系统30的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室内机的加工制造难度,从而有利于室内机的经济性。
如图1至图6所示,多个风口包括第一风口12、第二风口13和第一排风口14,排风风道结构32通过第一排风口14与室外连通,出风模式包括上出风模式和下出风模式,当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第一风口12出风,第二风口13进风;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口12进风,第二风口13出风。
具体而言,当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排风风道结构32与第一风口12、第一排风口14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排风风道结构32排出;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排风风道结构32与第二风口13、第一排风口14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排风风道结构32排出。这样,当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即,当第一风口12出风,第二风口13进风时,将排风风道结构32与第一风口12、第一排风口14连通,使得靠近第一风口12的部分室内空气流经排风风道结构32并由第一排风口14排出,从而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即,当第一风口12进风,第二风口13出风时,室内机的排出室内空气的方式为:将排风风道结构32与第二风口13、第一排风口14连通,使得靠近第二风口13的部分室内空气流经排风风道结构32并由第一排风口14排出,从而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
如图6所示,排风风道结构32包括第二壳体321和旋转挡板322,第二壳体321具有第一排风风道3211和第二排风口3212,第一排风风道3211和第二排风口3212相连通,第二排风口3212与第一排风口14相对设置;旋转挡板322设置在容纳腔11内,旋转挡板322与第二壳体321连接,旋转挡板322相对第二壳体321可转动地设置,第一排风风道3211和热交换风道2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00,旋转挡板322具有关闭第一连通口100的第一关闭位置,以及旋转挡板322具有打开第一连通口100的第一避让位置;其中,当第一风口12进风,第二风口13出风时,旋转挡板322位于第一避让位置,流经热交换风道21的部分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连通口100进入第一排风风道3211内,并由第二排风口3212排出。这样,确保第一排风风道3211的排风可靠性。
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321还具有第二排风风道3213、第二排风口3212和第三进风口3214,第二排风口3212和第三进风口3214均与第二排风风道3213相连通,当第一风口12出风,第二风口13进风时,第二排风风道3213与第一风口12连通,流经热交换风道21的部分室内空气通过第三进风口3214进入第二排风风道3213,并由第二排风口3212排出。这样,确保第二排风风道3213的排风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确保室内机在上出风模式或下出风模式下均能够顺利完成排风作业,如图5、图6和图14所示,第一排风风道3211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排风风道3213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风口12位置处。
如图7至图15所示,新风系统30还包括新风风道结构31,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新风风道结构31与第一风口12连通以引入室外新风;当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新风风道结构31与第二风口13连通以引入室外新风。这样,通过将新风系统30设置成包括新风风道结构31和排风风道结构32的结构形式,确保室内机具备排出室内空气和引入室外新风的功能,具体而言,当第一风口12进风,第二风口13出风时,室内机引入室外新风的方式为:将新风风道结构31与第一风口12连通,使得室外新风随第一风口12进入的空气一起由第二风口13吹出,从而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当第一风口12出风,第二风口13进风时,室内机引入室外新风的方式为:新风风道结构31与第二风口13连通,使得室外新风随第二风口13进入的空气一起由第一风口12吹出,从而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
如图8至图14所示,新风风道结构31包括第三壳体311和挡板组件312,其中,第三壳体311具有第一新风风道3111和第一进风口3112,第一新风风道3111和第一进风口3112相连通;挡板组件312与第三壳体311连接,挡板组件312相对第三壳体311可移动地设置,热交换风道21与第一新风风道311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口200,挡板组件312具有关闭第二连通口200的第二关闭位置,以及挡板组件312具有打开第二连通口200的第二避让位置。
如图9所示,第一进风口3112和第二连通口200均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进风口31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连通口200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第一风口12出风,第二风口13进风时,挡板组件312位于第一避让位置,室外新风通过第一进风口3112进入第一新风风道3111,并通过第二连通口200进入热交换风道21内进行热交换后由第一风口12吹出。这样,确保第一新风风道3111的引入新风的可靠性。
如图10、图12和图15所示,挡板组件312包括升降挡板3121、齿条结构3122和驱动部3123,其中,升降挡板3121与第三壳体311可活动地连接,齿条结构3122与升降挡板3121连接,并沿升降挡板31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驱动部3123与第一壳体10连接,驱动部3123具有用于与齿条结构3122啮合的齿轮结构3124。这样,采用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确保传动的平稳性,从而确保升降挡板3121的升降可靠性。
如图7和图14所示,第三壳体311还具有第二新风风道3113、第二进风口3114和出风口3115,第二进风口3114和出风口3115均与第二新风风道3113连通,当第一风口12进风,第二风口13出风时,第二新风风道3113与第一风口12连通,室外新风通过第二进风口3114进入第二新风风道3113,并通过出风口3115进入热交换风道21内进行热交换后由第二风口13吹出。这样,确保第二新风风道3113的排风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确保室内机在上出风模式或下出风模式下均能够顺利完成引入新风作业,如图5、图6和图14所示,第一新风风道3111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新风风道3113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风口12位置处。
如图9、图11和图13所示,新风风道结构31还包括第一过滤网313和第二过滤网314,其中,第一过滤网313设置在第一新风风道3111内,并位于第一进风口3112和第二连通口200之间;和/或,第二过滤网314设置在第二新风风道3113内,并位于第二进风口3114和出风口3115之间。这样,第一过滤网313起到过滤进入第一新风风道3111内的室外新风的作用,第二过滤网314起到过滤进入第二新风风道3113内的室外新风的作用。
如图10、图12和图14所示,新风风道结构31的高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排风风道结构32的高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新风风道结构31的高度方向的第二端与排风风道结构32的高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分开设置。这样,确保新风风道结构31和排风风道结构32互不干涉,从而确保新风风道结构31的引入新风可靠性,以及确保排风风道结构32的排风可靠性。
如图3至图8所示,热交换系统20包括蒸发器组件22和风机组件23,其中,蒸发器组件22设置在容纳腔11内并位于热交换风道21的上方;风机组件23设置在热交换风道21内,风机组件23包括多个风机,多个风机沿竖直方向相间隔地设置。这样,确保气流通过流经蒸发器组件22进行及时换热,从而确保室内机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3至图8所示,多个风机包括第一风机231和第二风机232,其中,第一风机231靠近蒸发器组件22设置;第二风机232位于第一风机231的下方,第一风机231和第二风机232的轴线均与竖直方向相平行。这样,当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231运行,第二风机232不运行;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231不运行,第二风机232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风机231和第二风机232均为轴流风机。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0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风口12和第二风口13,且第一风口12位于第二风口13的上方。第一壳体10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排风口14,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这样,便于为新风系统30提供安装空间,从而确保室内机的规整性。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0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第四进风口15与第一进风口3112相对设置并连通,第五进风口16与第二进风口3114相对设置并连通。这样,确保气流能够顺畅地进入第一新风风道3111或进入第二新风风道3113内。
如图2所示,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均位于第一排风口14的上方。
可选地,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相邻地设置,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中的至少一个为半圆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考虑到外界新风管为圆管,为了确保室内机连接的管路较少,使用一根新风管同时与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连接,优选地,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均为半圆形结构。这样,只需要根据室内机的出风模式来选择第四进风口15或第五进风口16关闭或打开。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所述第一壳体(10)上开设有多个风口;
热交换系统(20),所述热交换系统(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热交换系统(20)具有热交换风道(21),各所述风口均与所述热交换风道(21)连通,所述热交换系统(20)通过多个所述风口可实现至少一种出风模式;
新风系统(30),所述新风系统(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新风系统(30)包括排风风道结构(32);
其中,当所述室内机处于其中一种所述出风模式时,室内空气均可通过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口包括第一风口(12)、第二风口(13)和第一排风口(14),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通过所述第一排风口(14)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模式包括上出风模式和下出风模式,当所述室内机处于所述上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口(12)出风,所述第二风口(13)进风;当所述室内机处于所述下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口(12)进风,所述第二风口(13)出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与所述第一风口(12)、所述第一排风口(14)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排出;当所述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与所述第二风口(13)、所述第一排风口(14)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包括:
第二壳体(321),所述第二壳体(321)具有第一排风风道(3211)和第二排风口(3212),所述第一排风风道(3211)和第二排风口(3212)相连通,所述第二排风口(3212)与所述第一排风口(14)相对设置;
旋转挡板(322),所述旋转挡板(322)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旋转挡板(322)与所述第二壳体(321)连接,所述旋转挡板(322)相对所述第二壳体(32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排风风道(3211)和所述热交换风道(2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00),所述旋转挡板(322)具有关闭所述第一连通口(100)的第一关闭位置,以及所述旋转挡板(322)具有打开所述第一连通口(100)的第一避让位置;
其中,当所述第一风口(12)进风,所述第二风口(13)出风时,所述旋转挡板(322)位于所述第一避让位置,流经所述热交换风道(21)的部分室内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100)进入所述第一排风风道(3211)内,并由所述第二排风口(3212)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321)还具有第二排风风道(3213)、第二排风口(3212)和第三进风口(3214),所述第二排风口(3212)和第三进风口(3214)均与所述第二排风风道(3213)相连通,当所述第一风口(12)出风,所述第二风口(13)进风时,所述第二排风风道(3213)与所述第一风口(12)连通,流经所述热交换风道(21)的部分室内空气通过所述第三进风口(3214)进入所述第二排风风道(3213),并由所述第二排风口(3212)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风道(3211)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排风风道(3213)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风口(12)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30)还包括新风风道结构(31),当所述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所述新风风道结构(31)与所述第一风口(12)连通以引入室外新风;当所述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所述新风风道结构(31)与所述第二风口(13)连通以引入室外新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结构(31)包括:
第三壳体(311),所述第三壳体(311)具有第一新风风道(3111)和第一进风口(3112),所述第一新风风道(3111)和第一进风口(3112)相连通;
挡板组件(312),所述挡板组件(312)与所述第三壳体(311)连接,所述挡板组件(312)相对所述第三壳体(311)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热交换风道(21)与所述第一新风风道(311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口(200),所述挡板组件(312)具有关闭所述第二连通口(200)的第二关闭位置,以及所述挡板组件(312)具有打开所述第二连通口(200)的第二避让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风口(12)出风,所述第二风口(13)进风时,所述挡板组件(312)位于所述第一避让位置,室外新风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3112)进入所述第一新风风道(3111),并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200)进入所述热交换风道(21)内进行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风口(12)吹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312)包括:
升降挡板(3121),所述升降挡板(3121)与所述第三壳体(311)可活动地连接;
齿条结构(3122),所述齿条结构(3122)与所述升降挡板(3121)连接,并沿所述升降挡板(31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驱动部(3123),所述驱动部(3123)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所述驱动部(3123)具有用于与所述齿条结构(3122)啮合的齿轮结构(312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壳体(311)还具有第二新风风道(3113)、第二进风口(3114)和出风口(3115),第二进风口(3114)和出风口(3115)均与所述第二新风风道(3113)连通,当所述第一风口(12)进风,所述第二风口(13)出风时,所述第二新风风道(3113)与所述第一风口(12)连通,室外新风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3114)进入所述第二新风风道(3113),并通过所述出风口(3115)进入所述热交换风道(21)内进行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风口(13)吹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风道(3111)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新风风道(3113)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风口(12)位置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结构(31)还包括:
第一过滤网(313),所述第一过滤网(313)设置在所述第一新风风道(311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3112)和所述第二连通口(200)之间;和/或,
第二过滤网(314),所述第二过滤网(314)设置在所述第二新风风道(3113)内,并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3114)和所述出风口(3115)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结构(31)的高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的高度方向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新风风道结构(31)的高度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排风风道结构(32)的高度方向的第二端连接分开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20)包括:
蒸发器组件(22),所述蒸发器组件(22)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并位于所述热交换风道(21)的上方;
风机组件(23),所述风机组件(23)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风道(21)内,所述风机组件(23)包括多个风机,多个所述风机沿竖直方向相间隔地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机包括:
第一风机(231),所述第一风机(231)靠近所述蒸发器组件(22)设置;
第二风机(232),所述第二风机(232)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31)的下方,所述第一风机(231)和所述第二风机(232)的轴线均与竖直方向相平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风口(12)和所述第二风口(13),且所述第一风口(12)位于所述第二风口(13)的上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一排风口(14),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所述第四进风口(15)与所述第一进风口(3112)相对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五进风口(16)与所述第二进风口(3114)相对设置并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进风口(15)和所述第五进风口(16)均位于所述第一排风口(14)的上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相邻地设置,所述第四进风口(15)和第五进风口(16)中的至少一个为半圆形结构。
22.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47369.2U CN214198914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47369.2U CN214198914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98914U true CN214198914U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7630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47369.2U Active CN214198914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98914U (zh)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23247369.2U patent/CN2141989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24697A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102219254B1 (ko) | 전열교환기 | |
CN21669375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713289U (zh)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5675489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3566355A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592216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14198914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20050010363A (ko) | 환기기능을 갖춘 공기청정장치 | |
JP2005221218A (ja) | 空気清浄機 | |
CN215909306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370752U (zh) | 多功能的新风机 | |
CN213778026U (zh) | 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 | |
CN113587230A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1014163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7365295U (zh) | 具有换气结构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688475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EP4001788A1 (en) | Heat-exchange type ventilation device | |
CN22035555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20062077U (zh) | 用于浴室空调器的出风筒、浴室空调器 | |
CN215412167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1546822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109881U (zh) | 全热交换器 | |
CN220624199U (zh) | 新风模块、空调器柜机和空调器 | |
CN213316734U (zh) | 一种带外气导入功能的通风柜及其外气导入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