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6375U - 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6375U
CN214196375U CN202022978944.XU CN202022978944U CN214196375U CN 214196375 U CN214196375 U CN 214196375U CN 202022978944 U CN202022978944 U CN 202022978944U CN 214196375 U CN214196375 U CN 214196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air
air
dryer
methane
air meth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89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有富
温有财
张治东
温有权
翟小虎
张辉
刘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Tongba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9789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6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6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6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应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法实现对灰尘的收集处理和应急窗排放乏风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包括风筒,所述风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集尘盒,且风筒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煤矿通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煤矿通风机将乏风输送至风筒内,经过风筒下半端的斗状结构使得瓦斯混合气体在其内部形成旋风作用,旋风的离心力使瓦斯混合气体内的灰尘颗粒物处在旋风边缘处,最后通过风筒的下半端坠落至集尘盒内,避免了灰尘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及提高了排放出瓦斯乏风的纯净度。

Description

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应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乏风”又称“煤矿风排瓦斯”,是指甲烷浓度低于0.75%的煤矿瓦斯,是一种采煤过程中为确保生产安全所产生的通风性气体,由于乏风中甲烷浓度较低,因此是一种极难处理和利用的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由乏风排入大气的甲烷相当于西气东输1年的输气量,产生的温室气体效应约为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乏风瓦斯虽然浓度低,但总量特别巨大,所含的甲烷约占我国煤矿瓦斯甲烷总量的81%,1年的排放量在150亿立方米以上。随着我国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煤层开采的深度不断延伸,通风瓦斯排放量也必将会越来越大。
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3145999U)公开了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瓦斯乏风中含有大量的灰尘,现有技术中的矿井乏风的应急处理装置无法实现对灰尘的收集处理,会导致大量的灰尘随瓦斯乏风一起排出,严重污染环境;2、现有的应急窗乏风排放装置在引风机出现故障启用应急窗排放的情况下,乏风排放效率较低,不能满足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解决了无法实现对灰尘的收集处理和应急窗排放乏风效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包括风筒,所述风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集尘盒,且风筒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煤矿通风机,所述风筒内固定套接有挡板和螺旋叶片,且风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应急风管,所述应急风管内固定套接有电子蝴蝶阀和第一引风机,且应急风管的顶部固定插接有风帽,所述风筒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风管,且排风管内固定套接有第二引风机,所述排风管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且排风管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筒内壁的下半端为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的斗状结构,且煤矿通风机位于斗状结构的上方。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板为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的锥筒结构,所述挡板位于螺旋叶片的下方。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传感器、电子蝴蝶阀和第一引风机电连接,且传感器为压力感应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帽内部电连接有风力发电机和蓄电池,且风力发电机与第一引风机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引风机的动力机构为正反转电机,且第一引风机的中轴线与螺旋叶片和挡板的中轴线重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煤矿通风机将乏风输送至风筒内,经过风筒下半端的斗状结构使得瓦斯混合气体在其内部形成旋风作用,旋风的离心力使瓦斯混合气体内的灰尘颗粒物处在旋风边缘处,最后通过风筒的下半端坠落至集尘盒内,有效的收集了瓦斯乏风中混入的灰尘,避免了灰尘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及提高了排放出瓦斯乏风的纯净度,通过挡板和螺旋叶片的配合下使上升乏风中的灰尘进一步的到拦截,且通过反转第一引风机,可将螺旋叶片表面附着的灰尘通过挡板吹落至风筒内,结构简单且实用性较强。
(2)、当第二引风机出现故障时,设置排风管内的传感器传递信号给控制器,使控制器打开电子蝴蝶阀,乏风通过煤矿通风机抽出后,流经风筒和应急风管螺旋上升经风帽表面的间隙排出,室外气流进一步推动风帽涡轮转动辅助排风,同时风帽内的风力发电机提供电能输送给第一引风机,进一步提高了乏风应急排放的效率,从而不影响煤矿采煤的工作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挡板的俯剖视图。
图中:1、风筒;2、集尘盒;3、煤矿通风机;4、挡板;5、螺旋叶片;6、应急风管;7、电子蝴蝶阀;8、第一引风机;9、风帽;10、排风管;11、第二引风机;12、传感器;1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包括风筒1,风筒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集尘盒2,且风筒1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煤矿通风机3,风筒1内壁的下半端为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的斗状结构,且煤矿通风机3位于斗状结构的上方,风筒1内固定套接有挡板4和螺旋叶片5,且风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应急风管6,挡板4为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的锥筒结构,挡板4位于螺旋叶片5的下方,螺旋叶片5可对上升气流进行直线拦截,并加速旋风的形成,应急风管6内固定套接有电子蝴蝶阀7和第一引风机8,且应急风管6的顶部固定插接有风帽9,风帽9内部电连接有风力发电机和蓄电池,且风力发电机与第一引风机8电连接,第一引风机8的动力机构为正反转电机,且第一引风机8的中轴线与螺旋叶片5和挡板4的中轴线重合,风筒1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风管10,且排风管10内固定套接有第二引风机11,排风管10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12,且排风管10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3,控制器13分别与传感器12、电子蝴蝶阀7和第一引风机8电连接,且传感器12为压力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煤矿通风机3将乏风输送至风筒1内,经过风筒1下半端的斗状结构使得瓦斯混合气体在其内部形成旋风作用,旋风的离心力使瓦斯混合气体内的灰尘颗粒物处在旋风边缘处,最后通过风筒1的下半端坠落至集尘盒2内,有效的收集了瓦斯乏风中混入的灰尘,避免了灰尘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及提高了排放出瓦斯乏风的纯净度,通过挡板4和螺旋叶片5的配合下使上升乏风中的灰尘进一步的到拦截,且通过反转第一引风机8,可将螺旋叶片5表面附着的灰尘通过挡板4吹落至风筒1内,结构简单且实用性较强,当第二引风机11出现故障时,设置排风管10内的传感器12传递信号给控制器13,使控制器13打开电子蝴蝶阀7,乏风通过煤矿通风机3抽出后,流经风筒1和应急风管6螺旋上升经风帽9表面的间隙排出,室外气流进一步推动风帽9涡轮转动辅助排风,同时风帽9内的风力发电机提供电能输送给第一引风机8,进一步提高了乏风应急排放的效率,从而不影响煤矿采煤的工作流程。
工作原理:通过煤矿通风机3将乏风输送至风筒1内,经过风筒1下半端的斗状结构使得瓦斯混合气体在其内部形成旋风作用,旋风的离心力使瓦斯混合气体内的灰尘颗粒物处在旋风边缘处,最后通过风筒1的下半端坠落至集尘盒2内,有效的收集了瓦斯乏风中混入的灰尘,螺纹连接的集尘盒2方便更换和清理,通过挡板4和螺旋叶片5的配合下使上升乏风中的灰尘进一步的到拦截,再由排风管10和第二引风机11的配合下输送至室外,当需要清洁螺旋叶片5时,通过控制器13控制开启电子蝴蝶阀7和反转第一引风机8,输送气流向下流通,使螺旋叶片5表面附着的灰尘通过挡板4吹落至风筒1内,当第二引风机11出现故障时,设置在排风管10内的传感器12传递信号给控制器13,使控制器13打开电子蝴蝶阀7,乏风通过煤矿通风机3抽出后,流经风筒1和应急风管6螺旋上升经风帽9表面的间隙排出,室外气流进一步推动风帽9涡轮转动辅助排风,同时风帽9内的风力发电机提供电能输送给第一引风机8,进一步提高了乏风应急排放的效率,从而不影响煤矿采煤的工作流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6)

1.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包括风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集尘盒(2),且风筒(1)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煤矿通风机(3),所述风筒(1)内固定套接有挡板(4)和螺旋叶片(5),且风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应急风管(6),所述应急风管(6)内固定套接有电子蝴蝶阀(7)和第一引风机(8),且应急风管(6)的顶部固定插接有风帽(9),所述风筒(1)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风管(10),且排风管(10)内固定套接有第二引风机(11),所述排风管(10)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12),且排风管(10)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1)内壁的下半端为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的斗状结构,且煤矿通风机(3)位于斗状结构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为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的锥筒结构,所述挡板(4)位于螺旋叶片(5)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3)分别与传感器(12)、电子蝴蝶阀(7)和第一引风机(8)电连接,且传感器(12)为压力感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帽(9)内部电连接有风力发电机和蓄电池,且风力发电机与第一引风机(8)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风机(8)的动力机构为正反转电机,且第一引风机(8)的中轴线与螺旋叶片(5)和挡板(4)的中轴线重合。
CN202022978944.XU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196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8944.XU CN214196375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8944.XU CN214196375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6375U true CN214196375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8944.XU Active CN214196375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6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8584B (zh) 一种双文丘里式气动湿法除尘系统
CN100436949C (zh) 一种旋流卷吸式抽油烟机
CN203008826U (zh) 用于潜孔钻机上的集尘器
CN214196375U (zh) 一种矿井乏风应急处理装置
CN102913271B (zh) 喷浆机除尘系统
CN204085966U (zh) 一种移动式双旋流分离等速灰尘取样装置
CN203605257U (zh) 一种可燃渣尘锅炉燃料输送装置
CN2105991U (zh) 水射流通风除尘装置
CN105251751B (zh) 矿粉尘排放与收集装置及方法
CN211753515U (zh) 一种厂区用混合体除尘装置
CN211913038U (zh) 一种火花收集箱
CN201554491U (zh) 煤矿瓦斯抽排装置
CN106429449A (zh) 废旧轮胎裂解炭黑的物料输送装置
CN203295626U (zh) 一种预焙阳极炭碗清理装置
CN207046445U (zh) 一种粉料吸取系统
CN214455286U (zh) 一种用于成品仓排料的烟气吸尘装置
CN217457934U (zh) 一种应用于镍精矿垂直远距离连续输送的系统
CN204996805U (zh) 一种物料风管出风口粉尘回收系统
CN212166909U (zh) 一种双文丘里式气动湿法除尘系统
CN214718970U (zh) 一种旋风细粉回收装置
CN212275520U (zh) 环保型自动监测含尘量滑石粉仓库
CN214437700U (zh) 一种具有降尘功能的混凝土搅拌站
CN216505562U (zh) 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碎屑收集系统
CN213610315U (zh) 一种具有反吹功能的袋式高压脉冲除尘器
CN217141529U (zh) 一种爆破施工雷管安装孔用异物清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4

Address after: No. 50, Beixing Road, Baijiantan District, Karama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4000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Tongba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037000 No. 601, unit 6, building 2, renhejiayuan, No. 15, East Quanxin Road, mining area, 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n You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