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5801U - 具有挑檐的帐篷 - Google Patents

具有挑檐的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5801U
CN214195801U CN202022245743.9U CN202022245743U CN214195801U CN 214195801 U CN214195801 U CN 214195801U CN 202022245743 U CN202022245743 U CN 202022245743U CN 214195801 U CN214195801 U CN 214195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ent
roof
ea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457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andao Leisu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andao Leisu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andao Leisu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andao Leisu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457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5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5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5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挑檐的帐篷,包括地面支撑部和屋顶支撑部,屋顶支撑部包括至少三组屋顶杆组件,地面支撑部包括至少三组脚杆组件;屋顶杆组件包括下屋顶杆、外伸屋檐杆和角支撑杆,下屋顶杆一端铰接于脚杆,外伸屋檐与下屋顶杆滑动连接,角支撑杆一端铰接于下屋顶杆、另一端与脚杆滑动连接;屋顶杆组件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一端铰接于外伸屋檐杆,另一端铰接于角支撑杆。采用上述结构后,增加的连接杆能够推动外伸屋檐杆向外延伸相当于连接杆长度2倍的距离,而连接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因此可使帐篷骨架收合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帐篷展开后能最大程度地延伸外伸屋檐杆,从而实现帐篷遮盖面积的最大化。

Description

具有挑檐的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具体涉及具有挑檐的折叠帐篷。
背景技术
折叠帐篷可用于举行户外展览和产品推广宣传、庆典晚会、展览展销、旅游休闲、野外作业、大排档、歌舞晚会等临时活动、也可以作为公园旅游度假区风景区长期的休闲设施,由于其操作简单、安装容易、轻巧便捷而受到广泛使用。折叠帐篷的篷架通常包括地面支撑结构和顶部支撑结构,地面支撑结构和顶部支撑结构之间可折叠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增加篷顶遮蔽面积以及方便排水,现有的帐篷设置挑檐结构,目前的挑檐结构主要是通过增加篷顶向外延伸的屋顶杆数量,并在屋顶杆与帐篷脚杆之间增设支撑杆以增加结构稳定性。但是上述结构对于挑檐遮蔽面积的增加限制较多,如何保持结构稳定性同时又能增加挑檐遮蔽面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增加展开后帐篷遮蔽面积的挑檐帐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挑檐的帐篷,包括地面支撑部和屋顶支撑部,地面支撑部和屋顶支撑部之间可折叠连接,屋顶支撑部包括至少三组屋顶杆组件,地面支撑部包括至少三组脚杆组件;屋顶杆组件包括上屋顶杆、下屋顶杆、外伸屋檐杆和角支撑杆,下屋顶杆一端铰接于脚杆固定座,外伸屋檐杆与下屋顶杆平行且两者滑动连接;角支撑杆一端铰接于下屋顶杆、另一端铰接于脚杆活动座;屋顶杆组件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一端铰接于外伸屋檐杆,另一端铰接于角支撑杆。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增加了连接杆,在帐篷打开过程中其与外伸屋檐杆的连接端可以连接杆与角支撑杆的铰接点为圆心做圆弧运动,弧度可达180°,因此帐篷打开时连接杆能够推动外伸屋檐杆向外延伸相当于连接杆长度2倍的距离,而连接杆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符合结构要求的情况下任意设置,连接杆的设置可使帐篷骨架收合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帐篷展开后能最大程度地延伸外伸屋檐杆,从而实现帐篷遮盖面积的最大化。
进一步地,脚杆固定座设置有供外伸屋檐杆穿过的限位件,限位件用于引导外伸屋檐杆的滑动方向。
进一步地,外伸屋檐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连接杆枢接,外伸屋檐杆固定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孔内,连接杆枢接于第一连接件的枢接槽。
进一步地,外伸屋檐杆、角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下屋顶杆连接,外伸屋檐杆穿过第二连接件的滑动连接孔,下屋顶杆固定于第二连接件的定位连接孔内,角支撑杆枢接于第二连接件的枢接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实用新型帐篷的完全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挑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实用新型帐篷的半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部分挑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实用新型帐篷的完全收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部分挑檐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脚杆固定座及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顶支撑部,2-地面支撑部,11-上屋顶杆,12-下屋顶杆,13-外伸屋檐杆,14-支撑杆,15-连接杆,161-第一连接件,162-第二连接件,21-脚杆,22-脚杆活动座,23-脚杆固定座,24-限位件,1611-连接孔,1612-枢接槽,1621-定位连接孔,1622-滑动连接孔,1623-枢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挑檐的帐篷,如图1至6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挑檐帐篷完全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挑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挑檐帐篷半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挑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挑檐帐篷收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挑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 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脚杆固定座及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挑檐的帐篷,如图1至6所示,包括地面支撑部2和屋顶支撑部1,地面支撑部2和屋顶支撑部1之间可折叠连接,屋顶支撑部1包括至少三组屋顶杆组件,地面支撑部2包括至少三组脚杆组件;屋顶杆组件包括上屋顶杆11、下屋顶杆12、外伸屋檐杆13和角支撑杆14,下屋顶杆12一端铰接于脚杆固定座23,外伸屋檐杆13与下屋顶杆12平行且两者滑动连接,在帐篷展开过程中,外伸屋檐杆13可沿下屋顶杆12向外滑动以形成外挑屋檐结构,角支撑杆14一端铰接于下屋顶杆12、另一端铰接于脚杆活动座 22;屋顶杆组件还包括连接杆15,连接杆15一端铰接于外伸屋檐杆13,另一端铰接于角支撑杆14。帐篷收合过程中,以连接杆15与角支撑杆14的铰接点为圆心,连接杆15与外伸屋檐杆13的连接端做半圆运动,其活动范围较大,为外伸屋檐杆13的延伸提供较大活动空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增加了连接杆15,在帐篷打开过程中其与外伸屋檐杆13的连接端可以连接杆15与角支撑杆14的铰接点为圆心做圆弧运动,弧度可达180°,因此帐篷打开时连接杆15能够推动外伸屋檐杆13向外延伸相当于连接杆15长度2倍的距离,而连接杆15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符合结构要求的情况下任意设置,连接杆15的设置可使帐篷骨架收合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帐篷展开后能最大程度地延伸外伸屋檐杆13,从而实现帐篷遮盖面积的最大化。且本实用新型的挑檐结构能够适用于各类折叠帐篷,对于篷顶其他结构没有不利影响,对于适用的篷布材料等也没有特殊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挑檐结构实际适用范围广。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9所示,脚杆固定座23设置有供外伸屋檐杆13穿过的限位件24,限位件24用于引导外伸屋檐杆13的滑动方向。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1、7所示,外伸屋檐杆13通过第一连接件161与连接杆15 枢接,外伸屋檐杆13固定于第一连接件161的连接孔1611内,连接杆15枢接于第一连接件161的枢接槽1612。
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1、8所示,外伸屋檐杆13、角支撑杆14通过第二连接件162与下屋顶杆12连接,外伸屋檐杆13穿过第二连接件162的滑动连接孔1622,下屋顶杆 12固定于第二连接件162的定位连接孔1621内,角支撑杆14枢接与第二连接件162的枢接槽1623。
本实用新型的帐篷收合、展开过程为:
如图1所示帐篷处于完全展开状态需要收合时,脚杆活动座22下移,角支撑杆14被带动向脚杆21靠拢,下屋顶杆12也向脚杆21靠拢,连接杆15与外伸屋檐杆13的连接端先是朝向地面方向运动然后靠近脚杆活动座22,带动外伸屋檐杆13下拉收缩,如图2 至3所示为半收合状态,直至连接杆15与外伸屋檐杆13的连接端经过半周运动,帐篷即完全收合,如图5至6所示。
帐篷需要展开时,脚杆活动座22上移,角支撑杆14向外斜展开,连接杆15与外伸屋檐杆13的连接端以连接杆15与角支撑杆14的枢接点为圆心沿着下屋檐杆向上向外做切线运动,外伸屋檐杆13被外推伸出,直到连接杆15与外伸屋檐杆13的连接端到达第二连接件16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材料、试剂和实验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符合户外装备设备领域的市售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6)

1.具有挑檐的帐篷,包括地面支撑部和屋顶支撑部,地面支撑部和屋顶支撑部之间可折叠连接,屋顶支撑部包括至少三组屋顶杆组件,地面支撑部包括至少三组脚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屋顶杆组件包括下屋顶杆、外伸屋檐杆和角支撑杆,所述下屋顶杆一端铰接于脚杆,所述外伸屋檐杆与所述下屋顶杆滑动连接,所述角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下屋顶杆、另一端与脚杆滑动连接;所述屋顶杆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外伸屋檐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角支撑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挑檐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杆组件包括设置于脚杆端部的脚杆固定座,所述下屋顶杆铰接于脚杆固定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挑檐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杆固定座上设置有供所述外伸屋檐杆穿过、引导外伸屋檐杆滑动方向的限位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挑檐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杆组件包括可沿脚杆滑动的脚杆活动座,所述角支撑杆铰接于脚杆活动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挑檐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屋檐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杆枢接,所述外伸屋檐杆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孔内,所述连接杆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枢接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挑檐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屋檐杆、角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下屋顶杆连接,所述外伸屋檐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滑动连接孔,所述下屋顶杆固定于第二连接件的定位连接孔内,所述角支撑杆枢接于第二连接件的枢接槽。
CN202022245743.9U 2020-10-10 2020-10-10 具有挑檐的帐篷 Active CN214195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5743.9U CN214195801U (zh) 2020-10-10 2020-10-10 具有挑檐的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5743.9U CN214195801U (zh) 2020-10-10 2020-10-10 具有挑檐的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5801U true CN214195801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4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45743.9U Active CN214195801U (zh) 2020-10-10 2020-10-10 具有挑檐的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5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6908B2 (en) Canopy with automatic roof structure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al stability
US9926720B2 (en) Roof rack of collapsible tent and collapsible tent rack
US8701692B2 (en) Collapsible portable shelter
US6725873B2 (en) Foldable tent frame
US7367348B2 (en) Collapsible tent structure
US8056573B2 (en) Freestanding collapsible shelter
JP2836956B2 (ja) 自動的に起ち上がるルーフ支持構造を備えた折りたたみ式の天蓋
CN107476647B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
US6068008A (en) Self-standing shelter with reel-mounted deployable and retractable canopy
US11499334B2 (en) Pole frame structure of foldable tent
CN105846044A (zh) 一种折叠式可展开伞状天线结构骨架及展开方法
CN104763216B (zh) 凉篷架、凉篷及凉篷架的顶篷架
CN207245328U (zh) 一键式自动开收的遮阳篷
CN214195801U (zh) 具有挑檐的帐篷
CN112031514A (zh) 一种具有自动伸缩挑檐结构的折叠帐篷
CN214424187U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
CN215803658U (zh) 一种折叠帐篷的篷檐结构
CN112324238A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
CN209924575U (zh) 一种帐篷的改进结构
CN211622332U (zh) 折叠篷屋檐挑檐支撑
KR102136071B1 (ko) 살대 연동형 신축 파라솔
CN200999489Y (zh) 一种带有边棚支架的折叠式帐篷
CN210714065U (zh) 一种具有屋檐结构的遮阳棚
CN210178081U (zh) 一种折叠帐篷及用于该折叠帐篷的限位稳固挑檐结构
CA2603019C (en) Canopy with automatic roof structure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al st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