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1681U - 手提型健身床 - Google Patents

手提型健身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1681U
CN214181681U CN202120148473.1U CN202120148473U CN214181681U CN 214181681 U CN214181681 U CN 214181681U CN 202120148473 U CN202120148473 U CN 202120148473U CN 214181681 U CN214181681 U CN 214181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upport column
folding
bed
be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84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若拉·穆利阔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 RuolaMulikuofu
Original Assignee
Hai RuolaMulikuof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 RuolaMulikuofu filed Critical Hai RuolaMulikuofu
Priority to CN2021201484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1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1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1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手提型健身床,其包括床板、折叠支架、折叠脚踏,在床板下方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折叠支架,床板可旋转地安装在折叠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人躺在床板上,通过让床板达到不同的倾斜度,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倒立健身效果,相比传统徒手撑地的倒立方式来说,更容易实现,由于左撑臂、右撑臂、连接横杆都是长度可调的伸缩杆,折叠支架上还设置有供折叠使用的第一折叠关节、第二折叠关节、第三折叠关节,因此在收纳时,整个架体是可以进行充分的折叠,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室内室外都能方便使用,不受室外天气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锻炼积极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手提型健身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手提型健身床。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倒立训练对人体自身有很多有益的好处,如:人在逐渐倒立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导致脑部血流增加,长期的倒立锻炼,有助于提高人的智力和反应能力,延缓衰老,增加人的精神,缓解疲劳;另外,由于人是长期直立行走的,重力作用会导致内脏器官下垂,在倒立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缓解这些内脏器官的下垂,而且在倒立过程中可以改善腿部的静脉回流,对治疗静脉曲张也有一定的好处,在静止倒立过程中,可以让躯干部的肌肉放松,有效缓解肌肉的疲劳,此外,倒立锻炼还可以改变腰椎间盘的受压状态,人体的腰椎间盘在正常状态下是下侧受力较大,人在倒立状态下时,腰椎间盘受力较大的一侧改为上侧,因此倒立训练对于腰椎间盘不好的患者来说,也有一定的放松腰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症状的效果。虽然倒立有很多好处,但是由于每个人体自身条件的差别,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容易地实现徒手倒立着一动作,再加上户外锻炼受外界气相条件影响较大,因此这一健身运动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提型健身床,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徒手倒立动作不容易实现且户外锻炼受天气影响大的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手提型健身床包括床板、折叠支架、折叠脚踏,床板呈矩形,在床板左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插装有一个位置相对应的延长臂,在两个延长臂的外伸侧之间安装有折叠脚踏,在床板前后两侧的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外伸端上一体连接有一个限位体,在床板下方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折叠支架,折叠支架包括左撑臂、右撑臂、底杆,在前后两个底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的连接横杆,左撑臂、右撑臂、连接横杆都是由固定部与活动部构成的伸缩杆,左撑臂与右撑臂前后错位分布,在左撑臂活动部的上端与右撑臂活动部的上端都一体连接有一个能卡设在第一支撑柱上的卡爪,卡爪设置在限位体的内侧,底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折叠关节,第一折叠关节的一侧铰接在左撑臂固定部的下侧,第一折叠关节的另一侧与底杆的左侧铰接,底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折叠关节,第二折叠关节的一侧铰接在右撑臂固定部的下侧,第二折叠关节的另一侧与底杆的右侧铰接,在底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折叠关节,在左撑臂与右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扶手半体,扶手半体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外侧。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进一步的,折叠脚踏包括踏板、摆杆、按摩凸起,在踏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口,摆杆一侧铰接在安装口内,摆杆的另一侧一体连接有一个挡杆,挡杆与摆杆共同构成了一个T字状结构,在前后两个延长臂之间固定连接有挂条,在挡杆上还固设有能钩在挂条上的挂钩,在摆臂前后两边的踏板端面上设置有足形的踩踏区,踩踏区上密布有按摩凸起,在踏板前后端面的下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折叠关节,第四折叠关节的一侧与对应侧的踏板固定连接,第四折叠关节的另一侧与对应侧的延长臂铰接,在床板的左侧中部设置有与摆杆位置相对应的长条状豁口。
进一步的,连接横杆为两个,分别为左连接横杆与右连接横杆,左连接横杆固设在第一折叠关节处的底杆上,右连接横杆固设在第二折叠关节处的底杆上,在左连接横杆与右连接横杆上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带锁定功能的万向轮,在右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扁条,连接扁条的一端铰接在右撑臂的固定部上,连接扁条的另一端设置有挂孔,左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固设有与挂孔相配合的挂柱。
进一步的,床板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设有一个插杆,右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固设有与插杆相配合的插筒。
进一步的,在床板的上端面上固设有不遮挡豁口的软垫,在软垫上还设置有安装在床板上的颈椎按摩器、腰椎按摩器,在床板的下端面上安装有蓄电池,颈椎按摩器、腰椎按摩器分别与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的,在床板的上端面上还固设有安全绑带。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短臂、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一侧为螺纹部,另一侧为光杆部,限位体一体连接在第一支撑柱光杆部的端部,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结构相同,也设置有螺纹部、光杆部、限位体,在第二支撑柱的螺纹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第一支撑柱的螺纹部与床板之间螺纹连接,连接短臂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连接短臂的左侧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一支撑柱的光杆部上,连接短臂的右侧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二支撑柱的光杆部上,左撑臂与右撑臂上的卡爪也能卡设在第二支撑柱的光杆部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人躺在床板上,通过让床板达到不同的倾斜度,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倒立健身效果,相比传统徒手撑地的倒立方式来说,更容易实现,由于左撑臂、右撑臂、连接横杆都是长度可调的伸缩,折叠支架上还设置有供折叠使用的第一折叠关节、第二折叠关节、第三折叠关节,因此在收纳时,整个架体是可以进行充分的折叠,床板与延长臂之间的推拉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减少收纳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能够根据自身意愿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锻炼,室内室外都能方便使用,不受室外天气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锻炼积极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附图1是手提型健身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手提型健身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手提型健身床折叠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折叠脚踏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手提型健身床安装了连接短臂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附图1中第一折叠关节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附图1中第二折叠关节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附图1中第四折叠关节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1、折叠脚踏,101、踏板,102、摆杆,103、挡杆,104、挂钩,2、床板,3、延长臂,4、第一支撑柱,5、限位体,6、第一折叠关节,7、第二折叠关节,8、第三折叠关节,9、第四折叠关节,10、左撑臂,11、右撑臂,12、底杆,13、连接横杆,14、挂条,15、卡爪,16、扶手半体,17、插杆,18、插筒,19、软垫,20、颈椎按摩器,21、腰椎按摩器,22、蓄电池,23、万向轮,24、连接扁条,25、挂柱,26、安全绑带,27、按摩凸起,28、第一外板,29、第一左销轴,30、第一右销轴,31、第二外板,32、第二左销轴,33、第二右销轴,34、第三外板,35、第三右销轴,36、第二支撑柱,37、连接短臂,38、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4所示,床板2、折叠支架、折叠脚踏1,床板2呈矩形,在床板2左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插装有一个位置相对应的延长臂3,在两个延长臂3的外伸侧之间安装有折叠脚踏1,在床板2前后两侧的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柱4,第一支撑柱4的外伸端上一体连接有一个限位体5,在床板2下方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折叠支架,折叠支架包括左撑臂10、右撑臂11、底杆12,在前后两个底杆12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的连接横杆13,左撑臂10、右撑臂11、连接横杆13都是由固定部与活动部构成的伸缩杆,左撑臂10与右撑臂11前后错位分布,在左撑臂10活动部的上端与右撑臂11活动部的上端都一体连接有一个能卡设在第一支撑柱4上的卡爪15,卡爪15设置在限位体5的内侧,底杆1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折叠关节6,第一折叠关节6的一侧铰接在左撑臂10固定部的下侧,第一折叠关节6的另一侧与底杆12的左侧铰接,底杆1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折叠关节7,第二折叠关节7的一侧铰接在右撑臂11固定部的下侧,第二折叠关节7的另一侧与底杆12的右侧铰接,在底杆12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折叠关节8,在左撑臂10与右撑臂11固定部的外壁上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扶手半体16,扶手半体16设置在第一支撑柱4的外侧。
当人想要进行倒立锻炼时,先将原本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支架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原本两个相互独立的扶手半体16会逐渐对接、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扶手结构,将床板2上的第一支撑柱4架设在左撑臂10与右撑臂11上的卡爪15上,以此将床板2可转动地安装在折叠支架上,在使用状态下,由左撑臂10、右撑臂11、底杆12构成的折叠支架呈三角形,床体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这时人的上半身斜靠在床板2上,脚部踩在展开后的折叠脚踏1上,这就完成了锻炼前的准备工作。
当开始进行锻炼时,人体的上半身发力后仰,双手逐渐从左撑臂10扶手半体16的一侧移动到右撑臂11扶手半体16的一侧,依靠自身的控制力和不断改变的抓扶位置,可以改变人体的重心位置,使床板2从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逐渐变换成左高右低的倾斜态,身体素质好的人,甚至可以将床板2变成直上直下的竖直状态,这样的倒立方式,相比传统徒手撑地的倒立方式来说,更容易实现。当需要结束倒立锻炼时,锻炼者双手逐渐从右撑臂11扶手半体16的一侧移动到左撑臂10扶手半体16的一侧,通过改变抓扶位置方式,再次调整自身的重心位置,从而逐渐还原成左低右高的初始状态。如果锻炼者的身体素质实在太差,无法自行复原到初始状态,旁边有一个人稍微辅助偏转床板2即可。
由于左撑臂10、右撑臂11都是长度可调的伸缩,底杆12上还设置有供折叠使用的第三折叠关节8,因此在收纳时,整个架体是可以进行充分的折叠,以减少收纳的空间,床板2的左侧活动插装有延长臂3,这是现有公知的技术,其实现的方式很简单,如在床板2的左侧内部可设置一段供延长臂3推拉移动的滑槽,延长臂3安装在滑槽内,以实现延长臂3的推拉动作,床板2与延长臂3之间的推拉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床板2所需的收纳空间,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能够根据自身意愿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锻炼,室内室外都能方便使用,不受室外天气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锻炼积极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手提型健身床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进一步的,如附图1至9所示,折叠脚踏1包括踏板101、摆杆102、按摩凸起27,在踏板10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口,摆杆102一侧铰接在安装口内,摆杆102的另一侧一体连接有一个挡杆103,挡杆103与摆杆102共同构成了一个T字状结构,在前后两个延长臂3之间固定连接有挂条14,在挡杆103上还固设有能钩在挂条14上的挂钩104,在摆臂前后两边的踏板101端面上设置有足形的踩踏区,踩踏区上密布有按摩凸起27,在踏板101前后端面的下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折叠关节9,第四折叠关节9的一侧与对应侧的踏板101固定连接,第四折叠关节9的另一侧与对应侧的延长臂3铰接,在床板2的左侧中部设置有与摆杆102位置相对应的长条状豁口38。
锻炼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锻炼前,先通过第四连接关节将踏板101展开,此时的踏板101是与延长臂3垂直相互的状态,人脱鞋躺在床板2上后,双脚放在足形的踩踏区,通过摆杆102的偏转将档杆横挡在脚腕的前方,然后再通过挂钩104钩挂在挂条14上,以相对限定锻炼者的脚腕部位,使人在倒立健身的过程中其双脚有稳定的勾挂部位,从而避免在倒立的过程中从床板2上意外滑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当锻炼完毕后,通过扳动摆杆102,让挂钩104脱离挂条14,就可解除挡杆103对双脚的限定。当本实用新型不再使用,需要折叠收纳时,可通过第四折叠关节9将踏板101折叠在延长臂3上,此时的踏板101与延长臂3平行,当延长臂3往床板2内收纳时,其摆杆102正好位于豁口38内,从而不妨碍摆杆102的内收动作。
第一折叠关节6、第二折叠关节7、第三折叠关节8、第四折叠关节9都为现有公知的技术,第一折叠关节6包括第一外板28、第一左销轴29、第一右销轴30,第一外板28前后对应分布,第一左销轴29、第一右销轴30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外板28之间的左右两侧,第一左销轴29的前侧外伸出第一外板28,第一折叠关节6通过第一左销轴29的外伸部与左撑臂10固定部的下侧铰接,第一折叠关节6通过第一右销轴30与底杆12的左侧铰接,第二折叠关节7与第三折叠关节8结构相同,都包扩第二外板31、第二左销轴32、第二右销轴33,两个第二外板31前后对应分布,第二左销轴32、第二右销轴3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二外板31之间的左右两侧。第二折叠关节7通过第二右销轴33与右撑臂11固定部的下侧铰接,第二折叠关节7通过第二左销轴32与底杆12的右侧铰接,第三折叠关节8通过第二左销轴32与第二右销轴33铰接在底杆12的中部,第四折叠关节9包括第三外板34、第三右销轴35,第三右销轴35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三外板34之间的右侧,第四折叠关节9的左侧通过两个第三外板34与踏板101固定连接,第四折叠关节9的右侧通过第三右销轴35与对应一侧的延伸臂铰接。第一折叠关节6、第二折叠关节7、第三折叠关节8、第四折叠关节9的外部形态类似于自行车链条的链节,这样的外形设计可以使左撑臂10、右撑臂11、底杆12、踏板101能够进行充分的折叠,折叠后不存在夹角,以此能够更好的节省收纳空间。
进一步的,如附图1至6所示,连接横杆13为两个,分别为左连接横杆13与右连接横杆13,左连接横杆13固设在第一折叠关节6处的底杆12上,右连接横杆13固设在第二折叠关节7处的底杆12上,在左连接横杆13与右连接横杆13上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带锁定功能的万向轮23,在右撑臂11固定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扁条24,连接扁条24的一端铰接在右撑臂11的固定部上,连接扁条24的另一端设置有挂孔,左撑臂10固定部的外壁上固设有与挂孔相对应的挂柱25。
当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底杆12处于水平状态,此时的万向轮23处于水平离地的状态,当折叠支架完全折叠时,底杆12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的万向轮23随之处于竖直撑地的状态,这时再将连接扁条24通过偏转挂设在挂柱25上,可以进一步确保本实用新型处于一种紧凑的折叠状态,避免其在移动过程中松散开,当万向轮23在处于竖直撑地状态时,就可以方便、省力地对折叠形态的本实用新型进行转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带锁定功能的万向轮23为现有公知的技术。
进一步的,如附图1、3、5所示,床板2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设有一个插杆17,右撑臂11固定部的外壁上固设有与插杆17相配合的插筒18。
当床板2从左撑臂10与右撑臂11上拆下并进行收纳时,收缩连接横杆13的长度,使床板2上的插杆17插装在插筒18内,这样床板2与折叠支架就可以形成一个紧凑的整体,在转移的过程中,床板2与折叠支架也不会相互分离,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如附图1、2、3、5、6所示,在床板2的上端面上固设有不遮挡豁口38的软垫19,在软垫19上还设置有安装在床板2上的颈椎按摩器20、腰椎按摩器21,在床板2的下端面上安装有蓄电池22,颈椎按摩器20、腰椎按摩器21分别与蓄电池22电连接。
颈椎按摩器20、腰椎按摩器21为现有公知的技术,通过设置颈椎按摩器20、腰椎按摩器21,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具备颈部按摩与腰部按摩的功能,锻炼者在躺在床板2上时,还可将脚掌与按摩凸起27进行主动的反复摩擦来实现足部按摩的功能,通过以上设置,可以进一步丰富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进一步的,如附图2、6所示,在床板2的上端面上还固设有安全绑带26。通过设置安全绑带26,可以将使用者很好的固定在床板2上,这样使用者无论在进行倒立锻炼,还是按摩时,都可有效避免从床板2上摔落,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
进一步的,如附图5、6所示,还包括连接短臂37、第二支撑柱36,第一支撑柱4的一侧为螺纹部,另一侧为光杆部,限位体5一体连接在第一支撑柱4光杆部的端部,第二支撑柱36与第一支撑柱4结构相同,也设置有螺纹部、光杆部、限位体5,在第二支撑柱36的螺纹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第一支撑柱4的螺纹部与床板2之间螺纹连接,连接短臂3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连接短臂37的左侧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一支撑柱4的光杆部上,连接短臂37的右侧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二支撑柱36的光杆部上,左撑臂10与右撑臂11上的卡爪15也能卡设在第二支撑柱36的光杆部上。
由于第一支撑柱4与床板2之间是螺纹连接,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支撑柱4的旋入深度,来控制第一支撑柱4的外伸长度,以避免第一支撑柱4的外伸部与左撑臂10或右撑臂11发生干涉,进而影响床板2的正常偏转,此种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其左撑臂10与右撑臂11上的卡爪15卡设在第二支撑柱36上的光杆部上,通过安装连接短臂37,可以增加床板2的偏转难度,进而可以满足对锻炼难度有进一步需求的高阶锻炼者,以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对于一般水平的锻炼者来说,无需安装此连接短臂37。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折叠支架、折叠脚踏,床板呈矩形,在床板左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活动插装有一个位置相对应的延长臂,在两个延长臂的外伸侧之间安装有折叠脚踏,在床板前后两侧的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外伸端上一体连接有一个限位体,在床板下方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折叠支架,折叠支架包括左撑臂、右撑臂、底杆,在前后两个底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的连接横杆,左撑臂、右撑臂、连接横杆都是由固定部与活动部构成的伸缩杆,左撑臂与右撑臂前后错位分布,在左撑臂活动部的上端与右撑臂活动部的上端都一体连接有一个能卡设在第一支撑柱上的卡爪,卡爪设置在限位体的内侧,底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折叠关节,第一折叠关节的一侧铰接在左撑臂固定部的下侧,第一折叠关节的另一侧与底杆的左侧铰接,底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折叠关节,第二折叠关节的一侧铰接在右撑臂固定部的下侧,第二折叠关节的另一侧与底杆的右侧铰接,在底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折叠关节,在左撑臂与右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扶手半体,扶手半体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折叠脚踏包括踏板、摆杆、按摩凸起,在踏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口,摆杆一侧铰接在安装口内,摆杆的另一侧一体连接有一个挡杆,挡杆与摆杆共同构成了一个T字状结构,在前后两个延长臂之间固定连接有挂条,在挡杆上还固设有能钩在挂条上的挂钩,在摆臂前后两边的踏板端面上设置有足形的踩踏区,踩踏区上密布有按摩凸起,在踏板前后端面的下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折叠关节,第四折叠关节的一侧与对应侧的踏板固定连接,第四折叠关节的另一侧与对应侧的延长臂铰接,在床板的左侧中部设置有与摆杆位置相对应的长条状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连接横杆为两个,分别为左连接横杆与右连接横杆,左连接横杆固设在第一折叠关节处的底杆上,右连接横杆固设在第二折叠关节处的底杆上,在左连接横杆与右连接横杆上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带锁定功能的万向轮,在右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扁条,连接扁条的一端铰接在右撑臂的固定部上,连接扁条的另一端设置有挂孔,左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固设有与挂孔相配合的挂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床板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设有一个插杆,右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固设有与插杆相配合的插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床板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设有一个插杆,右撑臂固定部的外壁上固设有与插杆相配合的插筒。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在床板的上端面上固设有不遮挡豁口的软垫,在软垫上还设置有安装在床板上的颈椎按摩器、腰椎按摩器,在床板的下端面上安装有蓄电池,颈椎按摩器、腰椎按摩器分别与蓄电池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在床板的上端面上还固设有安全绑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在床板的上端面上还固设有安全绑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短臂、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一侧为螺纹部,另一侧为光杆部,限位体一体连接在第一支撑柱光杆部的端部,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结构相同,也设置有螺纹部、光杆部、限位体,在第二支撑柱的螺纹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第一支撑柱的螺纹部与床板之间螺纹连接,连接短臂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连接短臂的左侧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一支撑柱的光杆部上,连接短臂的右侧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二支撑柱的光杆部上,左撑臂与右撑臂上的卡爪也能卡设在第二支撑柱的光杆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8所述的手提型健身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短臂、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一侧为螺纹部,另一侧为光杆部,限位体一体连接在第一支撑柱光杆部的端部,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结构相同,也设置有螺纹部、光杆部、限位体,在第二支撑柱的螺纹部上螺纹连接有螺帽,第一支撑柱的螺纹部与床板之间螺纹连接,连接短臂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连接短臂的左侧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一支撑柱的光杆部上,连接短臂的右侧通过安装孔套设在第二支撑柱的光杆部上,左撑臂与右撑臂上的卡爪也能卡设在第二支撑柱的光杆部上。
CN202120148473.1U 2021-01-20 2021-01-20 手提型健身床 Active CN214181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8473.1U CN214181681U (zh) 2021-01-20 2021-01-20 手提型健身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8473.1U CN214181681U (zh) 2021-01-20 2021-01-20 手提型健身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1681U true CN214181681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3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8473.1U Active CN214181681U (zh) 2021-01-20 2021-01-20 手提型健身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1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87637U (zh) 一种辅助舞蹈练习的装置
US5685810A (en) Leg exercise equipment
CN111957009B (zh) 一种用于患者康复的腿部锻炼装置
US6123653A (en) Multifunctional situp exerciser
US5106083A (en) Exercise device with protrusion
CN102133468B (zh) 具腹背作用的健身器
CN214181681U (zh) 手提型健身床
TWI632936B (zh) 蹲立健身器
CN213076381U (zh) 一种多功能的卧式医疗康复装置
CN113680017A (zh) 一种有氧运动体能训练装置
CN2291839Y (zh) 多功能健身椅
CN209898808U (zh) 运动椅
CN201006242Y (zh) 健身器材
CN207838150U (zh) 一种康复科中用于恢复性站立训练装置
KR200315439Y1 (ko) 다목적 운동기구
CN201085883Y (zh) 人体雕塑机
JP6628926B1 (ja) 腹筋鍛錬器
CN201260867Y (zh) 腹背综合训练器
CN210302257U (zh) 一种可调整卧垫角度的倒立机
CN218589609U (zh) 一种脊柱侧弯运动训练设备
CN219700420U (zh) 便携式体态调理床
CN203017683U (zh) 健身器结构
CN219721826U (zh) 拉筋板
CN214485450U (zh) 一种公共体育用教学训练装置
CN214910007U (zh) 一种新型拉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