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7242U -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7242U
CN214177242U CN202021871441.6U CN202021871441U CN214177242U CN 214177242 U CN214177242 U CN 214177242U CN 202021871441 U CN202021871441 U CN 202021871441U CN 214177242 U CN214177242 U CN 214177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quetting
plate
photovoltaic module
transverse plate
vertic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14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tai Anneng Digital Ener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engtai Anneng Electric 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engtai Anneng Electric 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engtai Anneng Electric 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14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7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7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7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包括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该底板同侧的两个限位单元,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限位单元的高度分别与横梁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每一限位单元均包括与底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第一连接部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下边框支撑部;上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压块,每一压块均包括与限位单元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上边框压块部,其中,当两个压块与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连接后,压块中的上边框压块部和限位单元中的下边框支撑部共同形成可容纳光伏组件边框的容置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件可以使光伏组件和横梁稳定地结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组件的安装主要是通过压块对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架上的横梁进行固定连接来实现的。图1是现有技术中通过压块对光伏组件和横梁进行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光伏组件包括边框2以及边缘嵌入至该边框2的组件本体1,压块4呈倒几字型结构。在将光伏组件与横梁3固定连接时,首先将光伏组件依次摆放在横梁3上,然后将呈倒几字型的压块4放置在相邻光伏组件之间,使光伏组件的边框2容置于压块4与横梁3所构成的空间内,最后将螺栓5穿过压块4底部和横梁3并旋紧螺母6,在将压块4与横梁3固定连接的同时使压块4紧压光伏组件的边框2,以此实现光伏组件和横梁3之间的固定连接。
由于现有的倒几字型压块仅仅是底部通过螺栓螺母与横梁进行固定连接,所以很容易因为光伏组件和横梁的震动而导致松动,进而导致光伏组件出现从横梁上滑落或被吹飞的情况。也就是说,利用现有压块对光伏组件和横梁进行固定连接,其稳定性不佳,不但会导致运维成本的升高,还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其中:
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
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该底板同侧的两个限位单元,所述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两个限位单元的高度分别与横梁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每一所述限位单元均包括与所述底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下边框支撑部;
所述上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压块,每一所述压块均包括与所述限位单元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上边框压块部,其中,当所述两个压块与所述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连接后,所述压块中的上边框压块部和所述限位单元中的下边框支撑部共同形成可容纳光伏组件边框的容置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该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是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竖板,该第一竖板沿横梁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下边框支撑部是从所述第一竖板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板;所述上边框压块部呈C字型结构,该C字型结构包括第二竖板、从该第二竖板上端延伸的第二横板、以及从该第二竖板下端延伸的第三横板;所述第二连接部是从所述第三横板远离所述第二竖板的边缘向下延伸的第三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上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当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后,所述C字型结构与所述第一横板共同形成所述容置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该连接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三竖板下端延伸的第四横板,该第四横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C字型结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竖板表面延伸的第五横板,该第五横板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横板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四横板和所述第五横板上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当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后,所述第四横板和所述第五横板恰好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进行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在该连接件中,所述第一横板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光伏组件下边框边缘相匹配的卡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在该连接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竖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在该连接件中,所述底板位于所述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位置上开设有与所述横梁上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三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在该连接件中,所述上连接结构和所述下连接结构均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包括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该底板同侧的两个限位单元,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限位单元的高度分别与横梁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每一限位单元均包括与底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第一连接部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下边框支撑部,上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压块,每一压块均包括与限位单元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上边框压块部。其中,当两个压块与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连接后,压块中的上边框压块部和限位单元中的下边框支撑部共同形成可容纳光伏组件边框的容置槽。使用时,首先将横梁置于下连接结构中的两个限位单元之间,接着将光伏组件置于下连接结构的下边框支撑部上,最后将上连接结构与下边框支撑部进行固定连接以此将光伏组件的边框固定在所形成的容置槽中,从而实现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与现有仅仅是底部通过螺栓螺母与横梁进行固定连接的倒几字型压块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件可以对横梁形成环抱,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效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横梁以及压块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4和图5分别是图2中下连接结构和上连接结构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光伏组件、横梁以及图2所示压块的组装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后视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
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
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该底板同侧的两个限位单元,所述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两个限位单元的高度分别与横梁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每一所述限位单元均包括与所述底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下边框支撑部;
所述上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压块,每一所述压块均包括与所述限位单元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上边框压块部,其中,当所述两个压块与所述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连接后,所述压块中的上边框压块部和所述限位单元中的下边框支撑部共同形成可容纳光伏组件边框的容置槽。
下面,对上述连接件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说明。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件用于对光伏组件和横梁进行组装,以实现其二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连接件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
下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底板以及两个限位单元。本实用新型对于底板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定,优选为矩形形状。两个限位单元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同一侧。该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与横梁的宽度相匹配,该两个限位单元的高度与横梁的高度相匹配。其中,与横梁的宽度相匹配指的是,横梁可以恰好放置在两个限位单元之间。与横梁的高度相匹配指的是,横梁放入两个限位单元之间后,横梁与该两个限位单元等高(此处的“等高”意指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在工艺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如此一来,横梁恰好可以放置在两个限位单元与底板所构成的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限位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下边框支撑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与底板形成连接,下边框支撑部与第一连接部上端连接并沿横梁长度的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横梁长度方向指的是横梁位于两个限位单元之间这一放置状态下横梁长度所在方向,同样地,下文中横梁宽度方向指的是横梁位于两个限位单元之间这一状态下横梁宽度所在方向。
上连接结构包括与下连接结构中两个限位单元一一对应的两个压块,其中,每一压块均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上边框压块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可以与其相对应的限位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上边框压块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其中,当压块通过第二连接部与限位单元连接后,压块中的上边框压块部与限位单元中的下边框支撑部恰好形成与光伏组件边框相匹配的容置槽。当两个压块与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连接后形成两个容置槽,该两个容置槽设置在横梁宽度所在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开口朝向相同(均朝向横梁长度延伸方向),如此一来,光伏组件的边框可以同时容纳于该两个容置槽内。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件对光伏组件和横梁进行组装时,首先将横梁置于下连接结构中两个限位单元和底板所形成的空间中,然后将光伏组件下边框置于下连接结构中的下边框支撑部上,接着将上连接结构中的两个压块分别与下连接结构中的两个限位单元进行连接,以此将光伏组件的边框固定在压块与限位单元所形成的容置槽中,进而将光伏组件固定在该容置槽中。此外,由于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分别与横梁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所以在压块和限位单元连接后两个限位单元、底板以及光伏组件边框形成与横梁相匹配的空间,以环抱的方式将横梁固定在该空间内,如此一来,实现了光伏组件和横梁之间的固定连接。与现有连接件(即倒几字型压块)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件以环抱的方式将横梁和光伏组件进行固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1)本文对下连接结构中限位单元、以及上连接结构中压块的具体结构并不做任何限定,凡是可以与限位单元形成容纳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块,凡是设置在底板上并可以与压块配合使用以环抱形式对横梁进行固定的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单元,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对限位单元和压块所有可能的结构进行一一列举。(2)两个限位单元优选结构相同,但也可以不同;同样地,两个压块优选结构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7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件进行说明。
请首先参考图2至图5,其中,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4和图5分别是图2中下连接结构和上连接结构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100以及结构相同的两个限位单元,限位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下边框支撑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是下端与底板100连接的第一竖板102,该第一竖板102沿横梁宽度方向设置。两个限位单元中的两个第一竖板102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其二者之间的距离(图4中以W1表示)与横梁的宽度相匹配。下边框支撑部是从第一竖板102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板103。其中,第一横板103上表面与底板100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即限位单元的高度,图3中以H1表示)与横梁的高度相匹配。
上连接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压块,每一压块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上边框压块部。在本实施例中,上边框压块部呈C字型结构,该C字型结构包括第二竖板201a、第二横板201b以及第三横板201c,其中,第二横板201b从第二竖板201a的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第三横板201c从第二竖板201a的下端以与第二横板201b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是从第三横板201c远离第二竖板201a的边缘向下延伸的第三竖板200。
第一竖板102和第三竖板200上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第一竖板102上的第一连接孔以附图标记104表示,第三竖板200上的第一连接孔以附图标记202表示)。
如图2和图3所示,将螺栓300a穿过第一竖板102和第三竖板200上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并利用螺母300b旋紧后,即可实现压块和限位单元之间的固定连接。当压块和限位单元固定连接后,呈C字型结构上边框压块部与限位单元中的第一横板103恰好共同构成容置槽400,其中,上边框压块部中的第二横板201b构成该容置槽400的上壁,上边框压块部中的第二竖板201a构成该容置槽400的侧壁,上边框压块部中的第三横板201c与限位单元中的第一横板103共同构成该容置槽400的下壁。容置槽400的高度(图3中以H2表示)与光伏组件边框的高度相匹配,从而使之可以容纳光伏组件的边框。
优选地,压块中的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从第三竖板200下端延伸的第四横板203,该第四横板203的延伸方向与C字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即与第二横板201b和第三横板201c的延伸方向相反。相应地,限位单元中的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从第一竖板102表面延伸的第五横板105,该第五横板10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横板103的延伸方向相反。第四横板203和第五横板105上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第四横板203上的第二连接孔以附图标记202表示,第五横板105的第二连接孔以附图标记106表示)。通过对压块中第三竖板200高度以及限位单元中第五横板105位置的合理设置,可以在对压块和限位单元进行固定连接时,当第一竖板102和第三竖板200上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对齐时,第四横板203和第五横板105上相片配的第二连接孔也恰好对齐,如此一来,除了利用螺栓300a和螺母300b将第一竖板102和第三竖板200进行固定连接之外,还可以将螺栓300a穿过第四横板203和第五横板105上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并利用螺母300b旋紧从而将第四横板203和第五横板105进行固定连接,以此使压块与限位单元之间的固定连接更为牢固。
优选地,第一横板103的边缘还设置有与光伏组件下边框边缘相匹配的卡边107,该卡边107用于对光伏组件下边框边缘进行卡合,以进一步将光伏组件边框固定在容置槽400中。为了实现对光伏组件下边缘的卡合,容置槽400下壁的宽度(即上边框压块部中的第三横板201c和限位单元中的第一横板103的宽度之和,图3中以W2表示)应该与光伏组件下边框的宽度相匹配。
优选地,底板100和第一竖板10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结构108,以增强第一竖板102和底板100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底板100位于所述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位置上开设有与横梁上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三连接孔101。将横梁置于下连接结构中两个限位单元之间并将横梁上的安装孔与底板100上的第三连接孔101对齐,然后将螺栓300a穿过第三连接孔101以及安装孔并旋紧螺母300b,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避免连接件沿横梁滑动。
优选地,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均一体成型,以提高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下连接结构中的底板100、第一竖板102、第一横板103、第五横板105以及卡边107(如果下连接结构包括第五横板105和卡边107的话)一体成型;上连接结构中每一压块中的第二横板201b、第二竖板201a、第三横板201c、第三竖板200以及第四横板203(如果压块包括第四横板203的话)一体成型。
请参考图6和图7,其中,图6是光伏组件、横梁以及图2所示压块的组装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后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明起见,图6中只示出了光伏组件的边框(包括上边框600b、侧壁600a以及下边框600c)而省略了嵌在该边框内的组件本体。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典型的安装方式是将一块光伏组件安装在两根横梁上,这种情况下,需要四个连接件配合使用,由于四个连接件的使用方式相同,所以为了简明起见,图6和图7中仅以一个连接件为例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在利用图2所示连接件对光伏组件和横梁进行组装时,首先将横梁500置于连接件中两个限位单元之间并通过螺栓300a和螺母300b将其二者固定连接,然后将光伏组件下边框600c划入连接件的卡边107中从而将光伏组件置于第一横板103上,接着将利用螺栓300a和螺母300b将两个压块分别与限位单元进行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压块和限位单元之间形成容置槽400,容置槽的上壁对光伏组件上边框的压合作用以及卡边107对下边框的卡合作用,使得光伏组件边框牢靠地固定在容置槽400中。由于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和高度与横梁500相匹配,所以当压块和限位单元固定连接后,两个限位单元、底板100以及光伏组件边框恰好形成与横梁500相匹配的空间,以环抱的方式将横梁500固定在该空间内。此外,由于限位单元的高度与横梁的高度相匹配,所以组装后横梁500可以对光伏组件边框形成良好的支撑。如此一来,光伏组件与横梁500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稳定性优,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部件、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部件、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部件、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包括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该底板同侧的两个限位单元,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限位单元的高度分别与横梁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每一限位单元均包括与底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第一连接部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下边框支撑部,上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压块,每一压块均包括与限位单元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上边框压块部。其中,当两个压块与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连接后,压块中的上边框压块部和限位单元中的下边框支撑部共同形成可容纳光伏组件边框的容置槽。使用时,首先将横梁置于下连接结构中的两个限位单元之间,接着将光伏组件置于下连接结构的下边框支撑部上,最后将上连接结构与下边框支撑部进行固定连接以此将光伏组件的边框固定在所形成的容置槽中,从而实现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与现有仅仅是底部通过螺栓螺母与横梁进行固定连接的倒几字型压块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件可以对横梁形成环抱,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效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
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该底板同侧的两个限位单元,所述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两个限位单元的高度分别与横梁的宽度和高度相匹配,每一所述限位单元均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下边框支撑部;
所述上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压块,每一所述压块均包括与所述限位单元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上边框压块部,其中,当所述两个压块与所述两个限位单元分别连接后,所述压块中的上边框压块部和所述限位单元中的下边框支撑部共同形成可容纳光伏组件边框的容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是下端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竖板,该第一竖板沿横梁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下边框支撑部是从所述第一竖板上端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板;
所述上边框压块部呈C字型结构,该C字型结构包括第二竖板、从该第二竖板上端延伸的第二横板、以及从该第二竖板下端延伸的第三横板;所述第二连接部是从所述第三横板远离所述第二竖板的边缘向下延伸的第三竖板;
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上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
当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后,所述C字型结构与所述第一横板共同形成所述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三竖板下端延伸的第四横板,该第四横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C字型结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竖板表面延伸的第五横板,该第五横板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横板的延伸方向相反;
所述第四横板和所述第五横板上开设有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
当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三竖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后,所述第四横板和所述第五横板恰好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进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板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光伏组件下边框边缘相匹配的卡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竖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位于所述两个限位单元之间的位置上开设有与所述横梁上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三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和所述下连接结构均一体成型。
CN202021871441.6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Active CN214177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1441.6U CN214177242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1441.6U CN214177242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7242U true CN214177242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8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1441.6U Active CN214177242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72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276A (zh) * 2022-07-20 2022-10-21 合肥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屋面的光伏面板的安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276A (zh) * 2022-07-20 2022-10-21 合肥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屋面的光伏面板的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77242U (zh)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横梁的连接件
CN105281645A (zh) 一种用于不同厚度的光伏组件相邻安装的固定装置
CN217216422U (zh) 一种光伏支架系统
CN113261768B (zh) 桌子及其延长模块和组装方法
CN210200785U (zh) 抗震电池架
CN210396528U (zh) 一种无焊接免油漆彩钢门框
CN216216658U (zh) 锁扣机构及光伏支架
CN105871312A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支架
CN220341425U (zh) 一种电池模组集成上盖
CN221102524U (zh) 一种固定支架及高压连接器机构
CN211257608U (zh) 一种钢结构楼梯
CN216851817U (zh) 光伏组件安装装置
CN211594680U (zh) 一种高效的电梯导轨固定座
CN218814004U (zh) 装载机用低矮型驾驶室及装载机
CN216636375U (zh) 一种固定线束连接器的小型化支架
CN217053792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柱预留钢筋固定施工装置
CN218734137U (zh) 压块、安装机构及光伏组件
CN113682120B (zh) 一种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组件及车辆
CN214799389U (zh) 大尺寸版型光伏组件边框结构
CN215314869U (zh) 一种托料机构及折弯机
CN210443658U (zh) 一种车载天线的固定架
CN219802195U (zh) 一种太阳能板侧面压块
CN217882057U (zh) 一种防接地片脱落的连接器
CN215977943U (zh)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
CN113719505B (zh) 一种锁定结构及应用该锁定结构的装配式屏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202, Building 1, No. 1335, Bin'an Road, Puyan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Zhengtai Anneng Digital Energy (Zheji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Room 101, building B, building 1, 1335 Bin'an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ZHENGTAI ANNENG ELECTRIC 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