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6286U -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6286U
CN214176286U CN202022922903.9U CN202022922903U CN214176286U CN 214176286 U CN214176286 U CN 214176286U CN 202022922903 U CN202022922903 U CN 202022922903U CN 214176286 U CN214176286 U CN 214176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
sliding block
protection door
bas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29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Ruiy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Ruiy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Ruiy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Ruiy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229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6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6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6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包括一端固定于墙壁的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另一端的面板,所述底座与面板固定后形成安装槽,所述底座内设有导电金属片,所述面板上对应于导电金属片端部位置开设有相应的插孔,所述插孔包括地线插孔位,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安全保护门组件,所述安全保护门组件包括与插入插孔的插头配合传动的第一驱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覆盖于所述地线插孔位。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尘、防触电、安全性能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电器插座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电器组件。一般市面上的电器插座,由底座、面板和位于其中的导电金属组件组成,面板上开始有多个插孔,其大小尺寸和国家规定的类似通用插头标准相匹配。工作时,三角插头或者两角插头的插针插入,通过面板上开设的插孔到达插座内部金属导电组件,从而接通电源。但是,此种结构设计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这些插孔暴露在空气中,这也就意味着内部的金属导电组件也暴露在空气中,如此会导致异物、灰尘甚至液体流入插座内部,导致锻炼、漏电等现象。此外,由于插孔外露,也无法避免儿童触摸后导致的触电事故。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这些插座进行安全升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具有防尘防触电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包括一端固定于墙壁的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另一端的面板,所述底座与面板固定后形成安装槽,所述底座内设有导电金属片,所述面板上对应于导电金属片端部位置开设有相应的插孔,所述插孔包括地线插孔位,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安全保护门组件,所述安全保护门组件包括与插入插孔的插头配合传动的第一驱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覆盖于所述地线插孔位。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包括两极插孔和三极插孔,所述安全保护门组件包括固定于安装槽远离底座一侧侧壁的滑移导轨、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且用以对两极插孔进行防护的两极保护门件、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且用以对三极插孔进行防护的三极保护门件、以及设置于两极保护门件和三极保护门件之间且用以带动两极保护门件或三极保护门件复位的复位弹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极保护门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的第一滑移块、以及沿第一滑移块滑移方向开设于第一滑移块的容纳槽,所述第一滑移块位于容纳槽两侧分别覆盖在两极插孔,所述第一滑移块覆盖两极插孔的位置处设有由远离底座的一侧向靠近底座的一侧倾斜向上的第二驱动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极保护门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的第二滑移块、以及固定于第二滑移块中线位置靠近第一滑移块的一端且滑移连接于容纳槽的第三滑移块,所述第二滑移块覆盖三极插孔的零线和火线的插孔位,所述第三滑移块覆盖三极插孔的地线的插孔位,所述第三滑移块由远离底座的一侧向靠近底座的一侧开设有通槽,第一驱动面位于通槽上端面侧壁,且由靠近底座的一侧向远离底座的一侧倾斜向上,所述第二滑移块由远离底座一侧向靠近底座的一侧开设有两避让槽,两所述避让槽分别位于零线和火线的插孔位。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导轨之间固定有限制第二滑移块滑动距离的限位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远离第三滑移块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三滑移块靠近容纳槽槽底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柱,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
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且用以对不同电极线连接的导电金属片进行隔开的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三个开设于底座远离面板一端的进线口、以及设置于底座靠近面板一端的第一隔离腔、第二隔离腔和第三隔离腔,所述第一隔离腔、第二隔离腔和第三隔离腔将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的导电金属片分别隔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离腔的侧壁均比第二隔离腔、第三隔离腔的侧壁更靠近面板。
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面板且覆盖于面板远离底座的一侧的防护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驱动面,插头的地线对接端插入地接插孔时,第一驱动面与插头的端部进行斜面传动,带动安全保护门组件进行移动,从而解除对插孔的覆盖,各电极线端部的导电金属片与面板中的插孔处于无阻挡状态,使零线、火线、以及地线的各电极实现电路连通,利用地线连接端部进行传动实现线路连通,小孩误开开关时,不易发生触电事件,提高安全性能;
2.通过设置两极插孔、三极插孔、两极保护门件和三极保护门件,电器的连接插头可能为两极插头或三极插头,可根据需求进行电路连接,提高插座的适用性,且通过两极保护件对两极插孔、三极保护件对三极插孔进行防护,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能;
3.通过设置隔离组件,通过进行口对有底座进入安装槽内的各电极线进行区分隔离,且通过第一隔离腔、第二隔离腔、以及第三隔离腔将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的导电金属片分别隔离,不易相互抵接,造成线路问题,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罩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面板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滑移块、第二滑移块、第三滑移块、以及复位弹簧的连接关系图。
标号说明:
1、底座;2、面板;3、安全保护门组件;31、滑移导轨;32、两极保护门件;321、第一滑移块;322、容纳槽;323、第二驱动面;33、三极保护门件;331、第二滑移块;332、第三滑移块;333、通槽;334、第一驱动面;335、避让槽;336、限位件;34、复位弹簧;35、第一限位柱;36、第二限位柱;4、隔离组件;41、进线口;42、第一隔离腔;43、第二隔离腔;44、第三隔离腔;5、防护罩;6、安装槽;7、插孔;71、两极插孔;72、三极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包括一端固定于墙壁的底座1、固定于底座1另一端的面板2、设置于底座1和面板2之间的安全保护门组件3、设置于底座1且用以对不同电极线连接的导电金属片进行隔开的隔离组件4、以及转动连接于面板2且覆盖于面板2远离底座1的一侧的防护罩5。底座1与面板2固定后形成安装槽6,底座1内设有导电金属片,面板2上对应于导电金属片端部位置开始有相应的插孔7,插孔7包括两极插孔717和三极插孔72。安全保护门组件3位于安装槽6内,且位于插孔7和导电金属片之间。防护罩5具有防尘防触电的效果。
安全保护门组件3包括固定于安装槽6远离底座1一侧侧壁的滑移导轨31、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31且用以对两极插孔71进行防护的两极保护门件32、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31且用以对三极插孔72进行防护的三极保护门件33、以及设置于两极保护门件32和三极保护门件33之间且用以带动两极保护门件32或三极保护门件33复位的复位弹簧34。
使用时,若电器的电线插头为两极插头时,则对应插入两极插孔71,带动两极保护门件32移动,压缩复位弹簧34,两极插头穿过两极插孔71与对应的导电金属片连通,实现电路连通,如拔出两极插头,则复位弹簧34带动两极保护门件32复位,实现对线路的防护;若电器的电线插头为三极插头时,则对应插入三极插孔72,带动三极保护门件33移动,压缩复位弹簧34,三极插头穿过三极插孔72与对应的导电金属片连接,实现电路连通,如拔出三极插头,则复位弹簧34带动三极保护门件33复位,实现对线路的防护,增强插座的适用性能,且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能。
两极保护门件32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31的第一滑移块321、以及沿第一滑移块321滑移方向开设于第一滑移块321的容纳槽322,第一滑移块321位于容纳槽322两侧分别覆盖在两极插孔71,第一滑移块321覆盖两极插孔71的位置处设有由远离底座1的一侧向靠近底座1的一侧倾斜向上的第二驱动面323。
两极插头插入两极插孔71的过程中,两极插头的两引脚端部分别与两第二驱动面323抵接,随着插头插入带动第一滑移块321沿滑移导轨31向下移动,插头的引脚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导电金属片抵接,实现线路连通。
三极保护门件33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31的第二滑移块331、以及固定于第二滑移块331中线位置靠近第一滑移块321的一端且滑移连接于容纳槽322的第三滑移块332,第二滑移块331覆盖三极插孔72的零线和火线的插孔位,第三滑移块332覆盖三极插孔72的地线的插孔位,第三滑移块332由远离底座1的一侧向靠近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333,通槽333上端面侧壁设有由靠近底座1的一侧向远离底座1的一侧倾斜向上的第一驱动面334,第一驱动面334覆盖于地线插孔位。第二滑移块331由远离底座1一侧向靠近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两避让槽335,两避让槽335分别位于零线和火线的插孔位。滑移导轨31之间固定有限制第二滑移块331滑动距离的限位件336。
三极插头插入三极插孔72的过程中,三极插头的三个引脚分别进入两避让槽335和通槽333,与地线连接的引脚端部与第一驱动面334进行斜面传动,随着三极插头的三个引脚的插入,带动第二滑移块331沿滑移导轨31、第三滑移块332沿容纳槽322滑移,对复位弹簧34进行压缩,从而实现三极插头的三个引脚与三个电极导电金属片对应连通,若小孩误启三极保护门件33,其接触的是地线导电金属片,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提高插座的安全性能。
容纳槽322远离第三滑移块332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一限位柱35,第三滑移块332靠近容纳槽322槽底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柱36,复位弹簧34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限位柱35和第二限位柱36。通过第一限位柱35和第二限位柱36实现对复位弹簧34的位置限定,从而便于利用复位弹簧34带动两极保护门件32或三极保护门件33进行复位。
隔离组件4包括三个开设于底座1远离面板2一端的进线口41、以及设置于底座1靠近面板2一端的第一隔离腔42、第二隔离腔43和第三隔离腔44,第一隔离腔42、第二隔离腔43和第三隔离腔44将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的导电金属片分别隔离。第一隔离腔42的侧壁均比第二隔离腔43、第三隔离腔44的侧壁更靠近面板2。第一隔离腔42的靠近面板2的侧壁端部均抵接在第一滑移块321、第二滑移块331靠近底座1的一侧,形成抵接,使第一滑移块321、第二滑移块331在滑移过程中不易脱离滑移导轨31。
零线、火线、地线等三极电极线分别由三个进线口41进入,各导电金属片分别位于第一隔离腔42、第二隔离腔43和第三隔离腔44内,且与零线、火线、地线进行电连接,各电极线和导电金属片均通过进线口41、第一隔离腔42、第二隔离腔43和第三隔离腔44隔离,不易发生接触,出现电路问题。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电器插头为两极插头时:
向上翻转防护罩5,将两极插头插入两极插孔71中,两极插头插入两极插孔71的过程中,两极插头的两引脚端部分别与两第二驱动面323抵接,随着插头插入带动第一滑移块321沿滑移导轨31向下移动,同时压缩复位弹簧34,插头的引脚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导电金属片抵接,实现线路连通;使用完毕后,拔出两极插头,复位弹簧34回复原长,带动第一滑移块321移动复位,第二驱动面323抵接在两极插孔71的孔位,进行插孔7和导电金属片的隔开,便于对电路进行防灰尘防触电保护。
当电器插头为三极插头时:
向上翻转防护罩5,将三极插头插入三极插孔72中,三极插头插入三极插孔72的过程中,三极插头的三个引脚分别进入两避让槽335和通槽333,与地线连接的引脚端部与第一驱动面334进行斜面传动,随着三极插头的三个引脚的插入,带动第二滑移块331沿滑移导轨31、第三滑移块332沿容纳槽322滑移,对复位弹簧34进行压缩,从而实现三极插头的三个引脚与三个电极导电金属片对应连通,若小孩误启三极保护门件33,其接触的是地线导电金属片,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提高插座的安全性能;使用完毕后,拔出三极插头,复位弹簧34回复原长,带动第二滑移块331、第三滑移块332移动复位,第一驱动面334抵接装在三极插孔72的地线插孔位,两避让槽335分别抵接在火线和零线插孔位,将三极插孔72的孔位和导电金属片进行隔开,便于对电路进行防灰尘防触电保护。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包括一端固定于墙壁的底座(1)、以及固定于底座(1)另一端的面板(2),所述底座(1)与面板(2)固定后形成安装槽(6),所述底座(1)内设有导电金属片,所述面板(2)上对应于导电金属片端部位置开设有相应的插孔(7),所述插孔(7)包括地线插孔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槽(6)内的安全保护门组件(3),所述安全保护门组件(3)包括与插入插孔(7)的插头配合传动的第一驱动面(334),所述第一驱动面(334)覆盖于所述地线插孔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7)包括两极插孔(71)和三极插孔(72),所述安全保护门组件(3)包括固定于安装槽(6)远离底座(1)一侧侧壁的滑移导轨(31)、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31)且用以对两极插孔(71)进行防护的两极保护门件(32)、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31)且用以对三极插孔(72)进行防护的三极保护门件(33)、以及设置于两极保护门件(32)和三极保护门件(33)之间且用以带动两极保护门件(32)或三极保护门件(33)复位的复位弹簧(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极保护门件(32)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31)的第一滑移块(321)、以及沿第一滑移块(321)滑移方向开设于第一滑移块(321)的容纳槽(322),所述第一滑移块(321)位于容纳槽(322)两侧分别覆盖在两极插孔(71),所述第一滑移块(321)覆盖两极插孔(71)的位置处设有由远离底座(1)的一侧向靠近底座(1)的一侧倾斜向上的第二驱动面(3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保护门件(33)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导轨(31)的第二滑移块(331)、以及固定于第二滑移块(331)中线位置靠近第一滑移块(321)的一端且滑移连接于容纳槽(322)的第三滑移块(332),所述第二滑移块(331)覆盖三极插孔(72)的零线和火线的插孔位,所述第三滑移块(332)覆盖三极插孔(72)的地线的插孔位,所述第三滑移块(332)由远离底座(1)的一侧向靠近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333),第一驱动面(334)位于通槽(333)上端面侧壁,且由靠近底座(1)的一侧向远离底座(1)的一侧倾斜向上,所述第二滑移块(331)由远离底座(1)一侧向靠近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两避让槽(335),两所述避让槽(335)分别位于零线和火线的插孔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导轨(31)之间固定有限制第二滑移块(331)滑动距离的限位件(33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322)远离第三滑移块(332)的一侧侧壁固定有第一限位柱(35),所述第三滑移块(332)靠近容纳槽(322)槽底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柱(36),所述复位弹簧(34)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限位柱(35)和第二限位柱(3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底座(1)且用以对不同电极线连接的导电金属片进行隔开的隔离组件(4),所述隔离组件(4)包括三个开设于底座(1)远离面板(2)一端的进线口(41)、以及设置于底座(1)靠近面板(2)一端的第一隔离腔(42)、第二隔离腔(43)和第三隔离腔(44),所述第一隔离腔(42)、第二隔离腔(43)和第三隔离腔(44)将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的导电金属片分别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腔(42)的侧壁均比第二隔离腔(43)、第三隔离腔(44)的侧壁更靠近面板(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面板(2)且覆盖于面板(2)远离底座(1)的一侧的防护罩(5)。
CN202022922903.9U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Active CN214176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2903.9U CN21417628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2903.9U CN21417628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6286U true CN214176286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60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2903.9U Active CN21417628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6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28752U (zh) 一种欧式插孔保护门结构
CN204103162U (zh) 一种安全插座
CN214176286U (zh)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门的插座
US6195970B1 (en) Tool with an electric motor as the drive
GB2240671A (en) Switche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2151760B1 (ko) 플러그 삽입 장치
US5108315A (en) Pay telephone station repair technician's adapter
CN209104442U (zh) 一种五孔插座
CN220731944U (zh) 一种带熔断器的电源线插头
CN104518322B (zh) 插座
CN201497821U (zh) 电连接器
CN210468209U (zh) 一种电源插座的保护装置
CN220692372U (zh) 一种三脚安全插座通用保护门
CN214313654U (zh) 一种充电接口
CN217280462U (zh) 具有屏蔽功能的手动维修开关
CN213278555U (zh) 一种省力易拔排插
JPH0713043A (ja) 光複合電源器具
CN217387640U (zh) 水晶头、网络连接模块及网络插接装置
CN209844536U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16161976U (zh) 一种带防触电保护机构的电源插头
CN217405745U (zh) 一种电源插座
CN208782102U (zh) 一种带保护门的插座
CN113937561B (zh) 一种旋转接触电连接组件
CN210182640U (zh) 一种魔方插座
CN214673330U (zh) 一种多功能插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