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2416U -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2416U
CN214172416U CN202022510300.8U CN202022510300U CN214172416U CN 214172416 U CN214172416 U CN 214172416U CN 202022510300 U CN202022510300 U CN 202022510300U CN 214172416 U CN214172416 U CN 214172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chilled
chilling uni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03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锦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xin Building Design Co ltd Tianjin
Original Assignee
Meixin Building Design Co ltd Tianj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xin Building Design Co ltd Tianjin filed Critical Meixin Building Design Co ltd Tianjin
Priority to CN2020225103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2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2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2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包括冷冻水循环组件、冷却水循环组件和冷水机组,冷冻水循环组件分别与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口和冷冻水入口连接,冷却水循环组件分别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入口连接;冷水机组包括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分别单独连接冷冻水循环组件和冷却水循环组件;该智能空调回水系统配备的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在制冷量需求较大的工况下工作,低压离心冷水机组在制冷量需求较小的工况下工作,可以在满足不同季节的不同供冷需求的同时提高冷水机组的制冷量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利用冷水机组产生冷冻水,再将冷冻水输送至需要降温的空间的风机盘管,然后由风机向空间内吹送冷风,从而达到室内降温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冷冻水作为冷热交换的媒介在冷水机组与风机盘管之间不断循环流动,所以被称为空调回水系统。在现有的空调回水系统中,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制冷量高峰时期的需求,通常采用高压冷水机组,通过调节冷冻水泵的转速来控制冷冻水的流量,从而控制输送至空间内的冷气量。在这种方式中,冷水机组的制冷量的利用率较低,势必会造成较多的能量浪费,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该智能空调回水系统的制冷量的利用率更高,减少了能量的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冻水循环组件、冷却水循环组件和冷水机组,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口和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冷水机组包括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分别单独连接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和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包括若干分水器、集水器和冷冻水泵,所述集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冻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冻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或所述低压离心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及所述低压离心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口均与所述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包括若干冷却水泵和冷却塔,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或所述低压离心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及低压离心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却塔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冻补水管路,所述冷冻补水管路与所述集水器连接,用于向所述集水器中注入水分。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冷冻补水管路包括第一补水分路、第二补水分路和第三补水分路,所述第一补水分路包括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与所述集水器连接;所述第二补水分路包括第二补水管和补水泵,所述第二补水管与所述补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补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水器连接;所述第三补水分路包括第三补水管和软水器,所述第三补水管与所述软水器连接,所述软水器与所述补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三补水分路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位于所述软水器与补水泵之间,分别与所述软水器和补水泵连接,所述补水箱的输入口处安装有浮球阀,所述补水箱与所述软水器之间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补水箱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磁阀和所述补水泵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还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一次侧入口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二次侧出口与所述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二次侧入口与所述冷冻水泵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与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的管道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动三通阀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压差旁通阀,所述压差旁通阀的一端与所述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冻水加药装置,所述冷冻水加药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冻水加药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却水加药装置,所述冷却水加药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却水加药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却旁路,所述冷却旁路包括电动阀和蝶阀,所述电动阀与所述蝶阀并联,所述电动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蝶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空调回水系统配备的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在制冷量需求较大的工况下工作,低压离心冷水机组在制冷量需求较小的工况下工作,可以在满足不同季节的不同供冷需求的同时提高冷水机组的制冷量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浪费;冷冻补水管路设有三级补水分路,可以进行基础注水、快速补水和软化补水三种不同的补水工作,能够满足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补水需求,第三补水分路设置补水箱还有利于自动控制补水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空调回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冻水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却水循环组件及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冷冻补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1-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2-低压离心冷水机组、201-分水器、202-集水器、203-冷冻水泵、204-第一补水管、205-第二补水管、206-补水泵、207-第三补水管、208-软水器、209-补水箱、210-浮球阀、211-液位传感器、212-压差旁通阀、213-冷冻水加药装置、214-稳压罐、301-冷却水泵、302-冷却塔、303-冷却水加药装置、304-冷却补水管、4-板式换热器、5-电磁阀、6-温度传感器、7-电动三通阀、8-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包括冷冻水循环组件、冷却水循环组件和冷水机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冻水循环组件分别与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口和冷冻水入口连接,冷却水循环组件分别与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入口连接。其中,冷却水循环组件用于对冷水机组进行冷却,将其产生的热量输送到外界的空气中;冷冻水循环组件用于将冷水机组产生冷量传送至风机盘管,利用风机盘管可以将冷空气吹送到室内空间中。
冷水机组包括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分别单独连接冷冻水循环组件和冷却水循环组件。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的功率高、制冷量大,输送冷冻水的速率也较高,适用于供冷量需求大的工况,例如每年的七月份和八月份的炎热天气;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功率相对较低、制冷量相对较小,输送冷冻水的速率也相对较低,适用于供冷量需求相对不大的工况。在系统中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及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供冷量需求来确定。例如,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套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和两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两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出口直接并联后接入管道,冷冻水入口直接并联后接入管道,冷冻水循环组件通过这两部分管道与两套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连接,冷却水出口直接并联后接入管道,冷却水入口直接并联后接入管道,冷却水循环组件通过这两部分管道与两套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连接;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冷冻水出口和冷冻水入口分别与冷冻水循环组件连接,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入口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组件连接。在供冷量需求不高时,可以仅启动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不能供冷量需求时,可以开启一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供冷量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一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可以同时开启低压冷水机组和一套高压冷水机组,供冷量需求进一步提高时,可以同时开启两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并且根据满足供冷量需求及能量利用率最大化的目标来决定是否开启低压冷水机组。
通过设置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组成的冷水机组,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在制冷量需求较大的工况下工作,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在制冷量需求较小的工况下工作,可以在满足不同季节的不同供冷需求的同时提高冷水机组的制冷量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冻水循环组件包括若干分水器201、集水器202和冷冻水泵203,冷却水循环组件包括若干冷却水泵301和冷却塔302。
集水器202具有多个输入管道,这些输入管道分别与风机盘管(图中未示出)连接,风机盘管的另一端则与分水器201的多个输出管道连接,分水器201中的低温冷冻水经过风机盘管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使风机向室内空间吹送冷风,温度升高以后的冷冻水由集水器202收集后进入冷冻水循环系统中。在分水器201的输入端和集水器202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有热水供水管和热水回水管,热水供水管和热水回水管直接与锅炉房设备连接,冬季时可以关闭冷冻水循环和冷却水循环,利用热水供水管和热水回水管对室内供暖。
集水器202的输出端与冷冻水泵203的输入端连接,冷冻水泵203的输出端与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或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冷冻水入口连接,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及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冷冻水出口均与分水器201的输入端连接。其中,冷冻水泵203的数量以满足使用为原则,应当设置主备用机制,例如,两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入口并联后的管道连接三台并联的冷冻水泵203,其中两台为主用,另外一台为备用,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冷冻水入口连接两台并联的冷冻水泵203,一台为主用,一台为备用,所有的冷冻水泵203的输入端均直接并联至同一管道,然后与集水器202的输出端连接,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和两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的冷冻水出口直接并联至同一管道,然后与分水器201的输入端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冷冻水循环路径。在集水器202与冷冻水泵203之间的管道、冷水机组与冷冻水泵203之间的管道、冷水机组与分水器201之间的管道均可以设置若干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6和流量传感器,用以监测所在管段的实时压力、温度和流量情况,在上述管段还可以安装若干蝶阀、电动阀8和电动调节阀,用以控制所在管段的通断、调节管段内的水流量。在冷冻水泵203的输入端和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入口的管道处还可以安装Y型过滤器,用以去除冷冻水中的杂质。
冷却水泵301的输出端与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或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冷却水入口连接,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及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冷却水出口与冷却塔302的输入端连接,冷却塔302的输出端与冷却水泵301的输入端连接。冷却塔302得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冷却水泵301的数量以满足使用为原则,应当设置主备用机制,例如,两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入口并联后的管道连接三台并联的冷却水泵301,其中两台为主用,另外一台为备用,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冷却水入口连接两台并联的冷却水泵301,一台为主用,一台为备用,所有的冷却水泵301的输入端均直接并联至同一管道,然后与若干个并联的冷却塔302连接,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和两套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的冷却水出口直接并联至同一管道,然后与若干个并联的冷却塔302连接。在冷却水泵301与冷水机组之间的管道、冷水机组与冷却塔302之间的管道、冷却塔302与冷却水泵301之间的管道均可以设置若干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6和流量传感器,用以监测所在管段的实时压力、温度和流量情况,在上述管段还可以安装若干蝶阀、电动阀8和电动调节阀,用以控制所在管段的通断、调节管段内的水流量。在冷却水泵301的输入端和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入口的管道处还可以安装Y型过滤器,用以去除冷却水中的杂质。冷却塔302还连接有冷却补水管304,其上安装有若干阀门,可以与外界水源连接,代开阀门即可想系统内补充冷却水。
通过上述设置,智能空调回水系统能够实现利用冷冻水循环为室内空间降温、利用冷却水循环为冷却机组降温的功能,冷冻水泵203和冷却水泵301的主备用制能够避免冷冻水泵203或冷却水泵301部分发生故障时系统无法使用的情况,在各管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6、流量传感器、蝶阀、电动阀8、电动调节阀和Y型过滤器等部件,可以方便技术人员对管段内的压力、温度、流量等指标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或手动控制管段的流量以及通断情况,并能够对冷冻水和冷却水进行过滤,除去其中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冻补水管路,冷冻补水管路与集水器202连接,用于向集水器202中注入水分。在分水器201、集水器202及冷却塔302上均设置有泄水管,在管道内压力过大、管道内杂质较多等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打开泄水管上的阀门,将管道内的水分排出一部分,从而达到调整压力、排污等目的。如此,会出现冷冻水循环组件中的水分减少等情况,会导致供冷效率降低,所以在集水器202上还连接有冷冻补水管路,冷冻补水管路与外界水源连接,能够为冷冻水循环组件快速补水,保持系统的供冷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冻补水管路包括第一补水分路、第二补水分路和第三补水分路。第一补水分路仅包括一端管道,即第一补水管204,第一补水管204与集水器202直接连接,其上安装蝶形阀。第一补水分路主要用于冷冻水循环组件中完全没有水的情况,此时可以将第一补水管204直接连接外界水源,快速将外界的水分注入到集水器202中,通过集水器202将水分输送至冷冻水循环组件的各个部分。第二补水分路包括第二补水管205和补水泵206,第二补水管205与补水泵206的输入端连接,补水泵206的输出端与集水器202连接,在补水泵206的输入、输出两端均安装有阀门,并且在补水泵206的输出端可以设置止回阀。在补水泵206的输出端的管道还连接有稳压罐214,用于调节所在管段的内部压力。第二补水分路主要用于对冷冻水循环组件内部快速补水的同时进行加压,为了能够为管道内的冷冻水提供较大的压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第二补水管205与集水器202之间并联多台补水泵206,本实施例中并联了两台补水泵206作为示例。第三补水分路包括第三补水管207和软水器208,第三补水管207与软水器208连接,软水器208与补水泵206的输入端连接。软水器208能够去除水中钙、镁等离子,使管道及其他各部件内不易结成水垢。第三补水分路主要用于补水量需求较小、不需要快速补水的情况,此时可以将自来水等硬水水源与软水器208连接,注入的水分经软水器208软化处理后,将不易结垢的软水通过补水泵206注入到冷冻水循环组件当中,达到既补充冷冻水又防止管道内结垢堵塞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补水分路还包括补水箱209。补水箱209位于软水器208与补水泵206之间,分别与软水器208和补水泵206连接。补水箱209为封闭结构,其输入口处安装有浮球阀210,补水箱209与软水器208之间安装有电磁阀5,补水箱209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211,液位传感器211分别与电磁阀5和补水泵206电性连接。可以为液位传感器211及补水箱209设置多个预设液位,例如补水泵206停泵水位、开始补水水位和停止补水水位,补水箱209内的水量到达上述水位时,液位传感器211向补水泵206发出相应信号,补水泵206收到信号后切换至相应的停泵、补水或停止补水状态。补水箱209内还可以设置与浮球阀210对应的膨胀水量水位,水量到达该水位时,浮球浮起,浮球阀210关闭,自来水无法通过第三补水分路进入集水器202。补水箱209的高水位位置还可以设置一溢出管,当液位传感器211和浮球阀210都失灵、补水箱209内水位过高时,仍可以通过溢出管将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空调回水系统还包括板式换热器4,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出口与冷却塔302的输入端连接,一次侧入口与冷却水泵301的输出端连接,二次侧出口与分水器201的输入端连接,二次侧入口与冷冻水泵203的输出端连接。在板式换热器4与冷却塔302、板式换热器4与冷冻水泵203之间的管道可以安装蝶阀、电磁蝶阀,用以控制所在管段的开启和关闭,在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入口和二次侧入口还可以安装Y型过滤器,用以排出冷却水和冷冻水中的杂质。板式换热器4主要用于供冷量需求不大的情况,利用冷却塔302冷却水得到的制冷量可以满足室内空间的需求,此时可以关闭冷却水泵301与冷水机组、冷冻水泵203与冷水机组之间的管道,开启板式换热器4与冷却塔302及分水器201之间的管道,冷冻水在分水器201、集水器202、冷冻水泵203和板式换热器4之间循环,冷却水在冷却塔302、冷却水泵301和板式换热器4之间循环,冷却水向冷冻水直接供冷,从而可以利用外界环境的冷量向室内空间供冷,取得节约能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与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出口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与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入口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电动三通阀7,电动三通阀7与连接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出口的管道连接,温度传感器6与电动三通阀7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6用于监测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出口连接的管道内的温度,根据监测结果向电动三通阀7发送信号,使电动三通阀7开启程度改变,进而控制板式换热器4一次侧的流量。在检修板式换热器4等确有必要的情况下,电动三通阀7与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出口的接口开启,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入口和一次侧出口连接的管道均通过阀门关闭,冷却塔302和冷却水泵301之间进行冷却水循环,板式换热器4此时未接入循环路径中,技术人员可以对板式换热器4进行检修等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压差旁通阀212,压差旁通阀212的一端与集水器20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分水器201的输入端连接。分水器201的输入端与集水器202的输出端之间具有一个压差,即为供回水压差,将供回水压差设置为一个较合理的值,在压差旁通阀212中预设该压差值,当其两端的压差大于预设压差值时,压差旁通阀212成比例开启,其两侧的压差能够维持在预设压差值,档期两端的压差小于预设压差值时,压差旁通阀212关闭,供回水之间没有旁路连通,不会进一步减小当前压差值。通过在供回水管路之间连接压差旁通阀212,可以实现对供回水压差实时调节,使供回水压差保持在最佳值。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冻水加药装置213,冷冻水加药装置213的输入端与分水器201的输入端连接,冷冻水加药装置213的输出端与集水器202的输出端连接;冷却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却水加药装置303,冷却水加药装置303的输入端与冷却水泵301的输出端连接,冷却水加药装置303的输出端与冷却水泵301的输入端连接。在冷冻水循环组件和冷却水循环组件中,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易形成水垢,管道内进入空气后还容易使各类金属管道和部件锈蚀,因此需要在冷冻水管道和冷却水管道接入加药装置,将加药装置两端的阀门开启,冷却水和冷冻水冲刷加药装置,即可通过加药装置加入防锈蚀化学药剂和防水垢化学药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却旁路,冷却旁路包括电动阀8和蝶阀,电动阀8与蝶阀并联,电动阀8的两端分别与冷却塔3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蝶阀的两端分别与冷却塔30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较高时,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输出的冷却水温度仍然低于冷却塔302内的温度,此时将冷却水输送至冷却塔302不能起到使水冷却的作用,反而会使水温升得更高,所以可以开启冷却旁路的电动阀8或蝶阀,关闭冷却塔302与冷却水泵301及冷水机组之间的阀门,使冷却水只在冷却水泵301与冷水机组之间循环,当冷却水温度高于冷却塔302的温度时再将冷却水排入冷却塔302进行冷却。设置并联的电动阀8和蝶阀,技术人员可以选择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冷却旁路的开启和关闭。通过设置冷却旁路,能够将冷却水的冷量充分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工作原理: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工作时,冷水机组、冷冻水泵203、分水器201和集水器202形成冷冻水循环,冷水机组、冷却水泵301和冷却塔302形成冷却水循环。冷冻水在冷水机组内被降温,然后冷冻水通过管道流入分水器201,分水器201通过多个输出端将冷冻水分别送入多个风机盘管,风机盘管与室内空气进行大量的热交换,从而使风机向室内空间送出冷风,降低室内空间的温度,风机盘管内完成热交换的冷冻水流向集水器202,集水器202将冷冻水汇聚起来一并流入冷冻水泵203,冷冻水泵203对冷冻水进行加压,然后送入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将进行过热交换的冷冻水再次降温,然后再次送入分水器201,循环往复。冷水机组运行产生热量,冷却水进入冷水机组后进行热交换,冷却水完成热交换后升温,然后流入冷却塔302,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水在冷却塔302内冷却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水流入冷却水泵301,冷却水泵301将冷却水加压后送入冷水机组,降温后的冷却水对于冷水机组进行热交换,循环往复。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决定高压离心冷水机组101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102的开启数量。还可以关闭冷水机组,直接通过板式换热器4利用冷却水对冷冻水进行降温。外界环境的温度较高时,可以暂时关闭冷却塔302,在冷却水泵301与冷水机组之间进行循环。在冷冻水循环组件中需要补水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采用第一补水分路、第二补水分路或第三补水分路进行补水。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冻水循环组件、冷却水循环组件和冷水机组,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口和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入口连接;
所述冷水机组包括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和低压离心冷水机组分别单独连接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和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包括若干分水器、集水器和冷冻水泵,所述集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冻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冻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或所述低压离心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及所述低压离心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口均与所述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包括若干冷却水泵和冷却塔,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或所述低压离心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离心冷水机组及低压离心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却塔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冻补水管路,所述冷冻补水管路与所述集水器连接,用于向所述集水器中注入水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补水管路包括第一补水分路、第二补水分路和第三补水分路,
所述第一补水分路包括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与所述集水器连接;
所述第二补水分路包括第二补水管和补水泵,所述第二补水管与所述补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补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水器连接;
所述第三补水分路包括第三补水管和软水器,所述第三补水管与所述软水器连接,所述软水器与所述补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补水分路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位于所述软水器与补水泵之间,分别与所述软水器和补水泵连接,所述补水箱的输入口处安装有浮球阀,所述补水箱与所述软水器之间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补水箱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磁阀和所述补水泵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一次侧入口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二次侧出口与所述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二次侧入口与所述冷冻水泵的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与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的管道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动三通阀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压差旁通阀,所述压差旁通阀的一端与所述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冻水加药装置,所述冷冻水加药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水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冻水加药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水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却水加药装置,所述冷却水加药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却水加药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冷却旁路,所述冷却旁路包括电动阀和蝶阀,所述电动阀与所述蝶阀并联,所述电动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蝶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
CN202022510300.8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Active CN214172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0300.8U CN21417241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0300.8U CN21417241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2416U true CN214172416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99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0300.8U Active CN21417241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24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1073A (zh) * 2021-11-12 2022-03-01 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式可自适应能量调节冷水机组
CN115962421A (zh) * 2022-12-23 2023-04-14 江苏源一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1073A (zh) * 2021-11-12 2022-03-01 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式可自适应能量调节冷水机组
CN115962421A (zh) * 2022-12-23 2023-04-14 江苏源一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
CN115962421B (zh) * 2022-12-23 2023-09-22 江苏源一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空气节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72416U (zh) 一种智能空调回水系统
CN106247509B (zh) 一体式冷水机组
CN205783465U (zh) 一种冷却单元及设有该冷却单元的风冷冷水机组
CN215637696U (zh)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机组冷凝器再冷却系统
CN115289714A (zh) 一种带水力模块的蒸发冷凝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2204900U (zh) 一种模块式风冷冷热水系统
CN1862126A (zh) 天然冰蓄能空调集中供冷设备系统
CN208794579U (zh) 一种冬夏季切换节能型冷冻水系统
CN209524577U (zh) 一种电控箱及空调机组
CN220061986U (zh) 一种复合式水源综合利用节能空调系统
CN206929910U (zh) 冰蓄冷空调系统
CN111397041A (zh) 一种模块式风冷冷热水系统
CN219243777U (zh) 一种过渡季采用水蓄冷模式的动态冰蓄冷系统
CN219283509U (zh) 具有削峰填谷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15863802U (zh) 间接蒸发制冷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模块化一体机
CN219607264U (zh) 一种集中制冷站冷却水系统
CN219103375U (zh) 一种热水余热利用系统
CN215637623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09655485U (zh) 一种多功能单制冷冷水机
CN214370660U (zh) 逆流外冷型间接蒸发冷却空调装置
CN109028408B (zh) 中央空调冷却、冷冻水智能换热设备系统
CN219741037U (zh) 冷却机组
CN214536593U (zh) 数据中心防冻型间接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及系统
CN217109838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制冷机组的节能制热水装置
CN217900544U (zh) 一种冷却塔和制冷机联合供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