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4959U - 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54959U CN214154959U CN202023171026.2U CN202023171026U CN214154959U CN 214154959 U CN214154959 U CN 214154959U CN 202023171026 U CN202023171026 U CN 202023171026U CN 214154959 U CN214154959 U CN 2141549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light
- light emitting
- terminal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多个端子插座,端子插座包括插座基体和设置于插座基体内的导电触片,导电触片与电路板电连接,插座基体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和端子插座位于电路板的同一侧面上,多个发光元件包括围绕多个端子插座设置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端子插座。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中,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发光元件,端子插座的插座基体设置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使得发光元件的光能够经端子插座透出,从而获得炫酷的灯效。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端子插座设置,大大提高了光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
背景技术
计算机电源用于将市电转换为计算机部件能够使用的直流电,是计算机各部件供电的枢纽,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电源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灯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具体是在风扇上设置光源,同时将与风扇相对的壁面上开孔,使得光源能够透出。
计算机电源通常在装入电脑主机后风扇相对的壁面是朝下的,大部分光线方向都是朝下,透过电脑主机呈现出来的光效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效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端子插座,所述端子插座用于与外接插头电连接,所述端子插座包括插座基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座基体内的导电触片,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插座基体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和所述端子插座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面上,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包括围绕所述多个端子插座设置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端子插座。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呈矩形,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矩形的边缘且发光方向朝向其所在边缘的对侧。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风扇连接的两组电连接结构,两组电连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的位置,一部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且位于两组所述电连接结构之间,该部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三侧且与所述第三侧的侧边垂直。
优选地,除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发光元件之外的其他第一发光元件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
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第四侧且与所述第四侧的侧边垂直,
位于所述第四侧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二侧的侧边垂直。
优选地,所述端子插座设置有三排,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还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侧的一排端子插座与中间排端子插座之间的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三侧且与所述第三侧的侧边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有两个,在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侧的相对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分别与两组所述电连接结构位置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四侧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方向凸出的多个电连接插片。
优选地,每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电路板的第一侧的侧边间隔设置的多片电连接片,每片所述电连接片均对应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的边沿的槽口。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排端子插座,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行端子插座之间的第二发光元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电源,包括外壳,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与所述端子插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中,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端子插座的插座基体设置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使得第一发光元件的光能够经端子插座透出,从而获得炫酷的灯效,将其装入电脑主机时,能够使得更多的光线透出电脑主机,呈现更好的光效。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端子插座设置,大大提高了光利用率,使得光尽可能多地经端子插座透出,从而进一步优化灯效。
本申请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中的第二电路板与发光元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立体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立体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中,风扇的电连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外壳;111、底壁;112、第二侧壁;113、第四侧壁;121、顶壁;122、第一侧壁;1221、开口;123、第三侧壁;1231、进风口;13、散热排风口; 20、防护格栅;30、电源插座;40、电源开关;50、风扇;51、电连接触片; 511、n形槽结构;61、第一电路板;62、第二电路板;621、第一侧;622、第二侧;623、第三侧;624、第四侧;625、电连接结构;6251、电连接片;626、槽口;627、避让空间;628、电连接插片;63、第三电路板;70、端子插座;71、插座基体;81、第一发光元件;82、第二发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申请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效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具有该电路板组件的计算机电源,如图1所示,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后称第二电路板62)和设置于第二电路板62上的多个端子插座70,端子插座70用于与外接插头电连接,端子插座70包括插座基体71和设置于插座基体内的导电触片,导电触片与第二电路板62电连接,插座基体71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所谓的透光的散光材料件指的是,光线能够穿过该散光材料件透出,且该散光材料件能够将光线向各个方向进行散射。第二电路板62上还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和端子插座70位于第二电路板62的同一侧面上。如此,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以经端子插座70的插座基体71透出,并在插座基体71的作用下向各个方向进行散射,从而形成炫酷的灯效。进一步地,多个发光元件包括围绕多个端子插座70设置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81,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朝向端子插座70,大大提高了光利用率,使得光尽可能多地经端子插座70透出,从而使得端子插座70呈现出更好的光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围绕多个端子插座70设置可以是设置在多个端子插座70的整个外围,也可以是设置在多个端子插座70的部分外围(后面有具体说明)。
将该电路板组件设置于计算机电源时,如图3至5所示,计算机电源包括外壳10、安装于外壳10上的防护格栅20、电源插座30、电源开关40,外壳 10内设置有风扇50,电路板组件设置于外壳10内。外壳10上与端子插座70 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1221,使得端子插座70上的插口能够经开口1221露出,以方便外接插头经开口1221插入外壳10内的插座端子70。插座端子70 的外表面可以与外壳10的外壁面平齐,也可以是位于外壳10的外壁面的内侧,优选地,插座端子70的外表面位于外壳10的外壁面的外侧,更有利于光线的射出,从而获得更加立体的光效。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底壁 111、顶壁121以及设置于底壁111和顶壁121之间的侧壁,侧壁依次包括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13,即第一侧壁122 和第三侧壁123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相对设置,防护格栅 20安装于底壁111上,电源插座30和电源开关40安装于第三侧壁123上,第二电路板62与第一侧壁122相对设置,开口1221设置于第一侧壁122上。风扇50设置于底壁111上方,并朝向底壁111设置,即风扇50的出风方向朝向底壁111,外壳10上设置有散热排风口13,防护格栅20设置在散热排风口 13处,第三侧壁123上设置有进风口1231,在风扇50的作用下,气流经进风口1231进入计算机电源内,与计算机电源内的各电子元器件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吸热形成的热气流在风扇50的作用下经散热排风口13排出。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底”“顶”“上”“下”指的是通常计算机电源安装于主机内时的方位,仅用于方便描述,并不构成对计算机电源的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朝向端子插座70 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端子插座70,而是指的多个端子插座70所在的范围区域,例如,将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均设置为朝向多个端子插座70所在的范围区域的中心。为了获得更加灵活多变的灯光效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电路板62呈矩形,第一发光元件81设置在矩形的边缘且发光方向朝向其所在边缘的对侧。具体地,第二电路板62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侧621、第二侧622、第三侧623和第四侧624,第一侧621与第三侧623为第二电路板62相反的两侧,第二侧622和第四侧624为第二电路板62相反的两侧,第一发光元件81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62的第一侧621、第二侧622、第三侧623和第四侧624中的一侧、任两侧、任三侧,或者四侧均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81。当第一发光元件81设置在第一侧621时,则其发光方向朝向第三侧623且与第三侧623的侧边垂直,当第一发光元件81设置在第二侧622 时,则其发光方向朝向第四侧624且与第四侧624的侧边垂直,当第一发光元件81设置在第三侧623时,则其发光方向朝向第一侧621且与第一侧621的侧边垂直,当第一发光元件81设置在第四侧624时,则其发光方向朝向第二侧622且与第二侧622的侧边垂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电路板62的第一侧621设置有用于与风扇50连接的两组电连接结构625,如图2所示,每组电连接结构625均包括沿第二电路板62的第一侧621的侧边间隔设置的多片电连接片6251,两组电连接结构625分别位于第一侧621的靠近第二侧622和第四侧624的位置,相应地,如图5和图6所示,风扇50上设置有两组电连接触片51,每组均设置有与对应组电连接结构625的电连接片6251数量相同的电连接触片51,当其装配于计算机电源时,风扇50的两组电连接触片51分别与两组电连接结构 625相接触,以实现对风扇50的供电和相关控制。其中,电连接结构625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62的靠近风扇50的一侧面上,如此,电连接触片51只需要从风扇50的一侧伸出并抵靠在电连接结构625上即可。为了对风扇50 的电连接触片51更好地限位,保证电连接触片51与电连接片6251之间实现更好的接触,优选地,如图7所示,电连接触片51包括n形槽结构511,在装配状态下,n形槽结构511卡设在第二电路板62的第一侧621的侧边结构上,通过n形槽结构511与第一侧621的侧边结构的配合能够实现在第一侧 621与第三侧623的相对方向的限位。进一步优选地,每片电连接片6251均对应一个设置在第一侧621的边沿的槽口626,n形槽结构511卡入到槽口626 中,从而实现在第二侧622与第四侧624的相对方向的限位。
在第二电路板62的第一侧621设置有电连接结构625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81中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侧621且位于两组电连接结构625之间,该部分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朝向第三侧623且与第三侧623的侧边垂直。
进一步地,除设置在第一侧621的第一发光元件81之外的其他第一发光元件81对称布置在第二电路板62的第二侧622和第四侧624,位于第二侧622 的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朝向第四侧624且与第四侧624的侧边垂直,位于第四侧624的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朝向第二侧622且与第二侧622 的侧边垂直。将第一发光元件81布置在第二电路板62的第一侧621、第二侧 622和第四侧624,第三侧623则用于布置第二电路板62上的电器元件。
为了实现对光的补强,进一步优选地,在端子插座70之间也设置有发光元件,例如,第二电路板62上设置有多排端子插座70,多个发光元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行端子插座70之间的第二发光元件82,第二发光元件82的发光方向可以任意设置,例如可以朝向靠近其的两行端子插座70中的任意一行,在第二电路板62的第三侧623未设置第一发光元件81的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82优选发光方向朝向第三侧623且与第三侧623的侧边垂直,以补偿第三侧623未设置光源造成的光强较弱的问题。
第二发光元件82可以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行端子插座70之间,在不影响电器元件布置的情况下,每相邻两行端子插座70之间均可以设置第二发光元件82。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端子插座70设置有三排,具体地,10孔端子插座70设置有13个,18孔端子插座70设置有1个,端子插座70分三排设置,其中的两排均布10个10孔端子插座70,另外一排设置3个10孔端子插座70,18孔端子插座70位于其中的两个10孔端子插座70之间。这种排布方式外观整洁且更有利于各个外接插头与对应端子插座70的插接。第二发光元件82设置在靠近第一侧的一排端子插座70与中间排端子插座70之间,即位于两排10孔端子插座70之间,第二发光元件828的发光方向朝向第三侧623 且与第三侧623的侧边垂直。
第二发光元件82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图1和图2 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82设置有两个,在第一侧621与第三侧623 的相对方向上,两个第二发光元件82分别与两组电连接结构625位置对应。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位置对应,可以是在第一侧621与第三侧623的相对方向上全部重叠,也可以是部分重叠。通过将第二发光元件82设置为与两组电连接结构625位置对应,来补偿因设置电连接结构625造成的光线损失。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端子插座70与外接插头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端子插座70与外接插头优选通过卡脚相互卡接,在第二电路板62上留有与卡脚位置对应的避让空间627,为了适应不同的外接插头,通常每一个端子插座70预留两个避让空间627。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第二电路板62上的空间,优选地,第二发光元件82设置在该两个避让空间627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计算机电源还包括第一电路板61和第三电路板 63,第三电路板63与第二电路板62平行设置且靠近第三侧壁123设置,电源插座30和电源开关40抵靠在第三电路板63上,第二电路板62和第三电路板 63优选均与第一电路板61插接固定并形成电连接,从而大大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电路板62的第四侧624设置有向远离第一侧621方向凸出的多个电连接插片628,第一电路板61上设置对应设置有多个电连接插口,电连接插片628插入电连接插口中,从而实现第一电路板61与第二电路板62的电连接,第三电路板63与第一电路板61 的连接方式与第二电路板62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可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端子插座,所述端子插座用于与外接插头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座包括插座基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座基体内的导电触片,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插座基体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和所述端子插座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面上,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包括围绕所述多个端子插座设置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端子插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呈矩形,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矩形的边缘且发光方向朝向其所在边缘的对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风扇连接的两组电连接结构,两组电连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的位置,一部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且位于两组所述电连接结构之间,该部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三侧且与所述第三侧的侧边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除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发光元件之外的其他第一发光元件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
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第四侧且与所述第四侧的侧边垂直,
位于所述第四侧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二侧的侧边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座设置有三排,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还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侧的一排端子插座与中间排端子插座之间的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三侧且与所述第三侧的侧边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有两个,在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侧的相对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分别与两组所述电连接结构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方向凸出的多个电连接插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电路板的第一侧的侧边间隔设置的多片电连接片,每片所述电连接片均对应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的边沿的槽口。
9.根据权利要求1-4、7、8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排端子插座,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行端子插座之间的第二发光元件。
10.一种计算机电源,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与所述端子插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71026.2U CN214154959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71026.2U CN214154959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54959U true CN214154959U (zh) | 2021-09-07 |
Family
ID=7754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71026.2U Active CN214154959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54959U (zh) |
-
2020
- 2020-12-24 CN CN202023171026.2U patent/CN2141549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33407B1 (en) | LED Lighting assemblies | |
US8241044B2 (en) | LED socket assembly | |
EP2400214B1 (en) | Lighting device | |
EP2607783B1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connector | |
US9153882B2 (en) | Connector having a cylindrical section with a contact connected to an electrical wire therein | |
AU2013100442A4 (en) | LED bulb | |
JP2006331801A (ja) |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 |
US20140300269A1 (en) | Led bulb | |
TW201421811A (zh) | 電源連接器 | |
CN214154959U (zh) | 计算机电源的电路板组件及计算机电源 | |
US20230392761A1 (en) | Strip Light and Strip Light Set | |
CN109812743B (zh) | 照明装置及吸顶灯 | |
CN211146154U (zh) | 线条灯以及线条灯系统 | |
KR20120064597A (ko) | Led 조명 램프 | |
CN203367607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KR102191054B1 (ko) | 엘이디 조명등의 전기적 연결장치 | |
CN212805564U (zh) | 接线端子及灯具 | |
TW201444192A (zh) | 電連接器組件 | |
CN221648331U (zh) | 拼接灯具 | |
CN218268873U (zh) | 直插式led车灯 | |
CN215579186U (zh) | 插座组件及包含其的灯具 | |
JP3116836U (ja) | 発光ダイオード・モジュール、及び該発光ダイオード・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車両用灯具 | |
CN220822097U (zh) | 指示灯模组及插座 | |
CN219498258U (zh) | 具有指示灯支架转接结构的连接器 | |
CN218672077U (zh) | 一种散热一体化吸顶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