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2555U - 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 Google Patents

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2555U
CN214152555U CN202022930726.9U CN202022930726U CN214152555U CN 214152555 U CN214152555 U CN 214152555U CN 202022930726 U CN202022930726 U CN 202022930726U CN 214152555 U CN214152555 U CN 214152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polyethylene
injection moulding
pressing plate
ultravio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307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e Yongtong Cab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e Yongtong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e Yongtong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e Yongtong Cable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307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2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2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2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属于聚乙烯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用于在电线上注塑聚乙烯膜的注塑设备,注塑设备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紫外线灯的外壳体,电线穿过注塑设备并进入至外壳体内,所述的外壳体内设有照射腔,所述的照射腔内设有若干沿周向设置的紫外线灯,所述的照射腔远离注塑设备一侧还设有电缆外径检测机构。照射腔内沿周向设置的紫外线灯能提高对电线的照射效果,避免有遗漏部分未照射到,电缆外径检测机构能自动对电缆外径进行检测,无需手动检测,且能有效提高检测精度,避免误测。

Description

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乙烯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背景技术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是一种适用于配电网等领域的电缆,具有PVC绝缘电缆无法比拟的优点。它结构简单、重量轻、耐热好、负载能力强、不熔化、耐化学腐蚀,机械强度高,聚乙烯绝缘电缆在生产时,需先通过注塑设备将聚乙烯熔融后套设在电线上,聚乙烯膜套设在电线上通过紫外线照射能使聚乙烯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聚乙烯的防护性能,交联聚乙烯电缆成型后需要对其外径进行检测以排除尺寸不符合要求的电缆,但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手动测量,费时费力。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生产系统[申请号:201810969680.6],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有电缆包覆机构、电缆冷却机构、电缆校直晃动机构和用于电缆收卷的牵引机构,电缆冷却机构与电缆包覆机构转动连接,电缆校直晃动机构可驱使电缆上下晃动从而驱动电缆包覆机构进行包覆,电缆包覆机构一侧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电缆包覆机构旋转,本装置的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并且可以各机构之间的配合作用强,可以一起完成包覆、冷却、校直和卷绕,极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存在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包括用于在电线上注塑聚乙烯膜的注塑设备,注塑设备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紫外线灯的外壳体,电线穿过注塑设备并进入至外壳体内,所述的外壳体内设有照射腔,所述的照射腔内设有若干沿周向设置的紫外线灯,所述的照射腔远离注塑设备一侧还设有电缆外径检测机构。
在上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中,所述的电缆外径检测机构包括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照射腔上侧的上压紧板,所述的照射腔下侧还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下压紧板,所述的照射腔内还设有可驱动下压紧板沿竖直方向升降的驱动组件。
在上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中,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照射腔下侧的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与下压紧板底部固连。
在上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中,所述的直线驱动器为油缸、气缸或直线电机。
在上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中,所述的电缆外径检测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上压紧板内且沿竖直方向贯穿上压紧板的限位槽,所述的下压紧板上固连有插入至限位槽内的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外壁与限位槽内壁抵靠。
在上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中,所述的限位杆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的电缆外径检测机构还包括电流检测组件。
在上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中,所述的电流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外壳体上的电源以及与电源串联的电流表,所述的限位杆底部通过导线与电流表相连,所述的限位槽底部还设有导电片且该导电片外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当限位杆插入至限位槽内时,限位杆与导电片抵靠,电路导通。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照射腔内沿周向设置的紫外线灯能提高对电线的照射效果,避免有遗漏部分未照射到,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能自动对电缆外径进行检测,无需手动检测,且能有效提高检测精度,避免误测。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电流检测组件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包括用于在电线上注塑聚乙烯膜2的注塑设备3,注塑设备3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紫外线灯4的外壳体5,电线穿过注塑设备3并进入至外壳体5内,所述的外壳体5内设有照射腔6,所述的照射腔6内设有若干沿周向设置的紫外线灯4,所述的照射腔6远离注塑设备3一侧还设有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
本实施例中,照射腔6内沿周向设置的紫外线灯能提高对电线的照射效果,避免有遗漏部分未照射到,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能自动对电缆外径进行检测,无需手动检测,且能有效提高检测精度,避免误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注塑设备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设备。
具体地说,结合图2和图3所示,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包括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照射腔6上侧的上压紧板8,所述的照射腔6下侧还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下压紧板9,所述的照射腔6内还设有可驱动下压紧板9沿竖直方向升降的驱动组件10。驱动组件10能驱动下压紧板9沿竖直方向升降并配合上压紧板将检测位置的电缆压紧。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10包括固定在照射腔6下侧的直线驱动器1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11的输出轴与下压紧板9底部固连。直线驱动器11可驱动下压紧板9沿竖直方向升降并配合上压紧板将检测位置的电缆压紧。
优选地,直线驱动器11为油缸、气缸或直线电机。
优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上压紧板8内且沿竖直方向贯穿上压紧板8的限位槽12,所述的下压紧板9上固连有插入至限位槽12内的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外壁与限位槽12内壁抵靠。限位槽12配合限位杆能对下压紧板进行限位。
其中,结合图2-图4所示,限位杆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的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还包括电流检测组件14。电流检测组件14能检测出通过限位杆处的电流。
具体地说,结合图2-图4所示,电流检测组件14包括设置在外壳体5上的电源以及与电源串联的电流表,所述的限位杆底部通过导线与电流表相连,所述的限位槽12底部还设有导电片且该导电片外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当限位杆插入至限位槽12内时,限位杆与导电片抵靠,电路导通,此时电流表能够检测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下压紧板配合上压紧板8将电缆压紧后电流计的数值,可通过计算得出电缆的外径,无需人工进行测量,且能大大减小误差。
当所述的下压紧板9配合上压紧板8将电线压紧后,将导电片与限位杆连接处到限位杆底部之间的限位杆长度变量设为ΔP,并将电线外径设为ΔR,限位杆长度变量ΔP=电线外径ΔR。
将电源的电压设为U,电流表检测出的电流设为I,导电片的电阻设为R1,限位杆长度变量ΔP处的电阻设为R2;
通过计算公式得:
①I=U/R1+R2;
同理可得:
②R2=U/I-R1。
限位杆每毫米长度的电阻设为R3;
通过计算可得:
③ΔR=ΔP=R2/R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计算公式①为电流计算公式,公式②通过公式①推导得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照射腔6内沿周向设置的紫外线灯能提高对电线的照射效果,避免有遗漏部分未照射到,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能自动对电缆外径进行检测,无需手动检测,且能有效提高检测精度,避免误测,直线驱动器11可驱动下压紧板9沿竖直方向升降并配合上压紧板将检测位置的电缆压紧,限位槽12配合限位杆能对下压紧板进行限位,根据下压紧板配合上压紧板8将电缆压紧后电流计的数值,可通过计算得出电缆的外径,无需人工进行测量,且能大大减小误差。
当所述的下压紧板9配合上压紧板8将电线压紧后,将导电片与限位杆连接处到限位杆底部之间的限位杆长度变量设为ΔP,并将电线外径设为ΔR,限位杆长度变量ΔP=电线外径ΔR,将电源的电压设为U,电流表检测出的电流设为I,导电片的电阻设为R1,限位杆长度变量ΔP处的电阻设为R2;限位杆每毫米长度的电阻设为R3。
通过计算公式得:
①I=U/R1+R2;
同理可得:
②R2=U/I-R1。
通过计算可得电缆外径ΔR:
③ΔR=ΔP=R2/R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包括用于在电线(1)上注塑聚乙烯膜(2)的注塑设备(3),注塑设备(3)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紫外线灯(4)的外壳体(5),电线(1)穿过注塑设备(3)并进入至外壳体(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体(5)内设有照射腔(6),所述的照射腔(6)内设有若干沿周向设置的紫外线灯(4),所述的照射腔(6)远离注塑设备(3)一侧还设有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包括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照射腔(6)上侧的上压紧板(8),所述的照射腔(6)下侧还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下压紧板(9),所述的照射腔(6)内还设有可驱动下压紧板(9)沿竖直方向升降的驱动组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10)包括固定在照射腔(6)下侧的直线驱动器(1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11)的输出轴与下压紧板(9)底部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驱动器(11)为油缸、气缸或直线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上压紧板(8)内且沿竖直方向贯穿上压紧板(8)的限位槽(12),所述的下压紧板(9)上固连有插入至限位槽(12)内的限位杆(13),所述的限位杆(13)外壁与限位槽(12)内壁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杆(13)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的电缆外径检测机构(7)还包括电流检测组件(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检测组件(14)包括设置在外壳体(5)上的电源(15)以及与电源(15)串联的电流表(16),所述的限位杆(13)底部通过导线与电流表(16)相连,所述的限位槽(12)底部还设有导电片(17)且该导电片(17)外端通过导线与电源(15)相连,当限位杆(13)插入至限位槽(12)内时,限位杆(13)与导电片(17)抵靠,电路导通。
CN202022930726.9U 2020-12-07 2020-12-07 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Active CN214152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0726.9U CN214152555U (zh) 2020-12-07 2020-12-07 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0726.9U CN214152555U (zh) 2020-12-07 2020-12-07 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2555U true CN214152555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5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30726.9U Active CN214152555U (zh) 2020-12-07 2020-12-07 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2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52555U (zh) 聚乙烯电线电缆紫外线交联机构
CN110261656B (zh) 测试装置以及窃电判断方法
CN113359034A (zh) 一种石墨烯电池检测箱及其使用方法
CN218512492U (zh) 一种电能表检测接插装置
CN216160320U (zh) 一种锂电池测试机构
CN212190153U (zh) 一种中低压绝缘子镶件通止规自动检测装置
CN219434537U (zh) 一种高压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套管的检测装置
CN113063657B (zh)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电缆芯特性检测装置
CN114367933A (zh) 燃料电池电堆返修定位工装
CN115479835A (zh) 一种铜线加工强度测试装置
CN210571898U (zh) 一种高温高压腐蚀电化学工作电极的密封装置
CN113390322A (zh) 一种换向器的自动检测装置
CN211347718U (zh) 一种电学材料性能测试装置
CN113188915A (zh) 高压环氧套管的性能检测方法
CN215065709U (zh) 一种塑料制品制作用韧性检测装置
CN214039938U (zh) 一种电机的弹性卡圈自动检测装置
CN219799520U (zh) 一种离线式fct自动检测机
CN218099545U (zh) 动力电池内单体电池短路监测装置
CN220525865U (zh) 一种固定平台
CN218823800U (zh) 一种混凝土抗渗透性能检测设备
CN116148235B (zh) 一种固态电池转移和原位同步辐射吸收谱测试装置
CN219737205U (zh) 一种混凝土抗渗系数检测装置
CN216160785U (zh) 一种定子铁芯装配性能检测装置
CN211505031U (zh) 一种智能生产用智能压力试压挤压设备
CN219121920U (zh) 一种锂锰针管电池外壳强度检测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Ultraviolet crosslinking mechanism for polyethylene wire and cab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

Pledgee: Zhejiang Luqiao Tai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ZHONGCE YONGTONG CABLE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094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