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1342U -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 Google Patents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1342U
CN214151342U CN202120116988.3U CN202120116988U CN214151342U CN 214151342 U CN214151342 U CN 214151342U CN 202120116988 U CN202120116988 U CN 202120116988U CN 214151342 U CN214151342 U CN 214151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heating element
imaging assembly
shell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169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柏儒
张耀中
林振立
谢良瓛
陈威华
程建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169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1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1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1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成像组件包括镜片组、加热元件和镜筒,镜筒包括壳体和电连接件,镜片组包括镜片;加热元件对应镜片设置;壳体用于收纳镜片组和加热元件;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且穿设于壳体,电连接件的一端位于壳体内且用于与加热元件电连接,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电连接件用于向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本申请的镜筒、成像组件和采用所述成像组件的镜头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

Description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背景技术
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交通设备等都安装有镜头,镜头是用于拍摄图像的各项元件的总成,一般包含具有镜片的光学成像组件等,镜头根据其所安装的设备的应用场景的不同,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如,车载拍摄、户外监控等,当镜头应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时,镜头的成像组件的镜片可能因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结霜、起雾等现象,轻者阻挡到一部分的成像组件视野,导致部分或者全部的拍摄图像受到遮蔽,更严重者可能造成镜片破裂、内部元件故障、或者整机损坏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加热除雾功能且组装结构较为简单的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筒,其包括壳体和电连接件。壳体用于收纳镜片;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且穿设于壳体,电连接件的一端位于壳体内且用于与加热元件电连接,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电连接件用于向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筒中,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且一端与加热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外可以导通外部控制电路用于向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达到除雾的目的,从而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同时,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直接将镜片与加热元件放入镜筒内即可完成安装,整体成型的加工工艺属于成熟工艺,保障了镜筒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减少其他导电、连接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便于安装和批量加工生产,进而节约生产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成像组件,其包括镜片组、加热元件和镜筒。所述镜片组包括镜片,所述加热元件对应所述镜片设置;所述镜筒包括壳体和电连接件,所述壳体用于收纳所述镜片组和所述加热元件,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且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电连接件用于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进行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组件中,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且一端与加热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外可以导通外部控制电路用于向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达到除雾的目的,从而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同时,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整体成型的加工工艺属于成熟工艺,保障了镜筒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减少其他导电、连接电子元器件的使用,节省了整体空间,且只需将镜片组和加热元件放入壳体即可完成成像组件的安装,安装简单,便于批量加工生产,进而节约生产成本。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镜片上的导电加热层或设置于所述镜片上的导电加热线圈。通过在镜片上设置导电加热层或导电加热线圈可以使加热元件与镜片直接接触,有利于热量传导,减少热量的损失,提升加热效率,加快除雾。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镜片上的透明导电加热层。通过使用透明导电加热层作为加热元件,可以在对成像组件进行加热除雾的同时,不影响成像组件的通光率,从而不对成像组件的拍摄功能产生影响,透明导电加热层设置于镜片上,加热覆盖面积大,且可以均匀加热,从而保护镜片不会因受热不均产生损坏。此外,采用形成于镜片上的透明导电加热层,不仅加热元件的形成方便,而且将镜片安装在镜筒的同时可以实现与电连接件的电连接,使得成像组件的组装方便,同时也可以使得元件紧凑组装、有利于降低成像组件的体积。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通过导电胶将电连接件与加热元件电连接,既能完成电连接件与加热元件的连接固定,还能将电连接件与加热元件之间进行电导通,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导电元件,节省了整体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采用胶粘工艺将电连接件与加热元件电连接,工艺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包括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中的至少一种。使用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中的一种作为电连接件,在保障电连接件导电性的同时,由于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具有较强的韧性,在埋入壳体后,具有不用断裂、抗冲击、抗腐蚀的作用,可以保障成像组件的稳定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片包括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将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根据成像组件的应用环境按需对镜片的加热位置进行自由调控,使加热除雾更加精准。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侧面。通过将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一表面和侧面,可以对镜片的至少两个表面进行加热,增大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目的,同时,使镜片均匀受热,不会因为受热不均而产生损坏。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侧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通过将加热元件设置于侧面和第二表面,可以对镜片的至少两个表面进行加热,增大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目的,同时,使镜片均匀受热,不会因为受热不均而产生损坏。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一表面、所述侧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可以对镜片的多个表面进行加热,实现多表面立体包覆式加热,增大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目的,同时,使镜片均匀受热,不会因为受热不均而产生损坏。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通过所述导电胶与位于所述侧面的部分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通过导电胶将电连接件与位于侧面的部分加热元件电连接,便于胶接工艺操作,胶接过程中不会使镜片的透光表面因导电胶而产生遮蔽或污染,从而影响镜片的透光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面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围成收纳部,所述成像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收纳部。通过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围成收纳部中设置密封件可以保护加热元件、软性电路板等加热部件不受水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提升成像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水性和可靠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由于位于第三部分的加热元件位于镜片的侧面的最突出面,通过将电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在位于第三部分的加热元件上,操作更加简单,且与最突出面连接,可以使连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的数量包括两个,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条形部,所述条形部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且围成未封闭的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一端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连接件。通过将加热元件设置为沿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且围成未封闭的第一环形结构,同时,第一环形结构的一端电连接其中一个电连接件,第一环形结构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个电连接件,实现正负极的连通,不需要多余的导电元件,节省了整体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镜筒内且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出至所述镜筒外。通过将中间部分与壳体一体成型,将电连接件稳定固定在壳体内,保障了电连接件安装的有效性和使用的可靠性,通过将第一连接部与加热元件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伸出至镜筒外与外部电路连接,实现导电功能的同时,减小了其他器件的使用,简化了生产、安装工艺,减小了成像组件的整体空间,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组件还包括温度感测元件,所述镜筒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温度感测元件位于所述收纳槽中。通过在镜片附近的收纳槽中设置温度感测元件,可以获取镜片温度,从而精确控制加热温度,进一步保护镜片的加热安全,在达到精确加热除雾的目的的同时,提高成像组件的可靠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设置有与所述收纳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成像组件还包括软性电路板,所述软性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收纳槽以与所述温度感测元件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还与所述软性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将软性电路板插入通孔后,在收纳槽内与温度感测元件电连接,在为温度感测元件提供电力的同时,可以依靠镜筒给软性电路板依支撑,保护软性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片包括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用于位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的至少一个上;所述镜筒的内表面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和连接于第一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连接面形成台阶状,所述连接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内壁面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镜片。通过设置第二镜片,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至少一个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镜片进行加热除雾,进而提升成像组件的成像质量。另外,内表面的第一内壁面与连接面形成台阶状,连接面用于支撑第一镜片,第二内壁面用于安装第二镜片可以为第一镜片、第二镜片提供支撑,便于镜片的安装,同时提升成像组件的整体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镜头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的成像组件和设置于成像组件像侧的感光元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具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成像组件,其中,电连接件通过导电胶向加热元件供电,从而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以对镜片进行升温、除雾,使得所述成像组件和采用所述成像组件的镜头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所述成像组件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通过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在对电连接件的进行安装固定的同时,达到导电的目的,不需要或减少使用另外设置的导电元件,使得成像组件和镜头的整体结构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镜头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镜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镜头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镜头的镜片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镜头的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的镜头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些相关技术中,具有加热除雾功能的镜头的成像组件(如车载成像组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在成像组件外置软板和加热线圈以将热能传导到镜片上,使其温度上升而达到除雾效果,然而,上述成像组件可能具有如下缺点:1)需在成像组件外多加外罩和加热线圈,其零件较多,导致体积较大、组装较复杂,故成本较高;2)加热线圈距离镜片(玻璃等被加热物)较远,导致热能的传导路径较长,因此所需要之热能(温度)与加热功率较高,并且需要较长之加热时间,使得较长加热时间导致的局部较高的加热温度影响周围材料;3)相关技术中的加热方案电气连接方式大部份皆使用高温焊接电线方式连接,这对加热元件采用的材料有所限制,如(一些透明导电层,如氧化铟锡(ITO)等一般无法通过焊锡连接)。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所述成像组件包括镜片组、加热元件和所述镜筒。所述镜筒包括壳体和电连接件,所述镜片组包括镜片;所述壳体用于收纳镜片组和加热元件;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且穿设于壳体,电连接件的一端位于壳体内且用于与加热元件电连接,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电连接件用于向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
相较于上述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中,电连接件通过导电胶向加热元件供电,从而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以对镜片进行升温、除雾,使得所述镜筒、成像组件和采用所述成像组件的镜头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所述成像组件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且一端与加热元件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外可以导通外部控制电路用于向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达到除雾的目的,从而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同时,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整体成型的加工工艺属于成熟工艺,加工质量高,保障了镜筒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达到导电的目的同时,减少其他导电元器件的使用,使得成像组件和镜头的整体结构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并且节省了整体空间,便于批量加工生产,节约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镜筒1、成像组件2和镜头100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0指用于图像拍摄的各项元件的总成,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0包括成像组件2和设置于成像组件2像侧的感光元件3,外界光线通过成像组件2在感光元件3上成像,镜头100还通过与外部电路的电连接,将感光元件3形成的图像信号输出到外部电路。其中,成像组件2和镜头100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手机、户外监控设备、拍摄设备(摄像机等)、各种交通工具、车载设备(如行车记录仪)等终端。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因感光元件3为成像元件,所述像侧为感光元件3所在的一侧。
具体地,镜头100和成像组件2中,成像组件2可以包括镜片组21、加热元件25、和镜筒1。镜筒1包括壳体11和电连接件13,镜片组21包括镜片22;壳体11用于收纳镜片组21和加热元件25;电连接件13与壳体11一体成型且穿设于壳体11,电连接件13的一端位于壳体11内且用于与加热元件25电连接,电连接件13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1外,电连接件13用于向加热元件25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25对镜片22进行加热。可以理解,电连接件13可以沿任意方向穿设于壳体11,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电连接件13以与镜筒1、成像组件2与镜头100的光轴相同的方向穿设于镜筒1进行示例性说明,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件13也可以沿与镜筒1、成像组件2与镜头100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穿设于镜筒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筒1、成像组件2和镜头100中,电连接件13通过导电胶4向加热元件25供电,从而控制加热元件25对镜片22进行加热以对镜片22进行升温、除雾,使得所述成像组件2和采用所述成像组件2的镜头100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22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所述成像组件2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可以使用埋入射出成型工艺,即在壳体11的注模模具中的预设位置插入电连接件13,然后倒入壳体11的注模材料,如塑料材料,然后将壳体11的注模材料与电连接件13固定成型后,拆除模具后即完成电连接件13与壳体11的一体成型,整体成型的加工工艺属于成熟工艺,加工质量高,保障了镜筒1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达到导电的目的同时,减少其他导电元器件的使用,使得成像组件2和镜头100的整体结构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并且节省了整体空间,便于批量加工生产,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可以理解,镜片组21收纳于镜筒1内,其中,镜片组21包括镜片22,镜片22与镜筒1同轴设置,镜片2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块,本实施例中,镜片22的数量为多片,且多片镜片22可以沿成像组件2的光轴从镜筒1底部向上依次设置。电连接件13与壳体11一体成型,且一端与加热元件25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11外可以导通外部控制电路用于向加热元件25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25对镜片22进行加热,达到除雾的目的,从而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同时,电连接件13与壳体11一体成型,整体成型的加工工艺属于成熟工艺,保障了镜筒1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减少其他导电、连接电子元器件的使用,节省了整体空间,且只需将镜片组21和加热元件25放入壳体11即可完成成像组件2的安装,安装简单,便于批量加工生产,进而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加热元件25包括形成于镜片22上的导电加热层或设置于镜片22上的导电加热线圈。可以理解,加热元件25可以为设置于镜片22通光区域和/或不通光区域的透明加热元件25,也可以为设置于镜片22不通光区域的不透明加热元件25,通过在镜片22上设置导电加热层或导电加热线圈可以使加热元件25与镜片22直接接触,有利于热量传导,减少热量的损失,提升加热效率,加快除雾。
电连接件13可以通过导电胶4与加热元件25电连接。通过导电胶4将电连接件13与加热元件25电连接,既能完成电连接件13与加热元件25的连接固定,还能将电连接件13与加热元件25之间进行电导通,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导电元件,节省了整体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采用胶粘工艺将电连接件13与加热元件25电连接,工艺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其中,加热元件25可以包括形成于镜片22上的透明导电加热层。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加热层可以包括氧化铟锡材料和/或氧化铟锌(IZO)材料等透明导电材料,如包括氧化铟锡镀膜或氧化铟锌镀膜等,氧化铟锡镀膜等具有较好的电学传导和光学透明性。通过使用氧化铟锡镀膜等作为透明导电加热层,可以在对成像组件2进行加热除雾的同时,不影响成像组件2的通光率,从而不对成像组件2的拍摄功能产生影响。此外,采用形成于镜片22上的透明导电加热层,不仅加热元件的形成方便,而且将镜片22安装在镜筒的同时可以实现与电连接件13的电连接,使得成像组件2的组装方便,同时也可以使得元件紧凑组装、有利于降低成像组件2的体积。
导电胶4可以是导电银胶,但不限于上述,也可以为异方性导电胶(ACF)或其他锡膏等。一般的,导电银胶具有相对较低的固化温度和较高的导电性,在对被粘材料进行粘接固定,并实现电导通的同时,大大减小了胶接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不会对热敏感元器件产生影响,同时,互连工艺过程非常简单,具有较少的工艺步骤,因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以理解,导电银胶具有相对较低的固化温度,可减小胶接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不会对热敏感元器件产生影响,进而使用导电银胶在对成像组件2的电连接件13进行胶粘固定的同时,还能达到导电的目的,不需要另外设置导电元件,组装结构简单,节省整体空间,便于成像组件2的组装和批量生产。
电连接件13可以包括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中的至少一种。使用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中的一种作为电连接件13,在保障电连接件13导电性的同时,由于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具有较强的韧性,在埋入壳体11后,具有不用断裂、抗冲击、抗腐蚀的作用,可以保障成像组件2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镜片22包括第一表面221、位于第一表面221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222、和连接于第一表面221和第二表面222之间的侧面223,加热元件25设置于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和侧面223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21为像侧表面(即邻近感光元件3一侧的表面),第二表面222为物侧表面(即远离感光元件3一侧的表面),可以理解,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的中心至少部分区域为通光区域,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的边缘至少部分区域和侧面223可以为不通光区域,通过将加热元件25设置于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和侧面22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根据成像组件2的应用环境、通光需求等,按需对镜片22的加热位置进行自由调控,使加热除雾更加精准。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加热元件25可以设置于第一表面221和侧面223。通过将加热元件25设置于第一表面221和侧面223,可以对镜片22进行立体包覆加热,增大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目的,同时,使镜片22均匀受热,不会因为受热不均而产生损坏。
同时,电连接件13通过导电胶4与位于侧面223的部分加热元件25电连接。通过导电胶4将电连接件13与位于侧面223的部分加热元件25电连接,便于胶接工艺操作,胶接过程中不会使镜片22的透光表面因导电胶4而产生污染,从而影响镜片22的透光性。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加热元件25设置于侧面223和第二表面222。通过将加热元件25设置于侧面223和第二表面222,可以对镜片22进行立体包覆加热,增大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目的,同时,使镜片22均匀受热,不会因为受热不均而产生损坏。
此外,电连接件13通过导电胶4与位于侧面223的部分加热元件25电连接。通过导电胶4将电连接件13与位于侧面223的部分加热元件25电连接,便于胶接工艺操作,胶接过程中不会使镜片22的透光表面因导电胶4而产生污染,从而影响镜片22的透光性。
为提高镜头100的密封性,从而提高镜头100的防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侧面223包括与第一表面221连接的第一部分223a、连接第一部分223a远离第一表面221的第二部分223b、和连接第二部分223b与第二表面222之间的第三部分223c,第一部分223a和第二部分223b围成收纳部223d,成像组件2还包括密封件27,密封件27设置于收纳部223d。可以理解,密封件27可以使一体成型的密封圈,也可以是涂抹于收纳部223d的密封胶,通过在第一部分223a和第二部分223b围成收纳部223d中设置密封件27可以保护加热元件25、软性电路板29等加热部件不受水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提升成像组件2的整体密封性、防水性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电连接件13的一端可以与位于第三部分223c的加热元件25电连接。由于位于第三部分223c的加热元件25位于镜片22的侧面223的最突出面,通过将电连接件13的一端电连接在位于第三部分223c的加热元件25上,操作更加简单,且与最突出面连接,可以使连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电连接件13的数量可以包括两个,如图4所示,加热元件25包括条形部251,条形部251沿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和/或侧面223设置且围成未封闭的第一环形结构252,第一环形结构252的一端电连接其中一个电连接件13,第一环形结构252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个电连接件13。可以理解,两个电连接件13可以分别连接外部电路的正负极从而实现电导通,通过将加热元件25设置为沿第一表面221、第二表面222和/或侧面223设置且围成未封闭的第一环形结构252,同时,第一环形结构252的一端电连接其中一个电连接件13,第一环形结构252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个电连接件13,实现正负极的连通,不需要多余的导电元件,节省了整体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中,电连接件13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和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之间的中间部分133,第一连接部131位于镜筒1内且与加热元件25电连接,中间部分133与壳体11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132伸出至镜筒1外。通过将中间部分133与壳体11一体成型,将电连接件13稳定固定在壳体11内,保障了电连接件13安装的有效性和使用的可靠性,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31与加热元件25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32伸出至镜筒1外与外部电路连接,实现导电功能的同时,减小了其他器件的使用,简化了生产、安装工艺,减小了成像组件2的整体空间,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成像组件2还可以包括温度感测元件28,镜筒1设置有收纳槽14,温度感测元件28位于收纳槽14中。通过温度感测元件28侦测温度,从而可以依据侦测温度控制是否对镜片22进行加热以及何时可以停止加热,进而可以精确控制镜片22的温度,保护成像组件2各元件处于安全的温度,且可达到精确加热除雾的目的。
进一步地,镜筒1的壳体11还可以设置有与收纳槽14连通的通孔15,成像组件2还包括软性电路板29,软性电路板29的一端通过通孔15伸入收纳槽14以与温度感测元件28电连接;电连接件13的另一端还与软性电路板29电连接,具体地,电连接件1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焊接方式与软性电路板29电连接。软性电路板29上或者与电连接件13电连接的外部电路上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接收温度感测元件28侦测的温度信号,依据所述温度信号控制是否控制加热元件25对镜片22进行加热。同时,将软性电路板29插入通孔15后,在收纳槽14内与温度感测元件28电连接,在为温度感测元件28提供电力控制的同时,可以依靠镜筒1给软性电路板29依支撑,保护软性电路板29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图6所示,镜片22可以包括第一镜片23和第二镜片24,第二镜片24用于位于第一镜片23的像侧,加热元件25设置于第一镜片23和第二镜片24的至少一个上;镜筒1的内表面12包括第一内壁面121、第二内壁面122和连接于第一内壁面121与第二内壁面122的连接面123,第一内壁面121与连接面123形成台阶状,连接面123用于支撑第一镜片23,第二内壁面122用于安装第二镜片24。通过设置第二镜片24,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加热元件25设置于第一镜片23和第二镜片24的至少一个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镜片22进行加热除雾,进而提升成像组件2的成像质量。其中,如图3和图5所示,加热元件25可以设置在第一镜片23上,如图6所示,加热元件25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镜片24上。
进一步地,收纳温度感测元件28的收纳槽14可以位于连接面123上,使得温度感测元件28可以靠近第一镜片23,从而精确获取第一镜片23的温度。另外,内表面12的第一内壁面121与连接面123形成台阶状,连接面123用于支撑第一镜片23,第二内壁面122用于安装第二镜片24可以为第一镜片23、第二镜片24提供支撑,便于镜片22的安装,同时提升成像组件2的整体稳定性。
下面对镜头100的组装过程进行简单说明,首先,使用注模成型工艺将电连接件13与镜筒1的壳体11注模成型,同时,完成在镜片22上镀设加热元件25,在壳体11中电连接件13的第一连接部131部分涂抹导电胶4,并将温度感测元件28安装与软性电路板29上后插入壳体11上的通孔15安装固定后,将完成加热元件25镀膜的镜片22装入壳体11内,然后放入烤箱加温,使导电胶4加温固化,固化后,将电连接件13的第二连接部132和软性电路板29焊接至外部电路上,最后在通孔15和焊接处封胶固定。可以理解,通过压胶、焊接等简单组装工艺即可以完成整个组装过程,组装工艺简单,便于安装和批量生产,进而节约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筒1、成像组件2和镜头100中,电连接件13通过导电胶4向加热元件25供电,从而控制加热元件25对镜片22进行加热以对镜片22进行升温、除雾,使得成像组件2和采用成像组件2的镜头100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22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成像组件2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电连接件13与壳体11一体成型,整体成型的加工工艺属于成熟工艺,加工质量高,保障了镜筒1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达到导电的目的同时,减少其他导电元器件的使用,使得成像组件2和镜头100的整体结构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并且节省了整体空间,便于批量加工生产,节约生产成本。关于镜筒1、成像组件2和镜头100的其他具体结构和相关技术效果,已在上述进行详细说明与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收纳镜片;和
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且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与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电连接件用于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进行加热。
2.一种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组件包括:
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镜片;
加热元件,对应所述镜片设置;和
镜筒,所述成像组件包括壳体和电连接件,所述壳体用于收纳所述镜片组和所述加热元件,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且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电连接件用于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形成于所述镜片上的透明导电加热层;所述电连接件通过导电胶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侧面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侧面,或,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侧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一表面、所述侧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与位于所述侧面的部分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围成收纳部,所述成像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收纳部;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的数量包括两个,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条形部,所述条形部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且围成未封闭的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一端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连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组件还包括温度感测元件,所述镜筒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温度感测元件位于所述收纳槽中;所述镜筒设置有与所述收纳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成像组件还包括软性电路板,所述软性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收纳槽以与所述温度感测元件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还与所述软性电路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用于位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的至少一个上;所述镜筒的内表面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和连接于第一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连接面形成台阶状,所述连接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内壁面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镜片。
12.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如权利要求2-11项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组件和设置于所述成像组件像侧的感光元件。
CN202120116988.3U 2021-01-15 2021-01-15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Active CN214151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6988.3U CN214151342U (zh) 2021-01-15 2021-01-15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6988.3U CN214151342U (zh) 2021-01-15 2021-01-15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1342U true CN214151342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16988.3U Active CN214151342U (zh) 2021-01-15 2021-01-15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13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9617A (zh) * 2021-12-17 2022-03-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雾镜头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TWI778808B (zh) * 2021-09-24 2022-09-21 國立臺灣大學 影像鏡頭的保護組件及影像器材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8808B (zh) * 2021-09-24 2022-09-21 國立臺灣大學 影像鏡頭的保護組件及影像器材組
CN114189617A (zh) * 2021-12-17 2022-03-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雾镜头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51342U (zh)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CN107690594B (zh) 透镜镜筒和包括该透镜镜筒的相机模块
KR102097321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1983766A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模组
KR102389884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4375759U (zh) 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和车辆
KR102433450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1919169B (zh) 透镜模块和相机模块
US20200379206A1 (en) Optical device with heating element
CN106851061A (zh) 图像采集设备
EP3476040B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4623270U (zh) 成像组件和镜头
CN113632000A (zh) 加热装置和相机模块
KR20180006045A (ko)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2711162A (zh) 成像组件和镜头
KR102447477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2711161A (zh) 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
CN110832959B (zh) 高频电力电路模块
KR101036427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215219399U (zh) 车载摄像头
CN214474368U (zh) 镜筒、成像组件和摄像模组
CN210573117U (zh) 一种电致变色滤光模块及摄像头
CN114173042A (zh) 冷柜摄像机
CN219834273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80093486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자동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