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1324U - 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1324U
CN214151324U CN202023183906.1U CN202023183906U CN214151324U CN 214151324 U CN214151324 U CN 214151324U CN 202023183906 U CN202023183906 U CN 202023183906U CN 214151324 U CN214151324 U CN 214151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ubstrate
retaining wall
spacer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839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健
胡金良
詹成勇
任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839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1324U/zh
Priority to US17/358,052 priority patent/US1150024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1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1324U/zh
Priority to US17/955,849 priority patent/US11835826B2/en
Priority to US18/382,550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364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6Space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对置基板包括显示区和环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且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隔垫物图案层及覆盖隔垫物图案层的配向膜层,隔垫物图案层远离衬底基板的面为支撑面;隔垫物图案层包括:多个主隔垫物,位于显示区,主隔垫物呈柱状;至少一个外围挡墙,位于非显示区并设置在显示区的至少一侧,外围挡墙呈长条状,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和显示区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长度方向相同;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相比于主隔垫物的支撑面更靠近衬底基板,且外围挡墙的支撑面与主隔垫物的支撑面在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其中,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的宽度与第一间距之间的比值小于100。该方案可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技术的发展,高品质、低功耗、无辐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FT-LCD)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其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成盒工艺中,配向膜制作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其对产品良率及画面品质影响很大,但目前在配向膜的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溶液堆积的情况,容易出现显示亮度不均匀(Mura)或明显发黄现象,影响产品光学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置基板,包括显示区和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隔垫物图案层及覆盖所述隔垫物图案层的配向膜层,所述隔垫物图案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面为支撑面;其中,所述隔垫物图案层包括:
多个主隔垫物,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主隔垫物呈柱状;
至少一个外围挡墙,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设置在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所述外围挡墙呈长条状,所述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显示区中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相比于所述主隔垫物的支撑面更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且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与所述主隔垫物的支撑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间距;
其中,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间距之间的比值小于10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距为0.2μm至0.5μ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的宽度为10μm至15μ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隔垫物图案层还包括:
至少一个外围隔垫物组,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上,所述外围隔垫物组至少位于所述外围挡墙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外围隔垫物组包括多个沿与其对应的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外围隔垫物,所述外围隔垫物呈柱状,且所述外围隔垫物的支撑面与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相平齐。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外围隔垫物组中至少部分外围隔垫物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外围挡墙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
其中,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之间的比值大于40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距为80μm至100μ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挡墙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其中,与所述外围挡墙对应的所述外围隔垫物组中各所述外围隔垫物与所述外围挡墙之间的间距均为所述第二间距。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外围挡墙的两端分别和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两端相平齐,或,所述外围挡墙的两端分别超出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两端;
在所述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外围隔垫物组的两端分别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外围挡墙的两端相平齐,或,每个所述外围隔垫物组的两端分别超出与其对应的所述外围挡墙的两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非显示区上与所述显示区的每个显示侧边对应的区域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外围挡墙和至少一个所述外围隔垫物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隔垫物图案层还包括:
多个辅隔垫物,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辅隔垫物呈柱状,且所述辅隔垫物的支撑面相比于所述主隔垫物的支撑面更靠近所述衬底基板;
其中,所述辅隔垫物的数量大于所述主隔垫物的数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上,相邻所述外围隔垫物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辅隔垫物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主隔垫物、所述外围隔垫物及所述外围挡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所述辅隔垫物的厚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对置基板还包括黑矩阵图案层及彩膜层,所述黑矩阵图案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隔垫物图案层之间,所述彩膜层形成在所述黑矩阵图案层与所述隔垫物图案层之间;其中,
所述外围挡墙和所述外围隔垫物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图案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位于所述彩膜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外;
所述主隔垫物和所述辅隔垫物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图案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位于所述彩膜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对置基板和与所述对置基板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其中,
所述对置基板的配向膜层中与所述主隔垫物对应的部位与所述阵列基板接触;
所述对置基板的配向膜层中与所述外围挡墙对应的部位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框胶,设置在所述对置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封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封框胶位于所述外围挡墙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液晶,填充在所述封框胶、所述对置基板及所述对置基板所围成的区域内。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对置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对置基板在C-C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对置基板与阵列基板对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对置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所述的对置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对置基板中外围挡墙的宽度与其上配向膜层的厚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对置基板中第二间距与外围挡墙上配向膜层的厚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各侧的盒厚从显示区的边缘至其中心的变化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各侧的盒厚从显示区的边缘至其中心的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对置基板;101、衬底基板;1021、第一遮挡部;1022、第二遮挡部;103、彩膜层;104、配向膜层;1051、主隔垫物;1052、辅隔垫物;1053、外围挡墙;1054、外围隔垫物;20、阵列基板;30、封框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具有”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置基板,可应用于显示面板中,具体可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如图1所示,此对置基板10可包括显示区A和环绕显示区A设置的非显示区B,此处提到对置基板10的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也可理解为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对置基板10做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对置基板10可包括衬底基板101、黑矩阵图案层、彩膜层103、隔垫物图案层及配向膜层104,其中:
衬底基板101可为单层结构,其材料可为玻璃,也就是说,此衬底基板101可为玻璃基板,但不限于此,此衬底基板101不限于单层结构,也可为多层结构,且衬底基板101的材料不限于玻璃,也可为其他材料,视具体情况而定。应当理解的是,在制作对置基板10时,可先在衬底基板101上划分出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并对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再进行设计,以便于后续各功能膜层的制作。
黑矩阵图案层可形成在衬底基板101上,且其可位于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具体地,如图2所示,此黑矩阵图案层可划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遮挡部1021和第二遮挡部1022。此第一遮挡部1021的主要部分可位于显示区A,其边缘可位于非显示区B,以与第二遮挡部1022相接,但不限于此,第一遮挡部1021也可完全位于显示区A,视具体情况而定。且第一遮挡部102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呈网格状,也就是说,第一遮挡部1021具有多个网格孔,第一遮挡部1021中网格孔对应的区域可理解为透光区,其余区域可理解为遮挡区。而第二遮挡部1022可位于非显示区B,此第二遮挡部1022上并未进行开孔设计,以对非显示区B处的结构进行遮挡。
彩膜层103可形成在黑矩阵层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换言之,在制作对置基板10的过程中,可先在衬底基板101上制作完黑矩阵图案层之后,再在黑矩阵图案层上形成彩膜层103,但不限于此,也可先形成彩膜层103,之后再形成黑矩阵图案层,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图2所示,彩膜层103的主要部分位于显示区A,其边缘可位于非显示区B,以能够保证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相接触处的显示效果。举例而言,此彩膜层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一遮挡部102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并不与第二遮挡部102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重叠。应当理解的是,此彩膜层103可对光线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光线可经透光区射出。
举例而言,此彩膜层103可包括红、绿、蓝等色阻块,以将光线过滤为红、绿、蓝光,用于实现显示,但应当理解的是,彩膜层103不限于包括前述提到的红、绿、蓝色阻块,也可包括其他颜色,例如:黄色等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由于黑矩阵图案层的第一遮挡部1021上覆盖有彩膜层103,因此,为了降低盒厚,可将第一遮挡部1021的厚度进行减薄设计,而第二遮挡部1022由于并未覆盖彩膜层103,因此可不需要进行减薄设计,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遮挡部1021的厚度可小于第二遮挡部1022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提到各结构的厚度指的是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尺寸。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对置基板10也可不设置图2中的彩膜层103,例如:可将彩膜层103设置在阵列基板中。
隔垫物图案层可形成在衬底基板101上,具体地,可在制作完黑矩阵图案层和彩膜层103之后,再制作隔垫物图案层。其中,为方便后文描述,本公开将隔垫物图案层远离衬底基板101的面定义为支撑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隔垫物图案层可包括多个位于显示区A内的柱状隔垫物,以用于保持显示区A处盒厚均一性,并可提高显示面板对液晶分子波动的容忍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此本公开中提到的柱状结构指的是横截面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等或相差不大的结构,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中提到的横截面为与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相垂直的平面。
其中,如图2所示,位于显示区A内的多个柱状隔垫物可包括多个主隔垫物1051和多个辅隔垫物1052,此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相比于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更靠近衬底基板101;也就是说,在将包括此主隔垫物1051和辅隔垫物1052的对置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对盒后,如图5所示,当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主隔垫物1051可支撑在阵列基板20上,并压缩至原厚度的90%,即:对应LC Margin(Liquid Crystal Margin,液晶量控制范围)的中心,以起到良好支撑作用;而辅隔垫物1052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如图3所示,辅隔垫物1052与阵列基板2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当显示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辅隔垫物1052介入基板的支撑,有效抵御外力并在外力撤销时迅速恢复。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区A中辅隔垫物1052的数量可大于主隔垫物1051的数量。以将对置基板10划分为多个周期为例,每个周期内辅隔垫物1052的数量与主隔垫物1051的数量之比为50至100,比如:50、60、70、80、90、100等等。
其中,在工艺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显示区A不同种类隔垫物的尺寸高度进行监控。因隔垫物尺寸较小,且主隔垫物1051一般较少,单独依靠尺寸,设备很难准确识别主隔垫物1051位置,通常将主隔垫物1051周围某个位置空缺隔垫物设计(即:不设置任何隔垫物),以方便更快更准确的识别主隔垫物1051位置对其进行监控,例如:在设计时将主隔垫物1051下方不设置任何隔垫物,在监控时,可先快速确定不设置任何隔垫物的位置,然后前述提到的设计规则,可明确不设置任何隔垫物的上方位置处的隔垫物即为主隔垫物1051。
举例而言,本公开实施例的主隔垫物1051和辅隔垫物105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位于黑矩阵图案层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内,且位于彩膜层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内。
其中,主隔垫物1051和辅隔垫物1052与衬底基板101在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可相等,基于此,为了使得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相比于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更靠近衬底基板101,可将辅隔垫物1052的厚度设计为小于主隔垫物1051的厚度。应当理解的是,在主隔垫物1051和辅隔垫物1052与衬底基板101之间的间距不相等时,辅隔垫物1052的厚度也可设计为等于主隔垫物1051的厚度,只要能够使得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相比于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更靠近衬底基板101,并使得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与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满足要求即可。
可选地,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和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可为0.5μm及以下,即:主隔垫物1051与辅隔垫物1052之间的段差可为0.5μm及以下,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举例而言,本公开实施例的主隔垫物1051和辅隔垫物105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为圆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为椭圆形、矩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且自远离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上,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也就是说,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面积为其最小横截面面积,且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面积为其最小横截面面积,且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的中心线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延伸,也就是说,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整体可为圆台结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的宽度分别可为10μm至30μm,比如: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等等,应当理解的是,前述提到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为柱状结构,因此可知,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在各方向上的宽度可相等或相差不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其显示区A主要靠液晶和前述提到的柱状隔垫物支撑,而非显示区B主要靠液晶和封框胶支撑,但是由于封框胶与显示区A之间具有较大间距,通常为1000μm左右,紧靠封框胶和液晶支撑非显示区B容易使得盒厚不均一。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在设计隔垫物图案层时,除了使其包括前述提到主隔垫物1051和辅隔垫物1052之外,如图2所示,还可使隔垫物图案层包括至少一个外围挡墙1053,此外围挡墙1053可位于非显示区B并设置在显示区A的至少一侧,此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面相比于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更靠近衬底基板101,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对非显示区B的辅助支撑,以改善非显示区B处出现盒厚不均一而导致显示区A周边发黄的现象,改善画面品质;即:在将包括此外围挡墙1053的对置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对盒后,当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主隔垫物1051可支撑在阵列基板20上,并压缩至原厚度的90%,以起到良好支撑作用;而外围挡墙1053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如图3所示,与阵列基板2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当显示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外围挡墙1053可介入基板的支撑,有效抵御外力并在外力撤销时迅速恢复。
应当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围挡墙1053可至少位于封框胶30靠近显示区A的一侧。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此外围挡墙1053可为长条状,其长度方向和显示区A中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长度方向相同,这样设计在提高外围挡墙1053对非显示区B的辅助支撑性能的同时,还可有效延缓液晶在与固化前的封框胶30接触污染。
其中,为进一步提高外围挡墙1053对非显示区B的辅助支撑性能及进一步有效延缓液晶在与固化前的封框胶30接触污染,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外围挡墙1053的长度方向上,可使外围挡墙1053的两端分别和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两端相平齐;或,使外围挡墙1053的两端分别超出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两端,换言之,可使外围挡墙1053的两端相比于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两端更加远离此显示侧边的中心;但不限于此,也可使外围挡墙1053和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这两者之间出现一端超出、一端平齐的情况,或外围挡墙1053的两端均为超出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两端的情况,等等,视具体情况而定,只要能够保证外围挡墙1053在对非显示区B起到辅助支撑性能的同时,还可有效延缓液晶在与固化前的封框胶30接触污染即可。
示例地,为保证整个非显示区B处的辅助支撑性能,此非显示区B上与显示区A的每个显示侧边对应的区域均可设置有前述提到的外围挡墙1053,其中,如图4所示,相邻显示侧边对应的外围挡墙1053之间具有间隔(即:无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到的显示区A的显示侧边指的是用于划分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的边界。且本公开实施例提到的长条状结构指的是其横截面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四个侧边,四个侧边中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短边和两个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长边,此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其中,两个短边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可定义为长度,两个长边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可定义为宽度,长度远大于宽度的结构即为长条状结构。其中,前述提到的第一方向可为长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为长条状结构的宽度方向。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长条状结构的短边可为直线形,但不限于此,也可整个为弧形,或,一部分为直线形,一部分为弧形;同理,长条状结构的长边可为直线形,但不限于此,也可整个为弧形,或,一部分为直线形,一部分为弧形。
举例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区A整体可为矩形,也就是说,显示区A可由四个呈直线形的显示侧边依次首尾相连;基于此,可将本公开的外围挡墙105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设计为长方形,即:外围挡墙1053的横截面所包括的四个侧边可设计为直线形,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围挡墙105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限于长方形,其两个长边也可设计为至少部分弯曲。
其中,自远离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上,外围挡墙1053的横截面面积不变,且外围挡墙1053的中心线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延伸,也就是说,外围挡墙1053整体为矩形块。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外围挡墙105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位于黑矩阵图案层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内,且位于彩膜层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之外。由于外围挡墙105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与彩膜层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重叠,也就是说,外围挡墙105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占位低于主隔垫物1051和辅隔垫物105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占位,为了降低隔垫物图案层的工艺设计难度,可将外围挡墙1053的厚度设计为与主隔垫物1051或辅隔垫物1052的厚度相等,但由于辅隔垫物1052与主隔垫物1051本身就存在约5μm的段差,且在外围挡墙1053本身占位较低的情况下,若将外围挡墙1053的厚度设计为与辅隔垫物1052的厚度一致,则会进一步增大外围挡墙1053与主隔垫物1051之间的段差,这样会使外围挡墙1053的辅助支撑作用严重削弱,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优选将外围挡墙1053的厚度设计为主隔垫物1051的厚度一致,在保证外围挡墙1053辅助支撑性能的同时,还可降低掩膜板的成本,降低隔垫物图案层的制作难度和管控难度。
可选地,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面与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可为第一间距S1,如图2所示,此第一间距S1可为0.2μm至0.5μm,例如:0.2μm、0.3μm、0.4μm、0.5μm等等,以使其支撑性能符合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显示区A受到的外界压力通常会大于受到非显示区B所受到的压力,因此,为了使得辅隔垫物1052与外围挡墙1053在受到外界压力时能够基本同时介入基板,从而保证整个盒厚均一性的情况,本实施例可使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相比于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面可略靠近衬底基板101;但不限于此,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面也可与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相平齐,即: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面与衬底基板101在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与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与衬底基板101在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相等,视具体情况而定,只要能够保证辅隔垫物1052、外围挡墙1053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与阵列基板20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改善出现过支撑使得盒厚不均一而导致产品周边发黄的情况,并保证在显示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可有效抵御外力并在外力撤销时迅速恢复即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前述提到由于封框胶30与显示区A之间具有较大间距,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封框胶30与显示区A之间盒厚均一性,本公开实施例的隔垫物图案层除了包括前述提到位于非显示区B的外围挡墙1053之外,结合图2和图4所示,隔垫物图案层还可包括至少一个位于非显示区B的外围隔垫物组,此外围隔垫物组至少位于外围挡墙1053靠近显示区A的一侧;具体地,外围隔垫物组可包括多个沿与其对应的外围挡墙105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外围隔垫物1054,此外围隔垫物1054呈柱状,其形状及支撑面的宽度具体可参考前述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理应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围隔垫物1054的支撑面相比于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面也更靠近衬底基板101,且其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实现对非显示区B的辅助支撑,以改善非显示区B处出现盒厚不均一而导致显示区A周边发黄的现象,改善画面品质;即:在将包括此外围隔垫物1054的对置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对盒后,当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主隔垫物1051可支撑在阵列基板20上,并压缩至原厚度的90%,以起到良好支撑作用;而外围隔垫物1054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如图3所示,与阵列基板2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当显示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外围隔垫物1054可介入基板的支撑,有效抵御外力并在外力撤销时迅速恢复。
可选地,如图2所示,外围隔垫物1054的支撑面可与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面相平齐,以使得外围隔垫物1054与外围挡墙1053在受到外界压力时能够基本同时介入基板,从而保证整个盒厚均一性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外围隔垫物1054的支撑面相比于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面也可略靠近衬底基板101,视具体情况而定,只要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即可。
此外,由于显示区A受到的外界压力通常会大于受到非显示区B所受到的压力,因此,为了使得辅隔垫物1052与外围隔垫物1054在受到外界压力时能够基本同时介入基板,从而保证整个盒厚均一性的情况,外围隔垫物1054的支撑面相比于辅隔垫物1052的支撑面也可略远离衬底基板101。
举例而言,外围隔垫物105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图案层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内,且位于彩膜层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之外。
其中,外围隔垫物1054的占位与外围挡墙1053的占位可平齐,即:外围隔垫物1054和外围挡墙1053与衬底基板101在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可相等;因此,为了使得外围隔垫物1054的支撑面可与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面相平齐,可将外围隔垫物1054的厚度设计为与外围挡墙1053的厚度相等。
示例地,为进一步提高外围隔垫物组对非显示区B的辅助支撑性能,在外围挡墙1053的长度方向上,每个外围隔垫物组的两端分别和与其对应的外围挡墙1053的两端相平齐,或,每个外围隔垫物组的两端分别超出与其对应的外围挡墙1053的两端,换言之,可使外围隔垫物组的两端相比于与其对应的外围挡墙1053的两端更加远离外围挡墙1053的中心;但不限于此,也可使外围隔垫物组和与其对应的外围挡墙1053这两者之间出现一端超出、一端平齐的情况,或使外围隔垫物组的两端均为超出与其对应的外围挡墙1053的两端的情况,等等,视具体情况而定,只要能够保证外围隔垫物组对非显示区B起到良好辅助支撑性能即可。
此外,在外围挡墙1053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外围隔垫物1054之间的间距与相邻辅隔垫物1052之间的间距相等,以保证非显示区B的辅助支撑强度,但不限于此,相邻外围隔垫物1054之间的间距与相邻辅隔垫物1052之间的间距也可不相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示例地,如图4所示,非显示区B上与显示区A的每个显示侧边对应的区域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外围隔垫物组,以保证非显示区B的支撑均一性。
可选地,至少部分外围挡墙1053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可分别设置一外围隔垫物组,以保证非显示区B的辅助支撑性能。
配向膜层104可形成在衬底基板101上,具体地,可在制作完黑矩阵图案层、彩膜层103及隔垫物图案层之后,在制作配向膜层104。需要说明的是,此配向膜层104可为整层涂布,其可位于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因此,配向膜层104可覆盖隔垫物图案层,应当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配向膜层104可覆盖衬底基板101、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外围挡墙1053及外围隔垫物1054。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配向膜层104在隔垫物图案层之后涂布,这样可增大配向膜层104的面积,从而可增加与液晶的接触面积,以更好地实现配向功能,提高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配向膜层104也可在隔垫物图案层之前、在彩膜层103制作完之后进行涂布,但本公开主要以配向膜层104在隔垫物图案层之后涂布为例进行说明。
举例而言,配向膜层104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为:非接触式,又称Inkjet式(喷墨式),即:通过喷墨印刷方式将微小的液滴涂布至基板表面,液滴在基本表面常温及加热下自由扩散成膜;此方式的优点为:具有省液性,节拍时间短,产能高等,但经试验发现,由于液滴粘度低,扩散效果对基板表面的依赖性高,此外,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难以流入过孔,易在显示区A的衬底基板101上形成堆积,宏观表现为显示亮度不均匀(即:Mura现象)。
第二种为:接触式,又称Coater式(涂布式),即:Coater涂布是指通过喷嘴将配向膜溶液(即:PI溶液)滴在转印辊和刮刀之间,转印辊转动同时刮刀摆动,以将转印辊上的PI溶液刮匀;且转印辊在同转印版转动接触,以将PI溶液均匀转印至转印版上,转印版转动并与形成有隔垫物图案层的对置基板10接触,通过压力将转印版的网孔中的PI溶液转印至基板表面并形成图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转印版中网孔和网孔周围凸起的直径均为21μm左右,且网孔深为16μm左右;其中,此Coater涂布的优点为:液滴粘度高,膜面均一,对基板的依赖性低;也就是说,Coater涂布可以有效改善显示区A深过孔、高断差而导致配向膜层104的膜厚不均一的情况,因此,本公开优选Coater涂布方式来制作配向膜层104。
但经试验发现,Coater涂布虽然可以有效改善显示区A深过孔、高断差而导致配向膜层104的膜厚不均一的情况,但非显示区B中外围挡墙1053处容易出现溶液堆积的情况,从而使得外围挡墙1053的配向膜层104厚度较大,这样相当于直接增加了外围挡墙1053的厚度,当厚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外围挡墙1053处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与阵列基板20接触并起到支撑,由于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密度远大于显示区A的主隔垫物1051的支撑密度,因此,容易造成非显示区B支撑过强,从而容易使得非显示区B盒厚过大,虽然外围挡墙1053的支撑位置在非显示区B,但盒厚的影响是个渐变的过程,盒厚过大会延伸影响至对应的显示区A边缘,如图5所示,这样使得显示区A边缘盒厚与显示区A内部盒厚差异过大,实测显示区A边缘和内部盒厚差异可达0.2μm以上,宏观即产生显示边缘发黄。
基于前述内容,本公开实施例为改善非显示区B盒厚过大这一问题,可主要从改善外围挡墙1053处配向膜溶液堆积这方面来进行。
具体地,Coater涂布是指通过喷嘴将配向膜溶液(即:PI溶液)滴在转印辊和刮刀之间,转印辊转动同时刮刀摆动,以将转印辊上的PI溶液刮匀;且转印辊在同转印版转动接触,以将PI溶液均匀转印至转印版上,转印版转动并与形成有隔垫物图案层的对置基板10接触,通过压力将转印版的网孔中的PI溶液转印至基板表面并形成图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转印版中网孔和网孔周围凸起的直径均为21μm左右。
本实施例中,在通过压力将转印版的网孔中的PI溶液转印至基板表面的过程中,外围挡墙1053势必会对转印版进行挤压以将其网孔中的PI溶液挤压至外围挡墙1053所在的区域,因此,为了改善外围挡墙1053处PI溶液堆积过多而导致此处盒厚过大的情况,可对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如图2所示)进行改进,以使得外围挡墙1053处增加的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小于前述提到的第一间距S1(即:外围挡墙1053的参考面与主隔垫物1051的参考面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或略厚0.1μm以内,从而可改善外围挡墙1053处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支撑过强而导致外围挡墙1053处盒厚过大的情况,继而可改善显示边缘发黄的问题。
其中,在采用前述提到的转印版进行Coater涂布时,发明人经大量计算和实验得出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与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之间可具有图6所示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的横坐标为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单位为微米(μm),图6中的纵坐标可为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单位为埃米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51
具体地,参考图6可知,在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为32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61
(即:约等于0.32μm),在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为21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62
(即:约等于0.21μm),在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为15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63
(即:约等于0.15μm),在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为12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64
(即:约等于0.12μm),也就是说,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与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之间的关系可基本为正比例关系,其系数可为100。
基于前述提到的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与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之间的关系,在外围挡墙1053的参考面与主隔垫物1051的参考面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即:第一间距S1)不变时,本公开实施例可对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进行改进,具体可使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与第一间距S1之间的比值小于100,这样使得外围挡墙1053处增加的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小于前述提到的第一间距S1或略厚0.1μm以内,从而可改善外围挡墙1053处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支撑过强而导致外围挡墙1053处盒厚过大的情况,继而可改善显示边缘发黄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接近或超过转印版相邻网孔之间的间距(即:凸起的宽度)时,即: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为20μm或以上时,相邻两网孔容易受同一外围挡墙1053挤压,这样使得相邻两网孔内的PI溶液堆积在此外围挡墙1053处,从而容易造成外围挡墙1053处的配向膜层104厚度达到0.2μm以上,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外围挡墙1053处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支撑过强而导致外围挡墙1053处盒厚过大的情况,在第一间距S1为0.2μm至0.5μm时,可将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设计为小于等于15μm,此外,为了保证外围挡墙1053的辅助支撑性能,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不宜过小,本公开实施例可将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设计为大于等于10μm,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可为10μm至15μm,比如: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等等,优选地,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可设计为小于等于12μm。
应当理解的是,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不限于上述取值范围,只要能够在满足其支撑性能的同时,能够改善盒厚过大的情况即可。而外围挡墙1053的长度可依赖显示面板的尺寸,一般为数百毫米。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主隔垫物1051、外围挡墙1053及外围隔垫物1054的厚度可为3μm,而辅隔垫物1052的厚度可略小于3μm,但不限于此,本公开实施例的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外围挡墙1053及外围隔垫物1054的具体厚度可根据实际盒厚要求而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外围挡墙1053处PI溶液堆积过多而导致此处盒厚过大的情况,还可对外围挡墙1053和与其相邻的外围隔垫物组之间的间距进行改进。具体地,每个外围隔垫物组中至少部分外围隔垫物1054和与其相邻的外围挡墙1053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S2,如图2所示。
其中,在采用前述提到的转印版进行Coater涂布时,发明人经大量计算和实验得出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与第二间距S2之间可具有图7所示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横坐标为第二间距S2,单位为微米(μm),图7中的纵坐标可为外围挡墙1053上第二间距S2的厚度,单位为埃米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1
具体地,参考图7可知,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11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2
(即:约等于0.50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30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3
(即:约等于0.45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39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4
(即:约等于0.37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52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5
(即:约等于0.25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80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6
(即:约等于0.19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85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7
(即:约等于0.12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86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8
(即:约等于0.17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103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79
(即:约等于0.12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106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81
(即:约等于0.12μm),在第二间距S2的宽度为237μm时,外围挡墙1053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
Figure BDA0002861780850000182
(即:约等于0.11μm)。
基于前述可知,在外围隔垫物1054和外围挡墙1053之间的距离过近时,即:第二间距S2过小时,外围隔垫物1054容易阻挡外围挡墙1053处PI溶液向周围扩散,从而容易造成外围挡墙1053和外围隔垫物1054处配向膜层104过厚的情况,因此,为了改善外围挡墙1053和外围隔垫物1054处PI溶液堆积过多而导致此处盒厚过大的情况,在外围挡墙1053的参考面与主隔垫物1051的参考面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即:第一间距S1)不变时,可对外围隔垫物1054和外围挡墙1053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使得外围挡墙1053和外围隔垫物1054处增加的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小于前述提到的第一间距S1(即:外围挡墙1053的参考面与主隔垫物1051的参考面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或略厚0.1μm以内。
具体地,基于图7所示出的内容,可使外围隔垫物1054和外围挡墙1053之间的间距与外围挡墙1053的参考面与主隔垫物1051的参考面在衬底基板101的厚度方向Z上的间距之间的比值大于400,即:第二间距S2与第一间距S1之间的比值大于400,这样使得外围挡墙1053和外围隔垫物1054处增加的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小于前述提到的第一间距S1或略厚0.1μm以内,从而可改善外围挡墙1053和外围隔垫物1054处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支撑过强而导致外围挡墙1053处盒厚过大的情况,继而可改善显示边缘发黄的问题。
其中,如图7所示,在第二间距S2小于50μm时,外围挡墙1053处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始终处在0.2μm以上,在第二间距S2不低于80μm时,外围挡墙1053处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始终处在0.2μm以下,因此,在前述提到的第一间距S1为0.2μm至0.5μm时,为了进一步改善外围挡墙1053处在显示面板未受到外界压力时支撑过强而导致外围挡墙1053处盒厚过大的情况,可将第二间距S2设计为80μm以上,此外,为了保证支撑均一性,外围挡墙1053与外围隔垫物1054之间的间距不易过大,具体可将第二间距S2设计为不大于100μm;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间距S2可为80μm至100μm,比如:80μm、85μm、90μm、95μm、100μm等等,优选地,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间距S2可设计为不小于90μm。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间距S2不限于上述取值范围,只要能够在满足其支撑性能的同时,能够改善盒厚过大的情况即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外围挡墙105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时,与外围挡墙1053对应的外围隔垫物组中各外围隔垫物1054与外围挡墙1053之间的间距均可为第二间距S2,但不限于此,外围挡墙1053也可部分向远离外围隔垫物1054的方向弯曲,使其间距可达到前述提到的第二间距S2,视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对置基板10中子像素区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在0.1μm左右,主隔垫物1051、辅隔垫物1052上配向膜层104的厚度可为零点零几微米。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对置基板10不限于包括前述提到的膜层结构,其还可包括透明保护层,此透明保护层在彩膜层103形成之后并在隔垫物图案层形成之前制作而成,此透明保护层整层设置并位于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以对彩膜层103和黑矩阵图案层进行保护。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对置基板10,在此不再重复赘述,且还可包括与对置基板10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20;其中,对置基板10的配向膜层104中与主隔垫物1051对应的部位与阵列基板20接触;对置基板10的配向膜层104中与外围挡墙1053对应的部位与阵列基板20之间具有间隙。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此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封框胶30和液晶(图中未示出),封框胶30可设置在对置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封框胶30位于非显示区B并环绕显示区A设置,且封框胶30位于外围挡墙1053远离显示区A的一侧;而液晶可填充在封框胶30、对置基板10及对置基板所围成的区域内,此液晶可为正性液晶,也可为负性液晶。
需要说明的是,封框胶30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位于黑矩阵图案层(即:第二遮挡部102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内。
示例地,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整体可为矩形,也就是说,此显示面板可包括在列方向上设置的DP侧(通常将设置源极驱动器的一侧叫做DP侧)和DPO侧(即:与DP侧在列方向Y上相对的一侧)及在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GL侧和GR侧,此GL侧和GR侧为设置栅极驱动电路的一侧。
其中,图8中示出了在将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设置为15μm,将外围挡墙1053与外围隔垫物1054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5μm至30μm时,显示面板的DP侧、DPO侧、GL侧、GR侧中盒厚随显示区A的边缘至内部的变化,图9中示出了在将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设置为12μm,将外围挡墙1053与外围隔垫物1054之间的间距设置为90μm以上时,显示面板的DP侧、DPO侧、GL侧、GR侧中盒厚随显示区A的边缘至内部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图8、图9中横坐标从左至右的方向指的是显示区A的边缘至内部的方向,图8、图9中纵坐标指的是盒厚,单位为微米(μm)。
经图8可知,显示面板的DP侧、DPO侧、GL侧、GR侧中多侧的显示区A边缘相比于其内部盒厚偏高0.2μm甚至以上,发黄等级与盒厚差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盒厚差越大,发光等级越高,图8中显示区A边缘发光等级为2;经图9可知,显示面板的DP侧、DPO侧、GL侧、GR侧中多侧的显示区A边缘相比于其内部盒厚偏高0.1μm以内或略偏低(根据产品经验,略偏低不会导致不良),其发黄等级为0.5以内,其中,发黄等级为1或以下,符合产品要求;也就是说,基于图8和图9可知,在保证外围挡墙1053、外围隔垫物1054的支撑性能的同时,本公开优选外围挡墙1053的宽度W不大于为12μm,外围挡墙1053与外围隔垫物1054之间的间距不小于90μm。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除了前述提到的显示面板以外,还可包括其他部件和组成,例如偏光片、背光模组、电池、主板、壳体等等,本领域善解人意可根据该电子设备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常用的电子设备类型均可,具体例如电视、手机、电脑、医疗设备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用途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一种对置基板,包括显示区和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隔垫物图案层及覆盖所述隔垫物图案层的配向膜层,所述隔垫物图案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面为支撑面;其中,所述隔垫物图案层包括:
多个主隔垫物,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主隔垫物呈柱状;
至少一个外围挡墙,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设置在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所述外围挡墙呈长条状,所述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显示区中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相比于所述主隔垫物的支撑面更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且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与所述主隔垫物的支撑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间距;
其中,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间距之间的比值小于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为0.2μm至0.5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的宽度为10μm至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物图案层还包括:
至少一个外围隔垫物组,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上,所述外围隔垫物组至少位于所述外围挡墙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外围隔垫物组包括多个沿与其对应的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外围隔垫物,所述外围隔垫物呈柱状,且所述外围隔垫物的支撑面与所述外围挡墙的支撑面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外围隔垫物组中至少部分外围隔垫物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外围挡墙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
其中,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之间的比值大于4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距为80μm至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挡墙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其中,与所述外围挡墙对应的所述外围隔垫物组中各所述外围隔垫物与所述外围挡墙之间的间距均为所述第二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外围挡墙的两端分别和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两端相平齐,或,所述外围挡墙的两端分别超出与其对应的显示侧边的两端;
在所述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外围隔垫物组的两端分别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外围挡墙的两端相平齐,或,每个所述外围隔垫物组的两端分别超出与其对应的所述外围挡墙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上与所述显示区的每个显示侧边对应的区域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外围挡墙和至少一个所述外围隔垫物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物图案层还包括:
多个辅隔垫物,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辅隔垫物呈柱状,且所述辅隔垫物的支撑面相比于所述主隔垫物的支撑面更靠近所述衬底基板;
其中,所述辅隔垫物的数量大于所述主隔垫物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围挡墙的长度方向上,相邻所述外围隔垫物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辅隔垫物之间的间距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主隔垫物、所述外围隔垫物及所述外围挡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所述辅隔垫物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还包括黑矩阵图案层及彩膜层,所述黑矩阵图案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隔垫物图案层之间,所述彩膜层形成在所述黑矩阵图案层与所述隔垫物图案层之间;其中,
所述外围挡墙和所述外围隔垫物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图案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位于所述彩膜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外;
所述主隔垫物和所述辅隔垫物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图案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位于所述彩膜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14.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置基板和与所述对置基板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其中,
所述对置基板的配向膜层中与所述主隔垫物对应的部位与所述阵列基板接触;
所述对置基板的配向膜层中与所述外围挡墙对应的部位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具有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框胶,设置在所述对置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封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封框胶位于所述外围挡墙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液晶,填充在所述封框胶、所述对置基板及所述对置基板所围成的区域内。
CN202023183906.1U 2020-12-25 2020-12-25 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 Active CN214151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3906.1U CN214151324U (zh) 2020-12-25 2020-12-25 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
US17/358,052 US11500249B2 (en) 2020-12-25 2021-06-25 Coun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17/955,849 US11835826B2 (en) 2020-12-25 2022-09-29 Coun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18/382,550 US20240053640A1 (en) 2020-12-25 2023-10-23 Coun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3906.1U CN214151324U (zh) 2020-12-25 2020-12-25 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1324U true CN214151324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83906.1U Active CN214151324U (zh) 2020-12-25 2020-12-25 对置基板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1500249B2 (zh)
CN (1) CN2141513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3876A (zh) * 2021-12-30 2022-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5105A1 (en) * 2005-03-28 2006-09-28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photo spacers
KR100970925B1 (ko) * 2006-12-29 2010-07-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9513514B2 (en) * 2014-03-14 2016-12-06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JP6640252B2 (ja) * 2018-01-19 2020-0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3876A (zh) * 2021-12-30 2022-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373876B (zh) * 2021-12-30 2024-03-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35826B2 (en) 2023-12-05
US11500249B2 (en) 2022-11-15
US20220206329A1 (en) 2022-06-30
US20240053640A1 (en) 2024-02-15
US20230023604A1 (en)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98232B1 (ko)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액정 표시 패널
US7710530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20207255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
KR101031166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8724058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with black matrix on undercut groov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085224A1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US2022034224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053640A1 (en) Coun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TW201905551A (zh) 顯示裝置
US7310124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lor filter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607175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17554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8023078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KR101082906B1 (ko)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23221038A1 (zh) 一种具有支撑阻隔挡墙结构的显示电浆模组及电浆显示屏
CN109143656B (zh) 显示装置
WO2021068379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0313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阵列基板母版、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46471B (zh) 用于显示面板的上对盒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KR101987690B1 (ko) 이중 스페이서구조 액정표시소자
US2021040541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11176025A (zh) 一种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US20210333619A1 (en) Substrate, lcd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bstrate
WO2023245654A9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075392A (zh) 一种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