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9595U - 红外测温仪 - Google Patents

红外测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9595U
CN214149595U CN202023139172.7U CN202023139172U CN214149595U CN 214149595 U CN214149595 U CN 214149595U CN 202023139172 U CN202023139172 U CN 202023139172U CN 214149595 U CN214149595 U CN 214149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inlet channel
infrared thermometer
infrare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391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ebei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31391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9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9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9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测温仪,该红外测温仪包括开设有测温窗口的壳体,固装于壳体上显示器和处理器,以及与测温窗口对应设置的恒温腔体。其中,在壳体上成型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气甬道。进气甬道经过渡仓和进气通道与恒温腔体连通,在恒温腔体与过渡仓之间还连通设置有回气通道。在进气通道上固装有风机,以构成回气通道与进气通道之间的单向气流循环。在进气通道上固装有加热组件,在恒温腔体内固装有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测温仪,有助于减少低温环境对红外测温仪的影响,提高红外测量仪测量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红外测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温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测温仪。
背景技术
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个重点,而目前的红外测温产品一般要求使用环境温度为16℃~35℃。这对于气温较低的冬季,各疫情防控监测点大部分在室外,仪器因长时间在室外使用易出现严重偏差,甚至无法显示。
目前,红外测温仪普遍使用的红外传感器为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其技术成熟,成本适中。环境温度作为传感器红外体温计算公式的一个主要变量之一,决定了其对使用的环境温度具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需在16℃~35℃范围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红外测温仪,有助于减少低温环境对红外测温仪的影响,提高红外测量仪测量的准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红外测温仪,包括开设有测温窗口的壳体,固装于所述壳体上显示器和处理器,以及与所述测温窗口对应设置的恒温腔体;于所述壳体上成型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气甬道;所述进气甬道经过渡仓和进气通道与恒温腔体连通,于所述恒温腔体与所述过渡仓之间还连通设置有回气通道;于所述进气通道上固装有风机,以构成所述回气通道与所述进气通道之间的单向气流循环;于所述进气通道上固装有加热组件,于所述恒温腔体内固装有红外热电堆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上的加热仓,以及固装于所述加热仓的外侧,用以给所述加热仓内流经的空气加热的加热件。
进一步的,于所述恒温腔体和所述回气通道的连接口与所述红外热电堆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于所述壳体上固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腔体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进一步的,于所述回气通道上设置有电控阀。
进一步的,于所述进气甬道的进风口处设成型有格栅。
进一步的,于所述过渡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被配置为过滤板,所述过滤板靠近安装于所述进气甬道与所述过渡仓的连接口处。
进一步的,于所述恒温腔体内固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测温仪,通过在恒温腔体内设置有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实现对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工作状态下的工作温度的控制,降低或消除低温环境等因素对测温仪的影响,以提高红外测量仪测量的准确度。采用进气甬道、过渡仓、进气通道和加热组件的共同使用,提高空气温度的加热效率;再配合回气通道的使用,提高恒温腔体内温度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加热仓,进一步的减少了冷空气对恒温腔体的影响,提高了对恒温腔体内温度控制的稳定性。
(3)通过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恒温腔体的温度变化,通过处理器的调控和加热组件的配合,进一步的提高了对恒温腔体温度的控制。
(4)采用第二温度传感器对红外测温仪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可以更加合理的使用风机和加热组件。
(5)采用隔热材料可以避免恒温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
(6)采用电控阀进一步减少了恒温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
(7)通过设置格栅可以减少外界的灰尘进入壳体中,对壳体内部的装置产生影响。
(8)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可以滤掉空气中的粉尘使其满足一定的洁净度要求后,进入恒温腔体。
(9)将过滤板靠近进气甬道与所述过渡仓的连接口处,进一步的提高了过滤的精准度,且便于安装维修。
(10)通过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提高了装置的容错率,延长了红外测温仪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显示器;3、处理器;4、进气甬道;5、过渡仓;6、进气通道;7、风机;8、加热仓;9、回气通道;10、电控阀;11、加热件;12、格栅;13、加热管;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恒温腔体;16、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7、测温窗口;18、滤光片;19、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三温度传感器;21、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红外测温仪,可有助于减少低温环境对红外测温仪的影响,提高红外测量仪测量的准确度。该红外测温仪包括开设有测温窗口17的壳体1,固装于所述壳体1上显示器2和处理器3,以及与所述测温窗口17对应设置的恒温腔体15;于所述壳体1上成型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气甬道4;所述进气甬道4经过渡仓5和进气通道6与恒温腔体15连通,于所述恒温腔体15与所述过渡仓5之间还连通设置有回气通道9;于所述进气通道6上固装有风机7,以构成所述回气通道9与所述进气通道6之间的单向气流循环;于所述进气通道6上固装有加热组件,于所述恒温腔体15内固装有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红外测温仪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在壳体1上安装有显示器2、处理器3和温度传感器19。于壳体1上固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9。采用第二温度传感器19对红外测温仪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可以更加合理的配合下述中的风机7和加热组件进行使用。显示器2可以用于显示红外测温仪的测量温度,工作环境的温度,以及下述中恒温腔体15的温度。而处理器3电连接下述诸多的装置,以便进行合理的控制,来提高红外测温仪的测量准确性。另外,在壳体1上构造有测温窗口17和进气甬道4。
在壳体1内设置有与进气甬道4连通的过渡仓5,过渡仓5内的空气经进气通道6、风机7和加热组件进入到恒温腔体15中,再从恒温腔体15中经回气通道9流回到过渡仓5中。
基于上述的机构进行优化,进气甬道4的进风口处设成型有格栅12。通过设置格栅12可以减少外界的灰尘进入壳体1中,对壳体1内部的装置产生影响。在过渡仓5内设置有过滤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采用的过滤板21,且过滤板21靠近安装于进气甬道4与过渡仓5的连接口处。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可以滤掉空气中的粉尘使其满足一定的洁净度要求后,进入恒温腔体。而将过滤板21靠近进气甬道4与过渡仓5的连接口处,进一步的提高了过滤的精准度,且便于安装维修。
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进气通道6上的加热仓8,以及固装于加热仓8的外侧的加热件11。在加热件11上安装有加热管13,加热管13延伸至加热仓8中并经多次迂回后回到加热件11上。设置加热仓8,可以进一步的减少了冷空气对恒温腔体15的影响,提高了对恒温腔体15内温度控制的稳定性。
上述的恒温腔体15的材质为隔热材料。采用隔热材料可以避免恒温腔体15与外界的热交换。恒温腔体15与测温窗口17对应设置,且在恒温腔体15内固装的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正对测温窗口17,在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和测温窗口17之间设置有滤光片18。在恒温腔体15还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0。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4安装在恒温腔体15回气通道9的连接口与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14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恒温腔体15的温度变化,通过处理器3的调控和加热组件的配合,进一步的提高了对恒温腔体15温度的控制。另外设置的第三温度传感器20,可以提高了装置的容错率,延长了红外测温仪的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在回气通道9上还设置有电控阀10。采用电控阀10进一步减少了恒温腔体15与外界的热交换。
采用上述实施方案的红外测温仪很好地通过在恒温腔体15内设置有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实现对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工作状态下的工作温度的控制,降低或消除低温环境等因素对测温仪的影响,以提高红外测量仪测量的准确度。采用进气甬道4、过渡仓5、进气通道6和加热组件的共同使用,提高空气温度的加热效率;再配合回气通道9的使用,提高恒温腔体15内温度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测温窗口(17)的壳体(1),固装于所述壳体(1)上显示器(2)和处理器(3),以及与所述测温窗口(17)对应设置的恒温腔体(15);于所述壳体(1)上成型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气甬道(4);所述进气甬道(4)经过渡仓(5)和进气通道(6)与恒温腔体(15)连通,于所述恒温腔体(15)与所述过渡仓(5)之间还连通设置有回气通道(9);于所述进气通道(6)上固装有风机(7),以构成所述回气通道(9)与所述进气通道(6)之间的单向气流循环;于所述进气通道(6)上固装有加热组件,于所述恒温腔体(15)内固装有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6)上的加热仓(8),以及固装于所述加热仓(8)的外侧,用以给所述加热仓(8)内流经的空气加热的加热件(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恒温腔体(15)和所述回气通道(9)的连接口与所述红外热电堆传感器(16)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壳体(1)上固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腔体(15)的材质为隔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回气通道(9)上设置有电控阀(1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气甬道(4)的进风口处设成型有格栅(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过渡仓(5)内设置有过滤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被配置为过滤板(21),所述过滤板(21)靠近安装于所述进气甬道(4)与所述过渡仓(5)的连接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测温仪,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恒温腔体(15)内固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20)。
CN202023139172.7U 2020-12-23 2020-12-23 红外测温仪 Active CN214149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9172.7U CN214149595U (zh) 2020-12-23 2020-12-23 红外测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9172.7U CN214149595U (zh) 2020-12-23 2020-12-23 红外测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9595U true CN214149595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39172.7U Active CN214149595U (zh) 2020-12-23 2020-12-23 红外测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9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50307U (zh) 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
CN205139746U (zh) 智能型高精度温湿度控制的户外端子箱
CN205562322U (zh) 一种移动式冷热冲击试验机
CN214149595U (zh) 红外测温仪
CN214547857U (zh) 一种改进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吹风机
CN211877931U (zh) 扩散式保温气体检测仪
CN108873978A (zh) 一种自动检测和控制内部温度状态的配电柜
CN201188038Y (zh) 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检测系统
CN212943002U (zh) 一种应用于水分测定仪上的恒温装置
CN211978133U (zh) 一种用于户外司乘人员测温的高精度黑体
US11512990B2 (en) Gas meter with thermal time-of-flight sensing
CN204988602U (zh) 一种用于阵列式微压传感器的恒温电磁屏蔽装置
CN209061154U (zh) 一种光源空气滤片装置
CN209311697U (zh) 基于远程监控的辐射检测仪
CN220305158U (zh) 一种智能空气质量检测盒
CN209198304U (zh) 一种用于消防的红紫外火焰检测组件
CN208780669U (zh) 空气质量检测仪
CN106598118A (zh) 干式变压器温湿度控制系统
CN111473876A (zh) 一种带有自循环降温的温度传感器
CN111928956A (zh) 一种红外测温仪
CN218002732U (zh) 一种无限传输的感温探测器
CN217878061U (zh) 一种机械电气化设备的温度检测器
CN216396387U (zh) 一种具有无风保护装置的环境试验箱
CN216248960U (zh) 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CN207820446U (zh) 时间型室温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