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8230U -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8230U
CN214148230U CN202022810609.9U CN202022810609U CN214148230U CN 214148230 U CN214148230 U CN 214148230U CN 202022810609 U CN202022810609 U CN 202022810609U CN 214148230 U CN214148230 U CN 214148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underground garage
gas
communicated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06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九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ongfang Huam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ongfang Huam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ongfang Huam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ongfang Huamai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06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8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8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8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包括新风管道、排风管道和气体处理管道。新风管道连通地下车库,地下车库连通排风管道,排风管道上设置有排风机,气体处理管道端口连通新风管道,另一端口连通排风管道,气体处理管道上还设置废气处理装置和气体干燥装置。上述管道上设置有多个阀门,使得地下车库可与大气环境相通形成通风系统,也可使地下车库内部形成自循环的通风系统。该通风除湿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湿度报警器和有害气体报警器。当控制器接收到上述报警器的不同信号,控制器控制不同的设备开启,使系统开启不同的工作状态,以实现通风除湿,使地下车库内能够持续地流动新鲜空气,进而改善地下车库内的空气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车库需要通风除湿,以保持地下车库内良好的气体环境,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
地下车库的通风一般通过新风系统实现,地下车库的新风系统一般包括抽风机,抽风机的抽吸口连通地下车库内,出风口连通大气环境,并通过另一管道连通地下车库与大气环境。在抽风机工作时,抽风机能够将地下车库内污浊的气体排出至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中较为清洁的空气通过另一管道补充至地下车库内,完成对地下车库内气体的更新。
地下车库的除湿一般通过除湿机实现,除湿机设置于地下车库内,对地下车库内空气进行除湿干燥,以降低地下车库内的湿度。
在阴雨天等大气环境较为潮湿的情况下,新风系统工作时会持续将大气环境中较为潮湿的空气替换至地下车库内,使地下车库内湿度维持在较高的状态,此时为保持地下车库内湿度较低,除湿机也需要持续工作。即,大气环境湿度较高时,新风系统的工作会增加除湿机的工作负担,对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的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大气环境湿度较高时新风系统的工作增加除湿机的工作负担的可能,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新风管道、排风管道和气体处理管道,
所述新风管道的一端连通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其另一端连通地下车库外大气环境;
所述排风管道的一端连通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其另一端连通地下车库外大气环境;
所述气体处理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管道,且所述气体处理管道和所述新风管道连通的节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气体处理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排风管道,且所述气体处理管道和所述排风管道连通的节点为第二连接点;
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和大气环境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在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抽吸口连通所述地下车库,在所述第二连接点和大气环境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连通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气体干燥装置和至少一个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风管道与地下车库连通 ,能够为地下车库注入新鲜空气;地下车库与排风管道连通,且排风管道上设置有排风机,当排风机启动,可使得地下车库内的气体环境能够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向大气环境流动,从而形成与大气环境相通的通风系统。气体处理管道与新风管道连通,也与排风管道连通,当新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上的阀门关闭后,地下车库内形成空气循环的通风系统。在自循环的通风系统中,潮湿的大气环境不会进入地下车库,废气处理装置和气体干燥装置能对循环的空气进行净化和干燥,以实现通风除湿的效果,进而降低大气环境湿度较高时除湿机的工作负担。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旁路管道,所述第一旁路管道于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并联于所述气体干燥装置,所述第一旁路管道上连通设置有第三阀门,一所述至少一个阀门位于所述第一旁路管道两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旁路管道跨接且连通设置于气体干燥装置两侧的管道上,通过第三阀门和气体处理管道上的阀门的开闭,使得气体干燥装置可以切换工作状态,进而自循环的通风系统能够不仅实现通风除湿的功能,也能仅实现通风功能。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旁路管道,所述第二旁路管道于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并联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旁路管道上连通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气体处理管道上的阀门至少有两个,一所述至少一个阀门位于所述第二旁路管道两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旁路管道跨接且连通设置于废气处理装置两侧的管道上,通过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气体处理管道上的阀门的开闭,使得气体干燥装置和废气处理装置均能够切换工作状态,进而自循环的通风系统能够不仅实现通风除湿的功能,也能仅实现通风功能或除湿功能。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湿度报警器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湿度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外大气环境,用于检测大气环境的湿度值,在大气环境的湿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时,输出第一湿度报警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湿度报警器、抽风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气体处理管道上的至少一个阀门、气体干燥装置和废气处理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可以根据地下车库外大气环境的潮湿度控制通风除湿系统处于不同的状态。当第一湿度报警器检测到大气环境湿度大于其内部的预设湿度值,表明大气环境潮湿,需要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自循环的通风系统,以防止地下车库外潮湿的大气环境注入地下车库内。
可选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还包括有害气体报警器,
所述有害气体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用于检测所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的有害气体含量,在所述有害气体含量大于预设含量时,输出气体报警信号;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有害气体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湿度报警器检测到大气环境的湿度大于其内部的预设湿度值且有害气体报警器检测到地下车库内的有害气体含量大于其内部的预设含量,表明大气环境潮湿,需要开启自循环的通风系统,且需要净化地下车库内的气体环境。开启气体干燥装置和废气处理装置能够干燥并净化地下车库内的气体环境,从而降低地下车库内的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使地下车库内能存在有新鲜空气。
可选的,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二湿度报警器;
所述第二湿度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内,用于检测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的湿度值,在所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的湿度值大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时,输出第二湿度报警信号;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第二湿度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湿度报警器不输出第一湿度报警信号,可通过新风管道、排风管道和地下车库形成的与大气环境相通的通风系统来实现通风除湿的效果。当地下车库内的第二湿度报警器检测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的湿度较高或者有害气体报警器检测到地下车库内的有害气体含量超过预设含量时,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排风机,通过排风机排走浊气再从新风管道注入新鲜空气的方式,可直接实现通风除湿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有害气体报警器位于所述地下车库内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有害气体密度一般比空气大,所以有害气体位于地下车库的下端,有害气体报警器设置于地下车库的底部,能够使检测值更为准确。
可选的,所述第二湿度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内侧壁,距地面高度为1.5m-2.5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湿气密度一般比空气小,所以湿气位于地下车库的上端,湿度报警器设置于地下车库距地面高度为1.5m-2.5m的地方,能够使检测值更为准确。
可选的,所述新风管道连通所述地下车库的节点位于所述地下车库内顶部,所述排风管道连通所述地下车库的节点位于所述地下车库内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鲜空气相对于浊气而言,较轻,所以位于地下车库的上部,即浊气位于地下车库的下部,当新鲜空气从新风管道流入时,流入的新鲜空气能够使浊气在压力作用下排向大气环境,新风管道位于所述地下车库侧壁上靠近所述地下车库顶部的位置,所述排风管道位于所述地下车库侧壁上靠近所述地下车库底部的位置,能够提高通风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该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具有两组通风系统:通过连通大气环境的通风系统和通过废气处理装置和气体干燥装置实现的自循环通风系统;两种组通风系统配合作用,使得地下车库内有不同的气体环境时都能够实现通风除湿的效果;
2.该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空气环境,启动通风系统的不同状态,可以是通风状态、除湿状态或通风除湿状态;
3.在高处设置新风管道,在底处设置排风管道能够使通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中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的控制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地下车库;2、新风管道;3、排风管道;4、气体处理管道;5、第一旁路管道;6、第二旁路管道;7、第一湿度报警器;8、第二湿度报警器;9、有害气体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和图2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参照图1,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新风管道2、排风管道3和气体处理管道4。地下车库1的侧壁上设置有新风口和排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的形状分别与对应的新风管道2和排风管道3的端口的形状适配。新风口与排风口使得地下车库1内的气体环境与大气环境连通。新风口设置于侧壁上接近地下车库1顶部的位置。新风管道2通过新风口与地下车库1连通,其另一端连通大气环境,空气可通过新风管道2流入地下车库1。排风口设置于侧壁上接近地下车库1底部的位置。排风管道3通过排风口与地下车库1连通,其另一端连通大气环境,浊气可通过排风管道3从地下车库1排出。一般地,流入的空气位于浊气上方,当地下车库1处于通风状态,空气流入地下车库1的上部,浊气从地下车库1的下部排出,有利于提高地下车库1的通风效率。新风管道2可采用镀锌铁皮制成,可采用焊接方式成型。新风管道2的端口和排风管道3的端口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地下车库1的侧壁。
新风管道2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通风口,通风口的形状与气体处理管道4的端口的形状适配。气体处理管道4通过通风口连通于新风管道2,气体处理管道4与新风管道2连通的节点为第一连接点。排风管道3的侧壁上开有另一个通风口,通风口的形状与气体处理管道4另一端口的形状适配。气体处理管道4通过通风口也连通于排风管道3,气体处理管道4与排风管道3连通的节点为第二连接点。气体处理管道4也可采用镀锌铁皮制成,气体处理管道4的两个端口均焊接于对应的通风口处。
新风管道2的进风口到第一连接点处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FM-1,第一阀门FM-1可阻断空气从新风管道2流入地下车库1。在地下车库1的排风口连通第二连接点处的管道上设置有排风机M1,排风机M1给地下车库1内的空气提供驱动力,使地下车库1内的空气能够排向大气环境。排风管道3上的第二连接点处到排风管道3出风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FM-2,当不需要向大气环境排风,第二阀门FM-2可阻断地下车库1内的空气排向大气环境。
气体处理管道4上设置有可净化地下车库1内空气的废气处理装置、可为地下车库1内空气除湿的气体干燥装置、第一旁路管道5、第二旁路管道6、第五阀门FM-5和第六阀门FM-6。由于气体处理管道4中的空气为从第一连接点流向第二连接点的,所以可采用空气先通过废气处理装置再通过气体干燥装置的方式设置废气处理装置和气体干燥装置。
在第一连接点连通废气处理装置的管道上开设有通风口,具体来说,管道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的形状与第一旁路管道5端口的形状适配。第一旁路管道5通过通风口连通于气体处理管道4,同理,第一旁路管道5的另一端口通过上述方式连通于废气处理装置与气体干燥装置连通的管道上,第一旁路管道5上设置有第三阀门FM-3。同理,第二旁路管道6通过上述方式跨接且连通于气体干燥装置两侧的管道上,第二旁路管道6上设置有第四阀门FM-4。第五阀门FM-5位于废气处理装置与第一旁路管道5端口连通的管道上,第六阀门FM-6位于气体干燥装置与第二旁路管道6端口连通的管道上。控制第三阀门FM-3、第四阀门FM-4、第五阀门FM-5和第六阀门FM-6的开闭,可使得该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在通风状态和除湿状态之间任意切换。
当然,能够提供通风和除湿两种状态的连接方式不止上述方式,也可选用如下方式:
气体处理管道4上可只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气体干燥装置和一个阀门,该阀门关闭可使空气只流通于地下车库1。该方式可使废气处理装置与气体干燥装置同步工作。
也可在上述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在气体处理管道4上设置旁路管道,旁路管道跨接且连通设置于废气处理装置两侧的管道上,此时,气体处理管道4上的阀门位于旁路管道的端口与废气处理装置连通的管道上;或者旁路管道跨接且连通设置于气体干燥装置两侧的管道上,此时,气体处理管道4上的阀门位于旁路管道的端口与气体干燥装置连通的管道上。该方式不仅能够实现通风和除湿两种状态,也能实现只通风或只除湿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废气处理装置、气体干燥装置、排风机M1和阀门均可采用电控式的。当然,也可以为手动控制的。废气处理装置可以为空气净化器,气体干燥装置可以为空气干燥器。
参照图2,地下车库1通风除湿系统还可包括第一湿度报警器7、第二湿度报警器8、有害气体报警器9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湿度报警器7、第二湿度报警器8和有害气体报警器9。
第一湿度报警器7能够检测地下车库1外大气环境的湿度值,并且能够与其内部的预设湿度值进行比较。当第一湿度报警器7检测到的湿度值大于其内部的第一预设湿度值,第一湿度报警器7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湿度报警信号。当第一湿度报警器7检测到的湿度值小于其内部的第一预设湿度值,第一湿度报警器7输出低电平信号,即不输出第一湿度报警信号。第一湿度报警器7可设置于地下车库1外大气环境中。
第二湿度报警器8能够检测地下车库1内气体环境的湿度值,并且能够与其内部的第二预设湿度值进行比较。当第二湿度报警器8检测到的湿度值大于其内部的第二预设湿度值,第二湿度报警器8输出高电平信号,即输出第二湿度报警信号。当第二湿度报警器8检测到的湿度值小于其内部的第二预设湿度值,第二湿度报警器8输出低电平信号,即不输出第二湿度报警信号。第二湿度报警器8设置于地下车库1的内壁上,具体来说,可设置于距地面高度为1.5m-2.5m。
有害气体报警器9能够检测地下车库1内气体环境的有害气体含量,并且能够与其内部的预设含量值进行比较。当有害气体报警器9检测到的有害气体含量大于其内部的预设含量值,有害气体报警器9输出高电平信号,即输出气体报警信号。当有害气体报警器9检测到的有害气体含量小于其内部的预设含量值,有害气体报警器9输出低电平信号,即不输出气体报警信号。有害气体报警器9可设置于地下车库1内的底部。
控制器能够接收并处理第一湿度报警信号、第二湿度报警信号和气体报警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不同的信号时,能够输出不同的信号,以对所有的电控设备进行不同的控制。
当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湿度报警信号,控制器输出干燥信号,使第三阀门FM-3、第六阀门FM-6和排风机M1开启且其他阀门关闭,还使空气干燥器开启且空气净化器关闭。此时,地下车库1与各个管道连通形成气体流通的回路,排风机M1能够给回路中的空气提供循环动力,并且空气通过空气干燥器后能除去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使地下车库1内空气环境的湿度降低。
当控制器开始同时接收到第一湿度报警信号和气体报警信号,控制器输出净化信号,使第五阀门FM-5、第六阀门FM-6、排风机M1、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干燥器开启且其他阀门关闭。此时,空气净化器能够将循环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以净化地下车库1中的空气环境。
在控制器接接收到气体报警信号或者第二湿度报警信号时,控制器输出通风信号,使第一阀门FM-1、第二阀门FM-2和排风机M1启动且其他电控设备关闭。此时,地下车库1连通大气环境,通过排风机M1向大气环境抽送地下车库1内的浊气并且新风注入地下车库1,以实现通风和除湿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的实施原理为:连通地下车库1的新风管道2和排风管道3使得地下车库1能够与大气环境连通,形成基础通风系统。新风管道2和排风管道3上设置的阀门使得两端分别连通于新风管道2和排风管道3的气体处理管道4连通地下车库1,形成内部通风系统。当大气环境湿度较低的时候,可采用基础通风系统通风和除湿,当大气环境湿度较高的时候,可采用内部通风系统通风和除湿。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9)

1.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管道(2)、排风管道(3)和气体处理管道(4),
所述新风管道(2)的一端连通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其另一端连通地下车库外大气环境;
所述排风管道(3)的一端连通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其另一端连通地下车库外大气环境;
所述气体处理管道(4)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管道(2),且所述气体处理管道(4)和所述新风管道(2)连通的节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气体处理管道(4)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排风管道(3),且所述气体处理管道(4)和所述排风管道(3)连通的节点为第二连接点;
在所述第一连接点和大气环境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在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抽吸口连通所述地下车库,在所述第二连接点和大气环境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所述气体处理管道(4)上连通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气体干燥装置和至少一个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旁路管道(5),所述第一旁路管道(5)于所述气体处理管道(4)上并联于所述气体干燥装置,所述第一旁路管道(5)上连通设置有第三阀门,一所述至少一个阀门位于所述第一旁路管道(5)两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旁路管道(6),所述第二旁路管道(6)于所述气体处理管道(4)上并联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旁路管道(6)上连通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气体处理管道(4)上的阀门至少有两个,一所述至少一个阀门位于所述第二旁路管道(6)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湿度报警器(7)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湿度报警器(7)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外大气环境,用于检测大气环境的湿度值,在大气环境的湿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时,输出第一湿度报警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湿度报警器(7)、抽风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气体处理管道(4)上的至少一个阀门、气体干燥装置和废气处理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害气体报警器(9),
所述有害气体报警器(9)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用于检测所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的有害气体含量,在所述有害气体含量大于预设含量时,输出气体报警信号;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有害气体报警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湿度报警器(8);
所述第二湿度报警器(8)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内,用于检测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的湿度值,在所述地下车库内气体环境的湿度值大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时,输出第二湿度报警信号;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第二湿度报警器(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气体报警器(9)位于所述地下车库内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湿度报警器(8)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内侧壁,距地面高度为1.5m-2.5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2)连通所述地下车库的节点位于所述地下车库内顶部,所述排风管道(3)连通所述地下车库的节点位于所述地下车库内底部。
CN202022810609.9U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Active CN214148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0609.9U CN214148230U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0609.9U CN214148230U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8230U true CN214148230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7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0609.9U Active CN214148230U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82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027A (zh) * 2021-10-11 2022-01-07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14995542A (zh) * 2022-05-20 2022-09-02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车库补风除湿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027A (zh) * 2021-10-11 2022-01-07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自动除湿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14995542A (zh) * 2022-05-20 2022-09-02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车库补风除湿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995542B (zh) * 2022-05-20 2024-03-01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车库补风除湿方法、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48230U (zh)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除湿系统
KR100964591B1 (ko) 압축기 장치
KR100701218B1 (ko) 흡착식 제습시스템의 재생/제습공정 절환장치
CN207991218U (zh) 热泵烘干除湿机
CN203404849U (zh) 一种用于室内的空气净化器
CN203002186U (zh) 湿气分流再生吸附式压缩气体干燥器
KR100793980B1 (ko) 압축열을 이용한 퍼지 방식 및 넌 퍼지 방식 겸용 흡착식제습시스템
CN201470290U (zh) 一种零气耗鼓风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202569923U (zh) 空气干燥器
CN109713595B (zh) 一种变电站内开关柜内外循环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44093A (zh) 一种工程工业用节能通风系统
CN112755738A (zh) 吸附式气体干燥机
CN110360702A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机
CN202927971U (zh) 具有新风入口设有高效过滤网的多功能空调末端
CN210097339U (zh) 鼓风加热吸附式干燥机
CN208998227U (zh) 一种手术室用节能净化空调系统
CN203848420U (zh) 一种多功能除醛除臭除菌净化干燥空气设备
CN200943915Y (zh) 能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户式新风系统
CN209926484U (zh) 一种利用余热回收的地下综合管廊除湿系统
CN210993632U (zh) 一种零气耗鼓风热吸干机
KR100753190B1 (ko) 흡착식 제습시스템의 재생용 방향절환 밸브
CN218755025U (zh) 为臭氧发生器提供干燥空气源的装置
CN217367800U (zh) 一种紧凑风冷型鼓风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203848421U (zh) 一种除醛除臭除菌节能净化空气设备
CN213676313U (zh) 军用车辆环境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