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6509U - 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6509U
CN214146509U CN202022801210.4U CN202022801210U CN214146509U CN 214146509 U CN214146509 U CN 214146509U CN 202022801210 U CN202022801210 U CN 202022801210U CN 214146509 U CN214146509 U CN 214146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ear box
box shell
gearbox hous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012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亮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012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6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6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6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该传动装置用于动力工具,传动装置包括能够与机壳固定连接的齿轮箱壳体和至少部分设置在齿轮箱壳体内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相对于齿轮箱壳体可移动的移动齿圈以及相对于齿轮箱壳体固定的固定件,移动齿圈沿输出轴轴向能够在与固定件卡锁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固定件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以不同的转速传递至输出轴,齿轮箱壳体包括沿输出轴轴向对接的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固定件在轴向上分别与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相对接的端部至少部分重叠,对于固定件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其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

Description

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枪钻类动力工具通过可实现两种不同的工况(具体为:螺丝工况和钻孔工况),不同工况的转换通过其内部的传动装置实现,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1443161A号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内的第一环形齿轮啮合并连接到行星式齿轮箱上,在使用时,第一行星齿轮在第一环形齿轮内运行以构成第一级齿轮减速,第二环形齿轮相对第一环形齿轮于输出轴的轴向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环形齿轮与第二行星齿轮配合以构成第二级齿轮减速。其中,在第二环形齿轮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级齿轮减速直接与第一级齿轮减速结合,第二环形齿轮可转动;在第一位置时,第二环形齿轮径向锁定,不能旋转。由于改变齿轮箱的输出速度需通过移动第二环形齿轮实现,当第二环形齿轮在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环形齿轮将撞击第一环形齿轮,使其承受一定的轴向力,此外,当第二环形齿轮在沿轴线方向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时,其部分轴向力将通过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传递至第一环形齿轮。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环形齿轮的轴向限制由第二驱动齿轮和后齿轮箱实现,此种设计造成了第一环形齿轮的轴向力被传递至第二驱动齿轮上,从而可能导致第二驱动齿轮的位置发生偏移,造成第二驱动齿轮的传动性能受损,进而将影响传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传动可靠性的传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动装置,用于动力工具,所述动力工具包括:
机壳;
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用于提供旋转动力;
输出轴,用于配接工作头,并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能够与机壳固定连接的齿轮箱壳体和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壳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可移动的移动齿圈以及相对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移动齿圈沿输出轴轴向能够在与固定件卡锁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固定件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以不同的转速传递至输出轴,所述齿轮箱壳体包括沿输出轴轴向对接的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所述固定件在轴向上分别与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相对接的端部至少部分重叠,对于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其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通过与弹性件轴向抵接来限制自身转动的输出齿圈,当所述输出齿圈所受的扭力大于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时,所述输出齿圈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且输出轴无动力输出,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输出齿圈远离所述弹性件一侧且与所述输出齿圈抵接设置的垫片,所述垫片另一侧与齿轮箱壳体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箱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箱壳体更靠近工作头,所述输出齿圈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壳体、第二齿轮箱壳体之一内,所述垫片在轴向上夹设于所述输出齿圈和固定件之间,且所述垫片远离所述输出齿圈的一侧与第一齿轮箱壳体、第二齿轮箱壳体之另一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靠近所述输出齿圈的一侧与输出齿圈所在的齿轮箱壳体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箱壳体、第二齿轮箱壳体以及垫片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并使得所述垫片不可转动地相对于所述齿轮箱壳体设置,所述垫片上设有第一止转部,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第一止转部配接的第二止转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呈环状,所述第一止转部为设置于垫片且向固定件延伸的止转齿,所述第二止转部为设置于固定件内周的止转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呈环状,且所述固定件的内周设有与移动齿圈实现卡锁的内锁止齿,所述输出齿圈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壳体内,所述第二齿轮箱壳体的配接端设有能够与所述固定件配接的端齿,所述垫片与所述端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呈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传动装置,用于动力工具,所述动力工具包括:
机壳;
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用于提供旋转动力;
输出轴,用于配接工作头,并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能够与机壳固定连接的齿轮箱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壳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对于齿轮箱壳体可移动的移动齿圈以及相对于齿轮箱壳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移动齿圈沿输出轴轴向能够在与固定件卡锁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固定件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以不同的转速传递至输出轴,所述齿轮箱壳体包括沿输出轴轴向通过对阶端对接的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所述固定件在轴向与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之一的对接端至少部分重叠,与二者之另一的对接端抵接,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如权利要求上述传动装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将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沿输出轴轴向布置,以使对于在固定件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固定件的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从而使固定件的轴向力不会传递到传动装置的内部,以提升传动装置的可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示的枪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枪钻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传动装置在低速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圆圈A中的放大图;
图5为另一种用于枪钻的传动装置在低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传动装置在低速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圆圈B的放大图;
图8为图5所示的传动装置在高速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为图5所示的传动装置的分解图;
图10为图9中后齿轮箱壳体于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又一种用于枪钻的传动装置在低速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的传动装置被应用到动力工具中,主要应用到手持式动力工具,下面以枪钻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传动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动力工具中以实现将电机的旋转力传输至输出轴。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所示的枪钻可以选择地实现电钻功能(工作模式为扭矩大小不可调节的钻进模式)、电动螺丝批功能(工作模式为扭矩大小可调节螺丝批模式),但在电钻功能和电动螺丝批功能的时候均可实现高、低速调节。该枪钻100包括机壳10、设置在机壳10内并用于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20、用于配接工作头80的输出轴30以及设置在机壳10内的传动装置40。输出轴30能够在电机20的驱动下旋转,传动装置40用以将电机20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30。
机壳10由左右对称的两个左右半壳体(未标号)通过螺钉(未图示)合拢组装而成,其具有水平部分(未标号)和与水平部分大致垂直的手柄部分(未标号)。水平部分的顶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速度调节槽(未标号),以收容速度调节钮50在其内滑移。在手柄部分的上部设有按钮开关60。电池包70可拆卸地插接在手柄部分的底部。工作头80用于在动力工具实现不同功能时分别夹持不同的工作件(未图示),如在实现电动螺丝批功能时夹持螺丝批头。
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图5-图10的实施例中所示的传动装置40为例进行说明,该传动装置40包括布置在机壳内并能够与机壳固定连接的齿轮箱壳体1和至少部分设置在齿轮箱壳体1内的传动机构。请参见图5和图9,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在本实施例中,该齿轮箱壳体1包括沿输出轴轴向对接的第一齿轮箱壳体11(即前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即后齿轮箱壳体12),第一齿轮箱壳体11相对于第二齿轮箱壳体12更靠近工作头。该第二齿轮箱壳体12通过电机连接盘13与电机壳体(未标号)固定,电机轴插入至第二齿轮箱壳体12内。电机连接盘13与第二齿轮箱壳体12之间通过螺钉14固定。第一齿轮箱壳体11具有向前延伸的延伸筒112,该延伸筒112上套设有扭力调节罩151,可在实现电动螺丝批功能时通过旋转扭力调节罩151来旋转输出中的最大输出扭矩。
传动机构包括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用以实现电动螺丝批功能的过载离合器机构,过载离合机构包括弹性件211。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布置在齿轮箱壳体1内,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动力工具的整机轴向上更加紧凑,扭力调节罩151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本实施例中,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级减速系统(图中未标出)、第二级减速系统(图中未标出)、第三级减速系统(图中未标出)和相对于齿轮箱壳体1固定的固定件22。第一级减速系统、第二级减速系统、第三级减速系统由行星齿轮组、对应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及与行星齿轮组啮合的内齿圈组成。优选地,第一行星轮组231、第一内齿圈232和第一行星架233组成第一级减速系统,第二行星轮组241、第二内齿圈242和第二行星架243组成第二级减速系统,以及第三行星轮组251、第三内齿圈252和第三行星架253组成第三级减速系统。各行星轮组包括设置相应的行星架的支架上的若干行星齿轮。固定件22在轴向上分别与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相对接的端部至少部分重叠,对于固定件22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其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11,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12。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为塑料件,其可通过注塑成型,固定件2由金属材料所制成。请结合图7、图9和图10,在申请中,该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内形成环形槽113,该固定件22部分容置在该环形槽113内,该固定件22通过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于轴向上夹持以使固定件22于轴向上不相对齿轮箱壳体1移动。为了限制固定件22相对齿轮箱壳体1于周向上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件22的内圆周上形成有若干内锁止齿221,第二齿轮箱壳体12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端部长齿126,该端部长齿126与固定件22部分重叠,端部长齿126于插入至内锁止齿221内以使固定件22沿周向上相对于齿轮箱壳体1相对固定。需要说明书的是,该内锁止齿221的长度大于端部长齿126的厚度,所以,当端部长齿126插入至内锁止齿221与内锁止齿221配合后,内锁止齿221于径向朝内还突伸出端部长齿126,从而使该内锁止齿221还可以与外卡锁齿2422(后续说明)啮合。固定件22呈轴对称设置,更为优选地,呈中心对称设置,从而安装时对位方便。
参见图9,电机轴延伸至第一行星轮组231内,电机轴上的电机齿轮(未图示)与第一行星轮组231内的若干第一行星齿轮2311相啮合。若干第一行星齿轮2311与第一内齿圈232啮合。本发明中,对于第一内齿圈232相对于齿轮箱壳体1的固定,通常通过在第一内齿圈232的外圆周上分布有若干凸键2321,以与后齿轮箱壳体12内形成的键槽120(见图10)配合而确保两者相对固定。第一行星架233的外圆周上形成有外齿2331,第一行星架233的前端面上向前突伸形成有第一太阳轮2332,其后端面上向后突伸形成有若干第一齿轮轴2333。若干第一行星齿轮2311对应第一齿轮轴2333安装,电机齿轮位于若干第一行星齿轮2311的中央。
第一太阳轮2332延伸至第二级减速系统内,以与第二行星轮组241的若干第二行星齿轮2411啮合,该第一太阳轮2332位于若干第二行星齿轮2411的中央。若干第二行星齿轮2411与第二内齿圈242啮合,该第二内齿圈242为相对于齿轮箱壳体1可移动的移动齿圈242,第二内齿圈242的内圆周上向内分布有若干能够与第二行星齿轮2411啮合的内齿2421,外圆周上靠近固定件22的一端分布有与固定件22卡锁的外卡锁齿2422。请结合图6,当第二内齿圈242位于轴向上的第一变速位置时,此时第二内齿圈242的外卡锁齿2421与固定件22的内锁止齿221配接,第二内齿圈242相对于齿轮箱壳体1固定,传动装置40以第一传动比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请结合图8,当第二内齿圈242位于轴向上的第二变速位置时,此时第二内齿圈242的外卡锁齿2421与固定件22的内锁止齿221分离,并与第二行星齿轮2411和第一行星架233的外齿2331同时啮合,第二内齿圈242、第二行星齿轮2411以及第一行星架233一起旋转,传动装置40以第二传动比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第二行星架243的前端面上向前突伸形成有第二太阳轮2431,其后端面上向后突伸形成有若干第二齿轮轴2432,若干第二行星齿轮2411对应安装在若干第二齿轮轴2432上。
第二太阳轮2431延伸至第三级减速系统内,以与第三行星轮组251的若干第三行星齿轮2511啮合,若干第三行星齿轮2511与第三内齿圈252啮合。第三行星架253的前端面上内凹形成有与滚柱26配合的单向棘齿槽2531,其后端面上向后突伸形成有若干第三齿轮轴2532,若干第三行星齿轮2511对应安装在若干第三齿轮轴2532上。第三行星齿轮2511内嵌入有转接盘2534,输出轴插接在转接盘2534内,转接盘2534的外圆周上内凹形成有若干用以容置滚柱26的固定槽2536,通过单向棘齿槽2531、滚柱26及固定槽2536的配合,使输出轴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壳体无法逆向转动,换句话说,输出轴只能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输出轴无法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电机旋转。
第三内齿圈252受弹性件211的按压而相对齿轮箱壳体1保持固定,这样电机20运行时,电机轴驱动第一行星轮组231在第一内齿圈232内运转,如此电机20输出的旋转动力通过第一级减速系统由第一太阳轮2332输出,同理,第一太阳轮2332作为旋转输入,通过第二级减速系统及第三级减速系统最终由输出轴输出,在本实施例中,该减速机为三级减速系统构成来获得所想要的输出转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视所需要输出的转速,减速机构可以只包括一级或二级减速系统,也可以包括更多级减速系统。
如上描述可知,第二内齿圈242沿输出轴轴向能够在与固定件22卡锁的第一位置(如图6所示)以及与固定件22分离的第二位置(如图7所示)之间切换,以使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以不同的转速传递至输出轴。固定件22与第二内齿圈242之间的卡锁通过内锁止齿221和外卡锁齿2422啮合实现。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内齿圈242的移动通过调速钢丝28、速度调节钮50(见图1)实现。调速钢丝28的弧形段嵌入在速度调节钮50(见图1内,调速钢丝28的末端穿过第二齿轮箱壳体12后卡固在第二内齿圈242的外圆周上,该第二内齿圈242的外圆周上形成有收容槽2423,该收容槽2423位于外卡锁齿2422的后侧。
请结合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内齿圈252用于在和离合机构在过载状态下断开电机传递至输出轴的动力,通常情况下,该第三内齿圈252可称之为输出齿圈252。输出齿圈252与弹性件211轴向抵接来限制其自身转动。当输出齿圈252所受的扭力大于弹性件211的弹力时,输出齿圈252能够相对于壳体转动且输出轴30无动力输出(即传动装置处于离合状态)。弹性件211用于轴向上按压第三内齿圈252来使其旋转固定在齿轮箱壳体1内。详细的,请结合图6、图7和图9,第三内齿圈252与弹性件21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212和第一垫片213,该第一垫片213固定在前齿轮箱壳体11内并相对前齿轮箱壳体11不可转动。第三内齿圈252在其前端面上轴向凸伸出若干凸齿2521,该弹性件211为设置在内螺旋盖152与第一垫片213之间的弹簧211,支撑柱212和弹簧211于轴向上位于第一垫片213的两侧。支撑柱212的前端为弧形,且支撑柱212的前端抵持在第三内齿圈252的前端面上,该支撑柱212的前端与第三内齿圈252上的若干凸齿2521啮合。该支撑柱212、弹性件211及第一垫片213组合形成抵持第三内齿圈252的抵持组件。
在实现电动螺丝批功能时,根据工件的不同,通过旋转调节扭力调节罩151来预先设定输出轴最大的输出扭矩。调节过程中,外力旋动扭力调节罩151,扭力调节罩151与内螺旋盖152通过螺纹配合而使内螺旋盖152沿轴向向后运动,弹簧211被压缩,并通过第一垫片213将压力传递至支撑柱212上,使支撑柱212的前端能够紧压第三内齿圈252。作业时,螺丝批头将螺钉钉入工件内,当螺丝批头所受的负载达到预设扭矩值时,即螺钉头部已抵触到工件表面,表明电机经减速齿轮机构输出的扭矩与预设值相当,如此,在电机的进一步驱动下,第三内齿圈252的凸齿2521就能推动支撑柱212前移而被旋转驱动,从而使得电机20(见图1)的转矩无法输出给输出轴30(见图1),第三内齿圈252在旋转过程中不断与支撑柱212啮合与脱扣,如此反复,螺钉不再收到扭矩作用,而电机20(见图1)仍在转动。此种结构中,第三内齿圈252与支撑柱212共同构成了离合器机构,其中,其第三内齿圈252构成离合器结构的主动件,支撑柱212构成了离合机构的从动件。
传动机构还包括位于输出齿圈252远离弹性件211一侧且与输出齿圈252抵接设置的第二垫片29,第二垫片29另一侧与齿轮箱壳体1抵接。输出齿圈252位于第一齿轮箱壳体11、第二齿轮箱壳体12二者中的之一内,第二垫片29在轴向上夹设于输出齿圈252和固定件22之间,且第二垫片29远离输出齿圈252的一侧与第一齿轮箱壳体11、第二齿轮箱壳体12之另一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输出齿圈252位于第一齿轮箱壳体11内,第二垫片29通过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夹持。具体为,请参见图9和图10,第一齿轮箱壳体11具有朝向第二齿轮箱壳体12的第一外对接面115和第一内对接面116,第一外对接面115和第一内对接面116为同心圆,且第一外对接面115的内径大于第一内对接面116的内径,于轴向上,该第一外对接面115更靠后设置。第二齿轮箱壳体12具有朝向第一齿轮箱壳体11的第二外对接面121和第二内对接面122,于轴向上,该第二内对接面122更靠前布置,该第二内对接面122形成在端部长齿126上。请结合图7,第一外对接面115和第二外对接面121夹持固定件22,第一内对接面116和第二内对接面122夹持第二垫片29。由于固定件22、第二垫片29通过在轴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对接面固定,所以,第二垫片29所受到的第三内齿圈252的轴向力将直接传递至齿轮箱壳体1上,不会传递至固定件22上。另外,为了进一步防止第二垫片29上的轴向力传递至固定件22上,可以使固定件22与第二垫片29之间具有设计间隙a。通过使第三内齿圈252的力通过第二垫片29直接传递至齿轮箱壳体1而非经过固定件22再传递至齿轮箱壳体1,其能够避免固定件22因受第三内齿圈252的轴向力作用而发生变形,致使第二内齿圈242无法顺利与固定件22配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垫片29通过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夹持,即第二垫片29分别与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抵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垫片29可以仅与后齿轮箱壳体12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齿轮箱壳体11被定义为前齿轮箱壳体11,第二齿轮箱壳体12被定义为后齿轮箱壳体1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齿轮箱壳体11定义为后齿轮箱壳体12,第二齿轮箱壳体12定义为前齿轮箱壳体11。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输出齿圈252也可以位于后齿轮箱壳体12内,此时,第二垫片29可以仍然与前齿轮箱壳体11和后齿轮箱壳体12分别抵持,或者,第二垫片29仅与前齿轮箱壳体11抵持。需要说明的是,不管第二垫片29与第一齿轮箱壳体11、第二齿轮箱壳体12中的哪个对接或两个均对接,其目的均在于使第二垫片29的力不传递至固定件22上,若只选择其中一个对接,则通常与输出齿圈252、固定件22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关。
参见图11和图12,在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结构的传动装置40,其与上述图5-图9所示的传动装置40基本相同,此处,重点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介绍,相同的部分将不再过多进行赘述。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二垫片29相对齿轮箱壳体1转动,请参见图11和图12,第一齿轮箱壳体11、第二齿轮箱壳体12以及第二垫片29通过连接件(未图示)固定在一起,并使得第二垫片29不可转动地相对于齿轮箱壳体11设置。详细的,该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上对应设置有突块123、117,第二垫片29的外圆周上突伸形成有与突块123、117对应设置的突耳291,突耳291、突块123、117上形成有供紧固件连接的安装孔(未标号)。通过此种设置,第二垫片29直接与齿轮箱壳体1连接,第二垫片29不会抵接在固定件22上,即第二垫片29的力不会传递到固定件22上。同样的,固定件22、第二垫片29通过在轴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对接面固定,使第二垫片29所受到轴向力不会传递至固定件22上。同样的,为了进一步防止第二垫片29上的轴向力传递至固定件22上,可以使固定件22与第二垫片29之间具有设计间隙。
本实施例中,第二垫片29上还设有第一止转部292,固定件22上设有与第一止转部292配接的第二止转部222。固定件22呈环状,第一止转部292为设置于第二垫片29且向固定件22延伸的止转齿292,第二止转部222为设置于固定件22内周的止转槽222,从而,固定件22通过第二垫片29能够不可转动地相对于齿轮箱壳体1设置。为了使第一止转部292和第二止转部222之间的配合更牢固,该第二垫片29的厚度大于常规设计中垫片的厚度,第二垫片的厚度为0.5-3um。
参见图1-图4,在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结构的传动装置40,其与上述图5-图9所示的传动装置40基本相同,此处,重点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介绍,相同的部分将不再过多进行赘述。
为了防止固定件22相对齿轮箱壳体1转动,请参见图2至图4,固定件22呈环状,输出齿圈252位于第一齿轮箱壳体11内,第二齿轮箱壳体12的配接端124设有能够与固定件22配接的端齿125,第二垫片29与端齿125抵接。固定件22呈中心对称设置,通过此种设置从而无需在装配时进行特意对位,装配时对位比较方便。具体的,第一齿轮箱壳体11具有同心设置的第一外对接面115和第一内对接面(未图示),于轴向方向上,第一外对接面115更靠后设置;第二齿轮箱壳体12具有同心设置的第二外对接面121和第二内对接面122,该第二外对接面121形成在第二内对接面122的外圆周上向前突伸形成的端齿125上。第一外对接面115与第二外对接面121于轴向上夹持固定件22,第一内对接面116与第二内对接面122于轴向上夹持第二垫片29。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防止第二垫片29上的轴向力传递至固定件22上,可以使固定件22与第二垫片29之间具有设计间隙a,在本实施例中,该设计间隙为环形槽113大于固定件22厚度的差值。
请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垫片29上同样设置有第一止转部292,固定件22上设置有与第一止转部292配接的第二止转部222,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转部292为止转槽292,第二止转部222为止转齿222。具体的,固定件22自前端面上朝第二垫片29延伸形成有止转齿222,该止转齿222沿轴向延伸,第二垫片29外圆周上形成有止转槽292。传动装置组装后,该止转齿222插入至止转槽292内以使第二垫片29相对固定件22于周向上不转动。该止转槽292与突耳291间隔并等间距的布置在第二垫片29的外圆周上。为了使第一止转部292和第二止转部222之间的配合更牢固,该第二垫片29的厚度大于常规设计中垫片的厚度,第二垫片的厚度为0.5-3um。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2的外圆周上还内凹形成有止转凹槽224,第二齿轮箱壳体的突块123于轴向上朝第一齿轮箱壳体11延伸,该第二齿轮箱壳体12的突块123穿过该止转凹槽224、突耳291以与第一齿轮箱壳体11上的突块117对接,以限定固定件22在周向上相对齿轮箱壳体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固定件22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布置:在轴向与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之一的对接端至少部分重叠,与二者之另一的对接端抵接,固定件22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11,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12。
综上,本申请通过将第一齿轮箱壳体11和第二齿轮箱壳体12沿输出轴30轴向布置,以使对于在固定件22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固定件22的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11,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12,从而使固定件22的轴向力不会传递到传动装置40的内部,以提升传动装置40的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传动装置,用于动力工具,所述动力工具包括:
机壳;
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用于提供旋转动力;
输出轴,用于配接工作头,并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能够与机壳固定连接的齿轮箱壳体和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壳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可移动的移动齿圈以及相对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移动齿圈沿输出轴轴向能够在与固定件卡锁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固定件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以不同的转速传递至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包括沿输出轴轴向对接的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所述固定件在轴向上分别与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相对接的端部至少部分重叠,对于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其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通过与弹性件轴向抵接来限制自身转动的输出齿圈,当所述输出齿圈所受的扭力大于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时,所述输出齿圈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且输出轴无动力输出,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输出齿圈远离所述弹性件一侧且与所述输出齿圈抵接设置的垫片,所述垫片另一侧与齿轮箱壳体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箱壳体更靠近工作头,所述输出齿圈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壳体、第二齿轮箱壳体之一内,所述垫片在轴向上夹设于所述输出齿圈和固定件之间,且所述垫片远离所述输出齿圈的一侧与第一齿轮箱壳体、第二齿轮箱壳体之另一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靠近所述输出齿圈的一侧与输出齿圈所在的齿轮箱壳体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壳体、第二齿轮箱壳体以及垫片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并使得所述垫片不可转动地相对于所述齿轮箱壳体设置,所述垫片上设有第一止转部,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第一止转部配接的第二止转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呈环状,所述第一止转部为设置于垫片且向固定件延伸的止转齿,所述第二止转部为设置于固定件内周的止转槽。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呈环状,且所述固定件的内周设有与移动齿圈实现卡锁的内锁止齿,所述输出齿圈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壳体内,所述第二齿轮箱壳体的配接端设有能够与所述固定件配接的端齿,所述垫片与所述端齿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呈轴对称设置。
9.一种传动装置,用于动力工具,所述动力工具包括:
机壳;
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用于提供旋转动力;
输出轴,用于配接工作头,并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能够与机壳固定连接的齿轮箱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壳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对于齿轮箱壳体可移动的移动齿圈以及相对于齿轮箱壳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移动齿圈沿输出轴轴向能够在与固定件卡锁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固定件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传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以不同的转速传递至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壳体包括沿输出轴轴向通过对阶端对接的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所述固定件在轴向与第一齿轮箱壳体和第二齿轮箱壳体之一的对接端至少部分重叠,与二者之另一的对接端抵接,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在轴向上的作用力一侧传递至第一齿轮箱壳体,另一侧传递至第二齿轮箱壳体。
10.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
CN202022801210.4U 2020-11-27 2020-11-27 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Active CN214146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1210.4U CN214146509U (zh) 2020-11-27 2020-11-27 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1210.4U CN214146509U (zh) 2020-11-27 2020-11-27 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6509U true CN214146509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8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1210.4U Active CN214146509U (zh) 2020-11-27 2020-11-27 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6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0613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EP2318636B1 (en) Precision torque tool
US9381625B2 (en) Electrical wrench
EP1445074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with improved speed change gearing
EP2614931B1 (en) Power tool with torque clutch
US20220055120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EP3061339B1 (en) Gardening tool
EP3808478B1 (en) Impact drill
US9427850B2 (en) Drywall screwdriver
JPH05318331A (ja) スクリュードライバーにおけるクラッチ装置
US10071467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WO2005085677A1 (ja) 回転出力装置
CN214146509U (zh) 传动装置及动力工具
EP4155032A1 (en) Torque output tool
CN217736089U (zh) 电动工具过载保护机构
CN113858135A (zh) 扭力输出工具
CN216143137U (zh) 带有离合功能的传动结构及传动装置
EP4059665A1 (en) Power tool with gear assembly
CN215322285U (zh) 一种折叠踏板
CN215848024U (zh) 冲击电钻
CN220668125U (zh) 一种可旋转装置及关节模块
CN112145570A (zh) 一种离合器
CN107471164B (zh) 扭力输出工具
CN115229738A (zh) 扭力输出工具
CN115229739A (zh) 扭力输出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