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2422U -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 Google Patents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2422U
CN214142422U CN202022952587.XU CN202022952587U CN214142422U CN 214142422 U CN214142422 U CN 214142422U CN 202022952587 U CN202022952587 U CN 202022952587U CN 214142422 U CN214142422 U CN 214142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matching surface
air box
annular
blast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525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云峰
王蜀生
郑军
戴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DI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SDI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DI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SDI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525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2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2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2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属于高炉领域。该氮气密封结构在整体结构上分为两个功能区域,其中靠高炉的下侧位置设置迷宫结构既可起到防尘、降尘作用,还能增加炉内煤气压力阻损,为上部浮动环密封提供有利条件;而在靠布料器的上侧位置设置相配合的浮动环,它们能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自适应始终保持接触,通过相互磨合还能够达到更加紧密的结合,而且这样的结构不需要高精度的制造成本;通过保持上部压力高于高炉压力,即可保证浮动环具有一定密封压紧力,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背景技术
高炉采用无料钟炉顶布料器已经有近50年历史,并已经发展出多种传动结构形式,例如最为传统的卢森堡PW公司的布料器在国内常称为“水冷齿轮箱”或“气密箱”,另外国内中冶赛迪、中冶东方、秦冶、中冶南方均具有各自特色的布料器。这些布料器共同的特点是都存在旋转筒结构,在旋转筒与布料器固定部分的密封均采用氮气密封,其水冷结构有开式和闭式两种形式,闭式水冷又称为“密闭水循环系统”或“加压水冷系统”。无论采用哪种水循环系统,其相应的氮封结构常用的方法均是在旋转筒与布料器壳体结合部位留有一定间隙,通过在布料器壳体内通入高于高炉内腔的氮气进行所谓的“氮封”,由于高炉内腔是一个高温、高压的粉尘环境,而且炉内经常发生压力不稳定现象,粉尘和煤气很容易通过间隙侵入布料器内腔。
中国文献《高炉无钟炉顶水冷布料溜槽传动齿轮箱研究》(东北大学硕士论文)1.3.4.2 对传统的气封结构进行了很好地总结描述,这样的结构在旋转筒与固定壳体结合部位只能采用具有较大缝隙的迷宫结构,若缩小缝隙则必须对相互接触面有高精度的加工,并且运行期间也会因热变形而产生卡阻,但较大的缝隙带来的就是高炉内腔与布料器内腔是宏观联通的,很容易互相窜气,为了保护布料器内腔的零部件不受高炉内腔高温煤气侵蚀,必须提供大量的氮气充入布料器内腔,如其在1.3.4.3中指出,这种气封结构耗气量常常是几千立方米每小时。该文中也指出了一种改进气封方式:在旋转筒和固定壳体结合部位放入石墨块并在上方设置了压环,如其在图中所示,石墨块是随旋转筒和压板一同转动的,而石墨块又是通过平面与固定结合面贴合的,这样对相关配合面尺寸加工要求较高,而随着磨损消耗,缝隙会逐渐增大;石墨块下方直接对着高炉煤气和粉尘,一旦有压力波动造成布料器内腔压力失稳,高炉煤气很容易冲破缝隙并带着粉尘对石墨块进行冲刷磨耗,这样的结构在初期使用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效果可能会逐渐变差。
中国专利201120161414.4和中国专利201220013144.7均是在旋转筒与固定壳体结合部位采用一种窄缝迷宫形式增加高炉煤气阻损,但理论上仍然存在泄漏风险。中国专利 200820077191.1采用类似上述《高炉无钟炉顶水冷布料溜槽传动齿轮箱研究》的耐磨密封圈结构(类似浮动环)、并加入弹性元件使耐磨密封圈始终与相对的结合面接触,克服了《高炉无钟炉顶水冷布料溜槽传动齿轮箱研究》中浮动环结构的缺陷,但是弹性元件属于易损件,一旦损坏整个布料器需要拆开更换弹性元件,维护较困难。中国专利201580027776.5中描述的第一环形部分和第二环形部分相互接触,理论上也是能够提高密封效果的,由于第一环形部分和第二环形部分分别是与固定壳体和旋转部分固定连接的,其类似于传统方式对缝隙的缩小版本(并推向极限为接触状态),如前述指出,这样的结构对加工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运行中的高温变形是难以避免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该氮气密封结构在降低制造难度的基础上,在运行中能浮动实现自适应密封,不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还能降低布料器氮气消耗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包括固定壳体、旋转筒以及中心喉管,旋转筒通过回转支承安装在固定壳体的内部上方处并由该回转支承带动其绕回转中心转动,中心喉管的上部与固定壳体上方的中心环孔位置相固连;旋转筒主要由内圈筒体、筒底板以及外圈筒体组成,其中筒底板为环状圆盘,呈圆筒状的内圈筒体设置在筒底板的上端面处且位于筒底板的内圈侧,呈圆筒状的外圈筒体设置在筒底板的下端面处且位于筒底板的外圈侧。
中心喉管与旋转筒的内圈筒体之间所形成的环形夹缝处可拆卸安装有中间固定筒。
内圈筒体与中间固定筒之间形成环形气函Ⅰ,中间固定筒的外周面上设有轴肩Ⅰ、且轴肩Ⅰ的外周面与内圈筒体间具有环形缝隙Ⅰ,该轴肩Ⅰ作为中间隔环以将环形气函Ⅰ分割成上气函Ⅰ与下气函Ⅰ两部分,上气函Ⅰ与下气函Ⅰ通过环形缝隙Ⅰ相连通。
中间固定筒的轴肩Ⅰ上方套装有中间下浮动环,中间下浮动环上自由搁置有中间上浮动环,中间下浮动环上设有下配合面Ⅰ,中间上浮动环上对应设有与下配合面Ⅰ相配合的上配合面Ⅰ,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中至少一个为外凸的环形曲面以使上下两配合面形成线接触。
轴肩Ⅰ下方的下气函Ⅰ中设有中间迷宫环。
固定壳体下方设有固定短管,置于固定短管内的外圈筒体与固定短管间形成环形气函Ⅱ。
外圈筒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轴肩Ⅱ、且轴肩Ⅱ的外周面与固定短管间具有环形缝隙Ⅱ,该轴肩Ⅱ作为外圈隔环以将环形气函Ⅱ分割成上气函Ⅱ与下气函Ⅱ两部分,上气函Ⅱ与下气函Ⅱ通过环形缝隙Ⅱ相连通。
外圈筒体的轴肩Ⅱ上方套装有外圈下浮动环,外圈下浮动环上自由搁置有外圈上浮动环,外圈下浮动环上设有下配合面Ⅱ,外圈上浮动环上对应设有与下配合面Ⅱ相配合的上配合面Ⅱ,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中至少一个为外凸的环形曲面以使上下两配合面形成线接触。
轴肩Ⅱ下方的下气函Ⅱ中设有外圈迷宫环。
进一步,该中间固定筒通过连接件紧固在回转支承或中心喉管或固定壳体上。
进一步,环形气函Ⅰ中,上气函Ⅰ的环宽大于下气函Ⅰ的环宽,下气函Ⅰ的环宽大于环形缝隙Ⅰ的环宽;环形气函Ⅱ中,上气函Ⅱ的环宽大于下气函Ⅱ的环宽,下气函Ⅱ的环宽大于环形缝隙Ⅱ的环宽。
进一步,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均为外凸的环形曲面,或,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斜面,或,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内凹环形曲面。
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均为外凸的环形曲面,或,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斜面,或,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内凹环形曲面。
进一步,采用外凸的环形曲面与内凹的环形曲面相配合时,内凹的环形曲面曲率半径大于外凸的环形曲面曲率半径。
进一步,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上设有耐磨材料。
进一步,中间上浮动环、中间下浮动环、外圈上浮动环以及外圈下浮动环为石墨材质或陶瓷材质。
进一步,环形气函Ⅰ中连有吹压中间上浮动环的中间气函供气管。
进一步,固定短管与筒底板间留有缝隙,以使环形气函Ⅱ中的上气函Ⅱ与布料器内腔相连通;该布料器内腔中连有布料器内腔供气管。
进一步,中间迷宫环与外圈迷宫环均是由成对设置的波纹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的氮气密封结构在高炉内腔端增加了迷宫数量,增强了降尘和阻损效果,为布料器内腔的密封形成了第一道屏障;同时,波纹状结构的弹性也便于安装。
2)采用了上、下浮动环线接触结构,使其具有自适应功能,其接触位置始终保持接触,而且通过工作磨合,接触位置结合更加良好,进一步增强了密封效果;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线接触结构运行时不易因尺寸误差引起卡阻。
3)浮动环的配合面采用了耐磨材料,进一步增强了上、下浮动环的使用寿命。
4)上、下浮动环通过外凸的环形曲面与斜面、内凹弧面等配合,使得接触面为斜方向接触,从而减少了接触位置的法向力,并具有自动定心作用,进一步减少摩擦力,增强了浮动环使用寿命。
5)剖分结构的浮动环便于局部安装和拆卸,不用拆除过多的结构即可进行拆装,便于设备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一种浮动环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5为浮动环剖分结构形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
高炉内腔C0、布料器内腔C1、环形气函ⅠC2、环形气函ⅡC3、蛇形通道C4、蛇形通道C5、下配合面ⅠS0、上配合面ⅠS1、下配合面ⅡS3、上配合面ⅡS4、布料器内腔供气管P0、中间气函供气管P1、高炉中心轴A0;
布料器本体1、旋转筒2、中间固定筒3、密封结构Ⅰ4、密封结构Ⅱ5、固定短管6、高炉7;固定壳体101、回转支承102、中心喉管103;内圈筒体201、筒底板202、外圈筒体 203;
密封结构Ⅰ中:中间迷宫环401、中间迷宫环402、中间下浮动环403、中间上浮动环404、轴肩Ⅰ405、环形缝隙Ⅰ406、上气函Ⅰ407、下气函Ⅰ408、下浮动环耐磨层409、上浮动环耐磨层410;
密封结构Ⅱ中:外圈迷宫环501、外圈迷宫环502、外圈下浮动环503、外圈上浮动环504、轴肩Ⅱ505、环形缝隙Ⅱ506、上气函Ⅱ507、下气函Ⅱ50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为带有改进型氮气密封结构的高炉布料器。首选需说明的是:布料器本体 1及其传动结构是现有常规结构,该布料器本体1是由固定壳体101、旋转筒2、中心喉管103、回转支承102等部分组合而成,适用于该布料器本体1的水冷技术(包括所谓的“密闭水循环系统”和“开式水循环系统”)也是公知的技术手段,故本方案中未做详细说明。其次需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对氮气密封结构的改进方式可以应用于上述的这些现有高炉布料器中。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氮气密封结构的改进方式做详细说明。
该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包括高炉布料器的基本组成结构:固定壳体101、旋转筒2以及中心喉管103,其中旋转筒2通过回转支承102安装在固定壳体101的内部上方处并由该回转支承102带动其绕回转中心(该回转中心亦为高炉中心)转动,中心喉管103 的上部与固定壳体101上方的中心环孔位置相固连。此处的旋转筒2主要由内圈筒体201、筒底板202以及外圈筒体203组成,其中筒底板202为环状圆盘,呈圆筒状的内圈筒体201 设置在筒底板202的上端面处且位于筒底板202的内圈侧,呈圆筒状的外圈筒体203设置在筒底板202的下端面处且位于筒底板的外圈侧。需说明的是:前述的内圈侧是指筒底板202 上靠近中心喉管103一侧,相对的,筒底板202的外圈侧则远离中心喉管103。
本方案中,旋转筒2内圈筒体201所对应的区域段以及外圈筒体203所对应的区域段处均采用了相同的密封结构,该结构为本方案的主要改进点。
旋转筒2内圈筒体201所对应的区域段中,中心喉管103与旋转筒2的内圈筒体201之间所形成的环形夹缝处可拆卸安装有中间固定筒3。该中间固定筒3是一个独立设置的零部件,由于回转支承102的内圈、中心喉管103以及固定壳体101均是固定件,故其可通过连接件(法兰、螺栓等)紧固在回转支承102的内圈或是中心喉管103或是固定壳体101上,从而与这些部分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不仅便于加工、安装,也有利于磨损件的更换维修。
内圈筒体201与中间固定筒3之间形成环形气函ⅠC2,中间固定筒3的外周面上设有轴肩Ⅰ405、且轴肩Ⅰ405的外周面与内圈筒体201间具有环形缝隙Ⅰ406,该轴肩Ⅰ405作为中间隔环以将环形气函ⅠC2分割成上气函Ⅰ407与下气函Ⅰ408两部分,上气函Ⅰ407与下气函Ⅰ408通过环形缝隙Ⅰ406相连通。
中间固定筒3的轴肩Ⅰ405上方套装有中间下浮动环403,中间下浮动环403上自由搁置有中间上浮动环404,中间下浮动环403上设有下配合面ⅠS0,中间上浮动环404上对应设有与下配合面ⅠS0相配合的上配合面ⅠS1,上配合面ⅠS1与下配合面ⅠS0中至少一个为外凸的环形曲面以使上下两配合面形成线接触。轴肩Ⅰ405下方的下气函Ⅰ408中设有中间迷宫环401、402。
中间下浮动环403与中间上浮动环404均具有轴向和周向运动的自由度;这样保证了其运动过程中能适应制造误差,并自适应地找到其最佳的工作位置。
此处轴肩Ⅰ405、中间下浮动环403、中间上浮动环404以及中间迷宫环401、402共同构成了内圈筒体201所对应的区域段的密封结构Ⅰ4。作为中间隔环的轴肩Ⅰ405是与中间固定筒3固连的结构,其直径比中间固定筒3大,可以是焊接在中间固定筒3上,也可以直接与中间固定筒3设计成一体式结构,即采用机加工方法去除多余部分,这样,中间固定筒3 形成了径向外凸出的阶梯结构并把环形气函ⅠC2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中间迷宫环401焊接在旋转筒2的内圈筒体201下部,中间迷宫环402焊接在中间固定筒3的下部,中间迷宫环 401和中间迷宫环402是由成对设置的波纹管构成,波纹管的截面形状几乎一样,只是尺寸大小有区别,且波纹形状的波峰和波谷是一一对应的,中间迷宫环401的最小内径(波谷位置)略小于中间迷宫环402的最大外径(波峰位置),这样使迷宫环的波纹齿状结构有互相咬合的结构,不仅具有增强降尘、增加气体阻损效果;同时还能利用波纹的弹性实现安装(安装时别过波纹峰谷位置后回弹),工作时并不会产生干涉,而对应设置的两个波纹管在工作时形成了蛇形通道C4。
中间下浮动环403套在中间固定筒3的外圆柱面并且是间隙配合的,中间下浮动环403 轴向限位是通过轴肩Ⅰ405的上表面来实现,中间下浮动环403的下表面与轴肩Ⅰ405的上表面是平面且自由接触;如图2所示,中间下浮动环403左上角是下配合面ⅠS0,该面可设置为截面为斜面的锥形环面;中间上浮动环404右下角是上配合面ⅠS1,可设置为截面为凸圆弧的环面;中间上浮动环404通过下浮动环接触面S0支撑,限制其轴向移动;中间上浮动环 404外圆柱面和旋转筒内圈筒体201的内圆柱面是间隙配合的。
同样的,固定壳体101下方设有固定短管6,置于固定短管6内的外圈筒体203与固定短管6间形成环形气函ⅡC3。
外圈筒体203的外周面上设有轴肩Ⅱ505、且轴肩Ⅱ505的外周面与固定短管6间具有环形缝隙Ⅱ506,该轴肩Ⅱ505作为外圈隔环以将环形气函ⅡC3分割成上气函Ⅱ507与下气函Ⅱ 508两部分,上气函Ⅱ507与下气函Ⅱ508通过环形缝隙Ⅱ506相连通。
外圈筒体203的轴肩Ⅱ505上方套装有外圈下浮动环503,外圈下浮动环503上自由搁置有外圈上浮动环504,外圈下浮动环503上设有下配合面ⅡS3,外圈上浮动环504上对应设有与下配合面ⅡS3相配合的上配合面ⅡS4,上配合面ⅡS4与下配合面ⅡS3中至少一个为外凸的环形曲面以使上下两配合面形成线接触。轴肩Ⅱ505下方的下气函Ⅱ508中设有外圈迷宫环501、502。
外圈筒体203所对应的区域段处的密封结构Ⅱ5与密封结构Ⅰ4的结构组成相同,该密封结构Ⅱ5是由轴肩Ⅱ505、外圈下浮动环503、外圈上浮动环504以及外圈迷宫环501、502共同构成。固定短管6焊接在固定壳体101的下法兰位置,旋转筒2的外圈筒体203焊接或采用螺栓连接在筒底板202的下表面;作为外圈隔环凡人轴肩Ⅱ505是与外圈筒体203相固连的结构,其直径比外圈筒体203大,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与外圈筒体203设置为一体。这样,外圈筒体203形成了径向外凸出的阶梯结构并把环形气函ⅡC3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如图1、图3所示,密封结构Ⅱ5的其余部分与密封结构Ⅰ4是类似的,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环形气函ⅠC2中,上气函Ⅰ407的环宽大于下气函Ⅰ408的环宽,下气函Ⅰ408的环宽大于环形缝隙Ⅰ406的环宽;同样的,环形气函ⅡC3中,上气函Ⅱ507的环宽大于下气函Ⅱ508的环宽,下气函Ⅱ508的环宽大于环形缝隙Ⅱ506的环宽。
两个相配合的浮动环有几种结构形式,对于中间下浮动环403与中间上浮动环404而言,一种是上配合面ⅠS1与下配合面ⅠS0均为外凸的环形曲面;一种是上配合面ⅠS1与下配合面ⅠS0中一个为外凸的环形曲面,另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斜面(即锥形环面);另一种是上配合面ⅠS1与下配合面ⅠS0中一个为外凸的环形曲面,另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内凹环形曲面。对于外圈下浮动环503与外圈上浮动环504而言,也是包括以上几种情况,即上配合面ⅡS4与下配合面ⅡS3均为外凸的环形曲面,或,上配合面ⅡS4与下配合面ⅡS3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斜面,或,上配合面ⅡS4与下配合面ⅡS3 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内凹环形曲面。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外凸的环形曲面与内凹的环形曲面相配合时,其内凹的环形曲面曲率半径应大于外凸的环形曲面曲率半径,这样才能实现线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配合面ⅠS1与下配合面ⅠS0、上配合面ⅡS4与下配合面ⅡS3上设有耐磨材料。将浮动环的相互接触面设置成耐磨材质,或是在接触面局部位置环面嵌填耐磨层,亦或浮动环整体或局部采用耐磨材质,都可以极大的延长浮动环的使用寿命。在此特别提出的石墨材质是一种优选方案,其他材质例如陶瓷材料也是允许的,在材料选择上,除其制造加工便利性需考虑外,该材料还应具有耐受高温和热变形小的特性。
图4所示的即是一种浮动环结构形式,该中间下浮动环403的下配合面ⅠS0上接触线附近嵌填下浮动环耐磨层409,该下浮动环耐磨层409可以是在下配合面ⅠS0上加工环形槽、然后堆焊硬质合金而成。同样地,在中间上浮动环404的上配合面ⅠS1上加工环形槽,再堆焊硬质合金,即可形成上浮动环耐磨层410。
在本应用场景,可以充分利用到石墨耐高温、耐磨、自润滑和易于加工的特性。陶瓷材料也是一种优秀的备选材料,在应用中需要考虑陶瓷易碎特点。随着未来材料技术发展,其他满足耐高温、耐磨的材料都可作为上下浮动环的备选材料。
该高炉布料器还配合有其他设备,其中,在布料器本体1的固定壳体101上设置有与布料器内腔C1连通的布料器内腔供气管P0,筒底板202的下表面与固定短管6的上端面之间具有窄的缝隙,布料器内腔C1通过该缝隙与环形气函ⅡC3的上气函Ⅱ507联通。同时,在布料器本体1的固定壳体101上还设置有另一供气管,即中间气函供气管P1。固定壳体101的上方板与中间固定筒3有气通道并相互联通,该气通道外端与中间气函供气管P1连通,内端与环形气函ⅠC2的上气函Ⅰ407联通,实现了中间气函供气管P1接入环形气函ⅠC2中,即可吹压中间上浮动环404。
为了拆装方便,作为优化,中间上浮动环404、中间下浮动环403、外圈上浮动环504以及外圈下浮动环503可以是剖分结构形式,如图5所示。即(浮动环)在直径方向剖分成两半,工作时通过螺栓和(或)定位销连接,装拆时通过操作局部的螺栓和(或)定位销实现。通过在浮动环上表面或下表面挖去一个足够螺栓和(或)销连接的局部槽形结构即可实现连接件安装。
作为优化,在各浮动环的配合面(S0,S1,S3,S4)位置设置润滑剂也是可行的,润滑剂提供通道可以采用与气通道(P0,P1)类似的结构分别输送到环形气函(C2,C3)中的上、下浮动环配合面位置。
下面对采用本实施例氮气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1)密封结构Ⅰ4设置在环形气函ⅠC2处,通过轴肩Ⅰ405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气函Ⅰ407部分安装下浮动环耐磨层409与上浮动环耐磨层410,下气函Ⅰ408部分安装中间迷宫环401;密封结构Ⅱ5设置在环形气函ⅡC3位置,具体结构形式与密封结构Ⅰ4类似。
2)布料器工作时,环形气函ⅠC2和环形气函ⅡC3分别通有来自中间气函供气管P1和布料器内腔供气管P0的氮气,并保持氮气压力高于高炉内腔压力。
3)布料器工作初期,旋转筒会发生转动,中间上浮动环404和(或)外圈下浮动环503 可能会随旋转筒一起转动,由于加工尺寸误差,转动到一定位置后可能会发生周向卡阻,使浮动环处于周向相对固定位置,这时,通过与中间下浮动环403以及外圈上浮动环504上配合面相对滑动实现运动,由于中间上浮动环404、外圈上浮动环504还可轴向自由浮动,所以始终不会引起卡阻,并且由于氮气压力和重力作用,上下浮动环始终保持接触。
4)如果中间上浮动环404与外圈上浮动环504的外圈圆柱面与其相对的壁面(内圈筒体 201内壁面、固定短管6内壁面)因为加工尺寸精度和同心度很好,使其具有较小的配合间隙(优选该配合间隙始终保持),这样上、下浮动环在工作中均不会存在滑动磨损,相对静止的在旋转筒或者隔环上,通过这样小的缝隙也能大大提高氮气密封效果,降低氮气消耗。
5)如果密封结构Ⅰ4、密封结构Ⅱ5中的上、下浮动环按上述第3)点方式运行,随着布料器的工作,上、下浮动环的配合面相互磨合,即可实现更紧密的贴合,而通过相互磨合配合面也更加光滑。
6)如果密封结构Ⅰ4、密封结构Ⅱ5中的上、下浮动环按上述第4)点方式运行,有可能因长期工作热变形引起浮动环的周向卡阻,这时上、下浮动环又会自动按照上述第3)点描述的方式运行,进而向第5)点描述的方式发展。
7)工作时,当高炉内腔C0粉尘和气压通向环形气函ⅠC2、环形气函ⅡC3时,通过迷宫结构即可阻止粉尘并降低气压。
8)当高炉7气压如因异常情况突然升高时,有可能顶起中间上浮动环404、外圈上浮动环504,这时由于高炉内腔C0与布料器内腔C1气压相通,中间上浮动环404、外圈上浮动环504即可因重力迅速落回原位。
总的来说,该氮气密封结构在整体结构上分为两个功能区域,其中靠高炉的下侧位置设置迷宫结构不仅可起到防尘、降尘作用,还能增加炉内煤气压力阻损,为上部浮动环密封提供有利条件;而在靠布料器的上侧位置设置相配合的浮动环,它们能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自适应始终保持接触,通过相互磨合还能够达到更加紧密的结合,而且这样的结构不需要高精度的制造成本;通过保持上部压力高于高炉压力,即可保证浮动环具有一定密封压紧力,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浮动环结构与迷宫结构是相互保护的,浮动环密封泄漏少,减少了高炉内腔与布料器内腔窜气情况,从而减少了煤气对迷宫的磨损,而迷宫结构又能降尘、减压,其又作为浮动环密封的前端保护。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包括固定壳体、旋转筒以及中心喉管,旋转筒通过回转支承安装在固定壳体的内部上方处并由该回转支承带动其绕回转中心转动,中心喉管的上部与固定壳体上方的中心环孔位置相固连;旋转筒主要由内圈筒体、筒底板以及外圈筒体组成,其中筒底板为环状圆盘,呈圆筒状的内圈筒体设置在筒底板的上端面处且位于筒底板的内圈侧,呈圆筒状的外圈筒体设置在筒底板的下端面处且位于筒底板的外圈侧;其特征在于:
中心喉管与旋转筒的内圈筒体之间所形成的环形夹缝处可拆卸安装有中间固定筒;
内圈筒体与中间固定筒之间形成环形气函Ⅰ,中间固定筒的外周面上设有轴肩Ⅰ、且轴肩Ⅰ的外周面与内圈筒体间具有环形缝隙Ⅰ,该轴肩Ⅰ作为中间隔环以将环形气函Ⅰ分割成上气函Ⅰ与下气函Ⅰ两部分,上气函Ⅰ与下气函Ⅰ通过环形缝隙Ⅰ相连通;
中间固定筒的轴肩Ⅰ上方套装有中间下浮动环,中间下浮动环上自由搁置有中间上浮动环,中间下浮动环上设有下配合面Ⅰ,中间上浮动环上对应设有与下配合面Ⅰ相配合的上配合面Ⅰ,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中至少一个为外凸的环形曲面以使上下两配合面形成线接触;
轴肩Ⅰ下方的下气函Ⅰ中设有中间迷宫环;
固定壳体下方设有固定短管,置于固定短管内的外圈筒体与固定短管间形成环形气函Ⅱ;
外圈筒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轴肩Ⅱ、且轴肩Ⅱ的外周面与固定短管间具有环形缝隙Ⅱ,该轴肩Ⅱ作为外圈隔环以将环形气函Ⅱ分割成上气函Ⅱ与下气函Ⅱ两部分,上气函Ⅱ与下气函Ⅱ通过环形缝隙Ⅱ相连通;
外圈筒体的轴肩Ⅱ上方套装有外圈下浮动环,外圈下浮动环上自由搁置有外圈上浮动环,外圈下浮动环上设有下配合面Ⅱ,外圈上浮动环上对应设有与下配合面Ⅱ相配合的上配合面Ⅱ,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中至少一个为外凸的环形曲面以使上下两配合面形成线接触;
轴肩Ⅱ下方的下气函Ⅱ中设有外圈迷宫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该中间固定筒通过连接件紧固在回转支承或中心喉管或固定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环形气函Ⅰ中,上气函Ⅰ的环宽大于下气函Ⅰ的环宽,下气函Ⅰ的环宽大于环形缝隙Ⅰ的环宽;环形气函Ⅱ中,上气函Ⅱ的环宽大于下气函Ⅱ的环宽,下气函Ⅱ的环宽大于环形缝隙Ⅱ的环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均为外凸的环形曲面,或,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斜面,或,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内凹环形曲面;
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均为外凸的环形曲面,或,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斜面,或,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中一个为与外凸的环形曲面相配合的内凹环形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外凸的环形曲面与内凹的环形曲面相配合时,内凹的环形曲面曲率半径大于外凸的环形曲面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上配合面Ⅰ与下配合面Ⅰ、上配合面Ⅱ与下配合面Ⅱ上设有耐磨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中间上浮动环、中间下浮动环、外圈上浮动环以及外圈下浮动环为石墨材质或陶瓷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环形气函Ⅰ中连有吹压中间上浮动环的中间气函供气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短管与筒底板间留有缝隙,以使环形气函Ⅱ中的上气函Ⅱ与布料器内腔相连通;该布料器内腔中连有布料器内腔供气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其特征在于:中间迷宫环与外圈迷宫环均是由成对设置的波纹管构成。
CN202022952587.XU 2020-12-08 2020-12-08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Active CN214142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2587.XU CN214142422U (zh) 2020-12-08 2020-12-08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2587.XU CN214142422U (zh) 2020-12-08 2020-12-08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2422U true CN214142422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5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52587.XU Active CN214142422U (zh) 2020-12-08 2020-12-08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2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21448A1 (zh)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CN202329084U (zh) 一种回转窑密封装置
CN214142422U (zh) 氮气密封结构改进型高炉布料器
CN105545795A (zh) 一种新型水冷却耐酸碱耐高温集装式机封
CN201593608U (zh) 磨煤机传动轴双级密封浮动轴封
EP0221335B1 (en) Rotating drum end seal
CN107681808B (zh) 一种高功率粉尘防爆磨煤机电机
CN215413215U (zh) 环冷机一体式车轮
CN209815173U (zh) 一种新型给料机
CN211814540U (zh) 一种高炉炼铁布料器水冷气密箱组合密封装置
CN218934425U (zh) 一种盾构机刀盘用流体联结的旋转接头新结构
CN219673281U (zh) 一种布料器密封装置
CN216742131U (zh) 空气循环机
CN218579895U (zh) 一种造气炉底盘及造气炉
CN217651256U (zh) 一种风口小套耐磨结构
CN218000395U (zh) 一种中速辊式磨煤机机座密封系统
CN213575547U (zh) 一种用于磨煤机的新型密封圈
CN219198079U (zh) 一种组合式透盖
CN113374727A (zh) 空气循环机
CN216242278U (zh) 组装式弹性密封结构
CN212690742U (zh) 一种差速器球垫及行星齿轮结构
CN211715728U (zh) 一种齿轮箱复合密封结构
CN213808854U (zh) 填料密封单元及填料密封装置
CN214331472U (zh) 双浮动密封、密封结构和磨煤机拉杆下部密封结构
CN212868457U (zh) 一种中速磨煤机下架体与磨盘之间的密封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