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41090U - 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41090U
CN214141090U CN202022800916.9U CN202022800916U CN214141090U CN 214141090 U CN214141090 U CN 214141090U CN 202022800916 U CN202022800916 U CN 202022800916U CN 214141090 U CN214141090 U CN 214141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ixed
pipeline
sea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009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继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anyou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anyou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anyou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anyou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009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41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41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41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缠绕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该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通过设置有电机,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转动,则主动轮随之转动,通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主动轮且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则两个主动轮均转动,由于从动轮的背面与两个主动轮的正面相啮合,则从动轮转动,使得绕线杆转动进行缠绕,通过设置有托轮,将管线本体放置托轮的顶部,由于外界施加力使得托轮转动从而带动管线本体向左运输至导向座的右侧,在将管线本体的牵线头与绕线杆进行加固,从而可将管线本体带动进行缠绕。

Description

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缠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和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我国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地下管线的铺设也越来越密集,管线的使用寿命往往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在铺设管线之前都会实现在管线外缠绕一圈防腐带,而现有的缠绕防腐带技术往往是通过人工在铺设之前对其缠绕,此方式不仅麻烦,并且工作效率也地下,极大的影响管线的铺设,故而提出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具备使用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缠绕防腐带技术往往是通过人工在铺设之前对其缠绕,此方式不仅麻烦,并且工作效率也地下,极大的影响管线的铺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使用方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下夹紧轮,所述导向座的内腔后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仓,所述导向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夹紧轮,所述导向座的正面活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仓内部的定位螺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轮,所述托轮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导向座左侧的管线本体,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左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从动轮,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正面与从动轮的背面相啮合,所述从动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绕线杆。
优选的,所述导向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大小与定位螺杆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仓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个固定仓分别对应一个螺纹孔,三个所述固定仓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定位螺杆大小相适配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主动轮的正面均与从动轮的背面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外表面与从动轮的内表面活动安装。
优选的,所述托轮的数量有四组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通过设置有电机,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转动,则主动轮随之转动,通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主动轮且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则两个主动轮均转动,由于从动轮的背面与两个主动轮的正面相啮合,则从动轮转动,使得绕线杆转动进行缠绕,通过设置有托轮,将管线本体放置托轮的顶部,由于外界施加力使得托轮转动从而带动管线本体向左运输至导向座的右侧,在将管线本体的牵线头与绕线杆进行加固,从而可将管线本体带动进行缠绕。
2、该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通过在导向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板,竖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的螺纹孔,且固定仓的数量为三个,内部均开设有与竖板内部相同的螺纹孔,螺纹孔的直径与定位螺杆的直径大小相适配,即可通过转动的定位螺杆来控制上夹紧轮与下夹紧轮之间的间距,达到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右视图。
图中:1底座、2固定板、3定位板、4电机、5转轴、6主动轮、7安装座、8托轮、9管线本体、10从动轮、11绕线杆、12下夹紧轮、13导向座、 14固定座、15固定仓、16上夹紧轮、17定位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 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座13,导向座1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下夹紧轮12,导向座13的内腔后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仓15,导向座1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夹紧轮16,导向座13的正面活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仓15内部的定位螺杆17,固定仓15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个固定仓15分别对应一个螺纹孔,三个固定仓15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定位螺杆17大小相适配的螺纹槽,导向座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板,竖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的螺纹孔,螺纹孔的大小与定位螺杆17的大小相适配,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7,安装座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轮8,托轮8的数量有四组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托轮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导向座13左侧的管线本体9,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7 左侧的固定板2,固定板2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从动轮10,固定板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套柱,套柱的外表面与从动轮10的内表面活动安装,固定板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板3,定位板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5,转轴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轮6,主动轮6的正面与从动轮10的背面相啮合,主动轮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动轮 6的正面均与从动轮10的背面相啮合,从动轮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绕线杆11。
综上所述,该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通过设置有电机4,启动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5转动,则主动轮6随之转动,通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主动轮6且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则两个主动轮6 均转动,由于从动轮10的背面与两个主动轮6的正面相啮合,则从动轮10 转动,使得绕线杆11转动进行缠绕,通过设置有托轮8,将管线本体9放置托轮8的顶部,由于外界施加力使得托轮8转动从而带动管线本体9向左运输至导向座13的右侧,在将管线本体9的牵线头与绕线杆11进行加固,从而可将管线本体9带动进行缠绕。
并且,该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通过在导向座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板,竖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的螺纹孔,且固定仓15的数量为三个,内部均开设有与竖板内部相同的螺纹孔,螺纹孔的直径与定位螺杆17的直径大小相适配,即可通过转动的定位螺杆17来控制上夹紧轮16与下夹紧轮12之间的间距,达到调节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座(13),所述导向座(1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下夹紧轮(12),所述导向座(13)的内腔后侧壁固定安装有固定仓(15),所述导向座(1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夹紧轮(16),所述导向座(13)的正面活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固定仓(15)内部的定位螺杆(17),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轮(8),所述托轮(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导向座(13)左侧的管线本体(9),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7)左侧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从动轮(10),所述固定板(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板(3),所述定位板(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轮(6),所述主动轮(6)的正面与从动轮(10)的背面相啮合,所述从动轮(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绕线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三个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大小与定位螺杆(17)的大小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仓(15)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个固定仓(15)分别对应一个螺纹孔,三个所述固定仓(15)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定位螺杆(17)大小相适配的螺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主动轮(6)的正面均与从动轮(10)的背面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外表面与从动轮(10)的内表面活动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8)的数量有四组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CN202022800916.9U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Active CN214141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0916.9U CN214141090U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0916.9U CN214141090U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41090U true CN214141090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67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0916.9U Active CN214141090U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410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0255A (zh) * 2022-06-01 2022-08-12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一种地线和焊丝的卷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0255A (zh) * 2022-06-01 2022-08-12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一种地线和焊丝的卷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6611B (zh) 用于滑动式测斜仪智能提拉设备及测斜方法
CN214141090U (zh) 一种埋地管线防腐带自动缠绕装置
CN210669297U (zh) 一种电缆穿线器
CN208432578U (zh) 一种便于石油管道检测的旋转架
CN111894115A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污水管道疏通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206865031U (zh) 一种电工用管道穿线装置
CN203079420U (zh) 一种适用于深海软管长距离铺设的储缆收放装置
CN217807913U (zh) 一种柔性复合管生产用牵引组件
CN211151353U (zh) 一种电缆敷设设备
CN213011256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线缆收纳装置
CN212639582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力施工用自动收线机
CN210710107U (zh) 一种用于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管内电线牵拉装置
CN220358693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线装置
CN218671152U (zh) 一种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非开挖穿越施工装置
CN210806595U (zh) 一种带夜光可连接不同连接头的引线器
CN213679549U (zh) 一种市政施工用管道铺放装置
CN213361519U (zh) 一种管道缺陷无损检测装置
CN214204653U (zh) 一种电缆架设用理线装置
CN117219364A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绞丝机
CN219840288U (zh) 一种合成树脂瓦的高精度定位牵引装置
CN218171403U (zh) 聚丙烯防腐冷缠带防腐自动缠绕装置
CN218213577U (zh) 一种通信光缆敷设装置
CN218754138U (zh) 电线布线辅助机
CN217656330U (zh) 一种电气电缆铺设装置
CN114883976A (zh) 一种市政工程线缆穿插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Liming

Inventor after: Fan Jihai

Inventor before: Fan Ji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