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30418U - 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30418U
CN214130418U CN202022876476.5U CN202022876476U CN214130418U CN 214130418 U CN214130418 U CN 214130418U CN 202022876476 U CN202022876476 U CN 202022876476U CN 214130418 U CN214130418 U CN 214130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fixedly connected
tank
transverse plat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764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凯琳
何小瑜
金圣�
洪根惠
李林
赵江舟
许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uo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uo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uo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uo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764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30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30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30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具体涉及污泥清理技术领域,包括上浮污泥池和沉淀池,所述上浮污泥池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端等间距镶嵌有多组排水孔,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结构,所述上浮污泥池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沉淀池的顶端设置有倾倒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横板、滑槽、连接轴、滚轮和吊杆,在将污泥进行沉淀之后,污泥收集在沉淀池的内部,需要将污泥倒出时,将沉淀池抬升至最高处后,翻转沉淀池再向一端推动沉淀池使滚轮在滑槽的内部运动,直至滚轮到达滑槽的另一端后,继续翻转沉淀池,便可以将沉淀池内部的污泥倒出,实现了可以方便的将沉淀池内部沉淀的污泥倒出。

Description

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清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中存在过多的污泥会造成多组危害,例如影响水生物的生长环境、导致水位过高等,所以对河道内的污泥进行清理可以保护河道内的生态环境,上浮式污泥收集器可以快速将河道内的污泥从底部抽出,而污泥抽出之后,还需要进行沉淀收集,现有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在收集污泥时存在效率低下等缺陷。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将污泥沉淀收集之后需要人工将污泥一点点铲出,效率低下;
(2)传统的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沉淀时间长,导致对污泥的处理效率低;
(3)传统的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污泥附着在沉淀池内部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将污泥沉淀收集之后需要人工将污泥一点点铲出,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包括上浮污泥池和沉淀池,所述上浮污泥池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端等间距镶嵌有多组排水孔,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结构,所述上浮污泥池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沉淀池的顶端设置有倾倒结构;
所述倾倒结构包括横板,所述横板设置在沉淀池的顶端,所述横板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吊杆,所述吊杆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外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沉淀池的两侧分别镶嵌有一组滑槽,所述滑槽与滚轮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中心线与沉淀池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横板的长度大于沉淀池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由螺纹套筒、第一齿轮、通槽、链条、丝杆、第二齿轮、伺服电机和限位箱组成,所述丝杆固定连接在上浮污泥池顶端的两侧,所述丝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通槽镶嵌在横板顶端的两侧,所述丝杆贯穿通槽并延伸至横板的顶端,所述第一齿轮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链条,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横板的顶端,所述限位箱固定连接在横板的底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横板并延伸至限位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链条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箱的中心线与横板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丝杆的高度大于沉淀池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清理结构由毛刷、转板、连接杆、转轴、转槽、横梁和转柄组成,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沉淀池内部的顶端,所述横梁的顶端设置有转柄,所述转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横梁并延伸至横梁的底端,所述转槽固定连接在沉淀池内部的底端,所述转轴与转槽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毛刷。
优选的,所述转槽的中心线与沉淀池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横梁的宽度等于沉淀池内部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不仅实现了快速倒出污泥,实现了提高沉淀分离速度,而且实现了方便清理附着在沉淀池内的污泥;
(1)通过设置有横板、滑槽、连接轴、滚轮和吊杆,在将污泥进行沉淀之后,污泥收集在沉淀池的内部,需要将污泥倒出时,将沉淀池抬升至最高处后,翻转沉淀池再向一端推动沉淀池使滚轮在滑槽的内部运动,直至滚轮到达滑槽的另一端后,继续翻转沉淀池,便可以将沉淀池内部的污泥倒出,实现了可以方便的将沉淀池内部沉淀的污泥倒出;
(2)通过设置有螺纹套筒、第一齿轮、通槽、链条、丝杆、第二齿轮、伺服电机和限位箱,在使用上浮污泥池将河道内的污泥抽出之后,沉淀时,启动伺服电机带动底端的第二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外部的链条运动,链条再通过第一齿轮带动两侧的螺纹套筒同时转动,螺纹套筒在丝杆的外部转动的同时会向上推动横板上升,横板上升从而带动底端的沉淀池升起,沉淀池内部的水通过排水孔的内部快速流出,而排水孔内部的纱布防止污泥排出,实现了可以快速的将污泥与水分离,完成沉淀;
(3)通过设置有毛刷、转板、连接杆、转轴、转槽、横梁和转柄,在将污泥倒出沉淀池的内部之后,沉淀池的侧壁上仍残留有污泥时,转动转柄,转柄带动底端的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两侧的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两侧的转板和毛刷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毛刷对沉淀池的内侧壁进行均匀的刮洗,从而将残留的污泥刮除,实现了可以快速清理残留在沉淀池内部的污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升降机构;101、螺纹套筒;102、第一齿轮;103、通槽;104、链条;105、丝杆;106、第二齿轮;107、伺服电机;108、限位箱;2、横板;3、清理结构;301、毛刷;302、转板;303、连接杆;304、转轴;305、转槽;306、横梁;307、转柄;4、上浮污泥池;5、排水孔;6、沉淀池;7、滑槽;8、连接轴;9、滚轮;10、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4,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包括上浮污泥池4和沉淀池6,上浮污泥池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沉淀池6,沉淀池6的底端等间距镶嵌有多组排水孔5,沉淀池6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结构3,上浮污泥池4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机构1,沉淀池6的顶端设置有倾倒结构;
请参阅图1-4,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还包括倾倒结构,倾倒结构包括横板2,横板2设置在沉淀池6的顶端,横板2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吊杆10,吊杆10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连接轴8外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滚轮9,沉淀池6的两侧分别镶嵌有一组滑槽7,滑槽7与滚轮9活动连接;
横板2的中心线与沉淀池6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横板2的长度大于沉淀池6的直径;
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将污泥进行沉淀之后,污泥收集在沉淀池6的内部,需要将污泥倒出时,将沉淀池6抬升至最高处后,翻转沉淀池6再向一端推动沉淀池6使滚轮9在滑槽7的内部运动,直至滚轮9到达滑槽7的另一端后,继续翻转沉淀池6,便可以将沉淀池6内部的污泥倒出,实现了可以方便的将沉淀池6内部沉淀的污泥倒出。
实施例2:升降机构1由螺纹套筒101、第一齿轮102、通槽103、链条104、丝杆105、第二齿轮106、伺服电机107和限位箱108组成,丝杆105固定连接在上浮污泥池4顶端的两侧,丝杆105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01,螺纹套筒1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2,通槽103镶嵌在横板2顶端的两侧,丝杆105贯穿通槽103并延伸至横板2的顶端,第一齿轮102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链条104,伺服电机107固定连接在横板2的顶端,该伺服电机107的型号为HG-KN13J-S100,限位箱108固定连接在横板2的底端,伺服电机107的输出端贯穿横板2并延伸至限位箱10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6,第二齿轮106与链条104活动连接;
限位箱108的中心线与横板2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丝杆105的高度大于沉淀池6的高度;
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使用上浮污泥池4将河道内的污泥抽出之后,沉淀时,启动伺服电机107带动底端的第二齿轮106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06外部的链条104运动,链条104再通过第一齿轮102带动两侧的螺纹套筒101同时转动,螺纹套筒101在丝杆105的外部转动的同时会向上推动横板2上升,横板2上升从而带动底端的沉淀池6升起,沉淀池6内部的水通过排水孔5的内部快速流出,而排水孔5内部的纱布防止污泥排出,实现了可以快速的将污泥与水分离,完成沉淀。
实施例3:清理结构3由毛刷301、转板302、连接杆303、转轴304、转槽305、横梁306和转柄307组成,横梁306固定连接在沉淀池6内部的顶端,横梁306的顶端设置有转柄307,转柄3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304,转轴304贯穿横梁306并延伸至横梁306的底端,转槽305固定连接在沉淀池6内部的底端,转轴304与转槽305活动连接,转轴304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303,连接杆3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板302,转板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毛刷301;
转槽305的中心线与沉淀池6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横梁306的宽度等于沉淀池6内部的直径;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将污泥倒出沉淀池6的内部之后,沉淀池6的侧壁上仍残留有污泥时,转动转柄307,转柄307带动底端的转轴304转动,转轴304带动两侧的连接杆303转动,连接杆303带动两侧的转板302和毛刷301以转轴304为中心进行旋转,毛刷301对沉淀池6的内侧壁进行均匀的刮洗,从而将残留的污泥刮除,实现了可以快速清理残留在沉淀池6内部的污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在将污泥进行沉淀之后,污泥收集在沉淀池6的内部,需要将污泥倒出时,将沉淀池6抬升至最高处后,翻转沉淀池6再向一端推动沉淀池6使滚轮9在滑槽7的内部运动,直至滚轮9到达滑槽7的另一端后,继续翻转沉淀池6,便可以将沉淀池6内部的污泥倒出,实现了可以方便的将沉淀池6内部沉淀的污泥倒出。
之后,在使用上浮污泥池4将河道内的污泥抽出之后,沉淀时,启动伺服电机107带动底端的第二齿轮106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06外部的链条104运动,链条104再通过第一齿轮102带动两侧的螺纹套筒101同时转动,螺纹套筒101在丝杆105的外部转动的同时会向上推动横板2上升,横板2上升从而带动底端的沉淀池6升起,沉淀池6内部的水通过排水孔5的内部快速流出,而排水孔5内部的纱布防止污泥排出,实现了可以快速的将污泥与水分离,完成沉淀。
最后,在将污泥倒出沉淀池6的内部之后,沉淀池6的侧壁上仍残留有污泥时,转动转柄307,转柄307带动底端的转轴304转动,转轴304带动两侧的连接杆303转动,连接杆303带动两侧的转板302和毛刷301以转轴304为中心进行旋转,毛刷301对沉淀池6的内侧壁进行均匀的刮洗,从而将残留的污泥刮除,实现了可以快速清理残留在沉淀池6内部的污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包括上浮污泥池(4)和沉淀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污泥池(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沉淀池(6),所述沉淀池(6)的底端等间距镶嵌有多组排水孔(5),所述沉淀池(6)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结构(3),所述上浮污泥池(4)的顶端设置有升降机构(1),所述沉淀池(6)的顶端设置有倾倒结构;
所述倾倒结构包括横板(2),所述横板(2)设置在沉淀池(6)的顶端,所述横板(2)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吊杆(10),所述吊杆(10)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所述连接轴(8)外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滚轮(9),所述沉淀池(6)的两侧分别镶嵌有一组滑槽(7),所述滑槽(7)与滚轮(9)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的中心线与沉淀池(6)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横板(2)的长度大于沉淀池(6)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由螺纹套筒(101)、第一齿轮(102)、通槽(103)、链条(104)、丝杆(105)、第二齿轮(106)、伺服电机(107)和限位箱(108)组成,所述丝杆(105)固定连接在上浮污泥池(4)顶端的两侧,所述丝杆(105)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01),所述螺纹套筒(1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2),所述通槽(103)镶嵌在横板(2)顶端的两侧,所述丝杆(105)贯穿通槽(103)并延伸至横板(2)的顶端,所述第一齿轮(102)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链条(104),所述伺服电机(107)固定连接在横板(2)的顶端,所述限位箱(108)固定连接在横板(2)的底端,所述伺服电机(107)的输出端贯穿横板(2)并延伸至限位箱(10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6),所述第二齿轮(106)与链条(104)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箱(108)的中心线与横板(2)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丝杆(105)的高度大于沉淀池(6)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结构(3)由毛刷(301)、转板(302)、连接杆(303)、转轴(304)、转槽(305)、横梁(306)和转柄(307)组成,所述横梁(306)固定连接在沉淀池(6)内部的顶端,所述横梁(306)的顶端设置有转柄(307),所述转柄(3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304),所述转轴(304)贯穿横梁(306)并延伸至横梁(306)的底端,所述转槽(305)固定连接在沉淀池(6)内部的底端,所述转轴(304)与转槽(305)活动连接,所述转轴(304)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303),所述连接杆(3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板(302),所述转板(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毛刷(3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槽(305)的中心线与沉淀池(6)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横梁(306)的宽度等于沉淀池(6)内部的直径。
CN202022876476.5U 2020-12-02 2020-12-02 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Active CN214130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76476.5U CN214130418U (zh) 2020-12-02 2020-12-02 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76476.5U CN214130418U (zh) 2020-12-02 2020-12-02 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30418U true CN214130418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3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76476.5U Active CN214130418U (zh) 2020-12-02 2020-12-02 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304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7989A (zh) * 2022-10-27 2022-11-22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工业污泥资源化无害处理设备
CN116197151A (zh) * 2023-05-04 2023-06-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州市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埋放管井污泥处理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7989A (zh) * 2022-10-27 2022-11-22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工业污泥资源化无害处理设备
CN115367989B (zh) * 2022-10-27 2023-01-24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工业污泥资源化无害处理设备
CN116197151A (zh) * 2023-05-04 2023-06-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州市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埋放管井污泥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40194U (zh) 一种沉淀池
CN210145564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降池
CN214130418U (zh) 基于河道的上浮式污泥收集器沉淀槽装置
CN21096406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CN203090541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1220024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引水结构
CN211189223U (zh) 一种中心传动刮泥装置
CN211050968U (zh) 一种沉淀池用刮泥机
CN207169122U (zh) 一种带有防浑浊自吸式刮泥板的平流式沉淀池
CN213407825U (zh) 一种二次沉淀池
CN21513718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208493363U (zh) 一种中心传动刮泥机
CN207786032U (zh) 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
CN214634267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的刮泥装置
CN216629786U (zh) 一种铁路隧道污水处理站用的混凝池
CN215310401U (zh) 一种矿场废水沉淀池的污泥捞取装置
CN213623410U (zh) 一种具有高效去渣功能的周边传动桥式刮泥机
CN213771454U (zh) 一种用于污水水面浮渣自旋转收集清理装置
CN215137184U (zh) 一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光芬顿装置
CN212166617U (zh) 一种污水处理除泥装置
CN201245483Y (zh) 煤矿井下水回用处理装置
CN207749613U (zh) 捞渣装置及设有捞渣装置的分流井
CN218485240U (zh) 一种周边驱动刮泥机
CN22053075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泥浆沉淀池清理装置
CN219136492U (zh) 一种絮凝静置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