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5551U -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5551U
CN214125551U CN202120268398.2U CN202120268398U CN214125551U CN 214125551 U CN214125551 U CN 214125551U CN 202120268398 U CN202120268398 U CN 202120268398U CN 214125551 U CN214125551 U CN 214125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necting bridge
heating
heating pip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683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辉
陈章有
陈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City Songshan Heating Ele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City Songshan Heating Ele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City Songshan Heating Ele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City Songshan Heating Ele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683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5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5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5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管的一端和第二发热管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桥;所述连接桥与第一发热管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架和凹槽;所述连接桥与第二发热管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架和凹槽;所述固定架位于连接桥的一侧,所述凹槽位于连接桥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沟槽,所述连接桥表面设置有第二沟槽。通过在其表面设置沟槽,有效的降低了硅碳棒内应力的影响,避免硅碳棒出现裂纹,延长了门型硅碳棒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背景技术
电热元件产品类别繁多,常规品种,电热合金,电热材料,微波加热装置,电磁感应热装置,电热线,电热板,电热带,电热缆,电热盘,电热偶,电加热圈,电热棒,电伴热带,电加热芯,云母发热片,陶瓷发热片,钨钼制品,钼粉,钨条,电热丝等。硅碳棒是用高纯度绿色六方碳化硅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料比加工制坯,经2200℃高温硅化再结晶烧结而制成的棒状、管状非金属高温电热元件。氧化性气氛中正常使用温度可达1450℃,连续使用可达2000小时。硅碳棒使用温度高,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升温快、寿命长、高温变形小、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且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自动化电控系统配套,可得到精确的恒定温度,又可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按曲线自动调温。使用硅碳棒加热既方便,又安全可靠。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磁性材料、粉末冶金、陶瓷、玻璃、半导体、分析化验、科学研究等高温领域,成为隧道窑、辊道窑、玻璃窑炉、真空炉、马弗炉、冶炼炉以及各类加热设备的电加热元件。
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设备需要的硅碳棒形状也不相同,门型硅碳棒是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但是现有的门型硅碳棒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易变形和产生裂纹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硅碳棒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内应力发生急剧的变化,导致硅碳棒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在其表面设置沟槽,有效的降低了硅碳棒内应力的影响,避免硅碳棒出现裂纹,延长了门型硅碳棒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管的一端和第二发热管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桥;所述连接桥与第一发热管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架和凹槽;所述连接桥与第二发热管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架和凹槽;所述固定架位于连接桥的一侧,所述凹槽位于连接桥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沟槽,所述连接桥表面设置有第二沟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管远离连接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变径,所述第二发热管远离连接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变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径、第二变径均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发热管与第一变径的细端连接,所述第二发热管与第二变径的细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径的粗端连接有第一冷端,所述第二变径的粗端连接有第二冷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冷端设置有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管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沿第一发热管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发热管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沿第二发热管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大于2mm,深度小于等于第一发热管壁厚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表面均设置有花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端表面设置有第一涂铝层;所述第二冷端表面设置有第二涂铝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远离连接桥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在第一发热管表面和第二发热管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沟槽,减小了硅碳棒内部的应力,有效的避免了出现裂纹的现象,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设置固定架,增加了连接桥两端的连接强度,有效的防止连接桥出现断裂的现象,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设置凹槽,由连接桥与发热管之间的直线应力变为曲线,改变了内力的方向,减小了硅碳棒应力集中的现象,避免了因内力损坏硅碳棒。
(4)本实用新型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设置固定件,增加了装置在使用时的强度,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冷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示意图。
图中:1、第一冷端;2、第一涂铝层;3、第一通孔;4、第一变径;5、第一发热管;6、第一沟槽;7、凹槽;8、固定架;9、连接桥;10、第二沟槽;11、第二发热管;12、第二变径;13、第二通孔;14、第二涂铝层;15、第二冷端;16、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11,所述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11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发热管5的一端和第二发热管1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桥9;所述连接桥9与第一发热管5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架8和凹槽7;所述连接桥9与第二发热管11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架8和凹槽7;所述固定架8位于连接桥9的一侧,所述凹槽7位于连接桥9的另一侧;设置固定架8,增加了连接桥9两端的连接强度,有效的防止连接桥出现断裂的现象,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11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沟槽6,所述连接桥9表面设置有第二沟槽10,通过设置第一沟槽6和第二沟槽10,减小了硅碳棒内部的应力集中的现象,有效的避免了硅碳棒表面出现裂纹。
所述第一发热管5远离连接桥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变径4,所述第二发热管11远离连接桥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变径12。所述第一变径4、第二变径12均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发热管5与第一变径4的细端连接,所述第二发热管11与第二变径12的细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径4的粗端连接有第一冷端1,所述第二变径12的粗端连接有第二冷端15。所述第一冷端1设置有第一通孔3,所述第二冷端15设置有第二通孔13。通过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13,方便了对硅碳棒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发热管5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沟槽6,所述第一沟槽6沿第一发热管5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发热管11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沟槽6,所述第一沟槽6沿第二发热管11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沟槽6的宽度大于2mm,深度小于等于第一发热管5壁厚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11表面均设置有花纹。所述第一冷端1表面设置有第一涂铝层2;所述第二冷端15表面设置有第二涂铝层14。
实施例二:
结合图4-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11之间设置有固定件16,所述固定件16位于远离连接桥9的一端。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杆,连杆的两端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用于夹持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11,通过设置固定件,增加了装置在使用时的强度,使用效果较好。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通过在第一发热管表面和第二发热管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沟槽,减小了硅碳棒内部的应力,有效的避免了出现裂纹的现象,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凹槽,由连接桥与发热管之间的直线应力变为曲线,改变了内力的方向,减小了硅碳棒应力集中的现象,避免了因内力损坏硅碳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11);所述第一发热管(5)的一端和第二发热管(1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桥(9);所述连接桥(9)与第一发热管(5)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架(8)和凹槽(7);所述连接桥(9)与第二发热管(11)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架(8)和凹槽(7);所述固定架(8)位于连接桥(9)的一侧,所述凹槽(7)位于连接桥(9)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发热管(5)和第二发热管(11)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沟槽(6),所述连接桥(9)表面设置有第二沟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管(5)远离连接桥(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变径(4),所述第二发热管(11)远离连接桥(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变径(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4)、第二变径(12)均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发热管(5)与第一变径(4)的细端连接,所述第二发热管(11)与第二变径(12)的细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4)的粗端连接有第一冷端(1),所述第二变径(12)的粗端连接有第二冷端(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端(1)设置有第一通孔(3),所述第二冷端(15)设置有第二通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管(5)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沟槽(6),所述第一沟槽(6)沿第一发热管(5)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发热管(11)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沟槽(6),所述第一沟槽(6)沿第二发热管(11)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6)的宽度大于2mm,深度小于等于第一发热管(5)壁厚的三分之一。
CN202120268398.2U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Active CN214125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8398.2U CN214125551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8398.2U CN214125551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5551U true CN214125551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6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68398.2U Active CN214125551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5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63380A1 (en) Ceramic heater
CN110577399B (zh) 基于感应加热的多场耦合闪速烧结系统
WO2003007661A1 (fr) Appareil de chauffage en ceramique et article en ceramique soude
CN104582026B (zh) 一种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内加热器
CN102047383A (zh) 改善高频电极的连接方法的晶片保持体及搭载该晶片保持体的半导体制造装置
CN214125551U (zh)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JP2002064133A (ja) 支持容器および半導体製造・検査装置
Shukla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brazing of alumina ceramics for electron tube applications
CN217935979U (zh) 一种多孔型硅碳棒
JP2002246160A (ja) ホットプレートユニット
CN214125553U (zh) 一种直形五节硅碳棒电热元件
CN201770486U (zh) 还原炉预加热器
CN206556442U (zh) 一种加热元件由密渐疏的梯温炉
CN211429550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井式炉电热辐射管
US3636303A (en) Apparatus for metal vaporization comprising a reduced cross sectio heater and a refractory vessel
CN104363671B (zh) 耐液锌腐蚀合金内加热器
CN214125550U (zh) 一种多孔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CN213783627U (zh) 一种u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CN111895786A (zh) 一种金属材料电阻加热装置
CN210569946U (zh) 一种新型石墨薄膜烧结炉
CN211909204U (zh) 一种w形硅碳棒
CN203590493U (zh) 一种硅碳棒
CN218416710U (zh)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WO2003088716A1 (en) Electrical heating resistance element
CN213880312U (zh) 一种双螺纹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