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6710U -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6710U
CN218416710U CN202220429377.9U CN202220429377U CN218416710U CN 218416710 U CN218416710 U CN 218416710U CN 202220429377 U CN202220429377 U CN 202220429377U CN 218416710 U CN218416710 U CN 218416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cooling
transition
heating
transi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93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倬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xing Rongli Tungsten & Molybdenum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xing Rongli Tungsten & Molybdenum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xing Rongli Tungsten & Molybdenum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xing Rongli Tungsten & Molybdenum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93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6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6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6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窑炉加热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包括加热部、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等,其中,第一接线部与第一冷却部之间构成L形结构,第二接线部与第二冷却部之间构成L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相配合使用的加热部、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等,其加热作业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使用经济成本投入,同时便于进行安装;(2)增加设计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通孔、螺杆和若干组螺杆螺母,可对长尺寸的加热部进行固定,提高整体加热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窑炉加热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背景技术
电窑:以电为能源,多半以电炉丝、硅碳棒或二硅化钼作为发热组件,依靠电能辐射和导热原理进行氧化气氛烧制。电子程序调控,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各种工作场所,电窑是许多陶艺工作室必备的烧成窑炉。
碳化硅发热体是一种常用的加热元件,由于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寿命长,使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发热材料中最经久耐用、价廉物美的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轻工、化工、电子、硅酸、国防工业、科学研究及医药卫生等部门的高温技术领域。
现有的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其加热效率低,且使用寿命短,使用经济成本投入大等,不能实现高效、安全和稳定的加热作业要求。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其设计结构合理,解决背景技术中当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包括加热部、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分别设置在加热部两端端面,所述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分别与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一端端面;其中,第一接线部与第一冷却部之间构成L形结构,第二接线部与第二冷却部之间构成L形结构。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耐高温耐腐蚀硅棒,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部外壁的喷铝层,其中,喷铝层均匀覆盖在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部外壁。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耐高温耐腐蚀硅棒,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部一端端面内壁的第一接线卡槽部、第二接线卡槽部。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接线卡槽部、第二接线卡槽部分别设置为圆形凹槽结构或多边形凹槽结构。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分别设置为锥形结构,其中,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的小端分别与加热部连接,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的大端分别与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的小端直径尺寸与加热部的直径尺寸相同,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的大端直径尺寸分别与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的直径尺寸相同。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耐高温耐腐蚀硅棒,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加热部同侧外壁的若干个定位凸起,及分别设置在定位凸起内的定位凸起通孔,及通过定位凸起通孔将定位凸起依次连接的螺杆,及设置在螺杆上,且分别与定位凸起相配合使用的若干组螺杆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其设计结构合理,相配合使用的加热部、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等,其加热作业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使用经济成本投入,同时便于进行安装;(2)增加设计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通孔、螺杆和若干组螺杆螺母,可对长尺寸的加热部进行固定,提高整体加热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的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的右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通孔、螺杆和若干组螺杆螺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00-加热部、110-喷铝层、120-定位凸起、130-定位凸起通孔、140-螺杆、150-螺杆螺母、200-第一过渡部、300-第二过渡部、 400-第一冷却部、500-第二冷却部、600-第一接线部、700-第二接线部、800- 第一接线卡槽部、900-第二接线卡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包括加热部100、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第一接线部 600和第二接线部700;
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分别设置在加热部100两端端面,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分别与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连接,第一接线部600和第二接线部700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 一端端面;
其中,第一接线部600与第一冷却部400之间构成L形结构,第二接线部 700与第二冷却部500之间构成L形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包括加热部100、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第一接线部 600和第二接线部700;
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分别设置在加热部100两端端面,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分别与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连接,第一接线部600和第二接线部700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 一端端面;
其中,第一接线部600与第一冷却部400之间构成L形结构,第二接线部 700与第二冷却部500之间构成L形结构,及设置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的喷铝层110,其中,喷铝层110均匀覆盖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对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进行全覆盖。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包括加热部100、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第一接线部 600和第二接线部700;
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分别设置在加热部100两端端面,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分别与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连接,第一接线部600和第二接线部700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 一端端面;
其中,第一接线部600与第一冷却部400之间构成L形结构,第二接线部 700与第二冷却部500之间构成L形结构,及设置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的喷铝层110,其中,喷铝层110均匀覆盖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对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进行全覆盖面,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一端端面内壁的第一接线卡槽部 800、第二接线卡槽部900。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包括加热部100、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第一接线部 600和第二接线部700;
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分别设置在加热部100两端端面,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分别与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连接,第一接线部600和第二接线部700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 一端端面;
其中,第一接线部600与第一冷却部400之间构成L形结构,第二接线部 700与第二冷却部500之间构成L形结构,及设置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的喷铝层110,其中,喷铝层110均匀覆盖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对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进行全覆盖面,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一端端面内壁的第一接线卡槽部 800、第二接线卡槽部900,及分别设置在加热部100同侧外壁的若干个定位凸起120,及分别设置在定位凸起120内的定位凸起通孔130,及通过定位凸起通孔130将定位凸起120依次连接的螺杆140,及设置在螺杆140上,且分别与定位凸起120相配合使用的若干组螺杆螺母150,用于对加热部100进行串联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
本结构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接线卡槽部800、第二接线卡槽部900 分别设置为圆形凹槽结构或多边形凹槽结构,提高第一接线卡槽部800、第二接线卡槽部900的接线适应性。
本结构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分别设置为锥形结构,其中,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的小端分别与加热部100 连接,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的大端分别与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连接,及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的小端直径尺寸与加热部 100的直径尺寸相同,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的大端直径尺寸分别与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的直径尺寸相同,满足提高加热效率的要求。
本结构耐高温耐腐蚀硅棒的应用,一种箱式或隧道式高温窑炉,安装有所述的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本结构的耐高温耐腐蚀硅棒,主要适用于箱式或隧道式高温窑炉配套安装使用,便于安装,且安装后稳定性好,适用温度为500-1700度,可以用作陶瓷、磁性材料、玻璃、冶金、耐火材料等工业高温窑炉的加热元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部(100)、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第一接线部(600)和第二接线部(700);所述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分别设置在加热部(100)两端端面,所述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分别与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连接,所述第一接线部(600)和第二接线部(700)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一端端面;其中,第一接线部(600)与第一冷却部(400)之间构成L形结构,第二接线部(700)与第二冷却部(500)之间构成L形结构,及设置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的喷铝层(110),其中,喷铝层(110)均匀覆盖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外壁,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接线部(600)、第二接线部(700)一端端面内壁的第一接线卡槽部(800)、第二接线卡槽部(900),及分别设置在加热部(100)同侧外壁的若干个定位凸起(120),及分别设置在定位凸起(120)内的定位凸起通孔(130),及通过定位凸起通孔(130)将定位凸起(120)依次连接的螺杆(140),及设置在螺杆(140)上,且分别与定位凸起(120)相配合使用的若干组螺杆螺母(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卡槽部(800)、第二接线卡槽部(900)分别设置为圆形凹槽结构或多边形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分别设置为锥形结构,其中,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的小端分别与加热部(100)连接,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的大端分别与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的小端直径尺寸与加热部(100)的直径尺寸相同,第一过渡部(200)、第二过渡部(300)的大端直径尺寸分别与第一冷却部(400)、第二冷却部(500)的直径尺寸相同。
CN202220429377.9U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Active CN218416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9377.9U CN218416710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9377.9U CN218416710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6710U true CN218416710U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9377.9U Active CN218416710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6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37236U (zh) 用于铝型材模具的红外线加热炉
CN218416710U (zh)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硅棒
CN211499764U (zh) 冬季施工用模板
CN211209958U (zh) 一种海绵钛管道加热器
CN203429209U (zh) 高效退火炉
CN202032894U (zh) 高温炉炉顶板
CN201770486U (zh) 还原炉预加热器
CN101984731B (zh) 一种单端石英玻璃电热管
CN1048330C (zh) 超高温电加热炉
CN218336470U (zh) 一种异形硅碳棒
CN10383693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烧结炉的新型加热管
CN201248152Y (zh) 应用于电熔炉上的电热棒
CN204334984U (zh) 高连接强度高散热性的硅碳棒
CN208365638U (zh) 一种新型电光辐射供热器
CN2636574Y (zh) 万向远红外加热管
CN205119801U (zh) 一种工件用电阻炉
CN207347694U (zh) 一种用于多晶硅铸锭炉的侧面加热器
CN217849713U (zh) 一种h型硅棒电热元件
CN217849710U (zh) 一种冷端带孔硅碳棒
CN217935979U (zh) 一种多孔型硅碳棒
CN211147277U (zh) 一种烧结炉用笼式加热器
CN214125551U (zh) 一种门型硅碳棒电热元件
CN217307894U (zh) 一种耐酸硅棒电热元件
CN2234674Y (zh) 防护式石英玻璃液体电加热器
CN214381442U (zh) 一种二硅化钼电热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