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5018U - 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5018U
CN214125018U CN202022885890.2U CN202022885890U CN214125018U CN 214125018 U CN214125018 U CN 214125018U CN 202022885890 U CN202022885890 U CN 202022885890U CN 214125018 U CN214125018 U CN 214125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leeve
oil
bearing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858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恒
王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8858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5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5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5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包括主骨架板(11)、与所述主骨架板(11)固定连接的套筒和固定在所述套筒外圆周面上的螺旋推盘(12),所述主骨架板(11)上开设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与套筒的内孔连通,所述螺旋推盘(12)的盘片(121)之间形成盛油槽(122),在所述螺旋推盘(12)上还开设有开缝槽(14),所述开缝槽(14)沿所述螺旋推盘(12)的轴向设置,所述开缝槽(14)连通所述盛油槽(1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用弹性推油套能够避免加注润滑油不及时而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机械设备的轴承等旋转部件的润滑效果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轴用弹性推油套和安装有该轴用弹性推油套的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大型矿用机械设备具有机构简单、运行可靠、损耗少、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型矿山的开采,但是,设备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给前后轴承补注润滑油来减小轴承的摩擦损耗,进而延长轴承寿命和减少设备(例如电机)损坏的概率。
大型矿用电机约半年时间就给轴承加一次润滑油,润滑油的消耗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润滑油初次注油后对二次注油时间和轴承腔内的润滑油消耗不好把控,时间过长会导致轴承腔内的润滑油消耗过多,余量较少情况下补充不及时会导致轴承的润滑效果不佳,损坏轴承。其次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机转轴转动摩擦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润滑油呈现液体状态,大型矿用电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润滑油剩余量较少情况下大概率会积聚在轴承腔室的下部分,难以对轴承起到润滑作用,这样润滑不及时也会造成轴承损坏,继而可能造成整台电机其它部位损坏,停止工作,影响工作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用弹性推油套,能够避免加注润滑油不及时而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用弹性推油套,包括主骨架板、与所述主骨架板固定连接的套筒和固定在所述套筒外圆周面上的螺旋推盘,所述主骨架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套筒的内孔连通,所述螺旋推盘的盘片之间形成盛油槽,在所述螺旋推盘上还开设有开缝槽,所述开缝槽沿所述螺旋推盘的轴向设置,所述开缝槽连通所述盛油槽。
优选地,所述开缝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开缝槽围绕所述螺旋推盘的轴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开缝槽倾斜设置,所述开缝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螺旋推盘的旋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开缝槽贯穿所述螺旋推盘、主骨架板和套筒。
优选地,所述主骨架板上开设有两个称钳孔,两个所述称钳孔分别位于所述开缝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主骨架板和套筒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螺旋推盘的盘片外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盛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螺旋推盘的盘片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整体采用黄铜或者PC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安装在转轴上后,当电机转轴转动时,轴用弹性推油套会随之转动,轴承室前腔的润滑油在轴用弹性推油套的螺旋推盘的推动下,润滑油往轴承内挤压,这样可以有效地让轴承腔前腔中的油尽可能的时刻对轴承起到润滑作用。同时在通过在螺旋推盘上开设开缝槽,在初次注油量较多的时,在油压作用下,润滑油可以从靠近轴承的盛油槽向远离轴承的盛油槽流动,使得润滑油与推油套之间有一定的泄力缓冲作用,防止对轴承产生较大推力,造成过多的热量传递和震动;而当油量较少时,润滑油与推油套之间的作用力较小,这样就尽可能的把所有油量都推到轴承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用弹性推油套能够避免加注润滑油不及时而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能够避免润滑不及时造成其内轴承损坏,继而可能造成整台电机其它部位损坏,停止工作,影响工作进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机,包括壳体和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轴承外盖,所述轴承外盖和轴承之间形成轴承室前腔,在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上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位于所述轴承室前腔内,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的螺旋推盘邻近所述轴承。
所述电机与上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技术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轴用弹性推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轴用弹性推油套的主视图;
图3是安装有轴用弹性推油套的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用弹性推油套;11-主骨架板;12-螺旋推盘;121-盘片;122-盛油槽;13-安装孔;14-开缝槽;15-称钳孔;2-转轴;3-轴承外盖;4-轴承;5-轴承室前腔;6-轴承内盖;7-轴承室后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2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适当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包括主骨架板11、与所述主骨架板11固定连接的套筒和固定在所述套筒外圆周面上的螺旋推盘12。所述主骨架板11和套筒可以为一体结构,通过机加工或铸造等方式直接形成,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焊接、粘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主骨架板11上开设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与套筒的内孔连通。主骨架板11上的安装孔13用于将推油套1固定安装在转轴2上,为了使得推油套1安装更稳定,主骨架板11上的安装孔13和套筒的内孔优选为同一通孔。当所述主骨架板11与套筒为一体结构时,主骨架板11上的安装孔13和套筒的内孔为同一通孔。
参考图2所示,所述螺旋推盘12为呈螺旋状布置的盘片121构成,相邻的盘片121(可以将围绕螺旋推盘轴线360度的部分看做一个盘片)之间相互连接,使得螺旋推盘12为一体结构。所述螺旋推盘12的盘片121之间形成盛油槽122,盛油槽122为相邻的盘片121之间形成的空隙,由于盘片121呈螺旋状布置,因此盛油槽122也呈螺旋状布置。参考图1所示,所述螺旋推盘12上开设有开缝槽14,所述开缝槽14沿所述螺旋推盘12的轴向设置,即所述开缝槽14在螺旋推盘12上从左到右设置。所述开缝槽14连通所述盛油槽122,即所述开缝槽14可以连通位于一个盘片121两侧的盛油槽122,也可以连通多个盘片121之间盛油槽122,或者可以连通所有的盛油槽122。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在使用时,参考图3、图4所示,将轴用弹性推油套1固定安装在转轴2上。当转轴2转动时,轴用弹性推油套1随之转动,轴承室前腔5的润滑油在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螺旋推盘12的推动下,润滑油往轴承4内挤压,这样可以有效地让轴承室前腔5中的润滑油尽可能地时刻对轴承4起到润滑作用。同时在通过在螺旋推盘12上开设开缝槽14,在初次注油量较多的时,由于越靠近轴承4,油压越大。因此在油压作用下,润滑油可以从靠近轴承的盛油槽122向远离轴承的盛油槽122流动,使得润滑油与推油套1之间有一定的泄力缓冲作用,防止对轴承4产生较大推力,造成过多的热量传递和震动。相较而言,当油量较少时,润滑油与推油套1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即油压较小,因开缝槽14对液压油的泄力作用很小,这样就尽可能的把所有油量都推到轴承4上。进一步,由于开缝槽具有弹性的作用,其还能适用于直径相差不大的多种轴用弹性推油套,从而也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螺旋推盘12的盘片121的旋向需要根据电机等设备的转轴转动方向和轴用弹性推油套1安装的位置确定,以使得轴用弹性推油套1能够将润滑油推向轴承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缝槽14的数量优选设置为1个。当设备的转轴转速较快,使得轴用弹性推油套对轴承产生的油压较大时,所述开缝槽14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例如2个、3个或更多个。多个所述开缝槽14围绕所述螺旋推盘12的轴线设置,优选为围绕螺旋推盘12的轴线均布。
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开缝槽14倾斜设置,所述开缝槽14的倾斜方向与所述螺旋推盘12的旋向相反,即,当螺旋推盘12左旋时,开缝槽14向右倾斜;当螺旋推盘12右旋时,开缝槽14向左倾斜。将开缝槽14的倾斜设置并使得其倾斜方向与螺旋推盘12的旋向相反,可以使得开缝槽14尽量沿螺旋推盘12的叶片的法向设置,使得润滑油更容易流过开缝槽14,从而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开缝槽14的宽度,从而提高轴用弹性推油套的整体强度。
更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开缝槽14贯穿所述螺旋推盘12、主骨架板11和套筒。将开缝槽14设置为贯穿所述螺旋推盘12、主骨架板11和套筒,即整体贯穿轴用弹性推油套1,可以在将轴用弹性推油套1安装在转轴2上时,开缝槽14可以被稍微撑开,从而可以降低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内孔或转轴2安装轴用弹性推油套1部分的加工精度,从而减小生产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所述主骨架板11上开设有两个称钳孔15,两个所述称钳孔15分别位于所述开缝槽14的两侧。通过在开缝槽14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称钳孔15,可以使得轴用弹性推油套1可以像轴用弹性挡圈一样,能够用撑开钳撑开,便于轴用弹性推油套安装。同时,这样也使得轴用弹性推油套1能够适用于一定直径范围内的不同尺寸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可以整体采用黄铜或者PC材料(聚碳酸酯)制作,也可以将主骨架板11和套筒采用不锈钢等刚性材料制作,螺旋推盘12采用橡胶制作。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推盘12的盘片外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可以使得安装推油套的轴承室内的润滑油容量更多。其中螺旋推盘12的靠近主骨架板11的盘片121的外径与主骨架板11的外径大致相同。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盛油槽122的宽度大于所述螺旋推盘12的盘片121的厚度。将盛油槽122的宽度设置为大于螺旋推盘12的盘片121的厚度,这样在初次加满润滑油时可以在盛油槽122内也注满润滑油,目的是可以让轴承室内的润滑油容量更多。
在本实用新型中,轴用弹性推油套的螺旋推盘12的盘片121的数量和安装孔13的尺寸可以根据不同设备(如电机)的轴承室容量来确定。当选用螺旋推盘12的盘片121数量较多的轴用弹性推油套1时,可在使用时预先加热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安装孔13,然后用卡钳撑开称钳孔15,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前端卡住转轴2的轴肩,轴承外盖3的内壁与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主骨架板11间隙相配合,主骨架板11用轴用弹性挡圈轴向固定在转轴2上,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安装孔13与转轴2过盈配合,保证转轴2能与轴用弹性推油套1同步转动。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轴用弹性推油套,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如图3、图4所示,所述电机包括壳体和转轴2,所述转轴2通过轴承4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轴承外盖3和轴承内盖6,所述轴承外盖3和轴承4之间形成轴承室前腔5,轴承内盖6和轴承4之间形成轴承室后腔7。在所述转轴2上固定安装有轴用弹性推油套1,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1位于所述轴承室前腔5内,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螺旋推盘12邻近所述轴承4。当电机转轴2转动时,带动轴用弹性推油套1转动,轴承室前腔5的润滑油在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螺旋推盘12的推动下,润滑油往轴承4内挤压,有效地让轴承室前腔5中的油尽可能的时刻对轴承4起到润滑作用,而轴承室后腔7中的润滑油在轴承内盖6内壁的反推也会时刻对轴承4进行润滑,这样在轴承腔内润滑油量较少情况下也最大程度的给与轴承润滑,减小轴承4损坏几率。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轴承室油腔内的轴承在运行时间较长情况下,润滑油油量余量较少、润滑不及时造成轴承损伤的问题,通过轴用弹性推油套1把腔室内的润滑油及时推送到轴承4内,做到及时和持续润滑,减少轴承4的损坏,进而减少电机等设备的报废几率,延长轴承的寿命。同时,轴用弹性推油套1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易安装,实用性强等优点。
虽然本说明书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方式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提供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本文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模块组成、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骨架板(11)、与所述主骨架板(11)固定连接的套筒和固定在所述套筒外圆周面上的螺旋推盘(12),所述主骨架板(11)上开设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与套筒的内孔连通,所述螺旋推盘(12)的盘片(121)之间形成盛油槽(122),在所述螺旋推盘(12)上还开设有开缝槽(14),所述开缝槽(14)沿所述螺旋推盘(12)的轴向设置,所述开缝槽(14)连通所述盛油槽(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槽(14)为多个,多个所述开缝槽(14)围绕所述螺旋推盘(12)的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槽(14)倾斜设置,所述开缝槽(14)的倾斜方向与所述螺旋推盘(12)的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槽(14)贯穿所述螺旋推盘(12)、主骨架板(11)和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板(11)上开设有两个称钳孔(15),两个所述称钳孔(15)分别位于所述开缝槽(14)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板(11)和套筒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盘(12)的盘片外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油槽(122)的宽度大于所述螺旋推盘(12)的盘片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整体采用黄铜或者PC材料制作。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壳体和转轴(2),所述转轴(2)通过轴承(4)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轴承外盖(3),所述轴承外盖(3)和轴承(4)之间形成轴承室前腔(5),在所述转轴(2)上固定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轴用弹性推油套(1),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1)位于所述轴承室前腔(5)内,所述轴用弹性推油套(1)的螺旋推盘(12)邻近所述轴承(4)。
CN202022885890.2U 2020-12-04 2020-12-04 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 Active CN214125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85890.2U CN214125018U (zh) 2020-12-04 2020-12-04 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85890.2U CN214125018U (zh) 2020-12-04 2020-12-04 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5018U true CN214125018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85890.2U Active CN214125018U (zh) 2020-12-04 2020-12-04 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5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8624B2 (en) Lubrication of journal bearing during clockwise and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US3969804A (en) Bearing housing assembly method for high speed rotating shafts
US4141605A (en) Bearing
US3941437A (en) Bearing housing for high speed rotating shafts
CN214125018U (zh) 轴用弹性推油套及电机
CN102588287A (zh) 罗茨风机机械密封件及其润滑方法
US7694780B2 (en) Pump for transfer case
CN103362854B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
FR2602833A1 (fr) Pompe a palettes
CN203146400U (zh) 一种管线泵轴承组件的润滑及冷却机构
CN204783793U (zh) 自平衡式多级离心泵定位端轴承箱体结构及轴承组件
CN209943174U (zh) 高防水性能水泵轴承
CN109538632A (zh) 一种航空泵浸油电机用轴瓦及航空泵浸油电机
CN202789664U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
CN103115018A (zh) 一种管线泵轴承组件的润滑及冷却机构
CN113236455B (zh) 一种面向多电航空辅助动装置的高功率密度电动燃油泵
US20140029877A1 (en) Shaft and bearing arrangement and hydrostatic spindle for high speed applications
CN209800229U (zh) 一种隔膜泵用偏心轴
CN201396307Y (zh) 风扇轴承储油结构及其风扇
EP3698060B1 (en) A turbo bearing system
JP2018168829A (ja) 遠心圧縮機
CN208203847U (zh) 柔性变速离合软启动传动装置
US365658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torque load on a shaft
CN203201785U (zh) 一种无脉动转子泵(qd型)
CN113653635B (zh) 一种缸体滑动支撑结构及液压柱塞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