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3983U - 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23983U CN214123983U CN202022869006.6U CN202022869006U CN214123983U CN 214123983 U CN214123983 U CN 214123983U CN 202022869006 U CN202022869006 U CN 202022869006U CN 214123983 U CN214123983 U CN 2141239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ring
- battery
- housing
- ins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上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绝缘环以及密封环,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纳槽;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密封环套设于第一壳体并与第一壳体连接。由于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当第一壳体组件与电池的第二壳体组件组装连接时,使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与第二壳体组件绝缘,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件导电接触,解决了纽扣电池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形;由于密封环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周壁上,避免了电池漏液的情形,加上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也称扣式电池,包括正极钢壳、负极钢壳和密封圈,且正极钢壳和负极钢壳之间通过密封圈直接套合进行组装,实现纽扣电池的密封连接。然而,传统的纽扣电池的正极钢壳与负极钢壳装配后,正极钢壳的导电部存在与负极钢壳的导电部接触的缺陷,使纽扣电池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形,导致纽扣电池的使用可靠性及安全性均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可靠性及安全性均较好的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第一壳体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纳槽;
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包覆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以及
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开设有包覆间隙槽,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位于所述包覆间隙槽内并与所述绝缘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覆间隙槽的内壁形成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环邻近所述密封环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绝缘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绝缘环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绝缘环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的另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绝缘环的端部。
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当第一壳体组件与电池的第二壳体组件组装连接时,使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与第二壳体组件绝缘,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件导电接触,解决了纽扣电池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形,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可靠性;由于密封环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周壁上,在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组装时,使密封环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组件连接形成密封通道,避免了电池漏液的情形,加上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包括图1所示第一壳体组件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电池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池的剖视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电池的剖视图;
图7为再一实施例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绝缘环以及密封环,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绝缘环包覆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所述密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上述的第一壳体组件,由于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当第一壳体组件与电池的第二壳体组件组装连接时,使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与第二壳体组件绝缘,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件导电接触,解决了纽扣电池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形;由于密封环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周壁上,在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组装时,使密封环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组件连接形成密封通道,避免了电池漏液的情形,加上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组件10a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见图2,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组件10a用于与电池10的第二壳体组件10b连接封装,形成电池10。第一壳体组件10a包括第一壳体100、绝缘环200以及密封环300。所述第一壳体100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0。所述绝缘环200包覆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110的开口周缘处。所述密封环200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并与所述第一壳体100连接。
上述的第一壳体组件,由于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当第一壳体组件与电池的第二壳体组件组装连接时,使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与第二壳体组件绝缘,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件导电接触,解决了纽扣电池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形,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可靠性。由于密封环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周壁上,在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组装时,使密封环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组件连接形成密封通道,避免了电池漏液的情形,加上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安全性。
为使密封环与第一壳体牢固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使密封环与第一壳体牢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环和绝缘环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进行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环和绝缘环不仅限于各自成型。例如,密封环和绝缘环还可以一体成型,使密封环与绝缘环牢固连接,同时使电池的元件数目较少,进而使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200开设有包覆间隙槽210,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位于所述包覆间隙槽内并与所述绝缘环连接,使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为使绝缘环200紧密包覆于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使绝缘环200紧密包覆于第一容纳槽110的开口周缘,使绝缘环与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牢固连接。具体地,所述包覆间隙槽的内壁形成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30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环200邻近所述密封环300的端面,使密封环邻近密封环设置,进而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300与所述绝缘环200连接,使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件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300与所述绝缘环200粘接,使密封环与绝缘环牢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环和绝缘环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进行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环和绝缘环不仅限于各自成型。如图3所示,例如,密封环300和绝缘环200还可以一体成型,使密封环与绝缘环牢固连接,同时使电池的元件数目较少,进而使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300的另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离所述绝缘环200的端部,使密封环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外壁的面积较大,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组件10b导电接触的问题,同时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10a。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1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a和第二壳体组件10b。第一壳体组件10a包括第一壳体100、绝缘环200以及密封环300。所述第一壳体100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0,所述绝缘环包覆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所述密封环300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第二壳体组件10b包括第二壳体400、绝缘片500和金属片600,所述第二壳体400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镂空孔410和第二容纳槽420,所述第一容纳槽110与所述第二容纳槽420连通,所述绝缘片500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420内,所述绝缘片500的一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00,所述绝缘片5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镂空孔410连通的第二镂空孔510,所述金属片600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420内,所述金属片600连接于所述绝缘片500的另一面,所述金属片600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镂空孔510,且所述绝缘片的周缘环绕于所述金属片的周缘在所述绝缘片上的投影。所述第二壳体400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环的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壁与绝缘环的周壁抵接。
由于绝缘片固定于金属片的一面,且绝缘片背离金属片的一面固定于第二壳体内壁,使金属片通过绝缘片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内壁,避免金属片与第二壳体之间直接电接触,又由于第二镂空孔与第一镂空孔对应连通,使金属片通过第二镂空孔和第一镂空孔裸露于外;由于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且绝缘环与第二壳体的周壁抵接,密封环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周缘上,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密封环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避免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通过密封胶机械密封连接容易漏液的问题,使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可靠连接,同时避免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的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容错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为钢壳,第二壳体为铝塑膜壳,第二壳体通过密封环与第一壳体热合密封连接,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形成软包钢壳电池结构,使电池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大大降低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配合精度要求,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容错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密封环热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即第一壳体通过密封环加热密封连接于第二壳体,使第一壳体通过密封环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更加紧密,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通过密封胶机械密封连接容易漏液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的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容错率。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环200开设有包覆间隙槽210,所述第一壳体100的所述第一容纳槽110的开口周缘处位于所述包覆间隙槽内并与所述绝缘环连接,使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为使绝缘环200紧密包覆于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使绝缘环200紧密包覆于第一容纳槽110的开口周缘。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片500邻近所述金属片的一面抵接于所述绝缘环200,使绝缘环支撑于绝缘片,进而使绝缘环支撑于第二壳体,避免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热合固定连接封装过程中出现褶皱的情形,进而使第二壳体的表面更加平整,同时起到较好的绝缘密封作用。绝缘片500压紧于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容纳槽110的开口周缘之间形成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壳体的开口周缘处通过绝缘环与第二壳体的内壁抵接形成第二密封结构,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之间通过密封环热合连接形成第三密封结构,使封装后的电池10具有更好地密封性能,更好地避免电池10漏液的问题。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600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0内,且所述绝缘环200环绕所述金属片600设置,由于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使绝缘环将金属片与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内壁隔开,起到较好的绝缘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片600邻近第一壳体100的周缘处设置,使绝缘环200将金属片600与第一壳体100隔开,起到较好的绝缘效果,同时减小了组装后电池10的体积,进而使电池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600的周缘与所述绝缘环200抵接,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的组装更加紧密,同时减少了金属片600所受外界的振动,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进而使金属片600可靠地连接于第二壳体400。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片的周缘抵接于绝缘环的内周缘。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300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与所述第二壳体400之间,使所述绝缘环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壳体之外,这样在第一壳体100通过密封环300热合连接于第二壳体400之后,第二壳体400的内周缘通过密封环300与第一壳体100完全隔开,进而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更好地绝缘。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片600包括相连接的金属片主体610和凸起部620,所述凸起部620朝邻近所述绝缘片500的一侧凸起,所述金属片主体610与所述绝缘片500连接,所述凸起部620位于所述第二镂空孔510内,使金属片600与绝缘片500更好地定位连接。
如图6所示,为使金属片主体610与所述凸起部620牢固连接,同时使金属片600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片主体610与所述凸起部620一体成型,使金属片主体610与所述凸起部620牢固连接,同时使金属片60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主体610与所述凸起部620一体冲压成型。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300的邻近所述绝缘环200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绝缘环的端面,这样在第一壳体100通过密封环热合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400之后,密封环300部分裸露于第二壳体400之外,这样在第一壳体100通过密封环300热合连接于第二壳体400之后,第二壳体400的内周缘通过密封环300与第一壳体100完全隔开,进而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更好地绝缘。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30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环200邻近所述密封环300的端面,使密封环邻近密封环设置,进而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300与所述绝缘环200连接,使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绝缘环粘接,使密封环与绝缘环牢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环和绝缘环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进行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环和绝缘环不仅限于各自成型。同时参见图7,例如,密封环300和绝缘环200还可以一体成型,使密封环与绝缘环牢固连接,同时使电池的元件数目较少,进而使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7所示,为避免绝缘片500与第一镂空孔410的周壁抵触导致短路的情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镂空孔的周缘在所述绝缘片的投影线环绕所述第二镂空孔的周缘,使绝缘片500的第二镂空孔510的周缘凸出并裸露于第一镂空孔410,避免绝缘片500与第一镂空孔410的周壁抵触导致短路的情形,进而使金属片600通过绝缘片500与第二壳体400可靠地绝缘,避免了绝缘片500与第一镂空孔410的周壁抵触导致短路的情形。
进一步地,电池10还包括卷芯、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凸设卷芯的两端。卷芯、正极耳和负极耳均为电池10腔内,其中金属片600焊接于正极耳远离卷芯的一端,第一壳体的内壁焊接于负极耳远离卷芯的一端,使金属片600与正极耳电连接,第一壳体与负极耳电连接。金属片600通过第一镂空孔410和第二镂空孔510裸露于外形成正极接触部,而第一壳体为负极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当第一壳体组件与电池的第二壳体组件组装连接时,使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与第二壳体组件绝缘,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件导电接触,解决了纽扣电池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形,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可靠性;由于密封环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周壁上,在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组装时,使密封环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组件连接形成密封通道,避免了电池漏液的情形,加上绝缘环包覆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纳槽;
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包覆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以及
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环开设有包覆间隙槽,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位于所述包覆间隙槽内并与所述绝缘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间隙槽的内壁形成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周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环邻近所述密封环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绝缘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绝缘环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绝缘环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另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绝缘环的端部。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壳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69006.6U CN214123983U (zh) | 2020-12-03 | 2020-12-03 | 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69006.6U CN214123983U (zh) | 2020-12-03 | 2020-12-03 | 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23983U true CN214123983U (zh) | 2021-09-03 |
Family
ID=7750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69006.6U Active CN214123983U (zh) | 2020-12-03 | 2020-12-03 | 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239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90545A (zh) * | 2020-12-03 | 2021-03-12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第一壳体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
-
2020
- 2020-12-03 CN CN202022869006.6U patent/CN2141239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90545A (zh) * | 2020-12-03 | 2021-03-12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第一壳体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93912B1 (ko) | 외장 필름으로 덮여진 박형 배터리의 구조, 배터리 팩 및배터리 팩의 제조 방법 | |
KR101973056B1 (ko) | 이차 전지 | |
CN112599934B (zh) | 锂电池的卷芯组装方法 | |
CN214123983U (zh) | 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 |
JP2023525690A (ja) | ボタン電池 | |
WO2022116576A1 (zh)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
CN112490546A (zh)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
CN213401327U (zh) | 软包纽扣电池 | |
CN114142079A (zh) | 圆柱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4153018U (zh) | 纽扣电池及电源装置 | |
CN112490544A (zh) | 电池、第一壳体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 |
CN214153021U (zh) | 软包钢壳电池 | |
CN112490545A (zh) | 电池、第一壳体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 |
CN216563338U (zh) | 一种用于电芯的盖体组件 | |
CN216563326U (zh) | 一种tws嵌套式钢壳电芯 | |
CN217691565U (zh) | 一种极耳组件及具有超薄电极端子的硬壳电池 | |
CN214153020U (zh) | 软包钢壳电池 | |
JP2001176471A (ja)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CN214226975U (zh) | 纽扣电池封装结构及纽扣电池 | |
CN214153025U (zh) | 软包钢壳电池 | |
CN214153022U (zh) | 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 |
CN111864251A (zh) | 豆式电池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 |
CN215008505U (zh) | 极耳结构及软包纽扣电池 | |
CN111640884A (zh) | 一种壳体结构、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N217562772U (zh) | 纽扣电池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