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2162U -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92162U
CN214092162U CN202022749922.6U CN202022749922U CN214092162U CN 214092162 U CN214092162 U CN 214092162U CN 202022749922 U CN202022749922 U CN 202022749922U CN 214092162 U CN214092162 U CN 214092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temperature
cabin
generator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99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智华
张艳锋
程德帅
任明杰
杨慧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esources New Energy Datong Wind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North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North Branch filed Critical C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North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0227499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92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92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92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中,该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及设置于机舱中的齿轮箱及发电机,该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包括:散热器,对应齿轮箱和/发电机位置设置;散热器形成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具有舱外出风口和舱内出风口,舱内出风口与机舱连通;第一闸门;设于散热器上,用于控制舱外出风口开/闭;第二闸门,设于散热器上,用于控制舱内出风口开/闭;控制器,与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电连接,用于在控制第二闸门开启时,将散热风道中的热量输送至机舱内,以补偿机舱内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风力发电机的自身功耗。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在环境温度下降或设备掉电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设备组件温度显著降低。为了设备正常启动,则需要对相关部件进行加热,也即需要设置加热器来给中相应的部件进行散热,这势必会导致风力发电机的自耗电量因此而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旨在利用待散热器件产生的热量给待加热器件进行加热,无需另行设置加热装置,以减少风力发电机的自身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机中,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及设置于所述机舱中的齿轮箱及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包括:
散热器,对应所述齿轮箱和/发电机位置设置;所述散热器形成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具有舱外出风口和舱内出风口,所述舱内出风口与所述机舱连通;
第一闸门;设于所述散热器上,用于控制所述舱外出风口开/闭;
第二闸门,设于所述散热器上,用于控制所述舱内出风口开/闭;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电连接,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闸门开启时,将所述散热风道中的热量输送至机舱内,以补偿所述机舱内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机舱内各个部件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所述机舱内部件控制所述第一闸门和所述第二闸门工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机舱内各个部件的温度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闸门开启。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或者各所述部件中任一部件的温度达到其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闸门开启。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闸门开启时,控制所述第一闸门关闭。
可选地,所述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机舱的第三闸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闸门开启时,控制所述第三闸门关闭。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或者各所述部件中任一部件的温度达到其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闸门开启。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
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热风室内;散热翅片,靠近所述齿轮箱及进风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所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设置于所述机舱中的齿轮箱及发电机,以及如上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
可选地,所述风力发电机还包括:
轮毂、发电机主轴及变压器,发电机主轴依次连接有齿轮箱和轮毂,发电机与发电机主轴成机械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通过设置散热器,来给齿轮箱和/发电机进行散热,并在散热器上设置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以检测机舱内各个部件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闸门或者所述第二闸门开启,从而在第一闸门在开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机舱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并将热量排出至机舱外;以及第二闸门在开启时,将散热器中的热量排出至机舱内,从而对机舱及机舱内的部件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待散热器件的散热器上设置两个闸门,通过改变闸门的工作状态,来形成热量内循环通道和热量外循环通道,改变机舱散热通道,充分利用热调节,对机舱热能量进行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各部件加热器的启动频率和启动时间。本实用新型利用待散热器件产生的热量给待加热器件进行加热,无需另行设置加热装置,可以减少风力发电机的自身功耗,提高发电性能,有利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散热器 41 供电电源
20 第一闸门 42 闸门开关
30 第二闸门 43 PLC控制器
40 控制器 100 机舱
50 温度检测模块 11 散热翅片
60 第三闸门 12 散热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机中,所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及设置于所述机舱中的齿轮箱及发电机。
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还包括有至少一个转子叶片(图中未画出)、轮毂、偏航系统及内置有液压站的主机座。所述轮毂上装有主轴,主轴连接齿轮箱和发电机。转子叶片通过轴承与轮毂连接。齿轮箱的前端法兰布置在轮毂与机舱座之间。所述齿轮箱和发电机布置在机舱内部。齿轮箱通过联轴器穿过发电机轴,在发电机背侧与发电机的转子进行连接。齿轮箱和发电机之间的连接集成有刹车系统,用于实现高速轴制动功能。齿轮箱位于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内,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原理为桨叶在风力的作用下驱动齿轮箱,齿轮箱经多级齿轮啮合增速后带动发电机发电。位于机舱座内的液压站用于给齿轮箱、转子轴承、发电机轴承提供润滑,润滑油经由顶部管路进入齿轮箱和发电机,利用齿轮箱和发电机内部油路喷溅润滑,润滑油汇集到齿轮箱和发电机底部,经由底部回油管路返回液压的油箱内;同时给偏航系统、刹车系统等提供液压压力。机舱座的顶部安装有测风系统。
风力发电机还包括置于机舱内的齿轮箱散热器、发电机散热装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有变流器散热器、变压器散热器等,其中齿轮箱散热器可以置于齿轮箱顶部;变流器散热器和变压器散热器置于机舱尾端顶部;发电机散热装置置于发电机顶部。散热翅片11下方的齿轮箱上由于摩擦及传动效率的原因,齿轮箱的温度要高于室外温度。为了降低齿轮箱的温度,在机舱设置进风口,增加了冷空气的进入量,齿轮箱的热量传导至齿轮箱散热器上的散热翅片11上,从而加速齿轮箱的散热。散热风扇把热空气排到机舱外部,齿轮箱、发电机中的热量,通过空气冷空气进,热空气出的方式,最终降低散热本体的运行温度。然而,风力发电机在环境温度下降或设备掉电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设备组件温度显著降低。为了设备正常启动,则需要对相关部件进行加热,也即需要设置加热器来给中相应的部件进行散热,这势必会导致风力发电机的自耗电量因此而增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包括:
散热器10,对应所述齿轮箱(图未示出)和/发电机(图未示出)位置设置;所述散热器10形成有散热风道13,所述散热风道13具有舱外出风口和舱内出风口,所述舱内出风口与所述机舱100连通;
第一闸门20;设于所述散热器10上,用于控制所述舱外出风口开/闭;
第二闸门30,设于所述散热器10上,用于控制所述舱内出风口开/闭;
控制器40,与所述第一闸门20和第二闸门3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闸门30开启,将所述散热风道13中的热量输送至机舱100内,以补偿所述机舱100内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0可以对应齿轮箱,或者对应发电机设置,或者对应同时齿轮箱和发电机同时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针对机舱100中发热较为严重的器件,例如变压器等,设置多个散热器10,以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散热。各个散热器10均设置有风路管道,并且在机舱100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路管道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同时在封路管道上还设置有散热翅片11和风机,风机可以用于吸入冷空气,也可以用于抽出热空气。在风机用于吸入冷空气时,散热翅片11可以设置于风机的后端,在风机用于抽出热空气时,散热翅片11则设置于风机的前端。第一闸门20和第二闸门30可以采用电机来驱动控制,例如通过电机的通电/断电,来控制第一闸门20和第二闸门30的开启/关闭。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空气的流向。
可以理解的是,齿轮箱和发电机等在工作时的热量高于机舱100及机舱100内一些发热量较少的部件,在风力发电机在环境温度下降或设备掉电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设备组件温度显著降低的情况下,两者的温差可能更大。而此时,齿轮箱产生的热量需要排出至机舱100外,而机舱100或者机舱100内其他部件又需要加热。为此,本实施例可以将第一闸门20和第二闸门30均设置于待散热器10件的风路管道上,第一闸门20可以设置于出风口,第一闸门20的开口朝向出风口,第二闸门30的开口朝向机舱100内部。第一闸门20和第二闸门30可以采用联动开关来控制,也即在第一闸门20开启时,第二闸门30关闭,在第一闸门20关闭时,第二闸门30开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独立的控制器40分别控制两个闸门。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50,设置有多组传感器,用于检测机舱100内各个部件及机舱100的温度,其中,满足温度补偿条件可以是根据温度检测模块50检测到的温度来实现判断。温度补偿控制动作具体为,第二闸门30开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补偿控制动作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闸门20关闭。在执行温度补偿动作时,可以根据需要补偿的温度差值来确定第一闸门20是否开启,若补偿程度较大时,则关闭第一闸门20,也即仅打开第二闸门30。若补偿程度较小时,则可以打开第一闸门20,也即第一闸门20和第二闸门30同时打开,以在实现温度补偿的同时,加速相应部件的散热。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补偿条件还可以是检测环境温度、根据风力发电机的当前工况,或者根据经验值来进行温度补偿条件设置,本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以根据温度检测模块50检测到各个部件的温度来进行条件判断。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以在进行温度补偿时,第一闸门20开启,第二闸门30关闭为例进行说明,但不用于局限仅此一种补偿方式。
具体地,控制器40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值来控制改变第一闸门20和第二闸门30的工作状态。例如,在检测到需要对器件进行散热时,则可以打开第一闸门20,关闭第二闸门30,在检测到需要对器件进行加热时,则可以打开第二闸门30,关闭第一闸门20。在第一闸门20开启,第二闸门30关闭时,可以连通散热器1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从而对相应的部件散热,实现热量的外循环。在进风口停止进风,第一闸门20关闭时,此时机舱100相当于一个封闭的舱室,因此在第一闸门20关闭,第二闸门30开启时,则可以将散热器10中的热量排入至机舱100内,从而提高机舱100内的平均温度,实现热量的内循环。
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通过设置散热器10,来给齿轮箱和/发电机进行散热,并在散热器10上设置第一闸门20和第二闸门30,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50,以检测机舱100内各个部件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闸门20或者所述第二闸门30开启,从而在第一闸门20在开启时,控制设置在所述机舱100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并将热量排出至机舱100外;以及第二闸门30在开启时,将散热器10中的热量排出至机舱100内,从而对机舱100及机舱100内的部件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待散热器10件的散热器10上设置两个闸门,通过改变闸门的工作状态,来形成热量内循环通道和热量外循环通道,改变机舱100散热通道,充分利用热调节,对机舱100热能量进行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各部件加热器的启动频率和启动时间。本实用新型利用待散热器10件产生的热量给待加热器件进行加热,无需另行设置加热装置,可以减少风力发电机的自身功耗,提高发电性能,有利于节能环保。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40,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所述机舱内部件,控制所述第一闸门20和所述第二闸门30工作。
所述控制器40具体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50检测的机舱100内各个部件的温度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确定所述机舱100内部件满足温度补偿条件。
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闸门30开启。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器件耐低温不尽相同,例如,部分器件如齿轮箱油工作的最低温度为10℃,变压器绕组工作的最低温度-20℃,集电环工作的最低温度为0℃,机舱100工作的最低温度为-30℃。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可以根据机型的不同来设置,也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例如在极冷和基热的地方都可以设置为不同。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可以在各个器件耐低温的基础上增加25~30℃,优选为30℃。也即,机舱100的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0~10℃;齿轮箱油的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可以设置30~40℃。
本实施例中,在各个部件对应的位置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各个部件的温度,当检测到各个器件中,温度最低的器件当前温度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例如在获取的各个器件的温度值中,机舱100是温度最低的部件,并且机舱100当前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则可以控制第二闸门30开启,此时齿轮箱散热器10、发电机散热器10则通过第二闸门30将热量排入至机舱100内,直至机舱100的温度大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此时第一闸门20可以设置为关闭或者打开,具体根据补偿温度进行设置。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40还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或者各所述部件中任一部件的温度达到其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闸门20开启。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器件耐高温不尽相同,例如,部分器件如齿轮箱油工作的最高温度为80℃,变压器绕组工作的最高温度155℃,集电环和齿轮箱轴承工作的最高温度为90℃,机舱100工作的最高温度为50℃,齿轮箱油的最高温度为80℃,液压站内的液压油的工作的最高温度为65℃;发电机轴承的最高温度为105℃。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可以根据机型的不同来设置,也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例如在极冷和极热的地方都可以设置为不同。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可以在各个器件耐低温的基础上增加35~40℃,优选为35℃。也即,机舱100的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5~10℃;齿轮箱油的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可以设置40~45℃。第三预设温度阈值可以在其最高温度的基础上降低10℃,例如机舱100的第三预设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40℃;齿轮箱油的第三预设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70℃。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各个器件中,温度最低的器件当前温度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例如在获取的各个器件的温度值中,机舱100是温度最低的部件,并且机舱100当前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或者,在各个器件中,器件当前温度达到其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则可以控制第一闸门20开启,第二闸门30关闭,此时齿轮箱散热器10、发电机散热器10则通过第一闸门20将热量排出至机舱100外,直至机舱100的温度小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舱100壳体还设置有第三闸门60;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50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闸门60关闭;
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或者各所述部件中任一部件的温度达到其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闸门60开启。
本实施例中,第三闸门60设置在机舱100上,具体可以靠近变压器设置。第三闸门60与第一闸门20可以设置为同时开启或者同时关闭,当检测到各个器件中,温度最低的器件当前温度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例如在获取的各个器件的温度值中,机舱100是温度最低的部件,并且机舱100当前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或者,在各个器件中,器件当前温度达到其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则可以控制第三闸门60开启,此时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齿轮箱、发电机等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闸门20和第三闸门60排出至机舱100外,直至机舱100的温度小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闸门60关闭,同时进风口也停止进风,从而形成封闭的机舱100环境,从而提高机舱100内的平均温度,实现热量的内循环。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10包括:
连接开设在机舱100壳体上的进风口(图未示出)及出风口的风路管道及热风室;
散热翅片11,靠近所述齿轮箱及进风口设置;
散热风扇12,设置于所述热风室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器10为散热翅片11,第二散热器10为风机,风机可选轴流风机来实现,并且风机用于抽出热空气,散热翅片11设置在进风口且靠近齿轮箱的位置,风机将传导至散热翅片11的热量抽处置机舱100外。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还包括:
加热器(图未标示),设置于所述机舱100内;
所述控制器40还用于:
在控制所述第二闸门30开启第一预设时间后,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仍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齿轮箱、发电机产生的可能热量是有限的,在环境气温的骤降或者一些部件长时间未工作等因素导致的机舱100、齿轮箱油等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当齿轮箱、发电机等产生的热量仍不足以使机舱100、齿轮箱油、集电环等的温度达到能正常的温度时,则可以控制加热器给对应的器件进行加热,直至该器件的温度达到能正常工作。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40包括:
供电电源41;
闸门开关42,设置于所述供电电源41及所述第一闸门20和所述第二闸门30之间;
PLC控制器43,分别与多个温度传感器及所述闸门开关42的受控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供电电源41用于给闸门的电机供电,闸门开关42可以是多触点的继电器、机械开关等,PLC控制器43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各个部件的温度控制各个闸门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闸门开关42还包括信号反馈端,所述闸门开关42的信号反馈端与所述PLC控制器43连接。
本实施例中,信号反馈端用于反馈闸门开启状态和关闭在状态,在闸门完全打开后,通过3个闸门的反馈回路S1和S2,将信号反馈PLC风机控制器40,或者在闸门完全关闭后,通过3个闸门的反馈回路S1和S2,将信号反馈PLC风机控制器40,以实现对闸门的闭环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所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100、设置于所述机舱100中的齿轮箱及发电机,以及如上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
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压缩机电机及如上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该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中使用了上述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力发电机还包括:
轮毂、发电机主轴及变压器,发电机主轴依次连接有齿轮箱和轮毂,发电机与发电机主轴成机械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的风力发电机来实现上述各部件的设置及实现,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机中,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及设置于所述机舱中的齿轮箱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包括:
散热器,对应所述齿轮箱和/发电机位置设置;所述散热器形成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具有舱外出风口和舱内出风口,所述舱内出风口与所述机舱连通;
第一闸门;设于所述散热器上,用于控制所述舱外出风口开/闭;
第二闸门,设于所述散热器上,用于控制所述舱内出风口开/闭;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闸门开启,将所述散热风道中的热量输送至机舱内,以补偿所述机舱内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机舱内各个部件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的温度确定所述机舱内部件控制所述第一闸门和所述第二闸门工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机舱内各个部件的温度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小于其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闸门开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或者各所述部件中任一部件的温度达到其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闸门开启。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闸门开启时,控制所述第一闸门关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机舱的第三闸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闸门开启时,控制所述第三闸门关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检测到各个所述部件中,温度最低部件的温度大于其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或者各所述部件中任一部件的温度达到其第三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三闸门开启。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热风室内;散热翅片,靠近所述齿轮箱及进风口设置。
9.一种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设置于所述机舱中的齿轮箱及发电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还包括:
轮毂、发电机主轴及变压器,发电机主轴依次连接有齿轮箱和轮毂,发电机与发电机主轴成机械传动连接。
CN202022749922.6U 2020-11-24 2020-11-24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Active CN214092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9922.6U CN214092162U (zh) 2020-11-24 2020-11-24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9922.6U CN214092162U (zh) 2020-11-24 2020-11-24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92162U true CN214092162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52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9922.6U Active CN214092162U (zh) 2020-11-24 2020-11-24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921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7377A (zh) * 2020-11-24 2021-02-19 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7377A (zh) * 2020-11-24 2021-02-19 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CN112377377B (zh) * 2020-11-24 2024-03-19 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21270A1 (ja) 風力発電装置
EP3591222B1 (en) A wind turbin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CN112377377B (zh)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CN101705921B (zh)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机舱热量节能调节系统
CN111911277A (zh) 硅油风扇控制装置、方法和压路机
US7066114B1 (en) Reverse fan operation for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106640555B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散热系统和散热控制方法
JP4848398B2 (ja) 風力発電装置
CN214092162U (zh) 风力发电机热循环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CN104999890A (zh) 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池温度集成控制系统
CN108644074A (zh) 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散热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201571292U (zh) 一种主动散热式机柜
CN104632537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装置、冷却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11878210A (zh) 一种高效混动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49200B (zh) 一种汽车充电设备智能降耗温度调节系统
CN208803899U (zh) 一种电站静音节能型散热系统
CN205220274U (zh) 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池温度集成控制系统
CN109944746A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105909364A (zh) 一种集成式车载冷却系统
CN105927482A (zh) 风力发电密闭式塔底主动二次风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696537B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9062291A (zh) 一种变流器柜体用控温除湿装置
CN20978113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高温冷却设备
CN113623152A (zh) 风力发电机的散热系统及风力发电机
CN20813810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7

Address after: 037000 wayaokou booster station of Huarun Daliangshan wind farm in Tianzhen County, 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RESOURCES NEW ENERGY (DATONG) WIND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026000 Huarun Building, West Section of Xilin Avenue, Xilingol Leagu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C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NORTH BR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