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0400U - 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90400U
CN214090400U CN202022981469.1U CN202022981469U CN214090400U CN 214090400 U CN214090400 U CN 214090400U CN 202022981469 U CN202022981469 U CN 202022981469U CN 214090400 U CN214090400 U CN 214090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fastening
connecting piece
mounting sea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814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钱之
殷天啸
王志强
赵天长
郭晨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eloni W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9814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90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90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90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属于木结构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轴承,下连接件具有用于与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上连接件具有用于与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利用轴承调整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角度从而调整梁与柱的角度,实现梁柱间角度的调整,之后利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梁与柱固定连接,提高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从而提高梁与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结构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木结构梁柱连接件大多采用木包钢式金属连接件,这些连接件在使用时需要在木柱木梁上预先开槽固定连接件,因而在面对梁柱对接方向偏差时连接件适应能力极差,不仅无法保证螺栓连接安全,同时也使施工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过多。另外,这些连接件无法实现木结构梁柱的任意方向连接,而面对各个梁柱不同方向搭接时,每个连接件都需要工厂单独加工,大大降低了木结构梁柱连接件的通用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20077740.6,公开日2020年10月13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木结构梁柱连接的多向连接件,包括与梁底固定连接的上连接件、与柱顶固定连接的下连接件,以及连接梁、柱、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螺栓;上连接件的下表面设有若干个锯齿,下连接件设有若干个分别与若干个锯齿位置一一对应的槽口,锯齿能够穿过槽口,插入柱内。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该连接件后打破了惯例,使得木结构梁柱能够实现一定角度的多方向连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木结构连接件的通用性。
然而,该方案用于木结构梁柱连接时面对大截面木梁柱通过大长度螺栓连接导致其连接强度必然性下降;且连接件上下两部分分开,不利于安装保存;同时其尚未能实现梁柱任意方向连接无法做到真正的一件多用,应用于木结构建筑领域存在一定弊端。
同时,具有多样化造型的木结构装配式建筑,才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进而推动木结构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但目前的木结构建筑梁柱节点连接强度较差,导致无法实现梁、柱之间在平面内任意角度的变化,因而很难实现建筑结构的多样化。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木结构建筑的梁柱节点强度低而使得梁、柱间无法按任意角度设置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装置,旨在通过该连接装置使得梁、柱按任意角度变化后稳定连接,以提高节点强度。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轴承,所述下连接件具有用于与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上连接件具有用于与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通过所述轴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包括安装座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安装座垂直于第二连接板设置,并垂直于第一连接板设置;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所述固定孔被配置为:利用轴承调节完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角度后,利用自攻螺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柱连接以将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角度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轴承的轴承内圈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安装孔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下侧面连接有环状结构的支撑架,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紧固柱,所述紧固柱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紧固柱的下端朝向所述支撑架弯折形成为卡勾,至少两个所述紧固柱的卡勾配合以将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安装座的下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勾配合的紧固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在与紧固柱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柱的上端设置有紧固螺栓;
所述连接装置被配置为:所述紧固柱上端的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紧固孔后,利用紧固螺母与所述紧固螺栓配合以将所述紧固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包括梁和柱,所述梁和柱之间通过上述的连接装置实现可变角度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结构,包括若干个梁和柱,所述梁和柱之间利用上述的连接装置进行可变角度的连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轴承,下连接件具有用于与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上连接件具有用于与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利用轴承调整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角度从而调整梁与柱的角度,实现梁柱间角度的调整,之后利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梁与柱固定连接,提高了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从而提高梁与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上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板与梁连接,下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与柱连接,上连接件的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利用自攻螺钉穿过固定孔并与柱连接,从而利用多维度的连接方式将柱与梁进行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梁柱节点的强度。
(3)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其梁和柱之间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因而使得梁和柱之间的角度可以按任意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在实现建筑样式多样性的前提下,同时确保梁柱节点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与紧固柱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装置与柱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装置与梁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0、连接装置;110、上连接件;111、安装座;112、第二连接板;113、固定孔;114、第二连接孔;115、安装孔;116、紧固柱;117、紧固螺栓;118、第二连接螺栓;119、自攻螺钉;120、下连接件;121、第一连接板;122、第一连接孔;123、安装部;124、第一连接螺栓;130、轴承;131、轴承内圈;132、轴承外圈;140、支撑架;141、紧固槽;200、梁;300、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00包括上连接件110、下连接件120和轴承130。其中,上连接件110用于与梁200连接,下连接件120用于与柱300连接,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之间通过轴承130实现转动连接。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00实现梁200和柱300的连接时,可以利用轴承130实现下连接件120的第一连接板121和上连接件110的第二连接板112之间相对角度的变化,从而实现与第一连接板121连接的柱300和与第二连接板112连接的梁200之间角度的变化。
此外,应当说明的是,在木结构建筑中,梁200通常与两根以上的柱300连接,即使梁200仅是一端与柱300连接,其另一端也会固定在木结构建筑中的其他结构件上。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将梁200的一端与柱300连接并调整角度后,梁200的另一端与处于预设位置处的结构件/另一根柱300固定连接,能实现对梁200与柱300之间角度的固定。当然,在调整完梁200与柱300的角度后,将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12固定连接,也能实现对梁200与柱300之间角度的固定,防止梁柱节点发生错位、移位等问题。
以下,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下连接件120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121和安装部123,安装部123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21上朝向第二连接板112的一端,安装部123用于与轴承130连接。第一连接板121上可以开设若干个第一连接孔122,当第一连接板121插设在柱300的连接槽内后,可以利用第一连接螺栓124与第一连接孔122配合以将第一连接板121与柱300连接。
本实施例的上连接件110具体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板112和安装座111。具体的,安装座111可以垂直于第一连接板121设置,并垂直于第二连接板112设置。安装座111用于与轴承130连接,即轴承130可以设置在安装座111上。第二连接板112上可以开设若干个第二连接孔114,当第二连接板112插设在梁200的连接槽内后,可以利用第二连接螺栓118与第二连接孔114配合以将第二连接板112与梁200连接。
为了在调整完梁200与柱300的角度后,实现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12之间角度的固定,从而实现梁200与柱300的角度固定,可以在安装座111上可以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13,例如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若干个固定孔113可以等距设置在安装座111的周向上。因此,当梁200与柱300的角度调整完毕后,可以利用自攻螺钉119穿过固定孔113并与柱300连接,此时上连接件110的安装座111与柱300连接,上连接件110的第二连接板112与梁200连接,下连接件120的第一连接板121与柱300连接,从而形成了梁200与柱300之间多维度的连接,能够有效提高梁200与柱3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提高梁柱节点强度。
本实施例的轴承130,可以是滚珠轴承,也可以是滚子轴承,具体类型没有限制。上连接件110的安装座111在中心位置处开设安装孔115,轴承130的轴承外圈132可以安装在安装孔115处,下连接件120的安装部123可以与轴承130的轴承内圈131连接,因而安装部123和安装座111之间能够通过轴承130转动连接,以实现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的转动连接。
以下,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2,为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强度,上连接件110上还可以设置有支撑架140,轴承130被设置在支撑架140的内侧。该支撑架140用于将上连接件110的承重直接转移到柱300上,从而减少轴承130的受力,以提高梁200与柱300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轴承130受压变形或损坏。
为了方便于本实施例连接装置100、梁200和柱300之间的连接,可以利用与安装座111可拆卸连接的紧固柱116完成安装座111与支撑架140的固定连接。具体的,紧固柱116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且两个以上的紧固柱116等距设置在安装座111的周向上;紧固柱116设置在支撑架140的外侧,紧固柱116的上端与安装座111连接,紧固柱116的下端朝向支撑架140弯折并形成为卡勾。
利用两个以上的紧固柱116固定支撑架140时,先将紧固柱116的卡勾勾住支撑架140的下边缘,然后再将紧固柱116的上端与安装座111连接。具体的,支撑架140可以在与紧固柱116上端对应的位置处开设紧固孔,紧固柱116的上端开设有外螺纹并形成为紧固螺栓117。紧固柱116的上端与安装座111连接时,将紧固柱116的上端穿过紧固孔,并用紧固螺母与紧固螺栓117配合以将紧固柱116固定连接在安装座111上,之后利用两个以上的紧固柱116的配合,将支撑架140紧固在安装座111上,提高支撑架140与安装座111间连接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方便于紧固柱116的卡勾勾住支撑架140的下边缘,支撑架140远离安装座111的一端可以设置紧固槽141,即在支撑架140的下边缘设置紧固槽141,该紧固槽141用于与卡勾配合,使得卡勾能够卡设在紧固槽141内,从而不突出于支撑架140的下边缘设置。
以下,
参照图3~5,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梁柱连接节点,该连接节点包括梁200和柱300,梁200和柱300之间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00进行连接,因而使得梁200和柱300既能够在平面内任意调整角度,也能在角度固定后保持较高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稳定性。
此外,参照图6,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至少有一组梁200和柱300之间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00进行连接,因而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多样性的变化,同时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件(110)、下连接件(120)和轴承(130),所述下连接件(120)具有用于与柱(300)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21),所述上连接件(110)具有用于与梁(200)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12);所述上连接件(110)和所述下连接件(120)通过所述轴承(130)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110)包括安装座(111)和第二连接板(112),所述安装座(111)垂直于第二连接板(112)设置,并垂直于第一连接板(121)设置;所述轴承(13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1)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13);
所述固定孔(113)被配置为:利用轴承(130)调节完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的角度后,利用自攻螺钉(119)穿过所述固定孔(113)并与所述柱(300)连接以将所述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的角度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1)上开设安装孔(115),所述第一连接板(121)朝向所述安装座(11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23),所述轴承(130)的轴承内圈(131)与所述安装部(123)连接,所述轴承(130)的轴承外圈(132)连接在所述安装座(111)上安装孔(115)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1)的下侧面连接有环状结构的支撑架(140),所述轴承(13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40)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40)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紧固柱(116),所述紧固柱(116)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座(111)连接,所述紧固柱(116)的下端朝向所述支撑架(140)弯折形成为卡勾,至少两个所述紧固柱(116)的卡勾配合以将所述支撑架(140)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11)的下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40)远离所述安装座(1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勾配合的紧固槽(14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11)在与紧固柱(116)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柱(116)的上端设置有紧固螺栓(117);
所述连接装置(100)被配置为:所述紧固柱(116)上端的紧固螺栓(117)穿过所述紧固孔后,利用紧固螺母与所述紧固螺栓(117)配合以将所述紧固柱(116)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111)上。
9.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梁(200)和柱(300),所述梁(200)和柱(300)之间通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实现可变角度的连接。
10.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梁(200)和柱(300),所述梁(200)和柱(300)之间利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进行可变角度的连接。
CN202022981469.1U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Active CN214090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1469.1U CN214090400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1469.1U CN214090400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90400U true CN214090400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6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81469.1U Active CN214090400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90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41066U (zh) 一种建筑屋面钢桁架的可调角度支座
CN101200961A (zh) 可变角度连接驳接组件和连续曲面吊顶的施工方法
CN214090400U (zh) 一种连接装置、梁柱连接节点及建筑结构
CN208831890U (zh) 一种高强度抗震支吊架
CN112627344B (zh) 木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安装方法及装配式建筑建造方法
CN214995753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盘式脚手架
CN107060181B (zh) 一种弹簧夹十字组装龙骨及其安装方法
CN217079615U (zh) 一种可调悬挑脚手架
CN216194065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钢架连接设备
CN205776997U (zh) 坡屋顶钢结构框架
CN220015735U (zh) 临时观众看台围栏卡扣配件
CN216042861U (zh) 一种装配式柱间支撑
CN214833533U (zh) 一种钢结构桁架的限位装置
CN221143701U (zh) 一种组装式钢结构支撑组件
CN213980191U (zh) 一种稳固型球形篷房
CN216840514U (zh) 一种吊篮悬挂装置
CN218843911U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铁塔的固定结构
CN219960438U (zh) 铰链组件和光伏支架
CN220376209U (zh) 组合式平台
CN214246621U (zh) 一种新型铝木连接结构
CN218678395U (zh) 一种可调节的接闪带支架
CN219387065U (zh) 建筑工程用盘扣式脚手架
CN218881557U (zh) 一种轮扣式脚手架可调轮扣盘装置
CN214497864U (zh) 一种木结构稳固节点
CN217079325U (zh) 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7

Address after: No. 6, Pingguo Road, Guanhu Town, Pizhou Ci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13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ELONI WOOD CO.,LTD.

Address before: Longpan road Xuanwu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 159 210037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