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5885U - 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5885U
CN214085885U CN202021392114.2U CN202021392114U CN214085885U CN 214085885 U CN214085885 U CN 214085885U CN 202021392114 U CN202021392114 U CN 202021392114U CN 214085885 U CN214085885 U CN 214085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door
embedded
upright post
lock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21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积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dong Riqian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dong Riqian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dong Riqian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dong Riqian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21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5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5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5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包括底盘以及分别竖直连接于底盘四条边的四个门,至少一个门按下述前门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底盘:前边两端设置前左固定槽和前右固定槽,前门包括前左立柱、前右立柱以及前门扇;前左立柱、前右立柱分别通过嵌合体嵌入两个固定槽;前门扇与两个立柱间通过锁具连接,立柱底端之间以及固定槽底端之间设置有相互嵌合的嵌合条,门扇与嵌合条之间可拆卸嵌合连接,前门扇与立柱间还设置限位片。通过本发明,前门扇可以开启且不会内扣导致对左右门划伤,它相比现有技术更加简单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周转行业,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橡胶、化纤等非金属原材料块的承载、装卸及运输周转的箱体装置。
背景技术
折叠箱或物流箱一般用于橡胶、化纤等非金属原材料块的承载、装卸及运输周转,一般包括底盘、前后门、左右门。
现有技术中,前后门在与底盘安装时,每个前后门下端均需要两个螺栓涂抹上粘结剂后,人工操作拧上螺栓,因前后门比较重,同时因螺栓设置在底部,需要至少两个人来完成,费时费力,维修时,更需要加热烤化凝固的粘结剂后,反向操作,一个一个拧下螺栓,方可取下前后门。
现有技术中,左右门与底盘的链接,是通过叉轴加螺栓链接的,由于结构尺寸的原因,叉轴的直径很小,尽管采用所谓高强材料,毕竟常年操作开合动作,现实情况是变形比较严重,影响使用寿命,而且左右门面板在叉轴的交合处需压型规避,虽起到防止橡胶屑进入的保护作用,但加工压型工序复杂,费工费时。
现有技术中,底盘四维采用3.0mm厚Z字压型板带,尽管采用高强材料,但毕竟结构尺寸较大,易变形,故采用了数根立管加固,设计呆板繁杂,Z字上部毕竟仍然是单片无筋支撑,仅凭3mm厚的所谓(高强板)阻挡大左右门外移,稍显力量不足。
现有技术中,该种金属箱,无论是折叠后堆码,还是载物后堆码,由于堆码件太小,操作人员操作时,难度相当大。由于受到箱体内、外尺寸的限制,该种形式的堆码件设计,没办法将堆码件尺寸增大,现已成为行业内的老大难问题,用户反馈修改意愿强烈。
在现有技术中,要完成折叠箱的直立,操作异常繁琐。在折叠状态下,当将前后门由折叠状态人为掀起到直立状态时,前后门不是竖直定位立着的,因其定位结构的原因,需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待打开左右门直立后,需一手托左右门,另一只手拽住前后门往里转动,同时托左右门那只手要打开左右门上的转动扣锁,前后门合上左右门后,松开并调整控制左右门扣锁的手,扣牢后方可结束一侧的操作。然后,当再去操作同一左右门另一侧锁具与另一侧前后门的锁紧时,因其已经错位,需将该左右门另一侧向内推进一个距离,并将锁具用力掀开不能放手,另一只手向内拽拉另一前后门靠紧,锁具对准位置后,方可扣锁。
而再去锁紧另一侧左右门时,遭遇更是加倍,因这时,两前后门已经与第一片左右门锁紧而直立,需要两端的扣锁都要加力翻转打开,然后对齐后扣紧。因两个锁具同时操作基本不可能,所以只能一个一个操作,但这正是问题之所在:当将第二个左右门翻转到接近直立状态时,需要一手前后门、一手左右门锁;去锁紧第二左右门的第二个锁时,锁具已经是“别腿儿”状态,需要一手将左右门向内推进,另一只手需要掀开锁具板扣儿,这时候需要搬开板扣的手需要交换一下,然后,另一只手去扶正前后门,对齐后,扣锁。可见过程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箱体,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际上包含多种技术方案,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所有技术方案都包括底盘以及分别竖直连接于底盘四条边的四个门,前门安装于底盘的前边,左门安装于底盘的左边,右门安装于底盘的右边,但具体形式可以有所不同:
方案1: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的折叠箱:这种技术方案下,至少一个门按下述(指方案14下方的总体方案描述)后门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底盘。当一个门按照下述后门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其对应边,该边的两端均设置有下述固定槽。这种方案下,该门可以方便拆卸,可以方便放倒折叠,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脱落。
方案2: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这对应于一种门扇本身可开的物流箱,比如下述前门。其他门的门扇也可按照下述前门的方式进行安装从而能够开启,但是并不强调固定槽与立柱、嵌合体的具体形式,只需要立柱通过嵌合体安装于固定槽从而将门扇驾起即可,可以是固定地嵌入,也可以是按照下述方式嵌入。
方案3:一种基于铰链式的自锁型折叠箱:这对应于左门和右门的安装方式,一个折叠箱中,至少一个门按下述左门的安装方式安装于折叠箱。这种安装形式下,该门可折叠且其锁具能够自锁。
方案4:一种可堆叠式物流箱:这仅仅包含物流箱直立情况下的堆叠技术,对应于下述第一堆叠凹槽与堆叠凸出块的对应堆叠。
方案5:一种可堆叠式折叠箱:这包含折叠箱折叠情况下的堆叠技术,对应于下述固定槽与堆叠凸出块的对应堆叠。此时只要求立柱可从固定槽中拆出即可,因此拆出立柱后可以将门放入箱内实现折叠。
方案6:一种门扇可开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1+方案2,此时前门的固定槽与立柱间为可拆卸、可折叠的技术方案,且前门扇可开启,四个门中至少或均可按这种方案安装于底盘。
方案7: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折叠箱:这包含1+方案3,此时为前后门以可拆卸放倒立柱方式固定于底盘,左右门以铰链方式固定于底盘,但并不包括锁具的具体形式。
方案8: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自锁型折叠箱:这包含1+方案3,此时为前后门以可拆卸放倒立柱方式固定于底盘,左右门以铰链方式固定于底盘,包含左右门锁具的具体形式。
方案9: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门扇可开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6+方案3,此时折叠箱既可以折叠,门扇又可打开。
方案10:基于可拆放立柱与铰链结合的门扇可开与自锁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8+方案9。
方案11:一种两用堆叠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4+方案5,此时折叠箱在直立或折叠状态下均可实现堆叠。
方案12: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堆叠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7+方案5。
方案13: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两用堆叠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7+方案11。
方案14:一种集成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
本发明总体方案(实则是方案14)描述如下,以上所有方案按照各方案具体描述与下述描述结合确定:
本发明包括底盘以及分别竖直连接于底盘四条边的前门、后门、左门和右门;底盘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固定槽,分别为后左固定槽、后右固定槽,前左固定槽和前右固定槽;
后门包括后左立柱、后右立柱,以及固定于后左立柱和后右立柱间的后门扇;
后左立柱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左嵌合体,后左嵌合体嵌入于后左固定槽;
后右立柱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右嵌合体,后右嵌合体嵌入于后右固定槽;
后左固定槽包括后左底板、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左侧的后左左侧板、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右侧的后左右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后侧的后左后侧板;后左左侧板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左滑槽,后左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后左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后左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
后左嵌合体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左顶部凸台,后左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后左立柱底面;后左嵌合体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左底部凸台;后左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后左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左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后左底部凸台在垂直于后左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后左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d1、d2、d3、d4、d5满足下式:d1<d4≤d5≤d3<d2;
当后左嵌合体嵌入于后左固定槽时,后左底部凸台位于后左滑槽底部,后左顶部凸台嵌入于后左滑槽顶部;
后右固定槽包括后右底板、竖直连接于后右底板右侧的后右右侧板、竖直连接于后右底板左侧的后右左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后右底板后侧的后右后侧板;后右右侧板左侧面上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右滑槽,后右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后右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后右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
后右嵌合体的右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右顶部凸台,后右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后右立柱底面;后右嵌合体的右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右底部凸台;后右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后右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右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后右底部凸台在垂直于后右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后右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当后右嵌合体嵌入于后右固定槽时,后右底部凸台位于后右滑槽底部,后右顶部凸台嵌入于后右滑槽顶部;
后左固定槽与后右固定槽之间连接有水平的后下嵌合条,后门扇底部固定有后上嵌合条;后下嵌合条顶面后侧竖直朝上设置有后下嵌合凸出,后上嵌合条底面后侧设置有后上嵌合凹陷;
当后左嵌合体嵌入于后左固定槽、后右嵌合体嵌入于后右固定槽时,后下嵌合凸出嵌合于后上嵌合凹陷;
前门包括前左立柱、前右立柱以及位于前左立柱和前右立柱之间的前门扇;前门扇的边缘朝前方凸出成为前边框,前边框包括上端水平的前上边框、左端竖直的前左边框,以及右端竖直的前右边框;
前上边框的左端延伸出左限位片,前上边框的右端延伸出右限位片;前左立柱顶端前表面设置有左限位槽,前右立柱顶端前表面设置有右限位槽;左限位片从前朝后嵌入于左限位槽,右限位片从前朝后嵌入于右限位槽;
前左立柱顶部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前左锁孔;前左边框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前左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前左锁孔;前上边框左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前左锁具固定板,前左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前左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前左锁孔;
前左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前左锁具上锁杆与前左锁具下锁杆;前左锁具上锁杆从右往左依次穿过于第三前左锁孔、第二前左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前左锁孔;前左锁具上锁杆侧壁设置有凸出的前左锁具凸台,前左锁具凸台与前左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前左弹簧;
前右立柱顶部左侧面开设有第一前右锁孔;前右边框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前右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前右锁孔;前上边框右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前右锁具固定板;前右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前右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前右锁孔;
前右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前右锁具上锁杆与前右锁具下锁杆;前右锁具上锁杆从左往右依次穿过于第三前右锁孔、第二前右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前右锁孔;前右锁具上锁杆侧壁设置有前右锁具凸台,前右锁具凸台与前右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前右弹簧;
前左立柱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左嵌合体,前左嵌合体嵌入于前左固定槽;
前右立柱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右嵌合体,前右嵌合体嵌入于前右固定槽;
前左固定槽包括前左底板、竖直连接于前左底板左侧的前左左侧板、竖直连接于前左底板右侧的前左右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前左底板前侧的前左前侧板;前左左侧板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前左滑槽,前左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前左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前左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
前左嵌合体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前左顶部凸台,前左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前左立柱底面;前左嵌合体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前左底部凸台;前左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前左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前左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前左底部凸台在垂直于前左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前左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当前左嵌合体嵌入于前左固定槽时,前左底部凸台位于前左滑槽底部,前左顶部凸台嵌入于前左滑槽顶部;
前右固定槽包括前右底板、竖直连接于前右底板右侧的前右右侧板、竖直连接于前右底板左侧的前右左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前右底板前侧的前右前侧板;前右右侧板左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前右滑槽,前右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前右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前右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
前右嵌合体的右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前右顶部凸台,前右顶部凸台的顶端连接于前右立柱底面;前右嵌合体的右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前右底部凸台;前右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前右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前右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前右底部凸台在垂直于前右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前右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当前右嵌合体嵌入于前右固定槽时,前右底部凸台位于前右滑槽底部,前右顶部凸台嵌入于前右滑槽顶部;
前左固定槽与前右固定槽之间连接有水平的前下嵌合条,前左立柱底端与前右立柱底端之间连接有前上嵌合条;前下嵌合条顶面前侧竖直朝上设置有前下嵌合凸出,前上嵌合条底面前侧设置有前上嵌合凹陷;
当前左嵌合体嵌入于前左固定槽、前右嵌合体嵌入于前右固定槽时,前下嵌合凸出嵌合于前上嵌合凹陷;
前门扇底部设置有前门扇固定条,前上嵌合条顶部设有的凸出条嵌入于前门扇固定条底部设置的凹陷条;
左门包括左门扇,左门扇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左连接套筒,底盘的左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左连接套筒,第一左连接套筒与第二左连接套筒轴向连通后通过左销轴铰接;
左门扇的边缘朝左方凸出成为左边框,左边框包括上部水平的左上边框、后侧竖直的左后边框,以及前侧竖直的左前边框;
后左立柱顶部前侧面开设有第一左后锁孔,前左立柱顶部后侧面开设有第一左前锁孔;左后边框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左后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左后锁孔,左前边框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左前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左前锁孔;
左上边框后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左后锁具固定板,左上边框前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左前锁具固定板;左后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左后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左后锁孔;左前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左前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左前锁孔;
左后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左后锁具上锁杆与左后锁具下锁杆;左后锁具上锁杆的后端面为一个滑动斜面;
左后锁具上锁杆从前往后依次穿过于第三左后锁孔、第二左后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左后锁孔;左后锁具上锁杆侧壁设置有凸出的左后锁具凸台,左后锁具凸台与左后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左后弹簧;
左前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左前锁具上锁杆与左前锁具下锁杆;左前锁具上锁杆的前端面为一个滑动斜面;
左前锁具上锁杆从后往前依次穿过于第三左前锁孔、第二左前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左前锁孔;左前锁具上锁杆侧壁设置有左前锁具凸台,左前锁具凸台与左前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左前弹簧;
后左立柱左端前侧还固定有竖直的后左限位板,前左立柱左端后侧还固定有竖直的前左限位板,第二左连接套筒左侧还设置有竖直连接于底盘左侧边缘的左门限位板;
左门扇被限位于后左限位板、前左限位板和左门限位板右侧;
后左限位板上开设有后左限位开口,左后边框左侧面凸出设置有后左凸出块,后左凸出块从右往左嵌入于后左限位开口;
前左限位板上开设有前左限位开口,左前边框左侧面凸出设置有前左凸出块,前左凸出块从右往左嵌入于前左限位开口;
右门包括右门扇,右门扇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右连接套筒,底盘的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右连接套筒,第一右连接套筒与第二右连接套筒轴向连通后通过右销轴铰接;
右门扇的边缘朝右方凸出成为右边框,右边框包括上部水平的右上边框、后侧竖直的右后边框,以及前侧竖直的右前边框;
后右立柱顶部前侧面开设有第一右后锁孔,前右立柱顶部后侧面开设有第一右前锁孔;右后边框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右后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右后锁孔,右前边框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右前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右前锁孔;
右上边框后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右后锁具固定板,右上边框前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右前锁具固定板;右后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右后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右后锁孔;右前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右前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右前锁孔;
右后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右后锁具上锁杆与右后锁具下锁杆;右后锁具上锁杆的后端面为一个滑动斜面;
右后锁具上锁杆从前往后依次穿过于第三右后锁孔、第二右后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右后锁孔;右后锁具上锁杆侧壁设置有凸出的右后锁具凸台,右后锁具凸台与右后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右后弹簧;
右前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右前锁具上锁杆与右前锁具下锁杆;右前锁具上锁杆的前端面为一个滑动斜面;
右前锁具上锁杆从后往前依次穿过于第三右前锁孔、第二右前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右前锁孔;右前锁具上锁杆侧壁设置有右前锁具凸台,右前锁具凸台与右前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右前弹簧;
后右立柱右端前侧还固定有竖直的后右限位板,前右立柱右端后侧还固定有竖直的前右限位板,第二右连接套筒右侧还设置有竖直连接于底盘右边缘的右门限位板;右门扇被限位于后右限位板、前右限位板和右门限位板左侧;
后右限位板上开设有后右限位开口,右后边框右侧面凸出设置有后右凸出块,后右凸出块从左往右嵌入于后右限位开口;前右限位板上开设有前右限位开口,右前边框右侧面凸出设置有前右凸出块,前右凸出块从左往右嵌入于前右限位开口;
前门扇、后门扇、左门扇以及右门扇的顶边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后左立柱、后右立柱、前左立柱以及前右立柱的顶部均高出于水平面且均在顶部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堆叠凹槽;底盘在每个固定槽下方还固定有堆叠定位块;每个堆叠定位块的底面均开设有第二堆叠凹槽,每个第二堆叠凹槽处均设置有与第一堆叠凹槽在竖直方向上对位的堆叠凸出块;每个固定槽的顶部还设置有与第二堆叠凹槽在竖直方向上对位的固定槽堆叠凸出。
左销轴一端通过左销轴凸台紧密固定于第一左连接套筒内,另一端滑动设置于第二左连接套筒内。
右销轴一端通过右销轴凸台紧密固定于第一右连接套筒内,另一端滑动设置于第二右连接套筒内。
左门扇后表面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后左限位凸出块;左门扇前表面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前左限位凸出块。
右门扇后表面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后右限位凸出块;右门扇前表面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前右限位凸出块。
上述所有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1、折叠方便:
对于左右门来说,只要将左右门锁具往内拉,即可通过转动将左右门躺倒于箱内。销轴为特殊功能设计,销轴穿入左右门与底盘两个同轴套管中,设计特点是销轴在穿入其中一个套管的位置,冲压出两组垂直方向的凸台,每组两个凸台。安装时,销轴从一端嵌入,前端无凸台可顺利进入,后端至凸台位置时,与套管系过盈配合的关系,即一个套管被凸台挤压后局部变形,胀紧,从而达到逆止效果。该铰链具有结构巧妙、安装简单,连接坚固,拆卸便捷,维修方便的特点。
对于前后门来说,只要稍微抬起前后门便可将前后门放倒于箱内。一般情况下,前后门底部的嵌合体不易脱离固定槽,从而在一般情况下可防止意外脱离。但是通过将嵌合体旋转至特定角度,还可以将前后门拆离底盘,从而能够对前后门进行维修。总之,前后门可以直立,可以放倒、可以外展斜立,更可以从底盘上取下来,方便装卸和维修。
2、锁具固定方便有效:
前门扇的锁具旁设置有限位片(左限位片和右限位片),限位片与立柱限位,从而可以防止锁具打开后前门扇落入箱内对左右门的内部产生刮伤。
左右门的锁具端面设置了滑动斜面,从而在抬起固定时,可以实现通过滑动斜面自锁于立柱,不需要人为拉动锁具;另外,左右门上部的锁具系弹簧锁,自然状态是锁闭状态,即锁具端部会伸出一段距离,通常情况是,当锁具处于锁闭状态时,锁具端部是深入到立柱里面的,因为弹簧关系,即便是打开左右门后,只要松手,锁具在弹簧的作用下,将同样伸出,这时如果误操作,左右门内扣,将会把前后门内面板划伤甚至撕裂。本发明在左右门扇两侧面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出块,从而将左右门扇与前后门隔开一段间距,从而左右门扇凸出的锁具从而够不到前后门内壁,达到远离划伤之目的。
3、前门扇可开启:
在直立情况下,有时候需要通过开启前门扇进行货物的放入或拿出亦或是观察内部等,本发明无需将整个前门拆下,只要将前门扇的锁具往内拉,再将前门扇抬起或略微转动后抬起即可将前门扇拆离。在载物状态下,由于橡胶等原料具有软体下坠性质,货物在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挤压底盘和四壁,在涨紧状态下,可打开前门锁具,由于前门扇底部为可转动啮合关系,还可利用涨紧力将前门扇可向外转动以方便顺利取下,实现人工或机器人自由取货,这时,其它三个侧面仍处于锁紧状态。
4、双堆码控制,双堆码设计,是该型折叠金属箱的又一个亮点。
在箱空载折叠状态下,通过底盘底部设置的堆叠定位块和固定槽顶部的配合,可以实现堆叠。第二堆叠凹槽两个垂直方向的斜面,与固定槽顶部的两个侧面紧密契合并双向限位,实现堆码由于是斜面对接,对接空间大,落下后,配合间隙小,完全克服落层松垮的弊端。
在载物落层状态下,由于承载较重,加之折叠箱自重,落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堆叠的每两折叠箱之间,下层箱的立柱顶部第一堆叠凹槽,设置斜面梯形契合面,与上层箱底盘脚的堆叠凸出块契合,同时,立柱顶端设计成与第二堆叠凹槽两个垂直方向的斜面相应的外凸矩形框体,由此,又增加了一次嵌合,使之在重载情况下落层时,更加稳定和牢固。同时,本发明堆码件尺度大,堆垛时目标点明晰,叉车操控人员辨识度高,解决了多年来,许多客户一直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产品,整体采用多种现代加工工艺,外观整洁、明亮、美观、大气。各个铰接点均采用精密铸造工艺,通过滑动、转动、扣合等方式啮合对接。锁具别具一格,结构紧凑,自动回弹、自锁。大大增强了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各个部件的框架均采用高强度材料,承载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部件间的啮合,均采用特殊异型管制作,棱角分明,啮合规整,整体配合得当,是一款全新的仓储转运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前方朝向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从左后方朝向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是从右后方朝向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右前方朝向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方框A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底视立体图;
图7是图6中方框B的放大图;
图8是从右前方朝向本发明底盘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方框C的放大图;
图10是从右后方朝向本发明底盘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方框D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后门后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后门右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后门左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前门前视图;
图16是图15中方框E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中方框F的放大图;
图18是本发明前门左视图;
图19是图18中方框G的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前门右视图;
图21是图20中方框H的放大图;
图22是本发明前门立体图;
图23是本发明左门左视图;
图24是本发明左门前视图;
图25是本发明左门俯视图;
图26是图25方框J的放大图;
图27是本发明前左底部凸台嵌入前左滑槽的过程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前左嵌合体固定于前左固定槽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方框K的放大图;
图30是本发明前左嵌合体与前左立柱一同倒下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前左嵌合体无法竖直拔出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下的堆叠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在储物状态下的堆叠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是左销轴对于第一左连接套筒和第二左连接套筒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中:
1、前门,2、左门,3、右门,4、后门,5、底盘;
111、前左立柱,112、前右立柱,121、前左边框,122、前右边框,13、前上边框,131、左限位片,132、右限位片,133、前门扇,141、前左锁具固定板,1411、前左弹簧,1412、前左锁具凸台,1413、前左锁具上锁杆,142、前右锁具固定板,1421、前右弹簧,1422、前右锁具凸台,1423、前右锁具上锁杆,151、前左嵌合体,1511、前左顶部凸台,1512、前左底部凸台,1521、前右顶部凸台,1522、前右底部凸台,152、前右嵌合体,161、前左限位板,162、前右限位板,171、前左限位开口,172、前右限位开口,18、前门扇固定条,19、前上嵌合条;
221、左后边框,222、左前边框,23、左上边框,231、左门扇,251、左后锁具上锁杆,252、左前锁具上锁杆,261、后左凸出块,262、前左凸出块,271、左后弹簧,272、左前弹簧,28、第一左连接套筒,29、后左限位凸出块;
411、后左立柱,412、后右立柱,451,后左嵌合体,452、后右嵌合体,461、后左限位板,462、后右限位板,49、后上嵌合条;
51、前左固定槽,511、前左底板,512、前左右侧板,513、前左前侧板,514、前左左侧板,515、前左滑槽,52、前右固定槽,53、后左固定槽,531、后左底板,532、后左左侧板,533、后左后侧板,534、后左右侧板,535、后左滑槽,54、后右固定槽,55、第二左连接套筒,56、左门限位板,57、右门限位板,58、前下嵌合条,59、后下嵌合条;
6、堆叠定位块,61、第一堆叠凹槽,62、第二堆叠凹槽,63、堆叠凸出块,64、固定槽堆叠凸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描述。
如图1至图34所示,本发明总体方案包括底盘5以及分别竖直连接于底盘5四条边的前门1、后门4、左门2和右门3;
底盘5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固定槽,分别为后左固定槽53、后右固定槽54,前左固定槽51和前右固定槽52;
后门4包括后左立柱411、后右立柱412,以及固定于后左立柱411和后右立柱412间的后门扇;
后左立柱411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左嵌合体451,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后左固定槽53;
后右立柱412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右嵌合体452,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后右固定槽54;
后左固定槽53包括后左底板531、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531左侧的后左左侧板532、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531右侧的后左右侧板534,以及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531后侧的后左后侧板533;后左左侧板532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左滑槽535,后左滑槽535的顶部宽度为d1,后左滑槽535的中部宽度为d2,后左滑槽535的底部宽度为d3;
后左嵌合体451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左顶部凸台,后左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后左立柱411底面;后左嵌合体451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左底部凸台;后左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后左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左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后左底部凸台在垂直于后左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后左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d1、d2、d3、d4、d5满足下式:d1<d4≤d5≤d3<d2;
当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后左固定槽53时,后左底部凸台位于后左滑槽535底部,后左顶部凸台嵌入于后左滑槽535顶部;
后右固定槽54包括后右底板、竖直连接于后右底板右侧的后右右侧板、竖直连接于后右底板左侧的后右左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后右底板后侧的后右后侧板;后右右侧板左侧面上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右滑槽,后右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后右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后右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
后右嵌合体452的右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右顶部凸台,后右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后右立柱412底面;后右嵌合体452的右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右底部凸台;后右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后右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右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后右底部凸台在垂直于后右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后右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当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后右固定槽54时,后右底部凸台位于后右滑槽底部,后右顶部凸台嵌入于后右滑槽顶部;
后左固定槽53与后右固定槽54之间连接有水平的后下嵌合条59,后门扇底部固定有后上嵌合条49;后下嵌合条59顶面后侧竖直朝上设置有后下嵌合凸出,后上嵌合条49底面后侧设置有后上嵌合凹陷;
当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后左固定槽53、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后右固定槽54时,后下嵌合凸出嵌合于后上嵌合凹陷;
前门1包括前左立柱111、前右立柱112以及位于前左立柱111和前右立柱112之间的前门扇133;前门扇133的边缘朝前方凸出成为前边框,前边框包括上端水平的前上边框13、左端竖直的前左边框121,以及右端竖直的前右边框122;
前上边框13的左端延伸出左限位片131,前上边框13的右端延伸出右限位片132;前左立柱111顶端前表面设置有左限位槽,前右立柱112顶端前表面设置有右限位槽;左限位片131从前朝后嵌入于左限位槽,右限位片132从前朝后嵌入于右限位槽;
前左立柱111顶部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前左锁孔;前左边框121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前左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前左锁孔;前上边框13左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前左锁具固定板141,前左锁具固定板141上开设有与第二前左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前左锁孔;
前左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前左锁具上锁杆1413与前左锁具下锁杆;前左锁具上锁杆1413从右往左依次穿过于第三前左锁孔、第二前左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前左锁孔;前左锁具上锁杆1413侧壁设置有凸出的前左锁具凸台1412,前左锁具凸台1412与前左锁具固定板141之间设置有前左弹簧1411;
前右立柱112顶部左侧面开设有第一前右锁孔;前右边框122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前右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前右锁孔;前上边框13右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前右锁具固定板142;前右锁具固定板142上开设有与第二前右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前右锁孔;
前右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前右锁具上锁杆1423与前右锁具下锁杆;前右锁具上锁杆1423从左往右依次穿过于第三前右锁孔、第二前右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前右锁孔;前右锁具上锁杆1423侧壁设置有前右锁具凸台1422,前右锁具凸台1422与前右锁具固定板142之间设置有前右弹簧1421;
前左立柱111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左嵌合体151,前左嵌合体151嵌入于前左固定槽51;
前右立柱112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右嵌合体152,前右嵌合体152嵌入于前右固定槽52;
前左固定槽51包括前左底板511、竖直连接于前左底板511左侧的前左左侧板514、竖直连接于前左底板511右侧的前左右侧板512,以及竖直连接于前左底板511前侧的前左前侧板513;前左左侧板514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前左滑槽515,前左滑槽515的顶部宽度为d1,前左滑槽515的中部宽度为d2,前左滑槽515的底部宽度为d3;
前左嵌合体151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前左顶部凸台1511,前左顶部凸台1511顶端连接于前左立柱111底面;前左嵌合体151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前左底部凸台1512;前左顶部凸台151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前左底部凸台1512为一个被前左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前左底部凸台1512在垂直于前左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前左底部凸台1512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当前左嵌合体151嵌入于前左固定槽51时,前左底部凸台1512位于前左滑槽515底部,前左顶部凸台1511嵌入于前左滑槽515顶部;
前右固定槽52包括前右底板、竖直连接于前右底板右侧的前右右侧板、竖直连接于前右底板左侧的前右左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前右底板前侧的前右前侧板;前右右侧板左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前右滑槽,前右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前右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前右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
前右嵌合体152的右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前右顶部凸台1521,前右顶部凸台1521的顶端连接于前右立柱112底面;前右嵌合体152的右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前右底部凸台1522;前右顶部凸台152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前右底部凸台1522为一个被前右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前右底部凸台1522在垂直于前右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前右底部凸台1522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当前右嵌合体152嵌入于前右固定槽52时,前右底部凸台1522位于前右滑槽底部,前右顶部凸台1521嵌入于前右滑槽顶部;
前左固定槽51与前右固定槽52之间连接有水平的前下嵌合条58,前左立柱111底端与前右立柱112底端之间连接有前上嵌合条19;前下嵌合条58顶面前侧竖直朝上设置有前下嵌合凸出,前上嵌合条19底面前侧设置有前上嵌合凹陷;
当前左嵌合体151嵌入于前左固定槽51、前右嵌合体152嵌入于前右固定槽52时,前下嵌合凸出嵌合于前上嵌合凹陷;
前门扇133底部设置有前门扇固定条18,前上嵌合条19顶部设有的凸出条嵌入于前门扇固定条18底部设置的凹陷条;
左门2包括左门扇231,左门扇23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左连接套筒28,底盘5的左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左连接套筒55,第一左连接套筒28与第二左连接套筒55轴向连通后通过左销轴铰接;
左门扇231的边缘朝左方凸出成为左边框,左边框包括上部水平的左上边框23、后侧竖直的左后边框221,以及前侧竖直的左前边框222;
后左立柱411顶部前侧面开设有第一左后锁孔,前左立柱111顶部后侧面开设有第一左前锁孔;左后边框221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左后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左后锁孔,左前边框222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左前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左前锁孔;
左上边框23后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左后锁具固定板,左上边框23前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左前锁具固定板;左后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左后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左后锁孔;左前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左前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左前锁孔;
左后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左后锁具上锁杆251与左后锁具下锁杆;左后锁具上锁杆251的后端面为一个滑动斜面;
左后锁具上锁杆251从前往后依次穿过于第三左后锁孔、第二左后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左后锁孔;左后锁具上锁杆251侧壁设置有凸出的左后锁具凸台,左后锁具凸台与左后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左后弹簧271;
左前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左前锁具上锁杆252与左前锁具下锁杆;左前锁具上锁杆252的前端面为一个滑动斜面;
左前锁具上锁杆252从后往前依次穿过于第三左前锁孔、第二左前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左前锁孔;左前锁具上锁杆252侧壁设置有左前锁具凸台,左前锁具凸台与左前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左前弹簧272;
后左立柱411左端前侧还固定有竖直的后左限位板461,前左立柱111左端后侧还固定有竖直的前左限位板161,第二左连接套筒55左侧还设置有竖直连接于底盘5左侧边缘的左门限位板56;
左门扇231被限位于后左限位板461、前左限位板161和左门限位板56右侧;
后左限位板461上开设有后左限位开口,左后边框221左侧面凸出设置有后左凸出块261,后左凸出块261从右往左嵌入于后左限位开口;
前左限位板161上开设有前左限位开口171,左前边框222左侧面凸出设置有前左凸出块262,前左凸出块262从右往左嵌入于前左限位开口171;
右门3包括右门扇,右门扇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右连接套筒,底盘5的右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右连接套筒,第一右连接套筒与第二右连接套筒轴向连通后通过右销轴铰接;
右门扇的边缘朝右方凸出成为右边框,右边框包括上部水平的右上边框、后侧竖直的右后边框,以及前侧竖直的右前边框;
后右立柱412顶部前侧面开设有第一右后锁孔,前右立柱112顶部后侧面开设有第一右前锁孔;右后边框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右后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右后锁孔,右前边框顶端开设有与第一右前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右前锁孔;
右上边框后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右后锁具固定板,右上边框前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右前锁具固定板;右后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右后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右后锁孔;右前锁具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右前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右前锁孔;
右后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右后锁具上锁杆与右后锁具下锁杆;右后锁具上锁杆的后端面为一个滑动斜面;
右后锁具上锁杆从前往后依次穿过于第三右后锁孔、第二右后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右后锁孔;右后锁具上锁杆侧壁设置有凸出的右后锁具凸台,右后锁具凸台与右后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右后弹簧;
右前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右前锁具上锁杆与右前锁具下锁杆;右前锁具上锁杆的前端面为一个滑动斜面;
右前锁具上锁杆从后往前依次穿过于第三右前锁孔、第二右前锁孔后嵌入于第一右前锁孔;右前锁具上锁杆侧壁设置有右前锁具凸台,右前锁具凸台与右前锁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右前弹簧;
后右立柱412右端前侧还固定有竖直的后右限位板462,前右立柱112右端后侧还固定有竖直的前右限位板162,第二右连接套筒右侧还设置有竖直连接于底盘5右边缘的右门限位板57;右门扇被限位于后右限位板462、前右限位板162和右门限位板57左侧;
后右限位板462上开设有后右限位开口,右后边框右侧面凸出设置有后右凸出块,后右凸出块从左往右嵌入于后右限位开口;前右限位板162上开设有前右限位开口172,右前边框右侧面凸出设置有前右凸出块,前右凸出块从左往右嵌入于前右限位开口172;
左门扇231后表面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后左限位凸出块29;左门扇231前表面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前左限位凸出块。
右门扇后表面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后右限位凸出块;右门扇前表面底部设置有凸出的前右限位凸出块;
利用上述凸出块,可以使得左右门与前后门隔开一段间距,防止左右门内扣时左右门的锁具刮伤前后门内壁。
前门扇133、后门扇、左门扇231以及右门扇的顶边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后左立柱411、后右立柱412、前左立柱111以及前右立柱112的顶部均高出于水平面且均在顶部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堆叠凹槽61;底盘5在每个固定槽下方还固定有堆叠定位块6;每个堆叠定位块6的底面均开设有第二堆叠凹槽62,每个第二堆叠凹槽62处均设置有与第一堆叠凹槽61在竖直方向上对位的堆叠凸出块63;每个固定槽的顶部还设置有与第二堆叠凹槽62在竖直方向上对位的固定槽堆叠凸出64。
位于后方的两个固定槽(后左固定槽53、后右固定槽54)为镜像对称,位于前方的两个固定槽(前左固定槽51、前右固定槽52)也为镜像对称,镜像对称面均为朝向左右方向且穿过底盘5中心的竖直面;
位于左方的两个固定槽(后左固定槽53、前左固定槽51)为镜像对称,位于右方的两个固定槽(后右固定槽54、前右固定槽52)也为镜像对称,镜像对称面均为朝向前后方向且穿过底盘5中心的竖直面;
与每个固定槽对应的嵌合体(前左嵌合体151、前右嵌合体152、后左嵌合体451、后右嵌合体452)均满足上述完全相同的镜像关系。除此之外,左门2与右门3也为镜像对称设置,对称面为朝向前后方向且穿过底盘5中心的竖直面;
我们以前左固定槽51与前左嵌合体151为例说明其连接及作用,其他三组固定槽与嵌合体的连接均通过镜像完全确定:
如图27所示,安装时,需要将前左嵌合体151转动一个角度(可令此角度为45°,即此时前左嵌合体151与水平面夹角为45°)使得前左底部凸台1512被截去的一个斜面位于竖直方向,从而其水平宽度与前左滑槽515顶部宽度均为相同的d1长度值时,才能够将前左底部凸台1512嵌入前左滑槽515。嵌入后,前左底部凸台1512进入前左滑槽515中部从而可以转动前左嵌合体151,此时可将前左嵌合体151转动为竖直方向并继续往下移动,便可将前左底部凸台1512嵌入于前左滑槽515底部,将前左顶部凸台1511嵌入前左滑槽515顶部,此时前左嵌合体151完全固定于前左滑槽515,如图28~图29所示。
当需要将前左嵌合体151及其上部连接于的前左立柱111转动至躺平状态时(此时前门1可放倒),可将前左嵌合体151抬起使得前左顶部凸台1511脱离前左滑槽515,然后转动前左嵌合体151直至水平即可,如图30所示。
一般情况下,譬如竖直情况下,如图31所示,前左嵌合体151不易脱离前左固定槽51,只有人为将角度调整至前左底部凸台1512的斜面为竖直方向时,其才可脱离,这是由上述说到的d1<d4≤d5≤d3<d2的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可防止前左嵌合体151意外脱离前左固定槽51。利用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前门1的朝内折叠。在需要更换前门1出现磨损或故障等情况时,可以将前左嵌合体151脱离前左固定槽51,如此方便单独维修或更换零部件。
以上为前门1的安装及折叠过程,后门4的安装及折叠过程则完全通过对称性确定。
对于整个折叠箱(物流箱)而言,在需要折叠时,将左门2上的锁具朝内拉,即可将左门2解除于后左立柱411与前左立柱111,由于其底部铰接于底盘5,从而可将其通过转动放倒于折叠箱内部;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可将右门3放倒于折叠箱内部;接下来将前门1、后门4的嵌合体抬起后可将其折叠于折叠箱内部;如此实现整个折叠箱的折叠。
多个折叠后的折叠箱可以实现堆叠,具体来说,如图32所示,将位于上方的折叠箱底部的堆叠凸出块63嵌入于下方的固定槽内,由于第二堆叠凹槽62和固定槽堆叠凸出64的配合,可以实现堆叠的紧密。四个角均按上述方式进行分别堆叠即可。另外,可以重复这样的堆叠形成多层堆叠,如此可大大节约折叠箱的存放空间;
在需要使用本发明折叠箱存储物品时,将前门1与后门4先抬起后安装于固定槽,然后将左门2抬起,左门2受左门限位板56、后左限位板461、前左限位板161的限位不至于外翻,后左凸出块261和前左凸出块262分别嵌入于后左限位开口与前左限位开口171,与此同时,由于左后锁具上锁杆251和左前锁具上锁杆252端部的滑动斜面设置,在移动过程中锁具会通过滑动斜面与后左立柱411、前左立柱111的接触而后退从而嵌入于立柱上设置的开口。滑动斜面的构型如图26所示。右门3的抬起固定过程则与左门2完全相同。
在存储物品时,还可以将前门扇133单独拆下以方便物体的放入或取出,具体如下:将前门1的锁具往内拉即可将前门扇133与前左立柱111、前右立柱112分离,此时将前门扇133抬起,即可使得前门扇固定条18脱离前上嵌合条19,从而将前门扇133拆下;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有左限位片131和右限位片132的设置,前门扇133不会朝内落入折叠箱内部,从而防止通过弹簧推动凸出的前左锁具上锁杆1413和前右锁具上锁杆1423刮伤左门2与右门3的内表面。安装前门扇133时,过程反方向进行即可。在折叠箱存储物品状态下,也可实现堆叠作用,具体来说,将一个折叠箱放置于另一个折叠箱上方,将上方折叠箱的堆叠凸出块63嵌入于下方折叠箱的第一堆叠凹槽61内,四个角均进行这样的嵌入即可实现堆叠,如图33所示。
图34所示为第一左连接套筒28与第二左连接套筒55的连接示意图,安装时用力将左销轴按图中从左到右砸入两个套筒中,左销轴外径略小于第一左连接套筒28和第二左连接套筒55内径,但是在一侧,比如图中左侧设置有左销轴凸台,如此左销轴右侧可顺利通过第一左连接套筒28进入第二左连接套筒55,而通过用力砸左销轴,可使两个左销轴凸台嵌入于第一左连接套筒28并固定,如此实现铰接。第一左连接套筒与第二左连接套筒的连接完全和上述完全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5)以及分别竖直连接于所述底盘(5)四条边的四个门,至少一个门按下述前门(1)的安装方式安装于所述底盘(5):
所述底盘(5)前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左固定槽(51)和前右固定槽(52);
所述前门(1)包括前左立柱(111)、前右立柱(112)以及位于所述前左立柱(111)和所述前右立柱(112)之间的前门扇(133);所述前门扇(133)的边缘朝前方凸出成为前边框,所述前边框包括上端水平的前上边框(13)、左端竖直的前左边框(121),以及右端竖直的前右边框(122);
所述前上边框(13)的左端延伸出左限位片(131),所述前上边框(13)的右端延伸出右限位片(132);所述前左立柱(111)顶端前表面设置有左限位槽,所述前右立柱(112)顶端前表面设置有右限位槽;所述左限位片(131)从前朝后嵌入于所述左限位槽,所述右限位片(132)从前朝后嵌入于所述右限位槽;
所述前左立柱(111)顶部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前左锁孔;所述前左边框(121)顶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前左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前左锁孔;所述前上边框(13)左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前左锁具固定板(141),所述前左锁具固定板(14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前左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前左锁孔;
前左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前左锁具上锁杆(1413)与前左锁具下锁杆;所述前左锁具上锁杆(1413)从右往左依次穿过于所述第三前左锁孔、所述第二前左锁孔后嵌入于所述第一前左锁孔;所述前左锁具上锁杆(1413)侧壁设置有凸出的前左锁具凸台(1412),所述前左锁具凸台(1412)与所述前左锁具固定板(141)之间设置有前左弹簧(1411);
所述前右立柱(112)顶部左侧面开设有第一前右锁孔;所述前右边框(122)顶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前右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二前右锁孔;所述前上边框(13)右部底端连接有一个竖直的前右锁具固定板(142);所述前右锁具固定板(14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前右锁孔水平相通的第三前右锁孔;
前右锁具包括端部垂直连接的前右锁具上锁杆(1423)与前右锁具下锁杆;所述前右锁具上锁杆(1423)从左往右依次穿过于所述第三前右锁孔、所述第二前右锁孔后嵌入于所述第一前右锁孔;所述前右锁具上锁杆(1423)侧壁设置有前右锁具凸台(1422),所述前右锁具凸台(1422)与所述前右锁具固定板(142)之间设置有前右弹簧(1421);
所述前左立柱(111)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左嵌合体(151),所述前左嵌合体(151)嵌入于所述前左固定槽(51);
所述前右立柱(112)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右嵌合体(152),所述前右嵌合体(152)嵌入于所述前右固定槽(52);
所述前左固定槽(51)与所述前右固定槽(52)之间连接有水平的前下嵌合条(58),所述前左立柱(111)底端与所述前右立柱(112)底端之间连接有前上嵌合条(19);所述前下嵌合条(58)顶面前侧竖直朝上设置有前下嵌合凸出,所述前上嵌合条(19)底面前侧设置有前上嵌合凹陷;
当所述前左嵌合体(151)嵌入于所述前左固定槽(51)、所述前右嵌合体(152)嵌入于所述前右固定槽(52)时,所述前下嵌合凸出嵌合于所述前上嵌合凹陷;
所述前门扇(133)底部设置有前门扇固定条(18),所述前上嵌合条(19)顶部设有的凸出条嵌入于所述前门扇固定条(18)底部设置的凹陷条。
CN202021392114.2U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 Active CN214085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2114.2U CN214085885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2114.2U CN214085885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5885U true CN214085885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2114.2U Active CN214085885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5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77136B1 (en) Container having collapsible side walls
EP0510353B1 (de) Zusammenlegbarer Frachtbehälter oder Container
JP7261430B2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コンテナ
EP2547595B1 (en) Adapter plate, method of assembling a storage module adapter assembly, modular container
HUE028875T2 (en) Folding container
CN213009282U (zh) 一种集成式折叠箱
CN111874410A (zh) 一种集成式折叠箱
CN214085885U (zh) 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
CN214085304U (zh) 一种门扇可开式折叠箱
CN214085299U (zh) 一种可堆叠式物流箱
CN214085305U (zh) 一种可堆叠式折叠箱
CN214085584U (zh) 一种两用堆叠式折叠箱
CN214085300U (zh) 一种基于铰链式的自锁型折叠箱
CN214085301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折叠箱
CN214085303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门扇可开式折叠箱
CN214085302U (zh) 基于可拆放立柱与铰链结合的门扇可开与自锁式折叠箱
CN214085306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堆叠式折叠箱
CN214085583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自锁型折叠箱
CN214085295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的折叠箱
WO2001040064A1 (en) Collapsible shipping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collapsing the same
EP1954578A1 (de) Lager-, transport-, stapel- und kommissionierbehälter
CN111874404A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两用堆叠式折叠箱
DE102005062928A1 (de) Sortiercontainer für Elektronikschrott
EP3730419A1 (en) Container
WO2007129986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