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73725U - 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73725U
CN214073725U CN202022392205.2U CN202022392205U CN214073725U CN 214073725 U CN214073725 U CN 214073725U CN 202022392205 U CN202022392205 U CN 202022392205U CN 214073725 U CN214073725 U CN 214073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tooth
guide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22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佩伦
谢千阳
袁建兵
杨驰
王绍义
白果
胡颖恺
浦益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0223922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73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73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73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个性化开口器,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和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一支撑杆与支撑主体连接;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一第一支撑面和一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有第一齿固定槽;所述第二支撑面上设有第二齿固定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包括所述开口器和手术导板。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口器包括与上下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并包裹牙齿牙合面,使得轻轻咬合便可将开口器非常稳定且牢固地支撑在上下牙之间;手术导板包括截骨导板、定位部及连接体,所述手术导板与数字化牙齿模型、埋伏牙及牙槽骨相匹配,能够精确定位埋伏牙及确定手术截骨范围。

Description

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手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包括用于口腔外科手术的手术导板。
背景技术
目前复杂牙槽外科手术很少使用导板。相对复杂的手术,如下牙槽神经减压术,常用的手术导板基本以术野周围骨骼形态作为定位参考。但是,目前这种常用的手术导板,是以骨面形态为定位参照,CT数据精确性不佳,导致定位效果差;定位要求导板与骨面充分接触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术中需暴露较大面积的骨面,手术切口需额外扩大,创伤大。这种常用的手术导板存在体积大、定位不准确、增加手术创伤等缺点。
开口器,又称张口器,是用于撑开患者口腔的器械。使用开口器是为了保持一般患者的口腔于张开状态或是为了使开口困难的患者的口腔张开。例如许多口腔手术的患者需要开口器辅助口腔张开,有效的口腔开口度可以极大提高治疗效率。目前传统的开口器在使用时比较不稳定,容易滑落,增加了口腔手术的难度。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有效保持患者口腔张开状态,并能够精确定位埋伏牙及手术截骨范围,减少对临近正常组织产生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可以利用所述开口器使得轻轻咬合便可将开口器非常稳定且牢固地支撑在上下牙之间,保持口腔张开的状态。组合式装置包括开口器和手术导板,所述手术导板能够精确定位埋伏牙及手术截骨范围,有效减少对临近正常组织产生手术创伤;将所述开口器和所述手术导板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口腔手术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个性化开口器,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和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一支撑杆与支撑主体连接;
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一第一支撑面和一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有第一齿固定槽,所述第一齿固定槽与上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面上设有第二齿固定槽,所述第二齿固定槽与下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以包裹牙齿牙合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器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结构与口腔上颌或下颌的支撑区域形态相匹配,以与上颌或下颌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支撑杆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位置;或者,所述支撑杆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还包括一第三支撑面和一第四支撑面;
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和所述第四支撑面围成一类四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包括所述开口器,所述组合式装置还包括一手术导板;所述手术导板包括一截骨导板、一定位部和至少一连接体;所述截骨导板上设有一引导槽;所述截骨导板通过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定位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和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一支撑杆与支撑主体连接;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支撑杆为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支撑杆为可拆卸连接时,所述连接体替换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主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为一空槽或一内凹槽,所述引导槽与预定手术截骨位置相匹配。手术时,沿着所述引导槽进行截骨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对所述预定手术截骨位置临近的正常组织产生手术创伤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截骨导板的表面,以引导截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截骨导板的表面的高度为4~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表面设有若干牙齿凹槽,与数字化牙模的牙合面形态相匹配,包裹牙齿牙合面,使所述手术导板就位,起到定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齿凹槽的数目为3~8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齿凹槽的深度为1.5~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厚度为2.5-3mm,边缘延伸2mm以内,以包裹牙齿牙合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为柱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的直径为3~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术导板有少量弹性,且不可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和一支撑板,所述支撑主体通过一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主体为一类四边形,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一第一支撑面和一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有第一齿固定槽,所述第一齿固定槽与上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面上设有第二齿固定槽,所述第二齿固定槽与下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以包裹牙齿牙合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口器和所述手术导板均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得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口器包括与上下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并包裹牙齿牙合面,使得轻轻咬合便可将开口器非常稳定且牢固地支撑在上下牙之间,能够使口腔保持张开的状态,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需要口腔张开的口腔手术中。
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导板中,所述截骨导板与牙槽骨形态相贴合,所述定位部上的所述牙齿凹槽与患者牙合面形态相匹配,所述截骨导板通过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定位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定位部具有高精度的定位作用,进而使得所述截骨导板可以精确定位埋伏牙,确定预定手术截骨位置,所述引导槽与所述预定手术截骨位置相适应,能够安全、快速、微创拔除埋伏牙,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在复杂牙槽外科手术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成套口腔手术装置,可以提高手术效率,缩短医生的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开口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开口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开口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开口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开口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7为实施例中开口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8为实施例中手术导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图8中手术导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手术导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实施例中手术导板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12为实施例中手术导板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13为实施例中开口器与手术导板组合使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支撑主体;
11、第一支撑面;
12、第二支撑面;
111、第一齿固定槽;
121、第二齿固定槽;
2、支撑板;
3、支撑杆;
10、截骨导板;
101、空槽;
102、内凹槽;
20、定位部;
201、牙齿凹槽;
30、连接体;
40、埋伏牙;
50、上牙;
60、下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作为标示使用,并没有强加数字要求或建立顺序。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一个范围的型式存在;应当理解,以一范围型式的描述仅仅是因为方便及简洁,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硬性限制;因此,应当认为所述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一数值。例如,应当认为从1到6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子范围,例如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以及所数范围内的单一数字,例如1、2、3、4、5及6,此不管范围为何皆适用。另外,每当在本文中指出数值范围,是指包括所指范围内的任何引用的数字(分数或整数)。本文中所揭露的大小和数值不应意图被理解为严格限于所述精确数值。相反的,除非另外指明,各种大小旨在表示所引用的数值以及功能上与所述数值相同的范围。例如所揭露的大小为「10微米」是指「约10微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口器,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1和一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通过一支撑杆3与支撑主体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1包括一第一支撑面11和一第二支撑面12;所述第一支撑面11上设有第一齿固定槽111,所述第一齿固定槽111与上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面12上设有第二齿固定槽121,所述第二齿固定槽121与下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使得开口器在口腔中使用时更加稳定,不易滑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1还包括一第三支撑面13和一第四支撑面14;所述第一支撑面11、所述第二支撑面12、所述第三支撑面13和所述第四支撑面14围成一类四边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的结构与口腔上颌或下颌的支撑区域形态相匹配,以与上颌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主体1上,所述支撑杆3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11的位置。
将本实施例中的开口器应用于需要开口的口腔手术中,请参考图6和图7,具体操作如下所示:将所述开口器置于上牙50和下牙60之间,将第一齿固定槽111与上牙牙合面形态贴合,将第二齿固定槽121与下牙牙合面形态贴合,轻轻咬合就可以使第一支撑面11包裹上牙牙齿牙合面、第二支撑面12包裹下牙牙齿牙合面,稳定且牢固的支持上下牙颌的张开,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1与所述支撑杆3为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包括上述的开口器,还包括一手术导板。
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1和一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通过一支撑杆3与支撑主体1连接。
请参考图8至图12所示,所述手术导板包括一截骨导板10、一定位部20和至少一连接体30。
具体地,请参考图8所示,所述截骨导板10上设有一引导槽;所述截骨导板10通过所述连接体30与所述定位部20连接。所述引导槽为一空槽101,所述引导槽与预定手术截骨位置相匹配。手术时,切骨器械(外科动力系统或超声骨刀)穿过所述空槽101并沿着所述空槽101进行截骨手术,手术引导部分体积小,手术切口小。所述引导槽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截骨导板10的表面,以引导截骨方向。所述引导槽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截骨导板的表面的高度为4~6mm。
请参考图9所示,所述定位部20的表面有若干牙齿凹槽201,与数字化牙模的牙合面形态相匹配,包裹牙齿牙合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牙齿凹槽201的数目为3~8个。所述牙齿凹槽201的深度为1.5~2mm。所述定位部20的厚度为2.5~3mm,边缘延伸2mm以内,以包裹牙齿牙合面。所述定位部20能够使所述手术导板就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30为柱状结构;所述连接体30的直径为3~4mm。所述手术导板有少量弹性,且不可弯折。
本实施例中的手术导板的具体应用,请参考图11或图12所示:将本实施例的手术导板应用于复杂牙槽外科手术中,去除一颗埋伏多生牙,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首先将所述定位部20卡在患者的牙齿的牙合面上,使所述牙齿凹槽201包裹牙齿牙合面,患者轻咬或医师轻压即可就位,位置不会移动。所述截骨导板10与牙槽骨的形态相贴合,且所述引导槽确定所述预定手术截骨位置。所述引导槽为一空槽101,手术时,根据截骨导板的最外侧轮廓设计牙龈切口进行手术,切开后将软组织从牙槽骨表面剥离,使截骨导板10紧贴牙槽骨表面就位;同时定位部20根据其与牙齿形态的关系紧扣在牙齿上,以保证截骨导板10位置准确,这时患者轻咬定位部20以固定导板。所述引导槽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截骨导板10的表面,有助于引导截骨方向。使用超声骨刀或外科动力器械沿引导槽方向截骨,且透表层骨皮质,进一步将表层骨板翘起以显露所要手术的组织或部位,暴露出埋伏牙40。手术中,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导板精确定位埋伏牙,同时,还可有效保护临近的正常组织,减少手术创伤。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所示,所述手术导板包括一截骨导板10、一定位部20和至少一连接体30;所述截骨导板10上设有一引导槽;所述截骨导板10通过所述连接体30与所述定位部20连接。
参考图10,所述引导槽为一内凹槽102,所述引导槽与预定手术截骨位置相匹配。手术时,切骨器械(外科动力系统或超声骨刀)沿着所述内凹槽102进行截骨手术,手术引导部分体积小,手术切口小。所述引导槽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截骨导板10的表面,以引导截骨方向。所述引导槽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截骨导板的表面的高度为4~6mm。参考图9或图10,所述定位部20的表面有若干牙齿凹槽201,与数字化牙模的牙合面形态相匹配,包裹牙齿牙合面。所述牙齿凹槽201的数目为3~8个。所述牙齿凹槽201的深度为1.5~2mm。所述定位部20的厚度为2.5~3mm,边缘延伸2mm以内,以包裹牙齿牙合面。所述定位部20能够使所述手术导板就位。所述连接体30为柱状结构;所述连接体30的直径为3~4mm。所述手术导板有少量弹性,且不可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1与所述支撑杆3为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例如,请参考图13所示,所述支撑主体1与所述支撑杆3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体30替换所述支撑杆3与所述支撑主体1连接,可以将开口器与手术导板结合在一起,选择更换连接体30和截骨导板10,相当于以开口器中的支撑主体1作为手术导板的定位部;开口器与手术导板的结合使用,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具体位置而选择,比如手术位置与开口器放置的位置的附近。
综上,本申请的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可以有效保持患者口腔张开状态,并能够精确定位埋伏牙及手术截骨范围,减少对临近正常组织产生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个性化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1)和一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通过一支撑杆(3)与支撑主体(1)连接;
所述支撑主体(1)包括一第一支撑面(11)和一第二支撑面(12);所述第一支撑面(11)上设有第一齿固定槽(111),所述第一齿固定槽(111)与上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面(12)上设有第二齿固定槽(121),所述第二齿固定槽(121)与下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性化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结构与口腔上颌或下颌的支撑区域形态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个性化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主体(1)上,所述支撑杆(3)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11)或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面(12)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性化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还包括一第三支撑面(13)和一第四支撑面(14);
所述第一支撑面(11)、所述第二支撑面(12)、所述第三支撑面(13)和所述第四支撑面(14)围成一类四边形结构。
5.一种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个性化开口器,及
一手术导板,所述手术导板包括一截骨导板(10)、一定位部(20)和至少一连接体(30);所述截骨导板(10)上设有一引导槽;所述截骨导板(10)通过所述连接体(30)与所述定位部(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1)和一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通过一支撑杆(3)与支撑主体(1)连接;其中,所述支撑主体(1)与所述支撑杆(3)为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为一空槽(101)或一内凹槽(102),所述引导槽与预定手术截骨位置相匹配;所述引导槽的边缘突出于所述截骨导板(10)的表面,以引导截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主体(1)与所述支撑杆(3)为可拆卸连接时,所述连接体(30)替换所述支撑杆(3)与所述支撑主体(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0)的表面设有若干牙齿凹槽(201),与牙合面形态相匹配,以包裹牙齿牙合面;所述定位部(20)的厚度为2.5~3mm,边缘延伸2mm以内,以包裹牙齿牙合面;所述连接体(30)为柱状结构;所述连接体(30)的直径为3~4mm。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器包括一支撑主体(1)和一支撑板(2),所述支撑主体(1)通过一支撑杆(3)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主体(1)为一类四边形,所述支撑主体(1)包括一第一支撑面(11)和一第二支撑面(12);
所述第一支撑面(11)上设有第一齿固定槽(111),所述第一齿固定槽(111)与上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面(12)上设有第二齿固定槽(121),所述第二齿固定槽(121)与下牙牙合面形态相匹配,以包裹牙齿牙合面。
CN202022392205.2U 2020-10-23 2020-10-23 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 Active CN214073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2205.2U CN214073725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2205.2U CN214073725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73725U true CN214073725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45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2205.2U Active CN214073725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73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12567A1 (en) Remov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ntures and Surgical Guides
Eskoz et al. Ca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mesiobuccal root of the maxillary second molar
Rohilla et al. Dentigerous cyst containing multiple impacted teeth: a rare case report
CN214073725U (zh) 个性化开口器及口腔手术定位和导板的组合式装置
CN112057191A (zh) 一种上颌窦提升侧壁开窗指示导板及其制作方法
Niemiec Extraction techniques
CN114668533B (zh) 一种数字化根盾导板及制作方法
CN216167947U (zh) 埋伏牙牵引装置
CN213156218U (zh) 一种骨支持式下牙槽神经游离术去骨导板
CN212816420U (zh) 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
CN210277280U (zh) 一种牙支持式下颌骨切骨导板
Yeh et al. Using transitional implants as fixation screws to stabilize a surgical template for accurate implant placement: a clinical report
Gupta et al. Interproximal papillae reconstruction around implant using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 in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a case series
CN112137683A (zh) 一种辅助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的下颌小舌定位导板系统
CN217090947U (zh) 具有解剖引导和遮挡软组织功能的个性化paoo手术导板
CN218500818U (zh) 一种牙根牙本质切割器
CN111821048A (zh) 植牙手术导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9983085U (zh) 用于微创拔牙的精准去骨导板
CN113288456B (zh)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下颌支内侧水平截骨定位装置
CN216124551U (zh) 一种正颌截骨导向显影装置
CN213189925U (zh) 一种牙支持式下牙槽神经游离术开窗导板
WO2010062076A2 (ko) 제 1 나이프와 제 2 나이프를 가지며 전단부에 대하여 소정의 각도로 기울어진 커터부를 가지는 치과용 블레이드
CN113648026B (zh) 一种上颌Le Fort I型骨切开术专用把持钳及其使用方法
Wang et al. Slot-like window technique for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CN210077878U (zh) 微创骨皮质切开术3d打印手术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