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68944U -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68944U
CN214068944U CN202120300957.3U CN202120300957U CN214068944U CN 214068944 U CN214068944 U CN 214068944U CN 202120300957 U CN202120300957 U CN 202120300957U CN 214068944 U CN214068944 U CN 214068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conductive terminal
hole
wall
straigh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09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海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Aoh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Aoh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Aoh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Aoh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009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68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68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68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基部、连接基部的用以插接至安装板连接孔上的连接脚,所述连接脚包括左右设置且上下呈弯曲状延伸的弹性臂、夹持于两个弹性臂之间的中心部,所述中心部前后厚度小于弹性臂前后厚度,所述弹性臂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头端部用以引导两个所述弹性臂向内挤压而插接至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弹性臂外侧设有上下竖直延伸的直线壁,所述弹性臂向中心部靠拢后,所述直线壁紧密贴合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如此设置,弹性臂侧边设有直线壁,当插接到位后,直线壁压接在安装板连接孔的中心,四周与安装板接触时,直线壁提供保持力,使连接脚在拔出时更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连接脚的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部、连接接触部且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以及自固持部进一步延伸并用以插接固持于安装板的焊接部。
现有技术中的焊接部需要先插接至安装板的连接孔内,然后用焊料将所述焊接部与安装板连接孔进行焊接固定。如此设置,在导电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需要两道工序,第一为插接工序,第二为焊接工序,工序较多;另一方面,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之间间距较小,极易出现连焊的情形,大大降低电连接器的成品率。
现有技术存在一种中部镂空的导电端子连接脚,但是在实际插接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保持力,插接后导致连接脚变形极易拔出,或者在拔出时拔出力不受控,导致插拔工艺效果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保持力,使连接脚在拔出时更稳定的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基部、连接基部的用以插接至安装板连接孔上的连接脚,所述连接脚包括左右设置且上下呈弯曲状延伸的弹性臂、夹持于两个弹性臂之间的中心部,所述中心部前后厚度小于弹性臂前后厚度,所述弹性臂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头端部用以引导两个所述弹性臂向内挤压而插接至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弹性臂外侧设有上下竖直延伸的直线壁,所述弹性臂向中心部靠拢后,所述直线壁紧密贴合所述连接孔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部为前后贯穿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上端进一步凹陷有孔上孔,所述孔上孔延伸至所述基部内,所述连接脚插接至连接孔后,所述孔上孔突出于安装板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弹性臂下端相对于上端更细,两个所述弹性臂下端相较于上端更相互靠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部为盲孔,包括前后厚度小于弹性臂前后厚度的中心壁,所述中心壁包括左右两个连接弹性臂的连接臂以及连接左右两个连接壁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向前或向后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曲部的厚度小于连接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壁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弹性臂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端部下方设有倾斜的引导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壁前后方向上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上述的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心部前后厚度小于弹性臂前后厚度,所述弹性臂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头端部用以引导两个所述弹性臂向内挤压而插接至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弹性臂外侧设有上下竖直延伸的直线壁,所述弹性臂向中心部靠拢后,所述直线壁紧密贴合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如此设置,弹性臂侧边设有直线壁,当插接到位后,直线壁压接在安装板连接孔的中心,四周与安装板接触时,直线壁提供保持力,使连接脚在拔出时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用以插接的安装板的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导电端子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导电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导电端子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导电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导电端子与安装板配合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导电端子的前视图。
图8是图7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再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导电端子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导电端子与安装板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Figure 585491DEST_PATH_IMAGE00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图1至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100、100’、100’’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部分)。一种导电端子100、100’、100’’,包括基部1(图中显示部分)、连接基部1的用以插接至安装板3连接孔31上的连接脚2,所述连接脚2包括左右设置且上下呈弯曲状延伸的弹性臂21、夹持于两个弹性臂21之间的中心部22,所述中心部22前后厚度小于弹性臂21前后厚度,所述弹性臂21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头端部23用以引导两个所述弹性臂21向内挤压而插接至所述连接孔31内,所述弹性臂21外侧设有上下竖直延伸的直线壁211、211’、211’’,所述弹性臂21向中心部22靠拢后,所述直线壁211、211’、211’’紧密贴合所述连接孔31的内壁。如此设置,弹性臂21侧边设有直线壁211、211’、211’’,当插接到位后,直线壁211、211’、211’’压接在安装板3连接孔31的中心,四周与安装板3接触时,直线壁211、211’、211’’提供保持力,使连接脚2在拔出时更稳定。
参图2至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部22为前后贯穿的通孔221。即所述中心部22的前后厚度为零,如此设置,当弹性臂21、21’向内挤压时,所述通孔221能够提供弹性臂21足够的变形空间,利于连接脚2插接至连接孔31内。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221上端进一步凹陷有孔上孔2211,所述孔上孔2211延伸至所述基部1内,所述连接脚2插接至连接孔31后,所述孔上孔2211突出于安装板3上方。如此设置,通过在所述通孔221的上端进一步开孔,能够释放转移应力,使连接脚2的插入力更接近拔出力。
两个所述弹性臂21下端相对于上端更细,两个所述弹性臂21下端相较于上端更相互靠近。如此设置,所述弹性臂21的形状与位置设置能够利于连接脚2下端更容易、更顺滑地插接至所述连接孔31内。
其中,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包括: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弹性臂2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弹性臂21之间的间距,如此,不同实施例可适用于不同连接孔31的孔径大小的连接板。
其中图6中所示的导电端子100’为尚未挤压变形的尺寸与安装板3连接孔31大致相配合的剖视图。实际在二者相插接时,所述直线壁211’将会向中间靠拢以与连接孔31的内壁紧密贴合。
请参图7至11,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部22’’为盲孔222,包括前后厚度小于弹性臂21’’前后厚度的中心壁2221,所述中心壁2221包括左右两个连接弹性臂21’’的连接臂2222以及连接左右两个连接壁2222的弯曲部2223,所述弯曲部2223向前或向后凸起。即盲孔222的前后两侧打薄中间凸起,如此设置,可释放转移应力,使插入力跟拔出力更接近。
进一步的,所述弯曲部2223的厚度小于连接壁2222。如此设置,所述连接壁2222具有一定强度使左右两个弹性臂21’’具有较佳的支撑力,所述弯曲部2223厚度较小,可以使弹性臂21’’受到挤压后,变形的应力主要集中在所述弯曲部2223上,为所述弹性臂21’’提供较好的变形空间。
参图10所示,所述连接壁222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弹性臂21’’的中部。如此设置,当弹性臂21’’受到挤压后,所述连接壁2222位于中部可避免弹性臂21’’挤压偏转变形,提高连接脚2’’的整体稳定度。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头端部23下方设有倾斜的引导面231。如此设置,所述引导面231可使连接脚2下端较尖,便于引导其自身插入所述连接孔31。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壁211、211’、211’’前后方向上为圆弧状。即在连接壁2222的上下方向上看,所述直线壁211、211’、211’’为圆弧状,由于所述连接孔31为上下延伸的圆孔状,所述直线壁211、211’、211’’能够在前后方向与所述连接孔31的内壁更紧密的贴合。
在部分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00、100’、100’’基部1包括连接所述连接脚2的固持部(未图示)与接触部(未图示),所述导电端子100、100’、100’’用以传输电信号。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100、100’、100’’在需要组装至安装板3时,仅需要将连接脚2插接至安装板3连接孔31内,即可实现导电端子100、100’、100’’的插接组装以及实现电路连通,而无需再使用焊料焊接,大大简化了导电端子100、100’、100’’的组装工序。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脚2还可以做为无需传输电信号的普通插接固定脚,如此,可简化连接脚2的插接固定工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保护一种电连接器(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前述的导电端子100、100’、100’’,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100、100’、100’’的绝缘本体(未图示)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在需要组装至安装板3时,仅需要将导电端子100、100’、100’’的连接脚2插接至安装板3连接孔31内,即可实现电连接器的插接组装以及实现电路连通,而无需再使用焊料焊接,大大简化了电连接器的组装工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基部、连接基部的用以插接至安装板连接孔上的连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脚包括左右设置且上下呈弯曲状延伸的弹性臂、夹持于两个弹性臂之间的中心部,所述中心部前后厚度小于弹性臂前后厚度,所述弹性臂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头端部用以引导两个所述弹性臂向内挤压而插接至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弹性臂外侧设有上下竖直延伸的直线壁,所述弹性臂向中心部靠拢后,所述直线壁紧密贴合所述连接孔的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为前后贯穿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上端进一步凹陷有孔上孔,所述孔上孔延伸至所述基部内,所述连接脚插接至连接孔后,所述孔上孔突出于安装板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臂下端相对于上端更细,两个所述弹性臂下端相较于上端更相互靠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为盲孔,包括前后厚度小于弹性臂前后厚度的中心壁,所述中心壁包括左右两个连接弹性臂的连接臂以及连接左右两个连接壁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向前或向后凸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厚度小于连接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弹性臂的中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部下方设有倾斜的引导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壁前后方向上为圆弧状。
10.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CN202120300957.3U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Active CN214068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0957.3U CN214068944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0957.3U CN214068944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68944U true CN214068944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93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0957.3U Active CN214068944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68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083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994297B (zh) 射频插头
CN201498649U (zh) 电连接器
CN201576784U (zh) 电连接器
CN214068944U (zh)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CN103972727A (zh)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CN105932472A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CN218448505U (zh) 一种ffc连接端子
CN214797799U (zh) Ffc连接器
CN108598739A (zh) 电连接器
CN110797691B (zh)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110932012B (zh) 一种连接器用接触件及连接器
CN101527415B (zh) 电子转接装置
CN202651467U (zh) 一种免打线的网络连接器
CN202076433U (zh) 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CN214176266U (zh) 一种多触点大电流小体积连接器
CN110690609A (zh) 一种hdmi接口
CN213242978U (zh) 防斜插电连接器
CN216214266U (zh) 一种多触点端子组件
CN214797830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
CN220400939U (zh) 导电端子及其安装结构
CN216903419U (zh) 插接件及插座
CN217468924U (zh) 一种简化焊接工序的连接器
CN2793961Y (zh) 扬声器连接器
CN213401743U (zh) 一种多插口rj45高速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