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8531U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8531U
CN214048531U CN202022829841.7U CN202022829841U CN214048531U CN 214048531 U CN214048531 U CN 214048531U CN 202022829841 U CN202022829841 U CN 202022829841U CN 214048531 U CN214048531 U CN 214048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lid
press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98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98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8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8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8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具有风道;盖片,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盖片具有盖设于风道的出风口处的遮挡位置以及远离出风口处的打开位置;驱动结构,驱动盖片切换位置。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盖体容易进虫子等异物的问题。

Description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多功能烹饪器具一般包括相互可替换的压力锅盖以及烘烤锅盖,以减少厨房占用面积。烘烤锅盖上一般设置有热风的出风口,在烹饪器具工作时,热风通过出风口吹向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以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烹饪。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出风口采用的是敞开式的,在不使用时,虫子灰尘等容易由出风口进入至烘烤锅盖内,不利于用户收藏。此外,用户在清洗时还会有进水的可能,导致烘烤锅盖的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盖体容易进虫子等异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具有风道;盖片,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盖片具有盖设于风道的出风口处的遮挡位置以及远离出风口处的打开位置;驱动结构,驱动盖片切换位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用户使用盖体时,盖片可以通过驱动结构切换至打开位置,从而使得出风口敞开,热风能够通过出风口吹入烹饪腔内,以对食物进行烘烤加热。当用户不再需要使用盖体时,盖片可以通过驱动结构切换至遮挡位置,这样外界的虫子或灰尘就不会由出风口进入至盖体本体内部,保证盖体的使用寿命。此外,在用户清洗盖体时,由于盖体能够转动至遮挡位置,因此清洁水也不容易由出风口进入至盖体本体内,使得盖体不易损坏。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包括按压件和与按压件驱动连接的传动板,传动板带动盖片切换位置。上述结构使得驱动结构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盖体还包括:把手,设置于盖体本体上,按压件的按压端设置于把手处。上述结构将按压端设置在用户需要握持的把手处,使得盖片位置的切换变得更加方便,便于用户操作,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把手具有向下贯通的手握孔,在盖片位于遮挡位置的情况下,按压件的按压端伸入手握孔内。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只要手握在手握孔处,不必施加其他动作即可驱动盖片转动,因此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按压件可枢转地设置在把手内,按压件包括呈角度设置的按压板以及推动板,按压板由手握孔的孔壁穿出,按压板形成按压端,推动板驱动盖片切换位置。上述结构简单使得按压件能够部分隐藏在盖体内,使得外观简洁,便于用户清洁。
进一步地,传动板为水平延伸的长板,传动板的第一端与按压件抵接配合,传动板的第二端驱动盖片切换位置。上述结构使得驱动结构与盖片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的较远,提高驱动结构设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传动板包括水平设置的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板本体的端部并向下延伸的配合板,配合板的底边设置有齿条,齿条形成传动板的第二端,盖片的枢轴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和/或,传动板的第一端上设置有插孔,部分按压件伸入插孔内。上述结构能够将水平的运动转换为转动,从而使得盖片能够顺利转动。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与传动板之间设置有拉簧,盖体在拉簧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保持在遮挡位置;上述结构使得在用户不再对按压板施加外力时,板本体在拉簧的作用下能够向前移动,从而使得盖片转动至遮挡位置,并在拉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遮挡位置。因此,盖体在自然状态下时,盖片即处于遮挡位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虫子进入盖体,同时能够便于用户清洁,保证盖体的使用寿命。和/或,盖体本体包括面盖、设置于面盖上的透明视窗以及设置于面盖与透明视窗下侧的下盖组件,透明视窗的边缘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缺口,缺口与下盖组件的上表面之间围成导向孔,传动板穿设于导向孔中。上述结构通过两个盖体之间的配合形成导向结构,不必单独设置导向结构,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盖片通过枢轴可转动的设置于盖体本体上;上述结构简单,占用盖体内部空间小。和/或,盖片可转动的设置于盖体本体上,盖片的最大转动角度在90°至140°之间。如果盖片的最大转动角度小于90°,则在盖体放置在台面上时,盖片会回复至遮挡位置而无法形成支撑端。如果盖片的最大转动角度大于140°,则加热装置与台面之间的距离过小,同样影响台面,使得台面容易被烫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的盖体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进一步地,器具本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内锅,在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的情况下,盖片与内锅的上边沿的外侧抵接,以使盖片保持在打开位置。上述结构不必通过其他电控装置使盖片保持在打开位置,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盖片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盖体除去面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盖体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盖体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盖片位于遮挡位置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盖体除去面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图10的烹饪器具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风道;10、盖体本体;11、出风口;12、面盖;13、透明视窗;131、缺口;14、下盖组件;15、进风口;20、盖片;21、枢轴;22、齿轮;30、驱动结构;31、按压件;311、按压板;312、推动板;32、传动板;321、板本体;3211、条形板;3212、连接板;3213、插孔;313、避让口;322、配合板;323、齿条;40、把手;41、手握孔;50、拉簧;60、风机;70、加热装置;80、耦合器;90、器具本体;91、外壳;92、内锅;100、盖体;110、压力盖。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盖体包括:盖体本体10、盖片20以及驱动结构30。其中,盖体本体10具有风道1。盖片20活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盖片20具有盖设于风道1的出风口11处的遮挡位置(图7和图8)以及远离出风口11处的打开位置(图2和图3)。驱动结构30驱动盖片20切换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用户使用盖体时,盖片20可以通过驱动结构30切换至打开位置,从而使得出风口11敞开,热风能够通过出风口11吹入烹饪腔内,以对食物进行烘烤加热。当用户不再需要使用盖体时,盖片20可以通过驱动结构30切换至遮挡位置,这样外界的虫子或灰尘就不会由出风口11进入至盖体本体10内部,保证盖体的使用寿命。此外,在用户清洗盖体时,由于盖体能够转动至遮挡位置,因此清洁水也不容易由出风口11进入至盖体本体10内,使得盖体不易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结构30可以为自动结构也可以为手动结构。在驱动结构30为手动结构的情况下,驱动结构30可以与盖片20为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盖片20通过枢轴21可转动地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盖片也可以可移动地设置在盖体本体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30包括按压件31和与按压件31驱动连接的传动板32,传动板32带动盖片20切换位置。上述结构使得驱动结构30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还包括:把手40,把手40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按压件的按压端设置于把手40处。上述结构将按压端设置在用户需要握持的把手40处,使得盖片20位置的切换变得更加方便,便于用户操作,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40具有向下贯通的手握孔41,在盖片20位于遮挡位置的情况下,按压件31的按压端伸入手握孔41内。具体地,盖片20的初始位置即遮挡位置,当用户需要使用盖体时,随着手伸入手握孔41,按压件31被下压,按压件31驱动盖片20向打开位置移动。当用户完全握在手握孔41处时,盖片20能够转动至打开位置,此时将盖体盖在烹饪器具的器具本体上即可保证由出风口11吹出的风进入至烹饪腔内。
如图1、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31可枢转地设置在把手40内,按压件31包括呈角度设置的按压板311以及推动板312,按压板311由手握孔41的孔壁穿出,按压板311形成按压端,推动板312驱动盖片20切换位置。具体地,当用户需要使用盖体时,随着手伸入手握孔41,按压板311能够被下压,下压的按压板311带动推动板312运动,推动板312驱动盖片20向打开位置移动。上述结构简单,使得按压件31能够部分隐藏在盖体内,使得外观简洁,便于用户清洁。
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板32为水平延伸的长板,传动板32的第一端与按压件31抵接配合,传动板32的第二端驱动盖片20切换位置。上述结构使得驱动结构30与盖片20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的较远,提高驱动结构设置的灵活性。
优选地,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40上设置有风道1的进风口15,把手40与出风口11设置于盖体本体10在X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上述结构使得进风口15和出风口11之间的距离尽量远,增加了风道1的长度,使得进入风道1内的风能够尽可能的与风道1内的加热装置70进行接触,提高热效率。传动板32沿X方向延伸,上述结构既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又能保证用户在手握把手40时,盖片20被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X方向为盖体本体的由后至前的方向。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X方向也可以是盖体本体的左右方向等。
如图1至图4、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板32包括水平设置的板本体321以及设置于板本体321的端部并向下延伸的配合板322,配合板322的底边设置有齿条323,齿条323形成传动板32的第二端,盖片20的枢轴21上设置有与齿条323啮合的齿轮22。具体地,在用户按压按压板311后,推动板312向后转动,推动板312带动板本体321向后移动。板本体321向后移动带动配合板322上的齿条323向后移动,从而使得齿轮22顺时针转动,齿轮22带动盖片20的枢轴21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盖片20向打开位置转动。上述结构能够将水平的运动转换为转动,从而使得盖片20能够顺利转动。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配合板的下边沿处可以设置有蜗杆,盖片的枢轴的端部设置有与蜗杆配合的蜗轮。
如图3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齿轮22为设置于枢轴21两端的两个,配合板322为与齿轮22对应设置的两个。上述结构使得盖片20转动能够更加平稳,保证盖片20转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板32的第一端上设置有插孔3213,部分按压件31伸入插孔3213内。具体地,当推动板312向后转动时,推动板312推动插孔3213的后侧孔壁使得板本体321向后移动,板本体321向后移动驱动齿轮22顺时针转动,齿轮22带动盖片20的枢轴21顺时针转动,使得盖片20向打开位置转动。当盖片向遮挡位置转动时,齿轮22逆时针转动,板本体321向前移动,插孔3213的前侧的孔壁推顶推动板312向前转动,从而使得按压板311复位。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板本体321包括两个条形板3211以及连接于两个条形板3211的端部之间的连接板3212,两个条形板3211沿X方向延伸,并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并行布置,配合板322设置于连接板3212的下表面上,插孔3213设置在条形板3211的远离连接板3212的端部上,部分推动板312伸入插孔3213内。
如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与板本体321的靠近配合板32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拉簧50,盖体在拉簧5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保持在遮挡位置。上述结构使得在用户不再对按压板311施加外力时,板本体321在拉簧50的作用下能够向前移动,从而使得盖片20转动至遮挡位置,并在拉簧50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遮挡位置。因此,盖体在自然状态下时,盖片20即处于遮挡位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虫子进入盖体,同时能够便于用户清洁,保证盖体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包括面盖12、设置于面盖12上的透明视窗13以及设置于面盖12与透明视窗13下侧的下盖组件14,透明视窗13的边缘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缺口131,缺口131与下盖组件14的上表面之间围成导向孔,板本体321穿设于导向孔中。上述结构通过两个盖体之间的配合形成导向结构,不必单独设置导向结构,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1的进风口15设置于把手40上,进风口15处设置有风机60,推动板312上设置有避让风机60的避让口313。风机60设置在风道1的后侧,风机60的高度与风道1的高度具有重叠部分,从而使得盖体的厚度能够有效降低,实现小型化设计。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40的手握孔41的孔壁上具有穿孔,按压板311由穿孔伸出,按压板的转动角度被穿孔的高度限制,因此与按压板驱动配合的盖片20的转动角度受到限制。具体地,盖片20的最大转动角度在90°至140°之间。当盖片20转动至最大角度后,按压板311与穿孔的孔壁抵接从而使得盖片20不能继续转动,此时将盖体放置在放置台上,盖体的后端作为盖体的后侧的支撑端,按压板311的端部能够作为盖体的前侧的支撑端。盖体通过上述两个支撑端的支撑,其下表面能够远离放置台的台面,从而增加加热装置与台面之间的距离,防止台面被烫坏。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盖片20的最大转动角度小于90°,则在盖体放置在台面上时,盖片20会回复至遮挡位置而无法形成支撑端。如果盖片20的最大转动角度大于140°,则加热装置与台面之间的距离过小,同样影响台面,使得台面容易被烫坏。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盖片20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2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还包括耦合器80,耦合器80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上述结构电连接的方式简单,盖体盖设在器具本体上后即完成了电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包括:器具本体90以及盖体100,盖体100盖设于器具本体90上,盖体100为上述的盖体。由于上述的盖体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器具本体90包括外壳91以及设置于外壳91内的内锅92,在盖体100盖设于器具本体90的情况下,盖片20与内锅92的上边沿的外侧抵接,以使盖片20保持在打开位置。上述结构不必通过其他电控装置使盖片20保持在打开位置,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与盖体100可替换地盖设于器具本体90上的压力盖110,压力盖110上设置有排气通道以及封堵于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口处的限压阀。上述结构使得烹饪器具既能够实现压力烹饪又能够实现烘烤烹饪,实现多功能烹饪,改善用户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本体(10),具有风道(1);
盖片(20),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盖片(20)具有盖设于所述风道(1)的出风口(11)处的遮挡位置以及远离所述出风口(11)处的打开位置;
驱动结构(30),驱动所述盖片(20)切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0)包括按压件(31)和与所述按压件(31)驱动连接的传动板(32),所述传动板(32)带动所述盖片(20)切换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把手(40),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按压件(31)的按压端设置于所述把手(40)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0)具有向下贯通的手握孔(41),在所述盖片(20)位于所述遮挡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压件(31)的按压端伸入所述手握孔(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31)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把手(40)内,所述按压件(31)包括呈角度设置的按压板(311)以及推动板(312),所述按压板(311)由所述手握孔(41)的孔壁穿出,所述按压板(311)形成所述按压端,所述推动板(312)驱动所述盖片(20)切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32)为水平延伸的长板,所述传动板(32)的第一端与所述按压件(31)抵接配合,所述传动板(32)的第二端驱动所述盖片(20)切换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32)包括水平设置的板本体(321)以及设置于所述板本体(321)的端部并向下延伸的配合板(322),所述配合板(322)的底边设置有齿条(323),所述齿条(323)形成所述传动板(32)的第二端,所述盖片(20)的枢轴(21)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323)啮合的齿轮(22);和/或,所述传动板(32)的第一端上设置有插孔(3213),部分所述按压件(31)伸入所述插孔(32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与所述传动板(32)之间设置有拉簧(50),所述盖体在所述拉簧(5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所述遮挡位置;和/或,所述盖体本体(10)包括面盖(12)、设置于所述面盖(12)上的透明视窗(13)以及设置于所述面盖(12)与所述透明视窗(13)下侧的下盖组件(14),所述透明视窗(13)的边缘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缺口(131),所述缺口(131)与所述下盖组件(14)的上表面之间围成导向孔,所述传动板(32)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20)通过枢轴(21)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和/或,所述盖片(2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盖片(20)的最大转动角度在90°至140°之间。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90);
盖体(10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9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本体(90)包括外壳(9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91)内的内锅(92),在所述盖体(10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90)的情况下,所述盖片(20)与所述内锅(92)的上边沿的外侧抵接,以使所述盖片(20)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
CN202022829841.7U 2020-11-30 2020-11-30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048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9841.7U CN214048531U (zh) 2020-11-30 2020-11-30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9841.7U CN214048531U (zh) 2020-11-30 2020-11-30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8531U true CN214048531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4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9841.7U Active CN214048531U (zh) 2020-11-30 2020-11-30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8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7668B (zh) 一种新型的无烟烤盘
CN214048531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4814677A (zh) 煎烤器
KR200169505Y1 (ko) 가스그릴구조
CN212326124U (zh) 一种提供开盖断电保护的烹煮器具
CN213909855U (zh) 烘烤容器以及烘烤装置
CN210354402U (zh) 一种易清洁接油盘的烤箱
CN212089202U (zh) 烹饪器具
CN209951092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油炸锅
KR200396576Y1 (ko) 조리 기기의 도어 개폐 구조
CN101984901A (zh) 双槽多仕炉
CN201727394U (zh) 单槽多仕炉
CN217592590U (zh) 具有上烤板的空气煎烤机
CN21577750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484139U (zh) 一种插拔连接式锅盖的组合锅
CN214048563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317195U (zh) 一种带翻转结构的多功能食物处理机
JP2011017495A (ja) 調理器
CN218186418U (zh) 一种电烤箱
CN212089201U (zh) 烹饪器具
CN219846160U (zh) 一种用于烹饪食物的具有上开盖的烤箱
CN215686964U (zh) 烹饪器具
CN220293465U (zh) 一种多功能厨用烹饪器具
CN217592591U (zh) 具有上烤板的空气煎烤机的炸篮结构
CN213551323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