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7657U - 一种折叠式面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7657U
CN214047657U CN202022731615.5U CN202022731615U CN214047657U CN 214047657 U CN214047657 U CN 214047657U CN 202022731615 U CN202022731615 U CN 202022731615U CN 214047657 U CN214047657 U CN 214047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area
planar
connecting line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16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雪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feng Medical Supplies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feng Medical Supplies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feng Medical Supplies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feng Medical Supplies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16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7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7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7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日常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式面罩,该面罩包括面罩主体,面罩主体包括透视区和过滤区,所述过滤区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其中,相邻的所述平面区之间相互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连接线,所述过滤区能沿所述连接线折叠和展开;所述透视区镶嵌于所述过滤区,当所述面罩被佩戴时,所述透视区用于对应用户的眼部位置以透射视线。在本实施例中,当该面罩沿连接线展开时,形成立体结构,可包覆全脸,提供全脸性防护,同时,该透视区能对眼部进行有效防护,不影响视线。当该面罩沿连接线折叠时,可折叠成面积小的平面,方便收纳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面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日常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式面罩。
背景技术
现今口罩市场越来越多样化,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口罩,不但能用于遮挡鼻部和口部,阻碍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起到防护作用,亦可以用于遮瑕、防晒和保护个人隐私,甚至还可以具有消味杀菌等功效。
然而,上述口罩大多为半脸式设计,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的防护,缺乏保护眼部的设计,不利于防护传染性病毒。因此,还需要额外佩戴护目镜来加强防御。上述以口罩和护目镜的防护方式十分麻烦,而且对全脸的防护也不够全面。此外,现有的全脸式面罩都以防毒面罩为主,既大型又笨重,不易收纳,并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式面罩,可提供全脸性防护,同时,可折叠收纳,方便携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面罩,包括:面罩主体;
所述面罩主体包括透视区和过滤区,所述过滤区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其中,相邻的所述平面区之间相互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连接线,所述过滤区能沿所述连接线折叠和展开;
所述透视区镶嵌于所述过滤区,当所述面罩被佩戴时,所述透视区用于对应用户的眼部位置以透射视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区包括第一平面区和第二平面区,所述透视区镶嵌于所述第一平面区,所述第一平面区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平面区的上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相对于所述面罩主体横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呈开口的多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区的上边缘呈弧形,所述第二平面区的下边缘呈唇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支撑条,所述两个支撑条呈八字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区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压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第二压纹,所述两个第二压纹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并位于所述透视区域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区包括第三平面区、第四平面区和第五平面区,所述透视区镶嵌于所述第三平面区,所述第四平面区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三平面区的上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五平面区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三平面区的下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第三连接线均相对于所述面罩主体横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呼吸阀,所述呼吸阀设置于所述过滤区,当所述面罩被佩戴时,所述呼吸阀用于对应用户的嘴鼻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呼吸阀,所述呼吸阀设置于所述过滤区,当所述面罩被佩戴时,所述呼吸阀用于对应用户的嘴鼻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区为多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设置于所述过滤区的内层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面罩,包括面罩主体,该面罩主体包括透视区和过滤区,所述过滤区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其中,相邻的所述平面区之间相互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连接线,所述过滤区能沿所述连接线折叠和展开;所述透视区镶嵌于所述过滤区,当所述面罩被佩戴时,所述透视区用于对应用户的眼部位置以透射视线。在本实施例中,当该面罩沿连接线展开时,形成立体结构,可包覆全脸,提供全脸性防护,同时,该透视区能对眼部进行有效防护,不影响视线。当该面罩沿连接线折叠时,可折叠成面积小的平面,方便收纳携带。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折叠式面罩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折叠式面罩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折叠式面罩折叠和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折叠式面罩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折叠式面罩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折叠式面罩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折叠式面罩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折叠式面罩100包括面罩主体10和耳带20,其中,面罩主体10用于遮挡防护整个面部,耳带20用于挂住佩戴者的耳朵,或利用扣子将两边耳带扣于头部,以使该面罩主体10固定于佩戴者的面部。
其中,所述面罩主体10包括过滤区11和透视区12。所述过滤区11为多层结构,例如图1中,过滤区11由不同的过滤材料制成。所述过滤区11用于遮挡面部,提供过滤空气的功能,从而,阻挡灰尘、细菌和病毒等,不影响正常呼吸的同时为整个面部提供防护。所述透视区12镶嵌于所述过滤区11,当所述面罩100被佩戴时,所述透视区12用于对应用户的眼部位置以透视视线,从而,不影响视线,还能对眼部进行有效防护。
此外,所述过滤区11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相邻的所述平面区之间相互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连接线,所述过滤区11能沿所述连接线折叠和展开,当该过滤区11沿连接线展开时,形成立体结构,可包覆全脸,提供全脸性防护,当该过滤区11沿连接线折叠时,透视区12也随过滤区11折叠,并可折叠成面积小的平面,方便收纳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过滤区11包括第一平面区111和第二平面区112,所述透视区12镶嵌于所述第一平面区111,所述第一平面区111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平面区112的上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一连接线31,所述第一连接线31相对于所述面罩主体10横向设置。其中,该第一连接线31使得过滤区11具有可折叠功能,从而,能随意转换该面罩主体10的维度。可以理解的是,当佩戴时,所述面罩主体10能相对于人脸面部以纵向展开,第一平面区111和第二平面区112围成立体结构,该第一连接线31为立体结构的最高位置,通常对应面部最高的地方,例如鼻翼,一方面,能增加口鼻的呼吸空间,以避免焗促。当需收纳时,能将该面罩主体10沿着所述第一连接线31从立体折叠成平面进行收纳,并且不影响面罩主体10的原有结构,方便收纳和携带。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区111相对于人脸位于面部上方,主要用于遮挡额头和眼部区域,该透视区12镶嵌于所述第一平面区111,从而,不会影响视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视区12具有较大的面积,例如,透视区12的面积占第一平面区111的至少一半,能提供清晰大角度的视野。并且,该透视区12的物料具有可弯曲性,能配合面罩主体10展开,不影响面罩主体10构建的形状。当面罩主体10展开时,透视区12弯曲成一扇曲面的视窗,以提供全方位零死角的视野,并且能支撑起整个眼部空间,加深整个透视区12,从而避免因眼部空间不足而引致的不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连接线31呈开口的多边形,例如相邻两边的角度为120°的U槽形。多边形的第一连接线31形成面罩主体10的骨架,使得面罩主体10展开形成的立体空间更加立体,能很好的收容口鼻,避免焗促。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31为第一平面区111和第二平面区112采用超声熔融工艺焊接得到的焊接线,一方面,能使第一平面区111的下边缘和第二平面区112的上边缘的各层材料能稳固地复合成型,防止面罩主体10结构出现分层现象。另一方面,超声熔融工艺制造技术简单,生成效率高,因制造成本低廉,能以一次性销售和使用,避免因循环使用而导致二次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平面区111的上边缘呈弧形,从而,该第一平面区111的上边缘能贴合额头的发际线处。所述第二平面的下边缘呈唇形,从而,该第二平面区112的下边缘能贴合下巴。即整个面罩主体10能够很好地贴合脸部四周,避免因不服帖问题而导致面罩主体10与外界连通,影响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该面罩100还包括两个支撑条41,所述两个支撑条41呈八字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区112上。其中,两个支撑条41呈刚性,例如,支撑条41的材料可以为PE或金属。该两个支撑条41为所述面罩主体10提供了充足的支撑力。并且,一呈八字形对称设置的支撑条41,能以脸部下颚位置为支撑点,然后延伸至第一连接线31,从而,使得该第二平面区112得到有力支撑,形成整个立体的呼吸空间,使得呼吸空间最大化。并且,该支撑条41还能防止和避免因所述过滤区11硬度不足或长期的呼吸运动而造成的崩塌。此外,面罩主体10两侧的物料在支撑条41的刚性作用下,能很好地贴合两侧脸旁和下颚线位置,并且顺沿着脸部两侧轮廓,由两颊到下颚线位置,从上而下,从外而内,优化面罩主体10的贴合度,减低漏气的风险。
为了增加第二平面区112展开时的立体性,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4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压纹51,一方面,该第一压纹51可以锁定上述支撑条41,将支撑条41固定于所设定的位置,防止走位,以利于构建和加固面罩主体10的呼吸空间。另一方面,第二平面区112可沿着所述第一压纹51具有很好的变形性,从而,使得呼吸空间更加立体,与嘴部形状随形,增加空间的同时能提升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该面罩100还包括两个第二压纹52,所述两个第二压纹5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111,并位于所述透视区12域的两侧。当展开面罩100佩戴时,所述第二压纹52对应于额头两侧至两边颧骨侧缘的位置,所述第一平面区111能沿着所述第二压纹52弯曲变形,从而,在所述第二压纹5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平面区111上两侧缘能从上到下,跨越整个太阳穴,并且很好地贴合脸旁两侧,避免因第一平面区111鼓起导致漏气问题。
可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压纹51和所述第二压纹52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在所述第一压纹51和所述第二压纹52的作用下,面罩主体10两侧缘的物料能有效地被抚平,从而使面罩主体10的物料能很好地贴合于太阳穴位置、脸颊两侧、以及下颚位置,减少面罩主体10与面部之间出现空隙的机会,以提升气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面罩主体10为两折设计,即该面罩主体10分为第一平面区111和第二平面区112,沿第一连接线31展开时,形成立体结构,可包覆全脸,提供全脸性防护,同时,该透视区12能对眼部进行有效防护,不影响视线。当该面罩主体10沿第一连接线31折叠时,可折叠成面积小的平面,方便收纳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面罩主体10还可以为三折设计,例如,所述过滤区11包括第三平面区113、第四平面区114和第五平面区115,所述透视区12镶嵌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所述第四平面区114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的上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二连接线32,所述第五平面区115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的下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三连接线33,所述第二连接线32和所述第三连接线33均相对于所述面罩主体10横向设置。
其中,该第二连接线32和第三连接线33使得过滤区11具有可折叠功能,从而,能随意转换该面罩主体10的维度。可以理解的是,当佩戴时,所述面罩主体10能相对于人脸面部以纵向展开,第三平面区113、第四平面区114和第五平面区115围成立体结构,其中,该第三平面区113位于面部前方,第四平面区114域的上缘与额头贴合,该第五平面区115的下边缘与下巴贴合,从而,第四平面区114和第五平面区115共同支撑所述第三平面区113,合围成立体结构,能增加口鼻的呼吸空间,以避免焗促。当需收纳时,能将该面罩主体10沿着所述第二连接线32和第三连接线33从立体折叠成平面进行收纳,并且不影响面罩主体10的原有结构,方便收纳和携带。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平面区113相对于人脸位于面部前方,主要用于遮挡眼部及嘴部区域,该透视区12镶嵌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并对应眼部位置,即位于第三平面区113的上方,从而,不会影响视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视区12域具有较大的面积,例如,该透视区12的面积占第三平面区113的至少一半,能提供清晰大角度的视野。并且,该透视区12域的物料具有可弯曲性,能配合面罩主体10展开,不影响面罩主体10构建的形状。当面罩主体10展开时,透视区12弯曲成一扇曲面的视窗,以提供全方位零死角的视野,并且能支撑起整个眼部空间,加深整个透视区12,从而避免因眼部空间不足而引致的不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10,所述第三平面区113呈椭圆形,所述第四平面区114和第五平面区115呈半椭圆形。并且,第四平面区114与第三平面区113上半部分的大小相約,所述第四平面区114的上边缘可与第三平面区113的上边缘对齐,所述第五平面区115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下半部分的大小相约,所述第五平面区115的下边缘可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的下边缘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平面区114的上边缘与第三平面区113的上边缘可通过超声熔融技术粘结复合,形成半椭圆形的第二连接线32,所述第五平面区115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的下边缘可通过超声熔融技术粘结复合,形成半椭圆形的第三连接线33,所述第二连接线32和第三连接线33合併形成正椭圆形。当折叠时,所述第四平面区114和所述第五平面区115均位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的背面,因此,所述第四平面区114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五平面区115的上边缘形成开口。当佩戴时,所述面罩主体10可从所述开口向纵向展开,在第二连接线32和第三连接线33的作用下,所述第三平面区113能左右弯曲变形,形成类似脸谱型态的立体结构,以符合人体脸型立体轮廓。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平面区114和所述第五平面区115补偿所述第三平面区113于上下和两侧的覆盖面积不足的位置,有利于完整地包覆整张脸部,并且,开口展开变形后的缘周与脸型轮廓相约,能与脸部四周贴合,使得面罩主体10能由发际线到下巴位置,从上而下,全脸性地包里着整张脸部,以避免眼睛,鼻部和口部等主要易受感染和刺激部位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全面地过滤所有外来空气,切断所有潜在有害物的传播,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此外,所述面罩主体10在第二连接线32和第三连接线33的作用下,能轻易地从立体切换成平面,以减低面罩主体10的收纳体积,方便收纳和易于携带,并且不影响面罩主体10的原有结构和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该面罩主体10为三折设计,即该面罩主体10分为第三平面区113、第四平面区114和第五平面区115,沿第二连接线32和第三连接线33展开时,形成立体结构,可包覆全脸,提供全脸性防护,同时,该透视区12能对眼部进行有效防护,不影响视线。当该面罩主体10沿第二连接线32和第三连接线33折叠时,可折叠成面积小的平面,方便收纳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面罩100还包括呼吸阀60,所述呼吸阀60设置于所述过滤区11,当所述面罩100被佩戴时,所述呼吸阀60用于对应用户的嘴鼻部,增加面罩100内的透气度,一方面,可使得呼吸顺畅,另一方面,可防止产生雾气,影响视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多层结构的所述过滤区11包括拒水表层、多层过滤层以及内层。其中,所述拒水表层可以为拒水无纺布或防水织布,能有效阻隔飞沫、花粉、尘埃等污染物。所述过滤层由拒水的过滤材料制成,能有效地拦截微细的悬浮粒子、细菌、病毒,甚至气味。所述内层可为拒水内层或亲水内层,由天然或人工纤维布制成。拒水内层可增加面罩100对流体的阻力,能有效防止因血溅而导致血污染问题,减低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的风险。亲水内层,则可能减低增面罩100内部的湿气聚集,增加面罩100的舒适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层的材料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区11可以根据需求,额外增添过滤层的数量,或添加其他物料层,以增加过滤效能、透气度和舒适度,这能使面罩100的应用更为多样性。例如:增加过滤层的厚度或层数以提升过滤效能,或,添加活性炭层以吸附有机物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滑结构(图未示),所述防滑结构设置于所述过滤区11的亲水内层的边缘。当佩戴时,该防滑结构与人脸皮肤紧密贴合,从而,可以增加面罩100与脸部的贴合度,有利于优化面罩100的气密度。在一些实施了中,所述防滑结构可以为软硅胶或水凝胶。所述软硅胶或水凝胶带有粘性,能使面罩主体10的边缘很好地贴合于皮肤上,可用于固定面罩主体10的位置,防止易位,能有效地防止面罩主体10滑落,并且避免面罩主体10边缘与脸部出现缝隙,导致泄漏问题。
可以理解的,所述面罩主体10除了可以使用耳带20固定于佩戴者的面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罩主体10还可以通过头带固定于佩戴者的面部,即所述面罩主体10的两侧缘均设置有头带,以固定面罩100于头部。为使面罩100具有更好的使用灵活性,所述头带可配以松紧扣,以方便使用者调节松紧,使面罩100能贴合不同头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面罩100,沿连接线展开时,形成立体结构,可包覆全脸,提供全脸性防护,同时,该透视区12能对眼部进行有效防护,不影响视线。当该面罩100沿连接线折叠时,可折叠成面积小的平面,方便收纳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折叠式面罩(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10);
所述面罩主体(10)包括过滤区(11)和透视区(12),所述过滤区(11)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其中,相邻的所述平面区之间相互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连接线,所述过滤区(11)能沿所述连接线折叠和展开;
所述透视区(12)镶嵌于所述过滤区(11),当所述面罩(100)被佩戴时,所述透视区(12)用于对应用户的眼部位置以透射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11)包括第一平面区(111)和第二平面区(112),所述透视区(12)镶嵌于所述第一平面区(111),所述第一平面区(111)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平面区(112)的上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一连接线(31),所述第一连接线(31)相对于所述面罩主体(10)横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31)呈开口的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区(111)的上边缘呈弧形,所述第二平面区(112)的下边缘呈唇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支撑条(41),所述两个支撑条(41)呈八字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区(1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4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压纹(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二压纹(42),所述两个第二压纹(4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区(111),并位于所述透视区(12)域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11)包括第三平面区(113)、第四平面区(114)和第五平面区(115),所述透视区(12)镶嵌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所述第四平面区(114)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的上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二连接线(32),所述第五平面区(115)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三平面区(113)的下边缘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第三连接线(33),所述第二连接线(32)和所述第三连接线(33)均相对于所述面罩主体(10)横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阀(60),所述呼吸阀(60)设置于所述过滤区(11),当所述面罩(100)被佩戴时,所述呼吸阀(60)用于对应用户的嘴鼻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11)为多层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罩(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设置于所述过滤区(11)的内层的边缘。
CN202022731615.5U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折叠式面罩 Active CN214047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615.5U CN214047657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折叠式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615.5U CN214047657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折叠式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7657U true CN214047657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2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1615.5U Active CN214047657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折叠式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7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54022B1 (ko) 밀폐성을 구비한 미세먼지 차단용 넥워머
US6213125B1 (en) Device for protecting the face of a wearer
KR101134604B1 (ko) 개선된 얼굴 마스크
US10870023B2 (en) Face mask and eye-wear combination for prevention of fogging of the eye-wear
US20220007755A1 (en) Transparent and multi-faceted face mask
KR100886253B1 (ko) 일회용 마스크
JP5260784B1 (ja) 紫外線防止用フェイスマスク
US4784131A (en) Pollen protection device
CN214047657U (zh) 一种折叠式面罩
CN2401206Y (zh) 一次性防溅护目口罩
JP3232483U (ja) 折り畳み式フェースマスク
TWM620516U (zh) 防護面罩
JP2023521095A (ja) 火災避難用の顔面マスク
JP3121985U (ja) 襞付き立体マスク
CN219069538U (zh) 儿童防疫面罩
KR102669719B1 (ko) 주름 방지부를 구비한 마스크
CN109691709A (zh) 一种具有呼吸阀的口罩及其使用方法
CN211211553U (zh) 一次性医用头面颈部防护罩
CN212187520U (zh) 一种防护鼻罩
NL1043982B1 (nl) Beschermend masker
CN215013825U (zh) 一种医用口罩
US20230109115A1 (en) Wash-durable and reusable respiratory face mask
CN214483379U (zh) 一种一次性防护口罩
KR200492919Y1 (ko) 기능성 마스크
CN211910646U (zh) 一种真丝抗病毒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