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9662U -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39662U CN214039662U CN202023150405.3U CN202023150405U CN214039662U CN 214039662 U CN214039662 U CN 214039662U CN 202023150405 U CN202023150405 U CN 202023150405U CN 214039662 U CN214039662 U CN 2140396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coil pipe
- heat exchanger
- bottom cover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盘管、燃烧器,所述外壳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侧板和底盖,所述侧板为环形,所述盘管设置在侧板内,盘管的两端分别与顶盖与底盖上的出口联通,盘管中部设有隔热板,所述顶盖以及底盖的边缘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顶盖上安装有预混盘面,外界的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上的开口进入燃烧器,所述底盖设置有出气管和排水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而热水器就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形式,属于混合式热交换器,是依靠冷、热流体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的,这种传热方式避免了传热间壁及其两侧的污垢热阻,只要流体间的接触情况良好,就有较大的传热速率,由于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因而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热交换器类型,但是现有的热水器中的热交换器,多是先将燃烧器外壁加热,再将冷流体与外壁接触,从而进行传热,但是相对的,这样的接触面积很小,热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燃烧加热的高温气体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直接排出,部分热量被浪费,热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能够提高热的利用效率,同时外壳结构更加合理,保证密封性的同时拆装更加方便。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盘管、燃烧器,所述外壳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侧板和底盖,所述侧板为环形,所述盘管设置在侧板内,盘管的两端分别与顶盖与底盖上的出口联通,盘管中部设有隔热板,所述顶盖以及底盖的边缘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顶盖上安装有预混盘面,外界的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上的开口进入燃烧器,所述底盖设置有出气管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的,所述盘管上卡设有支撑盘,所述隔热板连接在支撑盘上;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为矩形面板弯折而成的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活动连接在底盖的底部,所述排水口设置在出气管竖直方向的最低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盘为碗状结构,支撑盘的外侧设有与盘管上的间隙配合的螺旋状凸沿。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两条侧边上设有压边,所述压边通过压条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为管状结构,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垂直于出气管的轴向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由上管体和下管体组成,所述上管体上设有一对开口,其中之一与底盖联通,所述下管体中部为凹槽结构,所述排水口设置在下管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盘管上设有若干脊片,所述盘管中间的间隙为0.8~1mm。
本是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采用新的盘管,能够使设备的热效率更高,避免盘管之间的间隙被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盘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外壳,11-底盖,12-侧板,13-顶盖,14-凸台,15-预混盘面,16-出气管,17-排水孔,18-连接杆,19-卡环,20-点火针;
2-盘管,3-燃烧器,4-隔热板,4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热交换效率不高,而且结构复杂,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其结构包括:外壳1、盘管2、燃烧器3,所述盘管2位于外壳1中,相互盘绕成圆筒状,燃烧器3位于盘管2围成的圆筒状内部,可燃气体在燃烧时被点燃,在后续进入的气体的推动下,被燃烧加热的气体被推出燃烧器3,依次经过盘管2内侧-盘管2外侧-外壳1底部-出气管16的过程中,使热流体与盘管2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另外,所述外壳1是由三个部分可拆卸连接而成,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使装配更加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外壳1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13、侧板12、底盖11,在顶盖13以及底盖11的边缘对应位置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块,凸块上设置有螺杆通孔,所述连接杆18的两端为水平面,且设置有螺纹孔,将螺栓穿过螺纹孔即可将顶盖13与底盖11进行连接,所述侧板12为矩形面板弯折而成的圆环,位于顶盖13与底盖11之间,顶盖13与底盖11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侧板12截面形状相同的凹槽,顶盖13与底盖11通过连接杆18紧固时,侧板12也被安装在顶盖13与底盖11之间,且连接位置通过密封圈5进行密封,从而保证了密封性,三个部分通过侧面的连接杆18连接成一个整体,安装过程简单,由于外壳采用了分体式的结构,相比于一体式成型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顶盖13、底盖11、侧板12结构均较为简单,能够大大提部件高浇注成型的良品率,结构越复杂,在浇注成型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次品,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同样很简单,这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顶盖13上安装有预混盘面15,并与顶盖13连通,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15上的开口进入外壳1中,所述底盖11上设置有出气管16,出气管16活动连接在底盖11的底部,排水口17设置在出气管16竖直方向的最低处。出气管16的进气口垂直于底盖11平面与底盖11连通,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15进入外壳1中,通过设置在预混盘面15上的点火装置,在外壳1中燃烧以后,再从出气管16中排出。由于燃烧过程中会引入外界的空气,冷却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重新凝结成液态水,液态水会积存在外壳1底部,水和气共用底盖11上的出口,在通过出气管16是水中低洼处的排水口17排出。
底盖11底面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凸台14,凸台14的顶面用于放置盘管2,底盖11中部设置有通孔,使外壳1内的气体仅能够通过通孔进入出气管16中,从出气管16中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混盘面15设有与外界的供气管路连接,在预混盘面15上也设置有用于安装预混管的圆形开口,相配合的部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并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加固,卡紧连接保证了气密性,螺纹连接保证了连接稳定性,另外,预混管盘朝向外壳1内的部分设置有卡环19,卡环19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预混盘面15内侧。
燃烧器3是杯状的容器,燃烧器3的边缘设置有向水平面延伸的外缘,在安装时,将该外缘放在卡环19与预混盘面15之间,在通过螺栓连接的时候固定在预混盘面15盘内侧,所述燃烧器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卡环19、盘管2、隔热板4和燃烧器3外壁合围组成了燃烧室,预混盘面15上设有点火针20,点火针20穿过预混盘面15和卡环19伸入燃烧室中,在可燃气体进入燃烧器3后,在燃烧器3外部点燃,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燃烧过程会将气体以及燃烧器3外壁加热,形成热流体,热流体随后续气体的进入而被推出燃烧器3,保证燃烧的稳定进行。
盘管2位于外壳1内,盘绕成圆筒状,盘管2材质的导热性较好,盘管2中通有冷流体,与燃烧产生的高温流体接触,将冷流体进行加热,所述盘管2的截面是扁状椭圆形,盘绕后的盘管2层与层之间不是紧密连接,而是留有一定的间隙,使得热流体能够穿过盘管2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加热空气和盘管2的接触面积。
盘管2与外壳1的侧面之间也留有一定的间隙,盘管2盘绕成的圆管的顶面与顶盖13接触,底面放置在底盖11的凸台14上。
外壳1内还设置有隔热板4,隔热板4通过盘管2上卡设的支撑盘41固定设置在的外壳1的中部,隔热板4通过螺钉连接在支撑盘41上。隔热板4将外壳1内的空间分成上下两个部分,隔热板4为一块水平板,隔热板4的外径与盘管2盘绕成的圆管内径相同,避免燃烧器3的热流体直接从底盖11的出气管16流出,而被迫穿过盘管2的间隙,这就增加了热流体与盘管2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效率。
本结构的优势在于,隔热板4通过支撑盘41设置在盘管2上,通过调整支撑盘41的位置,可以改变隔热板4设置的高度,进一步控制盘管2热交换的长度。
另外,卡环19的材质与隔热板4相同,具有隔热效果,减少热量从预混盘面15中散失。隔热板4采用的是高铝陶瓷纤维,由于这种材质本身容易吸水膨胀,而且在隔热板4底部还容易冷凝出液态水,因此,在本实施中隔热板4的底部覆盖有一层隔水垫,避免冷凝的液态水与隔热板4接触,如果不加处理则可能导致隔热板4发胀发泡,进而发生损坏。
在本装置运行时,首先是盘管2中的低温流体从下向上运动,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15进入燃烧器3中,在燃烧器3中进行燃烧,燃烧将气体加热形成热流体,热流体在后续进入的气体的推动下向外排出,热流体受到隔热板4的阻挡,穿过盘管2的间隙,进入盘管2与外壳1侧面的空间,并向下运动,从盘管2位于隔热板4下方的部分中流出,热流体从而进入隔热板4下方的部分,并穿过底盖11上的通孔从出气管16中排出,凝结水从排水口17排出。由于热流体的流动轨迹受到隔热板4阻挡后,从盘管2的间隙流过,因此大大增加了与盘管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盘41为碗状结构,支撑盘41的外侧设有与盘管2上的间隙配合的螺旋状凸沿,螺旋状凸沿卡在盘管2上的间隙中,保持支撑盘41底面的稳定。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侧板12的两条侧边上设有压边121,压边121通过压条122螺纹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减小了侧板12的加工难度。
实施例4
出气管16为管状结构,出气管16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垂直于出气管16的轴向方向。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出气管16由上管体162和下管体161组成,上管体162上设有一对开口,其中之一与底盖11联通,下管体161中部为凹槽结构,排水口17设置在下管体161上。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了对出气管16中水垢的清理。
实施例6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盘管2上设有若干脊片201,脊片201一方面增大了盘管2的换热面积,另一方面提高了盘管2之间的间隙。盘管2中间的间隙为0.8~1mm。
Claims (6)
1.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1)、盘管(2)、燃烧器(3),所述外壳(1)从上到下依次是:顶盖(13)、侧板(12)和底盖(11),所述侧板(12)为环形,所述盘管(2)设置在侧板(12)内,盘管(2)的两端分别与顶盖(13)与底盖(11)上的出口联通,盘管(2)中部设有隔热板(4),所述顶盖(13)以及底盖(11)的边缘通过连接杆(18)连接;所述顶盖(13)上安装有预混盘面(15),外界的可燃气体通过预混盘面(15)上的开口进入燃烧器(3),所述底盖(11)设置有出气管(16)和排水口(17),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管(2)上卡设有支撑盘(41),所述隔热板(4)连接在支撑盘(41)上;
所述侧板(12)为矩形面板弯折而成的圆环;
所述出气管(16)活动连接在底盖(11)的底部,所述排水口(17)设置在出气管(16)竖直方向的最低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41)为碗状结构,支撑盘(41)的外侧设有与盘管(2)上的间隙配合的螺旋状凸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的两条侧边上设有压边(121),所述压边(121)通过压条(12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6)为管状结构,所述出气管(16)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垂直于出气管(16)的轴向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6)由上管体(162)和下管体(161)组成,所述上管体(162)上设有一对开口,其中之一与底盖(11)联通,所述下管体(161)中部为凹槽结构,所述排水口(17)设置在下管体(16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2)上设有若干脊片(201),所述盘管(2)中间的间隙为0.8~1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50405.3U CN214039662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50405.3U CN214039662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39662U true CN214039662U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7341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50405.3U Active CN214039662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39662U (zh) |
-
2020
- 2020-12-24 CN CN202023150405.3U patent/CN2140396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05932B1 (en) | Condensing-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high efficiency | |
KR100390521B1 (ko) | 콘덴싱 보일러의 열교환기 | |
CN106016688B (zh) |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 |
CN105953407B (zh) |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 |
CN105698387A (zh) | 一种燃气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的环形热交换器 | |
CN201599788U (zh) | 一种带夹套径向热管省煤器 | |
CN205690651U (zh) |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 |
CN101485537A (zh) | 一种高温蒸汽产生装置 | |
CN214039662U (zh) |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 |
CA2469438C (en) | Finned tube water heater | |
KR20110019173A (ko) | 응축형 열교환기의 케이스 | |
CN109724434B (zh) | 一种二氧化碳换热器及二氧化碳热泵机组 | |
CN210399512U (zh) | 一种回水分开式水循环锅炉系统 | |
CN201599817U (zh) | 高温烟气与多介质间热量交换的整体列管式换热器 | |
KR101087466B1 (ko) | 보일러의 응축형 열교환기 | |
CN204612565U (zh) | 化工用换热器 | |
CN214371878U (zh) | 全预混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装置 | |
CN215892765U (zh) | 燃气热水器及相变换热装置 | |
CN205481769U (zh) | 一种燃气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的环形热交换器 | |
CN109114815A (zh) | 一种换热器 | |
RU2194920C2 (ru) |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ый котел с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ым смешением для систем коммунально-бытового водоснабжения и отопительных систем | |
CN212777913U (zh) | 一种高效的热交换器 | |
CN209706623U (zh) | 一种隔离式热管换热器 | |
CN208983626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112432361A (zh) |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冷凝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