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8659U - 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8659U
CN214038659U CN202023062869.9U CN202023062869U CN214038659U CN 214038659 U CN214038659 U CN 214038659U CN 202023062869 U CN202023062869 U CN 202023062869U CN 214038659 U CN214038659 U CN 214038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air outlet
air
wind
win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628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东杰
邵莹河
孙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30628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8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8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8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新风空调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新风空调还包括:风量风向调节模块,包括出风通道部件和调节机构,出风通道部件的进口与进风口相连通,出风通道部件的出口与出风口相连通;调节机构与出风通道部件连接且相对出风通道部件可运动地设置,以调节出口的出风风量;风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新风空调的风压;由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风压采集模块和风量风向调节模块依次设置;控制模块,与风压采集模块和调节机构均通讯连接,以使控制模块根据风压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实时风压控制调节机构运动,以改变出口的出风风量。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空调的风量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品质也成为了大众所追求的热点。现如今空气质量不断恶化,且长时间封闭门窗运行空调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上述问题均造成室内空气质量变差,导致室内舒适度降低,易使人出现恶心、头晕、精神不振等不良症状。为了解决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升家居生活品质,新风空调也应运而生。
新风空调的出现解决了封闭空间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的问题,但也存在新风量难以精准输送,耗能增加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空调的风量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用于向室内排风;新风空调还包括:风量风向调节模块,包括出风通道部件和调节机构,出风通道部件的进口与进风口相连通,出风通道部件的出口与出风口相连通;调节机构与出风通道部件连接且相对出风通道部件可运动地设置,以调节出口的出风风量;风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新风空调的风压;风压采集模块、风量风向调节模块均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由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风压采集模块和风量风向调节模块依次设置;控制模块,与风压采集模块和调节机构均通讯连接,以使控制模块根据风压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实时风压控制调节机构运动,以改变出口的出风风量。
进一步地,新风空调还包括风机和换热器,由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换热器、风机和风量风向调节模块依次设置;风压采集模块包括第一风压采集件和第二风压采集件,第一风压采集件设置在进风口和换热器之间,第二风压采集件设置在换热器和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出风通道部件具有出风通道,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挡板,与出风通道部件连接,第一挡板具有位于出风通道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出风通道外的第二位置,第一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第二挡板,与出风通道部件连接,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相对设置,第二挡板具有位于出风通道内的第三位置和位于出风通道外的第四位置;第二挡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一挡板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挡板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遮挡住出风通道的部分通道;在第一挡板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挡板处于第四位置时,出风通道全部打开。
进一步地,出风通道部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第一挡板可转动地插设在第一避让孔内;和/或,出风通道部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避让孔,第二挡板可转动地插设在第二避让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一边沿设置在第一避让孔内;第二边沿在出风通道内外之间移动,第二边沿呈弧形;和/或,第二挡板包括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第三边沿设置在第二避让孔内,第四边沿在出风通道内外之间移动,第四边沿呈弧形。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为半圆形板;和/或,第二挡板为半圆形板。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垂直于出风通道部件的出风方向设置;和/或,第二挡板垂直于出风通道部件的出风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轴,穿设在出风通道部件的侧壁上,第一转动轴与第一挡板连接,以带动第一挡板转动;和/或,第二转动轴,穿设在出风通道部件的侧壁上,第二转动轴与第二挡板连接,以带动第二挡板转动。
进一步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在出风通道部件上,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转动轴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连接,以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二驱动件,设置在出风通道部件上,第二驱动件与第二转动轴驱动连接,以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
进一步地,新风空调还包括粗效过滤器,粗效过滤器设置在第一风压采集件和进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进风口用于回风和使新风进入新风空调,该新风空调包括风量风向调节模块、风压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风量风向调节模块通过使调节机构相对出风通道部件运动,可以改变通过出风通道部件的风量,进而可以调节出口的出风量以及出风口的出风量;并且,风压采集模块可以采集新风空调的实时风压,控制模块根据实时风压,将实时风压与预设临界风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后的结果对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改变出口的出风风量,最终获得所需要的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可见,该新风空调解决了新风空调的风量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风量风向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风量风向调节模块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风量风向调节模块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风量风向调节模块的正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风量风向调节模块的第一挡板的转动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风量风向调节模块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量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1、出风通道部件;111、进口;112、出口;113、出风通道;114、第一避让孔;115、第二避让孔;12、调节机构;121、第一挡板;122、第二挡板;123、第一边沿;124、第二边沿;125、第三边沿;126、第四边沿;127、第一转动轴;128、第二转动轴;129、第一驱动件;130、第二驱动件;20、风压采集模块;21、第一风压采集件;22、第二风压采集件;30、风机;40、换热器;50、粗效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请参考图1至图7,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用于向室内排风;新风空调还包括: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包括出风通道部件11和调节机构12,出风通道部件11的进口111与进风口相连通,出风通道部件11的出口112与出风口相连通;调节机构12与出风通道部件11连接且相对出风通道部件11可运动地设置,以调节出口112的出风风量;风压采集模块20,用于采集新风空调的风压;风压采集模块20、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均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由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风压采集模块20和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依次设置;控制模块,与风压采集模块20和调节机构12均通讯连接,以使控制模块根据风压采集模块20采集到的实时风压控制调节机构12运动,以改变出口112的出风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进风口用于回风和使新风进入新风空调,该新风空调包括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风压采集模块20和控制模块,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通过使调节机构12相对出风通道部件11运动,可以改变通过出风通道部件11的风量,进而可以调节出口112的出风量以及出风口的出风量;并且,风压采集模块20可以采集新风空调的实时风压,控制模块根据实时风压,将实时风压与预设临界风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后的结果对调节机构12进行控制,以改变出口112的出风风量,最终获得所需要的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可见,该新风空调解决了新风空调的风量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空调还包括风机30和换热器40,由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换热器40、风机30和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依次设置;风压采集模块20包括第一风压采集件21和第二风压采集件22,第一风压采集件21设置在进风口和换热器40之间,第二风压采集件22设置在换热器40和风机30之间。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一风压采集件21和第二风压采集件22可以获得上述的新风空调的风压,即为新风空调的实时风压;其中,该新风空调的风压为第一风压采集件21减去第二风压采集件22的绝对值。
具体地,第一风压采集件21和第二风压采集件22均为风压传感器。
具体地,第一风压采集件21和第二风压采集件22监测实时风压,根据其与预设临界风压的数量关系,调整出风通道113的开度,进而影响新风空调的风阻,改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避免风量过小引起的出风口温度过低引发的凝水问题以及风量过大引起的用户舒适性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通道部件11具有出风通道113,调节机构12包括:第一挡板121,与出风通道部件11连接,第一挡板121具有位于出风通道113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出风通道113外的第二位置,第一挡板1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第二挡板122,与出风通道部件11连接,第二挡板122和第一挡板121相对设置,第二挡板122具有位于出风通道113内的第三位置和位于出风通道113外的第四位置;第二挡板12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一挡板121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挡板122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遮挡住出风通道113的部分通道;在第一挡板121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挡板122处于第四位置时,出风通道113全部打开。具体地,在第一挡板121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挡板122处于第三位置时,出风通道113的开度最小;在第一挡板121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挡板122处于第四位置时,出风通道113的开度最大;在第一挡板121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且第二挡板12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时,出风通道113的开度处于最小开度和最大开度之间。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改变出风通道113的开度。
其中,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设置在出风通道部件11的进口111和出口1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通道部件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14,第一挡板121可转动地插设在第一避让孔114内;和/或,出风通道部件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避让孔115,第二挡板122可转动地插设在第二避让孔115内。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挡板1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也可以实现第二挡板12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1包括第一边沿123和第二边沿124,第一边沿123设置在第一避让孔114内;第二边沿124在出风通道113内外之间移动,第二边沿124呈弧形;和/或,第二挡板122包括第三边沿125和第四边沿126,第三边沿125设置在第二避让孔115内,第四边沿126在出风通道113内外之间移动,第四边沿126呈弧形。这样,通过将第二边沿124和第四边沿126设置为弧形,可以在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转动过程中,改变经过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的出风的风向,进而可以改变经过出口112和出风口的出风的风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1为半圆形板;和/或,第二挡板122为半圆形板。
具体地,第一挡板121的旋转角度为0°度至180°,第一挡板121旋转0°时,第一挡板121处于第一位置;旋转180°时,第一挡板121处于第二位置。旋转角度在0-180°范围内特定角度可以调整特定的风量。根据机组所处环境的变化,针对性地调整第一挡板121的旋转角度,进而调整出风口处的制冷量,有效地做到精确控制风量从而更加精确地控制温度。
具体地,第二挡板122的旋转角度为0度至180度。第二挡板122旋转0°时,第二挡板122处于第三位置;旋转180°时,第二挡板122处于第四位置。旋转角度在0-180°范围内特定角度可以调整特定的风量。根据机组所处环境的变化,针对性地调整第二挡板122的旋转角度,进而调整出风口处的制冷量,有效地做到精确控制风量从而更加精确地控制温度。
本申请通过调节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的旋转角度可以调节出风通道113的开度,进而对出口112的风量风向进行调节,进而调节了出风口的风量和风向,优化换热效率,防止凝露产生,有效解决实际工况与设计工况不一致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控制机组能耗以及制冷速率等,有效地降低能耗,增加机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具体地,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根据室内空气动态环境进行风量风向动态调节,有效地控制能耗、凝露以及风向选择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1垂直于出风通道部件11的出风方向设置;和/或,第二挡板122垂直于出风通道部件11的出风方向设置。其中,出风通道部件11的出风方向为图1和图2中的左右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12还包括:第一转动轴127,穿设在出风通道部件11的侧壁上,第一转动轴127与第一挡板121连接,以带动第一挡板121转动;和/或,第二转动轴128,穿设在出风通道部件11的侧壁上,第二转动轴128与第二挡板122连接,以带动第二挡板122转动。这样的设置实现了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12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29,设置在出风通道部件11上,第一驱动件129与第一转动轴127远离第一挡板121的一端连接,以带动第一转动轴127转动;第二驱动件130,设置在出风通道部件11上,第二驱动件130与第二转动轴128驱动连接,以带动第二转动轴128转动。这样的设置实现了第一转动轴127和第二转动轴128的转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29和第二驱动件130均为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空调还包括粗效过滤器50,设置在第一风压采集件21和进风口之间,以对回风和新风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量的调节方法,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新风空调,请参考图8,风量的调节方法包括:获取新风空调的实时风压;将实时风压与预设临界风压进行比较,在实时风压大于或等于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新风空调的调节机构运动,以增大新风空调的出口的出风风量;在实时风压小于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调节机构运动,以减小出口的出风风量。
其中,实时风压为P,预设临界风压为P0。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新风空调的实时风压之前:利用新风空调的第一风压采集件获取新风空调的进风口和换热器之间的第一风压;并利用新风空调的第二风压采集件获取换热器和新风空调的风机之间的第二风压;其中,实时风压为第一风压减去第二风压的绝对值。
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时风压与预设临界风压进行比较,在实时风压大于或等于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新风空调的调节机构运动,以增大新风空调的出口的出风风量;在实时风压小于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调节机构运动,以减小出口的出风风量的方法,包括:在新风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时,将实时风压与第一预设临界风压作比较,在实时风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新风空调的调节机构运动,以增大出口的出风风量;在实时风压小于第一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调节机构运动,以减小出口的出风风量;在新风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实际风压与第二预设临界风压作比较,在实时风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新风空调的调节机构运动,以增大出口的出风风量;在实时风压小于第二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调节机构运动,以减小出口的出风风量。即,预设临界风压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设为第一预设临界风压和第二预设临界风压。
具体地,在夏季时,将实时风压与第一预设临界风压作比较,在实时风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新风空调的调节机构运动,以增大出口的出风风量;在实时风压小于第一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调节机构运动,以减小出口的出风风量;在冬季时,将实际风压与第二预设临界风压作比较,在实时风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新风空调的调节机构运动,以增大出口的出风风量;在实时风压小于第二预设临界风压时,控制调节机构运动,以减小出口的出风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夏季和冬季的空气密度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所以预设临界风压会有相应的区别。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用于采集实时风压及对应实时风压下的风机30的各项运行情况;数据分析模块主要将记录的数据与预设临界风压进行比较。
本申请还可结合用户操作,手动调控设定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的旋转角度,调控风量大小的同时,还可根据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之间的角度差,对出风大小,方向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实现更广角度的风向调控。
本申请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新风空调运行过程中,风量控制尤为重要,其影响设备能耗,舒适度等多种关键元素。新风空调运行可有效解决密闭空间内空气质量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差的问题;合理地控制风量风向调节系统,可有效地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更有利于提高新风环境一体机的能效。
本申请的技术效果:通过加入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风压采集模块20和控制模块,根据室内空气环境的变化,对新风空调的出风口的风量及风向进行动态调节,在降低产品能效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并丰富出风模式,扩展新风空调的应用场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的进风口用于回风和使新风进入新风空调,该新风空调包括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风压采集模块20和控制模块,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通过使调节机构12相对出风通道部件11运动,可以改变通过出风通道部件11的风量,进而可以调节出口112的出风量以及出风口的出风量;并且,风压采集模块20可以采集新风空调的实时风压,控制模块根据实时风压,将实时风压与预设临界风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后的结果对调节机构12进行控制,以改变出口112的出风风量,最终获得所需要的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可见,该新风空调解决了新风空调的风量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用于向室内排风;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
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包括出风通道部件(11)和调节机构(12),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的进口(111)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的出口(112)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调节机构(12)与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连接且相对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可运动地设置,以调节所述出口(112)的出风风量;
风压采集模块(20),用于采集所述新风空调的风压;所述风压采集模块(20)、所述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由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风压采集模块(20)和所述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依次设置;
控制模块,与所述风压采集模块(20)和所述调节机构(12)均通讯连接,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风压采集模块(20)采集到的实时风压控制所述调节机构(12)运动,以改变所述出口(112)的出风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风机(30)和换热器(40),由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换热器(40)、所述风机(30)和所述风量风向调节模块(10)依次设置;
所述风压采集模块(20)包括第一风压采集件(21)和第二风压采集件(22),所述第一风压采集件(21)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器(40)之间,所述第二风压采集件(22)设置在所述换热器(40)和所述风机(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具有出风通道(113),所述调节机构(12)包括:
第一挡板(121),与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21)具有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13)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13)外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挡板(12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
第二挡板(122),与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连接,所述第二挡板(122)和所述第一挡板(12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板(122)具有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13)内的第三位置和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13)外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二挡板(122)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
在所述第一挡板(12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挡板(122)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121)和所述第二挡板(122)遮挡住所述出风通道(113)的部分通道;在所述第一挡板(12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挡板(122)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出风通道(113)全部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14),所述第一挡板(121)可转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一避让孔(114)内;和/或,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避让孔(115),所述第二挡板(122)可转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二避让孔(11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21)包括第一边沿(123)和第二边沿(124),所述第一边沿(123)设置在所述第一避让孔(114)内;所述第二边沿(124)在所述出风通道(113)内外之间移动,所述第二边沿(124)呈弧形;和/或,
所述第二挡板(122)包括第三边沿(125)和第四边沿(126),所述第三边沿(125)设置在所述第二避让孔(115)内,所述第四边沿(126)在所述出风通道(113)内外之间移动,所述第四边沿(126)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21)为半圆形板;和/或,所述第二挡板(122)为半圆形板。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21)垂直于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的出风方向设置;和/或,所述第二挡板(122)垂直于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的出风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2)还包括:
第一转动轴(127),穿设在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127)与所述第一挡板(121)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挡板(121)转动;和/或,
第二转动轴(128),穿设在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轴(128)与所述第二挡板(122)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挡板(122)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2)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129),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129)与所述第一转动轴(127)远离所述第一挡板(121)的一端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127)转动;
第二驱动件(130),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部件(11)上,所述第二驱动件(130)与所述第二转动轴(128)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128)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粗效过滤器(50),所述粗效过滤器(5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压采集件(21)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CN202023062869.9U 2020-12-16 2020-12-16 新风空调 Active CN214038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2869.9U CN214038659U (zh) 2020-12-16 2020-12-16 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2869.9U CN214038659U (zh) 2020-12-16 2020-12-16 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8659U true CN214038659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39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62869.9U Active CN214038659U (zh) 2020-12-16 2020-12-16 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86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7377A (zh) * 2022-03-14 2022-07-2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
CN115111652A (zh) * 2022-07-05 2022-09-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7377A (zh) * 2022-03-14 2022-07-2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
CN114777377B (zh) * 2022-03-14 2023-10-24 重庆海尔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
CN115111652A (zh) * 2022-07-05 2022-09-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11652B (zh) * 2022-07-05 2023-11-2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38659U (zh) 新风空调
CN106152420B (zh) 一种空调智能高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
CN11046990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24696A (zh) 新风空调及风量的控制方法
CN11147348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06478749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108278729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KR20170089629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루버 장치
CN205641433U (zh) 空调外壳和窗机空调
CN106610083A (zh) 空调热交换风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455030B (zh)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0736143A (zh) 一种双风道空调及其除湿方法、系统
CN205783335U (zh) 空调设备和风机盘管
CN11198157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205351682U (zh) 外壳及空调器
CN111031760B (zh) 低温罩、机房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1073614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不降温快速除湿控制方法
CN111076299B (zh) 一种新风系统、新风空调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CN210891894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803791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8716714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混风控制方法
CN106678981A (zh) 顶出风结构、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70948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05372958U (zh) 空调器
CN207849553U (zh) 一种空调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