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5500U - 可延接式爬梯 - Google Patents

可延接式爬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5500U
CN214035500U CN202022787068.2U CN202022787068U CN214035500U CN 214035500 U CN214035500 U CN 214035500U CN 202022787068 U CN202022787068 U CN 202022787068U CN 214035500 U CN214035500 U CN 214035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ladder
support
ladder stan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70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邸江波
沈广全
周生东
郭阳
韩向前
杨军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chuan Coal Mine Branch Of Huaneng Tongchuan Zhaojin Co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chuan Coal Mine Branch Of Huaneng Tongchuan Zhaojin Co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chuan Coal Mine Branch Of Huaneng Tongchuan Zhaojin Co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chuan Coal Mine Branch Of Huaneng Tongchuan Zhaojin Co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870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5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5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5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延接式爬梯,属于爬梯技术领域。该可延接式爬梯包括爬梯主体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管、第二连管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管固定在所述爬梯主体顶端,所述第二连管固定在所述爬梯主体底端,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管和所述第二连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管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连接螺栓螺接有于所述螺孔孔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一个爬梯主体端部的第二连管套在另一个爬梯主体端部的第一连管表面,然后通过连接螺栓将第一连管和对应的第二连管固定在一起,进而可以将两个爬梯主体固定在一起,两个爬梯主体便可以进行拼接使用,提高爬梯主体的适用范围,利于爬梯主体的使用。

Description

可延接式爬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可延接式爬梯。
背景技术
爬梯是一种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设备,主要用于辅助操作人员进行爬上爬下,在施工深水池时,便经常需要使用爬梯。
在施工深水池过程,由于水池深度逐步加深,需要将爬梯逐步延伸,而现有的爬梯不便进行拼接、组合,长度固定,不便延伸,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延接式爬梯,旨在改善传统爬梯不便进行延接,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延接式爬梯,包括爬梯主体和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管、第二连管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管固定在所述爬梯主体顶端,所述第二连管固定在所述爬梯主体底端,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管和所述第二连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管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连接螺栓螺接有于所述螺孔孔内,其中,所述第二连管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管相对应的通槽,所述第一连管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相对应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爬梯主体包括两个爬梯立杆,且两个所述爬梯立杆之间间隔安装有多个爬梯横杆,所述第一连管和所述第二连管分别固定在所述爬梯立杆的顶端和底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爬梯立杆表面安装有护栏,且所述护栏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爬梯立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护栏为U形杆,且所述护栏的端部固定有螺纹柱,所述爬梯立杆表面开设有沉孔,所述螺纹柱一端滑动穿过所述沉孔,且所述螺纹柱表面螺接有螺套,所述螺套和所述护栏紧贴着所述爬梯立杆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管和所述第二连管均为圆管,所述第一连管的一端插入到对应的所述通槽内,则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管和所述第二连管插合,且相对应的所述螺孔和所述通孔之间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螺栓表面螺接有螺母,所述连接螺栓的头部和所述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管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螺栓的头部和所述螺母一侧均安装有垫圈,且所述垫圈一侧紧贴着所述第二连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表面转动安装有第三连管,且所述第三连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连管表面,且所述第三连管表面螺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从所述通孔内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管与所述支座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支座表面铰接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三连管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为中空箱体,且所述支座顶端镂空,所述支座内部放置有配重块,所述支座内部螺接有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延接式爬梯,使用时,将一个爬梯主体端部的第二连管套在另一个爬梯主体端部的第一连管表面,然后将连接螺栓螺接到螺孔孔内,并使连接螺栓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连接螺栓便可以将第一连管和第二连管固定在一起,进而将两个爬梯主体固定在一起,使两个爬梯主体可以进行拼接使用,操作方便,利于爬梯主体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可延接式爬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爬梯主体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爬梯主体与爬梯主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连管和第二连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爬梯主体;110-爬梯立杆;111-沉孔;120-爬梯横杆;130-护栏;131-螺纹柱;132-螺套;300-连接组件;310-第一连管;320-第二连管;330-连接螺栓;331-螺母;332-垫圈;340-螺孔;350-通槽;360-通孔;500-支座;510-第三连管;520-螺钉;530-伸缩件;540-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延接式爬梯,包括爬梯主体100和连接组件300,其中,连接组件300用于将相邻两个爬梯主体100连接在一起,使爬梯主体100之间可以进行组合使用,利于爬梯主体100的使用。
请参阅图1-3,爬梯主体100包括两个爬梯立杆110,且两个爬梯立杆110之间间隔安装有多个爬梯横杆120,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分别固定在爬梯立杆110的顶端和底端,在具体实施时,该爬梯立杆110和爬梯横杆120的连接处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该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爬梯立杆110固定,将爬梯立杆110竖向放置在地面,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踩踏爬梯横杆120进行爬上或爬下;
进一步地,爬梯立杆110表面安装有护栏130,且护栏130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爬梯立杆110连接,增设护栏130,利于操作人员在爬梯主体100表面时的安全系数,此外,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将护栏130和爬梯立杆110连接在一起,利于护栏130的安装和拆卸;护栏130为U形杆,且护栏130的端部固定有螺纹柱131,爬梯立杆110表面开设有沉孔111,螺纹柱131一端滑动穿过沉孔111,且螺纹柱131表面螺接有螺套132,螺套132和护栏130紧贴着爬梯立杆110的两侧,转动螺套132,将螺套132从螺纹柱131表面拆除,便可以将螺纹柱131从沉孔111孔内取下,利于对护栏130进行拆除。
请参阅图1-4,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连管310、第二连管320和连接螺栓330,第一连管310固定在爬梯主体100顶端,第二连管320固定在爬梯主体100底端,且相对应的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同轴设置,第二连管320表面开设有螺孔340,连接螺栓330螺接有于螺孔340孔内,其中,第二连管320底端开设有与第一连管310相对应的通槽350,第一连管310表面开设有与连接螺栓330相对应的通孔360,在具体实施时,将两个爬梯主体100拼接在一起使用时,将一个爬梯主体100端部的第二连管320套在另一个爬梯主体100端部的第一连管310表面,可使螺孔340与对应的通孔360连通,然后将连接螺栓330螺接到螺孔340孔内,并使连接螺栓330的一端穿过通孔360,连接螺栓330可以限制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的移动范围,从而可以将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固定在一起,进而将两个爬梯主体100固定在一起,使两个爬梯主体100可以进行拼接使用,利于爬梯主体100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均为圆管,第一连管310的一端插入到对应的通槽350内,则相对应的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插合,且相对应的螺孔340和通孔360之间连通,利于连接螺栓330对相对应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连接螺栓330表面螺接有螺母331,连接螺栓330的头部和螺母331分别位于第二连管320的两侧,增设螺母331,利用螺母331限制连接螺栓330的移动,可使连接螺栓330和第二连管320之间的连接更稳定;连接螺栓330的头部和螺母331一侧均安装有垫圈332,且垫圈332一侧紧贴着第二连管320,该垫圈332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该垫圈332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二连管320表面出现磨损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1-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延接式爬梯,还包括支座500,支座500表面转动安装有第三连管510,且第三连管510套设在第一连管310表面,且第三连管510表面螺接有螺钉520,螺钉520的一端从通孔360内穿过,通过螺钉520将第三连管510和第一连管310连接在一起,使第三连管510的拆装更方便,进而使支座500的装卸更方便,将支座500放置在地面,该支座500和第三连管510可以对第一连管310以及爬梯主体100进行支撑,使爬梯主体100可以更加稳定的竖向放置地面,利于爬梯主体100的使用;第三连管510与支座500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座,支座500表面铰接有伸缩件530,伸缩件530的活动端与第三连管510铰接,该伸缩件530可以为气缸、电缸或电动推杆,通过调控伸缩件530,使伸缩件530进行伸缩,该伸缩件530便可以支撑第三连管510转动,进而带动爬梯主体100转动,调节爬梯主体100的角度,利于爬梯主体100的使用;支座500为中空箱体,且支座500顶端镂空,支座500内部放置有配重块,支座500内部螺接有定位柱540,增设配重块,可增加支座500的重量,使支座500可以更稳定的放置在地面,而将定位柱540打入到地面内,可对定位柱540和支座500进行固定,该配重块可以为石块或金属块。
具体的,该可延接式爬梯的结构原理:使用时,将一个爬梯主体100端部的第二连管320套在另一个爬梯主体100端部的第一连管310表面,可使螺孔340与对应的通孔360连通,从而可将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螺栓330螺接到螺孔340孔内,并使连接螺栓330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360,连接螺栓330可以限制第一连管310和第二连管320的移动范围,从而可以将第一连管310和相对应的第二连管320固定在一起,进而将两个爬梯主体100固定在一起,使两个爬梯主体100可以进行拼接使用,操作方便,利于爬梯主体100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伸缩件53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伸缩件53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爬梯主体(100);
连接组件(300),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连管(310)、第二连管(320)和连接螺栓(330),所述第一连管(310)固定在所述爬梯主体(100)顶端,所述第二连管(320)固定在所述爬梯主体(100)底端,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管(310)和所述第二连管(32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管(320)表面开设有螺孔(340),所述连接螺栓(330)螺接有于所述螺孔(340)孔内;
其中,所述第二连管(320)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管(310)相对应的通槽(350),所述第一连管(310)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330)相对应的通孔(3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主体(100)包括两个爬梯立杆(110),且两个所述爬梯立杆(110)之间间隔安装有多个爬梯横杆(120),所述第一连管(310)和所述第二连管(320)分别固定在所述爬梯立杆(110)的顶端和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立杆(110)表面安装有护栏(130),且所述护栏(130)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爬梯立杆(1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130)为U形杆,且所述护栏(130)的端部固定有螺纹柱(131),所述爬梯立杆(110)表面开设有沉孔(111),所述螺纹柱(131)一端滑动穿过所述沉孔(111),且所述螺纹柱(131)表面螺接有螺套(132),所述螺套(132)和所述护栏(130)紧贴着所述爬梯立杆(110)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管(310)和所述第二连管(320)均为圆管,所述第一连管(310)的一端插入到对应的所述通槽(350)内,则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连管(310)和所述第二连管(320)插合,且相对应的所述螺孔(340)和所述通孔(360)之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330)表面螺接有螺母(331),所述连接螺栓(330)的头部和所述螺母(33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管(320)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330)的头部和所述螺母(331)一侧均安装有垫圈(332),且所述垫圈(332)一侧紧贴着所述第二连管(3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500),所述支座(500)表面转动安装有第三连管(510),且所述第三连管(510)套设在所述第一连管(310)表面,且所述第三连管(510)表面螺接有螺钉(520),所述螺钉(520)的一端从所述通孔(360)内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管(510)与所述支座(500)的连接处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支座(500)表面铰接有伸缩件(530),所述伸缩件(530)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三连管(510)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延接式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500)为中空箱体,且所述支座(500)顶端镂空,所述支座(500)内部放置有配重块,所述支座(500)内部螺接有定位柱(540)。
CN202022787068.2U 2020-11-26 2020-11-26 可延接式爬梯 Active CN214035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7068.2U CN214035500U (zh) 2020-11-26 2020-11-26 可延接式爬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7068.2U CN214035500U (zh) 2020-11-26 2020-11-26 可延接式爬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5500U true CN214035500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6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7068.2U Active CN214035500U (zh) 2020-11-26 2020-11-26 可延接式爬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5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35500U (zh) 可延接式爬梯
CN201232343Y (zh) 挂架系统
CN210088367U (zh) 一种桥梁建筑施工用仪器稳固支架
CN215000557U (zh) 一种用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地形勘探装置
CN214994011U (zh) 一种市政施工用支撑定位胎架
CN209783577U (zh) 一种工程测量用水准仪
CN211573364U (zh) 一种水利工程检修爬梯
CN214535214U (zh) 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现场环保用监控装置
CN212508033U (zh) 一种用于墙壁装修的人形梯
CN215164929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警示装置
CN211873758U (zh) 一种防倾斜脚手架
CN219796717U (zh) 一种矿山测量设备支架
CN213807520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装用可折叠便携式爬梯
CN216042488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施工用施工架
CN214037910U (zh) 一种施工辅助照明装置
CN220247527U (zh) 一种伸缩式脚手架
CN219138381U (zh) 一种支撑设备
CN219080597U (zh) 一种支撑构件
CN220036702U (zh) 一种具有辅助支撑的隧道支护装置
CN214658656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多用途可调式变距杆
CN216109617U (zh) 便携式高空作业架
CN114150880B (zh) 一种幕墙龙骨防倾覆的辅助安装装置及其安装使用方法
CN21308752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单支顶机构
CN210369866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移动式爬梯
CN216552960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建筑修缮用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